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政治风险:中国将是全球事件推动力★★★★

170条生理常识(81-90)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387/201310/7565.htm
81、 馒头比米饭更益补锌、82、煮粥和烧菜不能放碱、83、粽子的营养全面、84、饭菜不宜”趁热吃”、85、多吃黑色食物可补 肾、86、多吃玉米好处多、87、不宜吃开口的糖炒板粟、88、多食核桃有益心脏、89、花生具有抗衰老作用、90、常吃 花生可预防胆结石.
  
今 日 看 点:2016-01-09▲◆★●■☆

盘点2016年政治风险:中国将是全球事件推动力★★★★
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60108/1048148.shtml
中国最新高科技侦察船入役 加强对美情报收集★★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60108/1047723.shtml
美日痛恨中国侦察船?没法打轰不走★★
http://www.cankaoxiaoxi.com/photo/20160108/1048045.shtml
习近平军改难度不小 关键实权位仍是陆军老面孔★★★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08/4856159.html
王毅就朝鲜核爆表明中方基本立场★★★★
http://news.ifeng.com/a/20160108/46995723_0.shtml
朝鲜拥核雄心60年远超想象 将中、美、苏敲诈遍★★★★
http://news.ifeng.com/a/20160108/46989780_0.shtml
最可怕的不是氢弹,而是中国拿朝鲜怎么办?★★★★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74457.html

盘点2016年政治风险:中国将是全球事件推动力★★★★
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60108/1048148.shtml

2016-01-08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从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虽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但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全球影响力。

参考消息网1月8日报道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4日刊登题为《这是世界将在2016年面临的十大风险》一文。作者为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文章称,每年年初,由笔者创立并管理的政治风险咨询机构欧亚集团都会发布一份清单,列出未来12个月里的十大政治风险。美国头号风险的核心是伙伴关系的衰弱,这种伙伴关系多年来曾极大地维护全球稳定。

1.空洞的联盟

近70年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联盟,但现在这个联盟比过去几十年里的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脆弱、更加不重要。在应对欧洲任何首要问题时,美国已经不再扮演决定性角色。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干涉和叙利亚冲突将暴露美国和欧洲的分歧。随着美国和欧洲渐行渐远,国际消防员的角色将无人扮演。

2.封闭的欧洲

在2016年,随着开放的欧洲与封闭的欧洲之间核心冲突的出现,欧洲的分歧将达到临界点。欧洲的开放边界将尤其面临压力。英国脱离欧盟的风险被低估。虽然欧洲经济将在2016年保持一体化,但欧盟所带来的广泛意义及其社会结构将不会如此。

3.中国的足迹

从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虽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但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全球影响力。中国是当今唯一拥有全球经济战略的大国。在2016年,中国将是一系列全球事件的最重要、也是最不稳定的推动力。认识到这一点将令其他国际参与者日益不安。这些参与者并未对此做好准备,它们不理解、也不赞同中国的首要目标,并且不知道如何予以回应。

4.IS和“朋友们”

“伊斯兰国”组织(IS)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恐怖组织。从尼日利亚到菲律宾,这个组织吸引了大量追随者和模仿者。然而,国际社会为应对IS崛起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充分,且方向错误,目的尚未统一。在2016年,这个问题不会得到解决,而IS和有着类似目标的其他恐怖组织将从中获益。最容易受到袭击的国家仍将是那些IS有着明确理由去袭击的国家(法国、俄罗斯、土耳其、沙特和美国),以及那些拥有大量可拉拢的逊尼派穆斯林的国家(伊拉克、黎巴嫩、约旦、埃及和欧洲多国)。

5.沙特的裂痕

沙特王国今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动荡风险,而该国日益孤立的地位将导致其在中东表现得更加强势。王室家族内部不和的威胁正在加剧,现在该国变得完全有可能爆发公开冲突。沙特外部担忧的主要根源是伊朗。伊朗很快就会被解除制裁。由于沙特已经处决国内重要的什叶派神职人员,伊朗已经以公开的敌意作出回应。我们可以预料,双方在叙利亚、也门以及该地区其他地方的代理人冲突将会加剧。

6.技术专家的崛起

来自技术界的各类极具影响力的非国家参与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进入政治领域。从硅谷企业到黑客组织再到退休慈善家,这些初有政治野心的技术专家人数众多且形形色色。这些参与者在政坛的崛起将遭遇来自政府和民众的阻力,从而引发政策和市场的波动。

7.难以捉摸的领导人

以行为难以捉摸而闻名,且数量超乎寻常的一批领导人将使今年的国际政坛格外动荡。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都是不守规矩的领导人,此类领导人还有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这些难以捉摸的领导人之所以登上我们的名单是因为,他们的干预相互重叠且相互矛盾。一位难以捉摸的强势领导人会带来麻烦;四位领导人则会引发造成重大国际影响的动荡。

8.巴西总统的命运

巴西总统罗塞夫正在为她的政治生涯与近在眼前的弹劾程序作战,而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将在2016年变得更糟。与专家和很多市场参与者所希望的相反,围绕罗塞夫去留的斗争不大可能结束目前的政治僵局。如果总统留任,那么她的政府将不会获得推行经济改革所需的政治推动力。如果罗塞夫被赶下台,那么由副总统特梅尔领导的政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9.选举较少

