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精准打击,中国高层的谋略★★★

今 日 看 点:2018-0423▲◆★●■☆

面对美国精准打击,中国高层的谋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3099.html

【历史随笔】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http://bbs.wenxuecity.com/bbs/memory/1234084.html

朝鲜中止核导试验 半岛局势正在发生惊天变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1108.html

砸向中国芯片研发的万亿经费都去了哪儿?★★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2651.html

宣布停止核导试验后 朝鲜又向美国提出一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2486.html

习近平亲贺古巴换届 一字之差揭中朝尴尬★★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0/7180306.html

红军为何要长征 缘于上海地下党的一份密报★★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8/0420/541074_3.shtml

面对美国精准打击,中国高层的谋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3099.html

综合新闻 于 2018-04-21   作者 | 陈经、毛克疾

不管怎么打,贸易战的喧嚣总会过去,中美还是得回到生产力的竞争上。中国科技产业量变到质变,以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为标志,会进入科技拉动经济发展的美好时代。或许,到时美国人连战意都会消退——这样的中国会是碾压一切的存在。

副总理的新分工

两会后新一届国务院四位副总理分别是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刘鹤。从几位副总理参与的事务来看,常务副总理韩正分管发展改革与财政,孙春兰分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胡春华分管三农与扶贫,刘鹤分管商务、金融和科技。

其中引人关注的变化是,科技与教育这次分了家,由两位副总理分管。之前一直有“教科文卫”的说法,科技与教育似乎天然就关系密切。上届副总理刘延东就是分管“教科文卫”,经常对科技相关事务做出批示,如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

但是这次的分工,却将科技独立出来,交由经济思想深刻的刘鹤主管,背后的意义绝不可小视。一些线索在刘鹤10年前论述19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就已经隐约显现,该文中提出了十个重要观察可谓“草蛇灰线”: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在中美竞争显性化、白热化,全球多国民粹主义日益兴起,货币政策支持的金融泡沫频频袭来的今天,这些有前瞻性的观察说明,全球危机可能并没有过去。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后来被称为“史上最蠢”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数千种进口商品关税提高50%以上,而特朗普正在重复这种愚蠢行为。中国应抓住时机,沉着应对,进行理论创新,努力实现“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从原理上说,现代与古代经济最大区别就在于引入了“科技”和“金融”这两个关键变量。现代社会之所以能以超出古人想象的速度高速发展,并且迈向全球化,核心驱动力正是科技与金融,其中科技的作用更大,可以说是长时段内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探索自然规律,将物质世界蕴含的伟力向人类社会释放出来,而金融发掘人性本能,让人类特有的“信用”概念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科技与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两个主题。

美国的世界霸权,核心要素也无非是科技与金融。美国在军事领域的超群优势可以看成科技的延伸,但是在当前武装冲突成本高昂、大国之间存在核恐怖平衡的背景下,这种优势受到掣肘,可以直接使用的场合有限。虽然贸易战很吸引眼球,但在中美的竞争已经摆上了台面无法掩盖的条件下,两国竞争的主线仍被科技与金融牢牢占据,而科技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角逐领域。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实践表明,许多领域的数量型扩张已经基本到了尽头。金融领域乱象丛生、“妖孽”横行,说明金融需要厘清本质,回归经济本原,正面发挥金融的巨大作用。可以把过去10年看成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期,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吃了一些苦头,也做了不少压力测试,更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有说法是“各种经济调控方法都试过一遍了”。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似乎已经具备条件以科技为经济发展主线,而且已经开始了大动作。

科技与金融是发展经济的“大杀器”世人皆知,但是能做好的国家不多。科技实践很难,容易变成空喊口号。金融模仿成熟办法看似操练起来不难,时不时还有人出奇招创新,但实际上很容易因为社会与管理者人性的弱点走歪。中国在科技与金融实践上,已经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让全球多国艳羡。例如,印度想在国内搞基建就没制度没钱,非常羡慕中国银行系统创造信用的本事。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科技与金融的发展目标已然指向了美国。

在美国已经公布将要加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名单中,明显可以看出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意图。这并非如坊间所述是“农业国美国对抗工业国中国”,而是美国已经清楚了中国的科技发展目标,并对此十分警惕。中国多年来经常有各类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布出来,但是这次《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让美国人觉得非常可怕。这说明,中国已经有能力对世界顶尖科技水平发起全面挑战,并有可能取而代之。无论是中国自己还是被挑战者都对这一时刻的来临感到了肃杀之气。

