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首席顾问:贸易谈判核心问题仍未谈妥★

今 日 看 点:2019–0425(下午版)▲◆★●■☆

白宫首席顾问:贸易谈判核心问题仍未谈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5755.html

美前国务高官谢淑丽:让美中“脱钩”是巨大错误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4997.html

中国又拿下一个”全球首位” 这座城市功不可没★★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5849.html

中国又拿下一个”全球首位” 这座城市功不可没★★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5849.html

白宫首席顾问:贸易谈判核心问题仍未谈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5755.html

美国之音 2019-04-23:路透社报道称,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周二(23日)表示,美国和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取得进展,他对达成协议的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在国家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午宴上表示:“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还表示,两国就美中贸易进行了比以往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

他说:“我们离达成协议越来越近,我们仍在努力解决结构性问题和技术转让问题。产权问题的执行机制至关重要。降低农、工业大宗商品贸易壁垒的问题也在讨论之中。”

库德洛还说,两国之间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美中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两国对彼此间价值上千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了关税。美国方面正在寻求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美前国务高官谢淑丽:让美中“脱钩”是巨大错误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4997.html

环球时报  2019-04-23:中美之间纷扰不断,未来两国关系将向何处去?什么样的相处模式才是最符合两国利益的?这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话题,其中就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谢淑丽(Susan Shirk)。现年74岁的谢淑丽从事中国问题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还曾担任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近日,谢淑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但同时表示“相信冷静的头脑将占上风”。专访中,谢淑丽对中美之间发生的系列事件一一表达见解。需要指出的是,谢淑丽是中美关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也是“中美接触”的支持者,但她的某些观点仍难免过于“美国”。

中美并非必然滑向对抗

环球时报:不少中美学者对当前的双边关系忧心忡忡,您是否也这样?

谢淑丽:我很担心当前的美中关系。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阻止紧张局势恶化。我的观点是,美中关系并不是不可逆转地滑向对抗。我没有放弃中国,我也没有放弃美中关系。但据我所知,美国许多研究中国多年的专家已经放弃了,他们对中国的政策趋势感到沮丧。不过我相信冷静的头脑将占上风,美中双方仍然保有务实的基因来解决问题。

环球时报:您曾说特朗普政府正在以错误的方式应对中国,您对特朗普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有何建议?

谢淑丽:最主要的是谈判,这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基本的外交。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只是简单地进行反击,对你说你知道应该做什么、解决它。他们并没有明确说明如果你可以做这五件事情,如果你可以解决这五件事情,那将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我们应坐下来讨论这些问题,看看我们能否用真正的谈判来解决。为了展开成功的谈判,你必须传递这样一点:我们必须打造建设性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所以你必须在任何谈判中都有一种善意的精神。

我同时希望中国也做出政策调整。许多美国人,包括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在中国目前的进口替代、高科技产业化政策下,国家以巨额资金支持中国企业,令外国公司不能在中国公平竞争。另一个例子是南海,我们希望看到真正具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中国为稳定局势做出努力。当然,美国不是南海主权声索国,也不是域内国家,但南海的自由航行和国际水域保护对所有贸易国家都非常重要。如果双方都能灵活、务实地调整政策,我相信全面的敌对能够避免。

“红色恐慌”有可能发生

环球时报:华为、“5G”成为去年中美关系中的关键词。您认为,美国对华为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技术的遏制措施,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担忧?

谢淑丽:让我们先把华为、5G和其他技术问题分开。我希望我们的技术合作能够尽可能不受阻碍地继续下去。5G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华为像其他中国私企一样,在保持自身独立性上没有多少能力。中国政治经济下的私营企业走向全球,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打造对其独立性的信任十分困难。

现在美国要限制中国的技术投资,并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这些管制将决定中国公民是否可以在美国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工作及开发技术。已经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则受到出口管制规定的约束。更具体的管制规定在拟定中,还没有正式宣布。我建议尽可能缩小受限制的技术范围,给开展科技合作留下更多空间,因为合作有利于人类进步,限制范围太宽泛,人类进步的步伐将不可避免地被放缓。如果太多技术被认为关系到国家安全,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利的,因为美国将因此失去中国人才。

