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倾力打造情报系统

日本倾力打造情报系统


一、急于培养“007”
  近日,
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指出,日本面临的安全局势发生了变化,已成为恐怖分子潜在的袭击目标,因此日本将增强其情报机构的工作能力,让日本也拥有“007”那样的情报人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日本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日本首相小泉此前也表示要培养日本的“007”。他说:我们在007电影中可以看到,英国的情报机构相当优秀,我们希望能从英国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日本能培养出自己的“007”吗?
情报系统很疲软
  在日本国内,情报收集工作分散在六七个部门中,其中包括内阁一些省厅、日本内阁府和自卫队。在所有情报部门中,角色最关键的是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直接听命于首相的内阁情报研究办公室和主要负责防止国内颠覆行为的公共安全调查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规模都非常小,内阁情报研究办公室只有约120人,而在美国,与内阁情报研究办公室级别相当的中央情报局人数超过1万。
  日本情报系统相对疲软还表现在,日本不同情报部门之间基本不进行情报交流,日本在与盟国分享情报方面的工作也十分薄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海外情报搜集能力太有限,无法向盟国提供用得上的信息。日本政要多次表示,外国情报机构之所以不愿意与日本分享情报,是因为日本议会下属委员会喜欢泄露机密。
  马德里发生的“三一一”恐怖袭击,使得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日本的情报部门和危机处理能力已远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可以说,在最近几年中,日本情报部门的工作让人很失望,在灾难发生前毫无准备。日本在情报能力上如此薄弱,与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依赖美国有关。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日本没有有效的独立情报协调机构和情报管理部门,从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
增加情报投入
  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节省开支,一度将警视厅调查部门、外务省国际调查部门和防卫厅情报部门的人员削减了30%。九一一事件后,日本政府内部尤其是自民党内的负责人开始提出要建立一个独立和庞大的情报机关。目前,在日本首相府内的内阁情报调查组共有150名情报人员,他们负责收集和分析国内、国外和经济情报。据报道,日本准备把这个情报调查组的人员扩展到1000人,其目的是要在近期拥有一个与美国或以色列情报机关规模相当的情报机关。
  与此同时,日本还准备将情报工作重点从国内移到海外。据悉,为了设立新情报机关,日本当局准备从法务省调派人员。这些情报人员都是曾经负责调查左翼组织和奥姆真理教的人员。另外,为确保情报人员不会对外泄漏国家机密,日本当局准备在近期通过一个称为《间谍法》的法律,以严惩背叛者。对于是否会和美国的情报局进行合作,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表示:“为了打击恐怖组织,互通情报是和美国的初步合作中的步骤。”
严密监视中国
  尽管情报能力有限,但日本却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侦察上。去年3月,日本发射的两颗间谍卫星,侦察重点就是包括中国、朝鲜在内的东亚地区。除了卫星侦察外,日本防卫厅还拥有大量其他先进的情报侦察装备,其中包括与太平洋美军情报分析中心联网的区域电波和图像收集系统、P—3C型反潜巡逻机、MH—53海上预警侦察直升机、E—767远程空中预警机,以及地基的超视距雷达和无线电监听系统等。
