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18-12-21(上午版)▲◆★●■☆
美媒警告:小心黄背心”运动蔓延到美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9/7925803.html
华为任正非落选!背后有什么隐情★
https://new.qq.com/omn/20181128/20181128A0Y2L1.html
继任正非后又一“老朋友”意外落选 或因薄熙来事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9/7924801.html
国家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名单出炉★★
http://news.stnn.cc/xwrw/2018/1218/600932.shtml
美媒警告:小心黄背心”运动蔓延到美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9/7925803.html
侨报 2018-12-19:当地时间12月15日,巴黎示威活动继续进行,数以千计民众再次走上街头。警方当天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向示威者施放催泪瓦斯,试图将示威者驱散。(图片来源:中新社)
【侨报12月19日社论】近来,据说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的黄色背心已卖断货,而订单还在持续暴涨中……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法国“黄背心”运动进行到了第5波。大概是法国政府紧急出台的一系列福利政策部分平息了低收入民众的燃眉诉求,参与此次抗议的人数比此前一周减少一半。但这场受到世界关注的大规模示威抗议真的已是强弩之末?
如果将此次“黄背心”运动看作是一场地震,那么它的纵波——在法国引起的冲击波远未停止。据最新民调显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支持率仍在12月下降了2%,降至23%,是其出任总统以来的最低值;而它的横波——世界范围的影响更是不断蔓延,包括德国、比利时、荷兰在内的多国也有民众响应这场源自法国的抗议活动。整个欧洲大陆都笼罩在对经济下滑、税收增加的不满情绪当中。甚至于,远至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都出现身穿“黄背心”抱团抗议的民众;《华盛顿邮报》也警告称美国要重视这一行为,因为不满的人群也在积聚……至于这场地震还有多少余震,是否会引发更大的海啸,尚不得而知。
对于风度翩翩的昔日投行精英、法国总统马克龙来说,他或许没想到,一个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环保政策会酿成自己在国内面临的最大危机。这是底层民众对精英们炮制的政治正确的又一次“打脸”。“黄背心”运动发生的诱因是油价上涨,而其背后更深刻的根源,则是近年来在经济不景气、政府加重税收的背景下,法国中低收入阶层购买力下降、缺乏获得感的困境。
社会学家们试图从这场抗议中找到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走向,甚至将之与影响法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相对照,比如“布热德主义”的卷土重来,一次巴黎公社的升级版、平民政治的回归等。
但是,没有明确而具操作性的政治诉求,成为了本次运动的一大命门。“黄背心”们提出的最新诉求是要直接民主,即在法国宪法中引入“公民倡议公投”(RIC)条款。但这一民主诉求的“药方”并没有“对”民众经济困境之“症”,它只要求了一个形式,而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黄背心”们这种缺乏指向性的政治目标,很有可能让这场声势浩大的示威变成一种纯粹的“走过场”。如同7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没有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没有明确而合理的政策诉求,虽然“展示了存在”,但对美国的金融与经济改革推动作用有限。
马克龙执政以来,推进了一系列整体上削减民众福利水平的改革,目的是鼓励法国人将目光从“分蛋糕”转向“做蛋糕”。这些改革利在长远,但势必触动大部分阶层的短期利益。利益受损的“黄背心”们让社会情绪一触即发——反精英、反欧盟、反全球化,甚至反资本主义,“对一切不满”“受够了这一切”……甚至因少数极端的无政府主义信徒、职业肇事者混在游行队伍之中,趁火打劫,对商户店铺进行打砸抢,让警察在弥漫的硝烟中“抢救”出几个香奈儿包包的画面显得有些荒诞与违和,也让经济和民生继续面临重创。
放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自2015年以来的种种民粹主义潮流中,从美国到欧洲,激情与不满,是这些运动的共同“燃料”,其后是愤怒取代了理性: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到英国的伦敦公交司机大罢工,再到西班牙的“愤怒者”行动……提出的都是问题,而没有答案。愤怒如同出笼的猛兽,想要逃出困境,却没有方向,还携带着更大的危险因子。
如果说“黄背心”运动是近年来反全球化浪潮的又一波高潮,那么对全球化踩刹车甚至开倒车是否可行呢?英国脱欧的艰难已经告诉人们答案:欠缺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的全球化即便再糟糕,单方面退出也将付出极大成本。
事实上,反全球化力量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全球化会走向终结,而是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时期,美欧政治家们需要用智慧找到能够化解矛盾、改善全球化机制的途径——以规则为基础、更加公平公正、利益分配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否则,问题不解决,不管“黄背心”,还是“占领华尔街”,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在美国,类似的运动还会一次次发生。▲◆★●■☆
华为任正非落选!背后有什么隐情★
https://new.qq.com/omn/20181128/20181128A0Y2L1.html
官方各种纪念活动开始密集起来。11月26日,官方公布了“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100名候选人名单,原本呼声很高的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蹊跷落选。在任正非落选的同时,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入选,无疑点燃了舆论风暴。
