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全球鹰”明年4月部署亚太 精锐武器扎堆关岛 ★

今 日 看 点 : 2006-10-16
(01) ★ 军情观察:朝鲜核试爆让韩国难堪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4916609.html
(02) ★ 以 印 军 事 合 作 持 续 升 温 的 背 后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67647&typeid=14
(03) ★ 邱晓华上任仅七月被免职 谢伏瞻继任★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775
(04) ★ 1996年朝鲜特种部队失败的渗透行动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786
(05) ★ 美”全球鹰”明年4月部署亚太 精锐武器扎堆关岛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0/13/content_5196697.htm
(06) ★ 王 小 云 令 世 界 密 码 学 界 震 撼 ★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6-10/14/content_5201916.htm
(07) ★ 中青报:一些国企薪酬管理为何失控?★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70013&typeid=14
(08) ★ 美 国 究 竟 对 朝 核 持 何 立 场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1293120724992/20061013/904148.shtml

(09) ★ 东 北 亚 安 全 变 局 里 的 中 国 ★
http://www.zaobao.com/yl/tx061014_502.html
(10) ★ 美 军 新 远 程 打 击 平 台 什 么 样 ? ★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10/11/content_5188519.htm


(01) ★ 军情观察:朝鲜核试爆让韩国难堪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4916609.html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特派记者 詹德斌 徐宝康
2006年10月13日: 朝鲜核试爆后,韩国显露出十分复杂的感情:政府在失望中寻对策,媒体在紧张中找原因,而民众则在愤怒中责骂政府。
◆民众:愤怒中责骂政府
  朝鲜核试爆的消息传出时,引起韩国民众的恐慌。韩国一些民众对核尘埃辐射感到恐惧,并对朝鲜当局不顾韩国的支持单方面进行核试爆感到愤怒,在首尔焚烧金正日的画像和朝鲜国旗等。
  一些韩国网民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大骂朝鲜破坏祖上留下的大好河山,核试验遗留的放射污染,恢复正常需要100多年。“朝鲜在这么狭小的土地上怎能大张旗鼓进行核试验?”有些网民则将矛头指向卢武铉政府,认为“卢武铉欺骗了国民。老说什么迹象都没有,连这点情报能力都没有,真不知如何掌权。”一些保守团体则称,朝鲜核试验将招致民族灭亡,而这都是卢武铉政府和金大中政府向朝鲜慷慨援助,同时还催促解散韩美联合司令部和驻韩美军撤退的结果。民众谴责政府,由于朝鲜的挑衅,亚洲地区很可能引发核竞赛和战争。
  但也有很多韩国人很平静。在韩国各大媒体将朝鲜核试验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之时,一名大二的男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朝鲜核武器不是针对韩国的。朝鲜不过是想和美国谈判,又捣鼓了一下而已。”一位在三星公司工作的中层员工甚至说:“短期看,似乎有点危险,但朝鲜拥有的核武器迟早有一天是韩国的,因此没有必要担忧。”他反而感叹:“要是韩国成功进行核试验就更好了。”还有网民表示:“同美国的核保护伞相比,朝鲜的核保护伞不是更好吗?”这正好验证了韩国社会动向研究所10日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民调显示,67%的人说韩国应该拥有核武器。实际上,首尔街头同往常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政府:失望中寻找理性对策
  朝鲜进行核试爆,给预定的韩日两国首脑峰会来了个措手不及,更给了卢武铉政府不小的压力。有分析认为,朝鲜刻意选安倍访韩国的日期,来进行“核敲诈”。据了解,安倍抵达韩国首尔的时间,与朝鲜进行核试爆的时间相差不到30分钟。还有,9日是联大推选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联合国秘书长的日子。分析认为,朝鲜可能反对潘基文当选为秘书长,所以给了韩国政府一个难堪。
  目前,韩国已经中断了对朝赈灾物资(水泥和大米等)的援助。韩国认为,水泥是朝鲜用来封堵核试验坑道的必需材料,大米也可能被军人吃掉。韩国还要求原定于11日访朝的南北经济文化协力财团等团体推迟访问。首尔市也宣布暂停执行韩朝交流合作项目及韩朝合作基金。金刚山旅游和开城工业园项目等也面临考验。反对党大国家党则保持一贯风格,强烈要求立即采取超强硬政策,并要求内阁总辞职。
◆媒体:彻底检讨对外政策
  韩国媒体大部分时间在思考韩国外交和对朝政策的失败。韩国《朝鲜日报》10日发表社论说,朝鲜核试验使韩国被抛向了“另一个世界”。韩国今后将以常规武装力量与朝鲜核力量对峙,韩国在朝鲜核武装面前显得“赤裸而无力”。在朝鲜的核进攻面前,守卫韩国安全,只有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朝鲜核试验也将成为朝鲜半岛统一的障碍。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金成汉认为,朝鲜核试验后,朝鲜半岛问题日益被国际化,发挥韩国外交能力的空间缩小。国际社会将认为,统一的朝鲜半岛具有威胁,所以核问题将成为统一的障碍。韩国《文化日报》称,核武装起来的朝鲜直接对韩国构成威胁,韩国正面临着摆脱朝鲜“核人质”的生死攸关课题。而导致今天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正是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和卢武铉政府的“对朝包容政策”,要求卢武铉彻底反省,虔诚道歉,制定根本的、全新的对朝政策,强化韩美同盟。
  韩国《每日经济》社论要求卢武铉政府连根拔掉“阳光和包容政策”的安保观。《国民日报》认为,卢武铉政府在等待目前正处于火头上的负面性舆论冷静下来,那时候再制定均衡的应对方案。还认为,韩国政府挺过了朝鲜发射导弹的巨大压力,如今如何在既“不忍耐和让步”,又“不招致战争和恐慌”的结果中克服这场危机,需继续观察。★
  (《环球时报》2006年10月11日 第2版)
(02) ★ 以 印 军 事 合 作 持 续 升 温 的 背 后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67647&typeid=14
2006年10月13日 14:53:4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月7日以色列国防工业部门官员宣布,印度空军与以色列拉法尔军备开发局达成了2.39亿美元的“斯派德”地面防空武器系统(ADS)的购买意向,这标志着以印军事合作再上新的台阶。
据悉,印度军方此次将向以色列购买18套“斯派德”防空系统,该系统由拉法尔军备开发局及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共同研制,可以在两秒钟反应时间内对敌方的战机、直升机、无人机及精确制导武器进行打击,此系统如装备印军后将大大提高其防空作战能力。此外,以印双方在联合开发最新的电子战(EW)系统方面也已达成初步共识,该项目总金额为1亿美元。而就在此前两天,印度空军则刚刚出台了其雄心勃勃实现空军现代化的11项规划,该规划是印度空军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项现代化工程,这一系列规划将从明年开始正式付诸实施,预计全部项目将于2012年实施完毕,而以色列先进的军工科技将在这一规划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色列和印度自1992年1月正式建交近15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发展迅速,势头迅猛。特别是近5年来,印度在向以色列购买导弹、无人机、预警机、雷达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2001年7月,以印双方签署了总值约20亿美元的军火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向印度提供武器、转让军工技术和部分生产线,包括三架PHALCON预警机、价值2.8亿美元的“巴拉克”地对地导弹、价值3亿美元的无人机、及以色列最新研制的价值2.5亿美元的“绿松”雷达系统等。此外,以色列还帮助印度军方改进了现有的苏制米格—21S、米格—29S等战机和米格—8S、米格—7型直升机及陶—72型坦克。而且印度还一直期盼能向以色列购买美以联合研制“箭”式导弹防御系统,以期构建一张以“箭II”反导系统为核心、覆盖印度全国的导弹防御网。为此,以色列于2003年2月邀请印度投资1亿美元,共同研发“箭”式反导系统。目前,印度已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军火市场,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半数都给了印度。
