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18-08-08(上午版)▲◆★●■☆
对比2008和2018 中国发生了什么?★★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8/07/7509065.html
中国中等县城的经济困境:结构失衡、市场扭曲★
https://pit.ifeng.com/a/20180807/59670736_0.shtml
库布其:绿色是人类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告白★★
http://news.ifeng.com/a/20180807/59675885_0.shtml
中国已正式进入“娶妻难”时代★
http://bbs.wenxuecity.com/bbs/mychina/961731.html
对比2008和2018 中国发生了什么?★★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8/07/7509065.html
环球时报 2018-08-07:今天是8月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10周年。回顾那一年中国的不平凡经历,足以令我们感慨万千,也对我们认识时局有启迪意义。
2008年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元年”,那一年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也是北京奥运会。然而真正的2008年中国人过得非常坎坷。年初华南地区经历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经济和社会冲击。3月14日拉萨发生震动世界的打砸抢烧事件。5月12日则发生了夺去约7万人生命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这么多天灾人祸,似乎还不够,同在那一年,中国A股从上一年10月份的6124点一直跌到1664点,成为中国股市开市以来最为严重的股灾。
所谓“中国元年”就是这样开始的,奥运会是这一年的喜事,但也招来西方舆论的集体打压。奥运圣火传递在英法美等国的大城市遭到前所未有的抵制,圣火在巴黎传递的过程中甚至被熄灭了5次。
2008年究竟是“中国元年”,还是中国崛起遭遇重大挫折的转折点,当时是看不透的。对那一年的真实定性是之后中国经历的十年确立的。
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进一步成长起来,招来的风雨也聚集了更大能量。越来越多的力量站出来,论证中国走错了路。中国发生的越来越多的事情被西方媒体集体揪住,用来证明它们就是中国从根本上就错了的缩影。中国实力增加了,“中国威胁论”风头更劲。中国经济遇到困难,“中国崩溃论”一副“言之凿凿”的猖獗。
十年之后,中国又被推向风口浪尖。2008年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不仅早已是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世界上两个GDP 10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之一,中国今天的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60%以上,大约是日本、德国、英国的GDP之和。
但是今天又有人预言中国将被美国的贸易战压垮,被中国国内的经济及社会问题绊倒。这种论调惊扰了一些中国人,甚至有人悲观地预言:如果搞不好,中国30岁以下年轻人的这辈子就洗洗睡吧。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注定面临着解决不完的问题。如果不了解中国抗击困难的历史,不了解中国政治体制下这个超大型社会克服、消化问题的独特能力,是很容易被来势汹汹的各种问题吓倒的。
然而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是否比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强大得多?再往远推,我们是否比1998年国企职工大批下岗时更要强大得多?谁能够否认一个基本的事实:恰恰是今天这个时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巅峰之上。
我们今天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而10年前不是。中国今天的高铁网四通八达,是全世界最密集的,而10年前连京沪高铁都还没有。今天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世界第一,当年也不是。今天中国沉重打击了腐败,社会保障体系往前走了一大步,经过调整之后的经济结构更加健康,而10年前的热门话题是腐败严重、经济的粗放型发展不可持续。
我们无法预测中国的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呈什么样的轨迹,但非常确定的是,今天的中国有了更多把握这一轨迹的主动性,中国的国家命运在更大程度上掌握在了我们自己手里。
有人说,什么都好,但就是现在很多人的心气不如当年了。这话只有一部分属实。当股市从6000点跌到1600点的时候,你相信2008年的社会上没有沮丧吗?唯一的区别可能是,那一年中国的社交媒体还没有发展起来。
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无数曲折,当时无比纠结,改革开放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各种不满和困惑不断交替、它们托举、推动着国家的航船向前走的历史。回头看,那些纠结的时刻恰是整个国家向前奔的一个又一个回合。今天我们或许就在一个新的曲折中,但通过对比过去,我们看到历史的惯性;通过一起奋斗,我们应该有能力为历史“动车组”贡献出我们今天的动力。
每一位中国人,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多普通,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时代方位。客观认识它,如同我们给未来的旅行装上卫星定位系统。无论走多远,让我们不跑瞎路。▲◆★●■☆
中国中等县城的经济困境:结构失衡、市场扭曲★
https://pit.ifeng.com/a/20180807/59670736_0.shtml
2018年08月07日新京报网 作者:党国英
最近,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中西部经济状况的自媒体消息,比如一篇标题为《8月,一个中等县城最近的经济现状》的文章,写了四川一个中等县城正在发生的故事。