华为与联想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两家公司几乎创办于同时,在2016年被华为取代前,联想曾长期霸占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第一的宝座。两位企业家为各自企业选择了完全相反的发展路径,从而奠定了两人与两家企业在中国舆论场不同的地位。
使联想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力远超华为。但“贸工技”路线所缺乏的技术基因,使联想利润率极低,只能通过摊大饼式的做大规模与精细化的管理求得利润,联想也确实通过收购成为世界第一的电脑厂商。但利润率的低下,使联想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进行高强度的技术研发,进而实现技术上的突围,由高技术求高利润,最终只能陷入低利润—低研发—低利润的循环。
联想与华为分别位居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前两位,年营业收入都在2,800亿人民币左右。到2016年,华为就以3,950亿的营收位居第一,而联想已经退居第四。到2018年,华为位居第一,联想退居第六,但华为6,036亿的营收已经几乎是联想的一倍。从2015年到2018年,华为营收增长了一倍以上,联想却几乎原地踏步,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差距必定会越拉越大,两种发展路线的优劣已经显露无疑。
从官方角度来看,华为与联想都是中国企业,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世界级跨国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并无亲疏之分。此前10月24日官方公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任正非与柳传志都名列其中。由此来看,在官方心目中,柳传志与任正非的地位并无二致,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这次的100名候选人名单也不大可能容不下任正非、柳传志两人。
也有人指出是因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入选人数太多。实际上,作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省也不过才7人入选,其中深圳仅3人,而浙江一省就有16人入选,深圳入选太多这个原因是站不住脚的。
两人同时入选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问题恐怕还在任正非自己身上。长期以来,欧美各国时常以任正非的军人经历恶意揣测华为有军方背景,进而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参与某些项目的建设,美国政府更是以此将华为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这种情况更是屡屡发生,美国还公布了最严格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清单剑指中国。
并不担心技术、价格与服务等市场竞争,政治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因而华为经常性地向外界解释其与政府、军方没有任何关系,并在世界各国建立研发中心、分公司,大量雇佣当地员工,实现在地化,融入所在国,以化解各国的担心。▲◆★●■☆
继任正非后又一“老朋友”意外落选 或因薄熙来事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9/7924801.html
多维 2018-12-19:继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落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100位改革先锋后,又有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意外落选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2018年11月8日,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图源:新华社)
自1971年首次访问中国以来,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前后70多次前往中国,始终活跃在中美关系领域,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五代中共最高领导人都建立了“私交”。可以说,无论如何看,基辛格都是美国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不二候选人。但也正如毛泽东所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基辛格的落选自有其原因。
首先,从10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的国籍来看,美国、日本两人入选,德国、瑞士、英国、法国、新加坡、西班牙各一人入选,名额极其有限,最多的国家也仅两人。美国、日本的两人入选也并非偶然,美国是当今世界秩序的构建者与主导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就是融入这一世界秩序,并且中国是这一秩序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日本在改革开放早期给与中国的投资与援助意义重大。
从美国的两位入选者来看,一位是“倡导并推动中外经贸合作和中美友好的企业家”、美国保险巨头国际集团(AIG)前总裁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一位是“致力于向世界讲述当代中国的国际友人”、曾出版《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其中,格林伯格与基辛格都是美国民间组织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局副主席。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对华友好组织之一,1966年由中国问题专家施乐伯、鲍大可、白鲁恂等人发起,致力于“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的“乒乓球外交”就是由该委员会促成。2016年该组织成立五十周年时,基辛格与格林伯格一同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两人对中美关系所做的贡献,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也出席了纪念活动。