环球时报:美国一些人炒作所谓中国“学术渗透”“留学生渗透”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谢淑丽:在麦卡锡时代,由于对间谍的担心及担心美国民众同苏联和共产主义太接近,他们开展“猎巫”行动,不少美国人被指为共产党人或同情共产主义者。现在美国情报部门相信中国间谍行为的存在,并不断警告人们要当心、小心。所有来自中国的人,包括华裔美国人头上都被怀疑的阴云笼罩,虽然现在还没发生,但我担心针对中国人的“红色恐慌”可能发生。这也是我一直在提醒我们需要小心的。

环球时报:美国在给盟友施压,要求它们跟美国一起遏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这将如何影响美国和盟友的关系?

谢淑丽:美国并不总是把盟友视为平等伙伴,当然,这是一个错误。我们需要听取我们伙伴的意见并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跟他们说你们必须做出选择,这其实是将盟友和朋友置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他们希望跟中国和美国都保持非常良好的关系,所以迫使其他国家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竞争并不总是坏的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中美贸易谈判的前景?

谢淑丽:目前双方都非常积极地想达成协议,所以我认为肯定能达成。但它不能解决所有经济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伴随我们。

环球时报:美国内部有些声音要求中美“脱钩”,您觉得中国和美国能够在经济和技术上“脱钩”吗?

谢淑丽:“脱钩”将是一个巨大错误,它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破坏。美中“脱钩”将损害世界经济稳定,破坏供应链,而这些供应链是过去三四十年我们享有的国际和平的基础。美中经济融合已经发展到相当深的程度,如果我们试图切断这些联系,不仅太极端而且破坏性强,可能导致深层次的“去全球化”。从更广的层面,我视美中经济融合为全球化的重要基石。我们不想回到全球化之前的时代。

环球时报:您参与主导的报告《修正航向:向有效且可持续的对华政策进行调整》今年2月发布,该报告建议美国与中国开展“巧竞争”。迄今为止,华盛顿对这份报告有何反应?

谢淑丽:我们把这份报告带到华盛顿,将其提交给了国会、国务院、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他们对这份报告很感兴趣。很难说它是否会被纳入政策。正如我之前所说,特朗普政府主要是反击,但单纯反击不是一种战略,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从战略上来讲,你需要清楚你想要实现什么,然后与对方沟通,你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并开展尊重对方的谈判来解决问题,同时保持合作的大门敞开。这是我们所倡导的。

环球时报:您觉得中美关系未来会怎样?

谢淑丽:双边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更具竞争性,但竞争并不总是坏的。比如,谁将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谁更能帮助国际机构加强建设?谁能提供更多外援以及用外交的方式在世界上赢得更多朋友和盟友?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加强竞争,那是可以的。美中并非不可逆转地要对抗。很明显,我们都不想要军事冲突,我们也不希望竞争导致全面的敌意,就像冷战时期发生的那样。▲◆★●■☆

 

中国又拿下一个”全球首位” 这座城市功不可没★★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23/8255849.html

参考消息  2019-04-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又上了一次世界级“热搜”: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消息传来,全世界都对中国投来了赞赏和钦佩的目光。 而这个伟大的成就,也让中国西部一座城市与有荣焉。 在越来越“绿色”的地球和中国,正致力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都,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争当新时代“天府之国”,成都打造“公园城市”

成都,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天府之国”。晋代《华阳国志》记载,“蜀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在新时代,“天府”有了新的内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也是成都要作答的一张崭新“考卷”。

而4月22日在这里召开的一场论坛,正是成都为这张考卷提交的最新答案。

当天,主题为“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的论坛在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

论坛上,近300位来自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国及规划、建设、经济、社会、人文、生态、景观领域国内外专家代表等纷纷建言献策,为“公园城市”的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

论坛上,成都真诚邀约全球城市、智库专家和战略企业与成都一起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模式、推进公园城市价值表达、开创公园城市发展路径、分享公园城市治理成果

这场选择于世界地球日召开的论坛,也正是成都一系列实干行动的后续——去年5月,《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正式亮相,7月,成都又发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布局生态城市的“公园化”模式。

按照规划,成都将打造1275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1.7万公里的全球最长绿道系统——天府绿道体系;整治1000个川西林盘,成为世界上林盘最密集地区……

在这一项项“世界之最”的基础上,世界最大公园城市的特点正在初步显现。

成都为何能如此高效地找到公园城市的正确“打开方式”?

