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什么公开指责美国?

今 日 看 点 : 2007-02-14 ▲◆★●■
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祝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军事功能强大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877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各有千秋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885
中国反卫星武器若含美国技术 美国将采取更强硬立场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6775.htm
原子弹没有爆炸在越南战场内幕揭秘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297.htm
鑫诺2号-我们是不是错怪了中国航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0211/13935060.html
英报:美国今春有能力打击伊朗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12/content_5727478.htm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一张嘴胜过千军万马"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408/5389540.html
美国制造朝核危机的根本用意是什么?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056.htm
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什么公开指责美国?
http://blog.phoenixtv.com/user1/peterq/archives/2007/664273.html
美对台警惕性渐高 谍报网渗透台湾24小时侦动向
http://news.phoenixtv.com/taiwan/3/200702/0212_353_75654.shtml

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军事功能强大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877
    文章提供 于 2007-2-11:中国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后,美国一些媒体和政客诬蔑北斗导航系统完全为军事服务。而实际上,正是美军依仗卫星定位系统,在全球没完没了地打仗。
  ▲炒作“北斗”军事用途 甚至还扯上反恐问题
  2月3日,中国用“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据悉,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发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此前,中国分别于2000年10月、12月及2003年5月,发射3颗导航定位卫星。而此类导航卫星每次成功发射,都会在美国内引发“非议”,这次也不例外。
  《欧洲日报》报道说,在中国成功发射第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第二天,美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再提此前中国在今年1月进行的那次太空试验,称这是解放军现代化过程中一项“令人焦虑的发展”。更有美“专家”对媒体表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具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有所创新,将对美国构成‘威胁’”。
  美国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扩展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极大地推动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能力,如透过卫星引导,从潜艇或远程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还有离谱的观点认为,美国即将干预“恐怖国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让这些国家无法进行全球定位。中国建立“全球定位中心”,很可能诱使“恐怖国家”听命于自己。最耸人听闻的还是美航空航天局,该机构一位官员称,中国建立北斗计划,“除了很少的民用基础外,大多是主要应用于军事。”他还煞有介事地称,美国是“民用和平利用”太空,不希望搞“星球大战”,而中国军方通信保障能力已能满足防御作战需求,还建立这种可以扩张到全球任何角落的庞大系统,目的就是想“打破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主导”。最能说明这轮恶炒本质的,是美《太空评论》的一篇文章,文章认为,美国化解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威胁,最好的办法是“将GPS从第三代升级到第四代,发射更多更先进的卫星。”
  ▲卫星定位决定战争胜负 美军打仗一刻也离不开
  卫星应用于军事并不新奇,但卫星能在实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乃至改变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则是在它开发出了可靠、高效的导航定位功能之后。
  美军近年频频对外用兵,GPS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军也正是仰仗卫星导航系统,才得以在全球范围到处打仗。
  科索沃战争中,空袭所用导弹和炸弹大多是GPS制导,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飞机投放武器的距离也更远,使载机更加安全。另外像B-2战略隐形轰炸机,本身就采用了GPS进行导航定位。美军首次在实战中应用GPS定位系统,便取得了良好效果。
  海湾战争中,美军将GPS接收机安装在装甲车和直升机上,还使用了一万多个只有香烟盒那么大的“斯巴藤”GPS接收机,可以装在口袋中,不用向导部队也不会迷失方向。
  据称,多国部队也正是通过GPS系统提供的精确位置计算等情报后,才迂回绕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直插前方薄弱环节,形成前后夹击态势。海湾战争后,在科威特的扫雷人员广泛使用了GPS设备来测定雷场,它能将地雷的位置精确到一平方米以内。在战场内,共清扫了175万颗雷、弹,创造了现代战场扫雷的一大奇迹。
  “战斧”巡航导弹,也是沾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光,才得以如此风光。现在“战斧”已经改用GPS作为制导方式,不仅将导弹发射的准备时间缩短到几十分钟,并真正实现“发射后不管”。
  另外,卫星导航系统对特种作战也意义重大。由于它具备全天候地连续、隐蔽定位的优点,尤其是一次定位时间仅需几秒到十几秒,并且使用者不需发射任何电磁信号、只要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即可。因此,特种作战部队无需无线电静默就已部分地保持了与指挥机构的联系,无需呼叫就可以获得战术支援,并且可以随着战场变化随时确认理想的行动路径。
