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应约分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名人名言:16、知识文化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人不能专凭直觉说一句话是真,但可以专凭直觉说一行为是善,一形象是美。-冯友兰

    ☆直觉即是灵感。--张岱年

    ☆感到的永远比看到的更加直切。-夏 衍

    ☆不论你生存多久,你只永久寻你自己“心”的暗示,不要尽服从自己的或别人的“智”。--瞿秋白

    ☆无赖未读过书,只有直觉,而对付现实之本能反强于书生。--林语堂

    ☆直观是整个的,非分析的,所以反而容易见出事理之是非,道及本来的面目。--林语堂

今 日 看 点:20170908▲◆★●■☆

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6677

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http://news.ifeng.com/a/20170907/51912758_0.shtml

养虎为患!核武金家已成中国的绊脚石★★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7413.html

中朝关系一直笼罩着令人不安的氛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7413.html

中国的学者和专家对平壤近来的举动越来越不耐烦★★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6926.html

中国“挖隧道神器”运抵尼泊尔准备开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5563.html

金正恩的危险游戏:想“统一朝鲜半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6921.html

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十九大后中国将迎来大变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6068.html

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6677

央视新闻客户端:2017-09-06:央视新闻客户端9月6日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6日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各领域交往与合作继续推进。两国外交安全团队和经济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双方正在筹备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中方重视总统先生年内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希望双方团队共同努力,确保访问取得成功。

特朗普表示,我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沟通、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十分重要。我期待着年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同习主席再次会晤。

两国元首重点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了看法。

习近平强调,中方坚定不移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要坚持和平解决的大方向,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对话谈判、综合施策,积极探寻长久解决之道。

特朗普表示,美方对当前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深感关切,重视中方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愿加强同中方的沟通,尽早找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办法。

(原题为《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http://news.ifeng.com/a/20170907/51912758_0.shtml

2017-09-07 央视新闻:原标题: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势头。不久前,我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期间同总理女士就推进中德全方位战略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达成了新共识。中德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双边范畴,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方愿同德方继续在多边框架内携手合作。

默克尔表示,习主席今年7月的国事访问非常成功,对德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德方希望同中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两国领导人就朝鲜半岛局势交换了看法。习近平强调,中方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坚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坚定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事实一再证明,朝鲜半岛问题最终只能通过包括对话协商在内的和平方式解决。这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默克尔表示,德方支持通过政治方式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赞同推动有关各方重回对话谈判的轨道。德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尽早找到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办法。▲◆★●■☆

 

养虎为患!核武金家已成中国的绊脚石★★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7413.html

纽约时报 2017-09-06:两人一起站在朝鲜首都的阅兵台上:一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高官,他穿着考究的西服;另一位是年轻的独裁者,他穿着蓝色上衣,扣子扣到了下巴。

来访的中国高官刘云山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努力表现得很友好,他们在摄像机拍摄时亲切地交谈,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沉默地站着,注视着从前方经过的阅兵队伍。

那次会晤之后,已有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那是中国和朝鲜之间的最后一次高层访问。这么长的时间间隔是这两个有着痛苦历史的国家关系疏远的一个迹象:一个是寻求地区主导权的崛起大国,另一个是有着自己野心的不可预测的邻邦。

中国几乎毫不掩饰自己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主要强国的长期目标,认为自己主导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朝鲜周日违背北京的意志,试验了第六枚核弹,该国已经成为一个意料之外的持久障碍。

中国的道路上还有其他一些重大障碍。尽管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有退出亚洲的迹象,但它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大国。而中国在该地区的传统对手印度和日本也清楚地表示,他们打算抵抗中国的引力。

在成为国际秩序——一个北京希望成为领导者的秩序——背离者的同时,朝鲜能成为一个核国家,一定程度上又是由中国自身的政策所致,这就使该国成了一个格外棘手的麻烦。

中国要成为主导者,首先需要美国退出,并让其盟友明白,它们不能指望美国的保护。中国在努力降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说服各国脱离它的核保护伞,然而朝鲜可能会把美国进一步吸引到这里,给中国的行动增加难度。

