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18-09-15(下午版)▲◆★●■☆
中国的民营企业现在究竟怎么样?★★
https://pit.ifeng.com/a/20180915/60066490_0.shtml
中国的民营企业现在究竟怎么样?★★
https://pit.ifeng.com/a/20180915/60066490_0.shtml
2018年09月15日 凤凰国际智库 文章来源:正和岛
导语:
在2003年,中国入世了,报纸上一鼓劲,小老板们也开始做好梦了。土地价格上涨,导致农民普遍富裕。
2014年开始民企工厂迎来了转折,工厂成本越来越高、税费越来越严管、高利贷横行、销售越来越差、设备老化,无力更新、技术工人,基本跑光了。实体经济,传统行业,利润大滑坡,经济效益差的一比吊糟。
铁公鸡大量投资,拉高用工成本,小老板不加工资,员工就要跑了。问题是,国际贸易的价格,可不是说涨就涨的。
民营企业的未来,怎么办呢?
考察样本。某工业园(上海浙江附近),全部是轻工业,三十几家工厂,资产最低是上亿,高的十亿。
工业园的起源。在2003年,中国入世了,报纸上一鼓劲,小老板们也开始做好梦了。此时,塑料桶商会恰巧换届,选了个上头喜欢的新会长,新会长自身经济实力一般,但是方方面面熟悉,说是要帮助大家做点事情。
众所周知,商会其实就是个吹大牛的地方,老板之间互相喝喝小酒,聊聊信息,都不当会长是干部。新会长有点意思,憋了一口气,乘着改革东风,居然找当地政府要了一块工业地,大概是500亩的样子。那块地地势很差,长年被雨水淹了,属于无法耕种的土地,地处偏僻没人要。
当时,各个老板对土地也不感兴趣,主要是太偏了,距离家里太远。以前交通也不好,车辆也不多,实在是兴趣不大。
但是,老板们之间喜欢互相攀比,互相较劲,你买了,我也买。输钱不输人,就争一口气。按照现在的价格看,这块地等于是三钱不值两钱的价格给大家了。各家各户,分别拿到了5-30亩地。
当时的小老板非常纯朴善良,都是按照自己的实力拿地,觉得自己有钱修一万平米工业楼的拿8亩,2万平米就拿15亩,以此类推。当时分地,既没有矛盾,也没人眼红,相反,同行业里一大堆聪明人嘲笑买地的小老板:傻瓜啊,鸟不拉s的地方,要砸进去几百万盖楼,吃错药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的价值出现了。工业用地,说白了,就是面积大,也不可能去炒作。谁也不认为这土地有多大的意义。但是,2008年成为转折点:中国四万亿,劳动法。
一、四万亿贷款,铺天盖地下大雨,但是,你要贷款,必须要有抵押物。结果买地的人,全部拿到贷款了。没地的小工厂,基本死光了。
二、劳动法导致工人的要求迅速提高,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漂亮宿舍,夫妻房,空调,干净食堂,否则找不到工人。有地的企业才能做到啊。
两个大因素,互相夹击,有土地的企业飞速发展,没地的企业大多关闭了,或者苟延残喘,非常潦倒。
客户也是势利眼,你这里是新大楼,窗明几净,工人们趾高气扬。那边是猪圈村,破破烂烂。生产订单也飞速朝工业区集中。
2009年的四万亿,导致农民普遍富裕,这个工业园区的民用品,赚的盆满锅满。然后小老板们又赶上了买房。房价像是窜天猴一样,又赚了好几倍。那块地本来是屌丝地段,十五年后居然通地铁了。册那,三下五除二,土老帽全部变成了货真价实的亿豪了。
民企工厂的好日子在2014年迎来了转折
1.工厂成本越来越高。
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大的支出就是工资和社保。由于铁公鸡是不考虑成本的,工资高的离谱。
制造业被逼无奈,只能一起涨工资。工资一涨,相关的社保就要涨48%,工资社保在会计学上是增值部分,再加17%的增值税。这样一搞,劳动力成本,三年就翻倍了,而且是越涨越高,加速上涨。
现在,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普遍读大学,中年人大多数遇到拆迁了,所以,在民企工厂根本找不到多少像样的长期工。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送快递赚七千,吹空调赚四千,也不愿意在家门口当操作工。企业和农民工,互相混日子,做一天就算一天,不高兴就走了。
