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16、知识文化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人不能专凭直觉说一句话是真,但可以专凭直觉说一行为是善,一形象是美。-冯友兰
☆直觉即是灵感。--张岱年
☆感到的永远比看到的更加直切。-夏 衍
☆不论你生存多久,你只永久寻你自己“心”的暗示,不要尽服从自己的或别人的“智”。--瞿秋白
☆无赖未读过书,只有直觉,而对付现实之本能反强于书生。--林语堂
☆直观是整个的,非分析的,所以反而容易见出事理之是非,道及本来的面目。--林语堂
今 日 看 点:2017–06–12▲◆★●■☆
G5無意抗衡G7,兩者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
美海军报告盯上中国“海上民兵”为哪般★
http://news.stnn.cc/hwmtkzg/2017/0611/439041.shtml
伊朗派出5架飞机向卡塔尔运送大批食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6/11/6304814.html
环球时报警告郭文贵:不可能因撒泼而退让★★★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6/11/6306032.html
为什么默克尔将再度连任★★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706/32384/11115.html
中国大学靠高考,美国大学靠出身★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6/11/6305022.html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巴黎协定?★★
http://pit.ifeng.com/a/20170610/51224104_0.shtml
韩国对朝鲜没“大棒”,搞平衡难脱困境★★
http://pit.ifeng.com/a/20170611/51227672_0.shtml
G5無意抗衡G7,兩者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
2017-06-12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束沐)由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光明智庫、國際關係學院聯合主辦的2017年金磚國家智庫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在為期一天半的研討中,記者注意到,中外學者們就金磚五國(G5)是否要抗衡甚至取代西方七國集團(G7)的問題十分感興趣,紛紛發表各自觀點,互動熱烈。學者們普遍認為,G7發展過程中的確提供給G5一些有益的經驗借鑒,但G5無意抗衡G7,兩者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東亞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Alexander Lukin回顧了俄羅斯參與八國集團(G8)和二十國集團(G20)的歷史,他表示,俄羅斯曾經既是G8同時也是G20成員,這種身份可以減少很多他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內部分歧,但是現在俄羅斯已經不在是G8成員,相對作為金磚國家成員的身份更為顯著,在他看來,G7目前為止的活動已經加速了G20當中的兩極分化。
“所以現在的G7,其實面臨著另外一個與其匹敵的組織也就是金磚國家的G5”,Lukin認為,除了西方社會,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在擁抱這種新的“和而不同”的趨勢。他呼籲,金磚國家現在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努力方向,“為了和西方單極化世界的抗衡,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構建真正多極化的世界”。他說,就俄羅斯而言,參與金磚國家內部合作更有利可圖,因為參與G5可以抵禦來自西方社會的侵蝕。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也比較了金磚五國組織和G7之間的發展歷程。他說,從2009年金磚首次領導人峰會一直到現在,已經舉辦了大大小小四五百個會議。他感嘆,“我們八年時間完成了它們(G7)二十年的歷程”他贊同俄羅斯學者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概念,“我覺得必須做到和而不同,這幾個國家差異性非常大”。
“對於金磚國家,我覺得我們應該意識到它並不是想要替代某一個國際組織”,南非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Sanusha Naidu表示,我們希望金磚五國能夠最終成為一個團結的集體,能夠跟現在所謂的西方經濟體和平共處。她說,西方經濟體是填補整個空間重要的存在,不希望看到金磚國家背離自己的初衷。
她認為,“共同但有區別的利益”可以建構起金磚國家的身份認同,“比如說G7,他們有不同的追求的目標,但是他們又有共同的身份,在這樣情況之下,我們必須找到我們金磚國家在這樣環境下的主線”,她呼籲要加強金磚國家的戰略性合作。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朱傑進認為,作為一個國際組織,金磚國家未來發展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第一種是基於“發展”,第二種是基於“價值”或者“規則”。他指出,G7就比較強調成員之間的共同價值,而金磚國家目前採用基於“發展”的方式,“但是我們也可以在不同領域、用不同方式把它正式化、規範化”,朱傑進說。▲◆★●■☆
美海军报告盯上中国“海上民兵”为哪般★
http://news.stnn.cc/hwmtkzg/2017/0611/439041.shtml
2017-06-11 星岛环球网 资料图:三沙海上民兵连。新华社发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7日刊发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的文章“新的五角大楼涉华报告凸显中国海上民兵的崛起”的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五角大楼6月6日公布了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1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最重大的变化无疑是史无前例地谈到了中国海上民兵,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将这样的评估公开“讲出来”。
