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18-12-20(上午版)▲◆★●■☆
初步选址,中国离首个南极永久机场不远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6/7916925.html
美国公开第六代战机进展将不卖盟友:怕中俄窃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6/7916896.html
留学2年败光200万 他弃学成”巨婴”:吃饭要喂★★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6/7917015.html
初步选址,中国离首个南极永久机场不远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6/7916925.html
观察者网 2018-12-16:在南极这片大陆,中国一直都没有自己的机场,给科研人员和科研工作带来了各种难题。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启程,一个多月后,建机场的事有了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12月16日消息,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在南极冰盖考察时,发现一处适合建设大型机场的成片蓝冰区。科考队对此将展开进一步勘探考察。
科考队员在蓝冰区用冰钻钻冰了解相关情况 图自新华社
这片蓝冰区位于中国南极内陆考察出发基地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0公里处。记者看到,成片的蓝冰平展裸露着,走在冰面上特别滑。科考队员利用冰钻,初步了解了冰的厚度等情况。
据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介绍,蓝冰机场可直接满足各类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且飞机原有的起落装置并不需要改造。目前,各国在南极共建有8个蓝冰机场。
据微信公号“科学大院”此前消息,世界上其他大国在南极都有机场,其中美俄最多。
根据不完全统计,南极大陆以及周边拥有超过50座机场,仅拥有国际民航组织机场代码的就超过40个,跑道长度超过3000米的机场超过10个。这其中,美国拥有(或共有)的机场最多,达到了13个,俄罗斯为8个,英国、德国、法国、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和印度也都有自己的机场或者与其他国家共有机场。
目前,我国还未在南极建立自己的机场,这给科研人员和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没有机场,科研人员只能从国内购买一些容易保存的蔬菜带到南极,或者依靠澳大利亚等途经国家的补给。在长期的科考过程中,科考队员只能吃到土豆、大白菜、胡萝卜等几种有限的蔬菜。除了新鲜蔬菜,生活必需品供应也是困扰我国南极科考的“老大难”问题。
过去,科考队在南极考察时储存的蔬菜 图自微信公号“科学大院”
此外,没有机场,科学人员只能乘船来进行科考。这就导致科研人员会在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浪费很多时间,不利于有效地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研究。
没有机场,寻找资源也不方便。众所周知,南极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地下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南极的陨石是世界上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深入腹地采集陨石,如果有飞机场,就能够尽快运送队员到达目的地工作。
最重要的是,飞机场能救命。因为一旦遇到必须及时抢救的人员,飞机是最有效的运载工具。例如,我国在建立南极昆仑站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工作时,一位队友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生命危在旦夕,幸好得到美国“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派飞机营救,队友化险为夷。
当然,我国要建立南极飞机场并非易事。
《科技日报》此前曾撰文分析过在南极冰盖上建永久机场有多难。首先是位置特殊,备选位置位于冰盖。冰盖好比盖在南极大陆上的一床“被子”,但它是运动的。要建永久机场,首先要找到一个冰盖运动比较均一且流速较小的区域。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年前我国已在备选地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冰流场观测并利用无人机进行了大面积的测绘。其次,冰盖上覆盖的几米至几十米厚的积雪无法满足起降要求,需要对积雪进行“改造”。
改造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用雪铲、吹雪机对积雪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用压雪机压实,再辅以雪犁,将积雪变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如此反复,难度可想而知。文章称,计划建造的这个机场规模不算大,但它对系统导航、通讯系统和气象保障系统的要求并不低。比如为解决气象保障问题,3年前,我国已在备选位置架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站,积累气象相关信息。