与此同时,商品价格涨不上去。出口是国际定价,国内成本上升,东南亚,墨西哥就抢单子了。
你去看现在的欧美超市,中国制造已经明显下降了。外贸厂都是大流水线,产能惊人,产能过剩后,也不可能报废机器,就向内贸领域泄洪,导致内贸领域也产能过剩。
制造业企业有个特点,产量必须达到多少,才能降低成本。于是,供大于求,大家一起倒霉。
2.税费越来越严管。
现在,生意不好了,较高工资的管理人员就要裁员了,这就导致劳资纠纷越来越多。管理人员被裁员,一般喜欢报复,到处举报企业这个违规,那个违规,企业倒霉了。罚款补缴,雪上加霜。
3.高利贷横行。
因为生意不好,企业之间赊账越来越多,企业三角债,越来越普遍,这就导致了两个时间点需要高利贷,一是发工资的时候,二是贷款到期的过桥。
很多企业没办法,只能去找高利贷。高利贷大部分是黑心骗子,在合同里暗藏了很多条款,只要粘上,必死无疑。
4.销售越来越差。
企业老板被资金和利润搞的焦头烂额,抓质量,抓业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产品销售问题越来越多。
5.设备老化,无力更新。
6.技术工人,基本跑光了。
技术工也要养家糊口,买房置业没钱不行。工地贴瓷砖月入三万,垒猪圈月入两万,你工厂发不起钞票,技术工就会怨天尤人,破口大骂。老板很难管了,时间长了,互相不满意,基本就散伙了。
一部分技术工去了效益好的企业,一部分改行去了工地,这些都是聪明人,建筑工地那些活根本不难,一学就会,主要是辛苦。一部分因为老家拆迁,继承遗产,索性退休了,在老家小区开黑车,办小超市。
年青一代,二十几岁的农民工,大部分来自深山老林,因为流动性太大,今天这个厂,明天去那个厂,对学技术丝毫不感兴趣,因为换个厂就白学了,白天想赚大钱,晚上就要吃鸡,经常迟到早退。
与此同时,小老板也是心灰意冷,不愿意教技术了。一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二是教会了,立马辞职,白教。三是泄露技术秘密,到其他厂赚外快,还要利用本厂的设备。
现在的小老板,因为没什么利润,就等着工人自动辞职,这样可以不赔钱了。手里还有几个老技术员,大家互相凑合一下,只要赚点工资,各管各了。
7.小老板为什么不关厂?
那是关不起啊。
关厂有两个大损失:一是工人遣散费,那是最后咬一口了,平日里称兄道弟的,立马一个比一个凶狠,小老板搞不过员工。二是三角债必须清偿。这两笔费用,大概在两百万到五百万,小老板根本拿不出来。三是机器彻底报废了。非常可惜。所以,小老板最不愿意关厂,拖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
工厂老板的多元化发展,彻底失败
2014年后,实体经济,传统行业,利润大滑坡,经济效益差的一比吊糟。
那时候,小老板手里还有点积蓄,主要是前几年的积蓄或者是买房带来的超级利润,五百万到一千万是可以的。这时候,这群土老帽,还在痴迷实体经济,在一大帮子MBA屌丝的忽悠下,报团出海,搞多元化经营。现在看,全部是失败的。
1.进军房地产。
这些老板,每人几千万,凑三个亿现金没问题,但也搞不了大项目,一般是去贫困县,做几个小楼盘。得益于去库存,基本没亏,但也没赚钱。原因是,当地的政商生态,省略几万字。
虽然,账上没亏,但是三到四年的全身心投入,导致主业崩溃。他们去做房地产,都是背井离乡的,所以工厂就委托给几个副总了。这群职业经理人,基本把这个工厂吃干榨净了,老板回来,就剩下一个空壳子。
2.进军高科技。
主要是一些特种行业的机电设备,电脑化升级,这群人基本是赔的干干净净。高科技对于土老帽而言,基本是啥也看不懂。他们只能依靠招聘,问题是,招聘也分不清楚谁是谁。于是,胆子大不管不顾,先干了再说。
一群技术员码农,花光了几千万,然后走人了,临走之前,还要怒斥一番。土老帽真是欲哭无泪。
3.进军服务业。
大多数是开高级饭店。制造业是标准化流程,开饭店纯粹是暗箱操作。高级饭店的特点是,一次性装修投入超级巨大。遇上了公款吃喝禁令,基本完蛋了。
4.进军农业产业化。
基本都是亏的。
民企制造业老板,现在混的怎么样了?