文章称,中国海上民兵与中国海警,以及具有“掩护”支援能力的中国海军一起,在海上行动中扮演核心角色,旨在通过海上行动占得先机。该报告将这一策略称为“海上争端中的低强度威慑”。
文章称,中国海上民兵力量在1974年的战争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与越南争夺西沙群岛西部的一些岛屿。2014年,菲律宾突破中国海警船封锁,向仁爱礁的废弃军舰提供物资补给并进行人员换防,在此期间,中国海上民兵参与了侦察与主权巡逻活动。
文章称,民兵一直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上民兵近乎是中国第三支海上力量。尽管大部分海上民兵有非军事性的工作,新的海上民兵部队仍在不断涌现。
文章称,美国五角大楼公开评估中国海上民兵,是为了让美国政府可以消除这支队伍合理的推诿,减少其回旋余地,并降低未来中方与美国及其盟友在海上发生冲突时使用它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五角大楼的最新报告是美国政府最高层对中国海上民兵的首次正式评估。▲◆★●■☆
伊朗派出5架飞机向卡塔尔运送大批食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6/11/6304814.html
央视新闻 2017-06-11:据法新社报道,伊朗官员证实,伊朗刚刚向卡塔尔派出了5架飞机运送食品,以帮助卡塔尔稳定物资供应。
卡塔尔食品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沙特、阿联酋、巴林等海湾邻国。
随着断交风波的开始,沙特等国叫停了与卡塔尔的物资交易,还封闭了与卡塔尔的陆地边界。数以千计原定运送物资过境的卡车滞留沙特。▲◆★●■☆
环球时报警告郭文贵:不可能因撒泼而退让★★★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6/11/6306032.html
东网 2017-06-11:涉嫌贿赂而被中方通过国际刑警发出”红色通缉令”追缉的郭文贵,其掌控的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古)被指涉及骗贷等犯法,郭文贵3名前下属昨日在辽宁大连西岗区法院受审。内地官媒今日发表题为”法律不可能因郭文贵撒泼耍赖而退让”的社评,指郭文贵显然难逃关系,其夸张表演不会对司法机关起作用,”怎对抗都只会让他付出更高的法律代价”。
社评指昨日开庭审理的只是盘古案系列案件的第一宗,该系列案其他多种犯罪正在调查,郭文贵是盘古的实际控制人,显然难逃关系;负案逃往美国的郭文贵一段时间以来”态度恶劣”,不断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政治诽谤,制造他”甚么秘密都知道”的荒唐悬念,把自己打扮成”落难但不屈的反腐英雄”,这种”流氓无赖方式”做法只会让他的诉讼前景雪上加霜。
文章指中国正展开反腐败斗争,对疑犯抵制性行动”软硬不吃”,只要犯罪就需面对制裁;郭文贵大概希望把面临的法律制裁,变成政府与他个人之间的”死缠烂打”,制造”个人恩怨”假象,试图通过表演反体制的悲情博取同情,寻找”峰回路转”的机会。
社评认为郭文贵”想多了”,他所做的夸张表演不会对司法机关起到任何作用,”想逼退法律,那是很幼稚的”;郭不应幻想国外环境能长期保护他,反华势力只是想利用他,当利用价值不断递减,被彻底抛弃是迟早的事,故郭应审时度势,配合国内司法调查。
文末强调”今天的世界没有罪犯真正安全的藏身之地”,不会纵容他们继续作恶;郭文贵与法律搞”离奇、荒诞”的对抗,只会付出更高代价;无论有多大财力都无法成为例外。▲◆★●■☆
为什么默克尔将再度连任★★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706/32384/11115.html
2017-06-11: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场上,平日里拘束、理智的她与德国联邦总统高克一起尽情欢呼。而默克尔和德国足球一样,正处于其最受欢迎的时刻。这幅画面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謝盛友
2017年6月的“ARD德国趋势”调查显示,总理默克尔在德国人中的受欢迎程度相当之高。竞选对手、社民党主席舒尔茨则大失民意。民调显示,基民盟的默克尔已达到2015年秋难民危机以来最高的支持率。当年,近90万人前往德国寻求避难,默克尔的欢迎政策引起不少人质疑。如今,再度有64%的德国公民对女总理的工作感到满意。这意味着,默克尔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
默克尔受欢迎是她所在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在民调中明显领先的主要原因。
倘若现在举行大选,38%的选民会投票给基民盟和巴伐利亚州的姊妹党基社盟。只有24%会投票给社民党及其党主席舒尔茨。自民党(FDP)声势再起,三年半前黯然告别联邦议会,如今重夺10%的支持率。
费城艺术大学教授、作家卡米拉·帕格利亚(Camille Paglia)说:“默克尔是现代成熟女性的典范。”帕格利亚认为默克尔维持人性本色。默克尔一直让帕格利亚非常赞赏的是,默克尔自信领导的同时还能维持真实灵动的人性本色以及丰富的个人生活。默克尔从事园艺,下厨烹调,还喜欢体育和歌剧!与同为公众人物的希拉里·克林顿简直是天壤之别。希拉里的生活就像是阴郁黑暗版的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整天躲在她的财富和保镖之后。希拉里似乎根本就没有业余爱好,除了金钱和权力之外,对于其他东西都缺乏兴致。希拉里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在事先做过编排,以求获得最大的公众效应。希拉里呆板拘谨,毫无即兴发挥的能力,这也是希拉里为何在整个选战过程中几乎从未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原因。
相反,默克尔对于自己的年纪毫不在意,她很放松,神色之中透出一股从容,而不像希拉里那样依靠花哨做作的化妆、奢侈的发型,还有昂贵的高档时装。“铁娘子” 默克尔对于全世界所有成熟女性而言被视为政治人物的重要典范。默克尔达到了迄今为止一位现代女性政治人物所能达到的最为成功的形象:她在冲突中坚韧不拔,但同时散发出凡人生活中的温暖和幽默。
非她莫属? 默克尔参加第四次总理大选。在2005年11月22日默克尔成为了德国联邦总理。她是担任该职的第一名东德人,也是德国第一位女性总理。