与此同时,朝鲜的战略位置——及其日渐先进的核实力——意味着中国在遏制它的过程中要面临危险。

“朝鲜可能不算中国的头号问题,但后者要在东亚取代美国的位置,朝鲜问题的确构成了一个独特且十分关键的维度,”前澳大利亚国防部策略师休·怀特(Hugh White)说。“因为它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东亚国家。”

怀特还说,即使美国退出该地区,“朝鲜的力量也意味着,中国永远无法以当今领导人设想的方式统治这里。”

特朗普政府此前寄望由中国来阻止朝鲜核计划,不愿与金正恩对话,只是赌北京能利用其经济杠杆来抑制朝鲜。

然而白宫可能没有正确认识中朝关系的复杂性,对朝鲜的管控是几代中国领导人的棘手问题。

从普通民众到政策制定者,中国国内对金正恩的不满日增。为了维持朝鲜的运转,中国向其输送石油,朝鲜的外贸交易绝大部分是和中国进行的。但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位年轻的领导人似乎并不领情。

一些批评者上月在上海参加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会,他们在会上质疑了朝鲜作为针对韩日的战略缓冲地带的价值,并警告称,朝鲜会促使韩日开始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代价是继续疏远日本,激怒美国,惹恼韩国,”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朱锋说。“如果日韩觉得必须要有核武器这样的极端手段,会严重影响地区外交。”

他还说,核武器扩散会导致中国在亚洲陷入一场“新冷战”,可能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会增强。志在成为亚洲主导力量的北京对此会很头疼,同时还会被人扣上推动核扩散的帽子,有损其国际声誉。

“一种基于共同毁灭原则的东北亚平衡,是任何一方都无法满意的,”前新加坡外交部高官比拉哈里·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说。“但倒不一定是不稳定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对北京更为不利,这可能给华盛顿、东京、首尔带去一点点宽慰。”

习近平主席被认为是清楚这其中的风险的,并且私下里表达过对金正恩的不屑。

然而和过去几代领导人一样,他拒绝用制裁惩罚朝鲜,因为那可能导致该国的崩溃,在两国边境引发一场有碍稳定的战争,在中国经济较薄弱的东北地区制造一场难民危机,或导致朝鲜半岛统一,落入美国势力手中。

对于有意在亚洲占据优势地位的中国来说,这些可能性像军备竞赛一样会对其相关计划构成威胁。如果到最后朝鲜撑了下来,将成为中国的一个满怀愤怒与怨恨的邻居。

从习近平的角度看,一个掌握核武器的敌对邻国可能是最糟的结果。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核武邻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如今又加上了朝鲜。然而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是它自己造成的。

朝鲜核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毛泽东与时任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的一桩协议。

当时,印度在两年前试验了第一枚原子弹,布托不希望被落下。中国视印度为潜在威胁,两国曾打过一场短暂的边境战争,因此同意给予协助。

据巴基斯坦核弹计划的铀浓缩项目创始人、核物理学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A. Q. Khan)说,合作的具体细节是由前往吊唁毛泽东的巴基斯坦官员敲定的。

中国在1982年把武器级铀燃料运往巴基斯坦。此外,由美国核计划的两名资深参与者合著的《核快车》(The Nuclear Express)一书称,1990年,中国向巴基斯坦开放罗布泊核试验场,秘密地让巴方在那里试爆了自己的第一枚核弹。

美国忧心于中国的一些做法,其中包括向发展中国家出售导弹技术,在幕后敦促它停手,并说服它在1992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但北京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核扩散的风险,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1998年,印度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巴基斯坦则在不到三周后还以颜色,公开测试了自己的核弹。

几乎是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与朝鲜分享了核浓缩技术——其中包括离心机、部件、设计,以及对核弹来说必不可少的燃料——以换取朝鲜的导弹技术和设计方面的帮助。巴基斯坦后来指责卡迪尔汗擅自行事,但他坚称自己得到了政府的首肯。

