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6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摆脱诅咒?★★

今 日 看 点:2019–0715▲◆★●■☆

中国26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摆脱诅咒?★★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7/14/8486680.html

面对全球化美国独自开倒车★★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9/0712/2385246.shtml

马克龙宣布法国军队将组建太空指挥部★★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7-14/doc-ihytcitm1845918.shtml

解放军近日在东南沿海组织例行性演习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7-14/doc-ihytcitm1863423.shtml

说“真话”大使辞职 学者:美英或异化为主仆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7-14/doc-ihytcitm1845470.shtml

中国26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摆脱诅咒?★★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7/14/8486680.html

中国网 2019-07-14: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资源诅咒”,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指的是一些地区拥有大量某种不可再生资源却反而落入工业化落后、产业单一、难以转型的窘境。

经济学家将其归结为,对某种相对丰富资源的过分依赖。

历史上的荷兰、德国鲁尔区,现在的委内瑞拉、中东地区等,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受,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产生的困扰。

也因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被视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中国,有262个资源型城市,一部分资源开采已经枯竭、历史遗留问题多,一部分资源开发强度大、综合利用水平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在7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暨“徐州实践”高层研讨会上,政经人士及全国17个地方改革部门负责人齐聚徐州,共同探讨资源型城市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困境: 发展的城市受益于资源,转型的城市受困于资源。

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认为,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历过前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后,形成不少历史欠账问题,包括资源价格的欠帐、安全生产的欠帐、生态破坏的欠帐、基础设施的欠帐等。

比如,过去在中国一些城市的煤矿区,提出“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差,工人住在矿区周围的棚户区,到了后期资源开采殆尽,棚户区工人出现大量失业,只留下一片巨大的沉陷区。沉陷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宋晓梧认为,沉陷区生态问题、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历史性欠账,完全靠市场解决是很困难的,政府应该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解决生态、民生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欠下历史帐,而资源富集地区正在欠下新账。

在中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资源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的情况,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压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正在透支环境、透支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进入深度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从投资、出口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产业结构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主导,向技术、知识密集和创新型产业主导转变。

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指出,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是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品牌化、全球化。资源型城市如果不能及时转型升级,将不可避免迈入“资源诅咒”的陷阱。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资源型城市发展处处长张磊总结,当前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仍面临“四大不适应”。

一是转型发展不够平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转型发展不够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三是转型发展的质量亟待提升,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转型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与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需求不相适应。

 政策: 为了推动资源型城市克服困难、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

2007年,中国正式提出资源型城市概念。此后,国家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涉及煤炭、油气、金属、非金属、森工等不同资源型地区,并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明确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政策框架。

2013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首次明确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将其划分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种类型,确立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政策框架。此后,国家又先后颁布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等文件,支持资源地区改革发展。

201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印发了《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总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任务。

至此,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起始,以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主体,以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为当前政策着力点,兼顾资源富集地区、国有林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工作框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丰富并基本建立起来。

张磊介绍,截至目前,69个资源枯竭城市已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近1800亿元,年度转移支付规模从最初的8亿多元增长到目前超过200亿元。针对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的发展困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

张磊进一步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70%的资源枯竭城市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累计改造2亿平方米,惠及近750万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倍,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历史遗留的就业、社保等问题基本解决。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开采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主导资源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0年前下降了一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产业结构由一业独大逐步转向多元支撑。

根据国家规划目标,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出路: 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供图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指出,过去的徐州以煤起步,从煤发电到煤焦化,再到钢铁、水泥等与煤炭相关的行业,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同时带来了产业结构偏重、单一的状况。一城煤灰半城土,是人们对徐州过去的形象写照。

在周铁根看来,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徐州因资源而兴、靠资源发展,却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消耗,造成了沉重的包袱,导致了长远的转型之痛。痛定思痛,徐州把产业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支撑,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徐州正在着力培育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能源等八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顺应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趋势,徐州将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2018年徐州三次产业占比达9.4:41.6:49。

黄汉权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表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出路在于打破“四缺、一不活”。“四缺”指的是,核心技术缺乏,中高端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足以及资金缺乏。“一不活”指的是,体制机制不灵活。

黄汉权进一步指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是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要避免四个误区,一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喜新厌旧,片面追求发展新型产业,三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四是越俎代庖替企业决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供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越是在改革困难的时期,越是要坚持下去,回到过去靠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自然是轻车熟路,但同时过去几年改革的辛苦也可能付之东流。因此,当前应尊重和承认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阶段变化的现实,适当降低对增长的预期,在保持稳定增长、适度增长的同时,聚焦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培养新的增长动力,力争在中速增长平台实现可持续、韧性强的发展。▲◆★●■☆

 

面对全球化美国独自开倒车★★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9/0712/2385246.shtml

2019-07-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孙鹏

核心提示:文章称,在特朗普政府退出贸易协议、对自由贸易设置越来越多壁垒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在争先恐后地深化全球化。

