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盘点下个10年5大伦理问题:中国污染或达临界点★★★★

 

170条生理常识(81-90)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387/201310/7565.htm
81、 馒头比米饭更益补锌、82、煮粥和烧菜不能放碱、83、粽子的营养全面、84、饭菜不宜”趁热吃”、85、多吃黑色食物可补 肾、86、多吃玉米好处多、87、不宜吃开口的糖炒板粟、88、多食核桃有益心脏、89、花生具有抗衰老作用、90、常吃 花生可预防胆结石.
  
今 日 看 点:2016-01-19▲◆★●■☆

习近平明起访问沙特埃及伊朗三国★★★
http://news.ifeng.com/a/20160118/47117437_0.shtml
中东那么乱,习主席为何还出访★★★
http://news.ifeng.com/a/20160118/47113406_0.shtml
美国借道朝鲜布反导 东北亚舞剑意在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16/4882149.html
台湾大选:蔡英文当选 中美表态天差地别★★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17/4882488.html
俄媒:中国等是俄潜在“敌人” 2016面临严峻考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17/4884410.html
北京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北延進京★
http://www.CRNTT.com
英媒盘点下个10年5大伦理问题:中国污染或达临界点★★★★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60118/1054545.shtml

习近平明起访问沙特埃及伊朗三国★★★
http://news.ifeng.com/a/20160118/47117437_0.shtml

2016年01月18日 中国网

原标题:习近平开年首访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习近平开年首访中东系列观察之二

张宁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对于日理万机的大国最高领导人而言,其任内不可能走遍世界每一个国家,因此出访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精挑细选,仔细研究讨论后才选定,落实国家总体外交任务和战略目标。根据外交惯例,领导人就任后的首访、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出访、每年度的首次出访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被视作信号释放,国际社会甚至放大解读。习主席2016年的首访定为沙特、埃及和伊朗等三个中东国家,旨在落实推进“一带一路”,传承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传统友谊。

中东最近有点乱

如果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中东地区的最热点主要表现为伊拉克战争和巴以问题,2010年到2012年为阿拉伯之春革命,2013年至今则为叙利亚内战和IS崛起。自俄罗斯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介入叙利亚事务,空袭叙境内的反政府目标,到12月15日沙特组建一个由34国组成的伊斯兰军事反恐联盟,再到2016年1月3日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近半年来,中东地区已取代乌克兰,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最大焦点。可以说,当前的中东处于过去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地区内外矛盾集中大爆发期,宗教(什叶派与逊尼派)、地缘(有改变现有边界状态的趋势)、大国关系(美、欧、俄)、巴以问题、阿拉伯之春革命的后续处理、叙利亚内战、反恐、国际石油市场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局势异常复杂。

各方均想借机谋利,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俄罗斯希望在中东壮大什叶派势力,将伊朗、叙利亚、库尔德人地区,以及黎巴嫩、也门等整合,借助传统盟友扩大在中东影响力,牵制美西方,并争取西方早日解除因乌克兰事件而对其实施的制裁。美国的主导思想则是“趁乱取利”,即媒体常说的“可控混乱”,利用地区动荡,削弱各方力量,既消耗并拖住俄罗斯,让其两线作战(中东和乌克兰),加重经济负担,又支持IS消耗伊朗。欧洲总体持观望态度,有限介入,伺机而动。巴黎恐袭事件后,执政当局一方面摆出加大打击IS的架势以安抚民众,一方面又雷声大雨点小,对真正实质性进入中东小心翼翼。相当于将中东事务“全权交给美俄两国处理”,自己只需“静候佳音”。

各方均高举反恐大旗的局面,让IS事实上成为各方共同拥有的王牌,相当于给予IS“护身符”。据IS官网报道,自2014年8月8日至2016年1月1日,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IS目标共出动各类型飞机(不含无人机)6.33万架次,实际实施轰炸仅9442次,其中美军行动主要在伊拉克地区,其他各国在叙利亚境内。各国轰炸花费约为59亿美元,平均每小时46万美元,空袭费用约占各国打击IS军费支出的一半。当前IS实际有效控制面积由2015年1月的9.15万平方公里,到7月8.3万平方公里,到12月底的7.8万平方公里(与捷克的面积相当),即一年内控制区面积减少1.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地区。这说明,空袭的最大受害者是伊拉克,最大受益者是库尔德人,IS仅受皮肉之苦,未伤筋动骨,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依然完整并有效运作。