到2002年,这种交易变得十分明目张胆,巴基斯坦派一架美国产的C-130货机飞往朝鲜,去接收一批弹道导弹部件,美国卫星侦测到了这趟旅程。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北京方面在交易中扮演了合谋者的角色,或鼓励巴基斯坦与朝鲜分享核技术,或在事情发生时假装没看见。他们说,中国让技术转移通过巴基斯坦来实现,是为了进行貌似可信的推诿。

“我猜,或许大多数西方分析人士有点儿疑心太重,认为中国官员对相关核交易完全知情,因为巴基斯坦核机构与中国核机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核不扩散专家、能源部前官员托比·道尔顿(Doby Dalton)说。

“我觉得,平心而论,如果不是早前与巴基斯坦做过交易,朝鲜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但鉴于平壤决意拥有核武器,其进度也不会慢太多。”

还有人认为,虽说中国肯定在核弹研制方面给巴基斯坦帮过忙,但北京并不希望技术诀窍传往朝鲜。

“对中国来说,帮助巴基斯坦实施核计划,可以获得明确的战略利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巴基斯坦问题专家丹尼尔·S·马基(Daniel S. Markey)说。“但几乎可以肯定,核技术进而扩散到朝鲜,是北京始料未及的后果。”

中国希望以巴基斯坦制衡印度;至于朝鲜获得核技术对它会有什么好处,则不那么明确。当时,北京和韩国的关系处于改善期,但它和朝鲜的关系再次陷入了低谷。

毛泽东曾以“唇齿相依”形容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其说法在西方广受引用,但这个说法来自更古老的成语“唇亡齿寒”,后者更具启发性。他其实是在警告说,如果没有朝鲜,中国会置身险境。

1950年,毛泽东派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100余万中国军人参加朝鲜战争,帮朝鲜对抗美国。及至三年后停战协定签署时,死伤的中国军人超过了40万。人们或许以为,这种流血牺牲将铸就两国间持久的忠诚纽带。▲◆★●■☆

 

中朝关系一直笼罩着令人不安的氛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7413.html

中朝关系一直笼罩着令人不安的氛围,这种氛围从一开始就孕育于两场共产主义者间的较量之中——毛泽东和朝鲜开国领导人金日成(Kim Il-sung)的较量,以及毛泽东与斯大林的较量。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认为自己是朝鲜这个在二战后新成立的国家的领主。

接着,金日成让世人看到了是谁在当家做主。他在1955年清洗了一批与苏联有瓜葛的高级领导人,第二年又把矛头指向一个跟毛泽东有关联的朝鲜精英军事集团的十几名成员。若干人被捕,少数几个人逃往中国。

苏联人敦促毛泽东和他们一起报复金日成。当时中国军队尚未完全撤离朝鲜。但最近有文章援引来自俄罗斯档案馆的新解密(电视剧)的文件称,毛泽东没答应。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研究国际问题的教授谢尔盖·拉琴科(Sergey Radchenko)。

在大多数情况下,毛泽东容忍了朝鲜不忠的表现,因为他害怕将其推向苏联,苏联是朝鲜主要的经济支持者,它向朝鲜提供的援助是毛泽东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有了更多的运作空间。 1992年,为了开展贸易,中国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激怒了朝鲜,这个国家突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贫穷、孤立。

中朝关系史学家沈志华认为,从那时起,“中朝同盟条约成了一纸空文。”

如今,中国从韩国进口的货物比从其他任何国家进口的货物都多,韩国亦把中国视为最大的进出口市场。习近平上任后最初几项外交政策举措之一便是力图利用这些关系,削弱韩国与美国的联盟。

但朝鲜从中作梗。2016年初,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之后,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槿惠试图给习近平打电话,要求他协助阻止金正恩。

