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15、美丽健康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只有唤起人类追求美的愿望,她才能获得美的本身。--邓肯
☆美是自由的心灵和健康的儿子。--杰登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
☆美丽是一枚天赐的金币,无需积蓄。--弥尔顿
☆美貌是造物主赐予的优势。--柏拉图
今 日 看 点:2017-04–21▲◆★●■☆
中俄两国亮明底线 美韩在半岛不敢轻举妄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5289.html
美国会批准新型反导雷达 “萨德”地位尴尬★★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5332.html
川普下令调查进口钢铁 商务部长称针对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4800.html
国际刑警组织就郭文贵被红通回复美媒如是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4606.html
特朗普派往朝鲜的航母开错方向?大的乌龙背后★★★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19/6181522.html
中国科学家获“地理学诺贝尔奖” 瑞典国王颁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3712.html
中国弃朝后果严重 并非只是失去缓冲★★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4616.html
中俄两国亮明底线 美韩在半岛不敢轻举妄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5289.html
第一军情 2017-04-20:本月5日在半岛局势持续升级之际,朝鲜向日本海方向发射了一枚弹道导弹,虽然导弹只飞行了60公里便坠毁,但韩国方面却做出了激烈反应,在警告和威胁朝鲜的同时,6日韩国也进行了新型导弹试射,该导弹射程超过了800公里,打击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朝鲜。而在半岛局势愈演愈烈之际,美国却率先在中东动手,7日特朗普以化武袭击为借口,直接命令驻扎在西班牙的两艘驱逐舰,对叙利亚境内的一处空军基地进行了轰炸,整个攻击行动持续了35分钟,两舰共发射了59枚战斧巡航导弹,轰炸几乎摧毁了叙利亚空军20%的现役作战飞机。
美军轰炸叙利亚空军基地之后,韩媒也开始持续炒作半岛局势,认为美军对叙利亚动武意在杀鸡儆猴,甚至声称本该前往澳大利亚的卡尔文森号航母,在新加坡短暂停留后又掉头北上,直接开赴了半岛海域附近,以应对朝鲜有可能的核试验。而外界也纷纷猜测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的返回,预示着美军将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另外美韩两国媒体也继续煽风点火,声称一艘携带154枚战斧导弹的俄亥俄级核潜艇,也加入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由于美军刚用战斧导弹轰炸了叙利亚,而外界也纷纷热炒美军将动用战斧导弹对朝鲜核设施进行定点清除。
13日晚上美军动用了重约9.5吨的炸弹之母,对阿富汗境内的极端组织目标实施了轰炸,而这也是美军在战斗中首次使用炸弹之母,更是美军在战争中使用过的最大非核炸弹。由于接连在叙利亚和阿富汗动用武力,特朗普也被外界称为战争总统,15日朝鲜进行了盛大阅兵仪式,在阅兵式上朝鲜展示了一系列的先进武器,其中包括射程100公里的闪电防空导弹和射程1000公里的北极星-2型潜射中程导弹,另外也展示出了两款类似中俄远程弹道导弹的导弹模型,而在阅兵仪式前夕和电视直播中,朝鲜都对美国进行了警告。
中俄两国亮明底线,美韩在半岛不敢轻举妄动
在朝鲜举行阅兵仪式的同时,韩媒声称在横须贺港修整的里根号航母,也将在近期前往半岛周边海域,而且在美国西海岸举行演习的尼米兹号航母,也将在结束演习后开赴西太平洋,而在东北亚同时集结三航母,基本上就是开战的节奏,但出人意料的是全世界几乎都被美韩两国媒体耍了,别说三艘航母同时齐聚半岛周边海域了,就连卡尔文森号航母都没有前来,其当初并没有改变航行方向,而是继续执行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既定任务,先前韩媒曾信誓旦旦地报道卡尔文森号航母抵达了半岛海域,而现在来看基本上都是子虚乌有。
美韩两国媒体特别是韩国媒体,之所以频频报道美航母逼近半岛的消息,显然是为了制造紧张的气氛,向朝鲜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以逼迫朝鲜放弃发展核武。实际上前苏联解体之后,失去靠山的朝鲜也只能拥核自保,但朝鲜发展核武并不符合周边国家的利益,特别是美日韩三国更为敏感,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不可能放弃发展核武,美日韩也不会允许朝鲜拥有核武,但朝鲜与美韩大搞特稿的战争边缘游戏,很显然都不可能让对方妥协,因此,要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除了战争基本上别无他选。