新兴市场在2014年到2015年经历了全国大选的一个历史性周期。但在今年,新兴市场的选民们通过投票箱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将相对较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且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引发群众不满,政府治理和社会稳定将受到不利影响。在历史上,市场在非选举年的波动较小,但这一次将有所不同。大部分新兴市场在过去十年里收入大幅增长,从而提高了公众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这为希望的突然破灭创造了条件。

10.土耳其走向独裁

在2015年底正义与发展党获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总统埃尔多安现在想要以总统制代替议会制。他不大可能在2016年实现他的目标,但他强势的竞选活动将进一步对业已受损的土耳其营商和投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文章称,新年伊始,人们关注的第一件事将是,在沙特和伊朗的领导人试图对两国之间的敌对状态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进行管控之前,事态将如何发展。人们无疑还将关注由中国不稳定的市场表现所引发的国际市场动荡。然而,正是美国和欧洲在2016年无力且不愿承担全球领导责任,才令世界的野火定将在2016年燃烧得更旺、更久。▲◆★●■☆

 

中国最新高科技侦察船入役 加强对美情报收集★★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60108/1047723.shtml

2016-01-08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现在,随着更多815型侦察船入役,中国海军的侦察任务可能会更频繁、更具侵犯性,而且多半可能令美国政府更为恼火。

参考消息网1月8日报道 美媒称,新亮相的“海王星”号815型侦察船是中国海军编队的最新成员。近年来,中国海军编队不断壮大,部署区域也更广阔。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月5日报道称,近日,中国海军又有一艘新建的高科技侦察船入役,1999年以来至少已有4艘侦察船入役。

报道称,“海王星”号815型侦察船装备了敏感电子监听设备,将帮助中国进一步提升其收集对手(尤其是美国海军)情报的能力。目前,中国海军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令人印象深刻。

12月26日中国海军在南海某基地为“海王星”号等舰船举行了入役仪式。两天后,中国国家媒体宣布“海王星”号入役。中国媒体称,“海王星”号“能够对一定范围内各种目标实施全天候、不间断侦察,掌握其部署动向”。

“海王星”号与此前的同类型侦察船一样,长度都在400英尺(约合120米)左右。在1999年、2009年和2015年年中,分别有3艘同类型的侦察船入役。此外,还有至少一艘815型侦察船在建。“海王星”号的上层结构安装了几个大型的半球体结构,其内部明显装备了用于拦截敌方雷达和无线电信号的天线。拦截信号后,中国的海上和陆上情报分析人员就可以破解这些信号,以确定其他国家舰船、飞机和军事硬件的能力。

报道称,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大国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的侦察船编队日益壮大,部署区域也更广阔。中国尤其关注在地理上最近的对手日本,以及最强大的潜在敌人美国。

报道称,2015年11月中旬,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P-3侦察机发现一艘815型侦察船正在悄悄靠近东海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近年来,中日两国都向矿产资源丰富的尖阁诸岛周边海域派出巡逻船,导致该海域多次出现紧张局势。

报道称,更具挑衅意味的是,2014年7月,中国向夏威夷海域派出一艘815型侦察船。当时,美国等国的50多艘舰船正在该海域进行两年一度的“环太平洋军演”,这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海军演习。五角大楼邀请4艘中国海军舰船在军演中发挥一小部分作用,但并未邀请815型侦察船。

美国海军的演习策划者有意将中国舰船安排在演习范围周边,以防其直接观察美国及其盟友的舰船战术和设备。这是美国在不泄露其军事机密的情况下与中国友好相处的方式。但不请自来的815型侦察船不受任何规则和纪律的约束,驶入了足以收集有用情报的演习主要区域。

报道称,尽管如此,每个国家都有权在公海航行,甚至接近其他国家的演习区域和“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从一国海岸向外延伸200海里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渔业开发权和石油开采权由该国政府独享。

美国海军发言人达林·詹姆斯对美国海军学会出版社网站记者说:“中国海军侦察船的出现符合国际法有关自由航行的规定。”由于不能将中国侦察船驱离,美军只能对其进行监视,就像中国侦察船监视美国舰船一样。

五角大楼在其2013年《中国军力报告》中称,几艘身份不明的中国舰船(极有可能是815型侦察船)曾对2012年的“环太平洋军演”进行监视。

报道称,如果不是中国自己对美国侦察船在中国附近海域的活动颇为敏感,对美国来说,中国侦察船的活动就不会如此具有冒犯性。美国海军的准文职机构——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管理的5艘监测船在吨位和能力上与815型侦察船类似。2009年,几艘中国拖网渔船对正在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内航行的美国“无瑕”号监测船进行了跟踪。中国拖网渔船的船员显然按照中国政府的命令,屡次近距离从“无瑕”号前方驶过以阻止其前进。

报道称,随后,美国海军派出一艘全副武装的驱逐舰为“无瑕”号护航,以防其继续受到骚扰。在“无瑕”号事件发生后的几年中,中国还向美国和日本的专属经济区派出过815型侦察船。

