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18-04–25▲◆★●■☆
金正恩的今与昔:你可能不知道的八件事★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3860314
林郑:香港必须尊重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
http://news.stnn.cc/hongkong/2018/0424/542053.shtml
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正之风★★
http://news.stnn.cc/19/2018/0424/542038.shtml
傅政华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http://news.stnn.cc/china/2018/0424/542097.shtml
美国一纸禁令阻挡中国25年, 俄略施小计拉中国上车★★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3/7190239.html
莫迪来华印度真“急”了?被指对洞朗对峙有反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3/7190015.html
金正恩的今与昔:你可能不知道的八件事★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3860314
2018年 4月 24日:周六(4月21日),金正恩突然宣布,即日起朝鲜将停止核试验及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此言一出,令世界大吃一惊。
今后一段时间,世界仍将继续聚焦金正恩。因为,他正在准备和从前的死对手见面。下周,金正恩将和韩国总统文在寅会晤,这将是韩朝领导人过去十多年来的首次;今后一两个月内,金正恩还要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这更是一次曾经无法想象的峰会。
世事或许即将发生巨变,金正恩这个80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
导弹哪儿去了?
观察人士注意到,近来,金正恩的媒体形象似乎出现一些微妙变化。朝鲜官方媒体不仅淡化了传统的敌对言论,而且似乎也在将金正恩描绘得更加亲切和蔼、更加时尚健康。
确实,金正恩是刚刚宣布以后不再放导弹了。但是,此前相当一段时间,导弹其实已经渐渐淡出朝鲜银屏。
回顾2017,朝鲜电视屏幕上最常见的一个画面就是:导弹。但是,自从今年2月8日平壤在韩国冬奥会召开前一天举办阅兵式之后,导弹基本上不再露面。同时,媒体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慷慨激昂、连篇累牍地痛斥敌人了。
虽然共产党政权喜欢举办的那类爱国歌曲演唱、文艺演出、工农兵形象仍然经常出现在屏幕上,但是,导弹爆炸、战机呼啸的画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艺术节目、吸引年轻一代娱乐节目所取代。
健康亲民新形象?
金正恩似乎更多以新面貌”出镜”。比如,这个众所周知的老烟枪在公开露面时放下了以前从不离手的烟!
上一次金正恩夹着烟出镜,还是在今年2月坐着夜班巴士游平壤时。有媒体报道,官方活动也不用再专门给他准备烟灰缸了。
不知道金正恩是戒了烟,还是选择跟上新时代的新风气。韩国《东亚日报》猜测,这是为了“创造一个正常的国家领导形象”。
原来朝鲜电视新闻报道金正恩,大多都是他去视察军事设施、出席大型会议等等,近来还播放了更多金正恩去和孩子一起共度时光的报道。媒体观察人士分析,这是把领导人刻画成“国家慈父”形象久经考验的方式。
正常“第一夫妇”?
朝鲜政坛传统上男性占主导地位,不过今后,金正恩的夫人李雪主可能会以”第一夫人”的身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原来总是作背景、被称作”他的妻子”的李雪主,4月14日在平壤主体音乐艺术发展馆剧场观看中国艺术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吉赛尔》。在朝鲜媒体的报道中,李雪主被称作”尊敬的李雪主女士”,朝鲜电视台的节目中可以看到,李雪主一席粉衣、占据中央位置。
这可是过去45年中历任朝鲜领导人的妻子第一次这样成为报道的焦点。
有媒体分析说,这是朝鲜试图打造出第一对正常的“第一夫妇”;也有媒体认为,李雪主上位成“尊敬的第一夫人”,在接下来金正恩和文在寅、特朗普会面时,才会不失风头。
孤独的”小王子”
今天的金正恩这些微妙的变化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目前无从得知。那么,昔日的金正恩又是怎样一个人呢?通过他曾经的同学、朝鲜脱北者以及其它有关人士讲述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金正恩可能出生于1982、1983年,也有说是1984年。童年时代享受王子般待遇。”朝鲜领导人观察”网站创办人迈克尔·麦登(Michael Madden)告诉BBC记者,金家孩子住在豪宅中,过的是极为富有的特权阶层生活,但是”严重孤立”,甚至不能接触”其它精英家庭的同龄孩子”。
金正日的一位前保镖、后来脱北的李永国在接受美国ABC访问时也曾讲述过类似境况。他说,金正恩基本没有同龄玩伴,”只有大人,给他上课,陪他玩”。
欧洲的青春期
1996年到2000年间,金正恩在瑞士上学,最开始和姨姨、姨父生活在一起,1998年这对夫妇叛逃,后来化名在美国定居。
当年曾和金正恩是同学的伊姆霍夫(Marco Imhof)回忆说,那段时间,金正恩化名就读,生活和同龄人更加接近。他说,当时他以为金正恩是朝鲜使馆工作人员的孩子。他记忆中的金正恩比较”安静”,但是个”好朋友”。
金正恩的姨姨(在朝鲜时用的名字是高英淑,Ko Yong Suk)后来打破沉默,在2016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透露,金正恩”不是捣蛋鬼,但脾气比较暴躁、缺乏宽容”。
她还说,如果金正恩的妈妈数落他贪玩、不用功读书,金正恩不会回嘴,但是会用其它方式抗议,比如绝食。
永远的篮球迷
把脱北者、金正恩少年时期同学的回忆联系在一起看,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金正恩是个篮球迷。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12年曾经引述金正恩在瑞士上学时的同学、葡萄牙外交官的儿子乔·米卡罗(Joao Micaelo)说,”金正恩非常着迷芝加哥公牛队(美国篮球队)。他那时的生活就是篮球。”米卡罗与金正恩同桌,他说,”我觉得我们80%的时间都在打篮球。”
英媒:瑞士同学谈对金正恩的看法
金正恩的姨妈在《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中回忆,她曾想办法让小金正恩过正常生活,比如鼓励他请朋友来一起玩乐高。姨妈说,小金正恩特别迷篮球,有时”睡觉也带着篮球”。
金正恩曾是迈克尔·乔丹的粉丝,迄今对篮球的热爱好像并没有降温。