  ▲GPS系统独霸全球 美军可威胁别国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后,美国研究人员偶然发现,卫星所发出的电波具有定位功能。
  1960年,美国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升空,开始了导航卫星的新时代,但在后来使用中暴露出很多弱点。1973年,美调集陆海空三军力量,开始研制全球定位系统GPS,经过20年的不断完善,耗资200亿美元后,该系统终于在1994年全面建成。
  据介绍,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接收设备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由21颗GPS卫星和3颗备份卫星组成,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接收机同时收到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共有5个监测站来跟踪监测每颗卫星的轨道运行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发回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用户接收部分,即GPS接收器,用来接收卫星发出的位置、时间等信号。GPS所以能进行定位,是通过测定由3颗卫星发出的信号至测定点接收到信号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出测定点到3颗卫星的距离,再根据各卫星当时所处的位置信息,就可计算出测定点的经纬度。
  据悉,GPS系统卫星都装有30万年内误差不超过一秒的原子钟,分别以粗码和精码连续不断地向地球发送时间和位置信息。其中,粗码供民用,精码提供给军方使用。精码一次定位精度为15平方米,经过多次定位,其精度可达一平方米以内,可用于向陆地上的部队、装甲车和火炮提供精确的位置,为海上的舰艇、海港领航员和空中的飞机导航,还可为太空中的航天器和导弹提供精确的位置。
  据悉,GPS目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美国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但是,为防范某些国家军队利用GPS威胁美国,美国只向外国提供低精度的卫星信号,对美军则提供最精确的信号。于是,一旦需要,美国可随时切断向某些国家发送的信号,使这些国家的飞机、舰船等陷于“瘫痪”。来源: 世界新闻报  ▲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各有千秋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885
    文章提供 于 2007-2-11: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中国日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是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将进一步提高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将进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关试验。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美国GPS、欧洲“伽利略&r
dquo;、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的格局逐渐显现,这四大系统各有千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為10米。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资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TPS)是一个接收型的定位系统,只转播信号,用户接收就可以做定位了,不受容量的限制。“北斗一号”是双向的,既有定位又有通信的系统,但是有容量限制。中国计划2008年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逐步扩展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TPS)包括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它们均匀地分佈在6个轨道上。每颗卫星距离地面约1.7万公里,能连续发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只要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持有可擕式信号接收仪,无论身处陆地、海上还是空中,都能收到卫星发出的特定信号。接收仪中的电脑只要选取4颗或4颗以上卫星发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就能确定接收仪持有者的位置。TPS除了导航外,还有其他多种用途,如科学家可以用它来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汽车司机在迷途时通过它能找到方向;军队依靠它来保证正确的前进方向。
  ▲(三):欧洲“伽利略”系统与TPS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例如,伽利略系统的卫星数量多达30颗,美国目前还只有24颗;“伽利略”更多用於民用,最高精度比美国TPS高10倍,不少专家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TPS只能找到街道,“伽利略”则可找到车库门。
  ▲(四):俄罗斯在去年年底发射了3颗“格洛纳斯—M”卫星。按计划,该系统将於2007年年底之前运营,届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 2009年年底前,其服务范围将拓展到全球。美制GPS从卫星回馈到地面的GPS信号很弱,如果对方採取多种干扰,都会使地面GPS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而“格洛纳斯”系统的卫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
中国反卫星武器若含美国技术 美国将采取更强硬立场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6775.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2-08 :Benjamin A Shobert撰文/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是美国国会为全面审议涉及中美关系的各项经济、安全问题而设立的机构。自2000年10月成立以来,该机构频繁举办各类听证会或进行实地调研并出台了多份评估报告。这些报告虽然对国会和总统不具约束力,但却从某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上对华政策的调整。
    2月1日至2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举行了2007年首场公开听证会。会议主要围绕著三个政策性议题展开:
    ▲一,中国在1月11日测试“反卫星系统”武器具有什么意义?
    ▲二,美国应如何回应中国未完全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员义务的问题?
    ▲三,用经济利益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是否应该继续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思想?
