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19–09–16(上午版)▲◆★●■☆
趙小卓:中國解決台灣問題不計代價★★
美退出《中導條約》惡果正在顯現★
趙小卓:中國解決台灣問題不計代價★★
2019-09-14: 趙小卓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郭至君攝)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張爽 郭至君)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辦公室主任趙小卓在第八屆首爾防務對話開幕式當天接受中評社專訪,暢談大國關係、東北亞安全形勢、台灣問題以及中韓關係等熱點話題。
趙小卓表示,中美關係在台灣問題上能走多遠,取決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走多遠。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基本上是“切香腸”,漸進式地一步一步逼近中國的底線。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是非常清楚的,美國要是再進一步走下去的話,中美在台灣問題上對抗不可避免。對於美國來說,台灣問題可能是它若干重要利益事項中的一個,但是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涉及核心利益,我們解決台灣問題是不計代價的。
趙小卓認為,爆發美日韓對中俄朝新冷戰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是由於中俄較理性、日韓未必會和美國站在一邊、朝鮮也未必想回到冷戰局面等原因,他相信不會真正爆發新冷戰。
以下是專訪全文:
中評社:聽了今天上午各國與會嘉賓的發言,您覺得今年首爾防務對話的溫度如何?
趙小卓:首爾防務對話第一次全體會議主要討論半島安全和朝核問題,台上的五個嘉賓正好來自六方會談裡缺了朝鮮的五個國家,比較有代表性。但從會議進展看,有點對掐的意味,尤其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嘉賓,一開始就掐,主持人趕緊拉住,說不要談《中導條約》,不要談美俄對抗,還是談朝鮮半島問題。俄羅斯學者馬上回應,朝鮮半島問題不是真空,不是孤立的,和他剛才說的美俄關係等問題都是有關聯的。另一對是日韓。日韓的嘉賓都用大篇幅講日韓之間的問題,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各自的政策辯護。日本的代表講日本為什麼要把韓國踢出白名單、韓國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還說韓國的做法會對美日韓三邊關係帶來影響。韓國代表則指責日本,說日本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很多不當的事情。
一共五個嘉賓,兩對都在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區的實際情況,美俄關係、日韓關係都緊張,當然中美關係也緊張,但是在這一節體現得不那麼明顯。總體上,東北亞形勢進入了新一輪調整期,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朝美關係、朝韓關係雖然有很大改善,但只是表面上的緩和,實質上變化不大;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東北亞現在不只有安全問題,還有經濟問題、日韓之間後期的問題等等,因此東北亞下一步的安全形勢會更複雜。
中評社:察哈爾學會主席韓方明在第一次全體會議的討論中說,美日韓對中俄朝的新冷戰可能會爆發,您覺得這種可能性高嗎?
趙小卓:這一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也不是很大,有兩個原因:第一,美國和中俄的關係現在看起來比較緊張,但緊張的根源基本上都在美國方面,中俄還是很理性的。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報告》等,都把中俄視為對手,但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特別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還是很理性的。我們充分知道大國走向對抗意味著什麼,冷戰對中美兩國、對亞太地區、對世界意味著什麼。冷戰或對抗對地區和國際社會絕對是非常糟糕的信號。
我不認為特朗普完全代表美國,雖然他是總統,即便有些代表性也只是現在,兩年後不知道誰是美國總統,六年後他肯定不是總統。現在的美國是一個分裂的社會,有人甚至調侃說“美利堅合眾國”變成了“美利堅分裂國”,特朗普執政兩年多來美國社會進一步分裂,內部有很多爭議,反對中美走向對抗、走向冷戰的聲音依然很強。所以我們相信美國依然是一個理性的社會,中美關係會變化,大國關係會變化,但不是一定會越來越糟的趨勢,走得糟不糟與雙方怎麼應對也有很大關係。
第二,我不認為韓日會和美國站在一起,和中俄對著幹,這不符合它們的利益。韓日都是亞洲國家,鄰居是搬不走的。而且韓日充分知道中美對抗意味著什麼,它們是夾在中間的。儘管韓日都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它們都不願意看到中美對抗、在中美之間被迫選邊站,因為選任何一邊都意味著他們在另一邊的利益受損。
韓日和美國在安全上站在一邊,但是和中國在經濟上來往非常緊密。韓國現在和中國的經貿關係就非常深,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是韓國。因為韓國經濟體量小,中國那麼大塊頭,挨兩下可能沒有實質性傷害,但韓國挨兩下就受不了。
第三,我也不認為朝鮮會回到冷戰對抗中去。去年以來,韓朝、朝美關係緩和,對話慢慢成為主基調,充分說明朝鮮需要和平安寧的發展環境。