由此来看,尽管格林伯格在中国的名气不如基辛格,但在美国人看来,其对中美关系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基辛格。但由于名额有限,中国政府不大可能从同一个组织选择两人入选,格林伯格与基辛格两人必须二选一。
其次,从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来看,基辛格最大的贡献即1971年破冰之旅,其对中国的影响固然极大,但基辛格的贡献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改革开放后,基辛格已经卸任公职,此后的中国对于基辛格而言除了继续发挥和保持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更多的是一门生意,就像很多外国退休高官一样“端起了中国这碗饭”。
1977年卸任国务卿后,基辛格很快被美国投行聘请为高级咨询顾问。1982年,基辛格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KAI,核心业务是以不菲的价格向美国一些大公司提供海外拓展的政策咨询以及国际公关工作。“在基辛格和中国政府的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他可以把美国客户带到中国来,和相关高级官员商谈。”
1988年,在基辛格安排下,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与邓小平会面。1989年,基辛格带着美国国际集团原总裁莫里斯·格林伯格访华,受到邓小平等人接见、宴请。2003年来华时,同行的是摩根大通董事长及其亚太团队,摩根大通董事长称:“基辛格博士是我个人的老朋友,他向我们介绍了他在中国的很多老朋友,对摩根大通来说,这种友谊非常重要。”
基辛格将中美关系当做一门可以牟利的生意,尽管中国官方不会点破,每次访华仍然予以优待,但难免会心有芥蒂,影响到中国高层对其的观感。2018年8月,又有媒体爆出基辛格曾建议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联俄抗中”,尽管基辛格与美国政府都未回应,但无疑又一次使基辛格在中国的形象减分。
最后,基辛格的落选恐怕还与他在中国的一次政治投机不无关系。2011年6月基辛格访问中国时,正值中共领导层换届前一年。基辛格试图左右逢源,“在北京会见了中国领导层的年轻一代: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王岐山副总理,专程到重庆会见了薄熙来书记。”
在重庆的三天里,基辛格多次与薄熙来一同出席活动,称赞薄熙来的“重庆模式”与“唱红打黑”,并在“中华红歌会”开幕式上即席演讲:“中国的巨大进步是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重庆的巨大变化已经充分展示了薄熙来书记的远见卓识。”
但基辛格不曾料到的是,中共换届尚未开始,薄熙来就在2012年两会后落马。可能基辛格正因为了解中国,所以介入到中国国内政治中,但他对中国政治理解终究有限,最终使他又一次透支了在中国的信誉。也有文章称基辛格也是为了维护在重庆的美国企业利益才吹捧薄熙来的,如在重庆投下巨资的美国惠普公司就是基辛格引入中国的。
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基辛格仍不失是中美沟通与喊话的渠道之一,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念旧情的中共高层仍会予以优待、接见。2018年11月,基辛格最近一次访华时,习近平、王岐山都予以礼遇进行了正式会见,但要授予友谊勋章这样的最高荣誉,恐怕就难了。▲◆★●■☆
国家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名单出炉★★
http://news.stnn.cc/xwrw/2018/1218/600932.shtml
2018-12-18 星岛环球网:国家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名单出炉 哪些人担此重任?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12月17日上午,国家监委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优选聘请50名特约监察员。会议现场,各位特约监察员郑重地在履职承诺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日,国家监委发布《关于聘请第一届特约监察员的决定》,50位特约监察员的履职生涯正式开启。
特约监察员是个什么“员”?首届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都有谁?来自哪些领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为您解答。
据了解,本次公布的50位特约监察员包含35名男性和15名女性。他们之中既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单位代表,既有各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有身在基层的一线代表,这使得他们在联系群众、了解实情、发现问题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例如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第六项目管理(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巨晓林,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大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孟丹、央视著名主持人海霞等。
具体名单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王辰、王信、王玉梅(女)、王金南、王晓红(女)、巨晓林、毛亚庆、卞建林、过勇、朱程清(女)、刘嘉、刘尚希、江小艾(女)、苏国霞(女)、李晴、李朴民、吴浩、吴素芳(女)、何大春、张琳(女)、张翔、张兴凯、张明楷、张政文、范振喜、金民卿、周立云、周光权、孟丹、赵江涛、胡少先、侯永志、秦杰、贾楠(女)、贾文勤(女)、顾晋、徐晓兰(女)、郭雳、郭孟谦、郭洪泉、郭晓梅(女)、郭彩云(女)、海霞(女)、黄志雄、黄璐琦、戚振宏、温红彦(女)、骞芳莉(女)、翟振武、霍勇。
特约监察员是个什么“员”?
