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议会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军定性为“恐怖组织”

杰出人士的20个好习惯之九 一激励团队。

组织起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件非常艰难和重要的事情。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挖掘出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聪明与潜力,并将他们协调起来,是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是一个能激发起员工动力的人。

: 2007-10-01 ●■

胡锦涛将赴上海出席特奥开幕式 沪人怀期待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8314

美国是否对伊朗动武欧洲态度很关键

http://news.phoenixtv.com/mil/4/200709/0927_342_240915.shtml

解放军从五个领域增强军事透明

http://news.phoenixtv.com/mil/4/200709/0929_342_243649.shtml

中国式的改革成功在于创新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8290

台海局势变数的深层思考

http://www.zaobao.com/yl/tx070929_501.html

认清美在台问题上的真面目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4/00/view.php%3Ffid%3D48025%26tbid%3D5595&g=1

台海两岸不太可能在奥运前交战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1/00/view.php%3Ffid%3D23493%26tbid%3D5442&g=1

中国新式武器竞争国际市场、导弹是王牌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9-28/0745466113.html

伊朗议会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军定性为“恐怖组织”

http://news.phoenixtv.com/world/other/200709/0929_1396_244451.shtml

据称美国不满卢武铉送金正日液晶电视

http://news.sina.com.cn/w/2007-09-30/044714003557.shtml

 

胡锦涛将赴上海出席特奥开幕式 沪人怀期待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8314

  文章提供 于 2007-9-29 文章作者: 张帆  胡锦涛赴沪将出席特奥开幕

  十月二日至十一日,第十二届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上海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出席开幕式。届时将有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重要领导出席,目前已确认出席开幕式的外国元首包括冰岛总统格里姆松、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有消息人士透露,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也可能与会,并在上海会见胡锦涛。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对上海人来说肯定不平凡。胡锦涛此前表示,今明两年中国将承办三大奥运会,即特奥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而上海特奥会要开个好头。所以,上海成功举办本届特奥会,意义不仅仅在于这次运动会的成功,它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发展的成就,展示中国人民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而且还要为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积累经验。

  特奥促进中美交流

  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特奥会虽然主要针对智障人士,但对于中国和上海来说,这次盛会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次特奥会是继去年六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袖峰会和今年五月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后,在上海举行的最高级别国际盛事,也是二○一○年上海世博会之前,最受重视的一次盛事。

  有多个相关人士曾经在不同场合对记者表示,特奥会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特奥会是由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发起的,因此每次特奥会,也必成为美国政要云集的一次盛会。所以,中方也把特奥会看成是促进中美官方和民间交流的一次难得机会。

  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说过,要把特奥会办好,也体现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上海特奥会组委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汤小泉曾表示,特奥运动有利于树立中国国家形象,体现了中国对人权保障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弱势群体的特别扶助和社会给予智障人士特别的爱心。

  上海努力重塑形象

  对于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来说,关爱智障人士和残疾人也是促进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智障人士通过参加特奥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体能、耐力,提高身体素质。对于一直处于封闭环境中的智障人士来说,他们通过参加特奥运动走出家门,同社会接触,也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达到啟迪心智、促进康复的效果。

  而健全人亦能通过与特奥运动员的接触,被他们勇敢尝试、夺取胜利的精神感染,会主动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也使健全人和特奥运动员很好地融合,形成了帮助、支持、关爱智障人士的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来自中国残联的统计数据,特奥运动也带动了全国的残疾人事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对十万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要在二千个社区中建立智力残疾康复机构,同时要求对五十万名智力残疾人家长进行培训,还要建立为重度的智力残疾人进行安养的一批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陈良宇落马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的各类记者会曾一度暂停。而经过长时间沉默后,新闻发言人焦扬召开的第一个小范围记者会,主题就是谈特奥会的筹备。可见上海非常希望通过特奥会、女足世界杯乃至世博会这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会议和赛事,来淡化海内外对陈良宇和社保基金案的记忆,重塑上海形象。