前NBA明星罗德曼曾受金正恩邀请数次访问朝鲜,和金正恩建立起不寻常的友谊。罗德曼曾在电视上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坐在那儿说,这人(金正恩)疯了。也许是,但是我没看出来。
抽烟喝酒看动漫
金正恩什么年纪开始喝酒的?根据”朝鲜领导人观察”网站,15岁!而且上来就是尊尼获加威士忌!麦登解释,这其实并不稀罕。
麦登的网站还说,金正恩年纪不大时就开始抽烟;他的业余爱好包括看日本动漫片,听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的歌。
金正恩的”品味”部分来自父亲和其它兄弟的传承。金正恩的二哥金正哲也是流行歌迷,2015年在伦敦追星,去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演唱会,被镜头抓个正着。
朝鲜观察专家还透露,金正恩从小就学乐器,包括吉他,而且”弹的相当不错”。
金正恩二哥金正哲现身伦敦看克莱普顿演唱会
宽宏大量不记仇?
有关金正恩,另外一个重要的消息来源是一位日本厨师。
这位厨师1988-2001年间曾经为金正恩的父亲工作,第一次见金正恩时小金才7岁。厨师2001年去日本出差为金家购买美食期间逃跑。后来他用藤本健二(Kenji Fujimoto)的化名出版有关朝鲜高层的专著。
2012年,应金正恩要求,藤本健二返回平壤。回来后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我用朝鲜语告诉金正恩,”我,叛徒藤本健二,现在回来了。”金正恩拍着他的肩膀说,”没关系,没关系”。
虽然有人质疑藤本的故事,但是至少有一点朝鲜问题专家的看法一致:藤本健二预见了金正恩的未来。尽管围绕朝鲜政权接班人有过各种预测、传闻,但藤本曾说,他感觉到,六个孩子中,金正恩才最受父亲宠爱。
藤本还说,金正日认为金正哲”像个小女孩一样,没什么用”。金正哲曾被认为是接班人,但是后来金正日还是选定了金正恩。5▲◆★●■☆
林郑:香港必须尊重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
http://news.stnn.cc/hongkong/2018/0424/542053.shtml
2018-04-24 星岛环球网消息:大公文汇全媒体综合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24日)在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林郑强调,中央多年来都坚守“一国两制”,尊重香港实行资本主义,香港也必须尊重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
林鄭月娥強調,中央多年來都尊重香港實行資本主義,香港也必須尊重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電視截圖)
林郑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乔晓阳访港是为宣讲宪法,这件事很重要。她表示,乔晓阳曾引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七一”讲话,指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当天,香港特区完成了宪制秩序的大转变,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林郑强调,看得到中央多年来都坚守“一国两制”,尊重香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香港也要尊重内地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当被问到如果有人叫“结束一党专政”口号有没有后果,林郑表示很难预料。她又指香港的一切事都是依法办事,宪法中没有所谓“一党专政”这个说法。5▲◆★●■☆
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不正之风★★
http://news.stnn.cc/19/2018/0424/542038.shtml
2018-04-24 星岛环球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李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昨日发布评论文章《坚决整治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文章称,4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3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首次将“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增加为统计问题类型。这是本次月报的一个新变化,是巩固拓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释放了集中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等不正之风的强烈信号。
文章强调,一些别有用心的老板千方百计投领导干部所好,欲借助权力走捷径、谋暴利,获取他们在正常条件下得不到的利益。“拍马”是为了“骑马”,送去一条牛腿是为了牵回一头牛。很多干部被“围猎”,就是从与老板吃吃喝喝开始的。
具体全文如下:
全国3月份共查处问题3516起、处理491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73人……
4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3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首次将“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增加为统计问题类型。这是本次月报的一个新变化,是巩固拓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释放了集中整治“不吃公款吃老板”等不正之风的强烈信号。
调整后的月报统计问题类型增至13类,包括:违规公款吃喝、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楼堂馆所违规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领导干部住房违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本月新增)。
“从3月份统计情况看,全国共查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问题225人,包括地厅级4人,县处级20人,乡科级及以下201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介绍,“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主要指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下级等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旅游等。增加这一统计类型的主要考虑是,在违规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问题开始凸显,且很多不用公款而用私款,之前月报数据统计的12类问题难以准确涵盖。”