答案或许就在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中。美国美通社报道指出,成都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具有优美的环境,是一座“让人不想离开的城市”。

“很多人用‘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诗来赞扬成都的美景。”报道说。

这句在国外都非常出名的诗句,也点出了成都发展公园城市的一个突出优势:成都是全球海拔落差最大的城市,是唯一能看见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级城市。

事实上,成都的优势远不止这一点。

成都昔日胜景正在重现

在悠长的岁月里,无数文人墨客曾对成都发出赞美,他们用诗词留下了成都最美的景象,给后人以无尽遐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曾这样描绘草堂周围的环境。他还曾在成都西郊沿着江边小路漫游,留下了“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的咏叹。

成都不仅有绿水,也有青山。张籍的一句“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让成都的景致顿时活色生香起来。

而串联起青山绿水的,则是一条条花路。陆游的“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让人们对“二十里寻香道”心生向往。

如今,随着公园城市的建设,那些“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昔日胜景正逐渐重现。

杜甫曾走过的西郊河岸边,现在已建成总长14公里的绿道,一路串联起青羊宫、宽窄巷子、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等十多个文化景点。

而成都规划建设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总长将达1.69万公里!

这一宏伟蓝图已经引起了外媒关注,英国《卫报》网站2月4日报道称,成都的绿道将连接数以百计的公园、林园和生态保护区,从而将成都包围在一个巨型花园中。此外,成都还将扩建现有公园,并用鲜花和植物“绿化”高速公路、人行天桥和桥梁,成都郊外农村的环境也得到保护。

“成都是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是将环境保护、公共空间和生活质量纳入议程的城市之一。”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的萨尔瓦托雷·丰达罗如是说。

外媒感叹:“美丽宜居的大都会正在成都成型”

“公园城市”理念给成都带来的,不仅是美丽,还有宜居。对于这一点,《纽约时报》的记者卢卡斯深有体会。

在一次为期10天的成都之旅中,卢卡斯深入体会了成都——这座他认为是中国最令人激动的先进城市——的方方面面,他发现:“步行是游览成都的最佳方式,这座城市并不像北京或上海那样繁忙,是散步的好地方。”

卢卡斯还在成都的公园里流连忘返,他表示,公园在城市生活中至关重要,是一种远离喧嚣的途径。

“来成都,在公园中寻找宁静,在美食中发现热爱。”他感叹道。

卢卡斯见证和喜爱的,正是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重点。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成都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使城市居民更方便地进入休闲娱乐区,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天府绿道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超项目投资。

“美丽宜居的大都会正在成都成型。”报道说。

《卫报》则进一步指出,这些项目的目标是在成都高速发展的同时,避免因城市化和开发而丢失自身城市特色。

成都本身的特色,正因为公园城市的建设而愈发明显,而这也被外媒视为通向“世界一流城市”的必由之路。

美通社指出,对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来说,规划建设绿道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例如伦敦通过大规模绿化,从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变成了花园之城;新加坡在紧凑的城市布局中融入了无缝绿道系统;日本(专题)靠绿道缓解了许多“大城市病”;而纽约的中央公园不仅实现了城市绿化的功能,更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在借鉴了新加坡、墨尔本、纽约等多个国际城市的规划的基础上,成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今年1月,在200多名政要和1000多位全球商界大佬出席的达沃斯论坛上,天府绿道惊艳亮相,向世界递上了专属成都的“生态名片”。

“让人惊叹”、“不可思议”、“值得推广”……与会嘉宾们对成都赞不绝口。

“我很期待去成都看看。”阿联酋嘉宾谢赫·马吉德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