报道称,现在,随着更多815型侦察船入役,中国海军的侦察任务可能会更频繁、更具侵犯性,而且多半可能令美国政府更为恼火。(编译/刘白云)▲◆★●■☆

 

美日痛恨中国侦察船?没法打轰不走★★
http://www.cankaoxiaoxi.com/photo/20160108/1048045.shtml

据美国著名新闻评论网站“每日野兽”2016年1月5日刊文称,近日,最新式815G型电子侦察船“海王星”号(舷号852)加入中国海军序列,据称这已经是1999以来服役的第4艘电子侦察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之前有一艘“海王星”电子侦察船(舷号也是852)已经退役,新“海王星”显然是用来接替前者空缺的。

2016-01-08 09:49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刁炜

据美国著名新闻评论网站“每日野兽”2016年1月5日刊文称,近日,最新式815G型电子侦察船“海王星”号(舷号852)加入中国海军序列,据称这已经是1999以来服役的第4艘电子侦察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之前有一艘“海王星”电子侦察船(舷号也是852)已经退役,新“海王星”显然是用来接替前者空缺的。

报道称,“海王星”号装有异常灵敏的电子监听设备,能帮助北京完善其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报搜集工作,特别是大大提升中方对美国海军的监控能力。外媒称,2015年12月26日,也即“海王星”号在南海舰队某基地公开亮相2天后,中国官方媒体发布了“海王星”的服役消息。

外媒分析称,815型电侦船首舰“北极星”号(舷号851,隶属东海舰队)早在1999年就已服役,但此后10年里再无新船入列的消息。

然而,从2009年开始,中国突然发力,6年内竟有多达3艘815型电侦船(仅2015年下半年就有2艘)交付海军,服役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据外媒报道,“海王星”号815/815G型侦察船排水量6000吨,长130米,宽16.4米,吃水深度6.5米,配备柴油发动机及双轴双舵推进装置,最大航速20节。

船体上层有3个巨大球形罩,内部装有用来截获敌方雷达和无线电信号的电子设备。按照《解放军报》的说法,“海王星”号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多个目标实施全天候侦察。”而据中国海军专家介绍,“海王星”号具备卫星侦察与弹道导弹监控能力。

外媒称,“海王星”号服役是中国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世界大国的“必备利器”。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充电侦船队的规模,并对相邻的竞争对手日本、最强大的“假想敌”美国给予了“特别关注”。美国军方称,从2012年开始,在由其领衔、隔年举行的“环太平洋”演习期间,中国电侦船每次都会“不请自来”。

据美方披露,2014年“环太平洋”军演举行时,4艘中国军舰虽受邀参加,却被安排扮演“小角色”,无法观察到美国及其盟友舰艇的战术与武器装备。但中国电侦船根本不吃这套,很高调地抵近(注:原文直译是“靠得足够近”)侦察美国海军(如图所示)。气得美国人大骂中方“不讲海军礼仪”“坏了规矩”。但问题在于,当时大家都在公海上,生气也没用。

美国海军发言人接受美海军学院网站采访时,也承认“中国海军AGI船(AGI是美军对外国间谍船的代号)遵循了有关航行自由的国际法条款。”他还表示,对于中国电侦船,美方除了对其进行监控外,别无他法。

外媒分析称,中国如此“冒犯”华盛顿,很大程度上是美日干涉南海事务的一种回应。而从2013年起,中国海军就将815型电侦船部署到了美日专属经济区,此举并非终结,而是开始,中国更大胆的行动或许还在后头。

据美国著名新闻评论网站“每日野兽”2016年1月5日刊文称,近日,最新式815G型电子侦察船“海王星”号(舷号852)加入中国海军序列,据称这已经是1999以来服役的第4艘电子侦察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之前有一艘“海王星”电子侦察船(舷号也是852)已经退役,新“海王星”显然是用来接替前者空缺的。

据美国著名新闻评论网站“每日野兽”2016年1月5日刊文称,近日,最新式815G型电子侦察船“海王星”号(舷号852)加入中国海军序列,据称这已经是1999以来服役的第4艘电子侦察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之前有一艘“海王星”电子侦察船(舷号也是852)已经退役,新“海王星”显然是用来接替前者空缺的。▲◆★●■☆

 

习近平军改难度不小 关键实权位仍是陆军老面孔★★★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1/08/4856159.html

多维 2016-01-08:日前,军方证实了解放军总后政委刘源已从军中领导岗位退下的消息。有分析称,“军中反腐先锋”此次离去意味着军改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外界盛传,中共新一轮军改将提升海军和空军的地位,但来自陆军的“老面孔”仍然掌握实权。

综合媒体1月8日报道,尽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策划的解放军改革,宣称将提高海军和空军的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身自陆军的军官,将出任重要的联合总参谋长和5个新战区的首长,而且还掌管解放军新成立的火箭军及战略支援部队。

