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普京:准备大战★★★

名人名言:15、美丽健康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欧阳修

    ☆劳其形长行年,安其乐者短命。--欧阳修

    ☆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马约翰

    ☆养身莫善于司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颜元

    ☆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陆九渊

今 日 看 点:2016-0813▲◆★●■☆

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普京:准备大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8929.html

美军B-1轰炸机可能进入南海★★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60812/1264462.shtml

中国在”萨德”舆论战中赢得主动 接近不战而胜★★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811/1264268.shtml

震惊!科学家惊人结论:美国将在短时间内消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7257.html

中国在非洲造的铁路 连长颈鹿都很“满意”★★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7047.html

一带一路正面临着当地政局变化的挑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6756.html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搁浅,后果有多严重?★★

http://www.voachinese.com/a/heqingian-relations-china-uk-20160811/3461410.html

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普京:准备大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8929.html

多维 2016-08-11: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再度紧张。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11日宣布,向临近克里米亚和顿巴斯行政边界各地区的所有部队下令提升战备级别。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出警告。

综合媒体8月12日报道,波罗申科(Petro Poroshenko)11日表示,已经命令在这些地区的所有部队进入战备状态。波罗申科11日责成乌外交部组织安排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电话会谈,还安 排与德法两国领导人进行“诺曼底模式”三方电话会谈。与此同时,他又责成外交部安排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举行电话会谈。

让乌方大动干戈的事件就是俄指责“乌当局在克里米亚策划恐袭行动”。俄联邦安全局11日详细披露了乌方在克里米亚发起的系列恐怖行动细节,有7名间 谍被抓获。俄联邦安全局称,“这些恐怖行动的目标都是涉及当地民生和基础设施,目的是制造当地社会混乱及政治不稳,从而破坏联邦和地方权力机关的选举,且 在恐怖行动中造成2名俄军人死亡”。

11日,普京(Vladimir Putin)与俄罗斯安全委员会成员讨论了加强克里米亚地区人员和基础设施安全措施问题。之前,普京警告这一袭击是乌克兰军方和情报部队一手策划的,并声称对此绝不容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

俄乌边境出现坦克车队(图源:Reuters/VCG)

“恐袭事件背后有美国的踪迹。”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科莫耶多夫称,“乌克兰安全局有许多美国军事顾问,因此极有可能是他们煽动的。这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可能造成地区和整个欧洲局势动荡”。克里米亚领导人阿克肖诺夫也认为,美国国务院在背后支持乌克兰的这一行动。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网站分析,俄指责乌克兰情报机构针对克里米亚发动“恐怖袭击”目前无法证实,但俄在克里米亚的军事活动增加却是“千真万确”。乌安 全官员称,近期俄大量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进入克里米亚,可能是为9月军演做准备工作,但也可能是在筹划一场真正的军事行动。而美国总统奥巴马 (Barack Obama)进入任期“倒计时”令俄乌危机变得更加微妙。

不过,波罗申科称,俄方指控“荒谬绝伦”,认为此举“旨在为进一步对乌动武寻找口实”。美驻乌克兰大使也表示,俄在乌“经常无中生有,借以转移注意力,掩盖自己的非法行径”。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特鲁多11日表示,非常关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美方呼吁各方克制,避免使局势升级。“美方的立场众所周知:克里 米亚是乌克兰的领土,美方有关立场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美方将继续与国际伙伴国保持密切接触。但是,美方认为现在应该降低紧张,减少争吵并回到谈判桌 上来。”▲◆★●■☆

 

美军B-1轰炸机可能进入南海★★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60812/1264462.shtml

2016-08-12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今日亚洲》采访时表示,美国只是在保持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而且它的战略轰炸机并不是我们在战争中最顾忌的作战手段。

