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核纷争中,伊朗和美国都各有什么打算?

100条人生哲理(77-78

77:许多人完全知道要成功他们必须做什么,但他们迟迟不愿采取正确的行动。成功的秘密是这样的:不要只是想着采取行动,而是要“采取正确的行动!” 78:如果你有了强烈的愿望,就要积极地迈出实现它的第一步,千万不要等待或拖延,也不必等待具备所有的条件。记住:你可以创造一些条件!

: 2007-09-10 ●■

在伊核纷争中,伊朗和美国都各有什么打算?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7265

吴仪指出:“台独”活动有四个“严重危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胡布会后,北京的后续动作值得关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林彪没有出席元帅“授衔仪式”的真正原因

http://blog.phoenixtv.com/html/57/726257-1042380.html

运输机问题悬而未决 中俄军售合作进入冬季

http://www.singtaonet.com/glb_military/200709/t20070907_614033.html

〔美〕德莱耶:邓小平代表了外交政策中的温和路线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62424

中国高度关切美日澳新印五国海军联合军演

http://www.singtaonet.com/glb_military/200709/t20070908_614601.html

五角大楼报告:解放军拟妥瘫痪美军航母方案

http://www.singtaonet.com/glb_military/200709/t20070908_614595.html

真实的历史中,有些另类的孙中山形象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61293

毛泽东身边的女部长王海容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62266

 

在伊核纷争中,伊朗和美国都各有什么打算?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7265

    文章提供 于 2007-9-8:  9月2日,一条美伊关系的新闻迅速蹿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大意是一名美国安全人员透露,五角大楼已拟定了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战计划”,美军将用三天时间对伊朗1200个目标发动大规模闪电式打击,包括核设施,彻底摧毁伊朗的军事实力。美伊战事是否一触即发?在旷日持久的伊核纷争中,伊朗和美国都各有什么打算?

  ★ 美国篇 ★

  ★ 美国准备动作

  ▲ 1.早在2003年年初,美国即将入侵伊拉克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已经开始就全面对伊朗开战进行模拟分析。这一作战分析被称为“近期伊朗战场”,简称TIRANNT。

  ▲ 2.2004年年初,美军着手研究如何对付伊朗导弹系统,这被称为“弹道导弹防御-伊朗”项目(BMD-I)。

  ▲ 3.2005年6月,美国战略司令部队对伊朗发动空中打击的“应急计划”出炉,其中包括美军将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中打击,可能同时使用到常规武器和核武器。

  ▲ 4.加紧收集伊朗情报。

  ★ 美国发动“闪电战”攻打伊朗?

  进入8月,美国和伊朗的关系眼看着又日趋紧张,不仅互打“口水仗”,而且美国在9月初还披露出一份攻打伊朗的“三天闪电战计划”。国际舆论又掀起一轮有关美国是否将对伊朗动武的议论。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8月以来双方的交锋:

  8月中旬,白宫将矛头直指在伊朗武装力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伊朗革命卫队,称打算将其列入国际恐怖组织名单。伊朗则针锋相对地表示,不会屈服于压力,要“痛击”美国。

  8月28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公开宣布伊朗已是核国家,美国总统布什则在当天高调回应称,要阻止伊朗“核屠杀”。

  9月1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突然宣布,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换将。随后,美国“闪电战”攻打伊朗的计划“适时地”浮出水面。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再度掀起一轮有关美国是否将对伊朗动武的议论。

  ★ 早已制定战争计划 猛烈轰炸核设施

  据英国媒体2日披露,美国尼克松中心反恐与国家安全研究部门主任亚历克西斯•迪拜特透露,五角大楼已经起草了一份在3天内摧毁伊朗军事能力的计划。

  他说,目前美国军方的计划不再是此前被热议的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手术刀式”的小规模精确打击,而是“要摧毁伊朗军方的全部军事实力”。因为美国军方已经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无论美国对伊朗是进行小规模打击,还是发动一场全面的军事行动,伊朗方面做出的反应都会是相同的。”

  这份 “三天闪电战计划”内容是:一旦两国间爆发战争危机,美军将对伊朗境内包括各类核设施在内的1200个目标发动大规模袭击。另据军方顾问透露,美军将首先使用B2型轰炸机和巡航导弹打击伊朗境内的400个目标,同时对核设施进行猛烈轰炸。空袭结束后,美国地面部队将进入伊朗。

  来自布什政府的消息人士也不失时机地表示,在白宫,伊朗问题的“温度正在上升”。布什政府认为,一旦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美国将会派出快速、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力量。

