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才“龙袍”事件,挑战了中共接班制度★★★

今 日 看 点:2018–0221▲◆★●■☆

美国七十年如意算盘一再落空 从未能影响中国走向★★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20180219/4261448.html

傅莹战斗力再次”爆表” 见招拆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2101.html

中国“天宫一号”撞地球 坠落范围包括台湾等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2535.html

教皇已同意3月后跟中国干一件大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3045.html

西藏拉萨大昭寺17号农历年初二起火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3037.html

一条大动脉即将打通!覆盖大半个中国,10亿国人受益★★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219/15990404_0.shtml

孙政才“龙袍”事件,挑战了中共接班制度★★★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4128.html

美国七十年如意算盘一再落空 从未能影响中国走向★★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20180219/4261448.html

 2018年2月20日;奥巴马政府时期两名主管亚太事务的高级官员在美国最新一期的《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感慨,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都失败了。美国一直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接触和威慑)来影响中国的进程,但是,无论美国是抡起“大棒”,还是拿出“胡萝卜”, 美国都无法影响中国的发展轨迹。

美国过高估计了自己改变中国进程的能力

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曾经担任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厄利·拉特纳(Ely Ratner)在今年3/4月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上说,美国一直期望能够决定中国的进程,但是总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两人写道,二战后,美国派特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前往中国斡旋,期望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和平协议;韩战期间,杜鲁门政府期待阻止毛泽东的军队跨过鸭绿江;越南战争期间,约翰逊政府相信中国会限制在越南的参与,但是,上述种种期待都落空了。

两位作者又说,尼克松政府对中国下注了最大的和最乐观的赌注。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认为,与中国友好,可以在中国和前苏联之间插入楔子,同时让中国更亲近美国。总之,美国人认为,凭借美国的实力和霸权,美国可以把中国塑造成为一个让美国喜欢的国家。但是,他们指出,自尼克松迈出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步后,越来越多的记录清楚地显示,华盛顿再次对自己可以影响中国进程的能力太自信了。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无论美国祭出“大棒”还是“胡萝卜”,都没有像预期地那样改变中国。外交和经济接触并没有带来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开放;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区域制衡也没有能够阻止中国试图改变美国领导的体系的核心努力;自由的国际体系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可以诱惑或是制约中国。中国在追求自己的发展道路,而这个进程中,美国的一系列期待落空。

两位作者警告说,这样的现实应该足以让美国擦亮眼睛,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虽然做出这样的改变可能会给现在的双边关系带来风险,但是,要想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更持续的对华措施,美国必须要诚实地审视美国曾经的预想为什么会出错。

市场力量并未能让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美国以为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商业互动将会缓慢而且稳固地促进中国经济自由化。他们说,自老布什政府时期之后的几十年,正是这个理念,不但让美国在1990年代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在2001年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6年与中国举行高级别的经济会谈,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还与中国商讨双边投资协定。

但是,两位作者指出,事与愿违的是,21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自由化发展似乎停滞,取而代之的是富裕后的中国进一步走向国家资本主义。持续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开放,相反帮助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合法化他们的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

美国人相信债务、低效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需求会促使中国做出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对经济进一步控制。他们不仅巩固了国有企业,而且还推出2025 中国制造的行业政策,在每个领域,包括太空、生物制药和机器人方面推出全国技术龙头老大,而同时却不让在华的外国企业获得公平的竞争平台。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虽然美国现在意识到了这种歧视的存在,一些人仍然担心如果采取保护和制裁措施会影响两国关系,并影响可能的商业利益。 两位作者认为,美国川普政府所做的只是在蝇头小利上锱铢必较。美国现在应该意识到与中国做生意经历的不是短期的沮丧,现在看起来应该是越来越持久的伤害。

新技术的发展让中国政府的控制之手得到加强

坎贝尔和拉特纳在文章中写道, 美国人相信经济增长不仅会带来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也会促进政治的进一步自由化。 美国因此希望通过分享技术,加强投资和贸易、增加民间交流,并接纳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来完成这个进程。但是,他们指出,在中国,交流技术的发展只是加强了政府的控制之手。

