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 :2006-9-05
(01):★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
http://edu.people.com.cn/GB/1053/4772735.html
(02):★ 秘闻:华国锋发手令命我武装接管中央电台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3/11027561/20060901/13592977.html
(03):★ 中 国 空 军 力 量 如 何 震 慑 周 边 各 国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11052771/20060902/13594294.html
(04):★ 毛 主 席 怎 样 看 个 人 崇 拜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27981700939776/20060901/877917.shtml
(05):★ 伊核问题进入“加时” 三大原因牵制美国制裁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02/content_5038176.htm
(06):★ 中 国 须 加 紧 准 备 应 对 “ 隐 形 战 争 ”★
http://junshi.daqi.com/bbs/00/735803.html
(07):★ 中俄明年将在俄远东地区首次举行联合反恐演习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2/1137.html
(08):★ 中 美 关 系 影 响 中 国 前 途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4773983.html
(09):★ 日本媒体异常活跃/听广播搞侦察 搜集朝鲜消息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8/31/1040@3396186.htm
(10):★ 驻京办因跑部钱进被点名/面临生存整肃风暴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955
★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
http://edu.people.com.cn/GB/1053/4772735.html
今年夏天,执中国高校牛耳之一的北京大学所遭遇的非议也许是前所未有的。
先是国内有人说:“北大被香港各大学扫为二流”;继而丘成桐教授炮轰:“北大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这还不算,更让北大尴尬的是,当不作回应时,有人说其高高在上;当新闻发言人做出回应时,又被说成“一贯养尊处优当然坐不住”。似乎进退两难。
但8月25日,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还是坐到了记者面前,他并不否认正在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但他愿意回应北大近期的舆论风波。“对北大的炒作是不够公平的。”闵维方说。
闵维方已在北大18年。1988年,当他尚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该校校长助理时,受当时的北大校长丁石孙和教务长汪永铨的邀请回国。
▲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21世纪》:前些日子,丘成桐教授发表言论,说北大这几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此说备受公众注目。对这件事,您怎么评价?
闵维方:这几年,我们从海外引进很多人才,我觉得都很优秀。像研究物理化学的赵新生、研究基础物理的欧阳颀、研究纳米物理的彭练茅、研究光学物理的龚旗煌、研究纳米化学的刘忠范、研究自然地理的周力平和陶澍、研究生物的朱玉贤、研究有机化学的王剑波、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梅宏……还有与我同样研究教育的陈向明、王蓉、马万华等人,我认为他们是一流的,世界银行、联合国的大项目都邀请他们去做,认为他们做得很好。而且,他们都是全职回来的。有些批评我们的人其实并不了解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曾经对引进人才提出过一种“哑铃式”的安排,即一段时间在国内一段时间在国外,这样可以让他随时了解国际学术最新发展的动向,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问题带回国内。对于海外引进的人才,我们有几种做法:可以全职回来,可以回来九个月在外面三个月,也可以回来三个月在外面九个月,三个月的是讲座教授,九个月是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每个月补贴15000元,如果只回来两个月就拿两个月的钱,根本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样说什么骗取国家几千万上亿的钱,这只能说明他根本不了解情况。
《21世纪》:那为什么有这样的炒作出现?
闵维方:这个事情本身很复杂。
在海外华人数学界存在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一些人的看法与另外一些人不一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来了北大。北大完全是按照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对这些愿意回国服务的学者做了相应的安排。但因此也就引起了另外一些人的不满。他们不了解情况,却对北大提出了无根据的指责,说什么引进人才大部分都是假的,一个人就骗取国家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其实,在国外大学一年工作九个月就算全职,以此为标准,可以说我们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全职的;当然,也有一些短期回国工作的人,但你回来几个月就拿几个月的钱,这是大的原则,对谁都是一样。北大有几百个从国外引进来的博士,加上在国外进修学习过的要占到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有人对北大“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指责是非常不公道的。像我们的光华管理学院,从海外引进四五十名博士,90%以上是全职在北大工作的。
▲北大引进人才很严格
《21世纪》:有人认为,丘成桐教授的言论,与他跟田刚的矛盾有关?(田刚,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4年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西蒙讲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闵维方: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发表评论。一方面,田刚是北大重点引进的人才,我对他比较了解,但作为当事一方的校领导,说多了有“王婆卖瓜”之嫌;另一方面,我本人虽然不认识丘教授,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但我知道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数学家,还是很尊重他。我要说明的是,北大历来坚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欢迎和支持海外学者回国服务。目前,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还没有建好,田刚暂时还没有全职回来,这无可厚非。从1998年开始,田刚每年都带着一批优秀的青年数学家到北大来搞数学培训班。田刚已经明确表示,一旦数学中心建好他就全职回来。数学中心建好之前,他还是按着“哑铃式”的安排。我们给他弹性,让他根据研究进度、教学科研的需要来安排时间,这边需要三四个月就三四个月,那边需要时间长一些就长一些。我们说“筑巢引凤”,你巢还没有筑好呢,就要求人家整个儿回来,实际上反而不利于他充分发挥作用。
从总体上说,北大引进人才是很严格的,我们是很严格地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做的。如果在引进工作中发现问题,一经查证属实,学校会采取措施。
最近,我看到两则材料,一则是伯克利的项武义教授的一个谈话。在丘成桐的学生时代项教授就认识他了,可以说对丘教授非常了解。另一则材料是上个星期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New Yorker》发表的一篇长篇报道,也有很多关于丘教授的内容。我想大家看过这两则材料,对丘教授与田刚和北大之间的争论就会有更客观、更清楚的认识了。
▲从国内一流走向世界一流
《21世纪》:对于“北大清华被扫为二流”这种言论,你怎么看?
闵维方:我不认为北大、清华因此就被扫为二流。媒体炒作的一个热点是香港的大学今年招到了15名各省市高考的第一名。如果大家认为所谓高考“状元”是衡量生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我们北大今年招来的各省市高考第一名有48名,比香港所有大学在内地招到的“状元”总数还多得多。招来多少“状元”虽然很有意义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我们要看到的是香港有实力的大学已经参与到优质生源的竞争中来了。这就激发我们要更加努力,继续巩固我们的传统优势,提高北大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21世纪》:你认为北大的传统优势在哪里?