  日本航空自卫队E—767型远程空中预警机活动半径可达1850公里,能将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置于其监控范围内。经过空中加油,该机甚至可以实施24小时不间断地对邻国进行侦察监视。日本还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建立搜集中国、朝鲜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无线电通信情报的重要基地。目前设在东千岁、新县小舟渡、琦玉县大井、岛根县美保、福冈县太刀洗和鹿儿岛县喜介岛的6处通信站就是日本自卫队的通信情报截收设施和监视雷达站,负责机密的无线电通信情报的搜集和分析工作。其中,日本在鹿儿岛建立的巨型球状天线群可以截收来自任何方向的极其微弱的电波,其探测距离可达上千公里,足以捕捉到来自中国境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此外,在津轻海峡、对马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日本自卫队还都分别部署有沿岸、水下和水上的监视部队和监视船,用来监视过往的大型船只和可疑动向。
  除大力发展高科技侦察监视手段外,日本军方和有的政府部门还利用各种手段,大肆搜集有关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及科技等各方面的情报。据报道,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西北内陆省份的我国某科研试验场,一名专程到此地的日本“游客”便因为举止反常而被两名执勤的解放军哨兵扣留,并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大量与其“身份”不符的物品。2002年10月26日,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天野宽雅在中国浙江宁波擅闯军事禁区,并进行拍摄、窃取我军事情报,被中方人员当场发现。中国外交部随后要求日方立即将其召回。
二、系统力量分散
长期以来,日本情报机关在日本的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后,日本建立起来的情报系统非常庞大,且分支繁多,主要情报机关有:内阁情报调查局;军事侦察机关;外务省情报调查厅;总警视厅;法务省保安调查厅;军事反侦察机关;移民厅;海上保安厅。由于机构设置多,各部门力量不足且互不往来,造成日本的情报系统十分分散。日本国家各情报系统的主要情况是:
  内阁情报调查局。这是是日本国家主导性情报机关,其职责是搜集内阁成员决策特别是政治决策所必需的情报。它由国内情报部门,国外情报部门,与国家其他情报机关、国家机关、私人公司、社会组织的协作部门,与大众媒体的联络部门等机构组成。内阁情报调查局编制员额不多,但其中却有不少外国公民作为间谍为其服务。此外,该局干部还利用外交人员身份掩护其在国外的工作。
  军事侦察机关。美国国防部情报局的工作经验为日本军事侦察机关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日本军事侦察机关依旧把俄罗斯、中国、朝鲜作为首要的侦察对象。为了获取情报,该机关使用了包括谍报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无线电电子侦察、航天侦察等在内的各种侦察手段。最强大的技术侦察设施部署在北海道,与美军类似手段相配合,共同对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和远东军区的部队集团实施不间断的侦察。
  外务省情报调查厅。该情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为制订国家的外交方针搜集必要的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形成对外务省领导人的建议。该厅负责处理日本驻外使馆主要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到的情报。总警视厅。总警视厅的任务之一是使用反侦察手段保障国家的安全。直接从事反侦察工作的是总警视厅的保安厅,它由保安局、外国工作局、侦查局三个职能部门组成。反侦察的主要力量集中于首都人口稠密区。全国各行政中心设有类似的部门。
  法务省保安调查厅。与总警视厅的区别在于:保安调查厅是为保卫国家宪法制度提供反侦察保障。其对象是以日本宪法禁止的方式达到自己目的的极端主义组织、政治急进党和运动。在组织上,保安调查厅类似于总警视厅,包括中央机关和地方部门。该厅工作人员利用日本驻外代表机构和其他手段开展工作。