近日,美军两栖舰“好人理查德”号前往西太平洋地区开始作战巡航,此外,多架B-1战略轰炸机也会部署关岛。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今日亚洲》采访时表示,美国只是在保持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而且它的战略轰炸机并不是我们在战争中最顾忌的作战手段。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海军发布消息称,两栖舰“好人理查德”号已经于当天从母港——日本西部长崎县的佐世保出发,前往西太平洋地区开始作战巡航。

报道称,“好人理查德”号在佐世保基地接受了为期四个月的维修和升级,从佐世保出发以后,一路向南驶入了东海,不过目前美军官方并未透露该舰巡航的最终目的地。

此前,两栖舰“拳师”号在结束了中东作战任务以后,已经于7月30日抵达新加坡,稍加修整以后,随即进入南海。“好人理查德号”和“拳师”号都属于美国海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排水量高达4万吨,从外形上看,由于采用的是全通式甲板,因此看起来几乎与航母没有太大差别。然而“好人理查德”号和“拳师”号的出动,意味着美军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在中国周边部署了万吨级以上的准航母。

除此之外,8月5日和8日,美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格林威尔号”和宙斯盾驱逐舰“莫姆森”号先后停靠菲律宾苏比克湾,这是否意味着在中国周边美国的军事活动再次进入了一个活跃期?

尹卓认为,美国的举动实际可以看做其军事上的弱点,因为费用太高,它的两艘航母现在不得不撤出南海,而使用两栖舰取代航母的空缺,在东海和南海进行活动威慑中国。这并不表明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政策有任何调整,它只是在保持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当地时间8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发布消息,证实多架B-1战略轰炸机已经于本月6号飞抵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美军没有透露这批B-1的具体数量,仅表示它们是来自美国本土的南达科他州,随行的还包括大约300名美军士兵。

美军上一次在关岛部署B-1要追溯到2006年,这期间部署在关岛的主要战略威慑力量大多以B-2和B-52为主。B-1此次前往关岛,就是取代之前部署在此的一批B-5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B-1部署关岛后,将能够直接起飞飞往南海,更为重要的是,B-1B在超低空突防能力上超过同为远程轰炸机的B-52。

尹卓表示,B-1进入南海并非不可破解,虽然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但是隐身性能欠佳,发动机红外特征非常明显。所以,B-1只有在夺取制空权之后才敢使用,在没有夺取制空权之前,B-1或者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根本不敢投入战场。在和平时期,美军为了显示威力,派B-1到南海进行巡航和飞行。一旦真正开战,B-2才可能是第一波使用的武器,而不是B-1。总体来说,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并不是我们在战争中最顾忌的作战手段。 ▲◆★●■☆

 

中国在”萨德”舆论战中赢得主动 接近不战而胜★★

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811/1264268.shtml

2016-08-11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对于韩国暗度陈仓、与美国互打掩护的做法,中国自然心知肚明。韩国若不停步,恐怕还会对自身产生“反噬效果”。

参考消息网8月11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自7月美韩就在韩国境内部署“萨德”达成协议以来,美国在亚太即将成形的亚洲反导系统成了搅动东北亚局势的暴风眼。朝鲜并未因此放弃其武器实验项目,而中韩关系却因此遭遇空前挑战。

精心部署不战而胜

多维新闻网8月7日发表《应对“萨德” 北京已接近不战而胜》的文章称,7月到8月间,中国官媒采取一系列舆论战行动,以社评和署名评论的方式就“萨德”入韩提出一系列警告及抗议。新华社连发七篇社论称,“韩国部署‘萨德’,不但使自己沦为美国监视、遏制中俄的工具,卷入大国竞争的漩涡,也使自己丧失了独立的外交立场和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回旋空间”。《人民日报》“钟声”栏目和海外版“望海楼”栏目也接连发表多篇评论,指出“朝鲜半岛不可能因部署‘萨德’而归于宁静,因为任何一方的安全都不可能稳固地建立在别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军报《解放军报》则表态称,中国决不“忍气吞声”。