特朗普的“国师”班农2017年11月在东京发表了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演讲,提醒世人关注中国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5G技术——美国真正关注的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中长期推进计划。过去美国人总以为中国离西方集团差距还很大,包括中国自己也一直坚持狠狠“自我批评”。但自2008年以来的10年中,中国虽然在经济模式切换中碰到困难,出了一些乱象,同样有巨大的进步。在科技领域,中国呈现出“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领先”的势头,从跟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并列第二集团,到逐渐从第二集团中脱颖而出,跟单独构成第一集团的美国虽然仍有巨大差距,但追赶速度惊人,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呈现出中美双雄竞争的局面(参见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的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 袁岚峰)。过去10年金融领域的乱象多一些,但是金融有其特殊性,并非有什么需要破解的技术秘密,而是需要实体经济的稳固基础、正确的方向选择、坚实的推进实施。中国的实体经济和产业基础已经颇为强大,是参与全球竞争的根本优势,如果以金融为加速器,实现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那么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硬实力差距将会加速拉近。

其实美国从未放松在真正关注的领域对中国的警惕,一直都是带着恶意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严加防范,出于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压制本能。《瓦森纳协定》一直在禁止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这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最重要原因。前段时间,美国以泄露技术为由对几位在美工作的中国学者判刑,防范限制措施已经疯狂了。而在敏感技术领域的“政审”甚至使相关领域面临人才短缺,“根正苗红”的美国技术人员工作能力低下态度恶劣也管不了。

但即使面对这样的打压,中国仍然对美国发起了严峻的挑战,进步速度出乎预料。这才是美国焦虑的根源。正因为中国科技的进步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实践,而非美国的放松警惕,所以美国也无力再多做些什么。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不惜在互惠领域发起攻击互相伤害,折射出的正是美国无力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无奈。

权威人士的往事

2015年5月25日、2016年1月4日和5月9日,人民日报罕见地三次头版二版专访了一个叫“权威人士”的人。他是谁后来也清楚了。

在第一次专访中,权威人士坚决否定了“强刺激”的意见,为此还提出了要接受经济增速回落的“新常态”,关注风险。2015年中,股市大涨、创业板股票疯涨,确实有借势为科技企业融资,科技大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再上台阶的说法,但是不久A股发生了期货融资爆仓式的暴跌,一切臆测随风飘逝。

在第二次专访中,权威人士深度解读了“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其中的核心工作是房地产去库存。从2016年初开始,一场精妙的操作在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全面铺开,房地产去库存成功得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居民们高涨的购房热情将多地房地产库存几乎清空,以至于不得不限购限贷,甚至要摇号买房。二线城市心气高涨,对未来充满信心,发展动力十足。资金从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大挪移极大缓解了企业压力,也为清理产能过剩部门的“僵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企业杠杆率随即下降。

在第三次专访中,权威人士指出长期经济走势会是L型,再次确认了“新常态”。要正确看待一些经济向好的势头,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要关注一些局部的风险,如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

现在回头看,权威人士的核心观点就是不要靠刺激强托经济增长,要降低杠杆率,关注金融风险。房地产去库存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为企业降杠杆,而居民部门杠杆本就不高,升高一些之后就受到了限购限贷的严控,还有不少安全空间。所以这两年来中国经济的指导思维就降杠杆,化解金融风险。降杠杆的标志性数据是M2增长率,已经从过去常规的13-14%降到了个位数,2017年底M2增长率低至8.2%。而且经济增长率也稳住了,甚至有了些回升势头,远好于悲观预期。

中国从2012年起进行了正本清源的反腐运动,近两年又开始对金融领域重手整顿。2017年,中国对“金融妖孽”进行了清理。以虚假出资、循环注资等手法控制安邦集团的吴小晖,2018年3月因集资诈骗、职务侵占被公开审判。正如银保监主席郭树清指出的,不法分子利用金融的巨大威力,违规构建了庞大的金融集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制造业进出口、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态势下,科技发展更多发挥了辅助功能——打基础、补短板、谋发展,为制造业与基建进行短期配合与长期配套。在金融方面,中国进行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构建,将传统计划式低价经济活动货币化。相当长时间,大幅增长的外汇储备是基础货币增发的主要手段,银行体系内的巨额新增贷款信贷创造,为各级政府主导的经济计划提供了金融推动力。房地产成为从民间回收货币的主要渠道,也被民间视为主要的财富存储手段。

中国的这种独特发展路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显著地超过一般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不少领域赶上了发达国家。但是,相对于中国的体量,科技真正的巨大潜力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格局并未明朗的时期,就有些人认为中国的路线是错误的,应该直接象发达国家那样,靠科技创新,格调高雅地发展。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条件不够,科技水平差距较大,无法以这种看似正确的办法发展。

过去10年,中国旧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碰到了相当大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一些领域的产能已经到了中国市场或者地球意义上的极限,必须转型,而且接受经济增长率下台阶。回头看这很清楚,但是在当时面对一些企业运营和社会就业的困难,面对各地维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先用信贷扩张的办法稳住大势几乎成了必然的选择,就算有僵尸企业也先拖着。在维持住基本的增长数字以及企业正常运行状态的同时,中国政府又试了多种增量的办法。

