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南西南部海域首次海空立体巡航★★★★

名人名言: 8、生活篇:生活本身也就是艺术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贫困者所缺甚多,而贪婪者缺少一切。--塞涅卡
☆野心往往会促使人们去干最下贱的勾当。--斯威夫特
☆一朝做贼,十年心虚。--托•富勒
☆怀着奢望的人爬上高而危险的阶梯,却不考虑怎样才能下来,因为向上爬的野心吞掉了跌落的恐惧。--亚当斯

今 日 看 点:2015-08-27▲◆★●■☆

习近平的取舍 终结了“李嘉诚时代”★★★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89735.html
习奥会该谈的话题全都谈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90607.html
美媒:不支持强大的中国 地球重大问题将无法解决★★★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6/44741788_0.shtml
中国在海南西南部海域首次海空立体巡航★★★★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5/44738917_0.shtml
习近平从不畏惧坦率回答问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90449.html
普京霸气回应美媒:就是沙皇那又如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91437.html

习近平的取舍 终结了“李嘉诚时代”★★★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89735.html

多维 2015-09-25:携中国崛起之势的习近平在西雅图大会中美金融大鳄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卡特则悲观地宣称“美国民主已死”,认为美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的“金钱政治”对美国政治体系构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两件事看似不甚相关,仔细分析的话,却也能发现其中释放了巨大的可供解读的信息。

李嘉诚的大举撤资曾让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形势产生悲观和恐慌情绪,而习近平访美之时与30多位国际金融界风云人物聚首,美国企业家趋之若鹜的场面,又给人以相反的观感。其实,这种景象不仅释放了经济层面的信号,还有政治层面的象征。

李嘉诚并非纯粹的商人,因为他与中国现实政治权力确实走得比较近。这种相互关系也被视为中国数十年来政商状态的缩影。西方一直指责这种现象,认为是中国非市场经济的证据。而李嘉诚的离开,其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反映了他所代表的一种政商关系,一种经济形式在中国的退潮。这也应验了中国将建立市场为决定因素机制的顶层设计,对中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而非坏事。

李嘉诚的“跑”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习近平访美代表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相比之下,此次随习近平访美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梁海山等诸多商界精英,其产业分布与政治权力距离较远,也被认为是国家实业的支柱和未来发展潜力所在。另外值得重视的是,随习近平访美企业家名单背后,也折射出中共政商体系的一种巨大变化。认识这一变化的一个视角是,马云等企业家一方面远离权力扎根市场,另一方面又与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共高层互动频繁,其原因何在?

熟悉中国时政的观察者可能会联想到,中共在先前推出的“大统战”棋局,很有可能与之有关。虽然权力与市场将会剥离,但政商之间的关系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一种能够避免“权力”“利益”杂糅的、界线明晰、积极合作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就是习近平此番访美所展示的这种形式:习近平为中国企业推广,牵线搭桥,构筑防护网,以及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法治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由于这种已结成的政商关系,中国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扶持力度,可能会比西方国家更甚。

如果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共其实是解决了一个贯彻其党建始终的难题,也即意识形态层面的“阶级斗争”问题。自此之后,企业家不必再担心被扣上所谓的“资本家”帽子,不必再担心所谓的“打土豪,分田地”、“清算”等口号。虽然中国有严重的经济危机,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和不平等问题,但是其解决方案也不会从阶级斗争的工具箱中去翻找。

而且,中国现今形成的这种政商关系,或许对美国政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近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突然放言称,“美国民主已死”,美国政治体系已经扭曲成为一种基于庞大资金支持的“寡头政治”体系,这种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的“金钱政 治”对美国政治体系构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比较之中,能让人对自身有更冷静客观的认识。中国的崛起也能让美利坚合众国过于膨胀的骄傲和蛮横稍微收敛一些,能够去认真地正视自身的问题,并对中国抱以应有的平等、宽容与尊重。两国之间的比较和理性竞争,对双方、对其他国家地区而言,都会是一件好事。▲◆★●■☆

 

习奥会该谈的话题全都谈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90607.html

德国之声 2015-09-25:正如同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设仪仗队欢迎习近平时所”预告”的那样,两位大国国家元首要”坦率”地对存在分歧的领域进行交谈。在周五长达数小时的会谈中,美中两国之间近来比较棘手的热门话题基本上都谈到了,至于谁能说服谁,或者是否取得共识,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会谈后,奥巴马和习近平在白宫玫瑰花园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奥巴马总结道,两位国家元首进行了一场”极其具有建设性的会谈”,并且指出双方对存在分歧领域的坦诚交谈”促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