拯救欧元的总理。在大部分时候,默克尔不失风度。在2008年金融市场雪崩、影响德国经济时,默克尔开始行动。她决定性地参与了欧元拯救伞计划,以危机经理的面目视人。德国在危机中毫发未损,而对默克尔措施有切身体会的则是以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欧盟国家。
尽管她在2009年选举中的成绩并不漂亮,但她仍得以胜出,在2009年9月27日成功连任。在结束了与社民党(SPD)并不讨喜的大执政联盟后,她开始与理想的执政伙伴自民党(FDP)一起联合执政。
核电政策上的180度大转弯,虽然曾经是一名物理学家,默克尔并没有预见到日本福岛核电灾难,而且一直是核电的拥护者。然而2011年的核泄漏事故后,她180度大转弯,成为了核电的反对者,决定让德国退出核电。
背后的男人绍尔(Joachim Sauer),尽管已经当了十年的“第一丈夫”,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仍然显得默默无闻。绍尔在1998年与默克尔结婚,绍尔是一名量子化学家,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
德美友谊危机。这是一个棘手的丑闻。恰恰是德国的第一盟友——美国,对德国政界高层进行监听,即便是默克尔的手机也未能幸免。对于总理府被监听一事,默克尔很久都没有表态——毕竟这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外交方面,对她而言都是一个高位事故。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她的这句话:“朋友之间的监听是绝对不行的。”
默克尔有一名言“我们能做到!” 在2017年选举中,“我们能做到”与理想的执政伙伴自民党(FDP)一起联合执政。▲◆★●■☆
中国大学靠高考,美国大学靠出身★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6/11/6305022.html
再深一点 2017-06-11: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改变一生的时刻。
当然,大学不全然是决定自己人生的地方。这只是一个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大学几乎已经成了“义务教育”。不存在上没上过大学,只存在上过什么大学而已。
一个人进入大学应该努力学习,充分体验大学可以给他提供的机遇和经验。在他离开大学后,他应该可以用他在大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去实现一些成绩。如果一个人在大学的4年是他人生中最棒的4年,那么大学其实辜负了这个学生。
一种声音经常能被听到: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进行控诉。其中一个最大的靶子就是高考。
的确,高考让人压力很大。大到全社会都要为这件事情让步。
武警会执勤,警察会封路,大妈们甚至会停下舞步。
一考定终生让人在高二高三经历了炼狱般的考验,不眠不休,让自己的大脑记忆力达到自己一生的巅峰状态。然后要将这些存货在三天内倾泻在考场中。当然,这种社会活动竞争激烈。特别是对于那些倾尽全力却在考场中失误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但从宏观来看。高考只存在方法上的问题,不存在原则上的问题。
高考可以说是中国发明的最公平的制度之一。
分数是一个不问出身,相貌,年龄的东西。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中国的公立学校皆以这个作为录取的标准。
当然,它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特定人群的加分制度,比如对特定地区有录取优待或者录取歧视,比如一年只能考一次等等情况。但是说到底,只要能考出一个高分,就有去清华北大上学的机会。
在中国,你可以用一个好成绩换来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在美国,分数并不是决定性的。
说一句俗话。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设计服务精英阶层。
美国的大学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两百多年的建国时间,一百多年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透过滴灌也可以让升斗小民获得体面的生活。
但是当把眼光放在社会的第一梯队时,就会发现中美两国存在的巨大的差异。
在美国,和中国的清华北大相对应的就当属常春藤盟校了。
常春藤盟校是8所私立一流大学,他们分别是: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
除了康奈尔大学之外,前7所都是在美国独立前就建立了。可以说这些老牌精英大学是看着美国长大的。
对于这些大学来说,想进去可不容易,这考验的远远不是个人能力的比拼,而是整个家庭的奋斗。
清华北大对于很多学子来说,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个跳板。在这里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资讯和最好的教育。
但是常春藤的逻辑则完全不同。
美国有一种精英排外文化。其内涵就是精英喜欢搞小团体。用学校、俱乐部、兄弟会等各种各样的排外组织将自己异化。
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Michael Roth说过:“常春藤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他们的本科教育,而恰恰就是因为它们难进。”
要知道,私立大学的资金不是纳税人的,而是自己的。而这些钱多数都来自于精英阶级。他们通过这一方式将常春藤打造为自己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前关系社交平台。
在1910年前,这些学校要求考生考拉丁文和希腊文,而公立学校压根不教授这种课程。可想而知,虽然号称公平,但是这是用技术手段将平民子弟拉黑。
说到底,你要掌握一堆人生经历,各种高超技能,而这些是拿钱堆出来的。
很多人喜欢强调常春藤那种变态的录取方式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任何东西成为一种游戏规则后都不再是什么素质。因为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存在着明确的目的性。
