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8、生活篇:生活本身也就是艺术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要想根除贪婪,必先消灭贫焚之母--奢侈。--西塞罗
☆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则亡其身。--诸葛亮
☆面对邪恶和虚伪无动于衷,这是最可怕的。--苏霍姆林斯基
☆恶虫顶爱在娇蕾里滋生。 --莎士比亚
☆敌人只有一个,便是贪图享乐的自私自利,是它把生命的泉源吸干了,搅浑了。
--罗曼•罗兰
今 日 看 点:2015-09-18▲◆★●■☆
中央国家机关共封存3868辆公车 安置两千多人★★
http://news.sina.com.cn/c/2015-09-16/103532313974.shtml
郑和号交付:打破韩国垄断 比尼米兹航母长70米★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914/937929_2.shtml
中日韩未来关系面临四种可能★★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914/938129.shtml
地球若用尽化石燃料 南极冰将几乎全部融化★★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50915/938823.shtml
中国高铁迎来大踏步发展成“民族骄傲”★★★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5/0915/241749.shtml
长江口发现大量中华鲟幼鱼 创10多年之最★★
http://news.ifeng.com/a/20150917/44670156_0.shtml
中国东海油气田设施最新照曝光 总共有16处设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16/4568336.html
中央国家机关共封存3868辆公车 安置两千多人★★
http://news.sina.com.cn/c/2015-09-16/103532313974.shtml
2015年09月16日 新华网
【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16日介绍,目前中央国家机关车改已全面完成,共封存车辆3868辆,并向社会公开拍卖,2000多名司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车改总体方案制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5年9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部分实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连主任提到中央国家机关层面的公车改革目标已经基本完成,这项改革难点和阻力在地方会比较大,想问一下,相关的改革在地方层面现在推进的进展如何?能不能在今年内实现预期的目标?
连维良:公车改革全社会都非常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去年,公车改革方案出台以来,总体上来讲进展顺利,可以归纳为两句话:进度符合预期,节支效果好于预期。所以进度符合预期就是中央国家机关140个参改单位,截至目前公车改革已经全面完成,已经取消了车辆3868辆,而且都已经规范处置,收入已经上交国库。涉及的参改人员接近5万人,压缩的车辆达到62%,安置司勤人员两千多人。
http://d1.sina.com.cn/201509/01/1384221.jpg
刚才你讲到公车改革的难点在地方,确实是这样,今年上半年,地方在上报改革公车方案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很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因为地方的情况比较复杂,很重要的是公车改革之后公务出行更多要靠公共交通来保障,但是对地方来说,特别是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它的公共交通的保障条件是比较差的,而且有些地方可以说没有公共交通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车改,确实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实现公车保障形式的转换,同时又要服从于发展,服务于工作。
连维良:今年上半年车改领导小组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认真的研究。最后对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执法执勤车的问题,基层领导干部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到一线处理实际问题用车保障问题等等,应该说找到了大家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地方公车改革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以说都有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公车改革会加快。截至目前,据我们了解,各个省区市都已经制定了公车改革方案,有些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一些边远的地区、一些交通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我们也强调不追求进度,从实际出发,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已经制定了公车改革方案。▲◆★●■☆
郑和号交付:打破韩国垄断 比尼米兹航母长70米★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914/937929_2.shtml
2015-09-14
核心提示:郑和号交付意义非凡,它打破了韩国船厂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已跨入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发、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方阵。
“郑和”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载箱量集装箱船,该船装载量达18000标准箱。“郑和”号轮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造的甲板面积最大的民用船舶,该船型宽54米,设计吃水14.5米,服务航速22.2节,投钢量约4.8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
以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18000TEU(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12日在上海长兴岛完工并交付给承租运营方——国际航运界三大班轮公司之一的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公司。
郑和号交付意义非凡,打破韩国船厂垄断地位