其实朝鲜拥有核武对中俄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另外两国也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并不赞同美日韩在半岛的军事恐吓,而对于美韩在半岛的蠢蠢欲动,中俄不仅给予警告,而且也亮出了底线,不允许任何人在家门口惹是生非,毕竟半岛一旦发生战事,可以说都是灾难性的,而中俄两国也都难以脱身,因此,一旦美韩胆敢跨越了底线,中俄两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而与中俄直接发生冲突,很显然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说只要中俄不松口,美韩基本上不会在半岛轻举妄动。▲◆★●■☆
美国会批准新型反导雷达 “萨德”地位尴尬★★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5332.html
观察者网 2017-04-20:4月20日,美国国会批准了LRDR新型陆基反导预警雷达的设计方案,这种雷达将成为继萨德系统的AN/TPY-2雷达后,美国最先进的反导雷达。该系统可以有效精确跟踪远距离上的导弹目标。首台系统将部署到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再部署到夏威夷。
这张示意图中出现的SBX雷达和铺路爪雷达将可由LRDR雷达取代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4月20日报道,LRDR雷达的全称是远程甄别雷达,美国国会在2015年10月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出研制改型雷达的合约,经过18个月后,该型雷达研制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已经到来,国会今天批准了其设计方案审查报告。
根据报告,LRDR雷达将是一种基于氮化镓组件技术研制的固态主动电扫描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除了该型雷达, 洛克希德还有多个其他采用氮化镓技术的雷达,包括美国空军的太空篱笆该雷达将在夸贾林环礁建造此外还有面向美国陆军防空反导系统升级及国际市场的新型远程雷达,今年关于这一项目的竞标将决出结果。
LRDR雷达是一种大型高功率雷达, 它将成为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GMD)的重要基础,GMD系统主要用于防御诸如北朝鲜和伊朗对美国发射的远程导弹。该雷达将与洛克希德公司的指挥、控制、战场管理和通讯系统共同工作。
在美国导弹防御局组织的激烈竞标中,洛克希德公司击败了雷西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等竞争对手,赢得了7.84亿美元的合同,要求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新雷达的研制。
部署LRDR后,在韩国部署的AN/TPY-2实际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可见强行在韩国部署这种雷达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LRDR雷达的部署位置已经公开,首套系统将放在阿拉斯加。目前,GMD系统的拦截弹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
洛马公司的声明称,国会审查批准洛马公司的演示原型机技术成熟度达到6级,意味着该系统正式结束发展研究阶段,可以开始进入制造阶段。我们的团队已经投入了工作,将在年底前实现技术成熟度7级,这意味着项目将转入生产阶段。
洛克希德公司的声明表示,该公司已经用按比例缩小的LRDR雷达在与其真实任务相关的环境中进行了技术展示。
该公司已经建成了新的固态雷达测试中心,完全由公司自行筹集资金,这个中心将可以评估技术成熟度,并降低雷达后续发展的风险。未来的固态雷达系统都将在这里进行测试。
固态雷达测试中心将会被用来测试、完善和升级LRDR雷达的设计,为未来在阿拉斯加部署雷达奠定基础。使用这个测试中心将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降低风险,洛克希德公司LRDR项目主管钱德拉马绍尔说。