    这些听证会传召了一大批活跃在中美双边关系领域的官员,包括共和党众议员福布斯(J. Randy Forbes)和民主党众议员布朗(Sherrod Brown)。两人均谈到了中国廉价商品导致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另外,委员会还听取了国防部亚太地区副助理部长劳勒斯(Richard Lawless),和能源部负责国际合作与政策事务副助理部长庞芙瑞(David Pumphrey)的意见。
    许多中美关系的专家学者也先后在听证会上发言,讨论美国应如何看待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国内的非稳定因素将如何影响政府的内外政策等问题。
    在有关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问题上,反卫星武器测试是重中之重。如果说美国有意在用词上做文章、避免将北京定义为“军事威胁”的话,那么中国日前进行的反卫星武器测试则给美国出了个大难题。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事前并没有宣布测试计划,而且反卫星技术被视为一种攻击性武器平台,因此听证会要想避免将测试定性为战略性升级是不可能的。
    在听取了劳勒斯的供词之后,委员会成员武尔泽(Larry Wortzel)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测试前,北京当局是否发出了飞航公告,或者是否通知了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国际机构。1995年7月,中国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前,曾通报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由于中国没有发布事先通知,因此华盛顿不得不揣测中国进行以及隐瞒此次测试的意图。
    那些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前景抱有希望的人也许认为这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但这种技术本身以及事先没有声明的测试手段却动摇了他们的信心。如果说此次测试是为了对抗美国在亚洲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证明中国独立自主的政治地位,那么展现其它的军事技术就已经足够。
    然而,反卫星系统却不禁让人联想起冷战时期的遗留后果。测试反卫星武器可能将迫使美国大幅调整对华政策。
    北京测试反卫星武器可能会产生一个意料之外的后果,即美国将越发坚定禁止对华出售军民两用科技的立场。当被问及中国测试的反卫星系统零件是否含有美国技术时,劳勒斯含糊其词地表示必须在更高级别的安全会议上才能回答这一问题。
    在中国于1月11日进行反卫星系统测试后,美国立即暂停了中美太空合作。被叫停的项目包括联合探月行动,和中国太空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等项目。反卫星武器试射在太空留下的残骸还有可能损坏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卫星。据《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言人夏普(Jason Sharp)表示,中国的反卫星武器测试破坏了布什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在去年4月峰会期间所达成的一个协议。
    倘若事实证明中国的反卫星系统确实含有美国技术,那么美国将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其结果将会对中国进入国际空间技术市场提出真正的挑战。华盛顿的鹰派政客将会借此机会,主张遏制优先于经济合作的对华政策。
    这次听证会似乎一直围绕著中美军事、政治和经济关系不断升级这一主线来进行。即将出版的《中国幻想曲》(The China Fantasy: How Our Leaders Explain Away Chinese Repression)一书的作者孟捷慕(James Mann),在作供时强调通过经济合作来推动中国民主改革的思路可能是错误的。
    他说,尽管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并引进了自由市场的某些机制,但美国不能想当然的以为中国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必定会发生改变。他表示,美国人民之所以支持接触中国的政策,是因为他们相信经济自由将最终实现中国人民的政治平等。这一直是美国近几届政府在与中国对话时的主导思维。然而,孟捷慕在书面供词中却提到了另
一种可能性:“如果中国继续坚持现在的经济道路而又不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怎么办?”
    “如果25到30年后,更加富饶强大的中国继续被一党专政的政权统治著,政治异见分子仍然受到迫害,但同时中国又向世界开放、与其它国家确立了密不可分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关系,那会怎么样?人们都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终将会开放,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呢?”
    捷慕是一位拥有23年经验、专门报道中国新闻的资深记者,所以他所提出来的问题不容小觑。如果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只是将美国经济的某些领域移植到中国,那么美国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经济上接触中国的政策?