文章称,这是自抨击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以来,中国官媒近年第二次对某项国际事务接连发声,而除此之外,中韩之间目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引人注目。7月25日,中国青岛市政府通报取消参加27日韩国大邱炸鸡啤酒庆典的计划;8月3日,韩国女团WASSUP接到主办方通知,称其收到的5日在中国宿迁举行的活动的邀请被取消;4日,原定于9月1日访韩的3000名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加油团成员取消了行程,会员多达12万人的中国陶瓷器协会也取消了本在协商当中的访韩活动。

缓兵渐进更富弹性

据香港《星岛日报》8月8日报道,美韩加快部署“萨德”系统,意图“生米煮成熟饭”令中国吃哑巴亏。但北京显然不欲就范,在南海稍宁后便还以颜色。截至8月2日,《人民日报》已陆续登载了三篇反对“萨德”系统的外国人士投稿,其中有两位作者是韩国人。

同时,新华社也在连发多篇社论反对“萨德”入韩。以今年以来的舆论阵势看,仅有南海议题获得过“五评”、“六起底”之待遇。可见在北京对外议题的重视序列中,“萨德”与南海问题是并肩的。

不过,中国对韩国的态度还是与对美菲有所不同。对于朴槿惠政府,北京的策略是“多层次有弹性”,冀其莫被当“枪”使,并给出了亡羊补牢的余地,而对幕后“做局”的美国则是大加挞伐。

报道称,对于韩国暗度陈仓、与美国互打掩护的做法,中国自然心知肚明。韩国若不停步,恐怕还会对自身产生“反噬效果”。从最近两个方面的动向看,这并非恫言。

首先,作为“萨德”的直接受害方,中国和俄罗斯正密切沟通。在近日举行的第四次中俄东北亚安全磋商上,两国一致认为,将以最可靠、最有效方式切实维护两国利益特别是战略安全利益。

其次,美韩部署“萨德”之举,实际上助推了朝鲜继续发展其军事计划,置韩国于更大威胁之中。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北京重新检视半岛政策。

外交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暂未对韩国施以全面反制措施,是出于不欲加深东亚裂痕的考量,东亚地区战略紧张升级一直是中国外交所着力避免的。但留有后手并不意味着不出手,在北京缓兵渐进的过程中,韩方确当“三思而行”。▲◆★●■☆

 

震惊!科学家惊人结论:美国将在短时间内消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7257.html

综合新闻 2016-08-11:摄影师追拍美国龙卷风(图源:VCG)

美国地质科学家在其研究过程中得出一项惊人的结论,即北美将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人为因素并非其诱因,导致这一悲剧的将是自然灾难。

综合媒体8月11日报道,科学家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卡斯卡迪断裂带将引发自然灾害。该断裂带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交界并延伸到温哥华岛,延伸约1,000千米。

科学家们还未对卡斯卡迪断裂带进行全面研究。但他们指出,该断裂带中隐藏着诸多危险,其中之一就是可能发生板块移动。引发自然灾害。

板块位移可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和地震,其强度可引起全北美洲的火山喷发,并最终使北美大陆生物消失。▲◆★●■☆

 

中国在非洲造的铁路 连长颈鹿都很“满意”★★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7047.html

因缺思挺2016-08-11:8月10日,王毅外长在内罗毕和肯尼亚外长在记者会上说:“(蒙内)铁路全线设置了14处野生动物通道,长颈鹿穿过可以不低头、不弯腰,那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这些长颈鹿是有多大来头,让王外长亲自关心它们能不能“昂首挺胸”的问题?