闵维方:我觉得北大有一种精神,有一种独特的精神魅力,北大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再者,我们北大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我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内地很少有一所大学像北大这样聚集了那么多世界一流大学毕业出来的博士。他们觉得北大活跃的学术氛围、宽松的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学术环境和北大人对真理庄严无畏的追求,是其他学校不能比拟的。在办学理念上,蔡元培先生当时就讲按“世界各国大学之通例”来办北大,首先就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民主的学术气氛和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精神。北大最受尊重的是像季羡林、王选、厉以宁这样的学者,而不是我们这些管理干部。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北大的学生是从10多亿人当中挑选出来的最优秀人才。有一个从海外回来的博士,他来到北大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想离开。但他跟我说,之所以舍不得离开北大,主要是因为舍不得这些优秀的学生。学生太优秀,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一大幸事。
《21世纪》:在您看来,目前北大走向世界一流过程中,最严重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闵维方:我觉得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邀请全世界88个国家的上千名专家搞的大学排名,第一次北大排17名(2004),第二次北大排15名(2005)。我们排得这么靠前,与它的评价指标密切相关。我们头脑很清楚,要论办学实力,特别是科研竞争力,我们其实并没有这么突出。我们经常访问榜上的其他学校,我本人与许多大学校长很熟,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的大学相比,我们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跟我们排在一起的学校,他们的经费可能是我们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同样采购一台设备,我们花一百万美元,人家也花一百万美元,但我们的实际负担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同他们竞争,压力是很大的。▲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渝 刘琳)
★ 秘闻:华国锋发手令命我武装接管中央电台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3/11027561/20060901/13592977.html
2006-09-01 新华网论坛 作者:抹红白宫,年近九旬的耿飚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外交家。在他的《耿飚回忆录》一书中,作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参与者,首次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华国锋突然打电话来,说是主席遗嘱有三个字错误
1976年国庆节过后,十月二日晚上,华国锋同志突然打电话要我去商量事情,在座的还有外交部两位副部长韩念龙、刘振华。我当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华国锋说:“乔冠华(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上,提到了‘毛主席的嘱咐’──‘按既定方针办’。我昨天见到这个送审稿时,在稿子上批了几句话。我说发言稿中引用毛主席的话,经我查对,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但是,乔冠华已去联合国,他带去的稿子上并未删去那句话,你们有什么办法?”
研究的结果,由韩念龙、刘振华回外交部去打电话,通知乔冠华在发言中删去这句话。
韩、刘两位走后,我问,从字面上看,“照过去方针办”和“按既定方针办”差别并不大,为什么要去掉这句话。
华国锋说:“毛主席没有什么‘临终嘱咐’,毛主席留下的字条有一张写的是‘照过去方针办’。这根本不是什么临终嘱咐,而是针对我汇报的具体问题,对我个人的指示。现在他们把六个字改了三个,把对我讲的变成了‘毛主席的临终嘱咐’。他们这样做,就可以把他们干的许多毛主席不同意的事情,都说成是‘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了。他们就有了大政治资本了嘛!”
临走时,华国锋同志对我说:“近日有事要找,你在家里等着。”
回家后我看到一些相关的文章我知道,事情就要真的开始了
回家后,我特别注意阅读这几天的报纸,看看形势和动向。四日,我见《光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登载着署名“梁效”的长篇文章《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
读着这篇火药味十足的文章,我觉得“四人帮”已举起了这柄仿造的“尚方宝剑”,一场大决战就要来临。
过了一天,华国锋同志给我打来电话,并派车把我接到东交民巷他的住处。他亲自给我倒了杯茶,然后我们就接着十月二日的话题谈了起来。
我说:“据我推测,三五天内他们可能会有行动。”
华国锋问:“你有何依据?”
我说:“他们在上海搞了个功率很大的电台,增加了民兵,增发了武器弹药,那是他们的根据地。还有一种说法,他们计划十月八日在长沙开始搞游行,九日在上海搞游行,假借‘人民群众’的名义提出由王洪文(或江青)为党的主席,张春桥为总理。接着向国外广播,同时北京也搞游行庆祝。北京有‘两校’还有几个部头游行,逼着那些他们尚未控制的部门跟着参加。到那时形势就严峻了。”
华国锋郑重地说:“中央决定,有一项任务要交给你去完成,是叶帅提名的。”
我听他这么说,一方面已意识到这个任务十分重大,另一方面出于一个革命军人的习惯,所以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回答说:“坚决完成任务!”
六日晚上八点来钟,我家中的红机子电话铃响了,是华国锋本人的声音。他要我坐自己的汽车,迅速赶到中南海怀仁堂。
▲那天岗哨比平时多了,我被派遣控制广播电台
一进中南海西门,我见到岗哨比平时增多了,有一种紧张的后气氛。走进怀仁堂,看见华国锋、叶剑英同志正与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等在交谈。
这时我才知道,华国锋和叶剑英在征得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同意后,已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
华国锋同志立即向我交代任务:“你和邱巍高(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去,要迅速控制住电台和电视台,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叶帅郑重嘱咐我:“要防止发生混乱,防止泄密,注意安全。”
华国锋同志问我:“你要不要带支手枪?”