    孟捷慕的证词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而今年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将研究的关键问题也许是,美国是否应该向中国加强政治压力、迫使后者进行政治变革。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中国会否进一步开放政治体制将会是非常值得观察的问题。
    在听证会上,有讨论者建议美国政府向WTO组织对中国进行申诉。可被申诉的问题包括中国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为商业诈骗提供漏洞,以及中国政府对国内厂家发放补贴等。支持这些建议的与会者很清楚美国未必会胜诉,但他们相信提出申诉将会迫使中国做出某些必要的改变。
    事实上,美国要向中国施压的问题十分复杂。一方面,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希望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占据中国大陆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小型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却视中国为经济威胁,而且对中国政治不平等的现实强烈不满。而美国政府必须协调处理这两者的利益关系。
2007 年伊始,中美关系就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中国测试反卫星武器再次将华盛顿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中国军力之上。2001年中国强迫美国一架EP-3侦察机在海南岛降落,以及去年中国一艘宋级潜艇尾随跟踪美国小鹰号(Kitty Hawk)航母等事件都情有可原。但是测试反卫星武器却是另一回事,其后果不仅会影响美国的对华军事政策,而且还会波及经济和政治领域。
    如果说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上周举行的听证会有任何含意的话,那么它便暗示著2007年是美国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以求改变的一年。布什政府认为“负责的利益相关者”是评估中国的标准。如果中美双方想要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话,那么双方都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行事。▲  本文作者Benjamin Shobert是Teleos Inc咨询公司的董事经理。该公司致力于协助亚洲企业将创新科技引进北美市场。
原子弹没有爆炸在越南战场内幕揭秘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297.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2-11:越南战争自1961年开始后,逐步升级。到1965年,美军正式将战火燃烧到越南北方。由于美军作战伤亡越来越大,一些官员开始考虑在越南战场使用原子弹的问题。对此,美国一些科学家曾进行全力的劝阻,向美国国防部呈送了一份有关使用原子弹后果的秘密报告。最终,美军放弃了在越南战场使用原子弹的考虑。最近,美国有关方面将此事予以披露。
◆美科学家上报秘密核报告
从1959年开始,美国有一群科学家每年夏季都要聚会一次,为美国国防部讨论有关防务方面的问题。这是一群美国顶尖级科学家,对军事科技有着极深的见解。因此,他们的观点受到了国防部的高度重视,常常被一些高级官员采纳,成为军事作战的依据。事实上,他们成了美国国防部军事作战的“智囊团”。
1966年的一天,这些科学家突然获知,美国一些高级官员在谈论在越南战场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一位名叫戴森的科学家认为,有关使用原子弹的说法是在国务院或某个非正式聚会上说出来的。然而,另一名科学家温伯格认为,这是美国国防部或国家安全委员会鼓动在越南战场使用原子弹之类的战术核武器。
这些科学家大为惊愕。毕竟,原子弹是极有威力的核武器,一旦使用,将在军事和政治上产生极大的影响。于是,几名科学家把自己的想法通报了美国国防部,有3名科学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研究。最后,他们写成了长达55页的名为《东南亚战术核武器》的研究报告,呈送美国国防部参考,被列为“高级机密”材料。
◆原子弹难以对付游击队
报告认为,美军如果在越南战场使用战术核武器(原子弹),目标不是很多。战术核武器有效的作战使用主要是阻止大规模胡志明部队运动。然而,胡志明部队主要是一支游击力量,平时分成小部队零星作战,没有固定的兵营,没有庞大军队的集结,而且还大量利用森林进行作战。因此,美军原子弹的作战效果值得怀疑。
报告分析道,美军如果使用核武器阻塞游击队在林中的道路,虽然可以摧毁大量树林,然而,游击队可以很容易地清除倒下的树木,照样可以进行物资和兵员的补给。美军如果要成功地阻塞游击队使用的林中道路,就必须经常使用核武器。显然,这是美军难以做到的。不仅如此,美军如果使用原子弹,还会殃及道路周围的无辜百姓。据计算,美军一旦投掷战术核武器,周围320公里范围内的无辜百姓都将受到威胁。
◆美军可能遭到核反击
报告分析认为,如果美军首先在越南战场使用核武器,很可能导致游击队的核反击。届时,胡志明部队的支援国苏联可能决定向胡志明部队提供类似的武器进行反击作战。苏联可能向胡志明部队提供核迫击炮或核无后坐力炮。美军在越南南方驻扎的航空基地、陆军基地、军港和部队集结地等,均容易成为胡志明部队进行核反击的目标,也容易遭到苏军远程轰炸机的核袭击。美军在越南战场集中部署在狭窄的兵营里,如果遭到原子弹之类的小型核武器攻击,损失将是巨大的。报告认为,两者相比,美军使用战术核武器比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后果更可怕。相反,美军即使真的使用战术核武器,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很理想的作战效果。
◆担心局部战争变成世界大战
报告认为,如果美军在越南战场使用核武器,将产生极为严重的政治后果。一旦胡志明部队进行核还击作战,战争就将升级。最后的结局难以预料,一场局部战争可能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即使越南战场不出现升级行动,美军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会在未来作战中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在未来军事作战中遭到美军核武器的攻击,会秘密跨越核门槛研制核武器,这将导致核武器的扩散。同时,一旦美国在越南战场使用核武器,不管胡志明部队最后是否使用类似武器进行反击,世界的舆论都会对美国不利。其中,美国盟国的反应会“相当不利”,亚洲许多国家也会进行谴责,日本甚至可能废除与美国签署的条约,连美国国内舆论都会提出质疑。因此,美军如果在越南战场使用战术核
武器,政治上的损失将超过军事上的获益。
1966年8月,这些科学家有关核武器在越南战场使用后果的报告送到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手里。美国国防部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让这些科学家感到欣慰的是,直到越南战争于1973年结束时,越南战场也没有响起原子弹的巨大爆炸声。▲
鑫诺2号-我们是不是错怪了中国航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0211/13935060.html
2007-02-11中华网论坛/作者 Chinaepee (进入作者Blog)
        ◆摘要:鑫诺2号失控是什么原因?