在过去,这是一种屡试不爽的“大招”。存量的问题,永远都会有,问题复杂一时也解决不了。存量需要稳住,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在增量上想办法,当增量取得的成绩足够多,存量问题就不大了,例如就业可以转移过来。中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多经济计划,中国人这么多,民间蕴含了巨大的力量,如果发动起来看来会是不错的增量。所以我们看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用意良好的增量办法。中国既出现了互联网经济的火爆,也出现了P2P金融、区块链ICO的野蛮生长。如果成功,中国经济将摆脱困境,再创奇迹,达到8%以上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然而权威人士说,这种靠发展增量解决存量问题的思路,是不对的。和以前不一样,存量实在太大了,量变引发质变,经济增长率下滑变成L型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存量问题,要“供给侧改革”,坚决去产能。而搞增量的时候,也不能反而搞成了金融风险。在这种转型期,还特别要注意金融风险,不仅对P2P金融、ICO之类的乱象要整顿,甚至要下决心对过去多年违规形成的“庞大金融集团”动手。不能回避问题,不能靠增量成绩掩盖存量问题,而是要扎实化解存量问题。要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而这两年,中国正是这样做的。虽然经济增长率不如过去那样耀眼,时不时被善于造势的印度超过,但是应对风险以及国内外挑战的能力,有不小的提高。我们看到了一些很不一样的操作。一线城市的限购限贷,让房地产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转折,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交易的锁死。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快速降至3万亿后重新稳住,资金的流动受到了限制。当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时候,中国的准备显得十分必要。相比之下美国的内部问题更多,股市在历史高点对风吹草动很敏感,政府与居民负债都极高。

人民日报对权威人士的三次专访中,科技这个词出现的很少。在当时的背景下,科技更多带有跨越式发展的意味,在金融的撮合下与创业、创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想象力最大的增量。很多情况下,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科技的美好前景,让不少人热血沸腾,进行了风险很大的冲动投资。而泡沫或者骗局破灭后的乱象,又反过头来让人们对科技、生态之类的词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甚至“幻灭感”。其实,不妨把这一波科技和金融混乱而又急促的结合看作一次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的压力测试,从兴起、膨胀到泡沫、破灭,测出了底线和实况,更好的为真正起飞获取必要的参数和预备。

压力测试已经初步完成,在副总理的分工中,科技被独立了出来,科技和金融真正的大结合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在过去10年的实践中,许多中国经济的亮点,靠的是科技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茅台式的消费增长不好找,但10倍速增长的科技公司却一大堆。在稳住了增长,化解了风险之后,如果要发力,科技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当前阶段,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内部准备,会转向以科技拉动经济发展。而美国经济最根本的优势也是科技,所谓“制造业回归”并非主流,是美国内部贫富分化,经济发生问题时因政治压力产生的权宜之计。中国与美国竞争的核心,并非是中低端制造业,那些因为资源优势向美国回流的领域,而是高科技制造业。

科技拉动增长的路径

对手的恐慌,说明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正确性。十大关键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如果2025年这些领域中国都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经济格局会如何?

其实看看美国就知道了。虽然说美国碰到了各种经济问题,主要是贫富分化,中下层收入不高日子难过。但高科技研发一直高歌猛进,在大部分科技领域都保有较大的领先优势。美国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数量很多分布很广,人才需求量极大。因此但凡有一定理工学历的人才找工作都不是问题,而且收入不错,还得从国外引进人才弥补技术人力资源的不足。

从2017年中开始,多个二线城市忽然爆发了抢人大战。全国找工作投简历累得吐血的大学生发现,自己这看上去既不稀缺也不值钱的学历,居然被这些省会城市看上了。落户直接办,买房有优惠。常规的理解是,这是为房子找接盘侠。不可否认,人口流入对城市的发展十分关键。但是为什么以前不抢人,到2017年却开始抢?还加上学历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关键就是增长路径的明晰化。

科技产业有自身的规律,困难的时候会觉得希望渺茫差距比天还大,偶尔有个突破宝贝得不行。有时又产生急躁情绪,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给所谓有技术的“牛人”大笔投资,最后发现是大忽悠,产生大笔银行坏账。因此,科技拉动这条路,人人都知道好,做起来却非常难。其实就是大势不好,努力起来很难,缺这缺那,不知道哪里一个短板就把你的几十亿投资整黄了。所以,过去只有一线城市可以猛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未来”,也只有一线城市才能真正向科技领域猛投钱,砸出了几个优势突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其中,深圳就是典型例子——以超大力度扶植科技产业,而且也产出不错正向循环了。

然而,到二、三线城市这种“科技流”却常常沦为嘴炮,他们往往只能喊喊科技口号,碰运气搞一些中低科技产业慢慢积蓄科技实力。这些城市想要获得真正的经济增长,还得招商引资房地产,凶猛投资搞基建、上工业产能。在这些地方,一个大钢铁厂或者汽车厂能顶几百个“高科技”公司。但是,前些年很多二、三线城市又偏偏时运不济,碰上产能过剩,遭遇了大量的重复投资。这个角度看起来,一线和二线的差距,主要就是高科技行业的差距。是真高科技还是假高科技,看普通员工收入基本能清楚了,一线有大批技术人员月入几万的,比二线多得多。