所谓素质教育不是真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并非所有的素质都可以得到常春藤的青睐,比如你成天上街扶老太太过马路就不是他们要的素质。他们希望的是大提琴、击剑等贵族运动。
很多人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是让一帮孩子削减脑袋适应一个标准。会造成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只知道怎么考试。如果要这样说,那么美国还是一样,他们知道为了上常春藤要做什么,他们同样不知道意义。
2017年6月5日,哈佛大学查看了几名录取新生的私人聊天记录,发现他们说了一些不符合哈佛主义价值观的话,于是剥夺了他们的录取资格。
可能在将来,为了进入常春藤,一个学生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也要成为他们美化的部分,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监视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教育应该给人机会去探索未知,尝试新鲜事物,发现观察世界的新角度。但是当一个人为了让自己多才多艺,就会把大量的时间贡献给“素质教育”,无限侵占自己的空余时间,没有能力全神贯注发展一种挚爱的技能。
这些大学好仅仅是体现在排名上的,而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最“权威”的排名就是《美国新闻》的排名。而这个《美国新闻》是一个私营机构。所以你懂的,最后,家长和学生关注排名,按照排名选学校,而学校为了迎合生源,去向排名机构妥协,按照排名机构定的标准来调整自己的配置。
更可笑的是什么,为了提升学校的排名,一些曾经排名靠后的大学通过贴近常春藤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排名,优化自己的生源。
比如芝加哥大学,就在效仿常春藤盟校,将录取率调低到10%后,得到了排名提升至5~6位的“奖励”。
如此一来,现在的美国大学其实越来越大同小异,自由化、多元化、平等、博爱、理想主义等观念成为了大学的统治思想。而挤破脑袋进入这些大学的学生们也越来越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美国的教育者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其实是有的。
2011年,200所大学的校长和高管齐聚南加州大学,讨论如何改革大学录取模式的问题。但是最后却不了了之。
参会人士回应道,目前的制度糟糕,但是已经有大量的学生为此做好了准备。如果我们贸然修改制度,那么他们也会促使学校董事会打断改革的进程。
也许高考不是一个很活泼的制度,但是从这个角度看来,至少老百姓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还可以通过一种普遍公平的方式向最高学府发起冲刺,对命运的安排说:“不!”▲◆★●■☆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巴黎协定?★★
http://pit.ifeng.com/a/20170610/51224104_0.shtml
2017年06月10日 冰川思享库 作者:陈季冰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决定,并不能算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惊的事情。这只是特朗普兑现了自己在大选期间的一项承诺而已。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是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而达成的一项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共同行动指南,它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并于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正式签署。共有195个国家接受了这项协定。
到目前为止,超过3/4的参与国议会都已批准了该协定。在美国退出之前,全世界只有叙利亚和尼加拉瓜两个国家不是巴黎协定的参与国。
但美国的“变卦”毫无疑问将使这项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全球合作应对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的计划前景蒙上一层浓厚的雾霾。
这已是美国在同一件事情上的第二次毁约了。
让我们将时光倒流整整16年前。2001年初,共和党人乔治·布什从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那里接过了美国总统的权杖。不久,他就宣布美国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那是在1997年联合国京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代表美国签署了这份议定书。
当年小布什的大多数措辞,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在今天特朗普的演讲中。
美国曾经两次缔约,但随着政府更迭又两次毁约。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到,气候变化问题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
首先必须客观地说,对于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不是人类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室气体排放)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
有一派学者坚持认为,从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数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变化长期周期来看,这主要是太阳系和地球自身的变化造成的。至于它的原因,人类迄今所达到的科学水平还不足解开。因此,就气候变化而言,人类活动即便是因素之一,也不是主因,不然就无法解释人类纪元之前的那些地质年代——例如寒武纪、侏罗纪——中地球上发生的沧海桑田变迁。