  ★ 虚构敌人“卡罗那”

  美国与伊朗的战事真的一触即发?美军准备如何?不妨从美国进攻伊朗军事计划的来龙去脉谈起。早在2003年年初,美国即将入侵伊拉克时,美军中央司令部 (CENTCOM)就已经开始就全面对伊朗开战进行模拟分析。这一作战分析被称为“近期伊朗战场”,简称TIRANNT,假设动用美国海军陆战队进攻伊朗,并模拟伊朗利用导弹反击和维持战后局面等可能出现的情况。情报专家将大规模战役所需数据纳入分析模式后,TIRANNT的核心内容在2003年 5月完成。此后根据美军在伊拉克的战后信息,TIRANNT不断更新。

  作为计划中进攻的“主力”,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仅参与了中央司令部的策划,还着重于研究自己的专长———“强行攻入”。事实上,2003年4月,海军陆战队就发布了一本“行动构想”计划,强行从海上登陆打击假想敌人,这个敌人虽被虚构为一个高度宗教化的革命国家———“卡罗那”,但明显是在影射伊朗。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作战策划人员对打击伊朗防空设施和地面目标进行模拟;海军作战策划人员评估了伊朗的沿海防御工事,以及进攻开始后如何控制霍尔木兹海峡。

  2004年年初,美军着手研究如何对付伊朗导弹系统,这被称为“弹道导弹防御-伊朗”项目(BMD-I)。美军分析中心模拟了美国和伊朗的武器系统,以估算伊朗导弹突破美国与其盟军防御的可能性。同时,美军战略司令部开始就应对伊朗导弹系统的具体作战方式进行研究。

  ★ 美国可能使用核打击

  2004年6月,时任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下令战略司令部着手准备全球打击计划CONPLAN 8022,其中也包括对伊朗的作战。CONPLAN 8022内容为集中运用核武器、常规武器及信息战的作战机制,要求美军轰炸机和导弹在总统下令12小时内发动攻击。

  2005年6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对伊朗发动空中打击的“应急计划”出炉,其中包括美军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中打击,可能同时使用到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有知情人士称,如果美国总统在紧急情况下下令袭击伊朗境内目标,核打击可能是美军的惟一选项。伊朗国内有450个主要战略目标,包括多个可能是研发核武器的场所。由于许多目标防御坚固,或者深藏于地下掩体,因此可能使用能深入地下的核武器。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紧收集伊朗军事情报,通过以色列在伊朗的特工,美国获得了大量伊朗的新武器信息。其中指出伊朗已经开发了一种三级固体运载洲际导弹,能够将多枚弹头发射到欧洲境内,但该情报的真实性仍有争议。

  ★ “震慑与畏惧”战略

  2007年年初,五角大楼专门设置了一个策划小组,负责制定轰炸伊朗的应急计划。在美国总统下达命令后,能在24小时内实现对伊朗的打击。原本其研究重心是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以及促使现政权下台,今年2月,小组又得到了一项新任务,确定伊朗境内哪些目标有可能“涉及向伊拉克输送武装分子”。

  或许是“狼来了”的效应,相比起国际舆论的热议,美国媒体对最新闪电战的曝光已经见怪不怪。《国家》周刊的专栏作家亚历山大•柯伊伯恩颇有讽刺地说:“美国打伊朗似乎已经和全球变暖并列成为时下最热门的预测话题。只要头版新闻拿这个做标题,报纸一定能大卖。”

  柯伊伯恩认为,安全专家迪拜特只不过是在热炒“一颗已经被炒熟的栗子”。这其
实只是美军的“震慑与畏惧”战略,动用空军剿灭全部敌国军队,在任何现代战争中都是夸夸其谈,何况是国土面积四倍于伊拉克的伊朗。对此迪拜特也坦言,由于“三天闪电战计划”牵扯到太多的兵力,会严重影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驻军,因此,国防部原原本本付诸实施的可能性很小。

  ★ 伊朗篇 ★

  ★ 伊朗王牌

  ▲ 1.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切断美国和欧盟石油供应。

  ▲ 2.伊朗军队实力不容小觑;除此之外,还有40万民兵组织巴斯基。

  ▲ 3.伊朗拥有导弹武器。

  ▲ 4.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境内听从于伊朗的什叶派,甚至在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都可以响应伊朗,一致对抗美国。