一个时期以来,“不吃公款吃老板”的歪风仍禁不止,群众深恶痛绝。中央纪委通报曝光过的案例中,就不乏这样的典型。
“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接受港商奢华宴请,让私企老板为其举办花费高达上万欧元的生日会”
“青岛日报社党委原副书记、报业传媒集团原总经理王海涛编造虚假邀请函,由企业支付出国旅行费用、观看世界杯球赛费用60余万元人民币”
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本质是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甚至隐藏权钱交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表面上看没花公家一分钱,吃喝由管理服务对象买单,可深思细想,那些管理服务对象之所以愿意提供“免费午餐”,无非是看中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
这类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老板千方百计投领导干部所好,欲借助权力走捷径、谋暴利,获取他们在正常条件下得不到的利益。“拍马”是为了“骑马”,送去一条牛腿是为了牵回一头牛。很多干部被“围猎”,就是从与老板吃吃喝喝开始的。党员干部与老板推杯换盏、“拉拉扯扯”、输送利益、相互勾兑,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侵蚀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动摇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坚决整治、狠狠刹住这股歪风。党员干部应坚持群众立场,厘清公私界限,营造“亲”与“清”的政商关系,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推动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作风状况的监督,在重点整治违规公款吃喝等突出问题的同时,密切关注“不吃公款吃老板”等新动向新表现。要通过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特别是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广大群众方便参与、有效监督。
一篙松劲退千寻。纠“四风”就要一严到底、丝毫不让。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冒出来的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突破,进一步巩固拓展治理成效,管出习惯、化风成俗,让人民群众在作风建设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5▲◆★●■☆
傅政华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http://news.stnn.cc/china/2018/0424/542097.shtml
2018-04-24 星岛环球网原标题: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星岛环球网消息:官方近日披露一名新组建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领导信息。
据《新疆日报》报道,4月23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傅政华一行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海仑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就全面依法治疆举行座谈。
上述报道信息显示,十九届中央委员,现任司法部部长、党组副书记傅政华已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一职。
新组建成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据中共中央今年3月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中央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好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官方简历显示,出生于1955年3月的傅政华是河北滦县人,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分校法律专业毕业,法学硕士学位。傅政华曾任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正部长级)。5▲◆★●■☆
美国一纸禁令阻挡中国25年, 俄略施小计拉中国上车★★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3/7190239.html
东方网 2018-04-23:中国在航天领域起步较晚,但是依靠自己坚强的韧性和不断探索,现如今我国已经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空间站也将在2022年建成,届时随着目前唯一在轨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全球唯一可用的空间站。
然而,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之路却是充满了坎坷,在25年前,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正式开始国际空间站的联合建造工作,当时中国也很想加入该项目,但却被美国一纸禁令挡在门外:禁止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给出的理由是“空间站有军事用途”,未免太过牵强,实际上美国就是为了抑制中国航天的发展。
也正是这种“屈辱”令中国下定决心要搞出自己的空间站,但是,国际空间站是集16个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高端人才所建造成功的,所需的资金也是由16国分担;中国空间站则必须靠自己,所有的技术和难题都必须自己解决。
眼看着中国空间站将成世界独有,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投出橄榄枝,之前16国中的一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对宇航员培训汉语,为在航天领域与中国合作做好准备。俄罗斯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顶梁柱(13个舱段俄罗斯占到3个),更是直接停止了在国际空间站的项目工作开始与中国空间站进行合作。