“手枪不必带了,”我说,“但是须有你的手令。”
他说:“好!”当即提笔给当时的广播事业局局长邓岗写了一道手令:
“邓岗同志:为了加强对广播、电视的领导,中央决定,派耿飚、邱巍高同志去,请你们接受他俩的领导,有事直接向他们请示。华国锋。十月六日。”
“光我们两个去还不行,”我说,“请你把守卫广播事业局的警备一师的副师长找来,和我们一起去。”
出发前,华国锋同志对我说:“一切交给你去办了。总的原则是可以采取处理林彪事件的办法,内部已发生了变化,但外面不要让人看出异常来。”
▲我们到达的时候时间已经入夜我带著十名战士直奔“主题”
我、邱巍高和警备一师师长王甫三个人到达广播大楼时已将近晚上10点钟了。
我们从警备部队中挑选了20名战士。
我带着10名战士直奔局长邓岗的办公室。
他看完华国锋手令,好久不说话。
我见他在思索犹豫,就对他说:“你如果想给姚文元打电话请示,也可以。”
他似乎明白了我话中的含义,连忙说:“没必要了。”
我接着说:“那好,请你把领导班子的人统统找到你办公室,就说有事要商量。”
邓岗召集来的广播局核心小组成员有11位,在这个会议上,我把华国锋手令念了一遍,要求大家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把工作做好,23点40分,邓岗又召集各部门领导的紧急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
接着,我给华国锋同志打电话报告:“已经控制住了,领导人都在我这里,你放心。”
据邱巍高同志后来告诉我,他当时作了四项布置:
第一是控制电台的要害部位,如直播室、机房、制高点等,加强了岗哨和验证;第二是保持电台秩序的稳定,内紧外松,不要让别人看出异常来;第三是保证所有进驻人员的安全;第四是对警备部队进行教育。
十月六日晚上的事,第二天在广播事业局内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全知道了。
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粉碎“四人帮”的行动是衷心拥护和非常高兴的。个别人思想上比较紧张,但表面上也很正常。
我们奉命夺回在这个重要宣传阵地的领导权,总的来说比较顺利,取得了这场特殊战斗的重大胜利。
后来有的文章说:耿飚带了多少军队去占领电台,其实这是误传。
十四日,党中央公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我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随后撤离了中央广播大楼。 ▲
★ 中 国 空 军 力 量 如 何 震 慑 周 边 各 国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11052771/20060902/13594294.html
南沙群岛,或在中国以外被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是南中国海中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地理上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岛屿陆地总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郑和群礁、万安滩和曾母暗沙等。南杀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与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我国政府管辖之下的情况不同。目前,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我,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先后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非法占据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有43个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占据,其中越南占据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9个岛礁,马来西亚占据5个岛礁。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两国虽没有直接占据南沙群岛岛礁,但印尼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深入我国传统海疆线5万平方公里;文莱则对我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我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为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政府在南沙问题上一贯主张采取“放弃主权,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但中国政府和平友好的态度被对南沙有野心的国家视为软弱的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变本加厉。已经严重到了中国的安全与发展。也使得和平解决南沙问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因此,想以和平谈判的方法收复南沙被占岛礁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和平解决的希望很小,就有必要用军事手段解决。但军事手段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空中掩护。1988年3月,中国海军曾经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同越南海军发生过一次有相当规模的海战。中国海军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就是因为缺乏空中掩护而撤退的。由此可见在南沙制空权的重要性。
现在,中国的海军在南海已经拥有绝对的制海优势。所欠缺的就是制空权。
南沙群岛远离中国大陆,中国陆基飞机受航程限制无法对海军进行有效支。虽然随着空中加油机以及FBC-1飞豹及苏-30系列战机的服役,中国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新行战机的作战半径虽然可以覆盖南沙地区,但在战场上空的滞留时间非常有限。侵占南沙岛礁的国家完全可以以其地理上的近便。坐等中国战机离开后再动手。而且现代空战离不开预警机的支援。为支持空军的作战行动。中国必须在南沙地区部署有预警机。而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自身目标很大,很容易遭到对方的袭击。必须远离战场部署。这都增大了空军作战的难度。也无法保障海军可以随时得到空中力量及时的支援。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拥有航空母舰。战机可以以航母为基地随时升空参战。但中国海军目前没有航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很难发生改变。那就需要第二个方法,就是在南沙群岛为空军建立一个可靠的前进基地。
南沙群岛岛屿面积普遍很小。适合建立基地的岛屿很少。包括,太平岛。中业岛和南威岛。其中太平岛为南沙第一大岛,目前为中国台湾控制;中业岛为第二大岛,为菲律宾控制;南威岛为第三大岛,为越南控制。
这些岛屿中,最合适的是太平岛。太平岛面积约0.45 平方公里,长约1400米,宽约400米。平均高出海面3米多,岛中部低落,外缘隆起,为珊瑚块、贝壳组成的沙砾堤。是南沙群岛中唯一有可食用的淡水的岛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目前由台湾控制。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南沙问题上曾有过成功的合作。1988年中。越赤瓜礁海战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曾经在该岛停留了一周时间,补充了大量淡水和其他物资。但目前,台湾当局的台独立场越来越明显。如果中国政府现在收复太平岛,一可以为空军建立重要的前进基地,二可以对台湾当局进行有力的震慑。
收复太平岛后,首先要在岛上部署预警雷达和防空火力,然后要在岛上修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空军基地。这个基地至少要能维持两个战斗机大队的能力。有了这个基地,即使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歼-7系列等航程交短的战机,也可以覆盖整个南沙空域。
太平岛收复后,依托岛上基地空中力量的支援,可以迅速收复中业岛和南威岛等等菲律宾和越南侵占的岛礁,这将沉重打击菲律宾和越南的嚣张气焰。中业岛位于中业群礁中部,面积约0.33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第二大岛;南威岛近三角形,东北至西南长260米,宽280米,面积约0.15平方公里,是南沙第三大岛。也拥有南沙群岛中最好的港口。完全可以作为南沙群岛的另两处重要基地。中业岛上目前的条件可以起降C-130运输机。收复后可以作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的中转基地,目前已经服役的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都可以以这里基地,为南沙地区的中国海.空军航空兵提供及时的支援。而南威岛可以作为南沙地区重要的海军军港,其深14米的港口将使其成为中国海军在南海地区重要的舰艇基地。这两处基地将与太平岛基地共同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沙地区的基地群。将对南沙收复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将对收复目前仍为菲律宾控制的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有巨大的作用。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取决与在南沙战争中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
中国海。空军已经装备苏-30MKK-MK2双座双发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该机具有远程截击、对地攻击和指挥单座苏-27作战的三位一体作战功能。装有两台AL-31F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加力推力122.6千牛,推重比7.14,机长21.935米,机高6.43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飞重量38000公斤,最大速度2.0马赫,实用升限为17500米,最大航程3000公里(进行一次空中加油5200公里,2次空中加油6990公里),作战半径2300公里。机首装有1部N001VE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具有地形跟踪与回避能力,最大探测距离1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保证对其中2个最危险的目标优先攻击。机载武器有1门30毫米机炮,12个外挂架,可挂载10枚空空导弹,其中包括R-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R-27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R-77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Kh-59ME空地导弹、Kh-29E空地导弹、Kh-31P空地反辐射导弹、KAB-500、KAB-1500Kr制导炸弹各种常规炸弹和火箭弹,总载弹量达到9吨。这在南海周边国家所装备的战斗机中是最强大的。同时,配合国产新型歼-10型战斗机。部署到南沙群岛,依托南海基地群。以苏-30MKK-MK2重型战斗机2300公里的作战半径和强大的穿透力,配合R—77空空导弹、Kh-59ME防区外空地导弹。KH-41反舰导弹。Kh-29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和KAB-500、KAB-1500Kr制导炸弹.等先进武器。将有力的支持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行动。同时,将对南海周边国家产生极大的震慑。
目前,中国已经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建立了强大的海、空军基地。如果能够在南沙形成上面所说的基地群,配合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基地,将与西沙的基地结合构成完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中国海的基地网络体系。这将使中国对南中国海的控制能力产生质的变化。首先,这将使中国的战略纵深扩大数千公里。极大的改善中国的战略防御局面;其次,中国将获得南中国海丰富的石油资源,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益处;最后,南海基地群将成为中国进入印度洋强有力的依托。同时,在南海地区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将为中国所掌握。这将使中国在未来可能的台湾海峡战争中对台湾和日本进行有力的封锁。将对解决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争端与巨大的益处。▲
★ 毛 主 席 怎 样 看 个 人 崇 拜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27981700939776/20060901/877917.shtml
2006年09月01日: 1971年,周恩来曾五次接见美国著名作家韩丁,下文根据谈话整理加工:
毛主席在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经说:“我像一个打伞和尚(无发无天)”。这是一句双关话。打伞的和尚就是一个像孙悟空那样的造反者,不受制于既定的规章制度或惯例常套,不管是俗界的还是神的。
毛泽东主席是在1970年12月18日同斯诺交谈的,这时文化大革命已取得了胜利,但也出现了一些逆流。
最不好的事情是绝对化的倾向,想问题绝对化,说话绝对化,这是毛主席很不高兴的事情。例如讲到毛泽东主席时所用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是陈伯达最初提出来的。他在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就被解除一切职务了。
毛主席说,“导师”(教员)应当够了,但是要把四个减为一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作了很多的努力。现在,得以把名称减为“伟大领袖”或“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希望也把“伟大”这个形容词去掉,就单纯是“导师”(教员)适合他,但群众不会赞成。
再就是“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这个口号了。这完全是错误的。怎么可能有绝对的权威?毛泽东主席可以在某些问题上是权威,但至于不是他活动范围内的问题,他怎么可能是这方面的权威?此外,也有一个时间问题。一个人今天可以是权威,但明天也是权威吗?如果人们使毛泽东思想变得绝对,那怎么能够有发展?再说,权威只能由人民群众认可和拥护,关于树立权威的一切想法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毛主席画像和塑像,不顾时间或环境,到处张挂陈列,搞得太多了。对此,毛主席曾笑着对埃德加•斯诺说:“看我站在那里受到风吹雨打。实在可怜!”