  ★ “闪电战”后果难预测 伊朗会猛烈反击

  美国用以震慑对手的“闪电战”计划并没有让伊朗退却。伊朗最高领袖的高级军事顾问、前革命卫队司令萨法维9月4日警告说,如果美国攻击伊朗,将遭到难以预料的反击。他指出,美国如果进攻伊朗将面临三大问题:“首先,美国不知道反击的程度;其次,美国不知道届时以色列将面临何种打击;第三,美方也无法预测届时原油运输可能面临的危机。”

  伊朗拥有2700公里长的海岸线,控制着全球一半能源运输的交通命脉。伊朗革命卫队空军指挥官侯赛恩 •萨拉米曾向媒体宣称:“伊朗能在任何时候切断石油运输,由于我们控制着波斯湾2000公里的海岸线,这是我国的自然能力。”他还表示,伊朗的两支海军能在数百公里的海域内同时进行攻击和防御。伊朗同时拥有强大的导弹武器,能在任何时候扩大伊朗周边的“安全地带”。

  除了伊朗精锐部队革命卫队,其领导的民兵组织巴斯基(Basij)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会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争当“烈士”,为保卫伊朗提供另一道强大的防线。巴斯基平时约40万人,其中包括30万预备人员,战争时可动员至100万人。

  ★ 打伊朗美国100万人将失业

  事实上即使不需要伊朗人的警告,从军方到学者,美国人非常清楚向伊朗开战的后果。今年上半年,美国国内研究组织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模拟伊朗战争,由来自五角大楼、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扮演战争决策者的角色,预测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模拟过程中,美军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后,作为报复,伊朗切断了对美国及其盟国的石油供应,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迫使伊拉克减少60%的石油出口。同时还将加强对伊拉克境内武装分子的支持。

  伊朗的报复行动将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沉重打击。计算机模拟显示,一旦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石油价格将整整增长1倍,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一个季度内下降1610亿美元,全国100万人失业。这一后果是即将面临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共和党绝对不希望看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教授认为,如果伊朗遭到袭击,周边地区都会受到冲击的说法并非夸张。他说:伊朗的革命输出并非只是嘴上说说,因为伊朗革命卫队早已在周边地区埋下了火种,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境内听从于伊朗的什叶派,甚至在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也会响应。也就是说,如果点燃了伊朗战争的导火索,将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殷罡教授指出,美国新出台的计划在大体上说明了美国将来可能的战法,而美国打不打伊朗,将是双方博弈的结果。

  ★ 战争阴云依然笼罩

  “闪电战”计划和美方近期一系列表态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伊朗外交政策有重大转变,殷罡教授说。美伊关系目前仍然处在使用外交手段阶段。去年安理会介入后,通过解决三个有关伊朗的决议,其中两个是制裁伊朗,局势一度对美国有利。但是最近的情况发生一些变化,目前安理会不太可能通过实质性制裁伊朗的决议,可供美国选择的外交牌非常有限。

  从伊朗方面来看,殷罡教授认为,一方面伊朗国内政治正在发生变化,去年年底伊朗地方议会选举中,内贾德所领导的强硬保守派候选人遭惨败,温和保守派阵营控制了伊朗各大主要城市议会的大多数席位,作为温和派的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以较大优势当选专家会议主席,这预示着伊朗政策的温和化不是没有可能。另一方面,在核问题上,如果伊朗采取无视国际社会和安理会压力的态度,发生战争的危险始终存在。

  ★ 伊核是美国绕不过的棋

  在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中东问题专家塔克伊看来,伊朗核问题是美国难以绕开的一盘棋。这主要因为伊朗国内的保守派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惊人地统一。来自伊朗革命卫队和护教会议的强硬派领袖一直持有这样的基本信念,伊朗时刻都处在外界侵略势力的危险中,只有拥有高级核设施,才能跨入核特权国家行列。

  此外,20多年前的两伊战争对伊朗核计划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萨达姆的化学武器给伊朗人带来的国家创伤始终未能抹去。参加过两伊战争的内贾德也坚定相信,伊朗应当拥有震慑作用的武器和军事力量。

  塔克伊认为,伊朗的战略弱点、地区野心和国内政治决定了其寻求核能力的道路;与此同时,伊朗在波斯湾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对目前深陷两场战争的美国而言,这些趋势不能简单地通过遏制与高压手段解决,外交手段仍可能是美国应对伊朗问题的最终道路。(谢来)

  ★ 遏制伊朗只为“激将”

  观察人士指出,攻打伊朗计划至少目前还是纸上谈兵,相比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和伊朗围绕伊拉克乱局生出的诸多“麻烦”。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国通过指责伊朗染指伊拉克遏制伊朗,是使了“激将法”,为使美国有机会对其动武。