数字安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中两国达成协议,双方都不会指挥或在知情的情况下支持窃取国家机密或者是竞争领域经济数据的数字间谍行动。在两国元首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宣布了上述决定。

奥巴马透露,他在会谈中对习近平表达了对与日俱增的数字威胁的”严重担忧”,他告诉对方”这一切必须停止”。

习近平则指出,对峙与摩擦对于两国来说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奥巴马认为,双方达成的这一协议是一大进步,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强调,美方将会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对该领域是否有所改观做出评估。如果中方没有兑现承诺,美方将会采取制裁措施、法律诉讼等其它措施来惩治数字犯罪。

人权

据法新社报道,奥巴马在周五的会谈中对中国的人权纪录进行了强烈的批评。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以直率的方式表达了我们的观点,那就是阻止记者、律师、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团体进行自由的运作,或者关闭教会和拒绝平等对待少数民族群体,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事实上会阻碍中国及其人民释放出自己的全部发展潜力。”

习近平则表示,中国关注人权,但是改革需要按照其既定的时间表来进行。”民主和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我们也要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其发展道路的权利。”

南海

据路透社报道,习近平周五表示,中国许诺以和平方式解决南中国海的任何争端,并将保护海上航行和飞行自由,中国在相关海域的建设工程不针对任何国家。”对立和摩擦并非明智之选”,他强调。

习近平在与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南中国海的相关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以及合法的海上权益。

经济增长

习近平周五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将保持”健康”发展,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整个世界对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速减缓都充满了忧虑。

习近平表示,中国已经从”以速度为基础的增长”转变为”以质量为基础的增长”,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通过扩大消费和内需来拉动的经济。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气候保护

周五的奥习会谈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气候保护。中方许诺拿出31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建设低排放社会。此前美国曾经许诺为联合国投资3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碳排放。

在会谈之后双方发表的共同声明中,中方还承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系统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敦促工业企业加入排污交易,有望在2017年取得成效。

两国还一致同意,在今年12月召开的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有关气候保护条约的谈判中协调行动,采取共同立场。▲◆★●■☆

 

美媒:不支持强大的中国 地球重大问题将无法解决★★★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6/44741788_0.shtml

2015年09月26日 环球军事 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

美国《赫芬顿邮报》9月24日文章,原题:美国应支持一个强大的中国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两国关系,知道没有我们两国的密切合作,我们星球的许多重大挑战就无法得到解决。

正如几位政治专家所指出的,批评中国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这个新现实反映了美国和实力与日俱增的中国的紧密相连。我们两国的经济和教育紧紧交织在一起。尽管存在尖锐分歧,我们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阻止核扩散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仍有共同利益。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这是由我们的经贸关系和中国在东亚的支配地位决定的。显然,众多矛盾继续考验我们两国的关系。我们相信中国人应该采取更有说服力和魄力的做法,应对朝鲜的核武计划。我们谴责他们咄咄逼人的行为,包括在南海修建人工岛,但同时在诸如气候变化和反恐等困难问题上进行合作。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我们的政策不应是妖魔化中国,或与中国疏远。此类做法只会破坏亚洲的稳定。我们希望中国人对全球治理和稳定作出贡献。为此,我们应设法与中国找到共识。我们需要说服中国人妥善处理其在南海的领土争端,更积极主动地协助确保朝鲜缩减核计划。

同时,我们应认识到,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东亚的头号国家。中国经济现在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2%,近些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4。而且,地球上1/5的人是中国人。

此外,我们还应谋求与中国进行潜在的合作,包括通过谈判让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复杂、广泛、深刻,合作的领域很多,对抗的地方也不少。我们想要支持中国向市场与消费导向型经济发展。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强大惠及我们的金融产业听上去有些怪,那不妨想想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对我们影响有多深。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以灵活的外交手腕和合作的态度与中国打交道,能给我们两国、乃至全世界带来巨大好处。我们必须不停地努力消除我们两国既有的矛盾,同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作者李·H·汉密尔顿,汪析译)▲◆★●■☆

 

中国在海南西南部海域首次海空立体巡航★★★★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5/44738917_0.shtml