参考消息网7月12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7月3日发表题为《当特朗普带美国走向孤立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做法是,“让我们达成协议吧”》的文章,作者为基思·约翰逊。文章称,在特朗普政府退出贸易协议、对自由贸易设置越来越多壁垒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在争先恐后地深化全球化。

荒唐退回保护主义

文章称,在特朗普政府退出贸易协议、对自由贸易设置越来越多壁垒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在争先恐后地深化全球化。也就是说,随着美国消费者在国内支付更高价格,而美国制造商的出口面临更大障碍,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制造商将会获益。

日前,欧盟签署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定,将打开有着数亿人的市场。经过20年的努力,欧盟和构成南方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的四个拉美国家最终达成了一项涵盖每年近1000亿美元双边贸易的全面贸易协议。几天后,欧盟和越南宣布了一项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欧洲与新兴经济体达成的“最雄心勃勃的”此类协定。

文章指出,事实上,在美国以外,大多数其他国家都在加速拆除壁垒,以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紧迫意识接纳自由贸易。

竞争对手狂拆壁垒

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的国际法教授乔尔·特拉赫特曼说:“美国正在退出全球化。”与此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欧盟和日本正在加入将使它们更具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协议”。

文章称,欧洲一直是最活跃的角色之一。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除了最新的两项协议,欧盟还与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并且正在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展开深入谈判。从某种程度上讲,欧洲在世界各地推动加强自由贸易是对美国保护主义的回应——是一种确保即便全球贸易秩序的缔造者背弃自己打造的秩序、欧洲也能支撑贸易体系的方式。

布鲁塞尔智库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玛丽亚·德梅齐说,作为应对美国关税和贸易侵略的三条腿战略的内容之一,“欧洲正在加速达成贸易协议,这样一来,一旦我们因美国的贸易战蒙受任何损失,都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弥补”。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经过20年的僵局,欧洲和南方共同市场国家最终就她所谓的“保单”达成了协议。

文章说,但急于拯救自由贸易的不只是欧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一项起初涵盖全球GDP40%的12国贸易协议,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退出后,另外11个国家还是缔结了协议,协议于去年年底生效。更名后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缔约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也在致力于签署其他一系列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

与此同时,16个亚洲国家仍在继续展开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该协定将加深东南亚国家与印度和中国等经济大国的贸易关系。非洲国家也正在接近于完成它们自己的贸易组合。

文章称,对美国来说,后果是,欧洲、加拿大、日本和其他地方的企业和消费者会看到关税下降和双边贸易增长,但美国企业将发现自己在长期觊觎的市场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不撞南墙似不回头

文章认为,美国恢复自由贸易的前景似乎一片黯淡。保护主义突然成为大多数共和党选民的默认立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近的研究表明,向保护主义倾斜的趋势与其说是出于对全球化和贸易的焦虑,不如说是出于偏狭性和仇外心理。也就是说,消除对全球化的忧虑的经济补救办法将无济于事。

马库斯·诺兰最近在彼得森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中总结说:“总之,美国似乎不大可能很快重拾自由贸易政策。”

文章最后说,这实际上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巨大组成部分不断推倒贸易壁垒、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美国则可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英国曾在19世纪引领自由贸易,数十年后退到了帝国特惠制的围墙后面,整个世界则继续向前发展。像英国一样,美国也许很快就会发现只有自己在逆潮流而动。▲◆★●■☆

 

马克龙宣布法国军队将组建太空指挥部★★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7-14/doc-ihytcitm1845918.shtml

2019年07月14日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马克龙宣布法国军队将组建太空指挥部

中新社巴黎7月13日电 (记者 李洋)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13日宣布,法国军队将组建太空指挥部,以应对在空间领域的未来挑战。

马克龙在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前一天向法国军事人员发表讲话。他说,建立太空指挥部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强对法国卫星的保护”。他说,对太空领域的关注是“真正的国家安全问题”。

马克龙透露,新的太空指挥部将由法国空军负责组建,会在明年9月正式建立。他认为,此举旨在确保加强法国的太空能力,最终将会形成法国的“空天部队”。

法国2019-2025年的军费预算已拨出36亿欧元用于投资和更新法国卫星,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发射更多的军事侦察卫星。马克龙强调,创建法国太空部队所需的投资经费“不可或缺”,具体数额将由法国国防部长帕利稍后报告。

有关组建太空指挥部的建议是帕利提出的。帕利一直关注太空领域,并致力于推动法国在太空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在上月举行的巴黎航展上,帕利宣布法国将展开新一代军用卫星的研发工作。

法国舆论分析认为,法军的太空指挥部可能与美国的太空部队有相似之处。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下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筹建美军第六个军种“太空部队”,并用“隔离但平等”形容未来太空部队与空军的关系。(完)▲◆★●■☆

 

解放军近日在东南沿海组织例行性演习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7-14/doc-ihytcitm1863423.shtml

2019年07月14日 国防部网站 原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日在东南沿海组织例行性演习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近日位东南沿海等海空域组织演习。此次演习是根据今年全军年度计划作出的例行性安排。▲◆★●■☆

 

说“真话”大使辞职 学者:美英或异化为主仆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7-14/doc-ihytcitm1845470.shtml