        ◆中美之间在卫星上的以往有什么过节?
        ◆为什么提出在海南岛建发射场?
  中国2006年10月29日发射的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出现故障,中国家用卫星电视市场将延迟启动。据了解,“鑫诺2号”卫星的最终命运可能是坠入大气层烧毁。
  网上一时间充满对中国航天的责难,认为是技术人员的失误造成的。
  “鑫诺2号”的制造者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该院工作人员除了表示“正就故障机理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外,拒绝透露进一步的消息。
  此颗卫星的成本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由国资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保20亿元人民币,。
  这颗卫星的主要用途是:电视直播业务。有专家预测,一旦个人接收卫星节目的政策放开,2006年~2010年我国将至少有1亿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鑫诺二号”由此带来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但从目前出现的情况看,这颗卫星的命运基本宣告终结,间接损失将超过一千亿。
  对外的说法是:“鑫诺二号”卫星在今年10月29日发射,过程一直成功,但在对其进行定点操控的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致使太阳帆板二次展开和通信天线都未能展开,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并且不断在太空飘移,最后的命运很有可能是坠入大气层烧毁。”
  其实这番话是有问题的,我们知道,卫星首先要进入轨道,然后进行定点,这些过程中,由地面测控中心发出指令,由卫星上的一些小型发动机向不同方向喷射气体完成,这时候出了问题,卫星将无法定点。而打开电池板等只是下一个步骤。定点无法完成,其他就不用再做了。而“鑫诺二号”恰恰就是在这个关键性的操控环节出了问题,使卫星不能操控。
  ◆这种技术是基本技术,中国航天应该是很纯熟的,为什么会出问题?
  在此阶段,卫星将姿态、喷射气流、指令回复等信号不断发向地面,而地面操控信号不断发往卫星,双方的通信是非常繁忙的,如果通信一旦出问题,卫星将失控。
  要阻断双方的通信是很间单的:第一是阻塞,向卫星发射强大的微波信号,会阻塞甚至烧毁卫星的接收电路,第二招就是“淹没”,由太空向地面发出与你卫星同频的强大信号,同样会把卫星发回的微小信号“淹没”掉。
  ◆问题是:谁会干这么无聊的事情,去干扰别国民用卫星的发射?现在世界上有这种流氓吗?
  世界反对外太空军事化的提案,169个国家一致赞成,只有一国投了反对票,那就是美国。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美国就是那个流氓国家。
  2005年10月,美国宣布已正式布署了第一个可临时中断敌方卫星通讯的“反通讯系统”,这种系统使用无线电频率能量来压制敌方卫星的信号传输。并宣称2006年还将布署2个这样的系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然而当日18时至19时45分间担任转播中央电视台电视台节目的鑫诺1号卫星的转发器再次受到非法信号的攻击,持续时间共计18分44秒,经测定,干扰信号来自台湾地区。
  2002年6月、9月、11月和2006年的10月7日,非法信号曾多次攻击我卫星,干扰中央电视台、部分地方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的正常播出。经技术测定,这些干扰信号均来自我国台湾地区。
  2004年7月25日,中国发射了早一代卫星定位系统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二号,该星升空后就遇到了罕见的空间高能电子暴事件。探测到的电磁能量比平静时期高出100倍以上,至有几台设备先后出现非正常的复位,这种现象持续了大约两周后突然消失,一切设备又都恢复正常。这显然是人为造成的。 
  从2006年10月29日到12月底的2个月间,“鑫诺2号”发生的故障原因有没有调查出来”。
  随后传闻,美国一颗重要而神密的卫星丢失,美国国防部对此没发表任何意见。
  
  我们但愿相信,“鑫诺2号”是由于我们技术不佳而失控,就算被人做了手脚,我们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咱认栽。希望中国航天人不必介意,今天失败了,好好总结经验,争取明天的胜利。
  ◆近几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取得成功。
  已传闻要在海南岛建发射场。如果卫星从海南岛发射,可以减少发射重量,并时运载火箭不经过日本、关岛上空。特别是对地球同步卫星,因距赤道较近,可使卫星更快进入轨道,减少被敌大能量信号阻塞及淹没的可能。看来这也是对付卫星战的一个步骤。
  美军太空战中心主任丹尼尔少将曾在对美国空军卫星部队所作的演讲中说:“如果你们的卫星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应该是——卫星遭到了袭击。”这可以看作美国官方对“先发制人”战略的一种暗示。
  据美国媒体披露,在美军现行的军事条例中,一次对卫星的袭击,将会被看作是一场战争的发起。而第一的反应就是反击。美国军方曾多次指责中国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经过中国上空的美国侦察卫星,使之失效。按美军的标准,这已是战争的开始。但我们也没看到美军的公然反击,大概也是哑巴吃黄连。