  ★ 伊朗“搅局”伊拉克

  上月,美国战争研究中心发布了由军事专家金柏丽•坎根写的一份报告,声称伊朗在伊拉克的介入是“联军遇到的下一个主要问题”。

  在今年1月的演讲中,布什总统特别提到了叙利亚和伊朗允许恐怖分子和武装人员通过他们的领土进出伊拉克,“伊朗正在给袭击美军的武装分子以物质支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美国政府接连指责伊朗越境到伊拉克“搅局”。

  1月14日,美国军方声明称,驻伊美军日前在伊拉克北部逮捕的5名伊朗人是伊朗革命卫队成员,他们暗中支持伊拉克武装分子。

  ★ 伊朗不愿伊拉克陷入暴力

  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中东问题专家雷•塔克伊指出,事实上,自从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朗就开始着手在伊拉克建立政治影响,其中包括资助各地政党,以及向什叶派武装分子提供武器。作为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伊朗一直都将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作为其基本战略。

  但塔克伊认为,和华盛顿的假想相反,伊朗并不期望
伊拉克陷入暴力的漩涡,因为政治多元化对伊拉克什叶派的利大于弊,而一个走上民主进程的伊拉克更符合伊朗的利益。此外,伊朗的决策者还断定,一个内部分化的伊拉克对伊朗更有利。同样在伊拉克,伊朗的战略是动员什叶派力量,同时尽量避免和美国发生冲突。

  布什政府的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弗林特•勒韦雷特指出,美国遏制伊朗的政策目的明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通过不断向伊朗施压直到某种程度,逼伊朗做出过激反应,使得美国有机会对其动武。▲  来源: 新京报

吴仪指出:“台独”活动有四个“严重危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7年9月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6日在厦门与台湾工商界代表座谈时指出,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两岸同胞要同心同德,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

  据人民日报报道,吴仪说,当前,“台独”分裂活动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如果“台独”分裂活动得不到坚决制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危害,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广大台商的事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危害,两岸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就会受到严重危害。

  她希望广大台商不要“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要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

  吴仪最后强调,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岸同胞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携手合作,共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希望广大台湾工商界朋友和我们一道努力,共同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胡布会后,北京的后续动作值得关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7年9月8日电/澳门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邵宗海今日在文汇论坛撰文指出,“胡布会”之后,台湾“入联公投”的球,北京已经丢到美国这边,而且已提前告知将采取“后续动作”的可能性。因此,未来美国对台湾的压力会持续增加,而一旦台北无视于这股压力,那么北京的“后续动作”是否就是启动《反分裂国家法》,就更令人关注。
 
  外界一直瞩目的“胡布会”,结果并没有出现美国总统布什强烈谴责台湾“入联公投”的场景,很多结论趋向于“中美双方对此事件有不同观点”。但是“胡布会”之后,胡锦涛单方面陈述布什总统再次重申“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立场”之看法,以及双方幕僚在会后转述胡布两人的会谈内容,均不约而同地提及台湾“入联公投”的议题,至少可以证明“台湾问题”,在这次“胡布会”中与其他重要议题都在胡布两人的讨论之列。也许由于资讯不足或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对于“胡布会”的台湾问题讨论结果到底如何,只有“不同价值判断”的结果。笔者愿就此问题提出另一种参考的看法。
 
  ▲ 第一、“胡布会”中讨论的议题,固然广泛但并没超出原先预期的范围。因此,双方幕僚在事先接触洽商时,就敲定了胡布两人是需要一个小时来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但是实际运作时,“胡布会”却进行了九十分钟时间,安排上足足多了半个小时,这其中的奥秘必然涉及到有议题让胡布两人引发争执,所以彼此需要花多点时间来解释不同的立场。当然,“台湾问题”应该是最有可能中选的议题。不过是不是台湾“入联公投”,大家可以讨论,但以过去中美双方对此问题均持反对立场来看,显然争执的焦点不在此一议题。是否双方要处理这项议题的“后续动作”有了不同看法,值得观察。