在北京旅馆出售货品的柜台上,有大大的一幅毛主席像。我问售货员:“毛主席是在柜台上为你们服务吗?”在电梯里也有一幅毛主席像:“毛主席是替你们看守电梯吗?”我向司机问道。所有这些是做过火了,那是有害的。
对于一个领导人,人们必须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值得尊敬?第二个问题是:你是被群众承认为领导人还是别人把你的形象人为地树立起来?
谈到崇拜,华盛顿的名字是使用得很多的。美国国会大厦叫华盛顿,有一个华盛顿州,还有其他许多地方和事物都用上了他的名字,可是人们不能说这是人为的。在回顾历史时,美国人们不能否认华盛顿的作用。
所以,毛泽东主席实事求是地讨论了个人崇拜这个问题。一个领导人应当始终谦虚谨慎,而这就意味着从实际出发。▲ (转载于《文摘报》;原文出自:《周恩来自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 伊核问题进入“加时” 三大原因牵制美国制裁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02/content_5038176.htm
2006年09月02日北京晨报:8月2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总统府,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 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话。艾哈迈迪-内贾德当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的权利,伊朗将坚持执行相关计划,任何人都不能阻止。 新华社记者徐俨俨摄
伊朗没有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在8月31日前停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已报告这一情况。媒体分析认为,伊核问题接下来进入新阶段,美国虽然相信“已到将胡萝卜换成大棒的时候”,但美国能用的“大棒”并不多,挥舞起来也未必有力。伊核问题进入“加时”,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之日不得不推后。
▲继续谈判
尽管8月31日这一期限到来后,包括总统布什和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在内的美国政要均措辞强烈,再度对伊朗发出制裁威胁。但眼下制裁还只是威胁而已。
《时代》周刊就此写道,“如果赖斯和法国外长看来放松,甚至有点散漫,那么就不会出意外。许多消息来源说,美国和欧洲外交官达成一致,最好的反应策略就是讲策略。”
根据安排,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将于6日和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在柏林会晤。博尔顿也说,安理会要等到那次会晤后再磋商下一步行动。美国国务院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将于7日在柏林会面。
▲三大原因
俄罗斯《真理报》列出美国无法迅速对伊朗实施制裁的三大原因: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对制裁并不热心,包括欧盟一直质疑制裁的有效性;布什政府内部对下一步怎么走也存有争议;华盛顿不大可能在9月中旬之前结成反伊朗联合阵线。
由于布什阵营内部混乱,这使得美国很难在联合国安理会内结成同盟,《真理报》说。同时,美国形成反伊朗联盟的实力也不足。《时代》周刊援引美国外交学会名誉主席莱斯利•盖尔布的话说:“在黎巴嫩冲突之后,伴随着伊拉克状况恶化,美国对伊朗几乎没有优势。”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黄恒)
★ 中 国 须 加 紧 准 备 应 对 “ 隐 形 战 争 ”★
http://junshi.daqi.com/bbs/00/735803.html
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是历代兵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时至今日,一件件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武器”,一批批来去无踪的“隐形部队”正应运而生。 在它们的作用下,“隐形战争”这种新的战争形态亦呼之欲出,不久就会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
▲“零伤亡”让隐形技术快速发展
战争作为交战双方血与火的生死对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是双方竭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在这种目标的诱使下,世界各主要国家往往不惜投入巨资,力求能研制出各种性能先进,包括让对手发现不了的武器装备。于是,隐形技术便像“宠儿”一样,受到了各国军队的青睐。
自从二战中英国人用胶合板等材料制作的“蚊”式轰炸机骗过德军雷达后,现代隐形技术的发展便步上了快车道。特别是在航空领域,像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70年代的F-117战斗机,80年代的B-2隐形轰炸机,以及目前的F-22和F-35隐形飞机等,可谓让人目不睱接。而今,拥有了隐形技术的飞机可以像幽灵一样在空中来去无踪,使自己的损失大大减少。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在空袭中共损失48架飞机,但拥有隐形技术的F-117却能够有效地躲避对方的雷达侦察而毫发未损,这充分说明了隐形技术的优越性。
▲“隐形技术”在军事领域“遍地开花”
由于隐形武器在战争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上世纪末以来,竞相研制、发展隐形技术和隐形武器,便成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的努力重点。像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各类隐形技术和武器装备。
目前,隐形技术除运用于航空领域外,还向水面、水下、地面甚至太空方面拓展。如美国新研制的DDG-51驱逐舰,俄罗斯的“基洛夫”巡洋舰、德国的MEKO护卫舰等,在结构设计上都采用了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措施;瑞典的维斯比级护卫舰还采用了全隐形技术,被称为“海上隐形大王”。它在恶劣的海况下,被探测到的最远距离只有13海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军队还非常重视隐形航空母舰和潜艇的研制。在导弹方面,日本空舰导弹、美国B-2轰炸机上的短程攻击导弹都采用了隐形技术,使其具有了更强的突防能力。同时,为了提高陆军的战场生存能力,诸如坦克、装甲车等隐形兵器也在大力研发之中。可以说,隐形技术在当代武器装备上的运用,已呈现出了“遍地开花”之势。
▲“隐形战争”就在我们的眼前
随着隐形武器装备陆续登上战争舞台,它将使战争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并酝酿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隐形战争”。较之以往的战争而言,这种战争首先能减少政治和军事上的风险。因为隐形武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常可来去自如地展开攻击等行动。既可有效打击对方,又可有效保存自己,因而政治和军事上的风险会相应降低。其次,会大大提高作战效能。以往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作战行动往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得不进行力量上的死拼。而采用隐形武器之后,可使作战行动更加突然有效,使对手既无“招架之功”,亦无“还手之力”,因而作战效能会大幅度提高。
总之,随着隐形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使用,隐形战争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国外军事专家预言:到2020年,隐形武器会发展成系列化,真正的“隐形军队”、“隐形战场”会随之出现。届时,隐形武器将会主宰未来战场,新的“隐形战争”也将随之而来。面对这种前所未见的“隐形战争”,我们只有积极应对,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才不会在它真正到来时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
★ 中俄明年将在俄远东地区首次举行联合反恐演习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9-2/1137.html