说长颈鹿能不能抬头的问题,要先从一条中国在非洲建的铁路——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说起。蒙内铁路是连接港口城市蒙巴萨和肯尼亚首度内罗毕的一条铁路,全长480公里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时速80公里。

写到这里,在国内坐惯高铁的人肯定觉得,啥?总长480公里,时速120公里,当年坦赞铁路都修了快2000公里,这个小意思小意思啦。其实蒙内铁路是真正的大手笔大意思:铁路的起点蒙巴萨是东非第一大港,终点是肯尼亚首度内罗毕。铁路建成后将会把东非港口与内陆联通起来,根据远期规划,该铁路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在开工仪式上,肯尼亚总统肯雅塔说:“今日这一宏伟工程不仅将彻底改变肯尼亚,整个东非也将受益匪浅,建成后将为当地降低超过60%的运输成本。

外交部长王毅在内罗毕与肯尼亚外长阿明娜会谈后共见记者

对于中国来说,蒙内铁路也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该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来建造。因为蒙内铁路处于打通港口和内陆的咽喉要道的位置,今后所有和蒙内铁路相连接的铁路,势必都要采用相同的标准来建造。这就好比龙头是红的,下面的整条龙也势必涂成红色。蒙内铁路,就是非洲东岸红色巨龙的起点,也是首条海外全中国标准铁路。

蒙内铁路这样一个中非人民的喜闻乐见的工程,却遭到一些西方媒体的强烈质疑。它们主要在两个问题上发难:

第一:建这条铁路“没有必要”。论据如下,蒙内铁路预计运力可达6亿吨,而肯尼亚的运载货物需求短期内不会超过1.5亿吨。加之修一条新铁路造价很高,建设蒙内铁路“完全没有必要”。

其实呢,在蒙内铁路的旁边,有一条英国殖民者在100年前修的的窄轨铁路,这条老路非常破旧,经常发生故障或者脱轨事故。其设计最快速度不超过每小时60千米,实际速度还远低于此。更要命的是,目前蒙巴萨港的年吞吐量达2500万吨,而这条破铁路的年运力只有100万吨,说是毫无作用也不为过。肯尼亚早在2009年就和多国达成协议要修一条新铁路,说建蒙内铁路“没必要”的言论不值一晒。

第二:在肯尼亚建铁路威胁野生动物

“在肯尼亚建铁路威胁野生动物”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英国修的铁路虽然开得慢,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动物命丧车轮下。

这是老铁路

而蒙内铁路需要经过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以及内罗毕国家公园,前者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后者是全球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真正的野生动物园,拥有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肯尼亚人本身也十分热爱动物,遇到撞死的动物,他们会把动物及时掩埋起来。中国工人初到蒙巴萨,在路上捡到一根羽毛,或者一根动物骨头,都被肯尼亚人告知不能捡,因为当地法律不允许。所以如果建蒙内铁路真的威胁野生动物,不但西方国家会拿来说事,肯尼亚人民也不愿意。

可是中国人建的东西,会和100年前殖民者搞的东西一样吗?你们在肯尼亚建铁路威胁野生动物,中国就给你修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铁路。

这是青藏铁路的野生动物通道

其实中国在建设青藏铁路时就积累了丰富的野生动物保护经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珍稀物种——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为了保护野生动物,铁路建设时设置了33处,全长逾58公里的野生动物通道。

而非洲的野生动物资源更加丰富,蒙内铁路也采取更加全面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而为保护动物正常迁徙,中国公司参考既有线路2007至2012年间发生的列车碰撞野生动物事故案例,统计动物的过境点,最终确定蒙内铁路应该预留的动物通道位置和数量。项目同时设置引导设施,引导动物安全穿过线路。线路两侧设置隔离栅栏,以避免动物爬行通过,减少动物与列车相撞概率。在洼处设置涵洞式动物通道,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

蒙内铁路动物通道桥效果图

在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察沃国家公园的路段,修建了9处大型的动物通道,包括6处大型桥梁式动物通道和3处涵洞式动物通道,其中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足够大象、长颈鹿等大型动物通过(成年长颈鹿一般高5.5米—5.8米)。最长的察沃大桥足足有2公里多长,也就是架起了2公里长的高架桥,让各种动物畅行无阻。