  在美国空军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为保证美国在“空间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空军已经首次采纳了一项旨在拥有“制太空权”的战略。在未来作战中,对敌方卫星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将成为“任何一项军事行动中的关键步骤”。
  相信只要太空非军事化的条约一天不签订,这种暗战还得进行下去。谁叫咱们是处处与美国霸权作对的硬骨头呢?▲
    2007-02-11环球时报: 一位工程师指着墙上挂的镶嵌图对记者说:“在这张图上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淮河流域的植被、城市、道路、河流、农田和村庄。如果要查清当地小麦播种面积,人工统计费时费
力而且未必准确,我们只要用电脑对图上的麦田进行统计,轻轻点几下鼠标,就一切OK了。”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这张图是由中巴资源卫星拍摄的多张照片镶嵌而成。这颗在我们头顶700多公里的天空上飞行的卫星,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方面,它却发挥着令许多人根本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陆地卫星、法国的斯波特卫星、印度的对地观测卫星,一直是三足鼎立。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和巴西两国联合研制。1999年10月,第一颗中巴资源发射升空。2002年,我国发射了第二颗资源卫星。它在大尺度空间上有着广泛的运用,一次最小的拍摄范围是113公里×113公里。只要1298幅景CCD图像数据,就可覆盖全部国土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这颗卫星传回的图像资料有广泛的需求。
  资源卫星传回的图像,引起了周边不少国家的关注。去年10月,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召开的亚洲遥感会议上,蒙古希望中方能免费提供覆盖整个蒙古的卫星数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生产了蒙古所需要的图像数据。覆盖整个蒙古国的278景图像数据被刻在6张DVD光盘中,免费送给了蒙古;此外,资源卫星数据影像图集和乌兰巴托市的数据图像,也一并免费送给了蒙古。
  据介绍,我国地面三大卫星接收中心所接收到的数据,覆盖了我国周边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向蒙古赠送之外,我国还向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朝鲜、尼泊尔、缅甸、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国免费提供数据产品,供他们试用;向加拿大提供了北美地区的图像,并正在洽谈卫星数据在北美落地的问题;挪威也在与我方商谈卫星数据在北欧和北极地区落地事宜;中法两国还联合开展了遥感疫情项目的合作。中国资源卫星中心主任郭建宁说,遥感卫星扩大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大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遥感界的地位。
  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曾指出,开发空间技术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条捷径。为此印度政府不惜重金。印度政府的研发经费中,60%以上都投入到了国防研究、空间部和原子能部这三大研究部门。仅印度遥感局每年就可以得到大约1500万美元的运行费。1963年,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时,印度不得不用牛拉的三轮车来运送火箭部分部件,今天印度成为全球第六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第五个具有遥感卫星研发能力的国家。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黄道群说,正是这种航天技术的发展,帮助印度迈向了世界大国的殿堂。中国自己的遥感卫星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奋力赶上印度,促进中国航天遥感事业的腾飞。据郭建宁主任介绍,我国下一系列升空的资源卫星能够维持15年左右的稳定期,同时尽快发展我国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 (环球时报/牧南 石华) ▲
英报:美国今春有能力打击伊朗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12/content_5727478.htm
    2007年02月12日 新华网  英国《卫报》10日援引华盛顿消息人士的话说,尽管美国官员多次在公开场合否认有攻击伊朗的计划,但美国在可能对伊朗实施打击的军事准备上却没有停下脚步。消息人士说,随着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的加速,美国今年春天将有能力对伊朗发动一次军事打击。
    
    ◆加速部署意在打击?