两位作者写道,虽然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让世界对中国采纳选举民主的希望一点点黯淡,但是,仍然有人相信中国政府会允许一个更强的公民社会,允许更大的媒体自由的存在,但是,由于担心更大的开放会威胁国内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存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为了抵制全球化的影响,政府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和限制。信息科技的发展没有让民众更加有力量,反而沦为政府对民众的监控工具,使得政府更有能力控制信息和监控民众的行为。

中国不仅在抵制西方的价值观,中国还逮捕宗教领导人、学术领导人、社会活动分子以及人权律师。

中国设立网络“防火墙”阻止政治活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根据民众的社会、商业、社会以及网络活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惩罚公民,中国的人脸识别软件以及无处不在的监控让公民几乎无处躲藏。

美国亚太的军事威慑力促使中国加快军事改革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亚太的外交和军事力量足以让北京认识到北京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须挑战美国在亚洲领导的安全体系。除此之外,美国也一直很小心,不与中国陷入对抗,但是两位作者说,对北京来说,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和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利益构成他们不能接受的威胁。

北京认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和军事存在对中国在台湾、朝鲜半岛、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利益都不利。两人援引中国学者王辑思的话说,中国人强烈的相信,华盛顿试图阻止崛起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完成自己的目标并提高自己的地位。

两位作者指出,中国开始在一点一点地削弱美国在亚洲领导的安全体系。中国不仅发展出可以拒阻美国军队进入该地区的能力,并企图分裂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美国的力量以及外交接触没有能够说服中国放弃打造自己的世界级军队。美国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展示力量只能促使中国加快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在着手进行军事改革,而这项改革将让中国军队更有打击力,也能在中国国土之外的地方投射力量。

他们说,中国正在建造的第三艘航空母舰、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部署以及中国在吉布提的军事基地,无不显示中国越来越成为与美国一样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是前苏联垮台以来没有看到的。

他们还说,中国领导人不再坚守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的教诲“韬光养晦”,而是强调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了。

北京试图建立自己的区域和国际秩序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中国是美国建立的二战后的秩序的主要获益者之一,因此,美国人相信,中国应该觉得维护现有秩序,使其继续发展与中国自己的进步休戚相关。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在一定领域,中国也确实努力在维护这个秩序。比如,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并参与伊朗和朝鲜核项目的斡旋,而且中国也成为联合国反海盗和维和行动的主要贡献国。

但是,两人指出,中国还是感觉到了美国领导的体系的威胁,中国在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体系来取代它。中国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新发展银行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计划。这些机构和项目让中国可以设定自己的议程,并汲取自己的力量。中国的这些机构和项目与现行体系的标准和价值不同,比如,中国明确表示,不像美国和欧洲,中国不要求受援国必须进行管理改革等。

他们还说,中国在一步一步改变亚洲的安全平衡。中国采取很小的措施,不至于引发美国做出军事回应。 中国公然拒绝接受联合国仲裁法庭对有关南中国海案的裁决,亚洲国家因为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再加上对美国能否致力于亚洲心存疑问,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没有做出有力的回应。

中国谋求取代美国的地位

坎贝尔和拉特纳说,在中国谋求上述种种的同时,美国却被反恐活动以及中东的其他问题所牵制。

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以及华盛顿政局的混乱,中国认为美国的衰落势在必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呼吁中国在2050年时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成为世界领导国,他还表示,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两位作者因此得出结论,华盛顿现在面临着现代史上最有力和最可怕的竞争者。要接受这样的挑战,华盛顿首先要放弃对中国一厢情愿的期待,接受以前对华战略失败的事实。第二,美国需要专注自己以及亚太盟友的发展。

他们说,川普政府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对美国以往的战略进行了拷问,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是川普的政策–聚焦双边狭隘的贸易问题,放弃多边贸易协定,质疑盟友体系的价值,并将人权和外交放在第二位,这样的做法只能是走向对抗而不是竞争,而相反,中国的做法是竞争而不是对抗。