  迎接胡锦涛蒞临 沪人怀期待

  前来出席第十二届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国家主席胡锦涛,预计将于十月一日抵达上海。在沪期间,胡锦涛还将有一系列的外事接待活动。昨天记者从上海市外办了解到,十月二日当天,将有一场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会见,消息人士透露,这次接见的主角有可能会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这是胡锦涛主席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第三次来到上海。也是今年上海市委班子调整后的首次来沪。自从陈良宇落马后,上海在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实,无论谁主政上海,中央和胡锦涛对上海的发展一直相当关注,并寄予厚望。

  二○○四年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胡总首次来到上海调研,提出了上海要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著名的“四个率先”。这一指导方针,后来被写入上海的“十一.五”规划,也成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总指导思想。二○○六年六月十二至十三日,胡锦涛在出席六国峰会前专程深入到上海的港口、企业、乡村调研,并对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绩表示肯定。虽然后来出现社保基金案这样的不和谐声音,但这并不妨碍上海的发展。

  如今,即将再次迎接胡锦涛的上海各界,既紧张又兴奋。不少市民表示,胡总的到来,至少说明了上海仍然受到重视,此前关于“上海在中央的地位不保”的说法并不可靠。 ▲ 来源: 大公网

美国是否对伊朗动武欧洲态度很关键
http://news.phoenixtv.com/mil/4/200709/0927_342_240915.shtml

2007年09月27日 国际在线: 法国外长日前表示,世界应该做好面对伊朗的最坏打算。当媒体追问他“最坏打算”具体指什么时,他表示是“战争”。法国外长的这一言论立刻引起了全球媒体的注意。随着欧美对伊立场日趋接近,在美国是否对伊朗动武的问题上,欧盟主要国家的态度似乎越来越重要。

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始终处于“战和”两难之间,既希望以和平手段解决,也不想放弃军事打击方案。

由于尚未从伊拉克泥沼中拔出,而且伊朗的军事实力完全不同于伊拉克,美国对于军事打击方案也有所顾忌。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决策层内部“主战派”的声音有所上升。伊朗明确拒绝放弃铀浓缩计划,使美国决策层毫无面子和退路而言,再加上布什在卸任之前希望在朝核、伊核问题上取得突破的迫切心情,虽然不能说美国高层已经下定对伊朗作战的决心,但主张对伊朗作战的声音似乎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微妙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作出对伊朗动武的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欧盟主要国家的态度。人们对4年前伊拉克战争期间,德法两国的反对态度还记忆犹新。但随着布什第二任期开始,双方开始趋于接近,尤其是德法英三国领导人更换后,新一代欧洲领导人明显的亲美倾向已经表现出来。

在伊朗问题上,欧洲国家素有“批评性对话”的传统,这一政策短期内仍将延续,但这不等于他们在对伊朗动武的问题上像当初对伊拉克战争那样持强烈反对态度。而即使欧洲只是立场暧昧地不表示强烈反对,也将极大地提升美国内部对伊朗“主
战派”的力量。▲ (作者 邱震海: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解放军从五个领域增强军事透明
http://news.phoenixtv.com/mil/4/200709/0929_342_243649.shtml

2007年09月29日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27日报道:我国政府不久前宣布:将每年的军费数额及用途向国际社会公布,将七种常规武器发展情况透明化,再次表明了我国不断增大军事透明度的诚意和进程的加快。

某部研究员杨承军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增强军事透明度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主要观点如下:

展示现代化军队的精神风貌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各国战略利益的拓展和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特别是军队间建立互信机制和稳定的沟通渠道,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一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

为了更好地履行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我军需要向世界展示正义威武、和平文明、开拓进取的现代化军队的精神风貌,并以值得信赖的“橄榄枝”形象,为世界和平带来祥和与安宁。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适当增大我军透明度,也是对世界强权政治的一种“微笑的警告”。

▲ 二是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

国际军事合作不仅可以成为霸权主义国家进行扩张的方式,同样也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工具。通过增强国家之间的军事交流,来增进战略互信、消除误解和相互猜疑;通过扩大军事透明,来明确各方的战略意图,在清楚传达各自的立场和信息之后,消除可能引发的冲突和误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就有效增强了国家安全。