按计划,LRDR的首个雷达站将在2019年开始建设,洛克希德将在这年年底前完成将雷达融入导弹防御系统的任务。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LRDR雷达项目,是在美国21世纪初研制海基X波段雷达失败后提出的全新项目,其主要任务是识别飞向美国的导弹弹头和诱饵,以便进行拦截。它同时也能对大气层边缘和大气层外目标进行精确跟踪。可以说,该型雷达将是萨德系统的AN/TPY-2雷达研制成功之后,美国反导雷达系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不过,据此前报道,为了避免挤占AN/TPY-2雷达的生产资源该型雷达每台需要多大25000多个T/R组件,而LRDR可能需要两倍于此的数量LRDR雷达可能改用与AN/TPY-2雷达的X波段不同的S波段,此外可能还需要建设一条新的T/R组件生产线。但同时美国国会又对LRDR雷达的成本有严格控制。AN/TPY-2雷达的天线部分造价已经达到1.8亿美元的前提下,LRDR雷达的天线价格要求下降到1.4亿美元,这也是LRDR不得不改用S波段的原因。
LRDR雷达部署到阿拉斯加后,对于飞越北极的洲际导弹将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尤其是未来将该雷达部署到夏威夷后,就可以取代在日本、韩国部署的AN/TPY-2雷达,精确跟踪中、俄飞向北极或太平洋上的导弹。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LRDR雷达项目的快速推进,也明确说明,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AN/TPY-2雷达,更多是一个将韩国绑在自身战车上的政治举动,对于韩国而言,实属毫无必要,只会招来更大祸害。▲◆★●■☆
川普下令调查进口钢铁 商务部长称针对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4800.html
VOA 2017-04-20:美国总统川普下令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钢铁进口展开国家安全调查。美国钢铁产业强调,强大的钢铁制造业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必须保护。
川普总统20日在白宫签署备忘指令,要求联邦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拓展法案》第232条款的规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钢铁进口展开特别调查。232条款规定,一旦发现外国进口有损美国的国家安全,总统有权对外国进口实施紧急贸易制裁。
根据这项指令,联邦商务部将在270天内完成这项调查。《华盛顿时报》说,尽管川普总统称,“这与中国无关”,“倾销问题是全球性的”,但路透社说,商务部长罗斯在指令签署之前对记者说,这项调查是对中国钢铁在美国市场的倾销做出的回应。罗斯说,这种倾销导致中国钢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高达26%,仅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钢铁进口就增加了将近20%。
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资料照片)
罗斯说:“尽管中国多次声称,将会降低钢铁产能,可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增加钢铁产能”,“这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严重冲击”。
媒体称,美国《贸易拓展法案》1962年颁布以来,第232条款很少采用,因此是美国总统川普针对外国钢铁进口采取的不寻常应对措施,根据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白宫官员解释说,外国钢铁进口,有时能够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比如美国造船使用的合金钢,需要特殊的铸造技术,如果从外国进口,国家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
总部在俄亥俄州的美国AK钢铁公司公关负责人丽萨. 杰斯特(Lisa jester)对美国之音说,中国钢铁进口对美国特种钢的冲击尤其强烈,导致AK钢铁目前是美国仅有的不锈钢、碳素钢和电工钢生产企业。
刚刚在白宫参加川普总统签字仪式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纽波特(Robert Newport)随后发表声明说:“公司对淹没美国市场的不公正的电工钢进口冲击有特别的感受”,“我们不能允许我们国家的电网依赖外国的电工钢,特别是在发生自燃灾害和其它危机的情况下,因为国家电网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
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20日也发表声明,对联邦政府开始调查外国的钢铁进口表示欢迎,理由是“强大的钢铁工业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声明说:“长期以来,中国等其他国家一直对美国的钢铁产业发动经济战,手段就是补贴本土钢铁产业,破坏全球市场,将剩余钢铁倾销进美国。其后果是惊人的。美国钢铁产业成千上万的工人、产业供应链以及产业生产所在的社区都因外国制造商不公正和非法的行径而丧失了就业。我们保证全力配合商务部的调查。”
