今 日 看 点:2019–09–20▲◆★●■☆
中國何時能成為芯片生產領先者?★★
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站設立★
複建圓明園沒必要 ★
聯合早報:印尼決定遷都具多層意義★
中國何時能成為芯片生產領先者?★★
2019-09-19: 這是9月6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辦的第59屆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拍攝的華為公司展區的華為麒麟990 5G SoC芯片。(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將成為2020年芯片和半導體生產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這是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組織(SEMI)報告中的結論。報告指出,明年全球新晶圓廠建設投資總額將達500億美元(1美元約合7.1元人民幣)。中國大陸將投資240億美元,台灣地區將投資130億美元。
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7日報道,芯片和半導體是現代電子產品的基礎。沒有它們就不能生產電腦、智能手機、電視和許多類型的家用電器。
對這些產品的主要需求在中國。根據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的數據,中國去年占據了全球半導體份額的近60%。而來自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數據則顯示,這些產品中只有16%在中國生產。
實際上中國已經能生產自己的芯片。例如,華為擁有自己的麒麟和Ascend芯片。紫光展銳也准備明年將5G芯片推向市場。小米和阿裡巴巴也在這方面有所發展。然而,有學者認為,完全取代外國芯片是不容易的:“全面替代國外的產品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因為半導體屬於高技術產業,在許多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首先是設備,即設備的國產化問題。衆所周知,半導體的制造工藝極其複雜,工序非常多,然而目前在每道工序中,能够產業化的、被企業應用的國產設備卻很少。因為制造這些設備需要積累許多技術,在短時間內是很難達成的。同時,半導體行業需要很多人才。這些都是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并不是投資便能够立刻解決的問題。”
該學者表示,只有沉下心來慢慢地去發展、研究,才有實現替代的可能性。但若想全面替代國外的產品,應該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不過,在部分領域應該會逐漸出現替代品,比如華為的一些產品。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完全依靠自己的技術生產芯片和半導體,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另一方面,西方的競爭對手也不會原地踏步,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術。因此,未來十年爭奪全球芯片生產領先地位的博弈將會異常激烈。▲◆★●■☆
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站設立★
2019-09-19: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東北地區試種選育逐步取得成功的基礎上,18日上午在黑龍江省鐵力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設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工作站。
鐵力市位於黑龍江鬆嫩平原與小興安嶺的過渡地帶,地處高寒地區第三、第四積溫帶,也是世界三大蘇打鹽碱地之一,寒地水稻育種優勢明顯。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在此開展寒地育種項目,能夠滿足整個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水稻種植區域的需求,對水稻品種進行耐碱耐寒性研究和推廣具有較強的區域代表性。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營銷中心總監 王自林:東北四省(區)用的水稻品種最多的,就是黑龍江第三積溫帶的品種。未來三年,在鐵力選育的品種,本身在氣候區做耐寒測試,給老百姓提高種植穩定性。
截至目前,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五大類鹽碱地區建立了8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2019年種植各類品種的“海水稻”約20000畝。黑龍江省大慶地區種植的“海水稻”2018年測產,畝產可達500斤以上。
據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海水稻”在東北已經種了不到200畝,未來3年,計劃在東北地區推廣1500萬畝海水稻種植目標。(來源:央視)▲◆★●■☆
複建圓明園沒必要 ★
