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10、意志欲望篇:最会原谅自己的是最没出息的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认真处世是以有情待物,彼此接触,就以全生命交付,态度是热烈的。--叶圣陶
☆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
--朱光潜
☆才能的大小,固由天赋,然而从认真与细心,也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才能。--茅盾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戏弄生活,不要把葫芦系在脚底板上游泳。
--李蕤
☆对人生抱郑重态度的人,往往期望先苦后甜。--秦文君
今 日 看 点:2015-10-19▲◆★●■☆
叙总统特使:真正救叙利亚的是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7/4640292.html
中国的四次否决票也许救了叙利亚★★
http://news.ifeng.com/a/20151017/45364587_0.shtml
派不派军舰进南沙12海里巡逻?白宫与军方对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8338.html
韩美领导人将就朝核问题另行发表联合声明★★
http://mini.eastday.com/guoji/151016/163831541.html
梁思成不顾子女反对坚持续弦:厌倦林徽因★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8397.html
可能与高层人事变动有关 五中全会推迟一周举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8277.html
秘书政治成中共毒瘤 传王岐山为反腐自断臂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7/4640908.html
叙总统特使:真正救叙利亚的是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7/4640292.html
凤凰网 2015-10-17:美国近年来在中东打击恐怖组织的行动近乎失败,近日来,俄罗斯武力介入叙利亚帮助打击伊斯兰国。虽颇见成效受当地民众欢迎,但是,有人刊文指出,真正救叙利亚的是中国。
综合媒体10也16日报道,近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叙利亚总统政治和新闻顾问、叙利亚总统特使夏班表示,叙国内状况比西方媒体报道好得多,感谢中国4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使叙利亚避免进一步陷入灾难的深渊。“中俄4次动用否决权,否决安理会涉叙问题决议草案。我代表叙利亚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
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2012年7月29日、2014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作为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投票否决,使得相关草案未获通过。今天回忆起这四次投票期间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遇到的种种见闻,结合这些投票结果,仿佛也让我们能够体会到中东这些年剧变的迅速,以及中国投票的睿智与“深谋远虑”。
中国不动武也可以帮助叙利亚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长期以来在诸多敏感和关键问题上很少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即便有,也更多是以“弃权票”+声明来表达自己立场。当然了,这种传统的表达立场方式,同中国传统的外交文化中“和为贵”有关,毕竟一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方式,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影响;但是也从客观上反映出中国在关键问题上的“管不了”,实力不济、顾虑较多,也是影响投票结果的重大因素。
革命激情涌动,中国成了替罪羊
在2011年叙利亚问题爆发之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的反对派记录屈指可数。算上联合国的“民国政府”代表团,中国只在1955年蒙古加入联合国、1972年孟加拉加入联合国、1972年的巴勒斯坦决议问题、1997年中美洲议题、1999年的马其顿问题和2007年的缅甸问题上投了反对票。
2011年10月中国第一次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出了反对票,长期在中东地区问题上“籍籍无名”的中国“竟然投了反对票”,这让国际社会吃惊不小。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称,联合国安理会“完全未能”支持叙利亚人民的行为“令人愤怒”,并强调“勇敢的叙利亚人民可以看到安理会中谁支持他们争取自由的斗争、谁不支持”,威胁之意甚为嚣张。
当时,正值“阿拉伯之春”逐渐蔓延并且发展之时。如果将阿拉伯世界比作“个人”,那么当时的中东尤其是阿拉伯人几乎已经进入了“癫狂”状态。不少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会当面质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中国为什么帮助巴沙尔这个刽子手?”“俄罗斯投反对票是想要叙利亚的石油,中国需要巴沙尔什么?”笔者和当时的一个俄罗斯留学生,只要碰到对政治稍感兴趣的巴勒斯坦人,都会被这样质问。尽管笔者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即“政治对话是解决国家内分歧的唯一渠道,国际介入只会加剧局势恶化”,但基本上巴勒斯坦朋友都表示不可理解。