刘源的卸任被认为是对习近平军改的最大支持

军方消息称,来自陆军的“老面孔”依然掌握实权,这显示习近平需要与多个资深在任的军事将领有所妥协。其中一个消息来源称:“自从习近平去年9月开展他的军方改革,即面临不可忽视的阻力,协助习近平打垮军方3只大老虎的刘源,现在需要提早1年退役,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中共反腐的军中先锋,扳倒谷俊山、徐才厚等人,刘源可谓“战功彪炳”。在去年11月底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组建两个军委新机构——军委纪委和军委政法委。在外界的分析中,刘源一直是军纪委领导人的热门人选。刘源在反腐中的“进”和军改中的“退”,都是对习近平的鼎力相助。

《南华早报》曾提到:“中央军委要一下子裁掉如此多的部门和7大军区,其实并不容易,新的军方领导班子就是相互妥协的一个结果。”习近平用人,人才并非首要考虑的条件,一切以效忠为上。

报道指出,新的5大战区的司令员,都是之前7大军区其中的将领,只不过他们将被调离之前的势力盘踞地,有些从南调往北部,有些从东调往西部。

有学者分析,习近平从陆军挑选这些人,是因为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的将领欠缺作战经验,相信来自空军和海军的人才,因为地缘战略的关系,未来将出任一些战区的司令员。▲◆★●■☆

 

王毅就朝鲜核爆表明中方基本立场★★★★
http://news.ifeng.com/a/20160108/46995723_0.shtml

2016年01月08日 外交部网站 原标题:2016年1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系列活动将于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并致辞。1月1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理事会成立大会并致辞。

问:据报道,克里国务卿表示,中国对朝政策和一贯做法已经不管用。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中国是朝鲜半岛近邻。无论是着眼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还是维护中国自身良好周边环境,中国都坚持推进半岛无核化目标,这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方也一直为此做出巨大努力。

半岛核问题的由来和症结不在中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中国。尽管如此,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我们一直主张并致力于在六方会谈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各方的合理关切,找到实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问:美国国务卿克里称,他昨天在与王毅外长通话时表示,美方尊重中方处理朝核问题的办法,但不能再按惯例行事。请中方介绍中美两国外长通话的具体情况。

答:王毅外长应约与克里国务卿通电话时全面阐述了中方的立场。王毅表示,面对朝鲜核试后出现的新形势,中方愿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出发,同各方一道共同加以应对。中方的基本立场是,不管出现什么变化,都要坚持致力于推进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坚持致力于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中方敦促朝方信守并回到无核化的承诺上来,停止采取任何恶化局势的行动,同时其他各方也要冷静行事,坚持和平解决大方向,避免采取激化矛盾、导致局势紧张升级的行动。

问:第一,到目前为止,朝方有没有向中方领导人解释为什么进行核试?第二,朝鲜希望签署正式结束朝鲜战争的协定。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关于这次朝鲜进行核试验,我们已经清楚表明了立场。

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一贯的,我们主张按照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的精神,推动平衡解决各方合理关切,实现本地区的长治久安。▲◆★●■☆

 

朝鲜拥核雄心60年远超想象 将中、美、苏敲诈遍★★★★
http://news.ifeng.com/a/20160108/46989780_0.shtml

2016年01月08日 凤凰周刊

2009年1月16日,韩国官员在视察位于朝鲜宁边的一座仓库时,观测据称尚未被使用过的核燃料棒。此前韩国官员1月初曾访问朝鲜,试图推进与朝鲜之间进程缓慢的核谈判。(资料图)

解密朝鲜第四次核试验背后的核武之路

林子敬/香港凤凰周刊

北京时间1月6日中午11时,朝鲜宣布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此刻距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生日仅有两天。

朝鲜官方电视台在当地时间正午播出“特别重大报道”,宣布此次为氢弹试验。年过七旬的著名主播李春姬在节目中称:“(我国)确认了小型氢弹的威力”,主张朝鲜“已跻身核保有国队伍”,同时表示,“为了在各国的核威胁中保护朝鲜民族的生命权,确保地区安全性。”

一个半小时前,中国地震台就监测到朝鲜发生了一次震级为4.9级、震源深度0公里的地震,并注明“疑爆”。位于中朝边界的延吉、珲春、长白县等地均有明显震感,据悉一高中操场地面甚至出现裂纹,学生全部疏散,考试中断。

据《凤凰周刊》记者了解,中午一度传出消息称,朝鲜驻华使馆疑似要于12:30分举行发布会,很多外媒记者特地为此前往,但最终并无举行。

据朝中社报道,最高领导人金正恩2015年12月15日发布实施氢弹试验的命令,1月3日签署最终命令书。

此前朝鲜一直在咸境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建造新的核试验坑道,通过对比商用卫星图像发现,西侧新建的坑道正在进行挖掘工作。因此,此次爆炸可能发生在新建坑道下方的地下掩体中。不过,就目前外界推测的2万吨TNT当量来看,与最低当量10万吨左右的氢弹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人表示严重质疑,认为这只是金正恩的核恫吓。

不过,由于朝鲜的高度保密性,谁也无法排除此次是在试验小型原子弹装置,而为后续的氢弹研制做准备,所以依然值得高度关注。这一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强硬姿态也必将招致国际社会的反对。

