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五年成绩非凡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名人名言:16、知识文化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人不能专凭直觉说一句话是真,但可以专凭直觉说一行为是善,一形象是美。-冯友兰

    ☆直觉即是灵感。--张岱年

    ☆感到的永远比看到的更加直切。-夏 衍

    ☆不论你生存多久,你只永久寻你自己“心”的暗示,不要尽服从自己的或别人的“智”。--瞿秋白

    ☆无赖未读过书,只有直觉,而对付现实之本能反强于书生。--林语堂

    ☆直观是整个的,非分析的,所以反而容易见出事理之是非,道及本来的面目。--林语堂

今 日 看 点:20170817▲◆★●■☆ 

“赶考”五年成绩非凡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50166_0.shtml

中国的一项正常人事任命,为何如此惊动西方媒体?★★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48520_0.shtml

外媒关注孔铉佑是否会在短期内访问平壤★★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48520_0.shtml

莫迪:印度足够强大 能够战胜所有与其为敌的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1288.html

中国对朝动作十分罕见 朝驻华大使紧急回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1534.html

习近平罕见大动作挺川普 美媒:前所未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1534.ht

中印对峙升级 开战前的六大徵兆浮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2231.html

“赶考”五年成绩非凡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50166_0.shtml

2017-08-16央视网:原标题:赶考”五年成绩非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习近平

央视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赶考”的历史进程中,2013年7月,革命圣地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提醒:“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赶考”中,中国共产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成就,赢得了党心民心!

思想建党重拾党员坚定信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了百姓温饱,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为了群众小康,东奔西走,殚精竭虑。心中没有自我,始终装着“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回答的“初心”。2012年,刚刚就任总书记两天,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严肃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他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现实紧迫性,开始在思想上给共产党员“补钙”。

八项规定影响深远

2012年12月4日晚上七点,《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如约响起。当时很多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天晚上,《新闻联播》的一条新闻将给未来的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带头做起,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开局之初便从作风建设破题,由中央政治局带头,从一件件小事抓起,驰而不息,以上率下,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决纠正“四风”。这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

群众路线落地生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多次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走群众路线,也是他的一贯作风。在北京平价包子铺,吃一顿21元的便餐;在甘肃兰州,为养老餐厅里七旬老人端饭;在海南,高兴地戴上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在湖南湘西,询问一位老人的年龄后说“你是大姐”,1200余字的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10次提到“人民”、5次提到“群众”,用了187个字的段落来谈“脱贫”。“身入”基层更是“心到”基层。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严三实贵在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对暴露出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刮骨疗毒,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中央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案件。坚决查处腐败官员,彰显了党中央尊崇党章、严肃党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两学一做固本培元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习近平掷地有声:“就要靠严明纪律。”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两学一做”是固本培元的良方。党内教育活动层层递进,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内教育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推进。党员干部的“亚健康”治好了,头脑中的“紧箍咒”自觉勒紧。领导见得勤了,办事不卡壳了,政策能落地了,能和群众掏心窝子的党员、干部多了。

制度治党实字托底善作善成善学善思,善作善成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相继颁布施行,传递出全面从严治党“一扣接着一扣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强烈信号。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习近平说:“我们的规定不要搞得花花绿绿的,措辞很漂亮,但内容空洞。”

2015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条例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将原有的10类违纪行为修订为6类;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1部党章、1部准则、9部条例、6部规则、21部规定、9部办法、8部细则……截至2016年底,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达50多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1/3。全面从严治党由“重点治标”走向了“重点治本”,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走向“严实硬”。此外,出台第一部正式公开的党内“立法法”和备案程序,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首次开展党内法规清理……若干个党史上的第一次,让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制度改革新政频出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打出的“组合拳”虎虎生威。从完善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到加强国有企业、社会组织、民办学校的党建;从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到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从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到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选人用人问题正在破解,基层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罗阳、黄大年、廖俊波等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字被全国人民所熟悉,实在,才能实效;务实,才能立党;实干,才能兴邦。改革上下联动,制度不仅落了地,而且扎得深,制度执行得到有效保障。

“利器”治党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悬明镜以正衣冠

2017年6月21日,随着第十二轮巡视对中国农业大学等15所中管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的集中公布,十八届中央最后一轮巡视圆满收官。至此,党史上首次实现了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的全覆盖。

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中央巡视工作连续“加码”