对于有些二三线城市来说,大学生有时还不如农民工好使,能进富士康的才是好劳力。确实有一段时间,说大学生过剩,农民工短缺,甚至收入都比大学生高了。月薪3000只能招到大学生,招不到农民工。但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符合邓公当年“两个不行”的判断——“少数人可以,多数人不行;短时间可以,时间长了不行”。随着中国科技产业整体越来越强大,慢慢就会“量变到质变”。不用等到2025年,就能看明白科技产业的整体突破,最艰难的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如果2017年还看不清楚中国科技的大势,那就真是瞎了,连美国人都感觉到真实的威胁抓狂了。

科技产业的整体突破了会如何?可以说是神仙一样的感觉。例如,以前钢铁厂是高科技,建个厂子不容易,钢铁产量增长不易还要搞大炼钢铁。等中国钢铁生产设备制造取得突破,一切都不一样了。前两年,河北有个胜芳镇,找中国一重低价买了1420mm酸洗冷轧联合机组就投产了,随便就是120万吨的产能。一个小镇的书记,就能做到以前要国家领导人出面的大事,当然产能过剩是另一回事。

现在二线城市艳羡无比的“高科技”产业,以后可能只要给钱就能上马。这种情势的变化不管某个城市如何努力,时机没是无论如何都难以达成的,必须等国家整体实力突破成功。真到了突破的时候,那就说来就来了,咣一下就遍地开花了。

但是,科技产业也不是给钱就行,要不然其他发展中国家砸锅卖铁即可,但是也没见到他们成功。科技发展还得有各种配套条件,首先一条就是要有足够的人才。不是说能搞高精尖研发的高级人才,就是仅仅把生产线跑起来,把科技产业运营起来,也需要相当数量素质足够的人,大学生是基本要求。大学生有时是不如农民工管用,但那是产业层次水平决定的。等以后产业升级了,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不是空话。

中国制造2025很可能会成功,还有很多中长期规划也会成功,现在就能看清楚。各地不早作准备,难道等2025年人家吃肉自己喝汤?所以抢人大战是必然的。为什么多个二线城市信心好象一下就起来了,各种国际级城市规划都推出来,并不是光造势就能弄出来的。各种发展规划,需要发改委批,产业基地不能画饼。正因为各种条件真的具备了,可行性真有了,才能把势造起来,把群众的热情也带起来。

不管怎么打,贸易战的喧嚣总会过去,中美还是得回到生产力的竞争上。这是堂堂正正的竞争,美国人高科技产业固然优秀,但带领中国的是一个“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执政党。就算美国封锁,不卖技术,也无所谓,也要进行社会动员全面导向科技发展——每年千万级别的理工科毕业生,为的就是这个时刻的到来。中国科技产业量变到质变,以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为标志,会进入科技拉动经济发展的美好时代。或许,到时美国人连战意都会消退——这样的中国会是碾压一切的存在。▲◆★●■☆

 

【历史随笔】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http://bbs.wenxuecity.com/bbs/memory/1234084.html

峻岩 2018-04-21;中苏分裂的根源起于赫鲁晓夫在56年苏共20大上提出的政治报告。不是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而是提出了对美国和西方的“三和”新政,要与美国改善关系。其时,中美正为了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美国屡次三番威胁动用原子弹,甚至把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运入台湾。作为中国的盟友和核保护伞的提供者,此时提出要与美国搞好关系,自然使中国领导人怀疑其动机。此后对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的态度就是这种疑心的反映。

毛泽东从一开始就力图挽救中苏关系,当然是以不牺牲中国的根本利益为原则。57年毛泽东访苏,在莫斯科向东欧各国共产党做工作,平息他们对苏共的愤懑情绪,说还是要苏联当头,中国没这个实力。毛泽东并不追求当头的虚名。

58年金门炮战之前,毛让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又公开回国,让美国以为炮击金门是中苏协调后的行动,意在离间美苏关系。但是,59年赫鲁晓夫访美,并在60年以与美英谈判限制核武条约为理由,中断了对中国的原子能援助。到这时,苏联控制中国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

冷战中的两大阵营中,社会主义阵营是个不稳定的状态,原因是中国的个头太大,使得苏联有个心病:如果中国发展或者接近到苏联的程度,就会有一个谁当老大的问题。这不是毛泽东想不想当头的问题,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则没有这个问题,因为美国的个头最大。赫鲁晓夫想以中断援助迫使中国屈服,甘愿一辈子当小弟,毛断然拒绝。中苏论战本来要写十篇,写到第九篇,赫鲁晓夫下台了,毛说不用再写下去了,派周恩来访苏,了解苏联新领导人对中苏关系的态度。勃列日涅夫无意改变赫鲁晓夫的对华政策,遂使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历史证明,苏联犯下了冷战中的致命错误,导致国家解体。