年度首访意在实干,并非冒险

习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2013年首次出访的对象是俄罗斯、2014年是俄罗斯索契冬奥会、2015年是巴基斯坦,都是中国全方位的战略伙伴。2016年之所以选择伊朗、沙特和埃及这三个中东国家,体现出习主席“亲诚惠容”、“外交由被动应对向积极引导转化”、“有所为有所不为”、“介入但不陷入”、“探索全球治理新理论和模式”等一系列外交理念的风格。

今年1月16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虽然这是中国政府制订的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但发布针对某地区的政策文件并不鲜见。中国曾于2003年10月发表《对欧盟政策文件》、2006年1月发表《对非洲政策文件》、2008年11月发布《中国政府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15年12月发布第二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此次文件发布的意义在于,这是首次在领导人出访前夕发布针对出访对象的政策文件,何况是当前棘手问题最多的最热点地区。这种在出访前便亮明基本态度和立场,既作为访问行程商谈的内容,又作为检验访问成果的标准之一的做法,在中国外交历史上可谓罕见。

鉴于当前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人脉、情报和传统影响等资源条件,外界所言的“中国要调停沙特和伊朗矛盾”、“中国不甘心在中东只当配角”、“中国在冒险”等观点有夸大成分。从出访对象选择到政策文件发布可以看出,此次访问注重实干,至少有以下两点深意:
一是探索新型全球治理理念和模式。中东问题不是简单的反恐问题,需从全球治理的高度,遵循正确的义利观,通过协商与和平手段,平衡好各方利益,为此需要尊重国家主权,支持各国通过自身宪政体系等合法途径解决本国事务,赞赏各国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权利,共同维护联合国权威等。

二是集中精力谋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是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和关键节点。“一带一路”不仅能够深化中国与当地各国的友谊与合作,其意义还在于,推动中东各国搁置宗教和地缘等争议,将注意力由宗教和政治转向经济发展与地区合作,通过促进区域繁荣和改善民生,降低地区矛盾,维护地区稳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军事和政治争夺只能加重矛盾,发展才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根本出路。▲◆★●■☆

 

中东那么乱,习主席为何还出访★★★
http://news.ifeng.com/a/20160118/47113406_0.shtml

王晋 作者:王晋

在当前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东地区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毋庸置疑具有重大的战略和政治意义。

1月19日-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伊朗、埃及和沙特。这将是2016年习近平主席的首次外事访问,也将是习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到访中东国家。在当前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东地区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毋庸置疑具有重大的战略和政治意义。

对接“一带一路”

其实习主席访问中东,从去年上半年就已经有消息。当时安排的访问目的地国家是埃及和沙特,但是很快,随着2015年3月份沙特主导的阿拉伯国家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打击,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纷纷支持沙特的军事行动,中东地区也就划分为了泾渭分明的政治圈,这种情况下出访很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在中东国家中的形象,会让外界对于中国在中东的作用和目的产生误解;而且埃及等国国内局势不稳定,包括埃及西奈半岛等地的极端组织活动频繁,也使得习主席的出行安全受到威胁。因此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2015年习主席对于中东国家的访问最终被取消。

此次习主席访问可以追溯到2015年11月,当时伊朗外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习主席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内访问伊朗。而随着2015年年底的临近,关于习主席将会出访中东国家的消息也在海外媒体中逐渐升温。

对于此次访问,其实中国的目标还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高层访问带动“一带一路”与中东沿线各国对接,尤其是通过与伊朗、沙特和埃及这样的中东大国对接,实现“一带一路”在中东的深化和落实。

