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春晚 每年一句流行语你还记得吗?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1/26/5961746.html
【2012年】这俩眼睛,真给脸省了地儿,原生态的吧!
这句话出自冯巩、闫学晶、牛莉表演的《爱的代驾》,讲述了饰演代驾司机的冯巩,一次因拉了醉酒的顾客牛莉,而被自己老婆撞见,继而产生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
今 日 看 点:2017-05–27▲◆★●■☆
中國主權信用被降級後 央行下令上交美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26/6267858.html
上海灘“頭號法梟”落馬 中紀委19大前釋放信號★★★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26/6266852.html
俄公布最新核秘密 令美全球打擊幻想破滅★★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26/6267577.html
中俄就半岛局势达成高度共识:军事手段不应成为选项★★★
http://news.ifeng.com/a/20170527/51170376_0.shtml
美国为何对“一带一路”摆出冷面孔?★★
http://pit.ifeng.com/a/20170526/51165749_0.shtml
美国态度冷转热,“监督帮助中国”呼声渐高★
http://pit.ifeng.com/a/20170526/51165749_0.shtml
特朗普不急表态,“一带一路”还不够强大★
http://pit.ifeng.com/a/20170526/51165749_0.shtml
中國主權信用被降級後 央行下令上交美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26/6267858.html
綜合新聞 2017-05-26:央行今天上午通知各大行在滿足流動性的前提下,美元全部上存央行。隨即,某股份製大行向藍鯨銀行頻道回應稱,情況屬實,但目前不便發聲。
一大行相關人員向藍鯨銀行頻道透露:“央行此舉無疑是加大對外匯的重視,避免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大幅波動,對金融秩序帶來衝擊。”
近期,兩地人民幣雙雙走高,在岸人民幣一度跳漲近200點。今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快速走高逾百點,升破6.84關口,最高一度升至6.8365元,刷新2月8日以來新高。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價報6.8610元,較上一交易日漲68點,創逾三個月最高收盤。
而業內人士對藍鯨銀行頻道表示,央行此舉可能與日前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3下調一級至A1有關。穆迪側重於評價當前的金融穩健狀態,將目前中國整體杠杆率較高作為金融穩健性方麵的判斷依據,並據此作出了悲觀估計。
對此,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認為,穆迪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麵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就在昨日(5月25日),商務部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稱,為了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超調和短期的劇烈波動,中國央行在必要時對市場提供了美元流動性支持。但這種做法既不是為了妨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也不是為了刺激出口而競爭性貶值,更不是為了控製人民幣匯率的絕對水平,阻止人民幣匯率因市場因素而進行正常調整,不屬於匯率操縱範疇。
另外,據《報告》統計,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前1美元合8.28元人民幣,2014年1月達到6.09元,累計升值達35.84%。
央行辦公廳官方微博“央行微播”26日發布消息稱,有媒體傳言“央行今天上午通知各大行在滿足流動性的前提下,美元全部上存央行”,此消息不屬實。當前銀行體係美元流動性正常,央行沒有采取任何要求商業銀行上存美元的措施。對相關媒體捏造、發布和傳播不實新聞的行為表示譴責,並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
上海灘“頭號法梟”落馬 中紀委19大前釋放信號★★★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26/6266852.html
多維 2017-05-26:北京時間5月25日,中紀委官方消息通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書記、檢察長陳旭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
中紀委監察部官網5月25日發布消息稱,陳旭違規幹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大搞以案謀私,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長期搞迷信活動。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影響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多年來,上海當地對陳旭的舉報一直不斷,就包括指稱其插手幹預案件(圖源:VCG)
有消息指陳旭與2016年3月落馬的上海市仲裁委員會原副主任汪康武關係密切,兩人案子高度交叉。