▲ 三是有利于军队的建设发展。

在世界军事加速变革的今天,及时融入全球性军事发展潮流,有助于尽快缩小与外军的差距。目前,我军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程度还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有通过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外军经验,更好地引进他们先进的军事思想和科学技术,并为我军建设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信息化的新型军队,提供良好平台和广阔的视野。紧闭大门是不自信的表现军事透明应主要体现在军事战略、核战略,军费投入,军队体制编制、规模数量、结构组成,武装力量的使命任务,主要常规武器装备性能、数量等方面。

在战略问题、军事战略包括核战略理论领域,都是不应限制、也不应将其列为保密的范畴。国外对核战略的研究和表述,也都是公开的,如目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作为核门槛国家的印度,他们的核战略都是透明的、公开的。

因此,我认为对军事战略及核战略问题的研究及学术进程,应该更开放、更公开、更透明。

★ 当前,影响世界军事交流并增进军事互信的障碍,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西方大国的间谍活动及高技术窃密手段的发展。

某些国家赋予自己"管理全球"的"世界警察"职权;所提出的军事交流,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别国的军事状况;同时,它们建立了陆、海、空、天、电和网络一体的情报侦察体系,对别国展开全方位、全天候的情报侦察;更有无孔不入的间谍手段,让许多国家无密可保。

▲ 二是发展中国家对自身军事现状的不自信。

面对发达国家编织的“窃密天网”,军事秘密处于单向透明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被迫关上军事交流的大门,对自身的军事现状和军事秘密进行更加严密的防护,竭力隐蔽好自己的“家底”,但是也从源头上堵住了军事交流的渠道。

▲ 三是陈旧、保守思想观念的禁锢。

要学会区分正常的军事交流与军事机密,减少人为设置的交往障碍和繁琐的审查审批程序,以免影响和制约正常的国际军事交流。

当然,任何国家的军事透明都不是无限制的,也不是所有领域都会开放和透明。如在军费的具体流向,战略武器装备的战术性能、发展数量、作战部署,对新型武器的研制开发、试验进程等方面,都属于军事秘密,是必须要严守的。多种渠道增强军事透明度开展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增强军事透明度,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 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实际,我军军事透明度应从五个领域得到加强:

▲ 一是扩大国际军事学术交流。

定期开展官方、半官方和纯学术的军事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对"威慑"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我国一直强调核力量的威慑作用,因为我们理解“威慑”是一种力求避免战争的非战争军事斗争形式,而美国人则认为“威慑”包括打仗,在去年与美军高层专家的一次学术研讨中,笔者通过对“威慑”一词解释,使他们理解了我们对该词定义的内涵,消除了误会。

二是加强军队高层互访。

除了国家元首级别的会见外,建立军委、国防部、总部及军兵种级别的高层定期互访机制也非常重要。这样的互访不应仅停留在礼节性的来往上,更应当上升到不断增进了解、及时沟通和化解矛盾,交流对国际和地区重大军事战略问题的看法等。

▲ 三是建立稳定的高层军事热线。

现代军事热线开创于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军事热线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军队之间建立,有效地解决或避免了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我们有必要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周边有关国家建立高层军事热线,以及时沟通信息,及时避免可能出现的武装冲突。

▲ 四是组织联合军演。

近年来,日益频繁的联合军演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军事合作的重要形式。通过联合军演,增加与友军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熟悉,也有利于各国军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促进相互信任和提高联合处置意外突发事件特别是应对恐怖活动的作战能力。

▲ 五是实施国际军事技术合作。

军事技术合作是国际军事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目前国际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主要体现在先进武器装备的引进、交换、转让与共同开发等方面。我军一直非常注重开展国际军事合作,十多年中,与多国签署过常规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有效促进了我军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 张峰) 作者:某部研究员杨承军是二炮专家)

中国式的改革成功在于创新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8290

  文章提供 于 2007-9-28 文章作者: 丘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与苏联都进入了深度改革时期,然而,中苏两国所走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一度出现了是走中国道路好,还是走苏联式的改革道路好的争论。弹指一挥间,过去了20年。前苏联总理做出了总结,他说:“我们当时应该走中国道路,但令人遗憾的是,另一股势力占了上风。”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问题委员会主席、前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