1.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这类老板的最大特征是,有房有地,有工业大楼,他们一直比较稳健,可以安全降落。职工遣散费、供应商欠款基本还清。银行贷款少许,靠工业楼租金归还,彻底无忧了。这批人是制造业里最厉害的人,非常聪明,所以攒下了三五套豪宅,外加一个工业大楼。这批人退出制造业,真的是非常可惜。
这批人的豪宅,绝对的豪,不是那种暴发户红木家具,而是欧美范+现代化,吃饭全部是银餐具,保姆三五个,天天研究怎么玩。地窖里全部是优质红酒雪茄,反正钱也花不完。他们这批人,都是独生子女,经济负担很小。
2.我把大楼送给你好吗?
现在,各工业园都出现几个老板,急吼吼要把工厂、机器、大楼送给别人,但是没人要。这类老板是走投无路了,银行贷款和供应商欠款,无力支付了。这些欠款都是以公司名义欠下的,所以他想把公司大楼和机器送给别人,以此解套,职工遣散费也不管了。这种老板水平一般,或者运气不好,资不抵债,今后是法院黑名单的长期vip。
3.借点钱给我好吗?我给二分利。
这类老板,企业还在运转,但是基本无利润,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小老板就像是打慌了的兔子,到处乱跑借债。这种小老板也知道,高利贷是不能借的,一沾上,昆山龙哥那种花膀子就会勒紧他,直到家破人亡。
但是这种老板一般也借不到钱,大家都困难,谁敢借给你啊。大部分情况是,找信托公司,再找个亲戚朋友把房子抵押,给他贷款。这种人最后会把家族成员全部害死了。
4.高利贷手下的死鬼。
有些小老板长期处于精神崩溃边缘,偶尔出现一个大单子,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发了狂一样,任何人的劝说都不听了,借高利贷生产,绝大部分的下场是人生悲剧,子女倒霉。
5.经营良好的企业。
这类企业也存在一部分,因为现在订单集中化趋势已经开始了,客户也怕工厂倒闭,原材料拿不回来,还要对外违约赔偿,所以尽可能把单子交给看上去还不错的工厂。但这种企业数量不多,我看到的是十之一二。或许,其他地方再多一些吧。
部分工厂倒闭了,那么大批的厂房又租给谁了?
1.物流公司是大头。
大中城市,门口可以停卡车的工业厂房,超级抢手。要租的物流公司,多的不得了。1,大型运货公司,例如钢材水泥运输。2,快递类,大大小小的公司网店。这些公司现在最发愁的就是停车问题。工业区好啊,地方大,停车容易。
2.汽车销售,汽修。
现在汽车普及率高得离谱,销售和汽修行业前途非常大。这类4s企业需要很大的场地,市中心他们扛不起租金,也很难找到那么大的场地,汽车公司往往就在市区边缘,例如外环线附近。现在,求租的汽车类客户,多的一比。
3.铁公鸡公司。
现在到处都在修房子和基础设施,他们也需要办公场地和宿舍,工业区的大楼就是最合适的房子,价廉物美。
4.三楼以上改为货品仓库。
现在,市中心的销售门店,例如卖床单的,卖马桶的,店里只有少量货品,大批量的货物都在郊区工业楼里的大仓库。租给这些公司,非常好。一般只有1-2个值班人员轮岗,又卫生,又不惹事,付租金特爽快。
5.淘宝小店。
小夫妻带两个孩子,四个老人,几个亲戚,凑在一起租个大仓库,吃喝拉撒睡一起解决。便宜实惠,还不用上下班了。一家人和和美美。但是,因为有老有小还要开火做饭,所以工业区不大喜欢淘宝小店,生怕安全问题。
6.互联网小公司。
互联网创业公司,真是穷的一笔,租个三五百平米,机器设备一大堆。很多傻了吧唧的天使投资人,居然给这些250投钱。扫地阿姨都鄙视他们,上厕所不冲的,合伙人在食堂打架,还要和打工妹噶姘头。
7.国企的门店。