下午四时许,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综合目前报道,美国WC-135W核侦察机已于12:30分起飞赴相关空域搜集朝鲜核试验相关证据,以证实是否是氢弹试验。韩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朝鲜进行核试验,敦促朝鲜以不可逆的方式销毁核武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称,朝鲜的核试验是对日本安全的重大威胁,绝对不能容忍。

自2005年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以来,其分别于2006、2009、2013年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地点均位于咸镜北道的三处核试验场。如今第四次核试验已然发生,且被定为成危害力更大的氢弹。与以往三次核试验不同,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前未事先通知中美两国。

而若溯源,从1985年美国怀疑朝鲜研制核武器开始,30年来朝鲜走的是一条极具特色的“核讹诈大国”的发展之路:从仅拥有“芦洞”号中程导弹,成功地发展为拥有洲际导弹、至少十数枚钚弹的核拥有国。朝鲜战后从“拥核自保”到“拥核自重”的奋斗历程,只能随着大国外交档案的逐步解密及朝鲜涉及核人员的外逃,才能勾勒出其大致轮廓。

不甘当“核保护伞”下的小弟

1985年才加入《核不扩散条约》(NPT)的朝鲜,像中国一样,早在1950年代就有了独立开发核武器的雄心。

195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关岛、冲绳以及夏威夷大量部署核武器。1957年-1958年,菲律宾、台湾和韩国成为新的核武器部署地点,美国陆军部署的短程核武器如短程核导弹、核大炮和核地雷则主要针对朝鲜半岛可能爆发的冲突。

据1999年解密的美国国防部1978年历史文件来看,1977年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的核武器数量达681件,这已是尼克松和卡特政府从韩国撤走部分核武器后的数量。1960年代末据说最高峰曾达到上千枚,足够摧毁朝鲜上百次,可以想象金日成当时多么寝食难安。平壤市内不少深达150米的地下避难所,就是当初以核战争为前提建造的。

与美国严禁自己核保护伞下日本、韩国、台湾等小兄弟独自研发掌握核武器不同,苏联在中国表示出强烈的拥有核武器的兴趣后,很快网开一面,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关键技术和设备。而朝鲜当时未敢公开其核武决心,但苏联慷慨大方地向其传授如何和平利用核能,却直接帮助朝鲜培养了专家队伍。

据1997年叛逃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的亲信、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黄长烨透露,1958年金日成视察地下兵工厂时就反复强调要做好核战争的准备,并且从那时开始就计划发展核武器。“他认为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是统一朝鲜时防止美国干预的手段。”

1963年,朝鲜北部山涧开始核能设施的建设工作,此即今天宁边核能研究中心的前身。当时该设施的建设负责人以及核反应堆的设计者、苏联专家赛卢盖伊?克特洛夫晚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苏联当时提供了IRT2000型核反应堆,但要从这种轻水型反应堆中提取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钚非常困难。当时研究所被伪装为一个家具中心,聚集了100多名朝鲜研究人员,其中多数都曾在苏联进修。“他们的水准之高令人震惊,都是受过最高等教育的优秀学者。”

同年,朝鲜最高学府金日成综合大学以及金策工业大学相继设立核物理学院,开始自己培养核技术人才。

但在1980年之前,美国并没有太在意,认为朝鲜只是在建核电站而非核武器开发。直到1982年美国侦察卫星发现宁边疑似原子炉的建筑以及有较大范围爆炸后留下的痕迹,才开始怀疑朝鲜在秘密开发核武器。不过当时朝鲜矢口否认,声称“这是纯粹的核电站”。对此,监视朝鲜近40年的前中情局成员唐纳德?科莱克事后坦言:“针对朝鲜进行的谍报活动并不顺利,我们(美国)对朝鲜意图和行动的无知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1984年,美国从卫星照片中发现朝鲜正在建造石墨减速反应堆。在核物理界,实现核裂变需要“天然铀+石墨反应堆”或者“天然铀+重水反应堆”,然后从核裂变后产生的“核废料”中通过化学处理合成钚-239,即获得核弹原材料。

即便如此,美国认为朝鲜还没有具备开发核武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朝鲜背后还有苏联。美苏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上拥有高度共识,为此里根政府敦促苏联说服朝鲜,将其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监督之下。据黄长烨回忆,当时核武器的开发大权已从金日成转到金正日手上,对苏联的忠告,金正日竟然表示“不要理睬”。1985年朝鲜最终加入NPT,但却向苏联老大哥提出了相应的补偿要求。1985年12月,苏联和朝鲜就核电站建设签订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苏联将分4期工程在朝鲜建设一座发电功率为440兆瓦的轻水型核电站。

这是朝鲜第一次利用核武器研制权做买卖。如果可以对一手把自己培养并武装起来的苏联老大哥提条件,从心理门槛上说,将来朝鲜向任何国家提赔偿条件时都可以理直气壮。

不过,加入NPT后,朝鲜也多次拒绝履行接受IAEA检查核设施的义务。乃至于美国一直对朝鲜开发核武器的可能性疑虑重重。1989年中情局的报告显示,朝鲜核武器的开发迹象仍在急速扩大,但由于朝鲜仍处于苏联保护之下,美国也不好直接插手阻碍朝鲜的相关动作。