  军事反侦察机关。同军事侦察机关一样,日本的军事反侦察机关也是按美军类似机构的模式组建的。包括武装力量各军种司令部在内的各级指挥机关都编有军事反侦察工作人员。他们同美国武装力量驻日诸岛的军事反侦察人员密切合作。移民厅。移民厅是法务省的一个组成部分。除监视公民入境和出境的主要任务外,移民厅还负责搜集侦察与反侦察情报。为此,该厅使用包括专门手段在内的各种方法。获取的情报除本厅业务工作中使用外,还向其他情报机关通报。移民厅对入境外国人的严密监视实际上是对反侦察情报机关工作的有力帮助。
  海上保安厅。日本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上保安厅除负责保卫海疆外,还实施海上侦察、监视200海里范围内的渔猎活动、参加海上求援工作。该厅和平时期是运输省的一个组成部分,战时则纳入海军的编成。在完成任务中与国家海军密切协同。海上保安厅由中央机关和11个区域性机构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区域性机构,其责任区为北海道和附近诸岛,主要监视萨哈林和南千岛群岛方向。
  海上保安厅装备500艘军舰和各类快艇,其中有远洋舰、巡察舰、搜索求援舰、海测舰、航行设备维护舰,装备60余架巡逻飞机和直升机。根据远景计划和发展方案,日本拟为海上保安厅部队改装、装备有最先进侦察设备的新型军舰和航天器。总员额控制在1.2万人以内,这里的工作人员全部是在相应的训练中心受过专门培训的志愿兵,且必须在此之前是在海军服役期满的士兵。
  海上保安厅的主要执勤内容是派同海军和航空兵在指定的地区进行巡逻。此外,该厅在岸上设有雷达站,以严密监视企图靠岸的目标。军舰、飞机、直升机和岸上雷达站之间保持经常性的联络和密切协作。
  海上保安厅与海军、武装力量情报中心保持联络。必要时,该厅的舰艇———航空兵集团直接接收情报中心的情报,得到海军兵力兵器的支援。为此,在每年举行的日本海军演习中,都演练海上保安厅与海军之间协同的科目。此外,海上保安厅还定期参加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举行的演习。
三、自卫队是系统骨干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逐步加强军力的同时,也效仿美军的模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以陆上自卫队为主的军事情报部队,包括通信情报部队、调查队、资料队、沿岸监视队和技术情报部队等。1997年1月20日,日本防卫厅情报本部正式成立,陆、海、空3个自卫队所属的情报组织也同时进行了改编。情报本部在本部长、副本部长和1名技术官、3名情报官的领导下,有总务、计划、分析、图像和电波5个部及6个通信所,人员约1600名。至此,日本军事系统的情报活动有了统一的指挥机构,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在军事上的重要动向之一,引起世人的关注。
通信情报部队
  上世纪50年代,陆上自卫队参谋部成立二部别室(简称二别),负责信号情报(日方称其为电波情报)的搜集。1977年,军事情报工作改由防卫厅防卫局调查第一课负责,“二别”也因此改称陆自参谋部调查部调查第二课调查别室(简称调别),下辖6个通信所(分别驻东千岁、新县小舟渡、琦玉县大井、岛根县美保、福冈县太刀洗、鹿儿岛县喜界岛)。“调别”的结构是模仿总部设在东京、所属各站分布在日本各地的美陆军太平洋信号情报部队ASA而设立的。
  据称,当时美陆军太平洋信号情报部队为了搜集苏联的情报,曾雇佣了许多从西伯利亚回来的前日军的俄语和密码破译专家。随着上世纪50年代日建立警察预备队,“二别”在琦玉县的大井ASA通信站一边见习美军截收破译,一边开始创建自己的通信情报部队。此后,警察预备队又把ASA中的前日军人员召回充作骨干。1956年,“二别”将总部移驻练马,1960年又迁往新址,其间接收了美军的通信所,还从海、空自卫队选调了骨干。到1982年,“调别”的陆海空自卫官司和文职人员总计约900人。此后为了提高情报能力不断增员,到1993年已达1300人。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还在北部方面队成立了40人—60人的301沿岸监视队(驻宗谷海峡沿岸的稚内,派遣队驻扎文岛)和302沿岸监视队(驻根室海峡附近的标津),加强了对苏联的监视侦察。沿岸监视队使用防空雷达和光学器材,对距海岸300公里以内的海域和上空约1万米的海域上空的舰船、飞机进行监视。虽器材性能有限,但可通过无线电截收来弥补监视能力的不足。监视队常年监视苏联的舰船种类、形状、名称、行动时间及场所等数据最终统一进行管理。在水面监视的同时,海上自卫队还通过设在稚内、津轻海峡沿岸的松前和龙飞、对马海峡的对马、壹崎、下关、纪伊、观音崎的各个警备所进行水平监视。