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对票都发生在2012年,这两次投票之后,中国在不少巴勒斯坦民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改变。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崔天凯在第二次反对票后,强硬表示“不能因为中国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就指望中国不使用否决权。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崔部长的话,引起了中东舆论的强烈关注。过去由于实力所限和长期保持的“低调谨慎”,中国在中东舆论处于边缘地位,而此次投票加上崔天凯的强硬表态,让不少中东舆论哗然。巴勒斯坦人不安地问:“中国要和美国在叙利亚打‘代理人’战争么?”应当指出的是,尽管有不少巴勒斯坦人认同中国的反对票立场,但是更多的巴勒斯坦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开始恶化。2012年6月当俄罗斯驻以色列使馆举办“独立日招待会”时,俄罗斯使馆现场外聚集了大量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抗议民众,高呼“打到俄罗斯”“惩办巴沙尔”等口号。
2011年-2012年的这种氛围,其实在当时很容易理解。2011年初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很快席卷整个中东,当时差不多整个阿拉伯世界内的民众,认为此次“阿拉伯之春”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契机”,无论是出于“真心爱国”也好,“私心报复”也罢,“阿拉伯之春”在2011-2012年是当时整个中东地区政治文化的主流面,基本上受到赞扬的居多。这种赞扬夹杂着某种“阿拉伯一统”的政治热情,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不少人认为“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会再度整合阿拉伯世界的力量,阿拉伯世界将因此“迎来新生”。巴勒斯坦也有一些人也对“阿拉伯之春”热情不已,甚至认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长期以来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民主选举机构”,但是“埃及已经建立起了真正的民主国家”,“腐败固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应当被推翻”。当时不少阿拉伯人尤其是巴勒斯坦人,热情满满地对待“穆巴拉克下台”和埃及变革,热情满满地认为“卡扎菲死有余辜”,强烈要求“巴沙尔家族立刻下台”。
不少阿拉伯人认为,旧有的“腐败的”、“残忍的”和“家族式”的“独裁者”被打倒,新的“民主国家”建立,将会驱逐腐败,扫清国家发展背后的制约因素和外部干预,未来的国家一定是美好的。甚至在长期同阿拉伯世界关系对立的以色列,不少学者也乐观地关注此次“阿拉伯之春”,认为未来建立起来的“民主阿拉伯世界”,会让“民主和平论”在中东四散开花,以色列也将因此有一批更为“和善的邻居”,“战争也许将永远告别”。当时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和埃及等传统大国,出于对于“阿拉伯之春”浪潮的种种心态,已经在抨击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甚至已经在外交上进行了决裂;而美国和西方世界也强力鼓吹,这样无论从国际主流的英美舆论,还是阿拉伯世界主导的阿拉伯媒体舆论,都将叙利亚反对派抗击巴沙尔政府视为“英雄的举措”。
在此背景下,复杂的国家建构被等同于简单的革命逻辑,激烈的政治斗争被等同于“进步的民主”和“反动的保守”。但是持续不断的动乱阻碍了叙利亚国内的安定秩序,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票,也成为了这种不安定秩序和内战爆发的“替罪羊”。中国媒体声音无论在国际还是中东,都几乎处于边缘中的边缘,已经被当时激进的中东浪潮彻底覆盖。
革命激情散去,中东终于理解中国
随着局势的发展,2014年时整个中东的“阿拉伯之春”已经走得“变了样”。2013年7月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埃及国内的“穆斯林兄弟会”政府被塞西为首的军政府“罢黜”,埃及“阿拉伯之春”在某种程度上因此终结;突尼斯国内政治局势开始陷入危机,尽管没有爆发内战和激烈的“游行冲突”,但是国家已经处在了危局边缘;利比亚在进入“后卡扎菲时代”之后,各派武装相互倾轧,直至今日仍无停歇;叙利亚内战则更是“绵延无绝衰”,除了“民主”反对派和巴沙尔政府之外,还出现了一大群的“极端分子”。
2014年5月关于叙利亚问题的表决议题,几乎没有引起巴勒斯坦人的关注。这个时候的巴勒斯坦人,已经没有了2011-2012年的那种“阿拉伯一统”的热情,尽管仍然出现了某些跨边界效应,但是各种政治纷争大体上仍然沿着传统的国家边界蔓延,“民族主义”仍然是影响中东和世界的第一大意识形态。埃及人忙着重建国家秩序,树立政府权威;叙利亚各派内战频仍,纷乱不止;沙特人和海湾国家警惕的关注什叶派力量的一举一动,提防伊朗的扩张;伊拉克则开始考虑如何重新平衡国内力量关系,如何改变时任总理马利基的“滥权”;而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则更多地关注如何在美国国务卿克里主导的和平谈判中争取利益。可以说,此时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之春”的热情已经渐渐淡去,留下的是“自顾自”的博弈,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无助”。更多的巴勒斯坦人则认清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实质”,认为这些国家是在利用“阿拉伯之春”牟利,让阿拉伯世界成为了大国间彼此争夺的“名利场”而已。