通讯,水电气,有线电视,银行,邮局,到处需要窗口门店,大单位的资料存放库。
8.廉价甩货点。
工业区各厂一般都有滞销库存。开个门市部,自产自销。后来出现了中间人,到各厂收货,然后集中在几个大店甩货。一般就在交通方便的工业园。
9.宿舍。
现在各公司人员进出频繁,偶尔来了个大单子,宿舍不够了。
10.个别可能是骗补贴的公司。
申请补贴必须有租房合同发票,这些公司就来租一个房子,摆一些机器设备,办公桌,电脑,一应俱全,以备上级部门检查,实际上平时根本无人上班。
补贴到期后,这些桌椅板凳,电脑设备,基本都送给房东了,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是外地招商引资来的,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还不够拉回去的运费。
用工难的解决方向,就是半自动化。
但是技术升级引发的劳资纠纷,越来越多,民企改革,举步维艰。现在,中低价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没有社保,没有纠纷,随便加班,不会生孩子,上班不开空调,不要宿舍,不吃饭。
机器人在大家的脑海里,可能是高大上的汽车公司流水线,玻璃罩里面的真空操作。实际上,机器人还有中低端的,半自动化,取代80%的人工。
举例1,我曾经参观过一个拉链厂,全世界第一名的产量,厂里没人的,就是控制室几个人,全自动生产。活猪进去,香肠出来。但是,这种流水线投入非常高,一般企业玩不起的。
举例2,制图或模具设计。原来是人工,现在是CAD+四刀头类的机床或者平面切割机。举例3,原材料分割切片。原来是大量的人工切片,现在是激光定位切片。举例4,简单反复劳动,半自动化机器人完全可以替代。
这些中低端的半自动机器人,成本大部分是10-80万,基本两年收回成本。所以,很受老板欢迎。
但是,机器人冲击了低端岗位,导致劳资纠纷越来越厉害。老弱病残员工,或者是小学学历的员工,因此面临失业,打架吵闹,暗中使坏,制造障碍,最极端的破坏生产工具,例如扔个螺丝钉卡住机器,防不胜防。老板天天要处理那么多事情,对外对内忙的焦头烂额,实在是管不住。
机器人代替员工,成本分为两块,一是机器本身的成本,很明确。二是解决劳资纠纷的成本,无底洞。
劳资纠纷的成本,明的暗的,远远高于机器本身,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劳动法导致解雇成本高的离谱,优秀的人走了,技能差的死活不走,企业慢慢失去活力,改革举步维艰。
制造业工厂不接单是怎么回事?
2018年8月下旬,某个小老板告诉我一个事情,有单子也不做了,十几年没有遇到过的怪事情。不是价格问题,就是制造业工厂不接单。过程是这样的。
今年六七月份,某行业的外贸厂开出口展览会,参考去年的成本,接了大量外贸单子。结果,八月份上游的石化企业突然涨价,原材料涨价导致民企全面亏损,或者不赚钱了。
大民企都有一定的原材料备货,就直接收缩,仅保住外贸大客户,这次外贸单认赔,但是不再接新单了。
上游石化原材料涨价的原因,主要是环保,一大批小厂关门了,剩下的大企业,你懂的,笑不动了,接近翻倍的涨价。
上游涨,下游也涨,不就行了吗?实际上没这么简单。制造业开工是必须有起步数量的,你去彩电厂订购两百台彩电,没人理你,至少两万台。
以前彩电厂敢做两万台,是因为他相信卖的掉。如果价格翻倍了,他就不敢做了。如此夸张的涨价,实际上接到的内贸单子就很小很碎了,企业辛辛苦苦搞半天,可能还亏钱,索性不做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下游暂时歇业,保留骨干,日后东山再起。可能吗?