2015年09月25日 新华通讯社 原标题:海南:西南部海域首次海空立体巡航

新华社三亚9月25日电 (赵颖全、欧阳斐斐)25日,海南海事开展海南岛西南部海域有水上飞机参与的首次海空立体巡航。此次巡航主题是“保障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总巡航里程约300海里。

据了解,此次巡航重点对海南西南部海域习惯航路通航环境,南部海域崖城13-1和西部海域东方1-1钻井平台海域工作情况、周边海域污染情况和通航密度进行巡视。

此次巡航旨在提升辖区不同海事分支机构协调联动执法能力,探索和积累海空联合对钻井平台等海上构筑物开展海事监管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落实海南海事局为期5个月的水上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确保中秋、国庆节日期间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举措。(完)▲◆★●■☆

 

习近平从不畏惧坦率回答问题★★★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90449.html

澎湃新闻网 2015-09-25:丹尼尔·拉塞尔东方IC资料图

对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美之旅,美国最关注的议题是什么?中美两国可能取得哪些进展?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Russel)可能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这位奥巴马政府亚太外交事务的首席官员在中国民众眼里并不陌生。9月6日到8日,拉塞尔还曾专门来到中国,为习近平此次访美之行做了最后准备。

就在习近平访问华盛顿前夜,拉塞尔在华盛顿接受澎湃新闻独家专访说,华盛顿已经尽最大可能做好准备迎接习近平。和以往一样,他就南海、网络等问题表达了美方的立场。但他也强调,中美之间肯定会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会减弱中美建立稳固关系的努力,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

习奥会应达成务实的合作

习近平此次访美,被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形容为“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访问”。访美前,习近平罕见接受美国媒体专访,向《华尔街日报》表示,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但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当被问及如何界定中美关系时,拉塞尔告诉澎湃新闻,中美关系对彼此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同时对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当两国主要领导人要举行会见时,媒体有很多关于两国关系的问题的报道其实很正常。

拉塞尔指出,追溯过往,在之前中国领导人访美时,中美之间经历了类似的情形。正因为中美关系如此重要,因此很多民众关心中美领导人能否很好地解决一些领域中两国关系出现的紧张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意味着两国立即就能产生建设性的合作或者马上出现好的结果。

他说,因此,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会面的核心,是保证在一些双方目前十分关注的议题上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前行,取得一些务实的合作。“我们希望双方领导人的会面,在一些两国以及全球关心的重大议题上都取得务实的结果,同时在一些有摩擦的议题上能够取得进展。我们不希望两位领导人仅仅关注两国的分歧,同样不希望两位领导人回避两国的分歧。我们希望两国领导人能够减少分歧,从而缓解在一些领域的紧张与摩擦。”

比如,关于中美该如何缓解在类似南海议题上的紧张情绪,拉塞尔认为,两国领导人可以首先在两国承诺的一系列原则上取得共识。其次,保证两国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与这些原则相符合。

尚未签署网络“军控”协议

那么,中美两国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缓和这种紧张呢?

拉塞尔以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为例子。“中美两军关系在近几年来取得长足进步。去年11月,两军宣布完成‘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文本签署,这让中美两军关系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积极一步。”他说,这一协议的价值在于其有效避免了由误判导致产生不可控危机的危险。

拉塞尔透露,目前,两军正在完成这一互信机制的第二阶段,亦即空中相遇规则的磋商。

就在9月24日,中国国防部宣布,9月18日,双方就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新增“军事危机通报”附件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新增“空中相遇”附件完成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两个互信机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

“双方都有良好的意愿,并采取了切实的措施推动这一磋商取得成果。这一协议的最大意义在于,这是与国际规则一致的协议,这会将中国带入到国际体系中来。”拉塞尔指出。

习近平主席访美前,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中国和美国正在就签订两国首个网络空间方面的军备控制协议进行谈判。有关官员透露称,美中两国或将通过协议相互承诺彼此将不会在和平时期率先使用网络武器攻击对方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攻击目标包括发电站、银行系统、手机网络、医院等。

“我不认为应该把这一协议叫做‘军控’协议,因为这并不是冷战年代了。”拉塞尔向澎湃新闻指出。他同时透露,“目前还没有任何文本签订,但我的同事们正朝这个方向做出大量的努力。

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理想形态的“新型大国关系”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随着他离开西雅图抵达华盛顿,美方目前对这一提议有何看法,成为关注的焦点。