美国仍然有力量制衡中国

美国重要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亚洲研究主任易明随后撰文说,坎贝尔和拉特纳这样评价美国以往的对华政策,有失公允,这相当于把洗澡水和孩子甚至澡盆一起倒掉。

她认为,美国没有能力控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结果,就像美国没有能力控制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结果。她举例说,美国甚至无法影响自己的盟友菲律宾和泰国的发展,也无法影响小国古巴的政治进程。她说,美国能做的只是创造机遇并适当控制一下,最终,一个主权国家决策者才能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她还说,中国也不是一直表现不佳。她说,美国可以继续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她指出,由于美国的压力,中国在气候变化、抗击埃博拉病毒以及制裁朝鲜方面做出了更多。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中国非政府组织,政府之间的互动,中国在环境法、经济法以及更大的社会政策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改变。

她还指出,政治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计划,现在这个计划还没有结束。她说,中国的许多人:包括高级官员、亿万富翁、文化名人以及公民社会的积极分子在内,他们并没有接受习近平的专制做法。而且,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也会出现不同的领导人,而且这些人会有自己的政治意愿。 她说,中国曾经出现过赵紫阳和胡耀邦,也许五年后有不同的领导人出现掌舵,这个人可能是李克强,也可能是汪洋。她说,美国不该忽略这样的看法,不同的领导人会对内政和外交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她说,除了放弃对中国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及加强美国自己的根本外,美国其实还可以制衡中国,比如向习近平施压,让他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全球的挑战,或是让他做出更多来维护他所说的他尊崇的全球化。另外,易明说,美国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保护措施来抵御中国的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时,美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关系。▲◆★●■☆

 

傅莹战斗力再次”爆表” 见招拆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2101.html

文章来源: 长安街知事 2018-02-19  原标题:傅莹的战斗力再次“爆表”!

2月16日至18日,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约500名政要及各界人士出席。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也带来了自己的主张。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主题为“失控的核安全”的全会论坛。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发现,面对所谓“中国威胁”等老生常谈无端指则,“铁娘子外交官”傅莹战斗力再次爆表,谈笑间“见招拆招”,将“威胁论”消弭于无形之中。

本届慕安会聚焦地缘危机、全球秩序、全球治理、欧盟未来的全球角色等重要议题。与往年一样,主办方今年会前发布的安全报告《危机边缘,悬崖勒马?》,用长达88页的篇幅写尽了对世界安全形势的不安和焦虑——2017年,美国与朝鲜、沙特与伊朗冲突升级,北约与俄罗斯矛盾不减,乌克兰危机依旧,全球范围军备控制遭遇挑战,民粹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现有国际秩序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危机边缘”日益接近的背景下,傅莹在论坛上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核领域全球治理”为题发表谈话。她说,核武器仍是当今世界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各国应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携手推进核领域全球治理。

围绕核安全,五核国应增进而不是破坏战略互信,并切实履行相关义务。傅莹说,中国核武库规模非常小,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维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也一直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这个有“防务达沃斯”之称的慕安会,又成了某些西方国家抨击中国的阵地。

在辩论中,针对美国核态势评估涉及国际安全环境变化的观点和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的说法,傅莹说,美国不应拿中国作为自己调整核态势的借口。所谓的中国对美国威胁毫无根据。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美俄等大国不应互相视对方为战略竞争对手或威胁,应进一步加强对话,增强而不是破坏战略互信。长安街知事注意到,这已是傅莹连续第三年来到这个重要国际场合,她横刀立马舌战群雄,发出了响亮却不刺耳的中国声音。

去年2月第53届慕安会上,面对对中国军费指手画脚的“刁难”,傅莹的回答相当机智。在一次分论坛讨论上,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奇普曼对中国军费问题提出疑问。他称亚洲国家军事发展快,军费庞大,2012年超过欧洲,2016年达到后者的1.3倍。其中,中国军费最高,是日韩总和的1.8倍,是其他南海沿岸国总和的3.7倍,位居亚洲首位……

面对带刺的问题,傅莹不疾不徐地答道:奇普曼所长的发言让我想到,当你们在研究亚洲的时候,你们似乎是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北约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高到GDP的2%,却对中国1.5%的水平指指戳戳,这种双重标准,让人大跌眼镜。“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全球化,所以我也希望评判的标准能够更加地统一。我们或许能够以同一种角度看待彼此,我们彼此并不是敌人。”傅莹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和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对祖国能增强军力保卫主权和安全而自豪!