文章称,政治还是政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仍然是这个时代的过客而已。曾有的那些因为“国家大事”而引起的争论和指责,但是作为一个国际上蒸蒸向上、日益重要的大国,中国的形象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则是不断改善。当时间淡去,也许未来阿拉伯世界会慢慢发现,只有中国才是真正为阿拉伯人谋福祉,而不是像其他某些国家那样,或是激情冲昏了理性,或是满口“民主人权”暗自牟利。毕竟,一个国家的未来道路,应当由人民选择,而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其他国家。▲◆★●■☆
秘书政治成中共毒瘤 传王岐山为反腐自断臂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7/4640908.html
多维 2015-10-17:临近周末之时,中纪委再次“刷屏”,一日内公布周本顺、杨栋梁等四只老虎的双开通知,并公开了四人的罪名。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无论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还是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都涉及了“违规选用秘书”。秘书,这个在社会上和西方国家并不熟悉的词汇,在中共体制内却大名鼎鼎。
程维高秘书李真“名震全国”,习近平反腐高潮之时出现“秘书帮”的说法,高官的落马常由秘书被调查开始,秘书成为了高官仕途的“晴雨表”,甚至中国2013年的畅销书就叫《秘书政治》。习近平讲秘书不能“有恃无恐”,陈云的秘书朱佳木也说“现在秘书做的事是我们不敢想象的”。秘书政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共的“政治毒瘤”,已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
秘书政治是中共大患
周永康的落马,再次将高官秘书置于聚光灯下。青海副省长冀文林、四川副省长郭永祥、中石油天然气副总李华林、中油国际副总沈定成、政法委办公室主任余刚以及中南海警卫秘书谈红,这些人有个共同的身份,就是都是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秘书。周永康一生中共有7个秘书,截止2015年7月,已经有6个落马。7月24日,周永康最后一个秘书周本顺倒在了河北省委书记的任上。
王岐山要打破秘书政治
高官落马,秘书必然落马,这已经成为了官场的规律。有观点认为,官员与秘书形成命运共同体,其原因之一是官僚体制中山头林立,派系之间矛盾严重。官僚中派系争斗的存在,官员与其他派系的官员仇寇,官员存在不安全感。这种情况下,官员自然不想让仇敌清晰自己的思路,知晓自己的私密事,因此信得过的秘书对官员极端重要。
秘书重要,还因为权力运行的不公开。在官本位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政府拥有庞大的权力时,官员的能量远不限于纸面规定的权力范围。权力运行不公开,无论是官商勾结,还是为官员亲属谋取利益,或者是跑官买官,这都需要信得过的并且熟悉政商关系的人去操作,最好人选就是官员的秘书。正因为秘书重要,秘书懂得私密事多,所以官员与秘书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了秘书政治。
秘书政治是中共的大患。习近平要杜绝官场中的山头主义,还要限制秘书的隐性权利,但秘书政治的存在让这些举措举步维艰。秘书政治起自派系思想,反过来又加重了官场中的派系状况。秘书和官员,本身就是个小团体,是山头派系的核心和萌芽。再加上官员信得过的下属、亲人,以及秘书的关联人员,这形成了山头派系的骨架。中共要根除派系思想,必须要根除秘书政治。
王岐山的政治规矩和秘书政治
每个重要官员都有秘书,王岐山也不例外。中央第十二巡视组组长董宏、中纪委组织部部长周亮、辽宁省纪委书记林铎、中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赵凤桐、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黎晓宏等人都曾是王岐山的秘书或王岐山任职北京时秘书处的人。他们与王岐山有过长久的合作,熟悉王岐山的做事风格,因此被王岐山从各部调到了中纪委。
王岐山调自己的秘书进中纪委担任要职是迫不得已。在习近平刚刚上台、王岐山初入中纪委时,外界对其并不十分关注。在吴官正、贺国强担任纪委书记的十年间,中纪委的作用并不突出。《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称,在王岐山任纪委书记之前,中纪委没有明确的职能,“无法力有作为”,真正的反腐主业被荒废了。王岐山入主中纪委,因为身负习近平的反腐重托,他急需能贯彻自己反腐理念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王岐山将以前的秘书调入中纪委,可以说是迫不得已。
习近平、王岐山多次提及“政治规矩”,政治规矩之一就是规范领导的秘书。2013年6月,中共发布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中规定“规范干部生活保障制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此后中央下发“干部秘书管理规定”,省部级及以上领导配备秘书必须经中组部同意,秘书不能直接转岗,官员调任新职不能将原来秘书、司机带走。
这三条规定是破除秘书政治的杀手锏。省部级官员配备秘书必须上报中组部,这就将高级官员的秘书任命收归上级。秘书不能直接转岗,这断了秘书政治的后路,意味着高官的秘书直接转任地方成为了历史。官员调职后不能带走原有秘书、司机,这是打散山头派系的抽薪之策,杜绝了官员和秘书形成长期的命运共同体。
秘书政治是山头派系的核心和萌芽,习、王要打碎山头主义,破除秘书政治,出台的三条规定是影响长远的杀手锏。自此以后,因为官员难以决定秘书的命运,秘书的仕途晋升最主要通道被打断,秘书政治可能成为历史。传闻王岐山要放中纪委里的以前旧部回归地方,这可能是王岐山自断臂膀以身作则,为破除秘书政治的新政奠基铺路。▲◆★●■☆
中国的四次否决票也许救了叙利亚★★
http://news.ifeng.com/a/20151017/45364587_0.shtml
作者:王晋
一个国家的未来道路,应当由人民选择,而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其他国家。