中新社莫斯科九月一日电 (沈嘉 杨晓)九月一日是俄罗斯开学之日,也是别斯兰事件两周年纪念日。俄联邦内务部副部长奥甫琴尼科夫今日在莫斯科接受记者采访,就俄罗斯反恐行动及与中国的合作问题发表看法。
奥甫琴尼科夫说,目前恐怖主义仍是困扰俄罗斯的重要问题,打击恐怖势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多国合作反恐。俄罗斯正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进行反恐合作。在俄内务部与中国公安部签署的二00六至二00七年合作计划中,就包括关于反恐的重要内容。
奥甫琴尼科夫透露,中俄明年将在俄远东地区举行联合反恐演习,虽然目前具体时间地点和参加人数及规模还未确定,但这是中俄之间第一次联合反恐演习,双方都在紧张筹备中。为此,今年四月中国公安部高级官员以观察员的身份观摩了俄罗斯在俄南部地区进行的反恐演习,今年九月下旬在新西伯利亚举行的反恐演习还将邀请中国官员前往观摩。
奥甫琴尼科夫说,即将举行的中俄联合反恐演习对双方都有重大意义,双方都能够从中积累宝贵经验。
据其介绍,中俄在反恐方面有多层面的合作。这包括:中俄高层互访,以从高层推动双边合作;两国在边境地区联合打击恐怖势力;对十余名中国高级警官以及江苏和黑龙江省的警官进行反恐培训,培训课程涉及如何解救人质等;同时俄方也受到中国邀请进行交流活动。
此外,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也展开了反恐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立的上合组织反恐中心正在协调中俄等六国为打击恐怖势力所采取的行动。▲
★ 中 美 关 系 影 响 中 国 前 途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4773983.html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性压力最大。在双方战略互信不足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和平地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台湾问题?
●中美之间已经建构起一种“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关系”,如何保持中美在东亚相对位置的调整始终是和平的,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是今天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强大挑战和压力
▲中美关系影响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方式和程度
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关系已经平静了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双方的经贸关系持续较快地扩大,特别是政治关系有了较长时间的基本稳定。这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时机,得以摆脱冷战后中美关系持续动荡起伏的影响,静下心来思考与当下的事务和政策不那么直接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人们通常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关乎中国外交的全局,而且它的起伏与好坏,对世界也影响重大。这固然不错,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可以说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甚至严重地影响着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方式和程度。其原因既非常简单又十分深刻,即中国国家战略中一些比较基本和关键性的方面,包括中国的发展战略、国家统一、文化建设与复兴等,都受到中美关系的严重影响。美国不仅有超强的世界地位,而且没有与一个非西方大国平等相处的心理准备、历史经验和必要的教训。中国必须长期面对这个现实。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压力最大
中共十六大对中国发展战略作出的规划,是经过21世纪头20年的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该说在规划这一战略时,还没有人意识到或想象出,一个基本小康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一个全面小康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一个中等发达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表明,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明显地迅速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也在持续增加。所谓“疑虑”就是无法确定像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非西方大国,未来可能会执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它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基本格局等,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威胁论”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疑虑才有市场,当然国际上确实有一部分政治势力在恶意炒作“中国威胁论”。
国际社会中所谓的“疑虑”是同基本的历史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即大国在所谓“崛起”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战争。既然如此,对中国这样一个非西方大国的迅速发展会不会是一个和平的进程的讨论,必然最终要演变成对中国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的论证。历史的进程决定了,中国在这个阶段必须在自己的发展战略中特别突出“和平”两个字。这是前两年出现关于“和平崛起”的讨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领导人不断说明和承诺中国将“和平发展”的根本原因。
客观地说,中国讨论和平发展不仅是为了打消别人的疑虑,也是为了说明中国发展的前途。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实现“和平发展”需要对可能遇到的更多的麻烦和困难作出比较充分的估计,并提出能够用和平方式有效地加以解决的观点和逻辑。其中包括而且特别需要研究的是,在双方战略互信不足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和平地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台湾问题,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性压力最大。
经过30多年的交往,中美之间已经建构起一种“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关系”。所谓“相互依存不断上升”是指中美在双边、多边和地区等各个领域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需要的程度不断升高。
所谓“竞争”包括不少具体内容,当前比较实质性的问题是双方必须根据变化的形势(包括各自的影响力),不断调整和确定它们在东亚的相对位置。只要理解“竞争”的存在和特点,就能明白美国为什么在中东陷入极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持续大规模地计划并实施加强在东亚的军事部署,并对中国的国防政策施加压力,试图延缓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速度,当然也就能明白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逻辑。东亚毕竟是中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扩大, 很可能会对美国的地位造成某种程度的冲击。因此,如何保持中美在东亚相对位置的调整始终是和平的,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国家统一的主要外部障碍是美国