◆面临共同威胁
以色列和印度的关系原来相当疏远,上世纪中叶印度曾组织“不结盟运动”,其中很多成员是阿拉伯国家,因而印度长期一边倒地支持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疏远乃至排斥以色列,正因此印度也是世界较大国家中最后一个承认以色列的。然而在经过这短短不到15年的时间,以印关系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双方共同战略利益的驱使及美国幕后操纵等因素。
以印两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地区强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都拥有比较成熟的民主政治体制;国内都有穆斯林。更为重要的是,两国在致力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威胁,以印两国在这方面尤其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由于历史原因及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争端,印巴两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9•11”事件后则更凸显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印度的威胁。而以色列则在建国第二天就遭到5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军事进攻,从此一直处于充满敌意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以自杀式袭击为标志的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一心要把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印度和以色列双方由此都认识到联手反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色列官员就曾表示:“恐怖主义是印度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互相理解,懂得对方的处境。”两国建交后随即开始在安全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共享反恐情报、建立“联合反恐工作组”,印度的特种部队还在以色列接受反恐技术培训。
因此,两国在对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上,不仅在理念且在政策和操作层面都有共同语言。
◆拥有相同的执政理念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至今58年间,有40多年是左翼的工党执政,政策相对比较温和。随着近年来巴以冲突加剧,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在2003年1月的大选中获胜,沙龙出任以色列总理,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激进势力持坚定打击的鹰派政策。印度比以色列早一年建国,但在随后的近60年时间里,由尼赫鲁家族领导的左派政党“国大党”也执掌印度政坛40多年。1991年拉吉夫•甘地总理遇刺后,国大党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在民众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导致在1996年的大选中落败于右翼的人民党。人民党的施政口号是“印度人第一”,该党上台后实行强大国防的积极防御政策,不断增加军费,从俄罗斯大量购买高级武器,全面打造新的军队。
2003年9月,以色列总理沙龙访问印度,标志着印度正式结束了其长期奉行的一边倒支援巴勒斯坦的政策,开始在中东问题上实行更加灵活的平衡外交。虽然当时新德里仍表示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领袖,但这种声援仅是象征性的,而与以色列则开始发展实质性的双边关系。以色列副总理佩雷斯曾称赞印度是以色列在南亚地区“最好的朋友”,甚至表示支持印度加入北约。
共同的执政理念是以色列向印度提供高级先进武器,拓展军事合作的基础。就以色列而言,虽然是一个中东小国,却堪称当今世界的军事强国,其武器技术世界一流。但由于国内市场饱和,以色列的军工产业急需寻求出口市场,印度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目标市场。而以色列的高科技武器、强大精锐的军事力量、及应对恐怖主义的丰富经验等也正是印度谋求合作的目标。此外,印度还希望通过引进以色列先进的航空电子技术,对其已显陈旧的俄式航空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因此,以印两国过去十几年来,在武器交易和军事合作上突飞猛进、持续升温。印度更计划在2008年前让以色列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武器和防务装备供应国。这已使印度的防务政策和对外军事合作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地区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事与反恐把以印关系纽带拉紧,过去10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增加了近7倍,印度每年从以色列进口仅军事装备一项就有15至20亿美元。同时,以印军事和反恐情报合作层次也不断提升,合作范围及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双方已充分共享反恐领域的情报信息,以色列也能获得印度军用卫星提供的图像情报。两国还已达成协议,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以色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间谍卫星TechSAR(以色列研制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气候、全天候新一代军用侦察间谍卫星),以全面提高以色列的空间军事侦察监控能力。
◆背后有美国战略的影子
以色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支柱,而印度也在伊拉克战争后成为美国在南亚的战略准同盟国。美国的中东—南亚战略作为其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已成为美全球总战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其成功与否将严重影响世界政经格局的发展及走向,也将对美国能否继续维持其一超独霸地位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为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控制中东传统油气资源、插足里海油气开发、掌握石油输出管道,十几年来一直在精心打造中东、南亚和中亚“大三角”,并利用反恐和推行美式民主极力推动这一地区的相关国家向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努力撮合如乌克兰、格鲁吉亚、以色列、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拉近关系,借重各国对美所求,实施自己的新国家安全战略,竭力削弱俄罗斯、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以期实现遏制俄中的目的。