从遮掩到公开核计划

冷战结束后,苏联和中国依次与韩国建交。1990年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来朝鲜正式传达与韩国建交的决定,朝鲜外交官在会谈桌上语惊四座:“我们的核武器发展神速,无论如何都要完成。既然苏联和韩国建交,那么我们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过,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认为这只是朝鲜在外交困境之下装腔作势。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朝鲜失去了核保护伞。此后由于朝鲜和俄罗斯叶利钦政府的摩擦导致朝俄交恶,俄罗斯宣布1985年的核电站项目协定失效,俄罗斯核技术人才撤离朝鲜。从此,遏制朝鲜核武器研制的“重担”直接落在了世界的“另一极”——美国的肩上。

起初,老布什政府设法让朝鲜接受IAEA的现场检查。1991年9月老布什率先释放善意,宣布撤除美国在本土之外的所有战术核武器,认为这样可以说服朝鲜接受核检查,也让朝鲜失去发展核武器的理由。

朝鲜提出要在韩国同时进行核检查,美韩方面满足了该要求。1991年年底,朝韩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和《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次年,朝鲜首次接受IAEA的检查,同时公开了宁边核能研究中心的影像资料,宣传该核能中心的目的在于和平利用核能。

1992年5月,IAEA发现石墨减速反应堆中能够提炼钚的燃料棒曾被取出过,其调查结果与朝鲜说法大为矛盾。IAEA怀疑朝鲜时常进行钚的提炼并基本确信朝鲜在研制核武器。报告书出台后,美国立即要求IAEA对宁边的核废弃物储藏所进行强制检查。

据黄长烨回忆,时任核开发以及军工的书记惊慌失措,担心核废弃物储藏所会遭到强制检查并想方设法掩饰钚提取的痕迹,当时甚至填埋了一间核废料仓库并种上植物。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外行提出的方案,因为不久后,植物在强辐射污染的土壤中迅速枯萎。

为了不让卫星监测到另一间储藏所,朝鲜还建设了体育馆大小的房子来掩饰,并称是军事设施而非核设施,以军事机密不能公开为由拒绝IAEA的强制检查。此时朝鲜的掩饰工作已经技穷,只能干脆不让检查。

1993年3月,美韩进行代号为“协作精神”的军事演习。朝鲜渲染称“这是美韩针对朝鲜实施核攻击的演习”,宣布进入准战时状态并赫然宣布退出NPT。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

当时直接参加美朝谈判的格鲁奇事后感叹道:“朝鲜早已计划利用核武器来与美国做交易,因为NPT条约规定成员国退出前必须提前三个月告知IAEA,朝鲜制定好了应对策略等待着心急火燎的美国找上门来。”

朝鲜战争终战后,1993年美国和朝鲜首次进行高级别官员的谈判——美国助理副国务卿加罗齐“对阵”朝鲜第一副外相姜锡柱。之所以派出的是副部长,是因为作为前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延续了日本内阁关于次官称呼习惯,以至于各个部门的第二把手才是该领域最有权威的人。

朝鲜的策略则是将谈判拖延至最后一刻。谈判开始后姜锡柱表现得毫无诚意,一味激烈指责美国:“你们在背后操纵IAEA企图置我们于死地。美国首先要保障我们的安全,保证不进行进攻。”直到三个月期限的最后时刻,姜锡柱才亮出“筹码”:如果美国对过去朝鲜提炼钚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一切好商量,朝鲜也会撤回退出NPT的决定。美国没有时间讨价还价,于6月11日期限到达前一天只得同意。加罗齐后来回忆时说道:“当时核问题毕竟还没有到达危机的地步,所以美国政府就不去追究了。”

虽然朝鲜没有脱离NPT,但是金日成仍然拒绝接受IAEA的强制检查。按理,美国已表示既往不咎,朝鲜即使被查出研制核武器也不会受制裁。但金日成反而因此而更加确认核武器这张牌的价值。此后,朝鲜不再遮遮掩掩,反而坚称拥有研制核武器权力,紧锣密鼓地捣鼓起来。

讹诈之路的推手

当然,除了自身多年苦心钻研,朝鲜这些技术和设备的飞跃都离不开在世界核黑市中进出的能人。

2003年,“德国铝管出口未遂事件”轰动世界。当年德国联邦海关刑事侦察局获知德国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出口200根长2.4米、重达100公斤的高强度铝管。该货物装船不久后被警察调查机关叫停,认为这些铝管能够用来制造浓缩铀的离心分离器外壁—因为这些铝管内侧的直径为168毫米,与此前汗博士的离心分离器设计图中所显示的规格一致。

这一事件曝光后,在国际核黑市为朝鲜筹备器材的人物尹浩镇走到幕前。他于2009年获得了联合国的“殊荣”,成为首位被联合国通缉的个人。朝鲜于1985年加入NPT至1994年扬言退出,此间尹浩镇正是朝鲜代表团在IAEA的二把手。而在朝鲜的核开发体制中,金正日直接掌控大权,下面是军需工业部,再之下则并列着第二自然科学院、第二经济委员会以及核能总局,这三个机构各自拥有搜集和采购的专门组织。