今天,当中国的个头逼近美国时,美国也发飙了,想通过贸易战来遏制中国。该来的早晚会来。

平心而论,苏联美国的行为其实属于正常,谁甘愿居人之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就是这种本能欲望之下的阶级斗争历史吗?不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马克思才提出了共产主义学说吗?▲◆★●■☆ 

 

朝鲜中止核导试验 半岛局势正在发生惊天变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1108.html

新华国际头条 2018-04-21 朝中社21日报道,20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自2018年4月21日起,朝鲜将中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废弃北部核试验场。

分析人士指出,在朝鲜半岛局势不断缓和的大背景下,朝方这一举措为半岛和平稳定再添利好因素,也有利于朝韩和朝美首脑会晤顺利举行。

与此同时,朝鲜宣称已完成核武建设,半岛无核化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宣布中止核导试验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出席全会并作报告。他表示,核武器及运输打击手段的开发事业都已科学进行,在实现核武器兵器化已经得到验证的条件下,“朝鲜不再需要任何核试验和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北部核试验场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全会决议还说,中止核试验是为实现世界核裁军而进行的重要步骤,朝鲜将会加入到全面停止核试验的国际目标和努力中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1日表示,朝方有关决定有助于进一步缓和半岛局势,有助于推动半岛无核化和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发表声明,称之为“有意义的进展”,为即将举行的韩朝、朝美首脑会晤取得成功创造了“非常积极的环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表示,这对朝鲜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浩荣认为,朝鲜此次宣布中止核导试验,是按照自己有关核武建设的战略部署来行事。经过这几年的核武建设,朝鲜现在自认为已经不需要再进行核导试验。

重心转入经济建设

金正恩在出席会议时还表示,朝鲜劳动党中央2013年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建设并进的战略路线的各项历史任务已圆满完成,当前阶段全党全国要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会议决定,要对朝鲜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总动员,集中全力投入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斗争中。而为了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维护朝鲜半岛和世界和平与稳定,朝鲜将积极与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进行密切联系与对话。

高浩荣认为,过去5年,朝鲜主要把精力放在核武建设上,经济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既然朝方认为核武建设已经完成,现在则需要转向经济建设。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发展,朝鲜此次宣布中止核导试验,一个重要考量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宽松的外部环境。

局势转圜再添利好

特朗普在当天的社交媒体发文中还表示,朝方这一决定是“巨大进展”,他对美朝首脑峰会表示“期待”。

朝韩双方此前商定,4月27日在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韩朝首脑会晤。此外,特朗普此前对媒体表示,他与金正恩将在5月或6月初会面,但具体时间和地点尚未确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梁亚滨表示,朝方宣布中止核导试验为朝韩、朝美首脑会谈创造了良好氛围,也有利于半岛的和平稳定,是朝着最终弃核的关键一步。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朝鲜目前宣布的举措相当于“冻结”,而美国一直主张要的不是“冻结”,而是“退回”。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亚伯拉罕·邓马克表示,朝鲜此举发出了积极信号,能确保各方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施展外交手段的空间,但从根本上改变半岛局势尚待时日。

高浩荣认为,去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现在朝鲜宣布中止核导试验,半岛局势有望实现转圜。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真正实现无核化,这是朝美之间亟需解决的难题。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朝韩问题专家王生指出,目前半岛局势的缓和与朝韩双方的迫切愿望与需求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分不开。同时需要看到,中方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砸向中国芯片研发的万亿经费都去了哪儿?★★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2651.html

新财富 2018-04-21:在中国科技成果“井喷”的时代,民间从没有像这一刻这么清醒感知到“无芯之痛”,意识到国产自主化的道阻且艰,明白“赶英超美”言之过早,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认知上一大进步。不过,动员令是好事,抖机灵可就不是了。

在中兴事件的舆论狂潮中,最谜的是把矛头指向了茅台、外卖、共享单车等社会大资本集聚的行业,诸如:“端一碗茅台反击英特尔”式的嘲讽;“靠送外卖、共享单车我们赢不了中兴”式的尖锐;“芯片工程师吐槽:共享单车烧钱几百个亿,尖端科技却鲜有投资”式的指责

此消彼长,浮躁的资本都去炒模式创新,不在技术创新领域沉淀,乍一听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归因太简单。

我们认为,与其争论外卖、单车和茅台们该不该为“缺芯少魂”背锅,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科技研发经费的低效和浪费。

芯片“业内人士”吐槽共享单车烧了几百亿,却“罕有机构”投资尖端科技,导致中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做不好。

这里有必要纠正两个认知。

第一,实际上,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早就砸下了血本,规模以万亿计。

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第一次以市场化投资的形式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成立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大基金),以直接入股方式对国内半导体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或协助购并国际大厂。

股东们实力强大,包括中央财政、国开金融、亦庄国投、华芯投资、武岳峰等资方,还包括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等电子信息公司。

这支国家队财力有多雄厚呢?就大基金公布的最新投资情况显示,基金运作包含两部分:

一是大基金,2014 年 9 月24 日成立,初期规模 1200 亿元,截止 2017 年 6 月规模已达到 1387 亿元。现“二期”正在酝酿中,规模或达1500-2000亿元。

二是地方资本,大基金撬动了地方政府层面的产业基金,截止至2017年6月,规模达 5145 亿元。

大基金撬动的资金即将直逼一万亿元,且不论这还是10个月前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大基金已成为38家公司的主要股东,覆盖17家A股公司和两家港股公司。

“大基金”和国内另一个半导体投资驱动引擎“紫光集团”在这两年里砸钱建厂丝毫不手软,而且外企也将芯片制造投资瞄向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骤增。

目前中国在建的22座晶圆厂中,有17条产线会在2017年年末至2018年量产,新增投资约6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目前国内在建的22座晶圆厂

早在2017上半年,本土半导体就迎来了投资热潮,有多家企业上市,AI芯片也爆出寒武纪科技这一独角兽,热闹事不断。

天价收购外卖的阿里,其实也没少参与半导体领域的事情。今天中午(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消息一出网民哗然。实际上,在过去两年BAT布局AI时,阿里对AI芯片一直情有独钟。

阿里巴巴在过去两年里投资的芯片公司

不管是政府、民间资本还是外资,半导体在这两年得到的投资绝不是“严重不足”。

第二,芯片是中美角力的目标,背后更多是国家意志,但资本流动却有一定的市场规律。

进口半导体支出超过石油进口支出,已足以让中国高层担忧;而半导体也是美国在信息产业时代保持优势地位的核心领域,所以小小芯片不可避免要承载这场中美角力。

但摆在中国面前的,是与美国芯片三十年的差距,就算短时间内有大量资本注入,还是没能改变半导体基础产业弱势的现状。

半导体产业链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本、源源不断的技术投入。从美日韩的经历,起步少不了国家意志,发展少不了政府采购的支持。

舆论大可以指责资本投向“红黄蓝”是没有道德底线,但民间资本流向外卖等这些给人民群众生活锦上添花的领域,本身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挟“国家名义”怪资本不投半导体,未免太不讲道理。

首先,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与和他产业差别甚大,投资周期长,投资以后基本不用指望在短期内退出或者获得高利润回报。

其次,半导体行业具有极高的集中度。

在美国,前十大半导体设计公司年收入占全行业比例超过90%,台湾超80%,但内地产业分布碎片化,这一比例只达到45.9%,而且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涉及企业从736家暴增至1362家,2017年增速回落,但总量也达到了1380家。

在这样凌乱的市场中,投资人更需要仔细甄别所关注的公司究竟是否具备核心技术,压根不能指望每一家公司都能得到资本青睐,高风险之下,也不是每一头独角兽都能被发现。

在2018集成电路产业与技术投资论坛上,盛世投资管理合伙人刘新玉还提到了政治风险:

有时好的企业需要一两年才能收回来,回来以后是否有政策的延续支持是不确定的,总会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去年是外汇储备,国内外政治、中美贸易情况等也难以预测。

有一个数据,令美国近年来非常警惕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中国R&D在2017年总投入达到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总量比上年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

全球顶尖的自然出版集团在2015年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白皮书中曾指出:

“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和科研产出均居于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投入强度)已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当”。

也就是说,科研投入不存在强度太弱的问题,也不存在资金缺少的问题,但是砸下巨额科研费用之后,技术创新却收效甚微。

我们发现,真正的挡路石其实是科研经费的分配问题,是花钱体系有问题,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浪费。

每年万亿的科研经费,都花到哪去了呢?

1. 开不完的会,出去玩的差

在2016年,新京报、财新网甚至新华网(21.160, -0.70, -3.20%)都在关注一件事情: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在科技研发,60%用于开会。

一开会,就可以报销差旅费、汽油费,甚至经常以因公出国、出差考察的名义,变相超预算,就算是清华、北大也不例外。

在中纪委高校巡视中,清华大学就对汽油费、差旅费和关联事项等重点核查,全部违规款项如数退回。

而安徽工程大学还发现,科研经费被用来报销歌舞娱乐、足浴、物业费等与项目无关的费用,而且出国(境)批次和人员膨胀迅猛。

有科研人员透露,所谓出国考察不过是走走看看就完事,其余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旅游观光上。

2. 买不完的设备

中国的科研机构最喜欢干的事情除了开会就是买设备。

每年拨一笔经费下来,第一件事就将团队里所有的笔记本、扫描仪、手机等等资源更新一遍,有时候一个导师手里有好几个课题,还能领到好几本最新的笔记本电脑。

但高校内部也存在二八法则,有钱的大学怕钱花不完,而有些实验室则穷得连仪器都不够用。

3. 包装概念攒项目,套取课题经费

有些重大课题动辄上百上千万,资本的诱惑大过踏踏实实搞科研。

说到包装,谁都不如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

2002年8月,陈进从美国买来了10样摩托罗拉的56800芯片,然后找来几个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再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接着通过层层关系,搞到了各种权威机构的证明材料,宣称是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DSP芯片。