2016年2月的慕安会上,还有人就朝核问题向中国发难称,“中国是否完全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这让傅莹感到十分可笑,她反问说,控制一个主权国家?中国从来不这样做。朝鲜制造核武器,并非因为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尽自己的责任,但不可能取代美国的责任,美国不要总想把问题外包给中国,解决朝鲜安全关切的钥匙在美国人手中。傅莹说,大家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就够可以了。这番精彩的言论为傅莹博得了满堂彩。风格辛辣诙谐的她,被不少外媒记者评价为“用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去表达一种强硬的姿态”。

有过外交部副部长、驻大国大使、全国人大发言人等经历的傅莹,被称为“铁娘子外交官”,在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出炉前后,傅莹多次在美国《国家利益》《外交政策》杂志上发文“南海局势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案说不?”等,单刀直入阐述中国观点。事实上,傅莹在国际场合精彩表现的背后,体现了中国外交官整体的风采。近些年来,中国外交令人刮目相看。

在德国联邦议院国防委员会委员格罗尔德·奥滕看来,从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强调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平台作用,中国维护世界安全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并成为国际体系的稳定器。北约负责防务投资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卡米耶·格朗则表示,中国不仅正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成为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天宫一号”撞地球 坠落范围包括台湾等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2535.html

联合报 2018-02-19;大陆天宫一号被许多专家认为将失控撞地球,图为二○一三年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情形。 新华社资料照片

中国大陆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被许多专家认为已经失控,上半年将撞上地球,残骸坠落地包含台湾等地。国家太空中心表示,不排除坠落台湾的可能性,但天宫一号距离地球仍有二六○公里,待距离更靠近时,预测才会比较准确。

天宫一号二○一一年九月廿九日发射升空,曾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太空船交会对接,前年三月除役,预计今年上半年坠落。欧洲太空总署日前表示,”天宫一号”残骸落点,范围将在南纬四十三度至北纬四十三度之间,包括台湾、纽约、东京等地。

太空中心表示,天宫一号重八点五吨,通过大气层后,不像其他小型飞行物直接被烧毁,可能会分裂成碎片再坠地,因碎片难以预测大小、坠落地,各国都很关注此议题。

太空中心已启动相关机制,藉由软体计算卫星碎片坠落地点、时间及范围。太空中心表示,不排除台湾可能在坠落范围内,但天宫一号距离地球仍太遥远,还需再观察,才能进一步精准预测。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也说,根据过去统计,卫星、太空器掉落海里机率远比陆地高很多。

“太空器碎片恐坠台,并非第一次发生”,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吉光表示,天宫一号短时间即将撞上地球,体积庞大又已经失控,因此倍受关注。国际间目前仅有坠落时间点比较明确,三、四、五月都可能发生,推测四月最可能发生,机率百分之六十。

不会危害地面

中国大陆太空站”天宫一号”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坠落地球,外媒担忧”天宫一号”已失控。今年一月上旬,大陆航天专家受访时曾表示,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让它坠落。

陆媒科技日报今年一月八日曾经报导指出,中国大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大陆一直在监控天宫一号,其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教皇已同意3月后跟中国干一件大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3045.html

RFI 2018-02-19;意大利大报”米兰晚邮报”今天报导,教宗已同意与中国签署主教任命协议,至於签约的日期,教廷官员说,从3月开始,日日都是好日。

报导引述教廷消息说,中国可望在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之后派代表到罗马,正式签署协议,签约代表的层级可能是主管欧洲事务的外交部次长。梵蒂冈知道中梵协议过程的不透明,引发教会内部不满和国际媒体挞伐,但教廷担心错过这次签约时机,北京当局又会改变主意,”先签一个坏的协议,总比什麼都没有好”。