传统上来说,中国对于中东国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能源方面。从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先后同伊朗、卡塔尔、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共同开采当地的油气资源,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一批国有企业纷纷进驻中东地区。尽管有一些合作项目,比如伊朗的帕尔斯气田项目因为种种原因被推迟,但是总的来说,中国和广大的中东国家在油气开发项目上合作成果显著。随着中国对外能源依存度不断提高,中东国家如沙特、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是中国海外原油供给的主要来源地,从这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对于中东原油的日益依赖,因此中国也需要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随同习主席一同出访的,还将有一个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伊朗2015年7月与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6国达成协议,作为解除制裁的交换,伊朗将大幅缩小核开发规模。伊朗总统鲁哈尼1月11日表示“或将在数日以内迎来制裁解除”。此外,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也于同日表示“近期”解除制裁。伊朗不仅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而且是拥有约7800万人口的潜力消费市场。如果制裁得以解除,此前一直受到严格限制的原油出口和贸易无疑将日趋活跃。此外,一直避免开展活动的日欧等企业显示出迅速扩大在伊朗业务的姿态。

对于埃及来说,中国和埃及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经贸关系,在过去数年中,中国和埃及通过“新苏伊士运河”项目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此外包括埃及开罗东部建立“新首都”项目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都可以看到中国公司的影子。而埃及作为中东大国,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可以帮助中国提升在中东地区的形象。

而沙特作为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除了和中国在能源合作关系紧密之外,也同中国在“中国-海湾国家自贸区”中联系密切。尽管当前中国和海湾国家在推动“自贸区”谈判进程中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但是在未来中国和中东的合作中,沙特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东乱局下的平衡与关切

随着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地缘政治变动,中东国家之间也出现了彼此的对立与纷争。对于当前的政治乱局来说,沙特和伊朗的关系逐步恶化,这对于中国在中东的外交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从去年沙特打击也门开始,沙特和伊朗之间在一系列地区问题上对立严重。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各方关系成为了习主席此次出访的重要看点。

从当前来看,中国仍然希望能够促使各方“冷静”,通过对话解决彼此的矛盾和纷争。中国副外长张明已经在此前到访了中东相关国家,为习主席的出访“打前站”。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张明副外长的访问并不是介入到相关国家的争端之中,而是希望能够敦促中东各国保持克制与冷静。

当然了,随着“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一方面,一些中国国籍的极端分子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参加当地的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而且中国周边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尼、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受到极端主义影响威胁也日益增大,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极端组织都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策划恐怖袭击,中国需要同中东国家加强情报合作,共同抵御极端主义的威胁。

另一方面,中国在海外尤其是中东地区有着众多的经济项目,包括油气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投资等,这些项目往往中国员工众多,却地处偏远,更缺少有效的安全防护。随着极端组织对中国威胁的增大,这些海外工程和项目也可能会成为极端组织袭击的目标。在当前中国无法有效保护海外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同中东大国之间的合作,有助于中国及时、准确的保护自己的海外侨民和海外利益。

中国在中东有着良好的口碑,尽管民间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仍然十分模糊和浅薄,但是中东各国官方层面对于中国的态度则较为积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中东外交中不以政治意识形态划线,以及不介入别国内政的原则。在埃及和其他国家发生剧烈动荡之时,中国并没有如某些大国那样“浑水摸鱼”,而是始终坚持政治途径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因此无论是埃及穆尔西政府还是塞西政府,对于中国都十分的支持和友善。

从当前看,中国是唯一一个和所有中东国家保持正常关系的世界大国,也是对于中东唯一一个没有政治野心和侵略历史的世界大国。彼此的相互信任和共同需要,使得中国和中东国家未来发展一定会更加积极和稳健。中国将继续秉承和发扬中阿传统友好,不断充实和深化双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促进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美国借道朝鲜布反导 东北亚舞剑意在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16/4882149.html

多维 2016-01-16:美国东部时间1月15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理事会军控与防扩散高级主管乔恩·沃尔夫斯塔尔(Jon Wolfsthal)在华盛顿出席由美国进步中心主办的讨论会,席间针对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问题表示,如果有必要在韩部署“萨德”系统或韩美两国有这种需求,“萨德”系统将在核遏制力和保护美军层面担任重要角色。

韩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仅次于日本的重要盟国,地理位置又靠近中俄,成为美国部署反导系统的目标。此前美国从政府到军方,一直在劝说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应该也施加了一些压力。但韩国考虑到中俄两国的强烈反对并未与美达成一致。而在朝鲜声明成功进行核试验后,11月13日韩国总统朴瑾惠(Park Geun-hye)发表国民谈话时表示,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考虑美国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半岛的问题。对此有评论指出,韩国的危机感与美国的重返亚太部署一拍即合,朝鲜已然将中国拉入了东北亚的安全困境。
朝鲜试爆氢弹,引发各国的激烈反应