胡锦涛转述美方立场耐人寻味
 
  ▲ 第二、胡布会之后的记者会,是由胡锦涛单方面覆述美方对“台海现状”改变的反对立场,而非由布什本人来说明,这可以解释的一点:那就是双方会谈中是有触及台海问题的讨论,而且讨论的内容也非常深入。但是为什么美方的立场由中方来陈述,这可由二个层面来解释:一是布什可能先说明美国在之前已有白宫及国务院重要官员作过立场说明,因此没有必要再在记者会上重复相同的言辞。但是胡锦涛觉得“台湾问题”太重要,必须有所说明,因此征求布什同意之后,由中方单方面陈述,美方不表异见。另一可能性,就是双方可能对“后续动作”有不同看法。美方觉得不宜在会后发表看法,激化议题,而仅同意中方陈述过去已重复多次反对台海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立场,来彰显双方的确谈到“台湾问题”的过程。
 
  ▲ 第三、就是笔者在前提到的“后续动作”,既然会导致中美双方领导人在看法上的差歧,必然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我们先阅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会后的转述,说明“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的高危险期,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严厉的警告”,就必较了解“后续动作”在中方的立场上是什么内容。但是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杰福瑞的看法,是“我们不希望事情闹得太大,不希望任何人被台湾的行动刺激”,也清楚让外界感受到美国对“后续动作”是什么样的立场。

★ 北京的“后续动作”值得关注
 
  因此严格来说,“胡布会”不是对“入联公投”的反对有什么争执,而是在中方说明可能要采比较激烈的“后续动作”,美方持比较保留看法。所以,胡锦涛单方面陈述说明了美国不会支持台湾“入联公投”动作,而且也凸显双方讨论到“台湾问题”。而布什的沉默,不是说美方与中方在立场上有差异,更多的是希望不要进一步激化可能爆发的“后续动作”。
 
  相对于台北的乐观看待“胡布会”,我个人还是有所保留。重要的是,台湾“入联公投”的球,北京已经丢到美国这边,而且“后续动作”也已尽提前告知的善意。因此,未来美国对台湾的压力会持续增加,而一旦台北无视于这股压力,那么北京的“后续动作”是否就是启动“反分裂国家法”,就更令人关注。▲

林彪没有出席元帅“授衔仪式”的真正原因
http://blog.phoenixtv.com/html/57/726257-1042380.html

    2007-09-07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元帅授衔,应该有10位元帅出席,他们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但实际出席的是8位,缺席的两位不是别人,正是排位第三、第四的林彪和刘伯承。其时二人都称病在青岛休养,接到通知,均回答说不能参加授衔仪式。

    如果说刘伯承是有特殊的因素不能参加授衔仪式,那么林彪除了身体原因以外,还是有不知名状的困扰致使他不能也不愿参加授衔仪式。
    林彪和刘伯承都在青岛养病,所以他俩的元帅照是在青岛拍的。当时领命去为两位元帅拍照的是李华后来讲,林彪和刘伯承精神都很好,感觉没什么病。

    ▲ 没大病就推却,似乎在躲避,林彪为何如此?

    关于元帅排名,朱德位居第一,无需讨论和争论,彭德怀第二,亦无话说,林彪位于第三,除了军事业绩把他推上此位,别的无可解释。论资格,他仅仅是黄埔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林彪是排长,而刘伯承、贺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林彪的直接上级;林也就比罗荣桓的资历强点。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级通通越了过去,凭什么?只有凭硬碰硬的战功,单凭毛泽东欣赏他是绝对不行的,要知道那时毛泽东还没有成神,也不那么一言堂,此外也得全军上下心服才行。

    林彪赫然排在元帅第三位,足以说明他的军功,无须争论。要知道当年授衔是一件何等不易的工作,定下授衔名单已经费了好大力气,获同级军衔的人的排名顺序更是大有学问,一再反复斟酌。据资料评定,除了党内军内的资格和历任职务等等,每级军衔获得者还要列出所指挥的战斗、战役,列出胜仗次数和败仗次数。当然最后军衔评定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有的老人说,其实他们就是为躲开授衔仪式才去休养的。认真说起来,有病也不是急病重病,也不是病了一天两天了,再怎么样,要想参加授衔仪式也不是真的支撑不了;实在不行,穿上元帅服,列队接过授衔命令和勋章,照完相就走也行,招待会参不参加无所谓。另外从历史、从人生、从功业……看,大千世界人至人归,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有几人能有这种机会、荣幸和际遇能参加此等盛会获元帅军衔?