代表美国产业利益的美国钢铁学会(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指出,外国产能过剩,是美国钢铁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学会主席吉布森说:“大规模的全球化钢铁产能过剩,导致空前规模的外国钢铁通过倾销和补贴手段涌入美国,使得美国钢铁业丧失了将近一万四千份工作。政府启动这项调查,是解决这些不公正的海外贸易行径构成的严重挑战的有效方法。”
隶属联邦商务部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同天听取了美国钢铁公司代表的立案陈述。美国钢铁公司去年就中国钢铁产业的倾销行径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了行政申诉,11月被一位法官以政府无权受理为由驳回。在美国国会议员的干预下,国际贸易委员会同意受理此案。 ▲◆★●■☆
国际刑警组织就郭文贵被红通回复美媒如是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4606.html
VOA 2017-04-20:中国富商郭文贵2017年4月19日接受美国之音普通话语组直播专访。
中国官方证实,近日连续爆料中共高层复杂关系及领导人家族涉嫌非法敛财内幕的富商郭文贵受到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 美国之音就此事咨询了国际刑警组织。
该组织4月19日回复指出,红色通报不是国际逮捕令,而是应成员国根据有效的国家逮捕令提出的请求而由总秘书处发布的临时逮捕一个人等候引渡的请求,其所有权归提出请求的成员国。
国际刑警组织官网通缉名单上目前查不到Guo Wengui或Miles Kwok(郭文贵的姓名中文或英文拼写)。郭文贵19日在接受美国之音中文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专访中表示,北京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逮捕他的红色通报是出于政治动机,目的在于阻止这次专访。
以下是国际刑警组织新闻办公室回复美国之音的电邮译文。
(保密级别:国际刑警组织仅限官方用途)
亲爱的先生/女士,
国际刑警组织190个成员国的任何一国警方与里昂总秘书处分享调查和逃犯相关信息时,该信息所有权仍然属于该成员国。因此,国际刑警组织不会就特定情况或个人发表意见,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成员国批准。
关于你就这个人(指郭文贵)提出的咨询要求,我们建议你联系你认为可能进行调查的国家当局。
如果国际刑警组织接到就一项逮捕令发出红色通报的请求,经过审查以确保该请求符合我们的规则和条例之后,这一信息将发送给我们所有的190个成员国。
除此之外,成员国可以选择在国际刑警组织网站http://www.interpol.int/Wanted-Persons上发布“红色通报”的简略版本。
如果没有发布红色通报,这是因为没有提出请求或发出针对该人的红色通报,或者因为请求国要求不公布。
红色通报是应成员国根据有效的国家逮捕令提出的请求而由总秘书处发布的临时逮捕一个人等候引渡的请求 。这不是国际逮捕令。
有关个人受到国家司法机构(或国际刑事法庭,如适用)通缉,国际刑警组织的作用是协助国家警察查明或找出这些人员,以期使其被捕和引渡。
红色通知仅发给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条件是提出请求的国家中央当局提供总秘书处要求的所有资料。
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不派人员逮捕红色通报所涉及者。
但是,国际刑警组织的许多成员国却认为,红色通报是一项有效的临时逮捕请求,特别是如果它们通过双边引渡条约与请求国相关联。在根据红色通报进行逮捕的情况下,这些逮捕行动是由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的国家警察官员实施的。
国际刑警组织不能坚持或强迫任何成员国逮捕红色通报所涉及的个人。国际刑警组织也不能要求任何成员国应另一成员国请求而采取任何行动。每个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在其境内自行决定赋予红色通报何种法律价值。▲◆★●■☆
中华台北改称中国台北 两岸新状况?★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39645085
2017年 4月19日:3月24日,在台北市小巨蛋体育馆举行的”2017 IIHF U18世界冰球锦标赛”,新华社社报道称中国胜中国台北。
最近,大陆台湾负责两岸事务的官员很忙,忙着处理麻烦状况,却又断了沟通机制。
台湾民进党蔡英文政府自去年5月走马上任,大陆和台湾热络了八年的你来我往嘎然而止。