五角大楼东北亚舞剑意在亚太

针对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部署的构想,有军事专家就指出,萨德反导系统主要是防御远程战略导弹的袭击,而朝鲜和韩国近在咫尺,萨德系统远发挥不了实质作用。从地理上看,韩国首都首尔距离朝韩边境非常近,完全在朝鲜火炮的范围内,根本不需要使用导弹,萨德系统的部署显然有指向他处的意图。

其实对于已经将“打造亚洲版反导”喊了很多年的美国而言,纳入韩国无疑会是实质性一步。“应对朝鲜威胁”这是美国解释此举的公开说法。“堵到中国门口”却是不少专业人士对此的共同看法。实际上对于推进部署反导系统的五角大楼来说,与其是针对尚没有核打击能力的朝鲜,不如说是在东北亚打下重返亚太的楔子,在更大范围内构建针对中国的反导壁垒。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从2001年开始建设,至今为止已经进行过78次测试,其中62次取得成功。将一旦在韩国成功部署“萨德”导弹,那么太平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防空伞就可以掩护同样具有反导能力的美国航母编队接近东亚海岸。两层导弹防御系统将可以对抗相当规模的导弹袭击。相比之下,目前美国面对反舰弹道导弹威胁时只能将航母编队撤退到距离东亚大陆海岸2000公里以外。所以这无疑是美国在整个亚太地区针对中国制定的“海空一体战”和“反-反介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美国一直没有中断对韩国政府的施压,但韩国方面也几度考虑到部署反导的安全风险和巨大的资金投入。青瓦台的决策者们比谁都清楚,韩国如果确定部署萨德系统,势必将对近来日益密切的中韩关系与两国互信造成破坏性影响,同时东北亚地区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其连锁反应堪忧,而最终韩国谋求的国家安全也未见得能够得到保障。现如今随着朝鲜宣布新一轮的核试验,风口浪尖之际虽然坊间也不断夸大韩国接受美国反导部署的决心,但个中利益韩国方面显然还需要再度权衡,这想必也是朴瑾惠总统没有作出明确和最终决定的原因。

只惹事不负责 中国已被朝鲜拖下水

联系到此事件的始作俑者,朝鲜以发展核武为轴心的畸形安全政策明显连累到中国。当下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核问题推到了中国面前,不得不成为影响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因素。

实际上中国是最不愿意看到半岛局势紧张的国家。此前你无论是对美韩军演还是对朝鲜的制裁举措,中国传统的态度就是呼吁冷静克制,避免损害包括中方在内的地区与国际利益。但随着朝鲜接二连三,不遗余力地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让苦于远隔大洋的美国找到了战略立足点打出“应对朝鲜威胁”的旗帜,变本加厉地在东北亚盘活军事防务,拉拢韩日澳等盟友,打造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对此也就能理解中国外长王毅不得不用“不允许在中国家门口生事”将中国对周边安全的态度提升到了强硬级别。

与此同时,伴随美日韩以朝核为借口增加半岛紧张气氛,也反过来会进一步刺激朝鲜,联系到西亚北非萨达姆和卡扎菲政权的倒台,平壤势必不会轻易束手就擒,而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地区安全局面很难避免不会出现一些变数,从而更让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再度吃紧。▲◆★●■☆

台湾大选:蔡英文当选 中美表态天差地别★★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17/4882488.html

多维 2016-01-17:台湾2016年大选结果今日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问鼎总统宝座,华盛顿对此表示欢迎,而北京却很是警惕。

蔡英文成为台湾首位女总统

美国务院1月16日发表声明,美国恭喜蔡英文在台湾大选中的胜利。美国也对台湾人民再次展示他们的健全的民主体系的力量表示祝贺,这个体系现在经历了又一次的权力和平交接。

声明还说,在继续维持海峡两岸的和平与稳定方面,美国和台湾人民有着深远的共同利益。美国期待同蔡英文和台湾所有政党的领导人推进共同利益,进一步深化美国和台湾人民的非官方关系。