    今年以来,美军开始了一系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计划。美军官员称,加大军事部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威慑伊朗。
    《卫报》报道说,上月中旬,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向海湾地区派遣“约翰•斯滕尼斯”号航空母舰。未来10天内,“约翰•斯滕尼斯”号航母将抵达海湾地区,加上已经在那里执行任务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美国在海湾将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
    而作为针对伊朗可能采取报复行动的防范措施,美国已经在海湾部署了更多“爱国者”导弹和扫雷艇。作为美国可能打击伊朗的另一个信号,布什已经下令储备更多石油。
    报道援引华盛顿消息人士的话说,虽然布什还没有作出决定,但美国对于一场空袭行动的准备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到今年春天,美国将有能力发动攻击。不过,这位消息人士说,如果美国决定打击伊朗,攻击行动更可能发生在明年,也就是布什即将离任前。
    来自华盛顿的情报专家文森特•坎尼斯特拉罗在接受《卫报》采访时也同意上述消息人士的看法。
    “计划正在进行中,……目标已选定,就一场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行动而言,计划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实施空袭所需的军事物资都在安排到位,”坎尼斯特拉罗说,“我们在准备一场战争,这非常危险。”
    ◆政府官员频繁否认
    对于上述说法,美国政府高层此前在公开场合多次予以否认。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9日重申,美国无意攻击伊朗,增兵海湾地区只是旨在打消其在中东地区盟友的疑虑,同时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即美国将继续呆在海湾地区。他说:“我不知道总统布什、国务卿赖斯和我已经本人已经重复多少次了,美国没有与伊朗开战的计划。”
    不过,美国前空军军官萨姆•加德纳却对盖茨的这种表态展开另外一番解读。加德纳对比了自己曾经参与的以伊朗为对象国的军事演习,认为美军近期的所有军事动作与一场空袭行动的准备完全吻合。
    “如果你在准备实施一次空袭,那么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和美军过去几周内的动作完全一致,我们必须摒弃一种观念,认为已经被束缚在伊拉克的美国不会这么做。这里所说的只是一次空袭,”加德纳说,“盖茨说没有开战计划,我们认为这并不属实,他是在玩弄文字游戏,真正的意思可能是美国没有‘立即’发动一场袭击的计划。”
    ◆保守势力鼓吹对抗
    在对待伊朗问题上,美国国内的新保守主义势力正在推动布什政府与伊朗开辟一个“新战场”。其中,智囊团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AEI)便是这种新保守主义势力的主要代表。
    《卫报》说,几年前,AEI一名成员炮制了“邪恶轴心”这一概念,后被布什用来指责伊朗等国家。随着近年来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坚持挺战的新保守势力对白宫的影响出现下降。然而,今年年初,面对国会、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官员的反对声,布什还是执意采纳了AEI推动的增兵方案。在AEI鼓吹对伊朗实施打击时,布什是否会听取呢?
    《卫报》记者尤恩&bull
;麦卡斯基尔认为,经历了1979年至1981年的使馆人质危机后,美伊两国断交至今,布什也成为了在这一问题上拒绝原谅伊朗的美国人之一。他已经多次表示,自己不希望在卸任时看到伊朗取得地区超级大国地位,也不希望看到伊朗一步步拥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麦卡斯基尔说,从这种逻辑上来说,如果外交努力没有让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那么布什眼中唯一可行方案就是军事打击。
    事实上,除了对伊朗实施空袭,其他一些新保守主义势力还在推动白宫采取其他军事手段,比如支持伊朗国内的反政府武装“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务院已经将这一组织列为“恐怖组织”。
    一些持温和立场的智囊团一直呼吁美国政府与伊朗展开对话,但他们认为美伊两国在过去10多年中丧失了多次对话良机。
    新美国基金会成员阿夫欣•穆拉维说:“要说美国的外交手段没有效果,那就错了,因为美国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手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当伊朗已经准备好跳舞时,美国拒绝了;当美国准备跳舞时,伊朗又拒绝了;如今,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伊朗准备穿过舞池,而美国却把脸转开。”(徐超)▲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一张嘴胜过千军万马"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408/5389540.html
  2007年02月12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月9日任命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沙祖康大使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在瑞士日内瓦接受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新职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将是一次重大挑战。