截至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15次听取巡视工作情况汇报,点问题、列清单,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77次会议落实党中央部署,研究分析巡视情况。

几组数据,简单有力——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0多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超过100万人。通过巡视发现了万庆良、谭力、武长顺、陈铁新、隋凤富、梁滨、朱明国等一批中管干部问题线索。

巡视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从常规巡视到专项巡视,从杀“回马枪”到“机动式”巡视,巡视威慑力频频升级,巡视工作放出一个又一个“大招”。回顾前几轮中央巡视,专项巡视已经越来越多地代替了常规巡视,成为常态。这种打法“灵准狠”、节奏“短平快”的方式,不拘泥于复杂的工作流程限制,往往能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真正实现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栉风沐雨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引领国家从危亡走向强盛的时代启示。这是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铮铮誓言。这是永不停歇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用初心书写的崭新答卷。“赶考”未有穷期,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文/刘禛)▲◆★●■☆

 

中国的一项正常人事任命,为何如此惊动西方媒体?★★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48520_0.shtml

2017年08月16日 参考消息网:原标题:锐参考| 中国的一项正常人事任命,缘何如此惊动西方媒体?

一条日韩媒体最早报道的新闻,这两天,正成为西方媒体的广泛关切。日前被转引最多的英文报道源自路透社8月14日发布的文字:中国任命了一位新的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由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接替已至退休年龄的武大伟。从字面上看,这是中国外交部的一次普通的人事任命。武大伟已逾70岁,这位前外交部副部长是第一位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代,他担任此职务也已超过了7年时间。外交岗位上的“新老交替”再正常不过,且韩联社、日本共同社等媒体其实早在本月初就透露了相关人事变动。

那么,路透社的最新报道,缘何挑动了其他西方媒体蜂拥跟进的神经?半岛局势关键时期,“中国任命了新的特别代表”。答案,或许几个字便能一目了然。路透社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就在朝鲜半岛局势重新紧张之际,中国任命了新的特别代表”。两天来,这篇报道带动相关话题成为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甚至印度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正如大多数媒体所提及的:这场人事变动发生之际,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正处于外界紧张观望的关键时期。

刚刚对华启动贸易调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连日来一直陷入与朝鲜的隔空“对战”中。

特朗普8月8日警告朝鲜不要再制造任何威胁,否则将“遭遇全世界从未见识过的烈焰与怒火”。第二天,朝中社援引朝鲜人民军战略军发言人的声明说,为压制和牵制美国战略轰炸机所在的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等军事基地,并向美国发出严重警告,朝鲜正慎重考虑对关岛周边进行包围射击的作战方案。

8月12日,特朗普又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通话中,再度提到对朝鲜核威胁采取冷酷“军事手段”的可能性。

而朝鲜方面毫不示弱。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14日听取了关岛包围射击方案报告,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作出正确选择,并命令战略军保持发射待命状态。

由此,正值剑拔弩张的时刻,外媒对中国外交部这项人事任命最好奇的问题莫过于:在半岛局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新任特代是否有什么特别任务? ▲◆★●■☆

 

外媒关注孔铉佑是否会在短期内访问平壤★★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6/51648520_0.shtml

1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表示,孔铉佑部长助理已经接替武大伟特代出任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但这与当前半岛局势演变没有联系。“中国政府在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政策是有连续性的。我们将继续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维护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的既定立场出发,继续为推动各方尽快复谈、妥善解决半岛核问题作出我们的努力。”华春莹说。路透社记者在报道中则写道:当问及孔铉佑是否会在短期内访问平壤时,华春莹说,她不掌握这方面的相关情况。现年58岁的孔铉佑是黑龙江人。他精通日语,曾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过,还曾担任过中国驻越南大使。他从2015年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至今,主管亚洲地区、条约法律、边界与海洋事务和领事工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告诉锐参考,在他看来,孔铉佑非常适合担任新特代。“他长期管理亚洲事务,对相关事务非常熟悉,对半岛问题的把握也非常精准。”阮宗泽说,“这次是一个正常的职务更替,其他国家的朝鲜政策事务代表都更换好多次了,而中国是相对稳定的。对这件事应该正常看待,没有必要做过度解读。”

一位曾在东京工作的记者表示,孔铉佑在驻日工作时,给很多中国驻日记者留下了良好印象,大家对他的评价往往是“专业”、“冷静”以及“沉稳”。这些特质,应会成为他履行新职责的重要优势。