由于以色列、印度在中东和南亚这两个地区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使这两国成为美中东—南亚战略中至关重要的成败因素。从目前形势看,以印两国虽然宗教信仰不同,价值理念也存有差异,但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而双方在相互走近中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此外,随着印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凸显,必将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印度也从未放弃谋求世界大国的野心,
“9•11”后印度抓住机会,奉行全方位的大国平衡外交,把其战略利益积极向中东扩展。而美国从来就把印度视为南亚可以借重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同印度的战略关系符合美国家利益,因此作为美在中东地区最忠实的“兄弟”以色列而言,在发展与印度关系上就更应首当其冲。
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了法德这一“旧欧洲”势力的抵制,美深感其推行的全球战略今后将会受到他们的进一步牵制。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越来越倾向联合“新欧洲”势力和亚洲国家以形成另外一种形式的联盟,为推进自己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为与法德“旧欧洲”势力抗衡。因此,以印战略关系的逐步深入和成熟将成为美国中东—南亚战略稳固的基石。 (光明日报驻特拉维夫记者刘欣伟)
◆印度空军出台11项现代化计划
环球时报:据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印度空军参谋长特亚吉上将10月5日在印空军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详细阐述了印空军正在实施的庞大现代化计划中的一系列具体项目,其中新战机项目主要包括:加速苏-30MKI战机生产;再引进80架多用途中型直升机;先进轻型直升机计划;自行研发生产的“敏捷”轻型战斗机(LCA);购买6架全新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特亚吉指出,未来除了将购买上述新战机外,空军部队还将对老战机实施现代化升级改造,主要包括米格-27战斗机、“美洲虎”战机、“幻影-2000H”和米格-29多功能战机,以及包括米-17直升机、安-32和伊尔-76型运输机等。 〉〉〉点击详细
印度决定购买40架幻影2000 以抗衡巴F-16军购
中国新闻网:印度空军决定从法国和卡塔尔购买40架二手幻影2000-5型战斗机。
据印度防卫新闻报道,印度空军参谋长特亚吉上将10月5日晚间对外界表示,印度空军购买二手法制幻影2000-5型战斗机只是在获得126架新式战斗机之前的一项权宜措施。
特亚吉上将称印度打算购买的40架二手幻影2000-5型战斗机中将有十多架购自卡塔尔,其余的将购自法国。虽然特亚吉上将在讲话中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但是特亚吉上将表示目前印度正在与法国就此项军购合同进行谈判。
(03) ★ 邱晓华上任仅七月被免职 谢伏瞻继任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775
文章提供 于 2006-10-13 文章作者: 张一
  上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一职仅7月的邱晓华,最近已行卸任,其职务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的“空降”出任。邱晓华在统计局工作了24年,可能其想法跟老一套较接近,1991年至1992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访问学者的谢伏瞻,可望跟中央领导理念较接近。据分析指出,绿色GDP、宏观调控、地方数据造假,是导致邱晓华提早离任的三条导火线。
  今年48岁的邱晓华,才于3月16日升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接任正常退休的原局长李德水。据中国国内传媒透露,中央一直希望邱晓华能全面改革调查管理体制,建立起一个各地区、行业节能降耗的统计发布制度,也即外称的“绿色GDP”。可是,邱晓华在这方面似乎并不积极。邱晓华曾公开说,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计算绿色GDP“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他声称,“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工作。实践表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充满探索、还不十分成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上都有很大争议,存在很多困难”。
  今年6月,邱晓华曾经表示,从实物量核算到价值量核算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不可能出台一个全方位核算清楚的绿色GDP”。邱晓华还认为,绿色GDP核算中存在许多技术难点。
  胡温上台以降,“绿色GDP”一事一直未能成事。耗了两年时间后,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终于在今年9月7日首次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 2004》。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值得注意的是,当天负责发布“绿色 GDP”统计数据的是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而不是邱晓华。
  据9月13日的《法制日报》报道,就在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将要公开此次核算结果时,一些地方曾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适应和担忧,有的地方甚至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有一种意见认为,邱晓华就是不欲开罪地方官员。中国官场文化官官相卫的潜规则,依旧是牢不可破。胡温这次大动作,可能就是要向这潜规则挑战。
  分析指出,胡温上场后,对一些中央官员的做事作风敢到不满。一些中央官员,因为害怕开罪其他官员,宁可不去执行、拖慢、或暗中抵制中央的指令,而在最新一轮的换届人事安排中,胡温将采取较大力度撤换这类不作为的官员。
  另外,邱晓华对宏观调控的态度,也引起外界关注。今年8月,邱晓华在《人民日报》主办的双周杂志《人民论坛》上撰文称,“从深层次看,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才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似乎,他并不认同胡温认定现时“投资增长高企造成中国经济过热”的看法。对于邱晓华的这一看法,当时很多国内经济学家都认为有问题,他们指投资增速回调可能是暂时的,各地潜在的投资欲望依然强烈。
  在最露骨的一次,邱晓华更是公然跟胡温喝反调。今年7 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提出“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是,在今年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邱晓华竟然表示,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应告一段落”,“已经见到积极成效,现在要抓好落实,不需要什么新的措施。”
  另外,中央也寄望统计局可以建立一套有公信力的统计数据。可是,直到今天,外界仍不断对统计局的数据真实性提出质疑。在9月,连邱晓华自己也承认:“作为国家最高统计部门的负责人,我对中国统计在一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满意。”但邱晓华当时坚持,公布的主要统计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是没有水分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
  这些年来,不论是前任总理朱镕基抑或是现任的温家宝,都曾强调“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尽一切可能,搞准统计数据,树立不出假数,真实可信的统计形象。可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依然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仅2003年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全国共查出统计违法行为六万两千多起。