报导引述教廷高层官员说法表示,目前中梵建交的问题还没有被提到,但可以合理推论,双方下一步就是恢復外交关係,这是迟早的事。

报导还说,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馆对这件事已有高度警觉,有消息指出,梵蒂冈為了迈向北京,考虑把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馆迁到马尔他骑士团,也可能让台湾另外成立与教廷对口的”文化机构”。

元月份传出中国与梵諦冈对话获得进展可能危及教廷与台湾邦交的消息时,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李宪章曾在2月1日表示,台湾不希望是选边站的结果,外交工作就是希望广结善缘,多交朋友,不希望有任何排他性情形。▲◆★●■☆

 

西藏拉萨大昭寺17号农历年初二起火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3037.html

自由亚洲 2018-02-19;西藏拉萨藏传佛教圣地大昭寺17号农历年初二起火,传中国大陆官方封锁消息。西藏流亡政府驻台代表达瓦才仁19号表示,若非人为,不用隐瞒,应该让国际媒体进西藏采访真相。达瓦才仁表示,有藏人担忧中共借“旧城改造”之机强推汉藏混居,消灭西藏宗教文化。西藏拉萨大昭寺17号农历年初二起火,传中国大陆官方封锁消息,官媒新华社只简短报道“迅速扑灭”、“无人员伤亡”。大昭寺管理人员早前也称已正常对信众开放。

达瓦才仁1表示,由于中共封锁消息,起火原因和火灾情况不明,有藏人在网上称只有大昭寺顶上的吉祥天母佛殿着火,但又有其他藏人留言说好像火很大。

达瓦才仁说:“当地的一个藏人说上面有一个神殿着火了,那其实也不知道。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中国政府想要去误导外面的讯息,他也会组织藏人传播一些这样的讯息。因为是藏人传播的,大家信了,最后发现是假的。”

至于为何中国大陆官方要封锁大昭寺火灾的消息,达瓦才仁分析,因为大昭寺周边只有藏人居住,而且是藏人最集中的地方,大陆当局一直想推行藏汉混合居住。

达瓦才仁说:“一些藏人就在网上怀疑说这是不是中国(大陆)故意所谓『旧城改造』计划的一部份。我们当然不是说是中共放的火,但会担心会不会借这样的趋势,就把那一带的建筑拆掉,变成住宅区,让一些汉人住进来,变成汉藏混居的地方。大家都这样讲,但其实也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些。可是中国(大陆)政府对这所以这么敏感,大家就更增添他们的怀疑。”

达瓦才仁提到,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大昭寺,是西藏政治、文化和信仰起源中心,相当于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大昭寺南面以前是西藏政府所在地,当时达赖喇嘛举办大法会也会到大昭寺。在一些影片中看到西藏人一路磕头往拉萨去,目标也是大昭寺。

达瓦才仁说:“大昭寺供的佛像是文成公主带来的,大昭寺本身是尼泊尔公主建的,所以大昭寺的门是朝向西方、尼泊尔的。而小昭寺因为是文成公主建的,他的大门是朝向东方、唐朝的,所以他是西藏从有佛像、有宗教以来的第一个,或说唯一一个最重要的圣地,所以西藏人把『拉萨』称为神的地方,那个神指的就是大昭寺的佛像。”

达瓦才仁质疑,如果不是人为,不用隐瞒,遮遮掩掩,因为火已经在半空中燃烧这么久。过去中国大陆官媒发布的新闻有选择性,甚至是人造的、人为的,若要消除疑虑,应让国际媒体进藏报道真相。

台湾图博之友会会长周美里也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因为总是要面对,所以我们也很希望能够让大家知道什么状况,我们也听到一些说法是它的后院不是主要的建筑,但是消息都不明确。”