声明还说,美国感谢马英九总统同美国发展密切关系的努力,对他近些年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也表示赞赏。美国希望马英九政府以及即将到来的政府建设性地合作,以确保平稳过渡,继续保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联邦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Ed Royce,R-CA)16日也发表声明对台湾自由和公平的选举表示祝贺,称台湾再次展示了它的民主体系的力量和活力。他们证明和平与民主能够在亚洲繁荣。

罗伊斯还说,一个稳定和繁荣的台湾符合美国的利益,他期待同蔡英文政府紧密合作,加强美台各个方面的关系。

对于蔡英文的当选,北京则是非常警惕,语气也是十分冰冷,只字未提祝贺,反倒有提前给下马威的感觉。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就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发表谈话称:“我们注意到台湾地区选举结果。近8年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与两岸同胞携手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建构两岸交流合作制度框架,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保持了台海和平稳定,这一良好局面得来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国台办还说:“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不因台湾地区的选举结果而改变。我们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我们愿意与所有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党和团体加强接触交流,与两岸同胞一道,维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台湾2016大选16日下午揭晓,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大幅领先朱立伦300万票,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已成定局,国民党总部现场主持人已承认失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开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获胜。民进党时隔8年再次上台,蔡英文也成了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

蔡英文尤甚陈水扁

美国《国家利益》日前刊发了题为的文章《中国如何看待对台关系的险峻前景》,文章的作者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助理教授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

文章称,台湾自1949年以来在美中关系上一直是个特别的议题,而自2008年以来,台湾之所以几乎很少登上头条新闻版面,唯一的原因是马英九大刀阔斧改变前两任“总统”的路线,勇敢追求与中国大陆和解。

戈德斯坦强调,这项高瞻远瞩的政策让台湾能平静度过8年,享受令人愉快而繁荣昌盛的风平浪静局面,这也成为近年台湾议题的特色,只有不熟悉1997年到2007年台海有多危险的读者才会不懂感激马英九的两岸和解在过去八年所带来的稳定和平静。

但是,台湾即将于2016年1月中旬举行“大选”,很可能发生政党轮替,这就意味着马英九建设性的两岸政策可能被推翻。

戈德斯坦注意到,蔡英文美国“面试”归来后,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现代台湾研究》旋即刊发题为《蔡英文美国行暴露了“庐山真面目”》的短评,文章语调毫不客气。

文章作者称蔡英文是比“前总统”陈水扁“更大的‘麻烦制造者’”。虽然蔡英文“最亲日本”,但会迅速引导台湾倒向美国。

如果北京和台北的关系进入跌宕期,美国鹰派定会趁虚而入。不过,戈德斯坦建议,明智之举是美国战略专家最好翻翻布什政府高级中国专家克里斯滕森的新著《中国的挑战》中对十年前类似情景的分析:“如果华盛顿(还有东京)总想逮着一个机会将台湾从中国大陆永远分离出去……陈水扁当政不啻提供了最佳契机。但是,布什政府却处处回避这个天赐良机,甚至时不时强力反对陈水扁的举动。”▲◆★●■☆

 

俄媒:中国等是俄潜在“敌人” 2016面临严峻考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17/4884410.html

参考消息 2016-01-17:原标题:俄媒:2016年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中面临严峻考验

核心提示: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在对2016年作出预测时表示,俄中贸易大幅大滑。他表示,这将是会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挑战之一。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 外媒称,2016年可能成为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中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在之前与邻国爆发的冲突局势之外,又将增添新的、甚至最意想不到的冲突。俄罗斯的潜在“敌人”包括芬兰、中国、黑山、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

▲黑山打算加入北约

俄罗斯《晨报》网站1月12日报道称,俄罗斯与黑山的外交关系早就变得紧张——巴尔干人打算加入北约,后者发出了相关邀请。此前,黑山军人已被编入北约驻阿富汗部队。分析家担心,一旦该国加入北约,布德瓦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受拖累。俄外交部关于北约持续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声明会令俄罗斯买家警觉。还有可能实施影响旅游业的签证制度。