据韩国新闻报道,朴槿惠的助手根本无法安排打通电话。中国分析人士表示,习近平不愿接受朴槿惠的要求,对朝鲜实施“最严厉”的制裁。

习近平拒绝放弃平壤,于是在首尔失去了支持。

朴槿惠加强了同华盛顿的关系,并同意部署一个北京所反对的导弹防御系统。

十几年来,美国一直在要求中国进行对话,讨论一旦朝鲜崩溃,每个国家都应当做些什么——但中国对此一直抵制,担心同意进行这类对话会是一种背叛。

最迫切的相关问题包括:朝鲜的核武器在哪里?哪方能将其安全控制下来?两国军力争相这么做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冲突?朝鲜半岛的未来应当是什么样子?

自布什总统任内,五角大楼就一直要求北京讨论这些“应急方案”,但是根据一位美国前防务官员的说法,中国的反应每一次都是沉默,因为没有得到谈论这一话题的授权,因此这位官员要求匿名发言。

“中国人担心的是朝鲜人将作何反应,”位于火奴鲁鲁的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Pacific Forum CSIS)主席拉尔夫·A·科萨(Ralph A.Cossa)表示: “我认为这一点终止了相关交流。”

一位了解这些对话的美国官员说,朝鲜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的时候,中国军方官员的态度有了罕见的偏离,对这个话题表示出兴趣。但是,那位官员说,当时五角大楼怀疑中国人是想尽可能地了解美国的计划,而不会透露自己的想法。

随着紧张局势在近几周内不断升温,关于中国在危机中能做什么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但普遍的共识是,北京将会反对美国军队穿过划分朝鲜与韩国的三八线(电视剧)。

《环球时报》是反映党内部分精英人士意见的国有小报,它于上月发表社论警告朝鲜,如果朝鲜对美国发动袭击,中国将保持中立态度。

但这篇社论也表示,中国准备阻止美韩尝试用武装力量“颠覆朝鲜政权,改变朝鲜半岛的政治版图”。

“普遍的预期是,”华盛顿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学者孙云说,“中国会准备做出干预,维持一个可以运转的朝鲜政府,并令其继续作为国家而存在。”

美国的若干研究机构定期召开关于朝鲜的“桌面推演”——会上,参与者分为代表不同国家的团队,在模拟的紧急情况下讨论这些国家如何作出反应。

一位一直领导相关推演的分析人士表示,各国之间存在很深的相互怀疑:模拟中美的两队最终往往以向对方开枪告终。

一些中国学者和退休军官有时也会同意参加这些活动。但是,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 at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主任孙飞(Phillip C. Saunders)表示,他们通常只强调两个陈旧的观点:

第一,朝鲜政府非常稳定;第二,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有限。 ▲◆★●■☆

 

中国的学者和专家对平壤近来的举动越来越不耐烦★★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6926.html

BBC 2017-09-06:朝鲜危机仍然占据星期三(6日)英国各大报纸的主要版面和消息。

《金融时报》的文章从中国学者和专家的角度来猜测和分析中国对朝鲜的外交政策。

文章说,中国的学者和专家对平壤近来的举动越来越不耐烦。

之前,虽然中国的主流学者和专家认为对朝鲜的经济制裁结果将适得其反,而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更是令人无法想象。

他们主张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与平壤建立经济纽带和桥梁,甚至接受和容忍朝鲜成为一个核国家。

然而,最近随着朝鲜一再试射导弹挑衅中国和国际社会,在中国的学者和专家圈内主张对朝鲜实行严厉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些鹰派学者和专家指出,对朝鲜的制裁缺乏力度,效果有限。他们越来越主张对平壤采取强硬立场。