日本NHK电视台曾采访过一位2000年后出来的“脱北者”,此前一直负责筹措核相关器材的工作,并证实尹浩镇在核器材采购方面是有名的能手:“他隶属于朝鲜原子力总局,以欧洲为据点从事核武器方面情报和技术的收集工作,对国际局势非常了解。像尹浩镇这样既有核武器知识又懂设备的人可不多,最尖端的辐射测量仪器他都能搞到手,立下过很大的功劳。”

尹浩镇最终被通缉的罪名是采购核武器器材造成核扩散,他还曾为叙利亚提供核反应堆。当时维也纳IAEA大楼的视察员房间保管着各国所有核设施的设计图以及核材料仓库信息等种种机密情报,前IAEA视察官威利?泰斯表示,尹浩镇当时经常借故进入此处要求浏览设计图,由于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直爽热情,没有令人起疑。

核能的利用一直存在民用转为军用的风险。这也是IAEA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看门人,同时又是促进核能和平利用的推手。

第一次朝核危机结束后,朝鲜在克林顿执政期间不断伸手“要钱、要能源、要粮”。金正日几乎对涉及朝鲜核问题的每个细节都明码标价——比如朝鲜在1999年同意让1989年开始建设的金仓里地下设施接受调查,“价码”是美国提供60万吨粮食并且缓和对朝经济制裁。朝鲜还提出如果美国在调查该设施后没有找到核设施则需要进行赔偿,不过美国政府没有接受。

在美朝双边谈判中,美国几乎一直吃亏,这也是2000年后小布什执政的美国再也不想进行双边谈判的主要原因。2002年,美国掌握了朝鲜在宁边进行浓缩铀开发的证据。该年10月,新上任的助理国务卿凯利率领美国代表团访问平壤,拿此证据质问朝鲜。然而,朝鲜第一副外相姜锡柱却破罐破摔,表示“朝鲜就算搞了又如何”,并且暗示还会研制铀弹。这让五角大楼炸了锅,也直接引爆了第二次朝核危机。

此时,美国高层早已被朝鲜的“流氓”战术恶心够了,表示“谈判可以,但必须要有第三国在场”。于是,在中国的穿针引线下,针对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于2003年正式开启,也标志着国际对朝决策进入新一阶段。▲◆★●■☆
本文综合整理自《解密朝鲜核武之路》(记者/林子敬)原文详见《凤凰周刊》总第464期

 

最可怕的不是氢弹,而是中国拿朝鲜怎么办?★★★★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74457.html

来源: 端传媒 2016-01-07

在官方层面上,中国对朝政策已然千疮百孔,濒临破产,甚至完全可以说中国政府已被朝鲜绑架并玩弄于股掌之间。

一般来说,当听到某国声称爆炸了原子弹或氢弹,中国媒体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核实爆炸的真伪。因为爆炸的核装置是真是假,性能是否跨过一些关键门槛,对它的意义和影响是决定性的。为此,媒体往往需要查阅或等待几个关键的权威核军控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

比如,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行政秘书6日发布的声明中,就仍采用“在朝鲜探测到的异常震动事件”的提法,表示其专家仍在分析事件的性质。美国军方相信也会尽全力搜集情报,以证实朝鲜这次试验体现的核能力。

本着这一新闻专业主义态度,《环球时报》有6日事发后3个小时就发出的报道中,提供了两大证据来证明迄今“怀疑仍然是世界对朝鲜氢弹的主流态度”。

其一,一个月前朝鲜领导人表示朝鲜已是“能够准备好使用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和氢弹……的核强国”,但美国白宫发言人称 “(朝鲜的)声明有严重问题”;

其二,该报引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某研究员称“通常认为朝鲜不具备制造氢弹的水平,即便他们承认拥有氢弹”,因而这次试验的可能是大当量原子弹。

该研究员还分析认为,4.9级地震只相当于2.2万吨TNT爆炸当量,而几个核大国首颗氢弹的爆炸威力都远大于此,比如美国高达1000万吨,苏联40万吨,中国也有30万吨。

然而在这一次,也是第四次面对朝鲜核试验时,专业主义突然显出一股怪诞来,因为这次是不是氢弹已经根本不重要。即使退一万步,认定当量比30万吨低太多就不算氢弹,但朝鲜这次爆炸的不管是什么,2.2万吨当量就造成中朝边境多地震感强烈,部分人员进行了疏散,一所高中操场地面都出现了裂纹,你还专注于这个核装置连30万吨当量也不到,技术上可能根本不是货真价实的氢弹?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此次试验,连此前提前一两天通过中、美的面子也不给了,根本没有通知中国。中国对朝鲜核试验束手无策,你还要等到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当它达到30万吨当量,还是别无场地,只好在中国门前再次试验,中国这边该是一副什么景象?