中国大陆国务院对台湾办公室发言人在今年4月12日回应台湾方面批评两岸热线停摆是因为大陆片面不沟通时回应称,两岸沟通机制中断是由于“台湾执政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实际上,大陆台湾最近一段时间状况不断,断了正式沟通的两岸官员又开始了隔空喊话。
台湾来鸿:自称Chinese Taipei的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台湾愿创造台海和平新时代
中国国台办: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已经停摆
喊话
今年3月19日,台湾民进党前党工、现任职非政府组织的李明哲在从珠海拱北口岸入境大陆后失去了音讯。3月28日,国台办发言人证实,李明哲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大陆国家安全活动,已经被中国有关部门调查。
台湾陆委会主委张小月4月11日召开记者会为李明哲向大陆喊话,希望尽快提供他的下落。张小月表示”此案牵涉人民基本权利,两岸应该早日用沟通对话加以解决,不应以政治理由加以干预、阻扰。她还透露对岸拒绝回应台湾方面的要求。
大陆国台办则表示,台湾有关方面刻意把此案引向两岸关系,恶意攻击大陆,推波助澜,并警告这样“只会使当前已经十分严峻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人们注意到,中国官媒中央电视台4月11日在报道亚洲乒乓球锦标赛时,将参赛的台湾代表队的名称,从“中华台北队”改为“中国台北队”。
台湾方面对此反应强烈,陆委会主委张小月再次喊话:绝对不能接受单方改变名称,“台湾绝对不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
内政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志怀向BBC中文分析说,央视体育频道将中华台北改成中国台北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从政策指标来看的话,希望你们看新华社的发稿,如果新华社说‘中国台北’,那就有政策意涵。”
“中国台北队”早就出现在新华社的报道中。
事实上,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在体育报道中使用“中国台北”这一称谓。中国媒体引述熟谙两岸事务的大陆媒体人透露,从今年早些时候起,中国媒体已经在统一使用“中国台北”,不过没有引起两岸观众的注意而已。
外交
据周志怀的分析,中国媒体用词的改变,从一个方面反应了大陆的民意,因为台湾现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处在紧张状态,“大陆民意越来越不耐烦”。
两岸政治分隔66年后,习近平与马英九2015年11月在新加坡握手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政治分隔66年来的首次,也是台湾执政国民党在八年任期内创下的两岸关系的最高潮。
习马会后不久,台湾民进党2016年在1月的大选中获胜,两岸关系再次落入低谷。民进党总统蔡英文5月20日上任,中国国台办6月25日公开证实,因台湾未能确认“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已经停摆。
在国际层面,“外交休兵”多年后,中国政府对民进党执政的台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外交战。2016年12月,非洲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
英国剑桥大学新兴强权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前台湾国民党发言人陈以信在4月的《外交》杂志上撰文,认为两岸关系现在面临一场新的考验:即世界卫生组织正在考虑是否在今年5月邀请台湾参加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大会,而中国方面的压力或许会促使世界卫生组织不向台湾发出邀请。
陈以信向BBC中文表示,眼下两岸处于“冷和平”,而“冷和平”的现状还能维持多久,他相当悲观。他甚至担心,下个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事件会否成为两岸从“冷和平”转为“冷对抗”的转折点。
去年台湾迟迟未收到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后终于在会议三周前收到的邀请却附加了条件:加注了联合国2758号决议、世界卫生大会的25.1号决议与其中的一中原则。
陈以信说,这样附带条件的邀请函,在马英九执政的前七年中都没有出现过。
变通
正如国台办所说,自蔡英文总统上台后两岸关系十分严峻,严峻的原因,在周志怀看来,一方面是台湾方面不承认九二共识,另一方面是蔡英文上台后有不少“去中国化”的动作,在教育层面“去蒋”、“去孙”,在经济方面希望台湾摆脱对大陆的依赖,搞“软性台独”、“切香肠式台独”、“阶梯式台独”。
3月21日台湾总统蔡英文视察高雄左营海军基地
不过,周志怀认为,“蔡英文有个没有办法摆脱的困境,台湾对中国的认同不断降低,但自身的实力不断萎缩。搞台独,你的实力在什么地方?”