拉塞尔表示,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坚实的中美关系。2012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安纳伯格举行“庄园会谈”时,两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将会采取切实措施避免中美成为“战略对手”。双方领导人同意将保持更加密切的往来,并在更广泛的领域保持合作。同时两国领导人也有足够的勇气坦诚地面对彼此的分歧,以及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层面不可避免的不同意见。双方政府都朝着领导人定下的路线在工作。

拉塞尔认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想形态是,我们避免成为玩‘零和游戏’的对手,但又在很多方面保持合作。这也是美方一直希望与中国建立的关系。”

“奥巴马总统上任7年来,与中国领导人已经举行了很多次会面,克里国务卿与中国国务委员也举行过大量会晤,中美还有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样的沟通机制,这些渠道对建立稳固的中美关系都很有利。中美之间肯定会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会减弱我们建立稳固关系的努力,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他指出。

不过,中美关系的症结在更大层面上常常被看作是对国际秩序的争夺,作为国际秩序建立者和所谓的“守护者”的美国如何看待这一论点?

“二战后,美国一直在为世界带来繁荣。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把自己的房子建得很美,而周围都是残垣断壁。我们自己房子的价值取决于这个房子的社区。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更加稳定、更加繁荣的世界。”拉塞尔告诉澎湃新闻。

他称,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不是“美国秩序”,美国一直坚信所有国家都应该遵守逐渐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因此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应该和这一国际秩序相符。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中国的声音当然应该被国际准则制定者们所听见,但中国并不能游离于国际准则之外,建立一套自己的准则。

对于美方的这一立场,中方此前已多次进行了回应。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今年4月曾表示,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从不畏惧坦率回答问题

作为美国亚太事务的最重要外交官员之一,拉塞尔在多个场合与习近平有过接触。

“2011年,我随拜登副总统访华,与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谈,当时他陪同拜登副总统访问了北京与成都。接下来的一年,他作为副主席访美,我们在洛杉矶又见了面。之后,我随同奥巴马总统、克里国务卿与习近平又多次见了面。”他说。

“习近平给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位十分深谋远虑(thoughtful)的领导人。他常常发问,并认真倾听。给我的感觉是他也从不畏惧坦率回答问题,有些甚至是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见过他与一些美国人士对话,并很坦率回答他们的问题。这在之前的中国领导人中很少看见。”

同时,习近平繁忙的外交活动也让拉塞尔印象深刻,他认为,中国领导人积极让其他国家更深入了解中国是怎么看这个世界十分重要。

对于即将到来的再一次“习奥会”,拉塞尔表示,“华盛顿已经尽最大可能做好准备。我相信奥巴马总统与米歇尔第一夫人都十分期待习主席的到来。我们不仅会举行国宴,习主席与同事也会和我们美国的同事进行会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将会举行记者会,这是习主席能够直接和美国人民进行对话的很重要的机会。”▲◆★●■☆

【人物】丹尼尔?拉塞尔(DanielRussel)

丹尼尔?拉塞尔2013年7月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此前,拉塞尔担任总统特别助理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在白宫期间,他协助奥巴马制定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拉塞尔也是“日本通”,曾在国务院主管日本事务,担任过驻日本大阪与神户总领事,曾在白宫国安会主管日本、韩国和朝鲜事务。▲◆★●■☆

 

普京霸气回应美媒:就是沙皇那又如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25/4591437.html

多维 2015-09-25: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近日赴纽约会见奥巴马,这是双方时隔15个月后的首次会谈。就在这关键时期,美国媒体采访了普京,并称其绰号为“沙皇”,使得普京很不高兴。

据俄罗斯卫星网9月25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美国电视节目采访时表示,“沙皇”这个绰号不适合他。据悉,普京在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前夕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节目采访。当主持人提起有些人将普京称为“沙皇”时,普京称:“那又如何?人们以各种方式称呼我。”

不过普京表示,“沙皇”这个绰号不适合他。普京补充称“别人怎么叫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你应为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做些什么。”节目主持人表示,美国国内对普京议论纷纭,普京对此评论称,可能美国人“没什么别的可做了”。

普京就是普京 永远保持自我风格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普京将于28日在纽约举行会晤。此外,当天普京还将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将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然后与潘基文进行会晤。之后经协商将与日本首相举行会谈,此后经协商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谈。”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白宫新闻秘书厄内斯特(Josh Earnest)表示,此次会晤是由普京提出,双方会谈的首要议题将围绕乌克兰问题。厄内斯特表示,在乌克兰的俄军“明显侵犯了该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