另外,考虑到一般小型动物饮水习惯,项目在察沃河沿线适当延长跨河桥梁引桥,加高桥梁高度;在小河沟等低洼处,设置100多处涵洞。

据承建的中国公司介绍,项目需要大量的土方,必须挖坑取土。公司将取土地址选在远离动物保护区的偏远地带,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取土时避免挖坑太深,以防雨季雨水大量积存,前来饮水的野生动物不慎坠落溺毙。

2015年,当地一头野生大象因掉进一处自然水坑被困。蒙内铁路项目部接到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求助信息后出动应急小组救出了野生大象。

也就是说,建蒙内铁路非但没有骚扰野生动物,还反倒去营救当地野生动物,这是要上天啊。

蒙内铁路造福中非人民自不待言,连非洲的花花草草,老虎狮子长颈鹿都沾光。难怪王外长开心得很,大谈长颈鹿低头弯腰的问题。▲◆★●■☆

 

一带一路正面临着当地政局变化的挑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8/11/5486756.html

多维 2016-08-11:在8月10日的《卫报》上,英国前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呼吁,“政府应继续推进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因为“脱欧后我们不能对贸易伙伴太过挑剔”。欣克利角核项目,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240亿美元。

彼得•曼德尔森属于英国政坛中的“知华派”,他主张亲近中国,利用中国的发展机遇来振兴英国。但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的主张与彼得•曼德尔森相反。特蕾莎•梅来自于英国保守党,在难民问题、英国脱欧和对外贸易上,她均持保守态度。

7月28日,英国突然宣布,要推迟到秋季才决定是否批准欣克利角项目。8月10日,英媒《金融时报》发表评论称,“中国不应在欣克利角项目上反应过度”,并表示,“就算英国在重新评估之后决定彻底取消欣克利角项目,中方也应该谅解”。外界认为,欣克利角项目很可能遭遇变局。

中国投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是其庞大的对外投资计划的一部分。自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规模宏大的“一带一路”计划。虽然一带一路的书面终点是荷兰的鹿特丹,但与鹿特丹隔海相望的英国,被认为是一带一路的真正终点。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变化,并非中国在一带一路上推行的庞大投资计划面临的唯一挑战。中国曾花费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与斯里兰卡政府签订一连串“大单”,包括永久拥有斯里兰卡最大城市科伦坡港20公顷土地,以及斯里兰卡首都的基建项目。

自英国新首相上台后,欣克利角核项目面临变局(图源:VCG)

斯里兰卡前总统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被认为是“亲中派”,在他任期内,中国资金占据所该国吸引的所有外资的70%以上。中国的工程不仅遍及斯里兰卡首都,更深入斯里兰卡内地。反对派称,“这些过去白人凭借武力占据的土地,现在正被一些外国人(指中国)通过向少数几个人行贿而得到了”。

此后,贾帕克萨下台,斯里兰卡新总统西里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上任。西里塞纳冻结了中国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刻意冷淡与中国的关系。近日,西里塞纳公开解释说,“印度政府警告斯里兰卡,该项目一旦完成,斯里兰卡的主权将被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仅是在英国和斯里兰卡,包括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内,当地政局的变化,正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投资安全。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说,“中亚地区曾经发生过社会动荡,而“‘颜色革命’在中亚地方再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排除,政局动荡是一带一路在中亚面临的最大威胁”。

在2016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条约。习近平称,塞尔维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世界和平论坛秘书处成员、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王鹏评论说,“塞尔维亚存在一定的政局动荡与经济风险,这些都对我国实践“一带一路”方略构成威胁,如何防范在塞尔维亚投资的政治风险迫在眉睫。”

此外,泰国与印尼的政局动荡,影响到了中国高铁在该地区的投资发展。越南、土耳其与中国关系的跌宕,也会影响到中国投资的安全。中国在埃及投资的苏伊士工业园、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东方工业园、在白俄罗斯投资的中白工业园,未来都有可能面临因政治气候变化而引发的风险。