新特代将着力推动半岛问题“软着陆”

第一任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代武大伟从2010年年初,开始担任这一职务。而在更早时候,即从2004年开始,武大伟也是负责亚洲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在他的任期内,他见证了半岛局势的和缓与紧张。”香港《南华早报》评价道,文章主要指六方会谈的开启与结束(2003年8月27日-2007年9月30日),几乎都在武大伟出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今年3月,武大伟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我们仍然希望以六方会谈为依托,信守‘9·19’声明,在这个基础上重启六方会谈,使半岛问题能有效解决进行,这对半岛局势发展有积极意义。”“重启六方会谈”,这也被外界视为是孔铉佑接下来的工作重任。在提及此项工作的艰巨性时,《南华早报》甚至引用一位英国外交官的话形容道:“(孔铉佑的新角色)是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虽然孔铉佑刚刚被宣布兼任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但锐参考查询外交部网站时注意到,去年以来,孔铉佑已多次承担涉朝事务的工作。

去年3月起,他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莫尔古洛夫,连续共同主持了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第四次中俄东北亚安全磋商;同年10月,孔铉佑在首尔同韩国外交部次官补金炯辰举行中韩外交磋商,就双边关系、朝鲜半岛形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今年3月,朝鲜外务省副相李吉成访华期间,孔铉佑也与他进行了会谈。“孔铉佑的外交风格是相当务实的,他是一位专家型的外交官。他在推动半岛问题各方的协商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阮宗泽表示。他解释道,目前美朝之间的“口水仗”不利于半岛问题的降温和解决,而接下来美韩将进行大规模军演,也与解决半岛危机背道而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双方停止言语和行动上的相互刺激,冷静看待和思考朝鲜半岛问题。”阮宗泽说,“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接下来的工作富有挑战性,现在对中方来讲,会继续加强做工作,推动半岛问题向‘软着陆’的方向发展。▲◆★●■☆

 

莫迪:印度足够强大 能够战胜所有与其为敌的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1288.html

环球时报 2017-08-15:据法新社报道,与北京在喜马拉雅高原上的紧张对峙之际,印度总理莫迪15日在一场独立日讲话中表示,印度能在任何寻求“对抗我们”的人面前保护自己。但路透社称,莫迪的讲话在外交政策上说得很轻,而且没有直接点名竞争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

“安全是我们的头等要务”,在纪念结束英国殖民统治70周年的一场活动上,莫迪在新德里地标性建筑红堡对着数千人表示。

法新社报道,这位印度民族主义领导人宣称,“不论是在海上还是边界上,网络还是太空中,在所有范围内,印度都有能力,也足够强大去战胜那些尝试与我们国家为敌的人”。

报道指出,莫迪发表演讲之际,新德里与北京发生在喜马拉雅高原上一处战略要地的争端已经进入第二个月,数百名士兵正在当面对峙。

该报道介绍到,中印这对“巨人”邻居有着长时间不信任彼此的历史,并于1962年爆发过战争,至今双方还因为争议地区存在争执。此外,自从1947年分裂后,印度同时还在喜马拉雅一带受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深陷边界冲突,印度还指责巴基斯坦跨边界输送恐怖分子以对抗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方安全部队。

莫迪独立日讲话:实现印度梦!我们谁也不怕

8月15日是印度独立纪念日,总理莫迪当天发表演说,称印度已经准备好迎接任何挑战。与此同时,这位民族主义者也提出了要在2022年实现“印度梦”。

在中印边境问题僵持不下、对峙危险升级的背景下,印度迎来了独立70周年纪念日(第71个独立日)。不过在周二(8月15日)独立日讲话中,总理莫迪避免点名中国,也没有直接提及中印边境紧张这个敏感话题,而将关注点集中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

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是印、巴数十年冲突的最前沿。该地区南部在印度管辖下,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而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向克什米尔的印度管辖区派”恐怖分子”,打击印度驻守该地的安全部队。

在谈到克什米尔问题时,莫迪向该地区发出呼吁,加入社会主流,但他同时强调,不会姑息恐怖主义。

打造”新印度”

在谈到”护牛队”(以保护牛的名义进行暴力)的袭击时,这位带有明显民族主义烙印的印度总理说:”在自由的印度,绝不允许以信仰之名从事暴力行径。”