  70年代末,北部方面队从通信团抽调人员,新编了由3个中队组成的第1电子队(驻北千岁)。电子队用两个中队进行以截收、密码破译为主的通信电子情报收集,以1个中队进行电磁干扰、电子欺骗等电子战任务。1997年情报本部成立后,“调别”以及各通信所和第1电子队全部纳入情报本部指挥下,但各通信所也与隶属“调别”时一样,由陆上自卫队的通信部队负责运营。沿岸监视队和警备所的职能虽近似于通信情报部队,但与“调别”的通信所不同,因此未纳入新编的情报本部属下。
调查队
  日本在战后创建警察预备队以后,不断发生敌对势力潜入内部、盗窃秘密文件的事件。为此,1952年11月,警察预备队改编为保安队以后,模仿驻日美陆军的反情报部队CIC,创建了陆上自卫队调查队。根据美军顾问团每750名队员设1名反情报人员的意见,确定了调查队的规模。调查队总部设在越中岛,在北部方面队和4个管区队(后改编为师)设分遣队部,各分遣队分别向各管区的兵营配属2人—5人的派遣队。当时是由驻东京的调查队长直接指挥。这种集权体制的优点是便于集中力量、统筹经费、综合处理和情报交流。1960年,陆上自卫队改编为5个方面队,调查队的机构也一分为六,改编为现在的中央调查队和北部、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各方面队调查队。中央调查队长对各方面队调查队不再行使指挥权,只在涉及多个方面队的案件时,根据防卫厅长官的批示进行协调。海、空自卫队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反情报机构。
  调查队创建的目的之一是防止敌对分子渗透和阻止将军队卷入武装暴动,因此其骨干多留用了原日军人员和战后警备警察中的有经验者。但由于人员数量过少,很难独立开展工作,常常要在所在部队乃至警视厅和当地治安机关的协助下开展工作。此次调查队的体制仍维持原有状态,没有编入情报本部。
资料队
  为了处理外文情报资料,参考美军军事情报业务机关MISO的模式,陆上自卫队于1954年9月成立了资料队,作为当时获取国外情报的重要来源,资料队的体制不断有所加强,1956年至1960年又分别建立了中央资料队和各方面队资料队。随着其他情报手段的发展,资料队的地位日渐削弱。1978年,为了精简机构,各方面队的资料队改编为方面队调查部资料课,计划在战时再临时编成方面队资料队。目前中央资料队虽已编入情报本部,但其人员已由原来的200人减少到40人。海、空自卫队也有自己的资料队,人员都是50人左右。
中央地理队
  在美军占领期间,美陆军第64工兵营(负责地图作业)进驻东京。日军陆地测量部队从明治时代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覆盖整个日本和中国主要地区地形图测绘工作,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美军第64工兵大队一进驻东京,马上没收了这些宝贵的遗产,再根据航空照片的数据绘制了新图。据说这些地图中的朝鲜、中国东北地形图在朝鲜战争初期的作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54年,日以美军这个营的模式建立了第四、神秘的气象情报部队
  在军队中,气象资料是关系到作战能否取胜的重要情报资料。日本的陆海空自卫队的气象组织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处于实战当中。这是日本情报系统中一支特殊的部队。
航空自卫:警惕冬天的雷
  在日本海一带,打雷最多的是冬天,其次才是夏天。因此,在石川县航空自卫队小松基地,小松气象队有地面雷电探测装置。该装置由空电方向探测器和电场仪组成。通过气象数据大致可以知道空中的云是不是积雨云。空电方向探测器设置在3个地方,它可以捕捉到放电现象。
  1969年,一架F—104战斗机因遭雷击而坠毁,这也是设置地面雷电探测装置的起因。1981年这种装置开始实际使用。不管飞机大小,打雷对它们来说都是最危险的。特别是战斗机,本身携带着精密电子仪器,所以容易发生静电,对雷电需要格外注意。气象队中有预报官、气象观测员、器材维护员等,一天24小时,365天值勤。在做气象报告时,飞机驾驶员主要向气象预报员询问起降机场、飞行路线以及空中的气象信息(湍流、喷气气流、雷电、飞机是否结冰等情况)。气象队至少一小时要报告一次气象情况。关于云层高度、云量、云的种类、能见度等不仅要用仪器观测,人的眼睛观测也很重要。