显而易见,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国际政治、经济实力上日益加大的差距,是中国方面态度日趋强硬的主要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接听了台湾总统蔡英文的电话,但美国与台湾关系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台湾现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希望与东盟、南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新的合作模式,也面临重重困难,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大陆关系很深,恐怕很难对台湾另眼相看。
面对来自大陆的压力,观察人士也注意到蔡英文政府在处理两岸问题时的谨慎与变化。
从台湾外交部长3月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到台湾陆委会主委张小月本周表示,“台湾绝对不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现任台湾政府官员似乎都有言外之音。
今年春节期间,蔡英文表示维持现状的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屈服于压力,也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而中国大陆方面一直都强调,只有承认一个中国,才谈得上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外界观望一个月后的5月20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就职一周年之际,会不会就两岸关系拿出北京能接受的新论述?▲◆★●■☆
特朗普派往朝鲜的航母开错方向?大的乌龙背后★★★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19/6181522.html
第一财经网 2017-04-19: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不断向朝鲜施压,并宣称已下令让航母战斗群逼近朝鲜半岛,引发国际舆论密集关注。
然而,根据美国《纽约时报》和《防务新闻》的最新报道,美国官方声称正在逼近朝鲜的航母战斗群竟然开错了方向——没有北上,反而南下去了印尼海域,离朝鲜半岛越来越远。
乌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五角大楼和白宫沟通有误
在一片“美国航母逼近朝鲜”的报道中,美国海军官方网站本周二公布的照片却显示,“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离开新加坡后没有向北逼近朝鲜,而是出现在了距离朝鲜半岛3500公里的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卡尔·文森”号正与澳大利亚进行“西太平洋”联合军演。
如此大的乌龙背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美国国防部和白宫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
一名高级政府行政官员就将此次乌龙归咎为五角大楼和白宫之间的沟通失误。他认为,白宫缺少和指挥官的持续沟通和跟进,以监督指令的进展。
4月8日,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命令“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离开新加坡后向北航行,改变原本驶向澳大利亚的计划。当时一名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美国航母驶向朝鲜半岛的目的是为了向朝鲜展示美国的武力。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也对媒体称,美国航母战斗群驶离新加坡、逼近朝鲜半岛是一次“精明”的军事展示。
随后,特朗普也在对朝言论上加重了语气。“我们正在派出‘无敌舰队’,非常强大。我们拥有潜艇,也非常强大,比航母还要强大很多。”在4月12日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还补充说,“我们拥有地球上最好的军队。”
然而,就在哈里斯的命令发出后不久,美国军方官员却向美国媒体表示,航母战斗群将优先完成此前计划好的与澳大利亚的“西太平洋”联合军演。
据《防务新闻》报道,4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在华盛顿见了哈里斯,也专门提醒他“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打乱‘卡尔·文森’号的既定行动安排或命令航母向北行驶”。马蒂斯还在五角大楼告诉记者,“卡尔·文森”号长期驻扎西太平洋,该战斗群在该海域自由航行,“把她派驻这里并不是因为任何特殊的指令或原因”。
但让人困惑的是,马蒂斯又在上周说,这个联合军演已经取消了。据CNN的最新报道,多名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这是马蒂斯无意中说错了,其实是为了让航母逼近朝鲜半岛而取消了对澳大利亚的港口访问。
多名国防部官员提出,美国航母战斗群将会于4月底抵达朝鲜半岛。
没说过要逼近朝鲜?
然而,《防务新闻》的报道显示,除了确认4月15日“卡尔·文森”号与澳大利亚进行“西太平洋”联合军演的消息外,华盛顿海军部和太平洋司令部官员并没有对航母的其他行动进行评论。不少官员对“卡尔·文森”号已逼近朝鲜的持续报道表示惊讶。其中一名官员说:“我们从来没有发表过这样的声明。”
上述官员也断然否认了三大美军航母战斗群将在未来几周内集结朝鲜半岛的说法。有预期称,“罗纳德·里根”号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将会加入“卡尔·文森”号,但“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正在日本横须贺港检修,预计到5月才能完成。至于“尼米兹”号航母,更是远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正在完成主要部署前的工作。根据安排,“尼米兹”号今年春季将会接替“卡尔·文森”号前往西太平洋参加美澳“西太平洋”联合军演。
上述官员并未否认美国航母战斗群将会在近期返回韩国海域,战斗群最近在那里运行了数月以作为美韩“鹞鹰”年度演习的一部分。虽然拒绝给出明确的日期,但他们没有反驳韩国媒体的相关报道,战斗群可能在4月25日左右进入该地区。▲◆★●■☆