中国解释称,一带一路会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督促中国企业走出去,转移中国国内的过剩产能,可能成为引发中国经济“第二春”的机遇。一些西方国家则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立新帝国,要建立对亚欧大陆的领导权,是中国改变国际格局的战略性举动。

一带一路的意义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首的本届中共高层的战略性举动,寄托着中共的厚望。中共期待通过一带一路,实现经济与政治的双丰收。

综合近两年的表现,一带一路正面临着当地政局变化的挑战。因为一带一路是以“大项目”“大工业园区”为主体,以和当地政府的谈判为手段,因此相比西方世界与当地社会的贸易,一带一路和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当出现政局动荡的时候,中国投资的工业园区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在韬光养晦数十年后,中国正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带一路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但若想让一带一路完美实现习近平的韬略,达到中国预期的目标,那紧密观察当地政局的变化,对当地政治人物的仕途走向作出准确的预测,可能是该战略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搁浅,后果有多严重?★★

http://www.voachinese.com/a/heqingian-relations-china-uk-20160811/3461410.html

2016.08.12:何清涟

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访问期间与英国签订了欣克利核电项目。这一协定标志着习近平访英的重大成果。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最近,英国唐宁街易主,中法联合投资的欣克利核电站协议延期,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立刻就此发表文章,称这将影响中英互信。中国投资遍布全球165个国家与地区,其中麻烦项目非常多,但很少有大使级官员为此发表专文,将项目搁浅上升到影响两国邦交的程度。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笔者因经常追踪中国海外投资信息,知道在中英关系这盘棋上,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虽然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但两国却不会因此最终翻脸,还会继续合作,但中国要想不再遭遇麻烦项目,应该吸取教训。

两国对项目的安全评估各自言说

英国首相特丽莎·梅对暂停这个项目的原因直言不讳:一是出于安全,二是经济因素。虽然声称是暂不签署协议,只是将之延迟到秋季,以做进一步的研究,但对中国一方来说,这却是中国所有海外投资中最不愿意面对的一次挫折。

欣克利核电项目曾被看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0月访英的重大成果,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心中的焦急可想而知,他于8月8日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希望英国从中英关系大局出发,继续支持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还特别强调该项目可让英国获得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在文章中,刘大使着墨最多的是技术安全,认为中国广核集团是合作的优质伙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业绩和安全水准,工程质量与技术安全均可信任。对梅首相提到的安全,刘大使以中国为例表示,中国的许多核电站都是通过国际合作建成的,中方从不担心外国公司会控制中国的核电站。

但英国的安全担忧中,对技术担忧恰恰不是重点,因为用的是法国EDF的技术,中国只是三分之一的出资人(60亿英镑)。英国的担忧正好是刘大使淡淡解释的外国公司控制的问题。据英国媒体透露,梅在担任内政大臣时期就流露出对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不满。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斯·凯布尔在接受英媒专访时也表示,梅曾对中国国企参与英国核能建设表示异议。梅的首相幕僚长尼克·蒂莫西此前也极力反对该项目,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根据政府内外安全专家的意见,中国参与这个项目,便可进入计算机系统,这会给中国人机会,他们将有能力阻碍英国的核能生产。

这种深切的担忧,并非刘大使几句话就能冰释。因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政府掌控的高科技公司这方面的国际口碑不佳,比如华为与美国的纠纷,其中关键词就包含技术窃密与间谍活动等。而刘大使说中国政府不担心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会控制中国的经济之类,并不能稍减外国政府的担忧,因为谁都知道中国对外资(外部势力)的控制非常严格,外资想捣鬼最后只会将自己折进去;而民主国家是开放性的,到处都是安全漏洞。

中国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曾用“麻烦项目”一词概括中国海外投资中的失败项目,主要囊括前期立项并启动投资,但后期遭到监管机构驳回、部分或全部失败的项目。与那些项目相比,欣克利核电项目消耗的只是十年谈判光阴与谈判费用,但中国政府的反应却特别激烈,这只要分析一下大背景,就会明白北京有此反应,实在有其情由。

第一,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是中国核电产能输出海外的第一个项目,中方认为这个项目对全世界有极强的示范效应:连英国都用咱中国的核电技术,其余的国家还有信不过的吗?