陳旭係繼上海市原副市長艾寶俊之後落馬的“第二虎”,也是上海政法係的“首虎”。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65歲的陳旭,是上海市人,長期任職上海政法係統。曆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長、上海市一中院院長、上海市政法委副書記、上海市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務。2016年1月,陳旭卸任上海市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23日,大陸新浪微博曾出現《港商上海裕通房地產公司法人任駿良舉報上海市檢察院原檢察長陳旭》的圖文帖。帖子揭發陳旭是一個利用司法權力為惡勢力巧取豪奪充當保護傘的政法界高官。帖子稱,陳旭曾涉四人連環命案。
上海灘“頭號法梟”案 王岐山釋放哪些信號
北京時間2017年5月26日,被大陸媒體稱為上海灘“頭號法梟”的中國官員——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陳旭被宣布開除黨籍,取消退休待遇,並以涉嫌受賄罪移送司法。
這距離上海政法“首虎”陳旭落馬僅僅85天。
據中國大陸媒體《法製晚報》旗下微信公號“觀海解潮”報道,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通報中稱陳旭是“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的典型”,而這個提法首次用在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上。
早在2014年4月,中紀委就提出要重點查處4類官員:十八大後還不收斂不收手的、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的、民眾反映強烈的、處重要崗位且未來可能提升的。位列首位的就是“十八大後還不收斂不收手的”。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強力反腐,“拍蠅打虎”無數。但樹立上海灘政法首虎陳旭這第一個“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的典型”,除了這是中紀委獨特的反腐工作方法,此舉其實還向外界釋放了多重信號。
王岐山在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再一次吹響反腐集結號(圖源:新華社)
首先,“樹立典型”被認為是中共“特有”的有效方法。觀察人事認為,中國官場反腐問題上,一旦抓住典型,敲山震虎,起到最大的震懾作用,就是抓住了“綱”,綱舉目張,後續工作能夠順勢推行。
將“老虎級”的陳旭樹立為“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的典型”,就是要起到上述方法論作用。分析認為,挽弓挽強、擒賊擒王,熟諳曆史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把“抓典型”這個方法真正用出了威力。
其次,此舉釋放的更為關鍵的信號,是它的時機。今年是中共十九大之年,年初以來中共全黨上下緊鑼密鼓投入十九大籌備工作。
這時候就有一種聲音放出來,說十九大召開在即,要減少震蕩,還是“安定團結”為主。這被認為體現出中國腐敗與反腐敗鬥爭的某種膠著狀態。此時中紀委樹立第一個“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的省部級典型,王岐山再度向外界表明持續高強度反腐的決心。
再次,此次被樹立為貪腐“不收斂不收手”典型的陳旭,是政法係統大老虎。
中紀委通報中,陳旭罪狀的第一條,“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履行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違規幹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大搞以案謀私,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對抗組織審查,長期搞迷信活動”。
北京政治觀察人士分析,雖然中共仍在努力全麵清除前常委周永康的流毒和影響,但是經曆過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中國司法係統,仍是腐敗重災區。也正是因為這個係統的官員手握法律公器、懂得法律,因而違法貪腐也更為隱蔽,知法犯法的危害也更加巨大和深遠。
中共欲實現依法治國的國家戰略,司法係統的反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上海灘“頭號法梟”陳旭這個“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的典型”的樹立,因此也就具有不一般的信號意義。 ▲◆★●■☆
俄公布最新核秘密 令美全球打擊幻想破滅★★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26/6267577.html
獨立報 2017-05-26:美軍提出的“全球即時打擊”戰略給世界軍事理念帶來重大影響,在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公布了俄最新軍事機密後,專家稱,美”全球即時打擊”的幻想將破滅。
綜合媒體5月26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igu)24日在聯邦委員會發表報告,披露了一係列俄軍最新的核機密,引發媒體關注。
俄羅斯《獨立報》5月24日發表題為《紹伊古披露“核手提箱”的最新秘密》的報道。它包含著明確的信息:如今,俄羅斯核三叉戟——空軍、潛艇部隊和戰略火箭兵的現代化武器裝備率已經達到60%。
盡管軍費隻有美國的1/11,但俄羅斯仍然把軍隊戰鬥力提升了14%,並確保了對北約國家的戰略平衡。不過,這還遠不是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準備的所有“驚喜”。
戰略火箭兵已經裝備了9個團的RS-24“亞爾斯”導彈係統,突破敵人反導防禦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紹伊古表示,2021年將有17個這樣的團。屆時,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也將列裝。這種全新係統將取代擁有烏克蘭血統的R-36M“部隊長官”導彈係統(西方稱為“撒旦”)。“薩爾馬特”的優勢之一是采用“軌道轟炸”技術,能避開反導係統直擊美國領土。