從各方面看,大國走向冷戰不那麼容易。而且,美蘇冷戰結束到現在才30年,很多人還記憶猶新,知道冷戰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當時人類從核恐怖平衡中走出來花了很大力氣。所以儘管每個國家都有民族主義、甚至民粹主義,比如美國極端民族主義有抬頭趨勢,但這只是一部分,在美國不是主流,在世界更不是。
所以我認為冷戰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結盟、對抗需要警惕,但是我相信不會真正爆發新冷戰。
中評社:今年東亞局勢出現了很多新變化,比如半島局勢陷入停滯,日韓關係緊張,您覺得東亞安全形勢會不會更糟?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趙小卓:東亞形勢現在處於快速變化的過程中,是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取決於各國的選擇。各個方向都有可能,中國需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
十九大報告已經把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描繪得很清楚了,最近這些年我們的外交政策和基調都是很明確的。習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係、新安全觀,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今天第一次全體會議的主持人就提到了習主席的新安全觀,而且 講得很流利,一口氣把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全說出來了。中國的方向很明確,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國內保持和平穩定,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周邊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周邊國家從中是受益的。亞洲安全環境來之不易,不是自然而然就會有的,完全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對於觸及中國底線的行為,我們堅決反擊;對於一些不太理性的招數,比如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我們不會隨著他起舞,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發展的大方向,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有5000年的歷史,吃了那麼多苦,遭了那麼多難,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智慧,我們完全可以從容應對國際形勢的變化。還有一點就是,中國是天然的亞太地區的大國,也一定是亞太安全事務的重要參與者,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發揮自己的正能量,維護國際秩序和亞太安全,就是在引導地區和平穩定發展。
中評社: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美防長表示會考慮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這會對東亞安全帶來哪些挑戰?
趙小卓: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態。《中導條約》禁止美俄發展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在維護國際和平、維護大國關係穩定、美俄關係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現在美國退出了這一條約,意味著美國要大量發展陸基中導,因為這是典型的進攻性武器,因而對國際社會是個很壞的消息。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美國此舉意味著國際核不擴散體制正在走向崩潰。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幾根支柱——《反導條約》,美國退出了;《中導條約》,美國現在也退出了;下一步美國可能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於2010年簽署,2021年即將到期,從現在的情況,美國不再續簽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這幾個條約都沒了的話,國際核不擴散體制就基本上走向崩潰了,也就是說冷戰末期美蘇之間建立的控制美蘇核武器、中程導彈、洲際彈道導彈發展的條約框架整個都沒了,這意味著維護了多年的世界和平的秩序有可能坍塌。
第二,美國發展陸基中導,肯定要部署,從現在的情況看,美國很有可能在亞洲部署。前些天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埃斯珀表示美國有意願在澳大利亞北部部署陸基導彈,美國還想在韓國、日本、菲律賓部署,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附和,但是美國的企圖說得非常清楚。在這些國家部署,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中國的。
如果美國真的在亞洲部署陸基導彈的話,會在很大程度上惡化東亞地區的安全環境,會使東亞地區安全平衡、戰略平衡被打破,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安全關係緊張,甚至可能出現軍備競賽,這樣的話,亞太地區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繁榮局面可能就會轉向了。因為發展繁榮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這個環境沒有了,發展就失去了基本的條件。
中評社:您覺得中美下一步在台灣問題上的軍事對抗會不會上升?