文章说,中国的”专家社区”是窥视中国不透明的外交政策的最佳窗口。

目前,中国的鸽派似乎越来越弱势,而鹰派学者的队伍则日渐壮大和强势。

文章指出,在中国专家学者对朝鲜危机的辩论可能是唯一的公开讨论。

当然,文章说千万不要认为中国学者和专家的态度能够左右和影响中国的态度和立场,但至少它代表中国精英阶层对待朝鲜危机态度的转变。

中国角色

与此同时,《泰晤士报》也发表署名文章评论中美在对待朝核危机的立场。

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可能是西方遏制朝鲜的最大希望,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太好战,可能会使危机恶化,甚至导致数百万人丧失性命。

文章说,中国领导人担心朝鲜将会在10月召开中共19大时再次进行导弹试射。

如果那样,那将再次令北京感到难堪。

即使中国有能力在经济上彻底搞垮朝鲜,但中国还是不知如何处理朝鲜这个不断捣乱的邻居。到底是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保护朝鲜,还是令其就范呢?

问题在于中国还是想利用朝鲜作为防范美国的一个战略缓冲区,同时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最终目的也持怀疑态度。

因此,中国现在还不想使用手中的王牌,即全面切断对朝鲜的原油供应。

朝核危机到底将如何演变?仍然充满了变数。 ▲◆★●■☆

 

中国“挖隧道神器”运抵尼泊尔准备开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5563.html

环球时报 2017-09-06:原标题:中国挖隧道神器运抵尼泊尔准备开工

9月4日,由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建的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工程项目的首台全断面双护盾隧道掘进机(简称TBM)抵达尼泊尔。这也是尼泊尔境内首台TBM。

据悉,该隧道掘进机的直径为5.06米,总价值高达7千万元人民币,具有掘进速度快、适合较长隧道施工的特点。该TBM生产于中国上海,并于2017年7月5日启运于上海港口,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海运如期到达印度加尔各答港口。

在协调好各方关系后,于8月27日全部在印度加尔各答港口完成清关,并开始卸船、装车启运到距离项目部最近的尼泊尔根杰海关,并于9月2日完成了尼泊尔境内的清关手续。

截至目前,用于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工程施工的首台TBM集装箱已经全部进入尼泊尔境内,并已安排24辆大卡车分批装运。其中,最大的卡车将承载重达50吨的部件,车长14米,车宽4米,车队将在尼泊尔交通局、警察局、国家森林公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山路,预计将于9月15日全部运达项目部施工现场。

此台TBM的顺利到港清关,对大到尼泊尔,小到巴瑞巴贝项目,都具有重大意义:这将改写尼泊尔境内无TBM施工的历史,为项目后续的施工及如期完成12公里隧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为尼泊尔相关工程的快速推进提供范本,书写中尼经贸合作新篇章。▲◆★●■☆

 

金正恩的危险游戏:想“统一朝鲜半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6921.html

德国之声 2017-09-06:此前,尽管各方忧心忡忡,但是西方一直很确定,金正恩是不会开战的。大部分政治家和安全专家的认为,这位朝鲜独裁者的算盘是通过拥有核武器获得强势地位,保障其政治生命。

然而如今,有了一种新看法:如果金正恩不是直接攻击美国–这将不可避免地触发核战争,而是要让美国靠边站,以便他能拿下韩国呢?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安全专家怀特(Thomas Wright)称:”金正恩的野心似乎要比只是苟延残喘大。他还年轻,相信自己将继续执政40年,似乎认为远程弹道导弹将逼迫美国退出韩国,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力量平衡。””而且,”这位安全专家补充说,”他这样想可能是对的。”早在7月初,美国前驻韩大使、2005年至2009年间的对朝谈判代表希尔(Christopher Hill)就在美国公共广播PBS上表示,平壤政权显然希望,在朝鲜打击到美国及其民众成为可能的情况下,美国会考虑放弃其对韩国的同盟义务。朝鲜人想象,如果可以将美国排除在外,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统一朝鲜半岛。希尔还表示,即便没有核武器,朝鲜侵入韩国的可能也是照样存在的。