这是继7月27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命名交付“达飞·瓦科斯·达伽马”号后的又一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她的命名交付,打破了韩国船厂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已跨入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发、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方阵,显示出上海船舶工业已形成连续建造交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
中日韩未来关系面临四种可能★★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914/938129.shtml
2015-09-14 参考消息网 作者:逐鹿亚太 责任编辑:雷璟
核心提示:与东西方阵营明确对立的冷战时期不同,东亚现在由于超越国境的经济相互依存,产生了复杂的国家间关系。
参考消息网9月14日报道 日本《东京新闻》9月13日发表题威《日中韩合作和对立的未来》的文章,文章内容如下:
未来,历史学家谈论起近几年的东亚历史,恐怕会将这段时间定义为“在势力变动中寻求新平衡点”的时期。与东西方阵营明确对立的冷战时期不同,东亚现在由于超越国境的经济相互依存,产生了复杂的国家间关系。冷战结束后,东亚也在一段时期内尝试过组建多国间协议框架组织。但由于中国的异军突起及其海洋战略的进攻性,整个东亚地区对立和合作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其中,我们能够同时看到多种未来的可能性。
首先,是日本和中国摸索将全面对立置于脑海当中的“新冷战型”秩序。对于在经济和军事上势不可挡的中国,日本为了抑制其势力在东亚扩张,准备建立牢固的安保合作框架。该战略需要强化日美和美韩同盟,深化三国之间的合作,目的是保持对中国的力量优势。但韩国在安保领域希望与日美合作,同时又不希望日中矛盾激化。
第二,是中国将韩国拉拢到自己一方,造成中韩对日美的“联合修正型”秩序。日美同盟十分牢固,无法下手。而只要还存在北朝鲜问题,美韩同盟就很难削弱。所以中国的战略是扩大日韩矛盾。韩国虽然与日美保持安保合作关系,但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始终都要进行牵制。因此,日美韩的合作并不稳定。但对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的韩国来说,与中国构筑和维持全领域合作关系又不太现实。因此,这种情况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危险的赌博。
第三,是日中韩构筑全面合作关系,谋求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地域合作型”秩序。三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加深,构筑多国间安保体制,促进地区整体的稳定发展。这种框架从长远角度看非常理想,但从现实来看却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中国放弃势力扩张,接纳并融入现存的国际秩序。但如日中天的中国有大国志向,很难期待中国以与邻国同等的立场参加合作秩序的构建。
最后,是日中韩三国各自在有限的对立当中,建立防止危机发生的机制,一边对对立要素进行有效管理,一边推进合作的“复合部分联合型”秩序。这种构想不需要特定的组合和框架,各国按需寻找合作伙伴。比如,在军事上日美韩三国合作,在环境、能源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日中韩推进合作。但要实现这一秩序,需要国与国相互承认对方是同等的主权国家,同时需要培养合作的习惯和智慧。
现在的日中韩三国正在回避决定性的对立,逐渐为确立机能性合作体制做准备。10月底或11月初有可能举行的日中韩三国首脑会谈,或许将是东亚秩序的新起点。▲◆★●■☆
地球若用尽化石燃料 南极冰将几乎全部融化★★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50915/938823.shtml
2015-09-15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如果我们用尽地球上所有剩余的化石燃料,那么南极几乎所有的冰都将融化,这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高达61米,足以淹没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城市。
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报道 美媒称,如果你曾在炎热夏日向自己身上倾倒些许冰茶,你必定知道这种凉爽舒适的体验不会停留多久。这是因为冰难以抵御高温。主宰你消暑体验的热力学规律同样主宰着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冰遇热会融化,不管它是立方体的冰块,还是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盖。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9月12日报道,9月1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用尽地球上所有剩余的化石燃料,那么南极几乎所有的冰都将融化,这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高达61米,足以淹没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城市。
化石燃料被视为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当燃烧时,它们向大气释放影响巨大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把来自太阳的热量截留在地球大气中,导致气温上升。
上述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气候科学家肯·卡尔代拉在一份新闻稿中说:“我们的发现表明,如果我们不想让南极融化,我们就不能像之前所做的那样,从地下掘取含碳元素的化石燃料并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卡尔代拉还说:“以往对南极的大多数研究均以西南极冰盖为重点。我们的研究表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还面临丧失规模更大的东南极冰盖的风险。”
另一种观点也好不了多少。一项由斯坦福大学最近开展的研究发现,尽管东南极冰盖比我们此前认为的更稳定(甚至在地球历史上极其炎热的时期也是如此),但保守估计显示,如果气温重新达到史前极值,海平面将引人注目地上升13.4米。
如果把时间跨度缩小至更贴近人类的时间尺度,前景仍然相当悲观。美国航天局估计,海平面未来100年可能上升至少0.9米。与上述的61米或13.4米相比,这可能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即便海平面上升0.3米,也足以侵蚀美国航天局的设施(这些设施有许多位于沿海地区),更不用说许多海滨城市了。
幸运的是,存在其他选择。
如果可以让能源消费从化石燃料转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或者甚至转向核能,尽管处置核废料会带来另外一系列长期问题),就可以避免这种可怕结局。▲◆★●■☆
中国高铁迎来大踏步发展成“民族骄傲”★★★★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5/0915/241749.shtml