持这一派观点的人中有自然科学家,但历史人文学者更多。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先生就曾撰文指出,即便是在有史以来的短短几千年时间里,我们也能从考古成果和古籍资料中寻找到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我国西周以来就曾经历过好几个冷暖交替周期。
但这个领域中的更多科学家普遍相信,当下的气温升高的确是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致。他们的证据在于,已经有许多权威科学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广泛兴起以后的19世纪后期至今这150年里,地球平均气温大幅上升了大约1摄氏度;这期间,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
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目前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差不多达到了每100年50厘米。科学研究还显示,仅过去几十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密度就已翻倍上升,而这与南极和格陵兰冰盖日益呈现出来的不稳定趋势高度吻合。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主流科学机构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官方观点。即便是持“地球自身因素决定论”的怀疑派学者大多也同意,在更多可靠的科学研究结果得出之前,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少不失为一个稳妥和保险的做法。
一部分持“人类因素决定论”的科学家们则悲观地认为,即便现在立即执行《巴黎气候协定》,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可能的最低程度,海平面的上升仍将延续很多个世纪,最终将比目前上升整整1米!这无疑是一大噩耗。
这原本是一场科学争论,但由于争论的结果必然会影响政府行为,因此这场争论在世界上科技最领先的美国从来就是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
在这条政治光谱的右侧,反对政府采取任何强制性减排措施的,是美国共和党保守派的正统观念。出于这一政治目的,他们中有些人干脆全盘否认气候变化这个事实。
但仔细甄别美国保守派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否认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与之有密切关系这个事实。他们的主要担心在于,就此采取行动会损害经济。他们认为,征收“碳排放税”等措施意味着高昂的经济成本,并加重千百万人的生活负担。
如果说这是不负责任的短视态度的话,那么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另一层严肃认真的思考:强制减排必然要求政府大规模干预市场,而美国保守派普遍信奉自由市场理念。他们相信,政府干预会造成比“市场失灵”更大的破坏性。从乐观的一面来说,这部分人士或许还深信,市场的自发力量以及技术进步最终会自动克服气候变化这样的外部性问题。
而对大多数民粹主义的拥趸来说,由于他们深陷各种反精英的阴谋论中难以自拔,科学家的话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相信,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可以睁着眼睛否认一切事实。既然连奥巴马出生在外国的谎言他们都深信不疑,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这条政治光谱的左侧,民主党人则是一边倒地支持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在克林顿和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政府曾两度签署气候变化协议,他们都是民主党人。这也与他们的意识形态高度相关,与保守派人士相反,民主党人历来主张依靠政府力量推动(甚至是强行推动)各项“进步”事业。
不过需要客观地指出,由于为数不少的热心主张应对气候变化的左翼人士都对市场经济持怀疑态度,甚至怀有很大的敌意,他们遭到美国右翼的反对是不足为奇的;而且,由于他们的事业还得到了一大批华尔街金融大亨和硅谷科技新贵的慷慨解囊,他们受到许多美国普通民众的反感也是不足为奇的。
唐纳德·特朗普并不是一个拥有多少共和党正统价值观的政客,这使得他经常与党内建制派格格不入。特朗普的世界观是彻头彻尾交易型的,他将制定政策的过程视作买卖;特朗普的方法论是把任何议题都引向不可能证明(或证伪)的阴谋论,以迎合自己的粉丝。
作为一个民粹主义煽动家,特朗普比所有共和党政治人物都更没有兴趣讨论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问题,他更愿意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倡议描述成其他国家为了削弱美国的一个阴谋,这当然也是他最驾轻就熟的。
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誓言退出巴黎协定。他坚称这是中国搞出来的“骗局”,并认为它将伤害到美国经济。而在更早的2012年,他就曾在Twitter上的一条帖子中写道,“全球变暖是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生造出来的概念,目的是让美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那条帖子被转发超过10万次,获得点赞近7万次,可见这种观点在美国国内确实拥有很强的民意基础。
实话说,我本人并不百分之百地确信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因,因而也并不百分之百地确信人类的努力能够有效地阻止这一趋势;我也同样担心,大规模的政府介入会造成许多复杂的新问题。但我还是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这一的努力是值得尝试的。
纵观世界能源发展史,煤炭取代木材、石油取代煤炭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没有从中看到多少政府干预的成分。这种自发机制为什么就不能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过程呢?