  设在东京市航空自卫队府中基地内的综合气象中枢,是陆海空自卫队的气象大本营。该中枢用综合气象通信电子计算机同气象厅及美军等交换信息。中枢接收到的气象数据与综合气象卫星接收处理装置得到的气象数据,经过综合气象分析预报电子计算机处理后,成为该中枢判断气象的根据。综合气象通信电子计算机接收陆海空自卫队各部队的观测数据、气象厅发自全国1700个观测点的气象数据、海水温度的数据、气象卫星“向日葵”拍摄的卫星图像以及美军的气象数据等。这些数据通过综合气象分析预报电子计算机处理,制成分析图,用于预报。因为综合气象通信电子计算机同各部队的气象通信终端装置联网,所以各部队通过气象通信终端装置也可以得到其他地区的数据。
海上自卫:关注海里的浪
  海上自卫队的气象资料管理队设在横须贺市船越地区,那里也是自卫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对海上自卫队来说,最敏感的是海浪。海浪的情况根据地面天气图中风的数据可以进行预测。根据刮风的时间、距离、风速可以推测出来。目前,海上自卫队可以预报72小时内周边海域各处的海浪情况,供舰艇部队使用。波浪当然会对直升机和舰艇的行动产生很大影响,它也是在寒冷海域舰艇结冰的原因。一般说来,浪越大越容易结冰。另外,风对射击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是,关于多大的风对炮弹和导弹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这不是气象队的业务范围,这需要从使用武器的方面作出判断。
  在海面波涛汹涌的状况下,水面舰艇及航空部队必须小心行事,确保安全,但是波浪对在海中潜航的潜艇却几乎没有影响。相反,即便把潜望镜伸出海面也难以被发现。就是说,只要攻击的主动权在潜艇方面,即便在恶劣天气下或夜间,反潜部队也要出动。
陆上自卫:留神天上的风
  陆上自卫队的中央管制气象队设在防卫厅内。中央管制气象队的任务是向陆上自卫队幕僚级干部进行气象方面的咨询,因此,包括航空气象在内,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各方面队的气象部队也以航空气象为中心,判断能否使用直升机运输及空降部队能否展开空降行动是他们的重要任务。装甲科和普通科等地面部队基本上是全天候行动,一般不会因天气而使作战行动发生大的改变。但是如果遭雷击,光学仪器和电子设备有遭破坏的危险,这需要注意。这些具体的问题由各部队判断处理。即便发生战事,气象队的业务和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对气象队来说,平时就是实战。除航空部队以外,重视气象的只有化学科和特科(炮兵)。局部地区的气象变化等往往与地形有关。进行远距离射击时,受气象的影响很大。比如在进行155毫米榴弹炮FH—70的15公里射击演习时,如果不重视气象数据,射出的炮弹会偏离着弹范围。极大地影响射击精度。对射击影响比较大的是风向和风速。横风的影响特别大,像导弹那种有翼弹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了。因为不考虑气象的因素就无法准确进行远距离射击,所以在特科团的情报中队设有气象班。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放气球测量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空气密度等,为射击准备必要的气象数据。
  气象班通过对气象的观测,提出弹道计算气象报、弹道气象报、核污染气象报等。弹道气象同天气预报那样的一般气象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它是分析与弹道相关的数据。如果决定开始射击,气象班要在射击之前放出观测气球,只要射击继续,每2小时要进行一次目测,每3小时进行一次电波观测。
101测量大队,下设管理中队、测图中队、复制中队。当时主要任务是地形图、航空照片的测图、校正、复制及地图供应。1990年以后又增加了卫星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业务,1995年改称为中央地理队,1997年图像处理人员转入情报本部。
四、神秘的气象情报部队
  在军队中,气象资料是关系到作战能否取胜的重要情报资料。日本的陆海空自卫队的气象组织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处于实战当中。这是日本情报系统中一支特殊的部队。
航空自卫:警惕冬天的雷
  在日本海一带,打雷最多的是冬天,其次才是夏天。因此,在石川县航空自卫队小松基地,小松气象队有地面雷电探测装置。该装置由空电方向探测器和电场仪组成。通过气象数据大致可以知道空中的云是不是积雨云。空电方向探测器设置在3个地方,它可以捕捉到放电现象。