2018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制定印发了《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工作办法》),决定建立特约监察员制度,并对特约监察员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根据该《工作办法》,特约监察员是国家监委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程序优选聘请,以兼职形式履行监督、咨询等相关职责的公信人士。形象的说就是监督员、参谋员、联系员、引导员。
《工作办法》规定,特约监察员主要从全国人大代表中优选聘请,也可以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代表,专家学者,媒体和文艺工作者,以及一线代表和基层群众中优选聘请。成为特约监察员以后,并不脱离本职工作岗位,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负责。
从“特邀监察员”到“特约监察员”的一字之差
自1989年5月原监察部建立特邀监察员制度以来,特邀(约)监察员工作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原监察部在1991年12月和2013年10月相继公布了《监察部聘请特邀监察员办法》《监察机关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特邀监察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纪检监察事业,踊跃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监督,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2015年,当时的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特邀监察员座谈会,包括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总编辑窦灏洋,人民日报社内参部主任唐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法学专家马怀德等人就反“四风”、问责制度、反腐败的制度建设等问题发表了谈话。2017年4月,当时的中央纪委监察部还召开了特邀监察员会议,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在这次会议上说,中央纪委监察部要与特邀监察员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高端智囊作用,开创特邀监察员工作新局面。
称谓上从“特邀监察员”变为“特约监察员”,一字之变体现的是权利、责任、义务的高度统一。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特约监察员制度是在特邀监察员制度实践基础上推出的,虽然只是从特邀到特约的一字之变,但是体现了几年来监察员制度的变革。在庄德水看来,特邀给人的感觉是临时性的、任务性的,而特约更体现了权利、责任、义务的统一,每一个特约监察员都应该把做好监察事务以及履行相关责任作为一项沉甸甸的事项承担起来,更好地推进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的落实。
成为一名特约监察员需要什么条件?
成为一名特约监察员首先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备与履行职责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在各自领域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三)热心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职责,热爱特约监察员工作;(四)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公正廉洁、作风正派,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五)身体健康。
如果受到党纪处分、政务处分、刑事处罚,或者有其他不适宜担任特约监察员的情况,就不能成为特约监察员。如果满足上述条件,还需要由国家监委进行聘请,经过一系列严格程序——单位推荐、考察、确定聘请人员、备案等,最后拿到国家监委颁发的聘书,向社会公布,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特约监察员。
特约监察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为了更好履职,特约监察员可以享受一些权利,比如:了解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委员会开展监察工作、履行监察职责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根据履职需要并按程序报批后,查阅、获得有关文件和资料;参加或者列席国家监察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会议;参加国家监察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业务培训;了解、反映有关行业、领域廉洁从政从业情况及所提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受国家监察委员会委托开展工作时,享有与受托工作相关的法定权限。
特约监察员同时要遵守一些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廉洁自律、接受监督;学习、掌握有关纪检监察法律法规和业务;参加国家监察委员会组织的活动,遵守国家监察委员会有关工作制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履行特约监察员职责过程中,遇有利益冲突情形时主动申请回避;未经国家监察委员会同意,不得以特约监察员身份发表言论、出版著作,参加有关社会活动等。(点击查看《工作办法》全文)(资料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