其中,感触比较多的细节是,一个酒店招前台保安和服务员,工资开到2100元+提成,没有社保,每周休息一天。招两个人,有160个人来应聘。此外,文中所写的四川“中等县城”,放在全国并不算好,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小县城,房价也高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其实,这些年,我在国内多地调研,对文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深以为然。
一些自媒体作者进而将一地情况推演到全国,描绘了一幅暗淡的经济发展图景。而官方关于全国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报告则主要是好消息,例如说全国城市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工资水平有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不错等等。
按理分析,自媒体消息和官方消息可能并不矛盾。一地的萧条是可能的,只是不能用一地消息推演全国形势。官方消息更有权威性。我们把一时一地的消息放到一边,从近几年的基本情况看,全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显而易见。这才是最重要的。
经济结构失衡可以用多个角度观察确认,这里只关照舆论热点,分析两种相关情况。
总需求与总供应相对失衡
首先就是总需求与总供应的失衡。一方面,中国有农村贫困人口几千万,城市也有大量的“居住贫困人口”,这里的潜在需求怎么就不能转变为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生产能力十分强大,以致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国家强制收汇制度形成巨大的货币发行规模,不得不维持显著高过发达国家的基础利率来防止通货膨胀。由此造成的资本价格高昂一直是中国企业人头上的紧箍咒。
我所指出的这种失衡,多不为经济学家所重视。中国住房价格高昂,以致一房在手,便令房主似乎加入了中产行列,何以说城市有大量的居住贫困人口?这其实不难理解。多数情况下,集合住宅里的单元房是住房类中的劣等品。独栋家居房才是具有完整不动产属性的房屋。
我国楼房价格不论多高,也不过是引起货币财富的分配变化而已,建材建筑产业不会因房价上升而更加繁荣。
所以,以高房价等同中国人的富裕,实在是一个可笑的说法。有很多人口密度高于我们的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主要居住于独栋房,相比之下,说我们的城市存在居住贫困问题,并不为过。
更糟糕的是,单元房比起独栋房来说,前者的消费关联作用大大弱于后者。欧美国家住房和出行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显著高于中国,并带动了与独栋房居住形态有关的大量关联消费,形成了所谓“成熟社会”的消费形态。
中国城市的居住形态则具有很强的消费抑制作用。这方面的其他情况这里不再一一细说。总之,中国的消费不足与城市的居住形态有密切关系。换言之,如果能解决城市居住贫困问题,消费不足,进而总需求不足问题,便可有极大改善。
区域经济失衡
自媒体消息反映的多属于这类失衡问题。如果用人均类指标衡量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能看出省际之间差异是很大的。
近些年因为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西部得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显著增多,以致一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加快,劳动力回流增多。但中西部的很多经济指标远不能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一些中西部县市连公务员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甚至到了和公务员借钱的地步。
中西部一些县市的困境看起来与当地官员发展经济的冲动乃至鲁莽有关,也与当地平台公司的预算软约束有关,其实也不尽然。我国中西部的几个省份人口众多,怎么就不能更多地吸引真金白银去投资?
中西部近年交通设施改善显著,居民教育水平与东部相比也没有重要差别,怎么还是东部对投资者挑挑拣拣,中西部对投资者望眼欲穿?我认为背后有更重要的原因。
土地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对土地价格干预过度,是一个重要原因。地价在我国几乎不能成为资本流动的信号。按说东部的地价比中西部应该更高一些,其实不然。
一项投资只要符合东部地方政府的要求,地价不会是问题。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变相的税收优惠,东部对投资的吸引力还要大出很多。这样一来,中西部吸引投资便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了。
我查阅到的一些数据很值得注意。中西部一些省份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居然比东部还高!按说东部地价更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要高于中西部才对,但实际却不是这样。
近两年,国家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脱贫攻坚任务的约束下,已经开始在省际之间使用,结果是东部地区本来就不缺建设用地,却得到了更多的建设用地使用指标。一些西部开辟了更多的农业用地,产业结构的水平却上不去。以我之见,解决中西部与东部发展差异问题,还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真正落实
解决上述两个失衡问题的办法,说起来也不难,就是真正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具体而言,现行土地规划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国家除了设定农业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之外,其他土地的用途管制应大幅度放松。政府控制的一些管理指标应取消,还有一些指标管理应转为透明度更高的基础性法规,而不是“墙上挂挂”的规划。
放松管理,并不会必然导致土地滥用。也不要以为中国“人多地少”就必须加强国家对土地的集中控制。国际经验不支持这些判断。在这个方向上深化改革,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成区的比重就可能增加,居民的居住形态就会得到改善,与居住形态关联的消费也会大幅度增加,总供需平衡更容易建立,很多难题会得到化解。
相对合理的土地价格形成以后,地方之间的资本价格更能反映资本的稀缺性,也有利于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平衡问题。▲◆★●■☆