  2003年,一名地方的统计官员吴元森曾公开撰文,要求“各级领导要做统计执法人员的坚强后盾,不要成为阻力,特别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在任何时候都要支持统计执法工作”。中国官方《了望》周刊近日发表题为《警惕部门利益膨胀》的文章说,近年来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文章认为,利益集团施加影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亚洲时报
(04) ★ 1996年朝鲜特种部队失败的渗透行动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786
文章提供 于 2006-10-14: 1996年9月,朝鲜特种部队渗透至韩国东海岸江陵市附近,以搜集韩国的情报,由于渗透用的潜艇搁浅,26名朝鲜人被迫弃艇,并从附近的海滩冲人附近山林中隐藏。韩国陆军和警察随即对他们展开时长两个多月的追捕,26名朝鲜人中仅有2人生存,而韩国方面有16人丧生(包括军人和百姓),27人受伤。朝鲜的此次渗透行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给外界提供机会,使人们得以一见朝鲜特种部队的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
▲背景资料
  朝鲜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目前,朝鲜特种部队有10万人,约占现役部队人数的10%。特种部队担负的任务包括占领或破坏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节点,空港和海港,后勤基地,交通线和主要地形。特种部队还执行奇袭、目标定位、暗杀和情报搜集等任务。
  朝鲜特种部队由25个旅和5个侦察营组成,这些特种部队归属总参谋部。如果细细划分,则分属轻步兵训练指导局、侦察局、陆军军和师,以及朝鲜人民海军指挥。
  1996年渗透至江陵的这些特种部队隶属于侦察局。侦察局是朝鲜特种部队中的精英,它包括5个侦察营.计2500人;3个狙击兵旅,计10500人。
  朝鲜特种部队士兵是朝鲜人民军部队中受过最佳训练的人员,他们进行严格、真实的训练,并多次为朝鲜执行现实任务。例如1968年,朝鲜派遣31人特种部队暗杀小组,企图行刺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其中28人在青瓦台附近死于枪战,1人被俘,剩下两人逃回朝鲜。据称,逃回朝鲜的两人中1人中枪肚破肠流,竟然用手按住伤口走完全程。1983年,朝鲜8名特种部队人员潜入缅甸,刺杀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虽然对全斗焕刺杀行动失败,但这3人杀死了17名与全斗焕同行的政府官员。
  这些朝鲜特种部队人员特点是:他们是动机明确、训练优良、纪律严明和专心致志的战士;受到良好教育、政治背景可靠;意识形态上忠贞于朝鲜领导集团;在参加特种部队前在作战单位工作4~7年;体格健壮、不断接受体能和武术训练;绝不投降,直至战死;宁可选择自杀也不投降,自杀的方式包括互相枪击至死或自己引爆手榴弹。
▲行动过程
  此次行动并不是朝鲜第一次在江陵附近实施海上渗透行动,据称,在此前一年的1995年9月15日,朝鲜特种部队在江陵附近进行渗透行动。以下就是此次渗透行动失败的全过程。
  行动准备。1996年9月13日,侦察局海军部第22中队第2组的第1侦察潜艇指挥员钟勇久上尉、潜艇全体工作人员和侦察局特种部队人员召开了最后一次任务会议。在最后会议之前,潜艇全体工作人员和特种部队人员举行了五次训练演习,其中两次是在“实战环境下”进行的。所有参加任务的人员都写下效忠誓言,作出保证只有在“完成金正日将军下达的任务”后才能返回。侦察局局长金泰植中将命令渗透小组成员“以极大的勇气完成任务”。
  具体任务。26名渗透人员中有21名是潜艇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侦察局海军部主任金东源上校和副主任,有2名侦察小组护卫人员。余下3名人员是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的任务是搜集江陵附近军事设施的情报,而潜艇工作人员的任务是对海滩和附近的设施进行拍照。
  这对这些特种部队来说并不是一项新的任务,因为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在20世纪70年代就称要把驻韩美军在韩国的军事行动处于他的军事侦察部队的监视之下。
  行动开始。9月14日5时,第1侦察潜艇离开东海岸的退潮基地。朝鲜装备着经特殊改装的325吨的“鲨鱼”级沿海潜艇执行渗透任务。该潜艇长32.5米,宽3.7米,下潜时最大行驶速度12节。9月15日19时30分,潜艇抵达江陵市附近离韩国海岸线约8公里处的海域。江陵位于汉城以东140公里,在军事分界线以南约15蚣里。潜艇慢慢向海岸靠近,并在离海岸线约300~400米处海域停下来。
  渗透。3人特种部队侦察小组和两名护卫人员戴着轻潜呼吸器离开了潜艇,向岸边游去。约21时,他们抵达了海岸。特种部队人员藏起呼吸设备,而两名护卫人员返回潜艇。潜艇然后返回国际水域。9月16日,潜艇返回韩国水域回撤特种部队侦察小组。由于回撤行动未成功,潜艇再次返回国际水域。
  9月17日,潜艇再次进入韩国水域,第二次尝试回撤小组成员。约21时,潜艇搁浅,最后停靠在离安宁海滩(位于江陵以南5公里)20米处。潜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努力,但未取得成功,并且潜艇因为搁浅而导致毁坏,并卡在海底。钟勇久上尉命令全体工作人员弃艇。他们在潜艇上放了一把火试图销毁艇上的装备。23时50分,26名朝鲜人带着所能携带的武器和装备上了海滩。
  任务放弃。9月18日约1时,韩国一名出租车司机看到一群人在江陵沿海高速公路附近围成一团,他还看到海滩附近的海上有一个大的物体。他对此感到怀疑,并且报告了韩国当局。很快,韩国陆军和警察得到警报,赶往该地,并且开始进行封锁和搜索朝鲜渗透人员。朝鲜人很快分成几个小组,冲向内陆山林。
  约5时,韩国参联会主席金东镇命令在整个江原道及附近地区实施“珍岛狗1”警戒。韩国陆军最后动员了约4万人,并出动直升机和军犬支援对渗透人员的追捕行动。反渗透行动覆盖区域的半径为50公里,由韩国平民、士兵和警察层层包围。韩国陆军同样对该地区实施宵禁。天亮时,韩国海军一支特种部队登上潜艇,发现里面有一挺捷克造机枪,一把AK-47步枪,约250发子弹和其它物品。
  逃避。9月18日约11时10分,韩国士兵发现两名武装的朝鲜人正在逃亡,这两人先前碰到两名韩国农民,他们将韩国农民打倒在地后跑掉了。这些农民随后向警察报告了此事,韩国士兵很快对他们展开追击。
▲审讯俘虏
9月18日约16时30分,潜艇舵手李光素被发现位于一个农民的庄稼地附近,当地一位居民向警察打电话报告了此事。韩国陆军随后俘虏了李光素。据称,韩国审讯人员向他提供了四小杯由稻米酿成的烧酒。当喝完烧酒后,李开始放松下来并且讲话。他最初撒了谎,称潜艇在离开元山港不久后就失去动力,随后漂流到韩国水域。他称艇上只有20个,但是后来承认有26人。他随后告诉韩国审讯人员,潜艇的任务是搜集位于江陵附近韩国海、空军基地的情报。
  后来,韩国将朝鲜侦察局的李光素中尉带到在汉城。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光素称他们不是在训练而是执行一场侦察任务,这项任务是为一场大型战争做准备。他还称在潜艇上还有一位侦察局海军部的一名上校。
  李光素还称,他从他的同志那里听到11名渗透者被同志枪杀,这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壮,可能会被俘。他说,他们被告之为避免被俘必须自杀。
  自杀。有11名朝鲜人转移至离潜艇搁浅处西南8公里的一座330米高的小山上。9月18日约17时,韩国士兵到达这座山顶空地上,发现只有11名朝鲜人的尸体。其中的10具尸体肩并肩,排列成一条直线,而另外一具尸体(海军部金东源上校)在不远处的另一边,上校的手枪还放在枪套里。这些身亡的朝鲜人都穿便装和白网球鞋。韩国陆军报道称,所有11名朝鲜人都是由于头部受近距离枪击而身亡。这有可能是一名或多名特种部队人员枪杀了11名同伴,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名人员射杀了他的同志后自杀。死者包括潜艇指挥官、一些成员、侦察局海军部正、副主任。
  冲向北方。此时剩余的朝鲜人员没有投降的意图,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杀出血路向北通过军事分界线返回祖国。从9月19日至30日,有11名朝鲜人死于与韩国陆军的交火中。大约每一周的时间里,韩国电视台就会播出最新交火结果,韩国士兵带着沾满鲜血的白被单和几具凑合使用的木棺材从树林中走出来,里面放着朝鲜渗透人员的尸体。
  9月19日,韩国士兵在3次分别的交火中枪杀了7名朝鲜渗透人员,其中有3名身穿件牛仔裤,白衬衣,普通上衣和球鞋,他们于10时被枪杀在江陵以南一座山上。14时,韩国人发现另外三名渗透人员,随后双方交火,一名在交火中丧生,两名因为受伤而身亡。16时,在一场交火中,1名朝鲜渗透人员中枪身亡,但他打伤了一名韩国士兵。