俄科学院斯拉夫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当代巴尔干危机研究中心专家伊琳娜·鲁德涅娃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黑山领导人非常高调地宣称参与对俄制裁。随后,他们又大张旗鼓地宣布将加入北约并在本土部署核武器。当然,在俄外交形势复杂化的背景下,这给两国关系制造了紧张。但民间日常交往情况则不然——延续几个世纪的友好并未减少。而从外交角度看,应当承认,我们正目睹双方关系变冷。”

▲难民问题困扰俄芬边界

报道称,至于俄罗斯与芬兰的关系,“千湖之国”当局新的禁令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这指的是禁止骑自行车穿越俄芬国界。如今只能乘汽车越境。历史学副博士、“北欧和波罗的海历史”中心主任阿列克谢·科马罗夫对这个乍一看颇为滑稽的局势进行了评论。他没看出这其中有任何可笑之处。专家认为,欧洲国家的移民潮问题是这一切的罪魁。

科马罗夫称:“当某个出租车司机将移民送入欧洲时,他会被指控非法越境。前不久唯一合法的好办法是骑自行车越境。过去有大量移民穿越俄罗斯与挪威边界。他们先到摩尔曼斯克,然后进一步靠近边界,搞到自行车,进入挪威并成为难民。但由于生活变得困难,他们开始试图越过挪威与芬兰边界。这条边界比挪俄边界长得多——陆上边界约700公里,而前者只有100公里。”

专家表示:“移民中不光有典型的难民。常能看到在俄生活数年的叙利亚人,他们只是为了更好的生计在俄工作。当然,他们常听说芬兰的经济条件更有利。移民趋之若鹜,最终因为其数量与日俱增而在该国引发了矛盾。但并非俄罗斯派他们去的,而是欧盟的政策在推波助澜。”

来自俄罗斯的移民要经过芬兰的萨拉和拉亚-伊奥塞皮边境站。据芬兰警方通报,该国难民数量位居欧洲第四。芬兰认为,俄罗斯不可能遏制日益增长的难民潮,芬兰当局被迫采购帐篷和集装箱,在边境安置他们。

另一个问题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参与的芬兰在波的尼亚湾沿岸的核电站建设项目。芬兰和瑞典环境保护组织的代表反对落实该项目。他们认为,“和平利用核能”将对鲑鱼数量产生负面影响。在2024年项目投产前,该问题将一直是潜在的冲突点。

科马罗夫提请注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非常重要的与核能有关的问题。历史上发生过多起不同事故——在苏联、美国、日本……永远都有人反对建核电站。但虽然如此,这是获取电力非常普遍和经济的方法。从生态角度看,它也有一系列好处——不像热电站和水电站那样污染环境,后者有时需要淹没大片地区。”

▲与中国的经济纠纷可能增加

报道称,说到连接中国与欧洲市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希望中国将这条道路的大部分铺设在它境内。但北京另有想法:中国已经尝试绕过俄罗斯开辟通往欧洲的路线——经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在对2016年作出预测时表示,俄中贸易大幅大滑。他表示,这将是会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挑战之一。

卡尔涅耶夫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卢布下跌的困境中。当然,这削弱了俄公司的购买力。同时,观察家注意到中国当前的困难,中国公司的实力变化也将受到高度关注。我相信,政府将为稳定贸易规模付出一定努力。但还有很多事取决于国际政坛。我们会看到,俄中对叙利亚采取的态度是多么迥异,但也会看到双方一致的观点。”

据报道,卡尔涅耶夫具体谈论了俄罗斯与土耳其业已激化的相互关系。专家认为:“它未必能很快修复。同时,中国正在落实‘丝绸之路’项目,土耳其是其中一个关键国家。这将是一团复杂的乱麻,需要在其中寻求妥协。”

▲蒙古修水电站或在俄引发生态问题

卡尔涅耶夫在谈到俄罗斯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时提到了蒙古。他论及了在色愣格河及其支流建大坝和梯级水电站可能在俄引发的生态问题。

色愣格河是流入贝加尔湖最大的河流,提供近一半注入该湖泊的水量。在色愣格河上建大坝可能切断贝加尔湖的水源,损害布里亚特的生态系统,使安加尔斯克梯级水电站运行不稳。绿色和平组织及“河流无国界”生态组织的积极分子认为,蒙古的项目必须叫停。俄总统普京承诺将解决这个问题。