库布其:绿色是人类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告白★★
http://news.ifeng.com/a/20180807/59675885_0.shtml
2018年08月07日 北京时间 原标题:库布其:绿色是人类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告白
奇迹常常诞生在令人绝望的地方。
库布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曾经是没有风景的荒漠,这里曾经是令人心痛的故乡。当地流传着的民谣诉说着他们几近绝望的心情:“沙上屋顶住不成,十年种田九年空,家家户户逃外村,黄沙漫漫无人踪。”
然而,有一群人,他们要在百分之二百不可能的地方创造生命奇迹:她是坚持治沙20年,被誉为“沙漠玫瑰”的敖特更花;他是在荒漠中坚守20年,率先采用水气种植法、螺旋钻种植法的杭锦旗牧民高毛虎;他是不愿再让娃娃受伤害的乌兰木独村村民张向前;他是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
站在树荫下的敖特更花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光彩:“看到光了,看到一线的光了!”;高毛虎和妻子贺改兰向记者演示了一种新型的“水气种树法”之后,不无自豪地说:“看到这片绿色,再苦再累也值得”;杭锦旗道图嘎查亿利新村的孟克达作为治沙的受益者深感喜悦:“风沙变风景,沙子变金子了!我们年收入上40万了,翻了20倍”;而亿利集团则在生态产业链的规划上有更长远的期待:要在政策支持下,找到一种将新能源、草牧业结合起来的新产业……
这就是库布其,这块需要奇迹也诞生奇迹的土地背后最生动的故事,这就是被概括为“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如今,库布其沙漠区域的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奇迹。
“库布其是个奇迹,它令人不可思议”,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的赞叹澎湃起库布其人更强烈的治沙热情。“我现在已经栽过几万亩树了,接下来,我还想栽它10万亩树,再不让那些娃娃受伤害了”,鄂尔多斯乌兰木独村民工联队队长张向前的雄心正是许多库布其人的雄心。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库布其”在蒙语中意为“弓上的弦”,如今,库布其沙漠的治沙经验已成“弦上的箭”,这支箭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推崇和效仿的中国样本。▲◆★●■☆
中国已正式进入“娶妻难”时代★
http://bbs.wenxuecity.com/bbs/mychina/961731.html
2018-08-06: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娶妻难”,正让不富裕的农民断子绝孙》,开头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
一个多月前,老家有个认识的中年男人上吊了。他有两个儿子,大的26岁,小的24岁,家里却只有一座楼房,一部汽车。这使得两个孩子都被耽搁着。
他倒是有点钱,但已经不够在镇上买一套20多万的三居室,所以就在村里到处寻宅基地盖房。一开始找的是村委。村干部说,现在整个村里20多岁的小伙子,超过一半婚事都没着落,大家抢宅基地打破头,谁也不敢给你承许一块地呀。
逼得没办法,他铤而走险,准备在村边的玉米地里盖房。他先是拎着礼物,在村民小组里走老访旧,征得各家各户的同意。他也不顾什么辈分了,一句话就挂在嘴边,“你今儿要是不点头,我就给你跪下……”很快,他便得到了各家不会闹事的许可。毕竟,那块地现在也是他家种着。其他家也有情况类似的,甚至还期待着他能闯关成功,自家也可以去并排盖房。
据说他也找当官儿的活动好了,大家就看着他平地、划线、打地基,砌墙,一直到浇筑圈梁,都没事儿。直到往上摞二层的时候,土管所派来一辆钩机,三下五去儿便将工地搞成一堆废墟。那天晚上,他就寻了短见。
写到这里,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年过半百的农民来说,没有比娶儿媳妇更重要的事儿了。为了能尽快抱到孙子,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没人去追问传宗接代究竟价值何在,存续基因本身便具备不可辩驳的权威。
接着,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
今年春节在老家,我还遇到过一位42岁的中年妇女,在春节那半月,每天督促20岁的儿子起早发动比亚迪轿车,拉着她到处约访亲戚朋友,唯一话题就是说媒。她儿子有点腼腆,拎着车钥匙远远站着,看着母亲跟人谈笑风生,不时摇头苦笑。
我笑着问这位焦灼的母亲,你家孩子不时刚过二十呢,不至于这么急吧。“我不急不行呀,再过三年,他要是娶不来老婆,我就是有捅破天的本事,也帮不了他了。”她说着,伸出三个指头,在空中挥舞。
她家条件还不错,一儿一女,在村里有房有车,县城里还按揭买了一套两居室。即便如此,她还是要四面八方打探婚配的消息,只要有1%的可能性,她便开动100%的马力杀过来。
她告诉一个媒人,“我们家条件咋样,随便访访问问。还有,我比一般的婆子年轻多了,没病没灾,活蹦乱跳,一只手抱一个孙娃儿都没问题……”
是的,农村婚姻市场竞争已经惨烈到,如果准公公婆婆年纪太大,或者有啥病,可能成为未来儿媳的拖累。那么,靠边站,让那些公公还有力气打工,婆婆还能在田地里翻几个跟头的家庭先来吧。
那位刚届中年的母亲,就一直被想象中的儿子的悲惨结局折磨。“老弟,你在郑州看有合适的好女,给俺家介绍介绍。说成了,一万块辛苦费直接拍给你!”她到处这样许愿。我相信,只要婚恋平台管用,她肯定会去给儿子充一个VIP。
作者举的都是河南农村的例子,已经是如此残酷。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比这个还要残酷得多。这是因为:当年计划生育时为了得到儿子,1980年代之后开始逐渐引入“B超”,所以在1984年,中国男女新生儿比例首次突破150:100的自然最高比例,达到107:100,然后在随后的十几年逐渐走高,在1990年代基本上是110多:100。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0:100,最高的海南省是136.64:100。2000年之后,很多省份的男女比例突破120:100,有些省份甚至长期在130:100之上。
2000年之后,如果按平均每年出生1600万人、男女比例是120:100来计算,男孩是872万,女孩是728万,男孩比女孩多144万。那么粗略估算,1985~2015年这30年,男孩比女孩多出生至少3000万。
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这3000~4000万人该怎么找对象,是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说当年的农民太过“短视”,为了要男孩不惜做B超,不惜打掉肚子里的女孩,但是现在恶果已经发生了,你们说怎么办?