近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叙利亚总统政治和新闻顾问、叙利亚总统特使夏班表示,叙国内状况比西方媒体报道好得多,感谢中国4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使叙利亚避免进一步陷入灾难的深渊。“中俄4次动用否决权,否决安理会涉叙问题决议草案。我代表叙利亚政府和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
2011年10月4日、2012年2月4日、2012年7月29日、2014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作为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投票否决,使得相关草案未获通过。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不久,我有幸前往以色列学习,今天回忆起这四次投票期间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遇到的种种见闻,结合这些投票结果,仿佛也让我们能够体会到中东这些年剧变的迅速,以及中国投票的睿智与“深谋远虑”。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长期以来在诸多敏感和关键问题上很少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即便有,也更多是以“弃权票”+声明来表达自己立场。当然了,这种传统的表达立场方式,同中国传统的外交文化中“和为贵”有关,毕竟一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方式,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影响;但是也从客观上反映出中国在关键问题上的“管不了”,实力不济、顾虑较多,也是影响投票结果的重大因素。
革命激情涌动,中国成了替罪羊
在2011年叙利亚问题爆发之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的反对派记录屈指可数。算上联合国的“民国政府”代表团,中国只在1955年蒙古加入联合国、1972年孟加拉加入联合国、1972年的巴勒斯坦决议问题、1997年中美洲议题、1999年的马其顿问题和2007年的缅甸问题上投了反对票。
2011年10月中国第一次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出了反对票,长期在中东地区问题上“籍籍无名”的中国“竟然投了反对票”,这让国际社会吃惊不小。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称,联合国安理会“完全未能”支持叙利亚人民的行为“令人愤怒”,并强调“勇敢的叙利亚人民可以看到安理会中谁支持他们争取自由的斗争、谁不支持”,威胁之意甚为嚣张。
当时笔者刚刚到达以色列,正值“阿拉伯之春”逐渐蔓延并且发展之时。如果我们将阿拉伯世界比作“个人”,那么当时的中东尤其是阿拉伯人几乎已经进入了“癫狂”状态。不少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会当面质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中国为什么帮助巴沙尔这个刽子手?”“俄罗斯投反对票是想要叙利亚的石油,中国需要巴沙尔什么?”笔者和当时的一个俄罗斯留学生,只要碰到对政治稍感兴趣的巴勒斯坦人,都会被这样质问。尽管笔者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即“政治对话是解决国家内分歧的唯一渠道,国际介入只会加剧局势恶化”,但基本上巴勒斯坦朋友都表示不可理解。
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对票都发生在2012年,这两次投票之后,中国在不少巴勒斯坦民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改变。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崔天凯在第二次反对票后,强硬表示“不能因为中国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就指望中国不使用否决权。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崔部长的话,引起了中东舆论的强烈关注。过去由于实力所限和长期保持的“低调谨慎”,中国在中东舆论处于边缘地位,而此次投票加上崔天凯的强硬表态,让不少中东舆论哗然。笔者的巴勒斯坦同学甚至不安地问我:“中国要和美国在叙利亚打‘代理人’战争么?”应当指出的是,尽管有不少巴勒斯坦人认同中国的反对票立场,但是更多的巴勒斯坦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开始恶化。2012年6月当俄罗斯驻以色列使馆举办“独立日招待会”时,俄罗斯使馆现场外聚集了大量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抗议民众,高呼“打到俄罗斯”“惩办巴沙尔”等口号。
2011年-2012年的这种氛围,其实在当时很容易理解。2011年初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很快席卷整个中东,当时差不多整个阿拉伯世界内的民众,认为此次“阿拉伯之春”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契机”,无论是出于“真心爱国”也好,“私心报复”也罢,“阿拉伯之春”在2011-2012年是当时整个中东地区政治文化的主流面,基本上受到赞扬的居多。这种赞扬夹杂着某种“阿拉伯一统”的政治热情,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不少人认为“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会再度整合阿拉伯世界的力量,阿拉伯世界将因此“迎来新生”。笔者的巴勒斯坦同学和朋友也对“阿拉伯之春”热情不已,甚至认为“巴勒斯坦(此处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长期以来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民主选举机构”,但是“埃及已经建立起了真正的民主国家”,“腐败固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应当被推翻”。当时不少阿拉伯人尤其是巴勒斯坦人,热情满满地对待“穆巴拉克下台”和埃及变革,热情满满地认为“卡扎菲死有余辜”,强烈要求“巴沙尔家族立刻下台”。