2019年07月14日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大使说“真话”引发英美外交“车祸”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一国大使向国内报告情况当然要说真话,这既是大使的工作本分,也是外交常识。但英国驻美大使金·达罗克只因说了“真话”——在外交密件中说特朗普政府“运行不畅”“无能”和“混乱”,不仅被迫主动辞职,而且让美英关系遭遇“车祸”,双方“口水战”一直不断。

事实上,达罗克辞职并未让英美外交“口水战”画上句号,而且伴随着英国首相相位之争而继续发酵。达罗克通过舍弃自身职位来保全英美关系大局,以图“丢车保帅”,但“美主英从”的大格局决定着,此举恐怕不能如愿,“口水战”留下的烂摊子不是一下子就能拾掇清爽的。

作为一国大使,达罗克通过外交密件向国内发回自己真实看法乃是职责所在,不说真话误导国内政府决策反倒是失职,这也是特雷莎·梅政府力挺达罗克的原因。梅首相表示,一国政府需要官员提供“全面和坦率的建议”。可问题是,外交密电有意无意地被泄露让两国关系陷入尴尬、难堪之局面。向来讲究睚眦必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大骂达罗克,称他“滑稽”,是“傲慢自负的傻瓜”,不会再与其“打交道”。几天来,英美双方隔着大西洋互喷“口水”好不热闹,不怕事大的国际媒体也乐于隔岸看戏。

“口水战”让传统英美特殊伙伴关系蒙上阴影,许多观察家在质疑英美关系的前景。在讲求“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眼里,美英“特殊伙伴关系”之分量本来就呈递减趋势,无事还挑事讥讽一二。前不久,特朗普访问英国,对英国“脱欧”政策指手画脚让舆论大哗;媒体曝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试图干涉英国内政介入英国首相选举,让英国政界群情激愤;而今,随着特雷莎·梅政府进入倒计时,特朗普政府更是无所顾忌,公开指责特雷莎·梅的“脱欧”政策“愚蠢”。一国领导人公开指责另一盟国领导人施政“愚蠢”,这在西方外交史上都很罕见。此外,美国还突然取消了英美贸易部长级谈判,被外界解读为施压的一个新手段。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这场争吵是英美两个跨大西洋盟友在过去100多年间发生的最严重争端,它也凸显出各国在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火暴脾气方面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特朗普政府“高举高打”逼迫英国换大使的做法被不少英美舆论诟病,许多人指责特朗普欺凌英国政府。工党议员麦克法顿称达罗克辞职是英国民主和国家地位的“黑暗时刻”。 英国《卫报》网站写道,达罗克辞职了,现在英国可能沦为美国的附庸国。影子外交大臣艾米莉·索恩伯里则说,这件事让英国政府沦为笑柄。

著名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有句名言:“英国与欧洲在一块,但从不属于欧洲。”这句话生动地形容了英美特殊关系在美欧关系中的纽带作用。但受“脱欧”影响,英国在欧美联盟中的独特地位在下降。因此,“美主英从”的格局将进一步极化,英美特殊伙伴关系有可能变形异化为英美“主仆关系”也未可知。有媒体援引达罗克的话说,“英国正处于一个螺旋式下降的开端,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带来耻辱和导致失败的事件”。在此背景下,达罗克辞职不管是个人主动还是伦敦暗示,总算是给特朗普政府一个面子,有个台阶下。可是,特朗普政府愿不愿下这个台阶还是问号。“口水战”留下的伤口不是一下子能愈合,两国关系起码在梅政府剩下的日子里很难阴转晴。在梅首相看来,反正不久就要下台,积压的对美怒火该放就放,犯不着再藏着掖着。

当前,英国政治正处于“空窗期”, “泄密门”也成为当前英国政治的一个“试金石”,成为首相相位之争的重要话题与砝码。外交大臣亨特和前外交大臣约翰逊正在竞争保守党领袖职位,是否支持达罗克成为影响最终票数的变数之一。在保守党领袖角逐中落后的外交大臣亨特一直旗帜鲜明地力挺达罗克,他在推特上写道:“捍卫英国意味着捍卫世界上最优秀的外交官,这件事绝不应该发展到这种地步。”与特朗普“惺惺相惜”的约翰逊一开始在电视直播中不明确表态支持达罗克,引发舆论反弹。保守党议员莫里斯要求约翰逊为没有支持达罗克道歉。英国外交部欧美事务国务大臣艾伦·邓肯批评约翰逊的行为“可耻”,等于将英国大使“扔到公共汽车下”。面对舆情汹涌,约翰逊开始改口。英国政客和舆论的种种反应反过来证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已然有着敏感的“弱国心态”,面对不讲理的特朗普政府而又无可奈何。

放眼未来,“泄密门”引发的外交“车祸”最终被清理,英美特殊伙伴关系依然存在。只不过,英方在“英美二人转”中的话语权将呈加速度坠落。所以,达罗克的接班人不好当,关于美国boss的一些“真话”,恐怕还是少说为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