其次是中国的国家统一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政治治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一种“核心价值”(当然不是唯一的)。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能够复兴、强大的首要条件之一。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总是在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之后才变得强大的。从世界历史的进程看,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大国家可以是分裂的国家,或者说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反对各种分裂势力,以及各种被认为可能导致出现分裂的政治意图、意识形态,一直是中国政治治理中的首要任务之一,也必然成为对外政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众所周知,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进而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主要外部障碍,是美国的介入。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最能说明问题: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就没有今天的台湾问题。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是极其深刻的,尽管并不是在每个阶段都那么尖锐。只要美国一天不放弃介入台湾,中美之间就存在发生大冲突的风险。
目前中国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美国的价值和政治模式向全球蔓延时,多少也模糊了一些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中国的分裂、独立势力也以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其政治诉求的依据,美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则或明或暗地予以怂恿或支持。从历史上看,自秦统一以后,中国一直是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来维护国家统一的。其他国家的历史也没有提供其他的经验,证明可以用别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说是维护这个价值。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高难度的深层问题。显然,中美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有着巨大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分歧必定是复杂和长期的,会影响中国必定要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进程。
▲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美国文化的强大挑战和压力
与上述问题相联系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文化建设。中国的现代化必然伴随文化的复兴。中国历史上历次强盛时期都经历了伟大的文化建设,其特点之一就是它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使自己的文明更加丰富并达到新的高度。“世界性”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突出特点。不过需要看到,在文化建设方面,中国近代至今面临的局面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过巨大的苦难,特别是有着强烈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并不完全来自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他们正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入侵者的背后有一种强大和先进的文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曾经使中国长期站在世界前列的传统文化在应对扑面而来的“欧风美雨”时,至少也是非常吃力的,至今也还没能做到吞吐自如。中国人可以用血肉之躯去反抗并战胜外来侵略,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或文明,才能使中华民族再次站在世界的前列,仍然是需要探索的。这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很多根本性问题的源头活水,当然也有着巨大的困难。
中国的现代文化建设将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中面临的某些方面的困难,并没有因为经济实力的发展而有根本性的改变。例如国务院外宣办前主任赵启正谈到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处境,他说世界上至少有2/3的国际消息来自占世界人口1/7的发达国家;中国媒体国际报道的原始信息来源于美国媒体的约占80%;在全世界的互联网服务器内存中,中文的信息只有4%。而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在互联网上占80%,服务信息占95%。
美国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突出的强势地位毋庸赘言,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是今天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强大挑战和压力。如同历史上多次出现的一样,中国的文化复兴必定要通过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才能实现,这在今后会更加突出。这两个方面必然导致中国在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受到如何认识美国文化的严重影响。
改革开放是近代开始的中国新文化建设的一个特殊和重要的阶段,关乎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和国家认同的巩固,以及在文化进步方面能否达到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关系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对中国的前途影响甚大。▲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2006-09-01 第11版) (作者: 牛军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日本媒体异常活跃/听广播搞侦察 搜集朝鲜消息 ★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6/08/31/1040@3396186.htm
朝鲜不排除进行核试验的可能性——这条消息是日本共同社于8月27日“捕获”并向外发布的。据称,它来源于“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简称“朝总联”)的机关报。类似消息还有不少,自从朝鲜导弹危机爆发以来,朝鲜作为当事国十分低调,而韩国、日本和美国倒像是朝鲜的“外务省新闻局”,不断对外发布新闻。其中,日本尤其活跃,与朝鲜有关的不少新闻是由日本媒体披露的。难怪有人说,日本媒体就像是朝鲜的“新闻发言人”。
▲敏感期到来之前,共同社“进驻”朝鲜
在韩日美三个国家中,与朝鲜有关的新闻在日本产生的烈度无疑是最强的。韩国与朝鲜血脉相连,韩国人对朝鲜新闻有自主判断,某些时候甚至进行自我克制。而朝鲜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并不大,所以美国人不太关心朝鲜的消息。日本则不同,二战结束后,除了朝鲜,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导弹从日本人的头顶上飞过,这让日本人刻骨铭心。此外,日本这个排斥外来移民的国家有朝鲜族移民60多万,直到今天,朝日之间的民间往来仍很频繁。从历史上看,朝鲜半岛恰恰是岛国日本“征服大陆”的起点。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使得日本人对朝鲜格外关注。