随着地球上不可再生化石能源储量的日益枯竭,它们的价格必定会越来越昂贵,最终被更具竞争力的其他新型能源所替代。
问题在于,要让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前提就是市场信号能够未经扭曲、并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各交易主体那里,其中包括能源的供应者与消费者。
然而,真实情况是:我们一边在不切实际地期盼在国际上签署一份强制减排的多边协议,一边又在国内动用巨额国家财政去持续补贴传统矿石能源的消费。这岂不是滑稽的自相矛盾吗?在这种情况下,缔结减排协议所导致的化石能源使用成本的抬高,一转眼又被政府补贴所抵消了。
2010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全球每年用于对化石燃料补贴的金额总计超过了3000亿美元。不妨来看看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的情况——
在美国,石油巨头通过对国会的游说获得了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税务补贴,而其他各种名目的燃料补贴以及远比欧洲低廉的汽油税则被当作是帮助穷人的救济手段。
在中国,成品油价格甚至都没有完全市场化,依然是国家控制的,被称为“两桶油”(现在应该是“三桶油”)的几大国有行政垄断炼油企业因为承担了“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而总有数不清的理由伸手向国家财政索取直接补贴或注资。
另外,中国的资源税改革起步不久,在此之前,国有能源巨头们几乎可以无偿地将任何一块国土之下的宝贵的煤炭油气财富据为己有而不必向国家交纳一分钱开采费用!与这种力度的补贴相比,国家花在电动汽车之类上面的清洁能源补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无论是显性还是隐形的补贴,它们都严重扭曲了矿石能源的价格信号和供求关系,使之在市场上总是能够低于其真实价格出售,最终不仅助长了消费者对它们的依赖和浪费,也增添了温室气体排放,更使得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在与传统矿石能源的竞争中处于严重的不平等地位而难以发生、发育和成长。
因此我始终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首先剥除各国政府加诸传统化石能源之上的巨额补贴,给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最终自然地取代矿石能源。我们甚至未必需要花太多钱去补贴它们,我们只要消除市场中的扭曲、停止对清洁能源的变相打压就能做到这一点。
为此,各国需要签署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限期逐步减少直至彻底取消对矿石能源的补贴。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颇类似于WTO,后者也只要求缔约国降低进出口关税、禁止各种出口补贴。其实,只要真正不折不扣地践行了这些承诺,用不着刻意制订什么“鼓励政策”,国际贸易就一定会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活跃和繁荣起来。
如果企业和消费者有朝一日发现,生产和使用绿色能源是有利可图的,而非仅仅出于社会施加的道德责任,那么新旧能源的替代升级就自然会水到渠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是完全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
实际上,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阻碍这种进步的最大力量正是来自政府自身。19世纪末电灯发明后,英国议会曾经在相关利益集团的劫持下通过了一个在马路上禁止使用电灯以保护传统煤气灯的法案。幸运的是,与今天的政府相比,当时的政府普遍要小得多,所能调动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而无力长久地阻碍技术进步通过市场机制赢得最后的胜利。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府控制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调动资源的能力都是当时维多利亚女王的大不列颠帝国政府不能同日而语的。如果说人类能源史上的最新一次转型升级的结果很可能比以往更加令人悲观的话,原因就在于此。