美国在孤立自己

对于中、俄建议美韩停止军演、朝鲜作为回报中止其导弹与核武项目的建议,遭到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的驳斥,称该建议”放肆”。总统特朗普也继续坚持华盛顿对韩、日的同盟义务,他没有寻求与朝鲜对话,而是向其发出了”火与怒”的威胁。

然而金正恩显然也听到了其他的声音。比如,特朗普的前首席顾问班农(Steve Bannon)在离职前两天接受《美国展望》杂志采访时称,如果朝鲜冻结其核武项目、接受督察,他会支持美国撤走驻韩的3万名士兵。

如今班农虽然被解职,但安全专家怀特相信,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中金正恩的下怀,因为该政策具有孤立主义色彩。他说,”美国会为了西柏林或者巴黎而牺牲纽约的冷战时代已经结束”,虽然撤走韩国驻军现在还没提上日程,但在10年、20年后完全有可能。

以伊朗核谈判为榜样

怀特认为,如果华盛顿真的要选择这样的政治交易,那么会给整个东北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新朝鲜战争的危险将增加,日、韩将想要成为核国家,而朝鲜将很可能会背弃达成的协议,继续其核武、导弹计划,这样如果美国向日、韩提供帮助,平壤就有能力进行抵御。”这位安全专家建议华盛顿,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存在而不是减少。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利在周一曾表示,朝鲜正在”乞求战争”。联合国的专家祖马赫(Andreas Zumach)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对德国之声说,”我认为,朝鲜不是在求战争,朝鲜求的是华盛顿的认可。”

他表示,联合国的很多人都将伊朗和谈判看作是解决朝核问题的一个榜样。特朗普也应该仿效奥巴马当年,开启谈判之门。

通过法国国防部长帕尔丽(Florence Parly)的表态可以看出,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希望朝核问题得到解决。她表示,面对金正恩政权,欧洲国家暴露在危险之下的可能增加得比预计的还要快。要求欧洲方面也更多致力于该问题的压力正在增加。 ▲◆★●■☆

 

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十九大后中国将迎来大变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9/06/6556068.html

综合新闻 2017-09-06:十九大后习近平或加强政治改革(图源:Reuters)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断言,中国的政治改革已成大势所趋。在下一届中共政治局成员中,如果具有改革意识的自由派助推习近平,在习近平的第二任期将有可能迎来中国的大变局。

综合媒体9月6日报道,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项目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其新书《中国的未来》中预言,在中共秋季召开的十九大上,中国将在“强硬威权主义”道路和“柔性威权主义”道路之间进行抉择。

沈大伟表示,中国一时半会也不会走上“半民主”道路,因为中国共产党很难会容忍真正的政治变革。而且,“半民主”的道路需要中国在“柔性威权主义”道路上走过很长的时间后才会出现。但是沈大伟又没有完全排除中国会走这两条道路的可能性。当中共不能突破改革的限制,中国陷入“转型陷阱”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候,任何情况都可能会发生。

中国的未来很可能会在“强硬威权主义”道路和“柔性威权主义”道路之间进行选择。沈大伟分析,中国继续走“强硬威权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很高,因为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在走这条道路。中共依赖惯性也会走下去。沈大伟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这种惯性,叫“道路依赖”(path dependent),用中国俗语说就是“轻车熟路”。

走熟路不会有什么风险,所以这可能是中共领导层最容易和最合乎逻辑的选择。但是长期的低速发展(沈大伟预计中国经济在2020年以前会保持4%-5%的发展速度)和有限的改革,会使中国无力突破转型陷阱,导致社会问题慢慢恶化。 在沈大伟看来,目前中国最应该走的道路就是“柔性威权主义”道路,只有这条道路才会为经济、社会和政体三方面完成有质量的改革和转型铺平道路。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从外部观察中国事务必然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与混乱。但是沈大伟的《中国的未来》一书牢牢抓住一个纲:那就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中国的未来其实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控制是“收”还是“放”之间。沈大伟预言,中国在“强硬威权主义”道路和“柔性威权主义”道路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刻马上就会到来——今年秋季召开的中共十九大。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