上周,日本共同社突然发布消息称,将从9月1日起开设驻朝鲜首都平壤的分支机构,这是日本第一家获准在朝鲜驻站的新闻机构。新开设的平壤分部由共同社驻中国分部兼管,暂时不派日本记者常驻,而是雇用当地人开展工作,如需要会视情况派遣日本记者临时赴朝配合采访。共同社进驻朝鲜羡煞了各家媒体,这不仅是因为日本“独此一家”,还因为时机非常敏感。据韩联社分析,朝鲜如果进行核试验的话,有可能在9月或10月。因为,4年前的秋天,美国代表团访朝后确认了朝鲜的铀浓缩计划,自此,第二轮朝鲜核危机爆发;9月9日是朝鲜国庆;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创建纪念日;9月14日,韩国总统卢武铉与美国总统布什将举行首脑会晤;9月19日是“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发表一周年。一旦朝鲜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有所动作,它将再次成为世界媒体的焦点。
▲日本五大渠道挖朝鲜新闻
日本对朝鲜方面的消息敏感且异常关注,但它在技术上不如美国,在人力情报方面不如韩国。这就使日本人在获取朝鲜信息的时候走多渠道的路子,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大渠道。
▲第一,从他国获取权威消息。
主要是通过朝鲜外务省的声明、朝鲜主流媒体对外发布的消息获取信息。此外,日本还相当重视与朝鲜关系密切的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等方面的反应。例如,朝鲜发射导弹后,日本的几个访华团都曾向中方官员询问,朝鲜在试射前是否通知过中国,中方持何态度等。而这些代表团所得到的回答,基本都能在日本国内引起不小的反响。俄罗斯与朝鲜有过核合作,日本侧重向俄了解技术问题。如8月21日《读卖新闻》的一篇文章称,俄一名退役少将曾任国防部第四中央研究所所长,专门负责战略核武器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克格勃发现,“朝鲜有数个地下核爆炸装置,有进行地下核试验的能力”。此外,日本媒体还了解到,现在被外界怀疑要进行核试验的地方,在上世纪50年代末曾是苏联援建朝鲜的一个核训练中心。对于韩国来说,日本更青睐其地理优势。韩国媒体的报道经常在第一时间被翻成日文。如韩国军方8月14日向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派遣了6名地质学专业的士兵,负责24小时监测朝鲜半岛发生的人为爆炸。26日,韩国电视台称朝鲜发生“人为地震”,但产生的能量仅相当于1至3吨TNT产生的能量,因此被确定为普通爆炸。这些都被日本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向外发布了。
▲第二,从朝总联及在日朝鲜人那里获取信息。
虽然没有恢复邦交,但日本一直视朝总联为朝鲜的“驻日使馆”,日本情报机构对其总是特殊关注。今年年初,《产经新闻》称,日本警方调查发现,朝总联下属的“在日朝鲜人科学技术协会”搞到了陆上自卫队最新型地对空导弹系统的研发数据,并已经送至朝鲜。此前,还发生过一件荒唐事。2002年,朝总联下属的朝鲜人学校摘下了悬挂的金日成和金正日肖像。日本媒体立即浮想联翩,有的分析此举是为了减少在日朝鲜人机构的政治色彩,有的分析这是为了防止在日朝籍人脱离朝总联。
在日朝鲜人也是日本媒体的新闻源。8月10日,《东京新闻》称,当天日本警方逮捕了“明昌洋行”的原社长金英根。原因是这家在日朝鲜人开办的公司涉嫌违法向朝鲜出口冷冻干燥机。这种机器在医学上是用来对细菌进行干燥保存的。日方认为它也能用来制造生物武器,所以又给日本媒体找到了不少“素材”。
▲第三,监听朝鲜广播。
“广播媒体”是日本一家365天24小时全天候监听国外广播和电视节目的通讯社,主要监听对象是朝鲜、中国等“共产圈”国家。该社将监听到的公开信息进行筛选、翻译和汇编,然后上报给日本外务省。其前身是外务省“情报部广播室”,1946年独立为外务省主管的财团法人。负责对朝鲜进行监听的足立利行曾对媒体说:“朝鲜的广播中暗藏着许多重大新闻。1994年7月9日,朝鲜广播里反复强调‘中午将播放特别广播’,而且使用了和平常不同的单词。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十分紧张,果然,中午刚过,就报出了金日成主席去世的消息,是我们在第一时间将这条新闻播向全世界的。”足立利行所在的朝鲜报道组一共有8个人,他们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从事这项工作已有23个年头的足立说:“只有简单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对新出现的事务格外注意,对于突然不再出现的人和事也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干我们这个工作发现问题的意识是极为重要的。
▲第四,从军事技术角度获取信息。
近年来,随着日本政治和军事野心的不断膨胀,它越来越依靠军事技术手段获取情报,对朝鲜也不例外。8月23日,《读卖新闻》称,日本将花94亿日元对海上自卫队的两架EP—3电子战飞机进行技术升级。其目的是增强对朝鲜导弹的防御能力。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可信。因为《产经新闻》曾援引美日情报界消息人士的话说,早在朝鲜进行导弹试射的前两天,日本的EP—3电子战飞机就在侦察过程中发现,朝鲜军方的无线电通信锐减,电子信号的变更。而且,朝鲜在日本海设定了限制区域,敦促本国船只不要前往这些区域。发现这些情况后,美日已意识到朝鲜将发射导弹,它们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而在这篇报道中,日本媒体还对本国的预警能力表示认可。以朝鲜威胁为借口,日本不仅升级相关武器,还大力开发间谍卫星。按计划今年9月和明年日本将再发射两颗间谍卫星,组成“四星系统”。到那时,日本的太空间谍卫星网就具备对全球范围内每一处目标每天侦测一次的能力了。
▲第五,从“脱北者”处捞情报。
“脱北者”即私下离开朝鲜,跑到其他国家的朝鲜国民。日本国内有几家打着维护人权幌子专门推动“脱北者事业”的非政府组织,他们策划并帮助“脱北者”离开朝鲜,作为回报,他们会要求“脱北者”详细描述朝鲜的国内情况。在相关组织的网页上,《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上面不仅有在朝鲜偷拍的照片,还有对军人和干部的采访。但由于涉及个人利益,这种消息源的准确性令人怀疑,因此,无论在韩国还是在日本,“脱北者”的说服力都不是太强。
▲对朝关注,日本人身不由己
有分析人士指出,冷战结束后,日本开始逐渐寻求日朝关系正常化,并积极推动日朝谈判,但其对朝鲜的防范之心从未放松过。日朝关系的发展很大程度受制于美朝关系,每次朝鲜核危机或导弹危机都使美朝关系高度紧张,同时又会中断日朝关系的改善,激起日本国内的朝鲜威胁论。从1998年的导弹危机,到近几年的绑架人质问题,再到今年7月的导弹试射,日朝关系基本处于一种高度对立状态。另一方面,问题重重的日朝关系迫使日本政府急于了解朝鲜的政经走向和军事动向,而朝鲜问题的高曝光率也引得日本国民兴趣大增。为吸引民众眼球,媒体便纷纷想方设法扩大信息源,促使日本国内从官到民形成了一股久盛不衰的“朝鲜关注热”。 ▲ 编辑:艾雅/来源:环球时报
★ 驻京办因跑部钱进被点名 面临生存整肃风暴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955
文章提供于2006-9-3 文章作者: 张向东 勾新雨
▲ 一场针对各级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的整肃风暴正在酝酿中。
获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正在制定一份彻底的整改方案,方案首先涉及52家副省级以上政府办事处和大型国企驻京办的整顿和改革。
国管局驻京办管理司负责副省级以上驻京办的管理和协调。此前,整顿驻京办事处已被中纪委和监察部列为2006年四大工作任务之一。各级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因“跑部钱进”而被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点名。
5000余家政府驻京办事处正面临着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一些基层县市政府办事处恐怕难逃被裁撤的命运。
▲风暴欲来
几天前,北京市发改委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已经开始走访各地市县级驻京联络处了。8月30日,一位市级驻京联络处主任说:“这次了解的情况与机构改革有关。”
5000余家县级办事处均归口北京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合作处管理。该处一位负责人说,中纪委和监察部现在正在查这个事情,等中纪委拿出意见,改革才能定下方向。
驻京办成为风暴中心,或许缘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敢言。去年年底,在谈到对预算资金的审计监督时,他直言:各省市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了驻京办的腐败和治理问题。