即便如此,由于试探性地借用了一些带有市场色彩的手段,如碳排放交易等等,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清洁能源已经获得了惊人的增长速度。
2010年以后,全球的清洁能源投资增长迅猛,目前非化石燃料能源已经占到了世界新增发电能力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新能源的生产价格以几何速度下降。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韩国对朝鲜没“大棒”,搞平衡难脱困境★★
http://pit.ifeng.com/a/20170611/51227672_0.shtml
2017年06月11日 澎湃新闻网作者:李开盛,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文在寅出任韩国总统之后,其外交上如何应对朝核问题、萨德争端以及在中美之间扮演何种角色引人关注,其国内则有相当韩国人关注新政府上台能否填补朴槿惠被弹劾留下的外交空白,特别是避免被中美搞“越顶外交”。目前,一个月已经过去,文在寅的半岛政策虽轮廓初显,但仍然面容模糊,何去何从以及效果大小尚不十分清楚。
制约韩国半岛政策的挑战
一个月的时间或许太短。毕竟,文在寅政府是在临时选举中紧急上台的,根本没有过渡时期可以让其酝酿团队、组建政府,外交安保团队迄今都未就位,外交、国防部长等关键职位上仍然是前朝旧臣。在这种情况下,文在寅就职后不得不依赖大面积的特使外交,不但向中美日等对韩国利益影响极大的主要大国派出特使以展示外交新姿态,还向其他国家及国家实体如俄罗斯、东盟、欧盟等派特使来刷存在感。
但毕竟具体的外交安保政策是靠具体的行政部门而不是特使来执行的,“头换身不换”所导致的扭结也就在所难免,国防部瞒报萨德发射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从而加大其了政策调整的难度。
但笔者要强调的是,即使文在寅新政府和新团队完全到位,其半岛政策仍然面临如下国内、国际结构性难题。如果文在寅不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所突破,韩国在半岛局势上所能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就会存疑。
1.国内:保守派制约下的“国政分裂”
韩国政治中保守、中立和进步三派势力分据,特别是保守与进步派,他们的外交政策在如何对待朝鲜与核问题、如何对待日本历史问题与美国同盟问题等方面形成了尖锐对立的看法。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党虽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在300个国会议席中也只有120个议席,没有达到保证顺利施政的半数。
持对立立场的保守派在对朝问题上十分强硬,而且与一贯保守的主流媒体相互响应,对文在寅的外交政策构成极大牵制。当前的萨德导弹发射车瞒报事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前保守党政府留下的官员在重大政策上不能与新政府保持一致,甚至不排除有意作梗的可能。
今后,文在寅政府要在外交上顺利施政,一方面要时刻提防并有效应对保守派通过多种方式施加的牵制,还要在国会中团结其他的进步派或是中间派,特别是拥有40个席位的国民之党,以确保其施政在国会得到支持。但是,文在寅在选举中与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激烈竞争,伤了和气。他未来能否团结进步和中间派,有效应对保守派的杯葛,仍是未知之数。
2.半岛:在对朝关系中无法掌握主动权
在韩朝关系中,韩国尽管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更强,却占不到打交道的主动权。在影响朝鲜的两大手段中,军事手段掌握在美国手里,经济手段也不被韩国所掌握,无牌可打。这是因为,在军事方面,朝鲜发展核武器主要是针对美国,也只有美国才能对朝鲜构成实质性的武力打击威胁,或是能够给予其一直谋求的和平条约与安全保证。而在经济影响力方面,由于韩国通过一系列的对朝制裁和惩罚措施,特别是开城工业园的关闭,和朝鲜的经济往来基本中断,从而也就失去了借此影响朝鲜的能力与途径。
在此情况下,尽管文在寅可以推出对朝缓和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方的考虑。而朝鲜考虑的却是如何应对美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压力。