中国现在有30多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其中排在最前的四大产能过剩行业是铁路、核电、钢铁、水泥。高铁项目已经有多个曾签署协议,却因对方国内各种原因而叫停。钢铁输出已被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课以高关锐而受阻。

中国核电技术的来历与高铁一样,是通过先后引进各国技术而偷师学艺终成“自主开发品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先后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核电技术,从而山寨了三代核电技术,被国际同行谑称为“万国牌”,据称,中国核电设备生产能力可供年均6-8个核电项目。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灾难发生后,温家宝总理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此后,中国的核电发展停滞,产能严重过剩。

按原来的协议,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建成之后,英国埃塞克斯郡将建设和运营一座完全由中国设计的核电站,对于中国广核集团而言,欣克利项目被视为参与英国核市场的立足项目。而且,中国还与阿根廷签了重水堆、压水堆的核电项目。如今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受阻,势必影响到其他两个项目,因此中国着急。

中英关系棋盘上,欣克利核电站有多重要?

英国政府已要求中国政府对欣克利事件不要过度反应。事实上,在欣克利引起的不快过去之后,以下事实将为北京重点考虑:

一、认真考虑中英关系的大势,弃小保大。

从2012年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对外投资大国,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从中国海外投资目标国看,重心已渐从非洲、拉美转至欧洲、北美。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在欧洲投资已超400亿美元,英国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第一大接收国,吸引中资总额为160亿美元(德国为84亿,法国为80亿)。品诚梅森(Pinsent Masons)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联合发表报告《中国投资西方——中国投资能否改革英国基础建设》,预期中国在未来十年中,在英国基础建设行业的投资总额将达1050亿英镑。目前,英国最大的水利公司泰晤士水利(Thames Water)的10%股权由中国国有的中国投资公司持有。该报告还预计,到202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将有8%进入英国市场,其中一半以上流向基础建设和房地产行业。

小不忍则乱大谋,与未来的巨大投资相比,60亿英镑的投资未能成行不算是大事,北京冷静下来,就会想到这点。

二、北京经历的各种海外投资受挫太多,明智一点会反思投资准则,不再只从自身需要出发,而是考虑投资接收国是否真有需要。比如在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上,中方一直宣称,该项目能担负全英7%的电力输出重任、惠及600万英国家庭、完工之后将为当地带来2.5万个就业岗位;核电成本每兆瓦时(即1000度电)虽比油气发电成本高27.5英镑,但比风力发电便宜近20英镑。

但英国对成本的核算完全与中方不同,英方核算后认为,建造该项目的最终成本将达到300亿英镑(法中计算的总投资是180亿英傍),发电成本也远高于预期。法国公司EDF提供的新一代压水反应堆颇为复杂,在建造位于芬兰和法国弗拉芒维尔的第一批反应堆时遭遇了施工难题,并严重超支。EDF内部对本公司因建造这种反应堆而要承担的财务风险,也持有强烈的保留意见。

中国海外投资历来是政治考量大于经济考量,不太注重经济成本核算,但西方国家不同,这种投资失败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因此,中国进入西方国家投资,得调整一下不计经济成本的思维惯性。否则,这些国企投资的失败,最终受损者还是中国的纳税人。

最应该列入中国政府的“国家考虑清单”之上的是国家信誉问题。一个国家、一家企业、一个人要想建立信誉,一般需要积十数年之功,但其崩坏却往往在一瞬间,比如近年丰田、大众汽车公司的遭遇。英国延迟欣克利角核电项目,首要原因就是不信任,国家信誉正好是中国的短板,在未能有良好信誉之前,中国在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上,最好不要浪费精力,以免产生更多的“麻烦项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