中国科学家获“地理学诺贝尔奖” 瑞典国王颁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3712.html
文章来源: 新华社 2017-04-20:新华社记者付一鸣摄
4月1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王宫,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前左)与姚檀栋合影。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2017年维加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
维加奖介绍: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在1878至1880年间,率领“维加号”首次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部,完成环绕欧亚大陆的历史性航行之后设立的。
维加奖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
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前左)与姚檀栋合影
专访2017年维加奖得主姚檀栋:立足“第三极”破解气候变化之谜
太平洋的风吹不到青藏高原,高原的冰冻圈变化却能决定风往哪儿吹。
“青藏高原冰川、积雪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弱,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
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拟将2017年维加奖授予姚檀栋。这是亚洲学者首次获得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此项荣誉。
获奖是群体效应中国“第三极”环境研究处于第一方阵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西起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东到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和祁连山,南到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口中的“第三极”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亚洲的水塔,堪称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环境驱动源’。”姚檀栋从事高原科考近40年:“尽管有地球上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人群依赖于‘第三极’环境,但相比南北极,对‘第三极’的研究依然偏少。”
维加奖的设立,最早源于对北极研究的重视。奖项后来延伸到南极研究,又逐渐涵盖地球科学的多个领域。对第三极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进入评奖委员会的视野。
姚檀栋说,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论文数量和引用率,近年来稳居世界第一。“总体来说,我们在青藏高原环境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上第一方阵。”
“这次得奖,说明国际同行认同中国科研人员在‘第三极’的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到了让国际关注的程度,所以到评奖的时候,就会想到中国科学家候选人。”姚檀栋说,“这是一个群体效应的结果。”
影响20亿人青藏高原冰冻圈正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极”的冰川孕育着亚洲几大河流,每年冰川融化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下游十几个国家逾20亿人口。
“超过80%的冰川在退缩,”姚檀栋说,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冻圈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之大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
“一个典型标志是,去年7月和9月接连发生两次冰崩,塌方面积之大、影响之严重,史上罕见。”
姚檀栋说,他通过钻取冰芯,也就是从高海拔冰川中钻取冰样,解析冰川中包含的各种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比如,通过分析冰芯,可以发现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过去一千年中含量不断增高,以此可以搭建起相关监测模型。
“气象资料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对于更久之前的气候变化的认识,就要依靠其他的气候变化替代资料。”姚檀栋说,冰芯最准确地记录了过去上千年的气候变化规律,“掌握过去规律才能预测未来”。
专注“第三极”风雪呼号中也能出大成果
在姚檀栋之前,曾有美国的顶尖地理学家凭借同时对南北极和“第三极”的研究而荣获维加奖。
姚檀栋说,美国科学家的视野非常宽广,而自己则不断专注于“第三极”。“我经常这样形容,‘第三极’是个富矿,别人偶尔来挖一次,可能挖的技术比我好,很快挖了一颗大的。但我天天在这儿挖,最后挖的还是最多。”
钻取冰芯的过程既艰且险。跟随姚檀栋的学生曾这样描述:登山路上,每走一段就会看到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遇难者的名字和生命“凝固”的日期。风雪呼号中,谁也不知道脚下有没有夺命的裂缝。
2015年,姚檀栋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又一次踏上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川钻取冰芯。即便在6700米处突遇冰裂隙,他们仍然钻出一根符合研究标准、308米长的透底冰芯。
获知自己得奖后,姚檀栋并没有特别在意。在采访中,他数次提到,要培育宽广的科学视野,而科学视野是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研究之上。欧美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非常雄厚的实力,所以能源源不断“冒”出科技创新成果。