我手里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某塑料桶大型厂,三年前因为库存太多,做不下去了,歇业。这个厂前些年赚钱的时候,盖了大楼,所以,车间,办公楼,商铺很多。于是,老板停止生产,工人全部遣散,技术员转岗为打杂的。靠租金收入熬了两年。去年,老板想东山再起。结果不行。
1.供应商不敢相信他。
因为他歇业了,外面都说他资金链断裂,所以常规的账期都不给,现款现货,这就没法做了。
2.经销商不相信他。
塑料桶行业的特点是,经销商库存全退货。因为他歇业的时候,资金困难,对经销商有点卡,没有做到全退货。经销商不敢相信他,只同意代卖。
3.技术员已经脱离一线设计较长时间了,对最新的趋势已经不太敏感了。
4.技术好的工人,已经在其他厂就业了,不愿意回来。
老板为了宣传,打样,跑市场,开招商会,整理车间,花了两三百万出去,结果是,没有像样的订单,没有大额的预付款,最后没有复工,现在继续吃房租,也算是彻底死心了。
去杠杆的话题
去杠杆。前两天,和几位一般规模的民企老板聊聊天。这些小老板都是不到十亿,开会没人请,论坛进不去,只能自费喝喝小酒,抽抽中低价雪茄的档次。我提了几个短期思路。
1.把子女婚房准备好,不要抵押。
这批小老板,大多数五十几岁到六十几岁,子女都是成家立业的年龄了。小老板创业时期,管不到孩子,这些孩子普遍混的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情商智商一般,以后自己混好,不太容易。我建议,本地一套小别野,京沪一套市区大平层。这个事情,无论如何要落地。
企业是员工的,生意是社会的,GDP是科长的。今后企业怎么办,垮不垮,因素很多,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小老板要做的是,给子孙留个落脚的地方。不要到头一场空。
2.快速收缩。
不要大量贷款,不要搞基建,不要扩产,不要升级设备。保住5-10个核心员工。其他人辞职不留,新人不招,部门合并,严格劳动法操作,时刻准备打官司。
生产量维持在不亏,或者尽可能少亏的数量级,熬2年。等待大环境变化,或者拆迁。
3.内部合规性。
企业收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告状,查账,罚款,是不可避免的。要有两手准备:一是准备好流动资金,预备罚款;二是悄悄补漏洞,尽可能合规(省略一万字)。
4.低调。
千方百计节约,节约,再节约。各种奢侈品,一律杜绝。任何引起别人嫉妒的事情,一律取消。除了接待客户,不在附近吃饭唱歌洗脚。给员工说清楚,今后要收缩了。你要辞职,大家欢送。你要起诉,我开车带你去。你要告状,我不拦你。
5.调整心态。
过去的十五年发展黄金期,你年富力强,也就混到这个水平了。现在进入老年了,经济环境严峻了,你的知识落后了,就不要异想天开了。
民企的困境
提高居民收入,关键在民企。80%的城镇就业人口在民企。你家男人业余时间开滴滴毕竟是少数。
问题是,民企现在自身也是一脸懵逼,各种各样的税费罚,各种法律政策内部文件,上级通知窗口指导,想要搞懂,小老板至少是”半个全科律师+半个专业cpa”的水平了。
很多人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是乱逼逼。大部分会计,人事,各部门经理,最喜欢误导小老板多交钱,因为这样做,他们就省事了,绞尽脑汁去省钱,也累啊。所以,小老板基本不相信什么专业人士。
实际上,小老板根本也搞不清楚这些规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民企内部很多时候也是一团乱麻。哪天出了问题,各部门经理首先想的是,这事情是老板决定的,怨不到我。没人操心怎么解决?管他的,让老板自己想办法。我就这么点工资,犯不上操心。你是不是发觉,这和家里装修一个感觉?什么事情都来问你一次,让你拍板!目的就是以后别找我。
很多小老板,现在就是一副大海航行靠运气的感觉。安全上岸是运气,船翻了也认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遇到问题,完全是天马行空,凭空乱想,时间长了,总要栽的。企业都这样了,你让员工增加收入,那只有一个办法,硬搞。
铁公鸡大量投资,拉高用工成本,小老板不加工资,员工就要跑了。问题是,国际贸易的价格,可不是说涨就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