周美里说,相信不是只有佛教徒关心,全世界都关心大昭寺的火灾,因为不管怎样,它是个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地方。▲◆★●■☆

 

默克尔接班人突然浮出!又是一个女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3496.html

中央社 2018-02-19;消息人士今天透露,德国总理梅克尔预料将指派受欢迎的萨兰邦(Saarland)女邦长克朗普凯伦鲍尔接任执政党秘书长。这项消息引发外界更加揣测,梅克尔正在安排接班人选。

法新社报导,梅克尔领导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党(CDU)原秘书长陶勃(Peter Tauber)周末因健康理由请辞,掌管小邦萨兰的克朗普凯伦鲍尔(AnnegretKramp-Karrenbauer)可望自梅克尔亲密盟友陶勃手中接下党秘书长一职。

路透社报导,梅克尔在当选总理之前,也曾担任过基民党秘书长。

德国媒体暱称克朗普凯伦鲍尔是”萨兰邦的梅克尔”。熟悉基民党的人士告诉法新社,党内高层将在今天稍晚召开的会议上,宣布克朗普凯伦鲍尔接任祕书长的消息。她预料将在26日的基民党大会上正式获任命为秘书长。

克朗普凯伦鲍尔最近几个月声势扶摇直上。在基民党和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SPD)共组联合政府的艰困协商中,克朗普凯伦鲍尔扮演关键角色。若她接任基民党秘书长,预料全国知名度将大增。

“南德日报”(Sueddeutsche Zeitung)报导:”如此一来,有关梅克尔最晚在4年后的接班问题,梅克尔和克朗普凯伦鲍尔释出第一个清楚讯号。”

面对2017年9月令人失望的大选结果,以及批评家一再呼吁基民党换上新面孔来重振气势,梅克尔的回应方式是指派最亲近的其中一位盟友担任党秘书长。▲◆★●■☆

 

一条大动脉即将打通!覆盖大半个中国,10亿国人受益★★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219/15990404_0.shtml

2018-02-19 纵观世界 龙起、记录大世界

石油是经济的命脉。但是我国的石油储量并不多。但世界上有一个地方,石油丰富,油多如水,这个地方就是以波斯湾为主的中东和西亚地区。大家都知道,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中国的能源特别是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而原油从中东运到中国,就像老话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必须穿过马六甲海峡。目前,世界石油的60%、中国大陆80%进口石油,必须经过新加坡的马六甲。也就是说,马六甲海峡直接扼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与咽喉。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就把中国与中东和西亚各国连接起来。

进入现代,中东等周边区域陆续发现巨量的石油,特别是波斯湾沿岸石油尤为丰富,石油是经济的命脉,而我国却是缺油国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中东。过去我国来自中东波斯湾的石油大都经过海运回国,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海运必须走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还有其他国家的军事基地,诸多不利因素时刻威胁着我国能源进口安全。就像我们在之前文章里面所提到的,印度为了监控中国轮船走向,印度还与新加坡达成了军事协议,同意印度军舰驻扎在马六甲海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的油轮一路穿过霍尔木兹海峡来到马六甲时,面对虎视眈眈的印度军舰,不得不提心吊胆。而一旦国际局势有了重大变化,印度军队卡在这个海峡,中国将立刻遭到重大的能源危机!因此,必须想办法走其他路线,将来自中东和西亚的石油运回国内!实际上,石油除了海运运输,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走陆路管道运输!为改变石油进口路线单一格局,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有效分散地缘政治风险,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条重要战略能源通道。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的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千米。随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的建成投产,哈萨克斯坦每年将有2000万吨原油经阿拉山口进入新疆地区,成为中国重大能源通道。2015年,我国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中东进口的原油经印度洋在缅甸西海岸马德岛上岸,向东北跨越缅甸全境,在云南瑞丽58号界碑处进入中国西南。管道全长2380千米。管道初步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俄原油管道北起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市,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市,其中在俄罗斯境内长约70千米,在中国境内长约900多千米,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这条“大动脉”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是中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