所以,当年在各个医院、尤其是开黑诊所给农民做B超的人,国家真的应该严刑峻法,严刑峻法啊!为什么不在当时重视这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呢?等问题发生了再处理,已经来不及了!
计划生育主要针对汉族,汉族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尤其是广大汉族年轻人,最为焦虑的问题。
当男女比例越发不协调、人们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时,婚配市场上是这样的:
有钱人不仅有老婆,而且有二奶、三奶……,普通人能有个老婆就不错了。而广大农村年轻男人,光棍的比例很高。那么,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有男孩的家庭,就会为孩子能讨到老婆,拼尽全家的积蓄,娶个亲至少好几十万,不仅需要在城市买房,而且还得有车,以期战胜别的家庭。从经济上说,这造成了超前消费,无数家庭负债累累。而且这还是幸运的家庭,而不幸的家庭,在贫困的农村比比皆是……
以男女比例最为失调的海南省为例,早已出现大量的光棍村。相当一部分村子,差不多有四成适婚男性结不了婚,比如海南省陵水县文罗镇坡村就是这样。2016年在海南省两会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注意。但是政府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贫困。因为贫困,所以大量男人找不到老婆。所以要“扶贫”,要“致富”。但这有什么用?贫富都是相对的,海南能富得过广东?农村能富得过城市?不可能的。现实中也被打了脸,2016年琼中县的吊罗山乡政府曾想方设法牵线搭桥,利用外出打工女青年返乡的机会,组织了几十名未婚男青年,开展相亲活动,最终也只促成了两三桩婚事。
外出女青年都是见过世面的,加上男多女少,谁愿意和留在本村的男人结婚呢?
“500多人娶不到老婆,不是他们干不了农活,而是他们脑子不好 。”这就是一个村干部的结论。
关于男女比例失调问题,1984年出现时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后情况愈演愈烈。那么无论如何,1990年代必须引起重视,用超严酷的刑罚,惩罚那些非法进行B超检查的人。可惜直到今天,当中国的青年男人比女人多好几千万、而且90后乃至00后已经茁壮成长、纷纷进入适婚年龄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无比严峻。
下面这个新闻是2016年陕西农村的:
安徽砀山: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享有出海的优势,而且毕竟比较富裕。但是仍然不可能改变男多女少的局面。怎么办?很多人娶东南亚妇女,比如越南、菲律宾女人。可惜我国在这方面也是控制的:
除了娶亲难,还有招工难和养老难。这是因为:“90后”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少的一代人,平均每年出生1400万,大约只有“70后”的60%。现在“90后”不仅娶亲难,而且人数少,所以社会必然面临招工难的局面。可以预见,年轻人的工资将大幅上升。而压在他们头上的广大中老年人,工资必然也将水涨船高,进一步抬高通胀。越来越剧烈的通胀,以及“90后”逐渐步入中老年,他们的父母,也就是广大“70后”和“60后”,也将面临养老难的局面。
让我再重复一遍吧:中国现在的适婚男人,现在面临的是娶亲难,以后面临的将是越来越剧烈的通胀,以及养老难。这个局面够不够严峻?这当然是一个极其、极其、极其严峻的局面,而且将在未来三四十年时间里,长期存在。
说说经济方面的影响吧:1、上亿个家庭为了找对象而比拼,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城市化,而且这个过程将是加速的。2、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会环境将越严峻。3、民间负债和各种纠纷,将长期走高。4、通货膨胀。5、社会治安,我就不展开了如果再想想民族问题,可怜天下几千万肯定找不到老婆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