在演讲中,莫迪还称,要打造一个”人人平等、享有公平机会的新印度”。”我们 必须下决心,在2022年前实现印度’自由战士’(指圣雄甘地)的梦想。”

印度在1947年8月15日宣告独立,英国殖民对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画上句点。在2022年,印度将迎来其独立75周年。

“我们足够强大”

在新德里地标建筑红堡前,莫迪称面向成千上万名民众发表讲话,称”安全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并表示,针对任何”从事对我国不利行动者”,印度都有能力保卫自己。”无论是海上还是边境,无论是网络还是太空,在所有的领域,我们都足够强大。”

除了针对邻国、宿敌巴基斯坦外,这话显然也在说给北京听。

今年6月中旬,印度军队进驻洞朗,意在阻止中国工程队在当地扩建一条公路。印度军方担心,经由该公路,中国军队将过于接近,危及印度东北地区的稳定。

有军事专家指出,这是中、印两国自198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对峙。两国官方和媒体在措辞上也愈加激烈,很多人担心,这两个亚洲核大国之前的矛盾可能激化升级。 ▲◆★●■☆

 

中国对朝动作十分罕见 朝驻华大使紧急回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1534.html

综合新闻 2017-08-15:朝鲜半岛局势近来再度紧张,美朝互相打口水仗。中 美元首日前通话谈了朝鲜问题,中方呼吁各方保持冷静。朝鲜也召回了驻扎多国的大使来讨论现在的局势。 据韩联社报道,平壤当局正举行外交大使联合会议,被召回的大使包括驻华大使池在龙、驻莫斯科大使金亨峻以及驻联合国大使慈成男参与会议,暂时不知道参加会议的人数。

据韩联社8月14日报道称,官员们14日称,朝鲜的海外大使现在都被召回平壤,参加一个联合会议。 一名政府官员对韩联社说,将主要国家的大使召回平壤后,朝鲜似乎在召开一个驻外大使的会议。

报道还称,参加这次会议的分别包括朝鲜驻华大使池在龙、朝鲜驻联合国大使慈成男以及朝鲜驻俄大使金亨俊。 这名官员还说,还多哪些其他的大使参加了这次会议仍不清楚。 韩国统一部的发言人表示,这次会议有可能是朝鲜大使例行的集会。

报道称,这次会议也有可能与朝鲜准备进一步军事挑衅有关,有可能是一次核试验或者导弹发射。 朝鲜和美国近来的口水仗不断升温,朝鲜扬言攻击美国的关岛基地,而美国则表示不排除对朝鲜动武。在此背景下,中美元首通话就朝鲜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呼吁 各方保持冷静。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2日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了意见。 两国元首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了意见。习近平强调,中美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当前,有关方面要保持克制,避免 加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言行。

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坚持对话谈判、政治解决的大方向。中方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美方保持沟通,共同推动朝 鲜半岛核问题妥善解决。 特朗普表示,充分理解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美方愿同中方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习近平罕见大动作挺川普 美媒:前所未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1534.ht

世界日报:中国在北韩核弹威胁的议题上,做出支持美国的行动。(路透)

北韩领导人金正恩曾威胁在15日对关岛海域发射飞弹。(Getty Images)

1、这是罕见的中国以行动制裁北韩?

美联社与福斯新闻网使用的字眼是“前所未见(unprecedented)”。路透报导,中国商务部14日宣布,从明天(15日)起,停止从北韩进口煤、铁、铅与海产。这是中国在联合国5日通通总值10亿美元的经济制裁北韩核弹威胁后,中国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中国是北韩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北韩出口货物90%是卖给中国。美联社报导中国开始经济制裁北韩的时间,不同于路透,为9月5日午夜起。

2、北韩的反应?

韩联社14日报导,北韩召回三个主要大使“回国参加联合述职会议”。这三个大使的驻在地是:中国、俄罗斯、联合国。

3、中国在联合国制裁决议10天之后,为何突然对北韩采取如此严厉的行动?

美国总统川普一直公开指责中国在北韩核弹威胁危机中,没有尽力。川普在今天(14日)特地返回还在整修中的白宫,计画签署一份备忘录,指示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展开对中国不正当贸易行为的调查,重点是中国涉嫌违反美国智慧财产权,强制在中国的美国企业提供技术转让给中国。观察家指出,这是美国籍此对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对北韩放弃核导弹计画而采取行动。北韩曾威胁,在8月中旬(15日)时,会对美国领地关岛海域发射飞弹。

4、川普的最新谈话?