中国海上能源通道主要是从非洲、中东、澳洲通过海上运输将能源送至东部沿海一带。为此,中石油建成了3个沿海LNG接收站,接卸能力达1300万吨/年。

但是,中国发展规模太庞大了,油气需求量太巨大了,最初的几个陆路油气来源国依旧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的需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来源国的油气储量也越来越少。为此,我们需要更长的管线,伸向更远的油井和气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根强大的管道直通中亚,邻近的西亚,中东和波斯湾就是下一步目标。未来可能将西部管道直通西亚甚至波斯湾,一旦建成,这条管道将外接世界石油天然气腹地,内接我国西气东输西部起始点,源源不断的将来自中亚西亚等国的油气资源运回国内!

这条路线至关重要!将是我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进口量最大的路线之一,堪称能源大动脉,通过亚洲西部接西气东输管线运回国内的天然气,可供应大半个中国,近10亿国人受益!过去西方一些国家和印度一直想用马六甲海峡做文章,而这次我们全程陆运,不走海运,西方想堵都堵不住。相信未来中国至世界石油腹地的油气管线建成之日,我国能源进口路线将更加丰富,更加安全,中国能源战略安全必将登上一个新台阶!▲◆★●■☆

 

孙政才“龙袍”事件,挑战了中共接班制度★★★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2/19/6994128.html

多维 2018-02-19;现任中共政治局委员王沪宁曾在《美国反对美国》一书中表示:“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中共高层的人事安排是一个复杂的折衷、妥协过程,总书记对大会人事安排是有一定控制权,但不是绝对主导权。所谓“培养合格接班人”,那也只能是中共对接班问题的一种组织化安排,是党通过对某些高官优先重用,予以培养,以备将来选择,而并不是一切就“板上钉钉”。这种安排不能视为党内最高领导人的私人意志,总书记是不能独断专行,更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接班人”。

今日回望整个2017年,中国政坛之上发生的最为海内外意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就是原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的落马。中共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高级官员不在少数,但是为何孙政才如此意外?因为他不仅是十八届政治局委员中落马的第一人,更因为他一度被认为是中共第六代“接班人”人选之一。

因此,孙政才的落马,彻底打破了外界对于中共“接班人制度”的猜想。当下这个时刻,再度审视“孙政才案”,对于理解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制度下,是否真的有“接班人”这个概念?中南海的决策层在做长远的人事规划时又是如何安排的?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所谓“接班人制度”,是海内外讨论中共最高权力代际更迭的关键概念之一。尽管此说从未出现在中共党内文件或官方话语体系中,但为政治观察家们所深信。不过从实际上看,它只是一个被普遍曲解了的权力迭代机制,“接班人制度”恐怕并不真实存在并发挥作用。

从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开始,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更迭似乎正在形成某种制度和机制,并且趋于稳定。客观上,有指定的接班人选,通常在政治局常委会担任负责党务的常委及书记处领班书记,最终成为中共党的总书记。但是,很多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尤其关于一个国家政治未来的问题上。

重视培养“第三梯队”的中共

首先或许能够有一个结论,中共党内有无“接班人”这个说法尚无法确定,但是对于某一名或者某一批官员会有“培养”的传统。

历史上,中共就是一个注重培养后备干部的政党,1949年中共建政初期,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的安子文向毛泽东和刘少奇建议“拟仿照苏共的干部职务名单制的办法”,此后这一模式延续至今,其间用人体系虽经过多次修补,尤其是邓小平时代引入考绩制度,但基本上仍完整沿用苏联模式,按照“官僚等级名录制”和“官职等级名录制”进行管理。所谓的“中管干部名单”和“储备干部名单”是其具体内容。

今天谈到“人才计划”这个词,很多中共组织系统内的官员会谈起30多年前胡耀邦所力推的“第三梯队”计划。20世纪80年代,就文革之后用人上的“青黄不接”,邓小平曾警告有“亡党亡国”之危。1984年,曾任中共组织部长、对人才培养有清晰认识的胡耀邦在1984年担任中共总书记后,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並提出要建立干部“第三梯队”。一份约1,100人的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即“第三梯队”计划名单,当时由中组部上报中共中央政治局,随后中央派出两批考察组赴地方考察这些青年干部。