2021年,俄國防部還計劃開始量產圖-160M2改進型戰略轟炸機。它的外形與在敘利亞小試牛刀的圖-160“白天鵝”轟炸機相差無幾,但內容完全不同。國防部長介紹說,升級版機型不用飛進反導和防空係統射程內就能打擊敵人的地麵設施。
不過,“白天鵝”和圖-95MS的戰鬥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每年都有4至5架這樣的“冷戰老兵”在軍工企業改裝後重煥青春。比如,去年就有兩架圖-160和兩架圖-95MS在升級後加入空天軍。
同時,紹伊古指出,俄羅斯飛機多半閑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沒有理由再質疑俄羅斯飛行員的戰鬥技能。他告訴參議員們:“俄羅斯和國際聯盟飛機在敘利亞行動中的對比表明,我國空天軍的飛機數量盡管隻有對方的幾分之一,但起飛架次是對方的3倍,轟炸次數是對方的4倍。”
紹伊古表示,空天軍86%的飛行員在敘利亞獲得了戰鬥經驗。從投彈命中率來看,俄羅斯飛機在敘利亞的表現比西方的飛機更高效——這是公認的事實,盡管西方對此並不高興。
此外,S-500“普羅米修斯”新型防空導彈係統將從2020年起裝備軍隊。研發單位證實,S-500不僅能摧毀飛機、無人機、中程導彈、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彈頭,還能對付低軌衛星、從高超音速飛機和軌道平台發射的太空武器。對於美國計劃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問題,紹伊古說:“大家放心,我們不會睡著!”他還表示,第五代戰機T-50將在2019年服役。
專家指出,五角大樓肆無忌憚地使用“即時全球打擊”的幻想終將破滅。這不是“俄羅斯威脅”,而是軍事技術現實。俄羅斯不是在炫耀武力,而是提前示警。
這就是為什麽紹伊古要給西方夥伴忠告:不要沉迷於對抗,應當團結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恐怖主義這一主要威脅。▲◆★●■☆
中俄就半岛局势达成高度共识:军事手段不应成为选项★★
http://news.ifeng.com/a/20170527/51170376_0.shtml
2017年05月27日 中国新闻网:原标题:王毅谈朝鲜半岛局势
中新网莫斯科5月26日电(记者 王修君)外交部长王毅26日在莫斯科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后共见记者时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阐述中方看法和主张。
王毅说,关于朝鲜半岛问题,中方主张在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中方提出的这一方向,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符合国际社会处理热点问题的成功经验,符合包括朝韩在内本地区各方的共同利益。王毅强调,军事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更大的问题,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不论过去还是将来,军事手段都不应成为任何国家的选项。中俄已就此达成高度共识。
王毅说,半岛核问题的根源是安全,应当切实解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半岛核问题的症结是缺乏互信、各方应多做有利于建立信任的事情。中方为此提出了“双轨并行”思路以及作为启动对话第一步的“双暂停”倡议,与俄方提出的设想方向一致。中方赞赏俄方对中方倡议的支持。中俄双方将为缓解朝鲜半岛局势、最终和平解决半岛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我们敦促朝方不要再采取有违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行为,为重启对话谈判创造必要条件。
我们注意到,美方近来主张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手段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希望美方能够将“四不一要”的表态细化为具体的对朝政策和行动。
韩国新政府多次公开表示,愿同时推进对朝制裁和对话,最终通过谈判解决有关问题。希望韩方坚持这一政策方向,努力同朝方恢复必要对话和接触。
日本态度比较消极,希望日方从本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采取更为积极、建设性的态度,不要拖和平谈判的后腿。▲◆★●■☆
美国为何对“一带一路”摆出冷面孔?★★
http://pit.ifeng.com/a/20170526/51165749_0.shtml
2017年05月26日 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徐一凡 凤凰国际智库美国观察员
编者按:
对于“一带一路”,美国的回应确实不算热情,不论政界、学界、还是商界。
美国前脚刚决定派出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参加北京“一带一路”论坛,白宫发言人斯派塞紧接着就在记者会上,迅速澄清美国派代表不等于将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论坛上,波廷杰虽然表态要成立美国“一带一路”工作小组,但也提出提高采购透明度、让私企广泛参与等条件才能“让合作成功”,委婉地表达了美中“一带一路”合作的不确定性。
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官方回应显然少得可怜。不仅如此,美国主流媒体甚至很少会专门报道“一带一路”。
美国到底有多不想参加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是,现在美国对“一带一路”开始“冷转热”了吗?