  ◆人称 “沙将军”
  很多人把沙祖康称为“沙将军”,他的一张嘴可以胜过千军万马。作为一名擅长多边谈判的外交官,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参与多边裁军谈判、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等重要国际会谈,被外界誉为与唐家璇、李肇星齐名的中国“外交三宝”。
  沙祖康爱看武侠小说,他代表中国以侠义精神在列国间畅意直言。他说:“我从小就主张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作为中国的外交官,作为大国的外交官,至少应该主持正义。”
  沙祖康夫人刘谨凤公使参赞坦言:“我觉得他总体来讲是无私才能无畏。他之所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讲别人不敢讲的话,那是建立在爱国基础上的。他不像人家想象的那样是大炮,绝对不是的,即使是大炮,那个大炮也是拐了好几个弯的,他想得很多。”
  ◆自称 “农民外交家”
  谈及自己的外交风格,沙祖康表示,一个人一个作风,如果要说体会的话,那就是真诚待人,包括真诚对待你的同事,甚至是对手。真诚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共事。
  沙祖康常戏称自己是“农民外交家”,喜欢直来直去。国外媒体也评价他的外交风格是“令人惊讶的坦率”。
  沙祖康说,我的性格,没有给我带来什么麻烦,大家都很欢迎,东西南北中,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都觉得,沙先生可靠、可信、真诚待人!但有一条,必须牢牢把握的,就是在重大的政策问题上,必须忠实地、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的政策。
  ◆“沙将军”语录
  ▲讲话直一点,是我个人的风格,但也不是唯一正确的风格。
  ▲我没什么绝活,就是真诚。我一辈子不讲假话,永远讲实话。
  ▲没有那个老工夫弯弯绕,含沙射影也好,曲里拐弯也好,旁敲侧击也好,在国际会议上,人家没有时间来考虑你这些东西,来琢磨你深刻的含义。
  ▲我要赢你就赢定了,要不你把我的尸体抬出去。
  ◆人物小传
  沙祖康1947年9月出生于江苏,从事外交工作36年,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裁军事务大使,1997年任外交部首任军控司司长,2001年开始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综合《法制晚报》、《北京晚报》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2-12 第02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国制造朝核危机的根本用意是什么?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7056.htm
◆—美国军事围堵中国政策100年不变!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2-09:朝鲜半岛,是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桥头堡。朝核问题中美国的目的是,夺取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美国要搞掉朝鲜,须先分化中朝关系,中国国内已经出现弃朝论。朝核问题可能的趋势是,美国伸出橄榄枝,朝鲜倒向美国。在朝鲜存亡之时,援朝抗美,帮助朝鲜生存与发展,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朝鲜进行核试验,是面对强敌又孤立无援下的无奈之举。美国借机大做文章,企图一举改变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基本战略格局。在此紧要和复杂关头,稳定朝鲜、援朝抗美,是符合中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政策选择。
◆一、美国制造朝核危机的根本用意在中国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不惜血本,锲而不舍,难道只是为了一个朝鲜以及所谓的核武器吗?对于美国来说,朝鲜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通向中国的滩头阵地。50多年前,中美双方付出数百万人伤亡的代价,为的就是这块阵地。
然而,冷战结束后,在令人无所适从的所谓“后冷战”、“后后冷战”或“后冷战后”时代,朝鲜还有这种战略意义吗?在一些中国人的心目中也许没有了,或者淡漠了,但是,在美国心目中却丝毫没有改变,甚至更加突出――朝鲜半岛是美国应对中国崛起和控制欧亚大陆的不可或缺的桥头堡;美国所谓的“朝核问题”,根本目的就是夺取对朝鲜半岛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这些年的流行话语“冷战结束”,仅仅是指原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消失,而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分歧,特别是对地缘政治和世界事务主导权的争夺决没有停止。相反,苏东阵营的瓦解为美国全面控制世界创造了极好条件。现实世界体系是霸权体系而不是民主体系,“融入”这个体系决不意味着自然就得到平等、自由和自主的保障,相反,要完全被这个体系的主导者认可就必须以丧失独立自主为代价。在霸权主义的政治规则中,一切善良的愿望在实际的战略结构面前都黯然失色。
冷战后的中国,因其特殊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不能不成为美国试图加以控制的对象。因此,无论中国如何真诚地表达和平共处、和平发展的意愿,美国也决不可能停止在中国周围排兵布阵。这意味着朝鲜的战略意义也不会变。
在“反恐”烟幕的掩盖下,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集结的战略力量已达空前程度,并且还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