不少阿拉伯人认为,旧有的“腐败的”、“残忍的”和“家族式”的“独裁者”被打倒,新的“民主国家”建立,将会驱逐腐败,扫清国家发展背后的制约因素和外部干预,未来的国家一定是美好的。甚至在长期同阿拉伯世界关系对立的以色列,不少学者也乐观地关注此次“阿拉伯之春”,认为未来建立起来的“民主阿拉伯世界”,会让“民主和平论”在中东四散开花,以色列也将因此有一批更为“和善的邻居”,“战争也许将永远告别”。当时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和埃及等传统大国,出于对于“阿拉伯之春”浪潮的种种心态,已经在抨击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甚至已经在外交上进行了决裂;而美国和西方世界也强力鼓吹,这样无论从国际主流的英美舆论,还是阿拉伯世界主导的阿拉伯媒体舆论,都将叙利亚反对派抗击巴沙尔政府视为“英雄的举措”。
在此背景下,复杂的国家建构被等同于简单的革命逻辑,激烈的政治斗争被等同于“进步的民主”和“反动的保守”。但是持续不断的动乱阻碍了叙利亚国内的安定秩序,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票,也成为了这种不安定秩序和内战爆发的“替罪羊”。中国媒体声音无论在国际还是中东,都几乎处于边缘中的边缘,已经被当时激进的中东浪潮彻底覆盖。
革命激情散去,中东终于理解中国
随着局势的发展,2014年时整个中东的“阿拉伯之春”已经走得“变了样”。2013年7月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埃及国内的“穆斯林兄弟会”政府被塞西为首的军政府“罢黜”,埃及“阿拉伯之春”在某种程度上因此终结;突尼斯国内政治局势开始陷入危机,尽管没有爆发内战和激烈的“游行冲突”,但是国家已经处在了危局边缘;利比亚在进入“后卡扎菲时代”之后,各派武装相互倾轧,直至今日仍无停歇;叙利亚内战则更是“绵延无绝衰”,除了“民主”反对派和巴沙尔政府之外,还出现了一大群的“极端分子”。
2014年5月关于叙利亚问题的表决议题,几乎没有引起笔者巴勒斯坦朋友的关注。这个时候的巴勒斯坦人,已经没有了2011-2012年的那种“阿拉伯一统”的热情,尽管仍然出现了某些跨边界效应,但是各种政治纷争大体上仍然沿着传统的国家边界蔓延,“民族主义”仍然是影响中东和世界的第一大意识形态。埃及人忙着重建国家秩序,树立政府权威;叙利亚各派内战频仍,纷乱不止;沙特人和海湾国家警惕的关注什叶派力量的一举一动,提防伊朗的扩张;伊拉克则开始考虑如何重新平衡国内力量关系,如何改变时任总理马利基的“滥权”;而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则更多地关注如何在美国国务卿克里主导的和平谈判中争取利益。可以说,此时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之春”的热情已经渐渐淡去,留下的是“自顾自”的博弈,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无助”。更多的巴勒斯坦人则认清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实质”,认为这些国家是在利用“阿拉伯之春”牟利,让阿拉伯世界成为了大国间彼此争夺的“名利场”而已。
对于笔者而言,政治还是政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仍然是这个时代的过客而已。曾有的那些因为“国家大事”而引起的争论和指责,也无法抵挡今天自己和那些巴勒斯坦同学朋友的友谊,大家见面了还是会亲切地打个招呼,喝个咖啡抽根烟,谈谈足球说说学习聊聊天。忘了那些为了政治而彼此面红耳赤吧,我们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见证和解读了这个动荡的历史而已。
但是作为一个国际上蒸蒸向上、日益重要的大国,中国的形象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则是不断改善。当时间淡去,也许未来阿拉伯世界会慢慢发现,只有中国才是真正为阿拉伯人谋福祉,而不是像其他某些国家那样,或是激情冲昏了理性,或是满口“民主人权”暗自牟利。毕竟,一个国家的未来道路,应当由人民选择,而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其他国家。作者:王晋▲◆★●■☆
派不派军舰进南沙12海里巡逻?白宫与军方对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8338.html
环球时报2015-10-16:美军濒海战斗舰抵近南海南威岛,被中国054A护卫舰跟踪监视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0月15日发表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格雷厄·姆韦伯斯特的文章称,有报道称美国海军准备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即向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派遣1艘或更多的水面舰艇。
文章称,虽然缺乏具体细节信息,但曾有匿名美国和亚洲官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美国已经将其行动计划告知盟国,有报道称相关计划包括在一个或多个中国近期扩建的岛礁附近巡逻。还有报道援引美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负责人丹尼尔.克莱腾布里克的话称,美国已经就推进相关决定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随着美军在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推进“航海自由”行动,以及民众变得更加谨慎,相关媒体报道透露出了五角大楼与白宫和国务院之间存在对立问题。美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概括称,日益增多的激烈言辞有利于美国展开这种行动:“我们继续约束美海军在中国人造岛12海里范围内活动,这个危险的错误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的‘主权’”。