卡尔涅耶夫表示:“许多国家正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它们有发展资金建设不够发达的基础设施——铁路、桥梁、水电站……但目前,不是所有国家都会提出相关(环保)要求,因为它们尚未走完其他国家20世纪走过的路并体会由其带来的切肤之痛。对项目制定者而言,推迟这些机械标准意味着损失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无视他国生态要求也已不可能。因此,需要寻求折中方案。”

对蒙古来说,今天,修建水电站是关乎经济存亡的因素,是能解决电力短缺和向中国供电问题的最重要项目。世界银行、中资银行和法国公司已参与为项目融资。

▲吉尔吉斯斯坦与俄交恶

另一个俄罗斯可能持续与之冲突的亚洲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前苏联共和国刚一加入欧亚联盟就与俄交恶。关系恶化的原因是4年前签署的坎巴拉塔水电站以及纳伦河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建设协议。根据协议,俄企必须投资逾7亿美元。但吉总统阿坦巴耶夫称,吉方开始另寻投资者,因为俄当局没有履行义务。

报道称,俄拒绝参与项目的主要理由是,倘若吉在界河开建水电站,中亚局势可能激化甚至爆发军事行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多次发出过这样的警告。他认为,咸海将因电站的出现而彻底干涸。卡里莫夫还呼吁联合国介入。

卡尔涅耶夫说:“颜色革命后,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始终动荡。鲜有人能保证局势不会激化。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发生的经济困难不可能不对地区产生影响。不言而喻,在当前形势下,俄投资项目的能力减弱。因此不能允许失业率和贫困率飙升。水资源利用争端自苏联解体和中亚国家成立之时起就存在了。倘能维持政治稳定,将有助于在经济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如果爆发颜色革命,则这将令相关国家倒退许多年——比任何经济困难使之倒退的时间都要久。”(编译/胡丽雯)▲◆★●■☆

 

北京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北延進京★
http://www.CRNTT.com

2016-01-17: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南水北調通水一年有餘,近日,北京市南水北調辦表示,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通州水廠一期工程上半年竣工,屆時通州區缺水情況將獲得緩解。此外,將研究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北延進京,屆時將實現北京雙路供水的保障格局。

今夏,通州地區用水緊張的局面將顯著緩解。昨天,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通州支線和通州水廠正在加緊建設,預計6月底之前通州水廠將具備通水條件,一期工程供水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屆時,通州地區居民將喝上南水,位於通州新城的北京行政副中心也被納入南水北調供水範圍,將獲得供水保障。

南水北調配套通州水廠建成後,通州水廠出水將接入通州地區市政供水管網,與現有水源聯合為新城地區供水,同時置換處於長期超采狀態的本地自備井水源,有效涵養通州地區地下水。從更遠期規劃看,通州供水能力建設還將輻射到周邊鄉鎮。

通州支線和通州水廠工程建成後,行政副中心及通州新城將納入南水北調供水範圍,達到中心城的供水水平,將大幅提升通州地區用水條件,為行政副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市南水北調辦介紹,今年開始將推動京津冀三地水系溝通,實施南幹渠與廊涿幹渠連通工程,推進白洋澱與永定河連通工程,並推動東線北延進京,提高北京外調水多源保障能力。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永定河全流域生態修復與水資源保護規劃》正在調研和編制中。其將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的生態發展主軸。一旦與白洋澱實現連通,將打造出具有巨大生態價值的京津冀最大的水系。

此外,作為南水北調的後續規劃,北京還要努力實現中心城區和平原區的新城都能做到“雙水源”:既包括本地水,也有外調水源。目前,規劃研究的第二條外調通道為南水北調東線,未來將推動東線北延進京,提高北京外調水多源保障能力,最終目標是保證北京城能“坐擁”多元化的水源保障。  (來源:新京報)▲◆★●■☆

 

英媒盘点下个10年5大伦理问题:中国污染或达临界点★★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60118/1054545.shtml

2016-01-18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酒吧以空气净化器为营销利器、吸引顾客上门;空气质量越糟,啤酒就越便宜。但是,这些不是长久之计。