“我们对‘第三极’研究的顶级成果,整体而言还不是世界第一,要全面提高研究质量,达到世界引领水平,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姚檀栋说。 ▲◆★●■☆
中国弃朝后果严重 并非只是失去缓冲★★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0/6184616.html
环球网 2017-04-20: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对于如何化解朝核危局,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等论调,国内则有一些人表现出“厌朝”情绪,甚至认为应果断“弃朝”。越是局势紧张的时候,越是需要对这些片面意见或违背我国外交理念和实践的主张予以反驳,扬清抑浊。
第一,“亡朝有理论”。这种意见的前身是在中国已流行多时的“弃朝论”,最近又升级到了“亡朝有理”的新高度。主张“亡朝”的理由,无非是认为朝已成中国“战略包袱”“潜在敌人”。“弃朝论”的要害不但在于割断了中朝关系发展的历史,还在于以偏概全,用朝核问题取代中朝关系的全部,无视中朝友好的长远战略价值。
中国如果采取“弃朝”政策将带来严重后果:中朝激烈对抗,正常国家关系不复存在;两国化友为敌,互失友好邻邦和安全边界;推升半岛动荡,加剧东北亚战略失衡。凡此种种,都事关中国现实和长远战略利益,绝非一个失去“战略缓冲区”那么简单。同时,关系破裂也会毁掉正常沟通渠道,让中国对朝因势利导、劝和促谈成为空话,因此,即便单从解决朝核问题的角度出发,中国也不可选择“弃朝”“亡朝”之路。
第二,“中国出手论”。这种论调主要来自国外,是把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的原因归咎为“中国态度消极”,主张“中国出面主导解决朝核问题”。其立论根据是朝核“更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理应“负责和担当”。同时中国也“有能力”,只要中国使出“杀手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毫无疑问,朝核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休戚相关。正因如此,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六方会谈,贡献了一系列“中国方案”,为促进半岛无核化付出艰辛努力。“中国态度消极”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树有根,水有源”。美国的“冷战思维”和敌视政策才是朝核问题的根源,朝美矛盾则是朝核问题的实质,打开朝核问题的钥匙其实是握在美国手中。
中国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与自身地位和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无论从问题实质、所处地位,还是从实际作用来看,中国都缺少挑头解决朝核问题所必需的能力,说中国出手就能解决问题,显系夸大其词。夸大中国能力、要求中国做超能力的事,只会把中国拖进尴尬、危险的境地,实际上也不利于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当然,否定“中国出手论”绝不意味着中国会推卸责任。为了扭转朝鲜一路狂奔的核武装态势和不断加剧的半岛局势,中国会以一如既往的担当精神和紧迫感,破除各种障碍,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为加快半岛无核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美国鼓吹“中国责任论”的实质是要把中国推到第一线,替美国火中取栗,并承担搞砸对朝关系等不利后果。“中国出手论”与其异曲同工,荒唐而不可接受。
第三,“动武速效论”。持此论调者认为,由于朝鲜坚持拥核,对话和平解决已无可能,动武是立竿见影的有效办法;同时认为,美朝对抗日益升级,双方都无退路,战争已经难以避免。
朝鲜核武装决心确实异常坚定,将其拉回无核化轨道十分艰难,但是,道路并未彻底堵死。目前朝离核武装最终完成还有距离,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持续制裁对其形成有力牵制,这会迟滞朝鲜核导计划进程,为实现无核化赢得时间。如果国际社会的努力逐步叠加,特别是当朝认识到“拥核不会安全”时,其拥核决心便有可能动摇和改变。这正是中方判断“复谈还有机会”的根据。轻易放弃复谈努力,选择战争解决,错误而危险。
战争解决见效快、去痛快,只是缺乏战争常识者的幻象。且不说轰炸核设施会造成严重核污染,对朝动武也绝不像医生给病人动手术那么简单,一次打击消除不了朝的还击能力,朝必然进行反击,甚至不排除动用核弹。巨大的人命牺牲和毁灭性破坏是上世纪50年代半岛那场战争难以比拟的。
对朝鲜而言,主动挑起战争意味着“自杀”。对美国来说,关于战争代价的评估,有关国家强烈反战、制战,对其战争决策必然形成有力制约。美虽有战争能力和准备,但也难下动武决心。在一阵剑拔弩张的交锋后,美国副总统彭斯这两天又放缓语气,宣称美国“追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中方“动武不是出路”“和平仍有希望”的判断和主张。
当然,也须清醒看到半岛可能发生战争的严重危险。在朝鲜继续全力推进核武装,核导能力逼近美国容许的威胁其本土安全的“红线”,对朝高强度经济制裁和武力威逼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或耐心耗尽,有可能将武力打击提上日程。美国已制订多项对朝动武计划并进行了充分演练、准备,对朝开打只是决心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核心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战争和平观。一方面坚决不容许半岛生战生乱,全力反战维和,绝不轻言放弃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努力;另一方面毫不忽视潜在战争危险,不惧战不怕乱,做好万全准备,防患未然。从这个角度讲,“动武速效论”是对朝核形势悲观失望而产生的躁动、极端情绪的反应,与正确的战争和平观相去甚远。
朝核问题根子深远,矛盾错综复杂并且长期叠加累积,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在问题愈演愈烈、国际社会苦无良策、形势发展日趋危急的情势下,容易产生无奈焦躁甚至偏激错误的认识,这其中既有部分国际势力施展“软实力战”的影响,也有国内民众国际问题素养和认知能力不足的限制。对于前者,我们要保持警惕并进行有力应对;对于后者,我们应努力提高民众的国际问题素养,弥补不足。▲(作者是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