美国突发国防新闻网的科林·克拉克附和了麦凯恩有关针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筑活动采取强硬措施的看法,称“我知道,命令我方海空力量观察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这件事本事就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的建筑物”。
在回答关于有关美军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展开时,中国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这种争论与事实不相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表示,“中国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以“维护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侵犯中国在南沙群岛的领海和领空”。今年五月,华春莹曾表示,“中方一向主张南海航行自由,但航行自由绝不等于外国军舰、军机可以随意进入一国领海、领空”。▲◆★●■☆
韩美领导人将就朝核问题另行发表联合声明★★
http://mini.eastday.com/guoji/151016/163831541.html
2015-10-16: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华盛顿,韩国总统朴槿惠参观五角大楼。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青瓦台15日消息,正在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当地时间16日将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首脑会谈,并就朝核问题发表联合声明。这是韩美领导人首次就朝核等朝鲜问题另行发表联合声明。
青瓦台方面介绍说,韩美双方正在就联合声明的具体文案进行协调。据预测,声明将包含两国共同应对朝核试验等的方案,以及重启无核化对话的方案等。
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书朱铁基在朴槿惠启程赴美前召开记者会时表示,期待朴槿惠的此次访美能够加深与美国的战略合作,推动韩美同盟向前发展,探讨共同应对朝鲜、重启有意义的无核化对话的方案,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合作。
白宫发言人乔西·欧内斯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两国领导人将就经济、安全、全球事务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首脑会谈议题还将包括韩美共同应对朝核问题等的方案。
10月13日下午,朴槿惠乘专机离开首尔前往美国华盛顿,开启为期四天的访美之行。朴槿惠的访问本应是今年6月进行,但因该国暴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被推延至今。▲◆★●■☆
梁思成不顾子女反对坚持续弦:厌倦林徽因★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8397.html
腾讯 2015-10-16:当一位与林徽因截然相反的女性——林洙出现在梁思成的生活中时,61岁的梁思成不顾子女们的激烈反对,决然选择了续弦。梁思成对林洙说:“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并在给林洙的求爱“申请书”中,谈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空”。梁在“申请书”中说道:“不瞒你说,多年来我心底深处是暗藏着一个‘真空’地带的;这几天来,我意识到这‘真空’有一点‘漏气’,一婆温暖幸福的‘新鲜空气’好像在丝丝漏进来。这种‘真空’得到填补,一方面是极大的幸福、一方面也带来不少的烦恼……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心神不定的成。”本文摘自2013年11月27日腾讯网,作者短笛,原题为《试婚、多情、三人同住:史料背后的林徽因》。
1938年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左起为周培源、梁思成、陈岱荪、梁再冰、金岳霖、吴有训、梁从诫
一、梁启超安排的婚姻林徽因梁思成婚后充满矛盾
林徽因毕生情感,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诗人徐志摩、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江湖传说,徐毕生为其神魂颠倒,金为其终生不娶,唯梁思成修成正果,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江湖传说终究当不得不真。林、梁的结合,实际上不过是长辈设计好的结果,其中有多少林徽因的个人意志,颇值得怀疑。梁启超1923年曾给长女梁思顺写信,曾颇为得意地谈到此种“设计”:
“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据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P1005。)
所谓“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大约是指梁启超与好友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已就子女间的婚事达成了一致意见。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赴美求学,即寄托着双方家长的此种期望。
按“设计”流程,林徽因在美国须与梁思成谈一场卿卿我我的恋爱。但流程的执行并不顺利,林徽因不但与梁思成合不来,与同在美国的梁家长女梁思顺也闹到几乎决裂。1925年7月10日,梁启超致信梁思顺等在美儿女,曾隐约提及此事:
“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据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P1046。)
按林徽因之弟林宣的说法:“梁思成、林徽因结婚以后,家庭生活充满矛盾。……从性格上讲两个人很合不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处处让着林徽因,经常沉默。林徽因对此很反感。”(据《林宣访谈录》,收录于陈学勇:《林徽因寻真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中华书局2004,p145。)
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正式结婚——当林父在1925年死于流弹,林徽因之个人学业生活,及其生母之赡养,均全赖梁家照料,此种恩情,已将“林梁热恋”迫入必须修成正果的境地。
林、徐间的感情,按林徽因长子梁从诫的说法:“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若多活几年对他来说更是个悲剧,和陆小曼肯定过不下去。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很难办的。”(据《梁从诫与文艺报记者的对话》,载2000年5月6日《文艺报》第4版。)
其实,毋庸多论。林徽因长年挂在卧室墙上的那块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岂非已说明了一切?这块残骸,对已死的徐志摩,大约是一种纪念;对在生的梁思成,大约只能说是一种残忍——虽然这块残骸,据说是梁思成应林徽因所求捡回来的。
二、林徽因金岳霖存在着暧昧的“试婚”关系
徐志摩在1931年底去世。1932年,哲学家金岳霖闯进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生活。关于金岳霖的闯入,梁思成若干年后是这样描述的:
“可能是在1932年,我从宝坻调查回来,徽因见到我时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想了一夜,我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个人反复方在天平上衡量……过几天徽因告诉我说:她把我的话告诉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从那次谈话以后,我再没有和徽因谈过这件事。”(据林洙:《梁思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P263-264。)
按梁思成所转述的林徽因的说法,林最后之所以没有离开梁,是因为金岳霖的主动退出。这个解释其实很可疑。金岳霖信奉“试婚制”,自20年代以来,曾长期与一位名叫Taylor(中文名秦丽莲)的美国女友保持同居关系;另据何炳棣讲,二人还育有一女。
了解到金岳霖对“试婚制”的忠实信仰,自然也就不难看出,此后十余年,从北京到昆明,从昆明回北京,何以金岳霖始终如附骨之蛆,长期坚持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住在一起——在金岳霖的哲学里,这种如影随形,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试婚”体验。除了肉体上的夫妻生活,金岳霖已渗透到了林徽因生活的各个角落。除了卧室,梁家的客厅、餐厅乃至婴儿间,金岳霖的影子无处不在。这不是变相的“试婚制”,又是什么呢?
对金岳霖的婚姻观念,林徽因是有深入了解的。1936年,她写信给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抱怨梁家的大姑子、小姑子有多么讨厌。其中写道:“她(指梁思顺)不喜欢她的女儿从她舅舅和舅妈的朋友那里染上那种激进的恋爱婚姻观,这个朋友激进到连婚姻都不相信——指的是老金!”(据《散落的林徽因致两费信函碎片》,收录于陈学勇:《林徽因寻真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中华书局2004,P110。)
金岳霖“连婚姻都不相信”,才是林徽因最终只能留在梁家,做“太太的客厅”的女主人的关键原因。林徽因在1955年去世,金岳霖针对林徽因的变相“试婚制”走到尽头,遂于60年代开始追求名记者浦熙修,并一度走到准备结婚的程度,但在组织的劝说下,终因浦熙修“复杂的政治背景”,金岳霖选择了放弃。(据李文宜:《回忆金岳霖同志生活轶事》,收录于《金岳霖的回忆与回忆金岳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P157-158。)
三、女神之后:梁思成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卧室墙上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客厅餐厅里进进出出的“老金”对梁思成而言,当然意味着一种“残忍”。只是梁思成对此种“残忍”说得很少,但那句“一种无法形容的痛楚紧紧地抓住了我”,终究暴露了真相。
所以,当一位与林徽因截然相反的女性——林洙——出现在梁思成的生活中时,61岁的梁思成不顾子女们的激烈反对,决然选择了续弦。梁思成对林洙说:“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并在给林洙的求爱“申请书”中,谈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空”。梁在“申请书”中说道:
“不瞒你说,多年来我心底深处是暗藏着一个‘真空’地带的;这几天来,我意识到这‘真空’有一点‘漏气’,一婆温暖幸福的‘新鲜空气’好像在丝丝漏进来。这种‘真空’得到填补,一方面是极大的幸福、一方面也带来不少的烦恼……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心神不定的成。”(据林洙:《梁思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P266-271。)