  9月22时21时,有两名朝鲜渗透人员在交火中丧生,从9月23日至30日,另外两名渗透人员在一场交火中丧生。9月22日,韩国海军将“鲨鱼”级潜艇拖至通河港,他们对潜艇展开了全面的检查。
▲政治交锋
1996年9月20日,时任总统的金泳三称,这是一次武装挑衅,而不只是简单重复过去间谍人员的渗透活动。金泳三宣称任何针对韩国的进一步挑衅将可能会引发一场真正可能的战争。
  而朝鲜回应称,据人民军武装部队目前所知,潜艇是遇到动力故障而漂流至南方,而潜艇人员没有办法只好登上韩国领土,这可能导致武装冲突。
  1996年10月1日,韩国一名外交官崔度昆在俄国海参崴被暗杀,他的死亡是朝鲜威胁要对韩国枪杀朝鲜渗透人员实施报复后不久,并且在这名外交官的尸体里还发现一种毒药,这种毒药与朝鲜渗透人员所携带的毒药是同一种类的。
  据韩国中央日报10月中旬称,如果朝鲜进一步挑衅,韩国政府就会选择了朝鲜的战略目标以进行可能的打击。
▲继续追踪
从10月至11月5日,韩国陆军一直在追踪3名剩余的渗透人员,他们正向北方的军事分界线前进。这三名人员有可能是其中两人为一组,另外一人单独行动。11月5日,两名朝鲜渗透人员死于一次交火中,一位韩国人在此之前发现他们正穿过高速公路,他立即报告了警察。韩国陆军在军事分界线以南约20公里,江陵以北约100公里的江原道仁杰附近,追上了这两名渗透人员。约22时30分,朝鲜人发现了韩国士兵靠近了黄罗山,于是开枪射击。在韩国士兵最后枪杀这两人时共进行了三次交火,他们共枪杀3名韩国士兵,并重伤14人。这两名渗透人员在是他们潜艇搁浅后50天后才被枪杀身亡。这两人身穿韩国军装,他们的武器包括有16步枪、手枪和手榴弹。韩国士兵同样在他们身上找到三本笔记,其中一本中画有他们49天逃亡时的路线草图,另??这本日记对他们的逃亡描述如下:炸毁潜艇,上岸后分散行动;9月21日枪杀一名敌人,向南转移;10月4日过Chinkogae关口;10月8日14时20分对三位韩国居民实施惩戒;10月16**过公路时被一个民用车辆发现。经过一座水库;10月19日抵达Yangku大桥,到处都是搜索人员,在一处老房子里找东西吃;10月22日,遇到并杀死一名韩军司机;10月23日,经过一座桥;10月23日,经过Hankyeryong关口,在一处农庄休息;穿过一条军用公路,在一处俯瞰仁杰市。而单独行动的一名渗透人员返回朝鲜。
  此次渗透行动的结果是在26名朝鲜渗透人员中,1名被俘、11名自杀,13名在与韩国陆军的交火中丧生,1个返回朝鲜。韩国追捕渗透人员的行动从9月18日开始,至11月5日韩国士兵枪杀最后两名渗透者而告终,共持续49天。
  12月29日,朝鲜正式发布了一份官方的道歉书: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获得授权,对1996年9月在江陵沿海水域的潜艇事件深表遗憾。朝鲜将做出努力,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并将与其它各方合作寻求朝鲜半岛的永久和平和稳定。12月30日,韩国政府在板门店向朝鲜交付了渗透人员的骨灰。
▲事件调查
韩国军方对朝鲜人渗透至海岸线事件展开了调查。韩国联合参谋部发布报告,对20名军官和士兵以玩忽职守罪名作出惩罚。该报告指出陆军和海军在发现潜艇渗透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军队对渗透事件缺乏足够的快速反应。调查同样导致韩国一名中将和少将撤职。
  惟一被俘的李光素仍呆在韩国,成为韩国海军的一名教官。
▲结 论
  朝鲜潜艇的渗透是一次例行的间谍任务,但此次变成了一场灾难。此次事件表明了朝鲜一直在准备战争,并且他们的长期的目标是通过政治或武力实现半岛的统一。
  1996年的渗透事件表明朝鲜的特种部队和士兵是坚韧不拨、训练有素、忠于职守的,他们将成为战场上最专心致志的战士。朝鲜的特种部队受过真实的训练。他们在战斗中不会投降,给敌人带来严重的灾难。任何与朝鲜敌对的国家,应该注意朝鲜这种非对称战略中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战时,朝鲜可能试图渗透数万名特种部队至敌战区,从而尽可能导致死亡和引发恐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作战部队还是支援部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警惕这种威胁。▲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军情观察
(05) ★ 美”全球鹰”明年4月部署亚太 精锐武器扎堆关岛★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0/13/content_5196697.htm
2006年10月13日环球时报: 近年来,美军的大小官员一直不断向外界透露要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关岛部署“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的消息,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够部署到位却一直没有明确下文。日前,美军官员正式宣布,美军首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将于明年4月份进驻关岛,开始在亚太地区部署。随着有战略侦察能力的“全球鹰”的入驻,关岛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全球鹰”明年4月进驻关岛
据美国《空军时报》报道,美空军驻关岛第36联队司令官米切尔•博拉中校日前向外界宣布,美空军决定从明年4月开始在关岛部署首架“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为此,安德森空军基地将投入5000多万美元修建停机棚。博拉同时表示,未来美空军将在关岛部署7架“全球鹰”无人机,预计最终将会在2013至2014年全部部署完毕。与此同时,美太平洋空军司令官赫斯特上将也在夏威夷向媒体透露,美空军正在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国家协商,讨论“全球鹰”无人机在这些国家的落地权以及在这些国家建造“全球鹰”无人机的加油设备和作战支援设施等问题,以扩展“全球鹰”无人机的作战范围。
“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生产的高空无人侦察机,也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它体形庞大,翼展35.4米,高4.62米,长13.5米,外形像是一头虎鲸,在2万米以上的高空可以飞行超过28个小时。美国《每日防务》称,“全球鹰”无人机驻扎关岛,将是“全球鹰”首次在海外基地长期部署,其每天可对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侦察,将使美空军的空中侦察范围扩展至亚太纵深地区。
◆三大基地构筑关岛战略地位
“全球鹰”此次的部署地关岛位于北纬13度、东经144度,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基地体系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战略前沿基地。但实际上美军把关岛当作战略前沿基地进行建设也只是近几年的事。2000年8月,美军宣布在关岛部署64枚AGM-86型常规空射巡航导弹,正式将军事上的关岛拉入了亚太地区民众的视野。
美国“全球安全组织”网站介绍,美军在关岛的军事基地和设施占地约130平方公里,约占关岛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主要有三大基地,即阿普拉海军基地、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阿普拉海军基地位于关岛西岸,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是一座天然良港。美海军从2002年开始部署“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目前已有3艘在此安营扎寨。阿普拉海军基地也因此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攻击核潜艇基地。近年来,美海军已先后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修整阿普拉港的航道,以供航母编队停靠。据称,美军计划未来在该基地部署3艘两栖攻击舰,并考虑部署1艘航母。
安德森空军基地位于关岛东北角,占地约67平方公里,近几年来,美空军的B-2“幽灵”、B-52H“同温层堡垒”和B-1B“枪骑兵”三种战略轰炸机轮番前往该基地驻训。据称,美战略轰炸机从该基地起飞,可在12小时内打击亚太地区的任何目标。美军官员称,安德森空军基地不仅成为轰炸机的常驻基地,未来也将成为战斗机的轮训基地,2008年美空军在阿拉斯加部署的F-22A“猛禽”战斗机,就将会定期飞赴安德森空军基地进行临时驻训。
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位于关岛中部,面积有10.5平方公里,可容纳180架飞机,是美海军航空兵在西太平洋的主要侦察和反潜基地。据日本媒体透露,未来美海军陆战队从冲绳移走的8000名陆战队队员,大部分就将迁到此处。