据美国之音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奥巴马政府官员表示,“鉴于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局势,尽管我们同莫斯科存在着根本分歧,奥巴马总统认为如果不尝试一下是否能够通过和俄罗斯进行高层接触而取得进展,是不负责任的。”

而另一方面,据路透社报道,普京发言人比斯科夫(DmitryPeskov)表示,“当然,首要议题将会围绕叙利亚。”而当记者问及是否会讨论乌克兰问题时,他表示“只要时间允许”。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奥巴马和普京已有超过15个月的时间没有进行“一对一”的会谈。报道称,这是作为奥巴马在解决叙利亚冲突及乌克兰问题上做的一部分努力。

上一次奥巴马和普京会面,是在2014年6月6日法国诺曼底登陆纪念仪式上,双方短暂会谈15分钟。白宫方面表示,此次对话“是个非正式谈话,不是正式双边会谈”。这也是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半岛、奥巴马与西方国家对俄经济制裁后,奥巴马与普京首度面对面谈话。

《华盛顿邮报》指出,尽管美国当局长期以来,一直在从外交和经济方面向俄罗斯施压,但双方此次会晤,是承认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有巨大影响力。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俄罗斯及欧亚大陆事务的高级顾问沃兰德(Celeste Wallander)表示,奥巴马与普京之间“面对面”的交谈,将不仅为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带来讨论的机会,还会成为双方讨论俄罗斯愿意在对抗伊斯兰极端主义做出何种努力,并在叙利亚冲突上做出决议提供讨论机会。▲◆★●■☆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故事★
http://wenwen.sogou.com/z/q102586807.htm

1926年,梅兰芳的感情生活中出现了个插曲。这便是社会议论颇多的“梅孟之恋”,女主角是当时名满京华的老生演员孟小冬。
孟小冬比梅兰芳小13岁,祖父孟七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净演员,后从北方迁至上海。父亲孟鸿群工文武老生,她生在上海,受家庭熏陶,自小喜好唱戏,父亲看准她的天赋,打小就让她拜师学艺。她因聪慧,又下过苦功,年仅7岁就两次搭班去无锡演出。9岁时,正式拜舅父(一说姑父)仇月祥学习孙(菊仙)派老生,12岁时在无锡新世界登台,14岁时在上海乾坤大剧场演出。这期间,她不但应工老生,连武生也唱。18岁到北京后,拜陈秀华为师,专攻余派老生戏。至于拜余叔岩为师,得其亲授,那是后话,1938年的事了。
1925年,北京第一舞台有一场盛大的义务戏,大轴是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倒二是余叔岩、尚小云的《打渔杀家》,倒三就是孟小冬和裘桂仙的《上天台》,连马连良、荀慧生等名角的戏都排在前面,可以说这场演出对孟小冬来说意义重大。从此,她在京城声名鹊起,以后的营业戏卖座几乎与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相持平。
因为梅兰芳与孟小冬都是名伶,所以他俩的恋情广受关注,传说也多。关于这场恋爱是如何发生的,有的说是梅兰芳身边的朋友为了某种目的撮合的,有的说是梅太太福芝芳因身患沉疴,而预先安排。如此等等,并无实据。其实最有可能的原因即是两人同台演戏,配合默契;台下互相倾慕对方的才华,经常交流艺术,日久生情。

1926年8月28日的《北洋画报》上有署名“傲翁”者撰文说“小冬听从记者意见,决定嫁,新郎不是阔老,也不是督军省长之类,而是梅兰芳。”当天的《北洋画报》上还刊发了梅、孟各一张照片,照片下的文字介绍分别是“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戏装)”、“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旗装)”。这可能是媒体最早一次对梅孟恋情作肯定报道。次年2月,梅孟双双相偕从上海返回北京,梅孟关系似乎更得到了证实。

1927年经梅党成员撮合,冯耿光(幼伟)证婚,梅、孟于农历正月二十四日结为伉俪,洞房设在北平东四九条冯耿光公馆,对外保密,金屋藏娇。4月,“金屋”秘密搬迁至东城内务部街巷内。向孟小冬家提媒的是齐如山和李释戡。孟家也以梅有两房夫人,不愿女儿作偏房相对。齐、李言王明华病体沉重在天津疗养,家里实只一房。婚后另屋分居且又以梅兰芳“兼祧两房”并非偏房获得了孟家的同意。婚前三个月,梅兰芳又带孟小冬去天津见了王明华夫人,然二夫人福芝芳不承认孟小冬。