在“太太的客厅”里,林徽因的风采需要梁思成保持仰望的姿态;在林洙的回忆文章里,字里行间都是对梁思成的敬重与崇拜。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梁思成作为“转正的备胎”屡屡遭遇危机;在林洙的的心目中,他是唯一的感情寄托——文革浩劫中林洙对梁思成的倾力守护,可为明证。对梁思成而言,林徽因是“残忍的女神”;但当“女神”远去,伤痕犹在,他需要林洙这样的女性,来慰疗自己生命的“真空”。
结语
从“女神”到“绿茶婊”,民国才女林徽因,留给后世最大的文化贡献,莫过于用她那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具象阐释了何谓“爱情”。▲◆★●■☆
可能与高层人事变动有关 五中全会推迟一周举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0/16/4638277.html
东网 2015-10-16: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在10月底召开。日前有港媒披露,会期相较以往历届五中全会推迟了一周,有可能与高层人事变动有关,本届五中全会或将增补中央军委成员。
10月12日,北京官方宣布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到29日召开。除了经济议题外,人事变动是一大焦点。
相较以往历届五中全会,本届会期至少推迟了一周才举行。按中共惯例,五中全会一般多在每年10月上旬至中旬举行。如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举行,十六届五中全会在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举行,十五届五中全会在2000年10月9日至11日举行。
香港“东网”10月15日发表文章称,每次五中全会会期,推迟或提前时,似乎都有重大人事高层变动。十七届五中全会,比以往推迟一周,会议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前到9月召开,会上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王克、王瑞林为中央军委委员;1989年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推迟到11月举行,当年增补江泽民任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刘华清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杨白冰为中央军委秘书长。
评论认为,本次五中全会增补中央军委副主席或军委委员,甚至中央政治局委员都有可能。
近期有消息称,此次五中全会主题有可能包括通报军队改革方案与实施情况,增补中央军委委员等。9月底,《香港商报》援引接近中共军方人士的消息说,军委委员可能由原来的10名增加到15名。
还有报道说,65岁的中共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可能成为军纪委书记。军纪委可能从总政治部独立出来,归军委管辖,这样刘源将成为军委委员,不需在65岁退休。
去年9月还有港媒报道称,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和总后勤部政委刘源至少有一人将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刘源可能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最终,刘、张两人将与习近平一同组成中央军委的领导核心。
刘源被认为在中共军中反腐中起了关键作用,协助习近平查办了谷俊山、徐才厚等。据报道,张又侠与习近平关系密切。中共建政前,张又侠的父亲张宗逊和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在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搭档过,张宗逊任集团军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
此外,南京军区司令蔡英挺、北京军区司令宋普选、二炮司令魏凤和、总政副主任吴昌德、副总参孙建国与戚建国、海军政委苗华、北京军区政委刘福连、广州军区司令员徐粉林等等上将,都有进入中央军委的可能性,而且其资历也未必亚于刘源,同样值得注意。
能够升至上将且主持一方军务者,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背景因素,也基本都具备实打实的从军资本和能力。中国军事局势发展、人事安排自身规律和体制筛选惯性等是将领升迁的最主要取决因素。但在全军整顿与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尤其是习近平的个人选择无疑也将起到较大的作用。习近平需要打破常规,以打造一个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更为凝聚的、更为纯洁可靠的、能打胜仗的军事将领群体,为中国的改革和复兴提供必要支撑。
至于政治局,现已有二十五名委员,但却未有候补委员,而以往历届政治局则都有候补委员。“东网”表示,由于天津市至今未有书记,代理书记的市长黄兴国应无望接任,亦不可能一直代理到中共十九大,天津书记人选不可能一直空缺。如外传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秘书长杨晶征会调任天津,他或有可能在本届五中全会上增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且一旦他空降天津,则不会再担任书记处书记,全会或还要增补一名书记处书记。
按惯例,直辖市市委书记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委书记自1987年李瑞环兼任以,来几乎全部都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身兼。而目前,天津市长黄兴国为中央委员。黄兴国书记前面的一个“代”字,也让他得以以中央委员身份执掌天津。外界普遍认为,中共高层一直没有空降或由其他大员接任天津市委书记,目的就是等黄兴国顺利过渡之后,接任市委书记一职,进而跻身政治局。但天津港口8月12日的一场大爆炸,让原本大好的局面变的扑朔迷离。此后至今两个月后,原本已顺利度过危机的黄兴国再次遭遇“10月12日晚”的爆炸危机,让“悬在半空的”黄兴国处境变的更加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