◆关岛将成为威慑亚太的桥头堡
美空军第36联队司令官博拉直言,将“全球鹰”无人机部署在关岛,就是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咽喉”,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侦察而言意义非凡。“全球鹰”侦察能力远远高于美空军传统使用的U-2高空侦察机,而且不用考虑人员的安全因素,从关岛起飞后,能飞至中国东海并停留16小时,或飞至马六甲海峡停留12小时,将确保美空军对整个亚太地区实施侦察。关岛也将因此而成为美空军未来在亚太地区进行情报、侦察与监视的核心基地。
《简氏防务周刊》认为,关岛未来将不仅仅是一个战略侦察监视基地,同时也将是美军威慑亚太的桥头堡。美军将会在关岛常驻有战略轰炸机,未来还将会部署战斗机,可对西太平洋地区发生紧急事件随时做出反应。此外,关岛东距夏威夷群岛6000多公里,离日本、澳大利亚均约2000公里,美海军的航母未来以阿普拉海军基地作为母港或停靠基地,4天之内就能抵达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和马六甲海峡,不用20天便可到达美国西海岸。更重要的是,关岛距东北亚、台湾和南海地区几乎都是等距离,也使它成为航母干预西太地区事务的最佳部署位置。
分析人士指出,正如美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法戈说的那样,“关岛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在关岛部署“全球鹰”不过是其重要性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杭月 《环球时报》 ( 2006-10-11 第08版 )
(06) ★ 王 小 云 令 世 界 密 码 学 界 震 撼 ★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6-10/14/content_5201916.htm
2006年10月14日瞭望新闻周刊: “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召开的国际密码学大会上,我是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会议主席要求进行大会发言的。在2005年的会议上,我被安排在第一个时间作重要报告。
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针对我们破解的MD5和SHA-1密码算法,评估Hash函数的安全现状以及未来Hash函数的设计。用现在业界一句流行的话说,MD5和SHA-1的破解,动摇了目前数字签名的理论根基。”
操着一口浓重山东口音的王小云教授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这番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9月末的一天下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约来到王小云教授位于清华大学数学楼的办公室。刚从山东大学返京的王小云正和自己面前的学生讨论课题进展。
◆国际密码大会上的“地震”
说起自己和自己的团队破解的MD5和SHA-1密码算法,王小云开心地笑了。
在2004年8月以前,国际密码学界并不熟悉“王小云”这个名字。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大会上,并没有被安排发言的王小云找到会议主席,要求进行大会发言。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王小云首次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译结果。
在公布到第三个成果的时候,会场上已经是掌声四起。报告结束后,所有与会专家对王小云及其团队的突出工作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大会主席、普林斯顿Hewlett-Packard实验室教授StuartHaber形容道:“这真是一个极具冲击力和令人鼓舞的结果。”
作为密码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王小云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密码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04年国际密码大会的总结报告中就写道:“我们该怎么办?MD5被重创了,它即将从应用中淘汰。SHA-1仍然活着,但也见到了它的末日。现在就得开始更换SHA-1了。”
虽说在MD5被王小云领衔的中国专家破译之后,世界密码学界仍然认为SHA-1是安全的,没有被攻破,并且没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它会很快被攻破。但仅仅几个月之后,王小云就宣布了破译SHA-1的消息,再一次震撼了国际密码学界。
国际顶级密码学家Shamir评论道:“这是近几年密码学领域最美妙的结果,我相信这将会引起轩然大波,设计新的Hash函数算法极其重要。”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密码学家WilliamBurr说:“去年(2004),我还庆幸地说,还好她没有把SHA-1也破解了,但是现在,她真的这样做了。”
MD5的设计者Rivest评论道,“SHA-1的破译令人吃惊”,“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在降低,这再一次提醒需要替换算法。”
◆为了电子商务的安全
据了解,Hash算法,或称Hash函数,被普遍应用于数字安全的几乎所有方面。登录办公室局域网、进入个人邮箱和安全页面都要用它来保护用户的密码;电子签名系统利用它来认证客户及其发来的信息;法律文书、财务信息和有版权的重要文件用它作为时间戳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银行系统使用它在用户输入信用卡密码之前确保网页的安全……
可以说,密码学家在他们设计密码协议的时候,可以灵活地使用Hash函数来增加安全性。“它们就像万灵药一样。”
Hash函数的种类很多,而王小云破解的正是当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MD5和SHA-1。
MD5是由国际著名密码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兼公钥加密算法RSA的创始人、麻省理工大学的RonaldRivest教授于1991年设计的;SHA-1是由美国专门制定密码算法的标准机构——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计。两大算法是目前国际电子签名及许多其它密码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等电子商务领域。其中,SHA-1早在1994年便为美国政府采纳,是目前美国政府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密码系统。
王小云介绍说,世界上由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因此手印(指纹)成为人们身份惟一和安全的标志。在网络安全协议中,使用Hash函数来处理电子签名,能够产生理论上独一无二的电子文件的“指纹”,形成“数字手印”。按照理想安全要求,经过Hash函数产生的指纹,原始信息即使只改变一位,其产生的“指纹”也会截然不同。即使调用全球的计算机,也难以找到两个相同的“数字手印”,因此能够保证数字签名无法被伪造。如果能找到Hash函数的碰撞,就意味着两个不同的文件可以产生相同的“指纹”,这样就可以伪造签名。
而王小云和她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函数MD5和SHA-1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数据能够产生相同的Hash值!这意味着,可以找到两份具有相同数字手印的不同电子文件。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电子签名可以伪造。必须及时添加限制条件,或者重新选用更为安全的密码标准,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
王小云告诉记者,MD5的破译已经不仅仅是理论破译结果,而且存在导致实际的攻击的可能,因为MD5可以找出碰撞实例。王小云说,目前SHA-1在理论上已经被破译,但尚未找出碰撞实例。理论上讲,一个计算机需要运行上百万年才能找到一个碰撞实例,但现在只需要几年就可以找到。届时SHA-1就真的不能再广泛应用了。
◆师从名师钻研密码学