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1月12日刊登该报记者特丝·赖利撰写的一篇报道,题为《将界定下一个10年的5个伦理问题》。

中国的爆发点

文章称,中国的严重污染已有大量文献可供佐证。去年,北京两度发布空气污染最高级别“红色预警”,呼吁采取学校停课和限制车辆使用等紧急措施。糟糕的空气质量也对该国旅游业产生了严重的间接影响。

一些企业在利用空气污染——送餐企业能满足留在家中不出门的那些人的需要;酒吧以空气净化器为营销利器、吸引顾客上门;空气质量越糟,啤酒就越便宜。但是,这些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最知名环保人士之一马军说,中国已经达到环境爆发点。马军说:“我认为,是时候做出改变、平衡环境与经济增长了。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很快就将遭遇硬着陆。”

文章称,从自上而下、提供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工程解决办法,到强迫地方政府和业界采取行动的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中国接下来的步骤将受到密切关注。

技术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卫报》去年9月发表了一篇关于埃莉——一台能够发现抑郁症的机器——的文章。读者对此议论纷纷,从“这么聪明”、“我的天啊”、“令人震惊”,到“令人毛骨悚然”和“真见鬼,我还没有成为一名完全合格的咨询师,现在,已经有机器人要抢我的饭碗了”。

埃莉是一名虚拟采访者,一台研制出来用于帮助诊断抑郁症和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机器。与用来与情绪低落作斗争的应用软件和在线认知行为疗法一样,她是技术能被用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发挥良好作用的例子之一。

IESO数字保健公司临床部门负责人莎拉·巴托伊普说:“关于技术运用——例如智能手机——之兴起如何伤害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已经听到许多说法,但我认为,同样是这些技术,也能成为一张真正的安全网。”

文章称,在全球至少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的情况下,此类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定将继续下去。

工业化农业的代价

文章称,工业化农业方式日益受到审视,尤其是在常规化使用抗生素方面。

戴维·沃林加博士说,在美国境内售出的具有医学重要性的抗生素中,超过70%用于牲畜,用于促进生长或常规性疾病预防。这加剧了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正如《卫报》最近一篇社论所说的,“抗生素抗药性也许看上去不如恐怖主义或国民保健制度资金短缺那样紧迫,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会令更多人丧生、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文明生活质量的威胁”。

本报记者对家禽饲养业——抗生素的重要使用者——的调查发现了另一类令人不安的做法。从据称存在的导致鸡肉受污染的卫生缺陷到对工作条件的深切担忧,调查所披露的情况揭示了一些人为廉价鸡肉付出的沉重代价。

还有杀虫剂的使用。众多研究表明,杀虫剂与众多健康影响有关,包括癌症和帕金森氏症。法国的红酒业——只有8.4%的葡萄园是有机的——是一个杀虫剂使用重灾区。

瓶装水的疯狂

文章称,很少有比满世界运输装在一次性塑料瓶中的水更荒谬之事了。

就全球而言,如今的包装水消费量已等同于牛奶消费量。在英国,超过五分之一的水来自海外,尽管这个国家水资源丰富。还出现了饮用来自遥远地区的水的潮流,例如,来自距最近一个大陆1600英里之遥的斐济群岛的斐济水。

在世界正与某些地区水资源极端短缺这一事实作斗争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回答若干关于我们作为地球管家之角色的严肃问题。

金钱和气候变化

文章称,气候变化得到众多形式——往往是不透明的——资助,从发行支持棕榈种植园持续扩张的债券,到试图削弱政府在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行动的院外游说集团。

一些人声称,气候变化领导人应该与矿物燃料公司携手为碳燃料定价。例如,亨特·洛文斯和费利克斯·克拉默声称:“矿物燃料公司每年在全世界获得5.3万亿美元补贴,即每分钟1000万美元,超过了全球在卫生方面的支出。让碳燃料的价格反映其真正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将有助于加速向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更高的生活标准的转型。”

过去一年中,其他一些重要性大增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包括,加速撤资运动和推动更多资金投入可再生能源行业。

文章称,撤资运动最近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功,包括英国圣公会去年4月从油砂和煤炭行业撤资,以及加利福尼亚州议员去年9月通过议案、要求该州两大养老金基金从煤炭行业撤资。(编译/裘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