本期《战略家》栏目,凤凰国际智库美国观察员徐一凡走访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迈克尔·奥斯林、前劳工部财务总长莫天成、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项目主任李成等近十位学界政界精英,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亚洲事务资深主管波廷杰出席北京“一带一路”会议
民众“兴趣索然”,学商政界“冷眼旁观”
虽然美国人总是擅长以自由的名义创造分歧,但面对“一带一路”,从民众到学界、商界、政界却都难得一致地摆出了冷漠脸。
被问及“一带一路”时,大部分美国人都是一脸茫然。从世界地图上看,“一带一路”与美国本土相距甚远。这让“地理很差”、不太关心外界事务的美国民众兴趣索然。
“不是很重视,也没有特别了解。”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保守派专家迈克尔·奥斯林在接受凤凰智库采访时,这样概括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他的同行们即使以亚太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也有不少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对商人来说,如果有利可图,地理位置遥远不是大问题。但关键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在美国人眼里可能并不算“富矿”。曾在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劳工部都担任高级官员的华裔政治人物莫天成,现已拥有自己的商业咨询公司。他告诉凤凰智库观察员,大多数美国商人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属于“危险的地方”。
语言不通、文化迥异,加上基础设施不配套、法制不完善,使他们并不愿意去那边开疆拓土。像摩根斯坦利这样的超大企业才是极少数例外,其投资结构策略要求部分资金去往风险较高的地方试试水。
相对而言,部分在美国商界叱咤的华人,由于在中国出生且居住过较长时间,对于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投以本能的关注,明显更加热情、乐观。房地产商人刘伟敏就认为这是个好机遇,正在考虑为美国本土商人和“一带一路”项目牵线搭桥。经营石油和酒庄生意的吴少萍也在积极考察参与一带一路的“入口”,初步想法是在石油科技方面寻求合作。
不过,华商的顾虑并不比别人少。即使是看好“一带一路”的商人,也不约而同地希望中国能更具体、更透明地宣传介绍“一带一路”。但就目前来看,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具体项目、合作形式等诸多问题依旧有些摸不着头脑。
与商界不同,政界和学界的“冷眼旁观”主要源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担心。共和党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对外与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杰米·弗莱一直大力呼吁特朗普尽快制定亚洲经济战略。中国在亚太经济领域非常活跃,“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证明。他对凤凰智库观察员表示,美国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担心中国的活跃会造成亚太力量不平衡,损害稳定。
但亚洲国家的自身立场是美国在制定战略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传统基金会亚洲政策主任沃尔特·罗曼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确需要资金进行经济建设,对他们来说这个计划好处大于威胁。他解释道:“这样一个‘中国牵头’的经济战略计划,中国可能不愿意美国加入、然后被美国指导怎么做。所以就算美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没什么坏处,美国政府也不会有太大兴趣。”
罗曼还表示,美国有必要派一个高级官员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美国怀疑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其实并不在乎经济利益,只是想获得地缘政治优势,与美国竞争乃至将美国挤出亚太。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提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周边国家抛送“你依赖于我”的“暗语”,就是这类观点的典型代表。
美国各界对“一带一路”摆出“冷面孔”,直到现在仍没有消除重重顾虑,其中主客观原因并存。对于商界来说,自身偏好、怀疑“一带一路”计划经济意义、缺乏具体信息,都成为他们调动热情的最大障碍。而对于政学两界来说,他们既担心“一带一路”损害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和领导力,也无法想象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将如何容纳美国的参与。
不难理解,二战后的世界第一强国,在面对另一个大国提出并主导的经济计划时,很难轻易消除心理障碍。▲◆★●■☆
美国态度冷转热,“监督帮助中国”呼声渐高★
http://pit.ifeng.com/a/20170526/51165749_0.shtml
“冷面孔”只是美国对“一带一路”的表情之一。在政府宣布将派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之前,有人曾毫不吝惜地展现出对这个计划的赞美。
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盛赞这项计划对世界来说是一种摈弃冷战思维的新治理方式,创造了通向崭新公平的经济秩序和新的国际关系范式。
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等职务的外交家约翰·内格罗蓬特看重的是“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还会给周边国家带来更多技术建设和投资机会。美国企业可以参与投资,这也会让美国经济从中获利。