多年后,这份名单开花结果。第十七、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两人之外,皆在名单之上。 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那时候也名列“第三梯队“名单之中,当时去河北正定县考察的人员注意到,时任正定县县委书记习近平的生活非常简朴,跟群众一起去食堂排队吃饭,下乡调研时,别的领导坐小轿车,他骑自行车。这一简朴、清廉的作风使得他日后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仕途亦青云直上。

“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

其次,“孙政才事件”从某种意义上也表明,对于活跃在中国政坛,被外界视为未来中共核心执政者的“明星官员”们,中共高层自身也会更为重视,对他们的审视也会比其他人更为严格挑剔。最终选择哪些人,让谁担任何职,可能会影响到既有政策的连续性,也会影响到当下执政者的政治遗产。

现任中共政治局委员王沪宁曾在《美国反对美国》一书中表示:“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用,在于它们能保护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团体之问的权力关系。”显然,这一评析也适用于中国。

相比于美国大选费时费力费钱,中国领导集体换届看似有条不紊、波澜不惊,其实也耗时日长、劳心费神。对接班人的权衡选择过程会提早很多年,并且进行长期复杂的人事布置安排,其中不免存在一定程度的磨合妥协以达成共识。比如,胡锦涛成为中共领导人被认为得到了邓小平的钦点提携,习近平在2012年接棒之势也是在五年前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之时就已大体铸就。

这种长期培养安排自有其好处,比如能够提升接班人的执政能力,同时保障大政方针的持续稳定。不过与此同时,高层和外界的过度关注也会对其现实工作构成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对其数十年工作的挑剔监督,也来自体制外对非民主选举程序的质疑。

近年来逐渐凸显的一个担忧是,对接班人群体的过快拔擢可能会影响到其执政能力的扎实培养。此外,如果当时执政高层集体为之投入过多精力,或者是不能处理好不同意见,也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从胡锦涛到习近平的权力交接得到广泛好评,但在此之前也有争执风险,而且未必会成为惯例。

例如孙政才,中共认为孙政才的问题除了贪腐等“显性问题”外,亦存在“为官不为”等隐性的问题。再加上媒体所报孙政才家藏“龙袍”一事,表明即是是孙政才本人,都将自己视为“接班人”。而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导致了两种行为模式,一,为官不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安稳过度到中共二十大。二,心存野心,家藏黄袍。

“孙政才事件”的警示

可以说,孙政才事件是对中共在“接班人”问题上最大的警示。 即使在皇权专制和传统宗法社会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都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怎样合理平稳地交接皇权成为清初历朝不断探索的题目。几千年探索的结果是在清朝雍正帝时期建立密建皇储制度,阻止了继承人形成权力集团,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

而且不过早的出现“接班人”,还可以避免政治上出现“接班人”的权力集团,亦可避免相关可能性“接班人”的政治野心。例如大陆媒体曾披露,北京女商人刘凤洲,是与孙政才认识最早、关系最长久的情妇。刘凤洲信佛拜佛,曾拿着孙政才的生辰八字为孙请了一套龙袍并送给他。而孙政才本人,经常在家中朝拜该龙袍,这就是孙政才将自己视为第六代接班人“政治野心”的具体呈现。

因此,“接班人”的说法更不应该在今天当代的中国政治中出现。目前看来,中共高层领导团队,尤其是中共总书记人选,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制度化的生成机制。或者说,这种机制一直在经历着适应、变化和完善过程。而不论如何,很多条件都是他们所必备的,例如较强的综合水平和专业能力、已存在的中共领导集体的认可、起步基层、多方历练等等。当然,还少不了对中共、国家制度的忠诚。另外,领导人的外在个人形象、舆论印象、身份标签等,也在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中共党内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符合中国政治现状的制度,保证人才的培养和新鲜血液的流入,是摆在中共面前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