  1969年,一架F—104战斗机因遭雷击而坠毁,这也是设置地面雷电探测装置的起因。1981年这种装置开始实际使用。不管飞机大小,打雷对它们来说都是最危险的。特别是战斗机,本身携带着精密电子仪器,所以容易发生静电,对雷电需要格外注意。气象队中有预报官、气象观测员、器材维护员等,一天24小时,365天值勤。在做气象报告时,飞机驾驶员主要向气象预报员询问起降机场、飞行路线以及空中的气象信息(湍流、喷气气流、雷电、飞机是否结冰等情况)。气象队至少一小时要报告一次气象情况。关于云层高度、云量、云的种类、能见度等不仅要用仪器观测,人的眼睛观测也很重要。
  设在东京市航空自卫队府中基地内的综合气象中枢,是陆海空自卫队的气象大本营。该中枢用综合气象通信电子计算机同气象厅及美军等交换信息。中枢接收到的气象数据与综合气象卫星接收处理装置得到的气象数据,经过综合气象分析预报电子计算机处理后,成为该中枢判断气象的根据。综合气象通信电子计算机接收陆海空自卫队各部队的观测数据、气象厅发自全国1700个观测点的气象数据、海水温度的数据、气象卫星“向日葵”拍摄的卫星图像以及美军的气象数据等。这些数据通过综合气象分析预报电子计算机处理,制成分析图,用于预报。因为综合气象通信电子计算机同各部队的气象通信终端装置联网,所以各部队通过气象通信终端装置也可以得到其他地区的数据。
海上自卫:关注海里的浪
  海上自卫队的气象资料管理队设在横须贺市船越地区,那里也是自卫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对海上自卫队来说,最敏感的是海浪。海浪的情况根据地面天气图中风的数据可以进行预测。根据刮风的时间、距离、风速可以推测出来。目前,海上自卫队可以预报72小时内周边海域各处的海浪情况,供舰艇部队使用。波浪当然会对直升机和舰艇的行动产生很大影响,它也是在寒冷海域舰艇结冰的原因。一般说来,浪越大越容易结冰。另外,风对射击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是,关于多大的风对炮弹和导弹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这不是气象队的业务范围,这需要从使用武器的方面作出判断。
  在海面波涛汹涌的状况下,水面舰艇及航空部队必须小心行事,确保安全,但是波浪对在海中潜航的潜艇却几乎没有影响。相反,即便把潜望镜伸出海面也难以被发现。就是说,只要攻击的主动权在潜艇方面,即便在恶劣天气下或夜间,反潜部队也要出动。
陆上自卫:留神天上的风
  陆上自卫队的中央管制气象队设在防卫厅内。中央管制气象队的任务是向陆上自卫队幕僚级干部进行气象方面的咨询,因此,包括航空气象在内,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各方面队的气象部队也以航空气象为中心,判断能否使用直升机运输及空降部队能否展开空降行动是他们的重要任务。装甲科和普通科等地面部队基本上是全天候行动,一般不会因天气而使作战行动发生大的改变。但是如果遭雷击,光学仪器和电子设备有遭破坏的危险,这需要注意。这些具体的问题由各部队判断处理。即便发生战事,气象队的业务和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对气象队来说,平时就是实战。除航空部队以外,重视气象的只有化学科和特科(炮兵)。局部地区的气象变化等往往与地形有关。进行远距离射击时,受气象的影响很大。比如在进行155毫米榴弹炮FH—70的15公里射击演习时,如果不重视气象数据,射出的炮弹会偏离着弹范围。极大地影响射击精度。对射击影响比较大的是风向和风速。横风的影响特别大,像导弹那种有翼弹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了。因为不考虑气象的因素就无法准确进行远距离射击,所以在特科团的情报中队设有气象班。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放气球测量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空气密度等,为射击准备必要的气象数据。
  气象班通过对气象的观测,提出弹道计算气象报、弹道气象报、核污染气象报等。弹道气象同天气预报那样的一般气象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它是分析与弹道相关的数据。如果决定开始射击,气象班要在射击之前放出观测气球,只要射击继续,每2小时要进行一次目测,每3小时进行一次电波观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