他14日清早推文:“今早出发华府。很多事情要做。集中在贸易与军事。”川普因为白宫在整修(更换暖气系统)而搬到他在新州贝敏斯特(Bedminster)高尔夫度假中心。他14日推文中并未说明他要处理的贸易事务是否是对中国贸易展开调查。川普原订在14日返回他在纽约市川普大厦的住所,并停留到周三(16日)才离开,他突然改变行程,显示他对要在华府处理的事务的重视。

5、中国的反应?

中国官媒英本“中国日报(China Daily)”14日的社论中,“奉劝”川普政权不要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仓促决定,称川普以做生意的方式处理外交事务,“反而会加重该国经济问题,并全面毒化中美关系”,川普把说服平壤的重担推给中国,“有失公平”。▲◆★●■☆

 

中印对峙升级 开战前的六大徵兆浮现★★★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8/15/6492231.html

中国日报 2017-08-15:中印边境对峙持续,双方各自向洞朗增兵,战争一触即发。根据中共出兵的惯例,有网友分析了开战前的六大徵兆。

徵兆一:兵力部署加大。目前来看,尚不清楚中共军方在中印边境集结了多少兵力,但中共《参考消息》7月14日报导称,印度陆军在锡金段及东段边界部署了4个军、18万兵力,配备炮兵、装甲部队。

陆媒称如果发生战争,中方在此集结动用兵力至少要多于1.5至2倍于印军。中方要抽调足额兵员,且不影响其他边界部署的兵力,从内部抽调是唯一选择,但至少需1个月时间适应与部署。

徵兆二:后勤储备物资庞大。作战基本以火力战为主,常规炮弹、炸弹、导弹使用比例增大,各种武器装备同时出动,后勤补给需求大品类繁多,前运后送运输量庞大。

徵兆三:卫星侦察、高空侦察、地面侦察密集。中共军队装备有预警机、电子战、指挥控制、无人察打一体机等飞机,陆军合成营装备的4X4轮式轻型战场侦察车集战场雷达扫瞄、红外探测、光学侦察、视频传输为一体,将合成营侦察触角挻伸10公里。这些侦察活动会透露中方军事行动的进展。

徵兆四:疏散边境居民。8月12日,印媒称,印军已向靠近洞朗地区印度一侧的一个村庄,下发要求居民尽快搬离并腾空房屋的命令;而靠近洞朗地区中国一侧,西藏亚东县城直线距离边界不到15公里,形势紧张时,中方也会疏散部分居民。

徵兆五:宣传舆论攻势密度加大。目前,中方此项工作基本了结。据陆媒统计,中印自6月18日在边界地区对峙,到8月5日止,中方已经对「非法越界」印军发出67次警告。

徵兆六:印军针对中方动向进行相应备战动作。8月12日,多家印媒称,印度再次向中印边界增兵,提高警戒水平。截至8月12日凌晨,共有4.5万印军进入高海拔地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此外,包括陆军33军第17、27和20山地师,第3军和第4军(分别下辖有各3个山地师或者步兵师)也在向中印边境推进。

此外,印度侦察力量还在盯着中方一举一动,掌握中方基本动向。

对于中印边境对峙,中国官方曾多次对印度发出强硬警告,希望印度主动撤兵。中国媒体也将民族情绪渲染到极致。在这种局势趋紧的背景下,中印两国领导人将于9月初在厦门会面。

近些年来类似的边境问题都通过政治途径很快地得到了解决,如今虽然两国的外交官们都在像原来一样举行会谈以期解决问题,但至今都未能取得成功。

俄罗斯《专家》杂志8月14日报导称,中印两国媒体都在激起民族情绪,中国官媒宣称将要使用武力,印度媒体也不示弱,这使得两国没有办法达成妥协。

中国外交部曾警告印度方面,中国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耐心是有限度的。9月前,中国会保持剋制,向外界展示其和平的意愿,但是在9月份的金砖国家峰会后,一切都将改变。 导致中印两国关係恶化的因素除了边境问题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国拒絶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集团」(NSG);二是印度拒絶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联合日本打造自己的「丝绸之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