趙小卓:中美關係在台灣問題上能走多遠,取決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走多遠。可以清楚看到,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基本上是“切香腸”,漸進式地一步一步逼近中國的底線,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態。
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是非常清楚的,“台獨”是不能觸碰的底線。2005年,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首次明確提出了在三種情況下中國大陸可用”非和平手段”處理台灣問題的底線。美國要是再進一步走下去的話,中美在台灣問題上激烈對抗不可避免。對於美國來說,台灣問題可能是它若干重要利益中的一個,但是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涉及核心利益。如果真出現武裝衝突,美國可能要算投入多少兵力,或者花了多少錢,但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是不計代價的。所以台灣問題下一步怎麼發展,球在美國人的腳下,它朝哪個方向踢,用力多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爭或者和平。
中評社:中韓關係這兩年有回暖的趨勢,但是因為有“薩德”的存在,所以似乎還是有一些心結,您怎麼看中韓關係的前景?
趙小卓:中韓關係有很多側面,經貿關係彼此依賴度非常高,人文關係也很好,很多韓國人在中國生活,首爾也有很多中國人。在安全方面,韓國是美國的盟國,韓國跟中國也不直接接壤,雙方有島礁爭端,但總體可控。直到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之後,中韓關係才出現了很大的波折。
我這次來到首爾之後,感受到韓國有發展對華關係的強烈意願,總體上“薩德”系統也沒有再進一步發展。希望中韓雙方積極努力,促使中韓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美退出《中導條約》惡果正在顯現★
2019-09-11: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矗立著一尊名為“善戰勝惡”的雕塑,這尊雕塑是蘇聯1990年為紀念《中導條約》簽署和聯合國成立45周年特地贈送給聯合國的,由銷毀的蘇聯和美國導彈零件鑄成。(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攝)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在8月2日正式退出《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之後,美國緊鑼密鼓開始了研製新型中程導彈。據新華社報道,19日,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宣稱,美國此前一天在加利福尼亞州試射一枚常規陸基巡航導彈,這是美國首次公布試射中導條約所限制的導彈。“潘多拉魔盒”已然打開,全球軍控體系正在坍塌,世界和平前景令人憂心忡忡。
回顧冷戰時期,美蘇掀起的核軍備競賽給世界帶來了核戰爭的致命威脅,尤其是給處於兩國中程導彈射程範圍內的歐洲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中導條約》簽訂於1987年,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削減美蘇核武器數量的協議。該條約禁止雙方試驗、生產和部署射程500公里至5500公里、作為核武器運載工具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及其發射裝置,以維護彼此戰略平衡、降低威懾水平。此後,美蘇共銷毀近2700枚受條約限制的導彈。鑒於該條約在防止核擴散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向來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和歐洲乃至全球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標誌著美蘇關係緩和,冷戰開始走向終結。
但是近年來,美俄關係趨於惡化,《中導條約》成了美俄博弈的焦點之一。去年,美方以俄羅斯新型巡航導彈9M729射程違反條約限制為由,威脅退出《中導條約》。今年2月1日,美國正式宣布暫停履行條約義務,並啟動為期6個月的退約程序。8月2日,美方退約程序期滿,《中導條約》正式失效。美國雖將《中導條約》失效的責任推給俄羅斯,但卻在短短數月之內,就已暗中做好了研發新式中程導彈的準備,並在退約不到20天的時間內即已付諸實施。外界注意到,其實早在正式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之前,美國會就已在2017年批准撥款研製中程導彈。顯然,特朗普政府謀求提升核能力的目的已是不打自招。
不難看出,美國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真實意圖是擺脫條約束縛,為自己發展進攻性核武器和導彈防禦系統鬆綁,強化戰略威懾能力,追求絕對軍事優勢。在特朗普執政之後,美國逐漸拋棄了奧巴馬政府大力推行的“無核世界”理念,先後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與《核態勢評估報告》,毫不掩飾地展現了其對核力量的重視程度。
再者,美國將中俄列為戰略對手,如今老對手實力大不如前,所謂的新對手實力攀升,特朗普政府認為《中導條約》更多是在針對美國而非俄羅斯,更偏向於俄羅斯的利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既有利於繼續拉大美俄之間的戰力差距,也有利於戰略重心東移,在亞太等其他地區部署核力量,以達到遏制中國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