中国人对朝鲜议题的逻辑陷阱

不过,最早感到忧虑的根本不是中国人。

首先是韩国专家担心如果朝鲜核试当量越来越大,会引发休眠的长白山火山喷发,美国斯坦福大学专家则担忧朝鲜核设施泄漏的风险,还有人担心朝鲜若一意孤行,在统一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引发美国对其核设施的打击,恐造成重大核泄漏。尽管这些原本多为国际军备控制领域从最坏情况出发的忧虑,首次介绍这些担忧的中央党校张琏瑰教授也只是2013年在境外中文杂志撰文提及,但由于大陆范围内长期对此类研究和信息的噤声,当这些信息近年最终进入公共传播时,立刻引发反弹性的不安情绪。

受此影响,中国社会对此次朝鲜核试验的不满,其实主要体现在试验地点太靠近中国。然而,毕竟大陆社会在常识和观念上太过贫困,由此出发,国人的逻辑迅速陷入混乱。比如有网友一面说“并不代表朝鲜在家门口作多大的死也得无条件支持它”,一面又承认“支持朝鲜符合国家利益”。

正是借着这种长期灌输的冷战观念的强大惯性,《环球时报》尽管在自己的读者群中仍测得82.6%的人觉得朝鲜试爆氢弹对中国安全是威胁,仍援引好几位官方学术机构的学者为朝鲜核试辩解。

这种辩解的理直气壮体现在,尽管有学者也承认朝鲜核试有巨大安全隐患,对东亚安全构成威胁,还违反了国际法,中、美、整个东北亚乃至全世界都反对,仍俨然以朝鲜代言人一样的口气,将核试辩解为针对美、韩驻军和军演威胁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既定方针,还将朝鲜当局的生存需要与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情况类比。

于是,在还对“两弹一星”奉若神明,坚信当年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中国人民是靠自主核力量才能活到今天,并享受崇高国际地位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朝鲜核试瞬间获得了充分的正义性。

中国社会对朝态度的两面

当然,这种立场滑坡的荒谬之处也为大量中国公众所意识到。

近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及其合理性、当时“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等口号背后的实质、朝鲜对中国所谓“唇亡齿寒”战略缓冲意义的落伍、社会主义阵营和中朝关系内幕、朝鲜政权的独裁本质和极左意识形态的残暴,大陆相当一部分公众已经完成了一个历史、思想和观念上正本清源的过程。

可惜的是,在对冷战史的深入挖掘和反思中,对中国六、七十年代安全环境的判断和外交军事政策的认识受到强劲的民族主义狂潮的有力干扰,不少人的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抛弃共产主义,却迅速捡起国家主义、威权主义和“落后就要挨打”等丛林法则,坚信中国与美国之间,甚至与整个西方世界之间在国家利益上的对抗性,中国只有在毛时代才敢于亮剑等流行的历史政治鸡汤,自觉回避了对朝鲜政权是否应有彻底态度的难题。这实际上是将朝鲜一方面列为流氓或疯子厌恶之极,另一方面又苦于沾亲带故而不忍下手除之。

好在近年不光中朝关系史上朝鲜对中国的种种羞辱逐步曝光,近二十年的中朝关系,特别是朝鲜产生核问题以来的现实,也给了很多人认清朝鲜的充足素材。直到最近,中共再次派分管意识形态的高层访朝,弥补因“9·3”阅兵中朝鲜的傲慢而冷淡的两党关系,但眼看换来朝鲜一些友好姿态,却在牡丹峰乐团访华演出中戛然而止。那次演出取消的详细原因至今未明,但起码双方各有所需的虚情假意中格格不入的根本分歧和关系的脆弱性昭然若揭。

在军事问题上,中国早已无人幻想中朝军事同盟的价值,但当面对地区紧张局势时,出于上述民族主义情绪带来的脑梗阻,中国民间舆论往往自觉地在诸如美韩军演、美军航母和反导系统在东亚的部署等问题上滑向与美国对抗的巢臼,全然忽略这些紧张局势最常见的麻烦制造者——朝鲜。同时,又由于对现代战争的深入理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即使只从利益上也对所谓战略缓冲地带嗤之以鼻。

另外,伴随中国国内对文革的反思,朝鲜今日种种对西方利益、国际秩序,乃至人类普世价值的挑衅,也生动地唤醒了一大批国人对中国六、七十年代国内国际的癫狂的回忆,从而对“两弹一星”所代表的官方爱国主义灌输产生了怀疑,至少越来越难以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物质利益中看到核武器对根本安全和所谓尊严的决定性价值。

因而,当他们目睹朝鲜以为试爆几颗粗糙的核装置就能打破所谓美国霸权强加于它的枷锁,获得全世界的敬畏,自然能对中国当年吹嘘的凭借核武器洗血了百年屈辱,赢得了大国地位的价值产生置疑。当他们看到今天中国专家为将朝鲜氢弹试验大事化小而声称“朝鲜以现有工业水平,在没有技术外援的情况下成功氢弹试验令人难以置信,其导弹虽然能发射出去,能不能打到远距离目标都是大问号”,恐怕也不禁会去对比60年代外界对中国核武器、核野心及其意义的真实评价。
2016年1月6日,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对北韩核试事先毫不知情。摄:Jason Lee/REUTER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