这是中国人多少年的梦啊!举国轰动之际,陈进一口气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甚至蒙骗国家总装备部申报了“武器装备技术创新项目”,前前后后没有一个机构发现问题,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这个史上最大的科研假项目后来被纽约时报揭露,令中国科学界蒙羞。

经费被滥用的情况在科研体制内部非常严重, 种种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对科技创新无疑是内部蚕食。

另一方面,因为现行课题制度对诸多费用比如科研人员劳务费严苛限制,造成有些科研人员套取经费用于提高生活待遇。

另外,容易得到优先资助的,往往是在过去研究成果基础上的项目,一些非常有原创性、新颖的东西反而很难拿到资助,因为投入产出比很难估算。

埋头写论文成为风气时,“学术不端”也成了风气。大量发表文章的压力导致不少人走捷径,抄袭、造假,造成中国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时遭到很高的拒稿率。

好好问问,科研机构有没有足够的实验研究来投入这些经费。▲◆★●■☆

 

宣布停止核导试验后 朝鲜又向美国提出一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1/7182486.html

多维 2018-04-21;朝鲜宣布全面停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

继宣布自4月21日起将停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又提议,在即将举行的朝美首脑会晤期间释放3名美国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4月22日报道,《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提议,在即将举行的朝美首脑会晤期间释放3名美国人。对美国来说,释放被押美国人是美朝谈判的高度优先事项。

该报消息人士称, 美国国务卿提名人蓬佩奥(Mike Pompeo)访朝期间,金正恩亲自保证将释放被押的美国人。这三名美国人分别是:62岁的美国商人金盛德(英文名字托尼·金),因涉嫌间谍活动和窃取朝鲜国家机密而被羁押。金学松,2017年4月登机时被拘留,他曾在平壤科技大学教书。金东哲也曾是平壤科技大学的老师,他于2017年被逮捕,但朝方没有公布其被捕原因。朝鲜在朝鲜劳动党4月20日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宣布了从4月21日起全面停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并废弃朝鲜北部核试验场。▲◆★●■☆

 

习近平亲贺古巴换届 一字之差揭中朝尴尬★★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0/7180306.html

多维 2018-04-20;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4月19日分别致电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卡斯特罗和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贝穆德斯,祝贺古巴第九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致电过程中,习近平强调,中古是真诚互信、命运与共的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在中国外交中,中国领导人经常以拟人化的语言来描述中外关系,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使用好字来长相两国友谊。比如,习近平2017年11月出访越南时曾表示,中越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荣辱与共的好朋友、志同道合的好同志、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同日,习近平还称,作为志同道合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国和老挝在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相互扶持。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巴基斯坦在2015年4月21日也曾被习近平称为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2017年4月10日,习近平称中国和缅甸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胞波、好伙伴;而柬埔寨和非洲也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被习近平定义为好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

由此看来,中国对关系交好的国家惯以好字来表述两国外交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上好兄弟、好战友、好同志的语词在20世纪40至60年代时都是用在中朝关系上。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领导人似乎并未使用好字来形容中朝关系。虽然中朝仍以兄弟、朋友相称,但好字似乎已不再出现在两国关系的表述之中。金正恩访华之际,习近平使用了中朝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来表述两国关系。不仅是习近平,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鲜少使用好字形容中朝关系。金正恩也在访华期间表示,中国是同志。朝鲜党报《劳动新闻》也称,中朝有着兄弟般的友谊。

中朝关系近期迅速升温,这似乎意味着中朝关系迎来春天

在上个世纪中,中朝两国仍以好字描述两国关系,为何进入21世纪之后不再谈好?观察人士认为,此现象与两国关系变化成正比。中朝关系的最大分歧和矛盾就是朝核问题,而这也是导致两国关系在21世纪冷淡的重要原因。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在无核化上的姿态表现强硬,并多次打破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无核化协议。2005年,在由美朝和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中各方达成协议,以朝鲜弃核为条件换取各国对其能源援助。然而,2006年朝鲜以美国对其金融制裁为由退出协议,继续开始核试验。2007年7月朝鲜重回六方会谈,并与各国达成框架共识,承诺再次去核化。但到2008年,由于各国承诺向朝鲜提供的能源援助和物资没有到位,朝鲜再次放慢无核化脚步。并在2009年4月,朝鲜声明退出六方会谈并再次重启核设施建设。此后,对于重启会谈,朝鲜并不接受,反倒称不会再参加实现无核化的任何会谈,在试验核武器上动作不断。朝鲜的在无核化态度上的强硬与中国在维护东北亚的政策有极大的出入。中国一直力求稳定东北亚,朝鲜频繁进行核试验对东北亚的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和动荡,不仅打乱了东北亚稳定发展的大局,而且与中国和平发展、共同合作的外交原则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由于中朝间有着军事同盟的协议。这也是朝鲜敢于多次退出协议,拒绝无核化谈判的重要原因。因为朝核问题一旦恶化,朝美面临兵戎相见,中国绝对无法置身事外。中朝之间的军事协议成为了朝鲜在朝核问题上的重要筹码,这让中国在缓和半岛局势及朝美关系上左右为难。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态度和举措让中朝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产生了变化,过去25年中朝关系明显冷淡,不再如20世纪般亲密。习近平上任后,中朝两国首脑更是长达7年之久未有互访活动。如今,中朝关系虽然回暖,并逐渐由党纪交往转变为国与国间的正常往来。但由于朝核问题尚未解决,中朝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仍然存在,用好来形容两国关系并不妥当。由此,双方领导人以传统友谊和同志来描述两国关系才是适时而合理的表述形式。▲◆★●■☆