今年40岁的王小云1988年考上山东大学数学系后开始接触、学习密码学,1990年师从著名数学家潘承洞教授攻读数论与密码学专业博士,在潘承洞、于秀源、展涛等多位名师的指导下,她成功地将数论知识应用到密码学中,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Hash函数的研究。
据介绍,70年代中期现代密码学开始兴起,公钥密码学是基于单向函数设计的,而单向函数通常基于数论、代数方面的数学难题来设计,这使其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在导师的建议下,我比较早的接触了密码学,其新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引起了我的兴趣。与数学研究相比,密码学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非常有趣,也更具有挑战性。”
身兼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小云的时间可以说是以分钟计算的。“忙”成了她的常态,许多爱好都取消了,就连喜爱的花都委托给爱人照看。她经常往返于山东和北京两地,除了身边的人,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她到底在哪儿。(孙英兰) ▲
(07) ★ 中青报:一些国企薪酬管理为何失控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70013&typeid=14
2006年08月25日 吴江: “随意定高薪酬、乱发奖金、肆意挥霍,甚至肢解、蚕食国企利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之一。”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蒋乐仪在《广东省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情况及其对策》的报告中作如上表示。报告说,在国企改革中,一些企业违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办法》和省政府制定的量化考核指标的规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如有的企业实行“国有资产增量股权奖励”,几年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获得几千万甚至近亿元个人收益,而企业每况愈下,甚至经营亏本。有的国有企业乱发奖金,私分挥霍国企财物。(《第一财经日报》8月23日)
  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言,薪酬管理即便算不上强项,也绝不至于失控,更不至于因为薪酬管理上的失控,而导致企业的亏损。原因很简单,薪酬作为企业运营的成本之一,其高低多寡不是由单个企业自家内定的,而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
  存在于某些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中的种种怪现状,不由得不让人心中起疑:在正常企业中很易于达到的薪酬平衡点,并被普遍遵从的分配规则,怎么到了咱们的某些国有企业这里,却成了难解之题,以至于随意定高薪酬、乱发奖金、肆意挥霍成为常态,甚至能干出肢解、蚕食企业利润这类自戕肌体的蠢事来呢?
  要理清这一问题,还需得从国有企业的机制入手。企业薪酬若要达致合理与公平,一个必要的前提是要有市场竞争这块平衡木。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同样的工种,因为受到市场供需的调节,水平近似的员工,在不同的企业工作,可能会有一定的薪资差异,但是绝不可能有天壤之别。而部分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给其员工开出近乎社会平均薪资10倍的薪水,当然与其所处的垄断地位分不开。企业垄断地位,使得产品定价不再由市场说了算,而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卖方说多少就多少,甚至连何时涨价,涨多少,也完全是垄断企业一口说了算。如此机制下,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怎能不惊人,而这也正是这些国有企业职工,能够获得远远高出社会平均薪资的前提所在。
  不过,仅仅因为垄断地位,仅仅因为高额利润,还不足以解释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薪资乱象。按照道理,既然是国有企业,既然国有企业的投资来自国家所代表的全民,那么国有企业的利润,当然也应上缴国家,在全民之间再分配才对。至于国有企业的薪酬,也完全不应由国有企业内部人说了算。国有企业员工说白了与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一样属于雇员,只不过其雇主为国家所代表的全民罢了。雇员当然有协议薪资的权利,但是却不能不经雇主的同意,自定薪资。而存在于国有企业的薪酬乱象,却正缘于真正出资人,即雇主的缺位。如果一家企业的薪酬管理,完全由雇员自己说了算,如此薪酬管理,如果不陷于无序和失控的状态,倒是有些奇怪了。
既然是企业,就理应以市场为基准,在这方面,国有企业也毫无道理享受特权。至于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而必须垄断的行业,其企业利润也应先行上缴国家,并由代表全民的国家来决定其员工的薪酬才对。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果真正的出资人迟迟不能到位,如果薪酬分配由着国有企业自作主张,那么国企薪酬管理失控的“恶果”,就没有理由不继续生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灿灿)
(08) ★ 美 国 究 竟 对 朝 核 持 何 立 场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1293120724992/20061013/904148.shtml

2006年10月13日: 不论各地专家对朝鲜的核试炸作何评价,明明白白地摆在世人面前的是,朝鲜距离核武器国家只有咫尺之遥了。在下一个阶段,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究竟对朝鲜核试爆持何立场,尤其值得世人注目。
全世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除了五个核大国以外,虽然以色列没有宣布,但实际上已经拥有核武器,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拥有核武器,尽管至今还没有被国际社会正式接受为核武国家。
多年来,美国对研制核武器的国家的对策无非是两条﹕
▲其一,是对待印、巴的模式,在研制成功核武器之前,用尽一切办法予以阻止,一旦这两个国家成功地研制出核武器,立即予以制裁。数年以后,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取消了制裁措施,等于对印、巴拥有的核武器予以默认。
▲其二,是对待朝鲜、伊朗的模式,除了用尽一切办法予以阻止以外,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将它们的核工业扼杀在萌芽阶段。总之,决不容许这两个国家拥有核武器。
▲美国不会对朝鲜袖手旁观
至于美国的第二条政策选择,也会有一个例外,即一旦哪个国家果真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相信美国对该国的立场就会从核不扩散政策转化为核军控政策。换言之,美国会严厉地要求该国不得出口核武器以及与核武器有关的任何核技术、燃料、材料、配件等,严禁非经授权的核爆炸或者意外的核爆炸,以及对境内的核燃料、核材料加强有效的管制等等。美国政策转变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鉴于导弹核武器威力太大,又难以防御。▲(凤凰视点)薛理泰
(09) ★ 东 北 亚 安 全 变 局 里 的 中 国 ★
http://www.zaobao.com/yl/tx061014_502.html
●韦弦: 进入10月,东北亚安全形势出现了新变局。先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使中日关系出现了转折,然后是朝鲜核试炸,使朝核问题再度凸显。
  中国处在这个变局,言行尤其引人关注。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和作为引起了不少揣测,一是认为中国的立场有所转变。二是认为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不强。
●关于中国的两个误会
  关于中国立场的转变大抵来自两个推测。第一是中国支持安理会关于朝核问题的声明,第二是中国声明坚决反对试炸,措辞罕见地强烈。
  其实,维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因为中国曾经反对外界对朝鲜采取过激手段,所以引起误解。实际上,这不是立场的变化,而是侧重点的变化。