梅的伯母逝,在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治丧。作了梅的妻子却一次没有踏进这个家的门的孟小冬来为婆婆奔丧吊孝,却被福芝芳阻拦。梅兰芳劝解俩人不成,甚窘,请了孟的舅父劝回了孟小冬才作罢。第二年(1931年)七月孟正式提出与梅分手,脱离家庭关系。回到娘家,绝食,欲寻短见,经劝解才止。孟氏晚年曾对挚友透露过她在北平生有一女,不过生下不久,因有气,不喜欢,便送人了,后女儿长大成人,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提出赴港探母,但因故未能成行。《梨园冬皇孟小冬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三百二十五页有“孟小冬身孕倩影”相片。

1927年9月14日发生的东四九条冯宅惨案对梅、孟的婚姻关系也有很大的影响。梅兰芳差点丢了性命,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纨袴子弟王惟琛一直单恋孟小冬,始终得不到小冬回报,正在百般愁苦之际,听说小冬已被梅兰芳“抢了去”,一时想不开,一天突然闯入梅宅,欲找梅兰芳理论。当时已近正午,梅兰芳和冯幼伟等几个朋友正在吃午饭,佣人进来通报,说有一个“身穿浅色西装,文质彬彬,年约20岁左右,一看就是个大学生模样的人”要见梅大爷。在座的北京《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自告奋勇,对梅兰芳说他先出去看看那人有什么事,说完,便离座随佣人走出餐厅往客厅走去。

张汉举矮矮胖胖,由于记者出身,颇善词令,平时热衷于交际,喜欢管三管四,所以有“夜壶张三”的绰号。他来到客厅,以为找几句托词就可以把王惟琛打发掉,谁知还未等他开口,就见王惟琛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抵住张汉举,叫道:“你叫梅兰梅出来见我!”张汉举到底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很快就稳定了情绪,回说梅兰芳出去了。王惟琛自己也很紧张,听说梅兰芳不在家,便颤声要求张汉举转告梅家,要梅家先掏出五万块钱,赔偿他失去女朋友的精神损失。枪口下的张汉举大声呼唤佣人,让他们转告冯幼伟,赶快去筹款。

其实,早在王惟琛掏出手枪的那一刻,就有佣人忙不迭地奔到餐厅通知了梅兰芳、冯幼伟。此时,听王惟琛说要钱,冯幼伟一面打电话通知军警督察处,一面通知银行迅速提出五万元现款。

钱送到时,军警也已包围了梅宅。当佣人将钱扔进客厅后,王惟琛将张汉举挟作人质,好使他安全离开梅家。走到大门外,王惟琛这才发现军警不仅包围了梅宅,连周围屋顶上都有荷枪持弹的军警,因为过于紧张,他手中的枪响了,张汉举重重地倒在了地上。一见人质已死,军警们众枪齐发,顷刻间,王惟琛被打成了蜂窝状,当场毙命。

次日,大栅栏附近的一根电线杆上,高悬着一个木笼,木笼里放着的正是王惟琛的血淋淋的头。这颗人头在电线杆上晃荡了整整三天。当年,最重的刑罚也不过是示众三天,可见“军警处”是将“王案”作为大案来处理的。

王惟琛的死算是咎由自取,张汉举却死得冤枉。梅兰芳对张汉举之死深感歉疚,他不仅包揽了张汉举的后事,而且还赠送给张家位于麻草园的房屋一幢,现金二千元。
后来梅孟分手,有人便将这两件事说为因果——梅兰芳受“血案”的刺激而离开孟小冬。其实这又是人们的猜想。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故不应简单视之。梅孟分手未必只有一个原因,但直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梅兰芳听说在他访美期间,孟小冬身边另有感情介入。梅兰芳对孟小冬并未明媒正娶,孟小冬对梅兰芳也就不负有婚姻意义上的责任,这段感情遂告终结。

有史料说,1931年,在孟小冬聘请的郑毓秀律师和上海的杜月笙的调停下,梅兰芳给孟小冬4万块钱为赡养费。

其实是梅兰芳访美的次年回到北京时,得知孟小冬在天津欠了债,于是给了她几万块钱。由此可见梅兰芳为人的厚道及情义。

孟小冬后来嫁给了上海闻人杜月笙,1949年5月随杜去了香港。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在家收徒教戏。1967年秋移居台北,10年后发肺气肿与心脏病去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