     林彪就是林彪,林彪自然是明白人,其他九位元帅有八位比他资格老,而且象南昌起义时这些人比他高何止一级两级,现在他赫然排在第三,前面只有两位不可能不在他前面的人,其余他的教官、上级统统站在他身后,用民间话说,不是找着遭恨吗?他起码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可不象后来文化大革命中。授衔前元帅们要先到场集合,闲聊一阵,别人都是“平辈”,自己一个“后生”,说些什么?战功自然不假,但资历在军中从来就是极重要的,就是到现在,部队中说到有关人的什么事,第一句话必定是问:“你(或他)是哪年兵?”林彪对此点极为敏感,当了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以后也是一样,他曾问罗瑞卿:“我们威信不够吧?因为我们不是南昌暴动领导人。”可为佐证。不参加授衔仪式也是他在躲避,躲避可能的麻烦和困扰,躲避人们可以想像的种种……▲

运输机问题悬而未决 中俄军售合作进入冬季
http://www.singtaonet.com/glb_military/200709/t20070907_614033.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星岛网2007-09-07讯】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创办人平可夫7日透露,中国已向俄罗斯正式表明在“伊尔-76运输机、加油机事件”解决前,不会向俄罗斯购买任何大型航空装备,同时中国海军购买装备也将基于这项立场。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显示两国军售合作进入冬季。

  台湾中央社报道,俄罗斯与中国于2005年签署向中国出口三十八架伊尔-76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的协定,但是之后俄方表示无法履行这项协定。俄方的理由是乌兹别克的塔什干飞机公司丧失大量组装这种运输机能力,飞机主要生产需要转移到俄罗斯境内进行,因此需要新的设备投资及涨价。中方表示不能接受,而且两度推迟俄中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最高层次的会谈。

  为何一个伊尔-76运输机事件会影响到全局?平可夫表示,中国航空工业界的消息说,中方对此很气愤,因为俄罗斯表示履行原来的协定已经不可能。

  平可夫透露,俄方向中国提出四项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15架伊尔-76/78运输机在塔什干生产,并可即刻启动,其他的飞机在俄罗斯生产,但在俄罗斯生产的飞机大约需三到四年准备时间。

  他表示,俄罗斯与中国有关伊尔-76事件的争论主要是围绕涨价问题,未经确认的消息声称价格上涨接近30%。

  中国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向俄罗斯订购任何大型主战装备,俄中军事合作进入冬季。但是俄方认为其他国家会向中国出售武器,因此,平可夫认为俄罗斯在伊尔-76 运输机事件上让步的可能性非常低。

  中国如今在俄罗斯武器出口中占据的比重迅速下降。9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俄罗斯武器出口中占70%的比重,到 2006年时已经下降到了40%,估计今年可能下降到17%到20%。最近几年,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先后成为俄罗斯武器的新买主,这导致俄罗斯对中国武器市场的依赖大幅度减少。

  俄罗斯的军备问题专家认为,俄罗斯害怕中国的威胁,卖给中国的武器装备都是苏联时代开发研制的。中国对这些武器装备技术过时感到不满。另一方面,中国仿制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工作进展不顺利。军备问题专家皮亚图什金透露,中国对苏式战斗机和这些战斗机的发动机的仿制都非常不成功。

  皮亚图什金说:“中国把俄罗斯的武器拿来单纯地复制或者是添加一些自己的东西,这样做肯定不行。因为武器装备非常复杂,要想仿制成功,需要拥有很强的技术基础。或许再过一些年后,我们才能看到仿制工作对中国武器装备的研制带来的贡献。”

  尽管遇到一系列问题,但俄罗斯专家分析认为,如果中国开始建造航空母舰,俄罗斯将能获得新的来自中国的武器采购订单。中国军方曾提出,中国应该同印度享有同等待遇,俄罗斯应该像对待印度那样,也向中方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另外,中国还想获得用于对付航空母舰的X- 59型空对舰导弹等精确打击武器,以及雷达预警和侦察系统。但中国的这些要求都遭到了俄罗斯军方的拒绝。

  俄罗斯军事评论家利多夫金认为,在对华军售决策时,俄罗斯主要着眼于未来。他说:“俄罗斯的将军们、以及负责对华武器销售的领导人有着这样的认识。那就是,他们并不对俄罗斯现在向中国出售的这些武器感到担心,让他们担忧的是将来。比如过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中国新的领导人完全可能对俄罗斯采取不友好的立场。” ▲

〔美〕德莱耶:邓小平代表了外交政策中的温和路线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62424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hnol.net 《中外名人看邓小平》作者:袁南生 伍国用 编

  朱恩•丢弗尔•德莱耶是美国研究中国国防和外交事务的知名专家。1989年,他在纽约派拉门出版社出版了题为《中国的国防与外交政策》的专著,受到外交界、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德莱耶先生从外交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改革前后中国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