这次中国科考队发现的成片蓝冰区,建成后机场寿命和跑道强度都能够得到保证。
“蓝冰拥有良好的承载力、抗冲击性和稳定性。美国的战略运输机环球霸王C17和大力神C130、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和我国的运20大型运输机,以及诸如空客和波音等超远程商业飞机,都可在蓝冰机场安全起降。”孙波说。
据报道,中国目前在南极建有4个考察站,另有一个考察站正在建设中,但尚未有一个永久性的机场。在2015年至2016年进行的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期间,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航空时代来临。但中国科考队常使用的机场是俄罗斯进步站的雪面机场,气象保障、机场维护等均借助国外考察站力量完成。
为确保日后固定翼飞机安全运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包括在中山站附近试验性建设雪面机场。
与适合大型飞机起降的蓝冰机场相比,雪面机场适合雪橇飞机起降,不适合大型飞机起降。蓝冰机场平整度较好,而雪面机场的雪需不停压实。▲◆★●■☆
美国公开第六代战机进展将不卖盟友:怕中俄窃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6/7916896.html
环球时报 2018-12-16:在俄罗斯与中国研制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相继问世后,为确保“绝对制空权”,美空军迅速开启了第六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不过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5日称,美国政府部门首次对这种未来战斗机的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高得惊人——它的价格将是F-35隐形战斗机的3倍,单价达到3亿美元。如何解决下一代战斗机装备数量、单机性能和经济可承受性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美国空军面前的一大难题。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之前公布了PCA的概念图。《防务新闻》称,2016年“空中优势2030”飞行计划发布后,美空军谨慎地表示,未来需要的新型战斗机将与其他空中、太空、网络和电子战技术的“系统家族”联网使用。美空军参谋长戴夫·戈德芬甚至表示,未来战斗机可能不是单一的平台,“而是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功能和系统。”
在五角大楼2019财政年度预算中,美空军要求5.04亿美元用于“下一代空中主宰”,即未来战斗机技术和武器组合,预计2020财年将增加到14亿美元。
《防务新闻》称,参与该任务的一名美空军官员表示,未来战斗机还将具有类似于轰炸机的设计元素,以使其具有更远的航程,这需要动力和自主化等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从公布的概念图来看,其气动布局与欧洲今年提出的第六代战机概念非常相似,采用无尾升力体布局,以大幅降低超音速飞行阻力,提高超音速巡航性能和超音速机动性,同时兼顾亚音速的机动性能。为此,该机还需要领先一代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以及全新的机载武器。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外,美空军未来战斗机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价格因素。能否像F-35那样卖给其他盟友来分摊成本呢?报道称,就像当初美空军宁可拆掉F-22生产线也不外卖一样,这类顶级战斗机包含了太多尖端技术,未来战斗机外卖的可能很小。
《防务新闻》称,五角大楼已经明确表示,下一代战斗机不会像F-35战斗机那样与盟友分享。一名空军高级将领表示,就连美国海军可能都无法分享第六代战斗机的秘密技术,更不要说其他国家。“如果未来战斗机想要具备真正、独特的先进技术,美国就不会愿意与盟国合作。因为参与的国家越多,潜在的泄密风险就越大。美国担心中俄等对手从美国的盟国那里窃取技术资料”。
报告称,这只是美空军为更新日益老化的机群所付出的成本之一,新机采购名单包括F-35和PCA战斗机、KC-46A加油机、B-21轰炸机、C-130J以及C-17运输机,预计21世纪30年代每年仅战机采购成本就高达230亿美元。▲◆★●■☆
留学2年败光200万 他弃学成”巨婴”:吃饭要喂★★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6/7917015.html