2019-09-19: 圓明園海晏堂蓄水樓本體完成加固。(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散落民間多年之後,《圓明園匠作則例》(簡稱“則例”)近日“回家”了。這是被毀160年來圓明園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圓明園遺址公園”微信公號稱,則例的“回家”,不僅為研究圓明園歷史提供學術支撑,也為圓明園的文物保護和必要的複建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美國《僑報》9月17日載文《複建圓明園沒必要》,文章說,而此事經媒體報道後,網上有關重建圓明園的呼聲也再度響起。有網民就表示,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為了毀滅中華文明,重新修複圓明園意味著弘揚傳統文化,更好地教育未來子孫。也有網民表示,再造一個圓明園,這消息聽起來的確讓人為之一振,畢竟這座號稱“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是集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大成的藝術瑰寶。但重建圓明園不可行,一是浪費納稅人錢,二是建起來後也是一個歷史空殼。
其實,關於是否應複建圓明園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13年前,浙江橫店集團聲稱要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再造圓明園,時至今日,該工程仍未完工。
而據媒體報道,反對圓明園複建的聲音一直在中國學界存在。1999年中國“兩會”時,“主修派”與“保留派”就曾有過一場激烈的交鋒,當時包括葉廷芳、李學勤、梁從誡在內的49位政協委員聯名上書,堅決反對重建圓明園。一是因為要耗費大量錢財,二是重建的不是歷史。
如今之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若要複建圓明園財力或可承擔,但確實已然沒必要。圓明園遺址所承載的內涵,是任何東西也替代不了的。一個21世紀的圓明園永遠不會成為19世紀那個舉世無雙的圓明園。因為即便圓明園重建也屬於現代的翻版複刻,只算是現代的一個景點而已,與圓明園當年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從不缺氣勢恢宏的建築,但缺警醒人心、警鐘長鳴的真實記錄。
保留圓明園遺址現狀的教育意義遠遠大於修複本身,任何一個歷史屈辱事件都不該被忘記。
滿目瘡痍的圓明園遺址,在今天來說,同樣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它既是集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大成的藝術瑰寶,又有是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紀念遺址,更是值得全人類檢討和反思的文化遺存。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國恥”的印記不可複制,是獨一無二的現實存在,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警鐘長鳴”的作用。▲◆★●■☆
聯合早報:印尼決定遷都具多層意義★
2019-09-19: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印度西亞林火已隨著火點的增多而惡化,煙霾對東南亞區域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我國的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昨天又再上升,已達中等水平和不健康水平之間,由環境局領導的28個政府部門和單位組成的跨部門煙霾行動小組啟動了應急措施。衛生部提醒醫院、綜合診療所和療養院等醫療機構,準備應對相關病例的增加,並在適當時在室內擺放空氣淨化器、空氣冷卻機和風扇;中小學、幼兒園等等也做好相應準備;一些工地開始為員工分發口罩等等。
社論說,鄰國林火帶來的煙霾災害已是新加坡人必須長期面對的環境問題,應急應變有了一定的程序,但是林火的持續蔓延,可能影響到航班服務,甚至導致公司機構緊急停工,其後果則不是我們所可以想象的。我們除了盡可能為鄰國的滅火提供協助之外,也只能寄望印尼政府表現出更大的決心和效率,滅火和取締縱火者雙管齊下,但在這兩方面,印尼政府都面臨不小的障礙。林火面積大,泥碳地的火點不容易撲滅。印尼國家減災署的數據顯示,印尼各處的火點多達近3000個,單是婆羅洲的火點就將近1000個,而且99%的火點都是起於蓄意縱火。
印尼總統佐科前天到重災區廖內省首府北幹巴魯視察時指出,地方官員無法迅速採取應對措施,是由於所具備的資源“無法全面適當調動起來”。加強取締縱火者是當局不斷強調的立場,卻未能有效付諸行動。
佐科最近宣布把首都遷移到加裡曼丹的決定,原因之一是那裡面對的天然災害威脅“極低”,可是記錄顯示,加裡曼丹林火頻仍,他的遷都構想因此受到質疑。
東加裡曼丹省的北佩納揚巴塞爾(North Penajam Paser)及庫台卡塔內加拉(Kutai Kartanegara)之間地點已被相中為最宜建設新都,其鄰近有煤炭與石油運輸業重要港市巴厘巴板(Balikpapan)。佐科看上那個地區面對洪災、地震、海嘯、野火、火山爆發和山體滑坡等天然災害的威脅極低。但根據印尼國家減災署的數據,2019年首六個月,印尼28個省份共有13萬5749公頃的土地被林火吞噬,其中12.4%在加裡曼丹。
社論續道,佐科的新都選擇還存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為加裡曼丹城市化不足,林業、種植業占據大部分土地,印尼若遷都到此,可帶動該省的城市化,新都附近可能相應冒起更多的城鎮,推動經濟的轉型,這可能是減輕林火問題的實際辦法。
人口達1200萬的首都雅加達,一開始便缺乏長遠的城市規劃,水資源匱乏、環境污染、交通混亂、地勢低窪,多年來深受淹水問題困擾,部分地區也正以每年20公分的速度下沉。這些實際問題都意味著雅加達早已不適合繼續有效扮演首都的城市功能;另擇地點,作長遠的規劃和發展,只是時間問題。
佐科之前的總統都曾有過建立新都的想法,卻因經濟困境,以及不為爪哇人所支持而束之高閣。遷都大工程估計將耗資330億美元,佐科有遷都的決心,也有辦事的魄力,建設新都的工程有望在其任內便告啟動。另一方面,也許,難以治理的雅加達也可以在解除首都功能之後,獲得重新規劃的良機,在新時代裡發揮新型商業城市的潛能。印尼的遷都決定對區域國家有多方面的意義,對新加坡有何長遠影響,值得我們密切關注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