据近日外媒报道,中俄两国在美国举办的航天研讨会上已经达成了深入合作共识,中俄双方将相互邀请对方宇航员进入各自的空间站进行学习研究,这无疑是美国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美国对中国25年的禁令从此将形同虚设。
那么俄罗斯又是如何巧妙避开美国禁令的呢?由于中国宇航员是乘坐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分段舱,美国就是再有怨言也只是哑巴吃黄连。
其实,在此之前俄罗斯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合作,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已经从中国引进了大量的高端航天元器件,而中国目前所欠缺的超重型火箭发动机也正是俄罗斯的“特产”。
据悉,中俄双方就俄罗斯的RD-180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出口问题正在磋商当中,而这一协议用不了多久就会拍板;正如国际专家所预测,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无疑是强强联合,未来世界的航天版图必将发生改变。5▲◆★●■☆
莫迪来华印度真“急”了?被指对洞朗对峙有反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3/7190015.html
参考消息 于 2018-04-23;据媒体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将于4月27日至28日赴华与中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另据印度媒体此前报道,今年6月,莫迪还将赴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有舆论注意到,印度总理将在一个多月内两次来华进行外交活动,这样的频率实属罕见,其背后亦折射出洞朗对峙结束后,印度渴望修复对华关系的焦急心态。
印度面临内政外交双重压力
在近期的中印高层互动中,即将举行的中印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最为抢眼。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4月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此次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就在中印联合宣布双方领导人会晤消息之前,印度媒体亦放出风声,刊文称印度最近收到中国提交的正式提案,列举双方军队今年可以进行增加互信活动的日期,希望恢复中印军队每年固定的交流和演习活动。此前,中印两国在每年年初举行的国防部门的对话中,决定这一年双方军队的交流与联合演习日期,但这项每年固定的交流活动,在2017年6月印中军队于边界爆发对峙后暂停。
媒体观察到,除政治、军事方面的期待,印度还在经贸方面向中国伸出“橄榄枝”。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近日“印度提出向中国出口大豆和其他农产品”。在这家印度媒体看来,印度大豆将取代美国进口大豆。
梳理印度近期表现,有舆论认为,印度在修复对华关系方面,已呈现出“全方位”的积极。
那么这一次,印度缘何如此“着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李莉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称,一方面,印度内部的经济遇到了一定问题。莫迪上台后始终将发展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但此前因推行废钞、税改等政策,印度经济出现了一定起伏,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而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印度对中国有所期待,希望更多中国投资能够进入印度;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整体形势呈现不稳定性,尤其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也让印度的对美合作有所保留。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不仅对中国不利,对印度也将构成影响,印度对美服务贸易可能会面临冲击。基于内外双重考量,印度急于“走近”中国。
折射对洞朗对峙有所反思
虽然中印关系一度因为洞朗对峙风波而剑拔弩张,但两国最终坚持通过对话找到了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本轮中印高层互动之前,中印关系就已呈现回暖之象。而这都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去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中印领导人达成共识,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中印外交高层之间的互访就来往不断。尤其是今年2月,上任仅25天的印度外交秘书顾凯杰来华访问,足见印度高层对于调整对华政策的急切性,想要为两国关系“翻新篇”。今年3月20日,中国领导人应约与印度总理通电话,双方在电话中一致认为应该不断深化双边关系,就国际地区形势加强沟通。
而回顾处理洞朗对峙的过程,有舆论认为,双方在解决这一分歧上表现出理性与克制,亦能看出印度对此次对峙的反思。
李莉分析说,去年的洞朗对峙的确对印度形成触动,令其开始反思处理对华关系应该更加理性。近期印度国内开始强调一种共识,即与中国发展关系、维护中印和平稳定实际对印度更加有利。这种声音再次强大起来,其结果就是,在边界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印度将倾向于妥善管控双方分歧,保持中印和平稳定。可以判断,双方坚持和平稳定的共识,维护双边关系大局,未来发展也将会平稳向好。
舆论亦认为,无论从双边、地区还是全球层面看,中印都应是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要坚持双方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的基本判断,切实将这些重要判断落到实处,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变成更具体的举措,不断扩大双边关系的积极面,不断积累两国交往的正能量。舆论称,未来,如何保持中印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向好发展,仍将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