新晚报 2018-12-16:据《新晚报》12月17日报道,22岁,正值青春韶华。可对于家人而言,22岁的晨宇却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与游戏为伴,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他缘何失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他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12月7日,记者在一家咖啡厅采访到晨宇的母亲刘女士,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从失败的婚姻到迷失的教育,刘女士在讲述中几度落泪,她多次重复一句话:“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
刘女士是哈市一家公司的高管,宁先生是一家国企的职员。2006年春天,夫妻俩和平分手,理由是三观不合,晨宇从此随父亲一起生活。刘女士事业心很强,而宁先生则是随遇而安的性格。分开后,夫妻俩都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可对晨宇来说,这一切则成了他成长中的转折点。
父母离异后,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晨宇是奶奶家的“独苗”,更是奶奶的命根子。得知儿子离异,奶奶觉得大孙子受了天大的委屈,为此事一连哭了好几天。此后,奶奶决定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今后绝不让孙子再受半点委屈。
奶奶对晨宇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也对晨宇有求必应。一年后,刘女士和宁先生分别组建了家庭,但是,他们对儿子更好了,只要是儿子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夫妻俩还是奶奶,都会无条件满足。但这份疼爱非但没有让晨宇变得阳光快乐,反而让他越来越不合群。
晨宇在学校没有朋友,也很少与人交流,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刘女士和宁先生都与老师沟通过,不过他们并未因此警醒,从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晨宇也在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奶奶成了晨宇的“保护伞”,不容孙子受丁点委屈。有一次,奶奶看到自己5岁的外孙女因为饿吃了一片晨宇的面包片,二话没说起身就出去又买了3袋。当时的奶奶老寒腿犯病了,正卧病在床,室外还下着鹅毛大雪。奶奶的观点是:孙子的东西,谁也不能碰。
宁先生组建新的家庭后,试图接晨宇回家一起生活。然而,奶奶咋也不舍得把孙子交给“后妈”。于是,晨宇继续由奶奶宠着,宁先生和刘女士都忙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十年间,刘女士一心扑到工作上,事业取得了质的飞跃,从年薪几万元到年薪七八十万元。虽然工作上如鱼得水,但儿子一直是刘女士的一块心病。2014年,晨宇在哈市一所私立高中读高二,刘女士分析了儿子的成绩,提议让儿子出国读书。
刘女士将晨宇送到新西兰读预科,希望他在新西兰继续读大学。然而,晨宇在国外的发展与刘女士的设想相差甚远:依然没有朋友,几乎不与人交流,玩游戏是他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
经济上,晨宇从来不懂什么是拮据。想回家就回家,仅仅是路费,晨宇一年可能就要花费10余万元。再加上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两年间,晨宇最少花了200万元。全家人咬紧牙关,满足晨宇的需要。结果却一事无成,连预科的毕业证都无法取得。
更糟糕的是,在国外,晨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疑似患上了抑郁症。直至此时,刘女士才发现,留学并不适合儿子。
2016年7月,刘女士和宁先生决定让晨宇放弃留学生活,回家进行调整。刘女士说:“孩子在家几乎不出屋,天天猫在卧室里上网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2017年9月,刘女士和宁先生送晨宇到一所专科院校就读,希望他能学到一技之长。然而,上学还不到两个月,晨宇就与同学发生矛盾,执意回家,再次开启宅在家里玩网游的生活。
采访中,刘女士给记者打开了母子俩的聊天记录,里面除了转账记录其他信息寥寥无几。对晨宇而言,基本上没有“钱”的概念。他玩游戏因为电脑配置不够导致不能过关,会立即给妈妈发微信:“给我1万元,换电脑。”
1年多过去了,画面还定格在晨宇玩游戏,奶奶不厌其烦地喂饭。说到这儿,刘女士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不知道儿子的未来在哪里。现在,刘女士虽然挣着高薪,过着金领的生活,但是,儿子是她的心病,让她寝食难安,甚至出现了抑郁的症状。
针对晨宇的问题,记者采访到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张聪沛,他指出,畸形的宠爱让晨宇的性格变得偏激,并与社会脱轨。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教育的真谛,而晨宇的父母选择用物质取代陪伴,由此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使得儿子就像一个“巨婴”,不具有任何生活能力。
“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晨宇的未来尚不知,但是他的经历应该给更多的父母敲响警钟,无论婚姻状况如何,无论事业多忙,无论生活多囧,对孩子的陪伴都不可或缺,因为你给予孩子什么,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