例如,文在寅上台后开始批准民间团队访朝。但是,6月5日,朝鲜以联合国通过对朝制裁决议(安理会第2356号决议)以及韩国政府对此表示支持为由,拒绝了韩国人道主义对朝援助团体访问朝鲜的请求。这样的事例一多,文在寅的对朝新政将面对国内国际的压力,从而难以为继。
3.大国:在中美间选边站、搞平衡还是搭桥梁
东亚作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最关键地区,韩国不可避免地牵涉其中。面对这一结构性困境,一般人会强调两种选择:选边站和搞平衡。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冷战时期韩国一直坚持选边站。冷战结束中韩建交后,韩国的天平开始朝中国一方摆动,但并没有摆脱美国盟友的身份。一般来说,保守派要更加重视美国,其政策偏向于选边站,而进步派不那么亲美,其政策偏向于搞平衡。
但笔者的观点是,即使是搞平衡也无法使韩国摆脱困境,只有致力于在大国间搭桥梁才能够既改善韩国的生存环境,又有利于地区和平。这是因为,搞平衡的前提还是要利用甚至扩大大国间矛盾。而韩国平衡派打的算盘是,希望大国产生矛盾时都来向它示好甚至“求爱”。但他们没注意到的是,这样的好处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大国争端就会导致地区动荡,而韩国与大国间的实力差距就决定了最后总是韩国自己陷入困局。萨德争端就反映了韩国的两难选择:不是听从于美国选择一个并不能实质保护自己的武器,就是要面对中国的压力而承担在政治、外交甚至经济上的损失。
文在寅的选择
面对上述结构性制约,韩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朝核问题是其最大的安全威胁,缓和而不是利用中美战略竞争才是其维护安全的根本出路。
当前的关键就是处理好萨德议题。在经历了瞒报事件之后,文在寅政府的最新决定是暂停部署被瞒报的四辆发射车,进行时间至少长达一年的战略环境评估。这可以理解为新政府在中美之间玩平衡的举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向美方解释,暂停并不意味着改变原来的决定,而且两辆萨德导弹发射车已经部署。
目前尚不知文在寅的这一平衡术是否会在萨德问题上取得成功,而且作为继承下来的前政府“遗产”,新政府在萨德问题上能够作为的空间确实相对有限。但是,只要萨德系统还在,就说明中美之间战略分歧还在,而且韩国已经通过萨德系统部署进一步站在了中美直接战略对抗的前沿地带。一旦中美关系生变,那么萨德就会成为两个大国任意的施打的牌,而板子则毫无疑问都会落在韩国身上。
特别要看到的是,当前中美风平浪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朗普上台后高度重视朝核问题,与中国达成战略上的默契与合作有关,一旦朝核问题解决无望,中美都可能会互生怨气,萨德议题势必又会被重新搬出来。到那个时候,韩国只怕就会成为两边受气的对象,哪里还有打平衡牌的可能?
因此,在萨德议题上,韩国理论上的最佳选择是取消萨德部署。在现实选择中,考虑到美方可能的不满,至少也应该选择全面冻结(包括已部署的部分)。另外,在朝核问题上,面对朝鲜近日来接连不断的导弹发射,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尽力推动相关各方回到谈判的轨道。对韩国来说,这可能有点窝囊,但确实是无情的战略事实。这是因为,要有效解决朝核问题,就必须采取“胡萝卜与大棒”并用的手段,而经济制裁与武力威胁的大棒韩国手里都是没有的。
武力威胁的大棒在美国手里,而开城工业园关闭以后,韩国能够用的经济制裁手段也已经用完了。韩国目前能够用的只有“胡萝卜”,也就是在谈判启动、推动和落实过程中向朝鲜提供援助。如果谈判的时机还没有来,韩国就只能隐忍,通过国际社会如安理会的制裁去应对朝鲜挑衅,而不是自己单独搞什么措施去火上加油。如果韩国要在此之外采取一些其他动作,只能是有利于发泄下国内情绪,对于解决问题毫无裨益。
真正有益处的是,在美国对朝保持极限施压的情况下,韩国要利用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推动美国在同意启动谈判方面迈开实质性步伐,特别是在灵活启动谈判、签署和平条约、给予朝鲜安全保证等方面展示出诚意与动作。当前解决朝核问题还处在一个窗口期,朝鲜对于特朗普的不确定性看起来确实有所担心,因此尚没有进行核试验或洲际导弹试验。一旦朝鲜认定特朗普不过是“纸老虎”,或是特朗普对极限施压失去耐心转而诉诸武力,都对韩国不是一件好事。前者可能意味着朝鲜加快迈出拥有全面核能力的步伐,而后者则意味着一场可能更糟的战争灾难。
但现实地看,在朝鲜的不断挑衅面前,文在寅政府对内能否协调保守派的立场,不回到一味对朝强烈的保守轨道上去;对外能否改变进步派自己秉持的平衡论思维,转而推动中美战略合作,都并不是一件高概率的事情。只能且观察,但不要太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