威廉·琼斯和约翰·内格罗蓬特都属于“乐观派”,主要着眼于经济利益又对前景看好。关注“一带一路”的华商多从属这个派别。他们只是因为得到的具体信息还不够充足才没有释放出完全的热情。
美国“审慎派”往往思虑深重,在看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后,主张美国有必要参与进去以“把握方向”。曾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美国驻欧盟大使克里斯滕·西尔弗伯格对凤凰智库观察员坦言,一带一路逐渐发展成大计划、大工程,甚至延伸到欧洲腹地,从经济和战略角度美国都应当参加,成为制定规则的一部分,帮助这个计划“塑型”。
如果美国想要“矜持”地参与进“一带一路”,部分政界人士还形成了“监督派”观点。曾经美国对同样是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却受到许多学者和官员“不识时务”的批评;“监督派”观点部分接受了AIIB的教训而形成。
前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等美国前官员在不久前完成的《建设“现实实力”: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向特朗普政府建议:一方面,中国的地区行动和角色在挑战美国领导的亚太地区秩序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又有能力在地区秩序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此一来,美国应当更多参与中国主导的多边平台和计划项目,并对这些平台进行改革和提升。
不管是吸收教训,还是出于现实考虑,逐渐成长起来的“一带一路”都让美国不得不更加重视这一计划。
5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文章称,中国向全球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美国企业不愿错失良机。▲◆★●■☆
特朗普不急表态,“一带一路”还不够强大★
http://pit.ifeng.com/a/20170526/51165749_0.shtml
目前白宫对“一带一路”的表态非常微妙,如同在小心翼翼地试探河水深浅与走向。
从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官方表态看来,特朗普与白宫最终没有像奥巴马忽略乃至“围剿”AIIB一样对待高峰论坛,也没有如传言只派一位低层级商务部官员参加,而是派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参加。
但同时美国又强调自己要参加的仅是“论坛”,并非确定参加“框架合作”。波廷杰曾担任过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的驻华记者,属于“知华派”加上“务实鹰派”,和美国此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天然相合。美国派比较重要的白宫官员出席中方重视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也符合两国此时积极的氛围。毕竟由“习特会”生发的美中贸易“百日计划”对话正在进行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你来我往互惠互利的初步进展。
美国既希望看清楚“一带一路”究竟会如何发展,又不确定是否要从实质上参与以及参与程度如何。一方面如政界出身的商人莫天成所说,美国官方注意力不多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可能是件好事。毕竟,美国的资金和支持对“一带一路”现在的发展来说不是必需,“不注意”反而让这个经济计划受到掣肘的可能性更小,需要考虑的“平衡”更少。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一举一动始终留有一定的注意和警惕,这并非针对“一带一路”项目,而是由两国复杂关系决定的。正如白宫发言人斯派塞把“一带一路”视作“重要的贸易举措”,贸易是美中之间的重大议题,关系到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
未来如何发展,还要看美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目的和影响程度的判断。所以,美国决定“先派人看看”。
特朗普这位非典型美国总统的个人态度当然极大影响了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整体态度。曾有人猜测,特朗普目前忙于国内和国际事务,无暇对“一带一路”表态。但其实“一带一路”还没有完全展开,无须急着表态,才是特朗普在“习特会”后一个月都“未置可否”的主要原因。
现在,美中贸易对话有了初步进展,美方派重要官员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却又不确定实质深度合作本身就代表了特朗普的态度。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项目主任李成在接受凤凰国际智库采访时判断,特朗普看待“一带一路”,可能会更加“去政治化”,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
因此,特朗普对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的最终态度,还要看“一带一路”的前景。如果“一带一路”有利于美国经济,特朗普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如果“一带一路”严重威胁到美国利益,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就得到美国官方对于“一带一路”深度实质合作的积极表态,既不现实也没必要。美方派重要官员作代表参加高峰论坛,成立相关工作组已经足够。同时中国也应做到高标准、高透明,让美国官方“没理由拒绝”。当然,具体操作上也是有“窍门”的:通过对“一带一路”较为积极的华商以及其身后多种多样组织庞大的商会抛出橄榄枝,以具体和实在的项目吸引美国对口企业,将极大地提升美国“一带一路”的民间参与。将“一带一路”做大做强,让参与者有利可图,才能切实吸引美国商界参与,方为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