据贵州省驻京办的一位负责人说,吴官正的讲话首次将整顿驻京机构、刹住“跑部钱进”风提到了一定高度。其后,中纪委将调查整顿驻京机构列为2006年重点任务之一。
▲更实质性的动作开始于今年2月。
2月27日,国管局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各省驻京办负责人全部到会。会议决定,由中纪委负责调研驻京办,由国管局具体酝酿拿出改革方案,这个方案可能会在今年第四季度择机公布,方案中首先涉及52家副省级以上政府办事处和大型国企驻京办事处的整顿与改革。
江西省驻京办有关人士说,中纪委曾计划三年完成对驻京机构的改革和整顿,今年是三年里的最后一年。
▲驻京办现象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中国有多少形形色色的驻京办事机构。
粗略统计,在北京,除了52家副省级以上办事处外,还有520家市级和5000余家县级办事处。而据江西省驻京办事处人士估计,如果加上各种协会、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
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在北京设立第一家驻京办事机构。1991年,北京共有186个市级以上的驻京办。此后,驻京办以惊人的速度在北京扎营,到2002年时已激增至426个,十年之内翻了一番。
一般来说,驻京办事处将自己定位于沟通信息、招商引资、协助遣返上访群众和组织来京务工者等。在此过程中,“跑部钱进”现象广为诟病。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各地办事处每年用在疏通关系上的“灰色经费”在200亿元以上。
一个变化是,不仅各级地方政府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省级政府的厅局机关驻京办事处也越来越多。“他们比我们有钱”,一位江西省驻京办事处人士说,省发改委、建设厅等实权部门纷纷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直接与相关部委沟通,省办事处的职能越来越小了。
湖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他们和省建设厅驻京联络处没什么关系,他们归北京市发改委管,我们归国管局管。也许厅里觉得有必要设置驻京联络处,又有人力和财力,就设了。
吉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经联处副处长金宝山说,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和各地市驻京联络处没有太大的关系,原则上是我们指导他们工作, “指导但不是领导工作”。过去,有些省份各厅局的驻京联络处是设在省政府办事处里的,但是后来他们都自己设立了联络处,自己联系各自领域的事情。
他说:“实际上‘跑部钱进’主要就是省里一些机构的驻京办,害得大家一起跟着遭殃。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跑得更厉害。”
山东省日照市政府驻京办事处主任卢振迢说,除了归国管局管的那52家,其他的办事处、联络处管理都是很松散的,向北京市发改委递个申请,租个办公室就可以了,有的甚至都不注册,租个房子就成,相当于“黑户”。北京市发改委“不收其他费用,就是每年审一次机构代码证书。”
据知情人士介绍,县市联络处原则上三年一换届,但在不少县市,联络处做得好,基本都是不变的,可以继续做下去。办事处的工作不好做,市里面领导关系很复杂,接待谁好了谁不好了,回去都会影响你政绩的好坏。
“联络处说白了就是吃喝联系,什么事情都做,很杂。上面也经常有事没事地过来看看,我们都陪吃陪喝,接待看级别定规格,有的要钱,级别高的一般不会要钱,万一人家不高兴了怎么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京办事处人士说,“你说领导谈话办事,能是三两句话就行的吗?说实话,我们也不想这样辛苦,有谁想干这种工作?都是没办法。”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驻京办事处成为腐败高发区是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因腐败落马的驻京办负责人就有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主任崔力等等。
▲第三方力量
各种驻京办事处和北京的关系颇为微妙。
江西省驻京办一位负责人说,北京市一度停止了对新设驻京办事处的审批。2003年又曾专门发文,欢迎设立各种驻京办事机构。其中最受北京市欢迎的是各大企业的驻京办,其次为各县市政府的,而对于各省发改委等厅局设立的办事处比较反感。
“因为各省直属厅局在北京只是跑项目,没有投资相关产业”,他说。
各种驻京办事处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驻京办事处的资产在2001年就超过了100亿元,仅2002年,这些办事处在购房、建房的投资和日常经费开支就高达43亿元,平均每户482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3.5%和21%。
据《2003年北京工业统计年鉴》披露,各驻京办事处除了在拉动北京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参加了北京顺义啤酒节、大兴西瓜节等招商活动,并促成了投资4000万元的海尔集团物流中心落户北京。
广东某市驻京联络处一份报告中称,外地驻京机构投资已成为继国外资金和私人投资之后的“第三力量”。
上述江西驻京办人士说:“驻京办怎么改革,就看北京市和中央怎么协调了。”
在1990年7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一份驻京机构清理整顿通知中,明文规定“各级政府的驻京办事机构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开办的企业要立即撤销”,而在北京市后来的几份文件中均对其产业经营默许并设有“驻京联络处申请办理经营性实体(宾馆、饭店、餐馆等)”的一项服务。
“我们听中央的”,8月29日,北京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合作处的周处长说,现在还没有听说有什么改革计划。
另一位区域合作处的负责人说,一些改革已经开始了。各企业的驻京办原来也由该处管理,去年年初划归北京市工商局管理。“这样就比较方便,放开了不准经营的限制了。”
目前,各企业的驻京办事处占到了全部驻京机构的37%,数量上仅次于政府的驻京办事处。
▲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
从目前来看,县市级驻京联络处是最有可能被撤并的驻京机构。吉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经联处副处长金宝山说:“很多县市一级的联络处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个机构三四个人、一个办公室能做什么事情?完全可以撤并到省驻京办这边一个处室。”
但是这一点也很难得到县市官员的认同,东部沿海某市驻京办人士说:有些县市的办事处确实该撤,有些比较大一点、发展好的地市,办事处也都形成规模了,就应该实际考虑一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诉求,当地方利益和国家调控有冲突的时候,肯定需要反映情况,做些沟通。
一些批评者认为,是中央政府的资源配置权力过大才导致了各级驻京办的激增和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仅仅对驻京办动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政府总喜欢管一些该交给市场的东西,政府管的越多,‘跑部钱进’就会越厉害”,贵州省驻京事处一位负责人说,驻京机构确实需要改革,但如果只是国管局一个命令一下就完了,以后各种各样的驻京机构肯定还会再起来。
东北某省驻京办事处经联处负责人说:“治理‘跑部钱进’不能只看现象,不能只揪住联络处一面不放,两方面都有原因。地方要发展、要上项目,国家要搞宏观调控、打压投资过热,地方不发展怎么能行呢?让一些地方达到国家制定的一些产业标准,几乎就等于让他们停产了,不跑部怎么能行呢?”
他说:“部委和驻京办要各打五十大板,不能只揪住一个不放。”
曾经参加了年初国管局会议的一位驻京办负责人说:“国管局单搞肯定不行,甚至可能会招致地方政府的反对。”他认为,改革办事机构是一件关系到地方政府和国管局、涉及面比较广的事情,肯定需要上面和下面的进一步沟通和协调。
一位驻京办网站负责人认为,驻京办虽然出了很多问题,但中央处理还是很慎重的,如果改革也应该纳入政府机构编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弱化政府的色彩。而现在驻京办事处的干部都是有级别的,县级驻京办是副科级,省驻京办一半是副厅级,一半是正厅级。
他说:“即使中央取消了各级驻京办,各级政府也还是会以其他形式设立驻京的联系机构,不叫驻京办了,但驻京办沟通各部委的职能也还是要有的。” ▲ 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