 

红军为何要长征 缘于上海地下党的一份密报★★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8/0420/541074_3.shtml

2018-04-20 星岛环球网;核心提示: 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的中央特科成员项与年敲掉门牙、扮成乞丐进入苏区,使蒋介石彻底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

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的中央特科成员项与年敲掉门牙、扮成乞丐进入苏区,使蒋介石彻底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从四面一步步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地带。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他的德国顾问塞克特的策划下制订了一个月内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在这千钧一发之刻,一份绝密情报被送到中央苏区。这份情报让中央迅速决定,红军提前实施战略转移。也因为这一决定,蒋介石彻底消灭红军的企图被击碎了。

历经艰险传递这一重要情报的人正是当时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的中央特科成员项与年。为了及时把情报送到中央苏区,他不惜敲掉门牙、扮成乞丐。这一感人事迹,也见证了上海与红军长征有着密切的历史关联。

国民党秘密会议制定“铁桶计划”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吴海勇告诉记者,项与年原名项廷椿,是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的中央特科的骨干,长期负责上海与苏区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1934年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时,他正在庐山脚下的德安执行任务。

对于庐山军事会议上制订的“铁桶计划”,蒋介石曾抱有极大期望,称“‘剿共’大业,毕其功于此役”。该计划的要点是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对中央红军进行围剿。以瑞金为目标,各部队实行向心攻击,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包围圈。然后每天攻击前进5公里后就修筑碉堡工事,严密进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构建起30道铁丝网和火力封锁线,断绝交通,封锁红军的一切信息和物资来往,最后将红军主力压迫到狭小范围进行决战。为防止红军突围,计划还配备1000辆军用卡车快速运送部队实施机动截击,以求在一个月内将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歼灭。

据记载,“铁桶计划”的每份文件上都打有“绝密”字样,并编排了序号,所有官员必须按收件人编号签字领取文件,保密措施十分严格。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庐山军事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铁桶计划”的全部文件就落到了项与年等人的手上。而送出这一“天”字号绝密文件的,竟是他任命不久的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莫雄是曾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之役的国民党元老,北伐时同蒋介石一度共事。1930年他在上海担任税警团团长,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共党员项与年、严希纯、卢志英等人,并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以及中央特科建立了联系,思想进步,多次暗中为地下党提供巨大帮助。

项与年假扮乞丐智送情报

当年,参加完庐山军事会议,莫雄便冒着泄密杀头的危险把这个“铁桶计划”的绝密文件交给项与年等人。项与年等即刻启用秘密电台,将“铁桶计划”的核心要点用电报形式发给瑞金。而全套计划的主要内容则连夜用特种药水写到了4本学生字典上。第二天一早,项与年扮成教书先生,带着这4本学生字典出发了。为减少与敌人接触,项与年决定白天休息,晚上利用夜幕掩护,避开大路穿山越岭,秘密而行。进入泰和山区后,项与年发现敌情远比预想的更严重。每个村子都驻有“进剿”的敌军,所有进出苏区的道路都被严密封锁,发现可疑之人立即逮捕。项与年只得在山林中穿行露宿,以少量干粮和野果、山泉充饥。

经过多天的艰难跋涉,项与年变得胡子拉碴、骨瘦如柴,当他到达兴国后,发现敌人封锁更加严密,几乎每个村子都修有碉堡,各山头路口均有岗哨,青壮年一接近,就立刻被当作“赤匪侦探”抓走。项与年只好再回山里寻求时机。心急如焚的他终于想出一计,将心一横,抓起一块石头一连敲下自己的4颗门牙。第二天,项与年的双腮严重肿胀,头发像蒿草一样蓬乱,衣服也早已被荆棘挂得破烂不堪,完全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叫花子。沿途敌军哨兵见了,很远就捂住鼻子将他赶走。1934年10月7日,项与年终于混过了敌人层层哨卡,来到江西瑞金的中共中央驻地。根据这份情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制订了提前实行战略转移的计划。10月10日,红军踏上长征路,从瑞金出发,用小部队牵制、迷惑国民党合围部队,主力红军趁国民党部队合围之前,突出重围实施战略转移。项与年这位可敬的英雄战士,为中央红军提前转移作出了不朽贡献。来源:人民网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