  过去,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表态重点有三。第一,坚持半岛无核化;第二,坚决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第三,主张要重视朝鲜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但在核试炸之后,可以明显看到,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第三点不提了,而代之以希望各方重回六方会谈的表述。
  关于中国对朝鲜影响力的揣测,主要是外界看到朝鲜没有听从中国的劝告,从而推测中国失去了影响力。
  这种揣测其实主要是外界长期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所致。中国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中朝关系密切,但不是同盟关系,更不是从属关系,中国对朝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但同时,也不能因为朝鲜进行了核试炸,就说中国对朝鲜没有了影响力。这是另一个错误的极端。
●影响力仍然存在
放眼国际社会,当前对朝鲜最有影响力的还是中国。这里有两个证据:
第一,金正日执政以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和出访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
第二,有媒体报道,在朝鲜进行核试炸之前,曾经通过有关渠道知会了中国。这两点,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在朝鲜进行核试炸后,不少人认为朝核问题走入了死胡同,没有出路。朝核问题可以说是长期陷入僵局,而今朝鲜又不顾各方反对,悍然进行核试炸,采取了破局的行动。
  但破局并不意味着所有出路都堵死了,而实际上为朝核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平台。核试炸之后的短短几天,有关各方已采取了不少行动,可能会促使出现新的解决思路和转机。
  反观朝鲜,尽管多年来被国际社会视为不可理喻,但有一条可以确定,朝鲜虽然长期走边缘政策,但并不是一个希望被边缘化的国家。其核试炸行为恰恰是希望受到国际社会重视,不希望被边缘化的心理外现。
  在朝核问题纷纷嚷嚷的几年间,朝鲜领导人多次到访中国和俄罗斯。显然,朝鲜并不打算在朝核问题上完全孤立自己,中国和俄罗斯是朝鲜希望倚重的对象,中国尤甚。这说明,中国在朝核问题的解决上依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朝鲜依然需要中国、俄罗斯,这其实也是朝核问题仍有出路的背景之一。
●安倍访华的直接诱因
  可以说,进入10月之后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变化,大都以朝核问题为核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被很多人解读两国关系走到最低点之后的正常反弹。其实,朝核问题的新变化应该也是促使安倍访问北京的直接诱因。
  安倍晋三在北京声称,他的到访是突然的决定,恰巧安排在中国长假刚刚结束和六中全会召开之际。这个时间,北京并不适合安排接待外国领导人,但安倍仍然决定到访,说明其背后必然也有“突然”的原因。
  回顾中日关系这几年的状况,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都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也都不具有特别的紧迫性。倒是朝鲜宣布将进行核试炸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事实上,要改善中日关系,安倍根本不用这么“突然”到访北京,完全可以从容地安排。
  再看日本的安全理念。日本固然对中国的崛起有所疑惧,但最大的担心还是来自朝核问题。由此应该可以得出结论,安倍访问的直接推手应该是朝核问题,是日本进行预防外交的步骤。
与此相关的是,多年来,日本新任领导人的国外行程,首站一般都安排美国,这次却安排中国。美国没有表示不满,布什总统反而还发表声明,对安倍出访中国表示欢迎。这个举动也佐证了安倍访问北京恰恰与美国有着战略共识,与美国东北亚战略安排是一致的。
  安倍访问北京赢得了外界普遍好评,认为是中日关系出现了转折点。中日两国领导人也没有纠缠于靖国神社这个细节,而是从更高的角度顺利化解了相互间的心结。▲ 作者韦弦:是北京国际问题学者
(10) ★ 美 军 新 远 程 打 击 平 台 什 么 样 ? ★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10/11/content_5188519.htm
新华网 2006-10-11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李雨桐: 未来美国空军的打击平台将能完全发挥一架中等大小飞机的混合优势,具备中远航程、有效载荷较高、低可见隐形等特点: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据《简氏防务周刊》近日报道,由于美国空军战略调整,美国国防部急于寻找能制造打击世界任何地方的飞机的合同商,因此美国波音公司和格鲁曼公司等大型军火制造商为建造美军下一代轰炸机而进行的竞争已经提前引爆。
▲一项“系统工程”
据美国《防务日报》日前报道,美国空军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下一代空中攻击平台的蓝图。美国空军前需求部主任史蒂芬•戈尔德费恩少将就透露说,“那将不是仅仅一种轰炸机或仅仅一种武器”,而将是一个“由各种系统组成的系统”。目前,美国空军已经摒弃了未来系统必须是“轰炸机”的观念,它将包括多种选择,包括远程无人轰炸系统、升级版轰炸机、过渡型替代机种及常规型弹道导弹。
根据这一基本要求,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就预测未来的美军远程空中打击平台至少需要具备以下3种能力: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远程迅速打击有时间要求的目标;摧毁加固或深埋目标;比目前的“战场系统”更加可靠、精确和隐形。
因此,未来美国空军的打击平台应该是能完全发挥一架中等大小飞机的混合优势,使一架轰炸机同时具备战术战斗用途,具备中远航程,有效载荷能力较高,使用先进的低可见隐形技术,可以使用大量的各式武器来打击各类目标,具备实时决策、重新计划或自主操作能力。而在后勤支持维修设备方面,也具备最大限度的通用性。
根据这一蓝图,美国军火界的两大巨头,也是死对头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主打方案。
▲FB—22:“名门”之后
在下一代美军空优战机方案中胜出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方案是其胜选方案F/A—22的衍生型——FB—22,其主要措施是在F/A—22基础上加长机身,以增加燃油储量、增大武器舱容积,并采用更大的三角翼以增强中低空机动性能。
FB—22秉承了F/A—22的设计风格,重点强调良好的高空攻击性能,同时在采取大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后中低空机动性能将有所增强,有助于低空突防。目前,FB—22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技术的成熟性。不过,其内置载荷不足被迫加大机身的措施将降低其隐身性能及整体稳定性。
在美军内部,对FB—22的前景看法也并不统一。美空军参谋长约翰•詹珀在2004年初就称FB—22为“地区轰炸机”,他认为FB—22虽可以携带30枚以上的小口径炸弹,航程在1600英里左右,但这些无法满足远航程、大载荷的超饱和度火力打击需要。
▲FB—23:身怀绝技
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推出的FB—23“快速战区攻击”打击平台则是以该公司的YF—23战斗机概念为基础。其初步的性能参数如下:航程为2500海里,可携带内部载荷4540千克,巡航速度1.6马赫,机组人员2名。
与F—22相比,YF—23更重视隐身性能以及超音速巡航性能的设计。其V字型尾翼的外形可以显著减低垂直尾翼的雷达截面积以及红外线寻标器从侧面发现发动机喷气的机会。同时,类似B—2的发动机舱设计也可以让深入机身的发动机不容易被雷达或前视红外线从前后“看到”,也可以减低机身的红外线踪迹。而在内部空间的安排上,FB—23的尺寸将比FB—22大,这使其更适合安装大型的对地打击武器。
此外,YF—23在超音速巡航、对地打击需要的内载空间以及隐身性方面表现更好,这意味着在突袭打击、大载荷火力强度、自身防卫等轰炸机要素上它将具备更突出的优势。因此,军事专家表示,如果FB—23可以发挥并加大这些优势,很可能会在下一代空中攻击平台计划中胜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