2015-09-15: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援引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消息,发表题为“中国高铁迎来大踏步发展 成‘民族骄傲’”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编译如下:
在经历最初的挫折后,中国的高铁正迎来了大踏步的发展,高铁连接了全国100多个城市,总里程达到1万英里(约合1.6093万公里——本网注)左右,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里程的总和。
7月底,由中国东南大学教师陶岸君绘制的一份非官方的中国高铁线路图在网上疯传。这份由多种颜色绘制的详细地图像地铁线路图一样清晰明了,方便用户使用,不过中国交通部门官员提醒人们不要用这份地图代替官方的列车时刻表。尽管如此,这份地图和它受到的热烈欢迎表明,高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流的、越来越受喜爱的出行方式。
网民们认为高铁线路和地铁一样,便捷、迅速且四通八达。有人在微信上说:“高铁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住在石家庄,在北京上班。”网民说单是看看这幅线路图就让他们想出门旅行。还有一个版本的地图指出了从南京到成都一路上吃货们可以品尝的无数美食,从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到武汉的鸭脖子,最后到成都的火锅。
开辟一条新线路会令即将被纳入高铁网络的城市激动万分。即使在已经有了高铁的地方,可能的新线路也会让人们兴奋不已。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2003年,中国开通了首条高铁,但接下来在大力扩充高铁网络时,这一做法受到了国内外的强烈质疑。批评者质疑每年将1000亿美元投入到这种看似毫无价值的事情上是否明智,尤其是铁道部由此背负的巨额公共债务。批评者预计乘客不会愿意采用这种更昂贵的交通方式。
2011年的两个事件动摇了公众对中国高铁的信心。先是2月,铁道部长刘志军因腐败和滥用职权接受调查。同年7月,经过沿海城市温州的两列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40人死亡,给整个高铁系统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修改高铁安全规定,实行限速,并在2013年解散了铁道部。
这些改革举措使得此后的高铁变得平安无事,但最有助于人们接纳高铁的可能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在对这项大工程最初的怀疑和谨慎态度慢慢散去后,取而代之的是对其内在价值的逐步认同。尽管高铁票价不菲且车次频繁,但不少线路的车票仍然销售一空。高铁每天的乘客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已到249万,是乘坐国内航班人数的两倍。▲◆★●■☆
长江口发现大量中华鲟幼鱼 创10多年之最★★
http://news.ifeng.com/a/20150917/44670156_0.shtml
2015年09月17日 新闻晨报
资料图:今年5月,长江南京段水域多次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 南京市渔政处供图摄
原标题:长江口现大量中华鲟幼鱼
晨报讯昨天,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获悉,今年春夏上海长江口出现大批中华鲟幼鱼,数量为往年的数倍,也是10多年来之最。
“葛洲坝修建之前,中华鲟的产卵地在金沙江。葛洲坝修建之后,中华鲟在葛洲坝下面产卵。”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介绍,长江水产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华鲟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长期监测葛洲坝下产卵场的产卵活动,近2年科研人员没有发现中华鲟产卵,去年上海长江口没有发现中华鲟幼鱼。今年4月16日,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江口长兴岛东北侧部、长江大桥以东3.5公里处监测到一尾野生中华鲟幼鱼。往年上游秋季繁殖的中华鲟幼鱼洄游到达长江口的最早时间通常在次年5月中上旬,这次监测到的时间在4月中旬。
在通过形态学研究确认监测到的幼鱼是中华鲟的基础上,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遗传背景,进一步确认长江口出现的该鱼群为中华鲟幼鱼。但这批幼鱼的产卵地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葛洲坝至上海长江口长江沿线的湖北、江苏、上海等地,包括东海水产研究所在内的多家渔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校,正在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全力寻找原因,拉网式寻找这批幼鱼的产卵地。
中华鲟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体型最大,生长最快,为我国特有。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中华鲟一般在每年的秋季在长江上游产卵,第二年春季游到长江口,3个月之后游入大海。
长江南京段水域多次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
南京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5月12日公布,连日来长江南京段水域多次发现野生中华鲟幼鱼。
今年5月3日至10日,南京市渔民在刀鱼生产时连续三次发现中华鲟幼鱼。今年4月15日至5月10日是南京长江渔民捕捞刀鱼规定时间,江宁区渔民5月3日、6日、10日三次在子汇洲水域误捕到鲟鱼幼体,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有关专家鉴定,确认均为中华鲟。今年4月19日,有报道称长江入海口发现疑似野生中华鲟幼鱼,东海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庄平认为,中华鲟产卵的时间地点可能已发生变化。
近年来,南京相关部门加大传播力度,提高渔民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渔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也显著增强,当误捕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动物,会及时报告渔政部门,并按要求进行初步测量、拍照、放流。对于受伤的水生野生动物,渔政部门接报后还会组织专家进行专业救助。
中华鲟,俗称大腊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和“水生物中的活化石”的美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和长江中。(来源:中新网 作者:朱晓颖))▲◆★●■☆
中国东海油气田设施最新照曝光 总共有16处设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9/16/4568336.html
观察者 2015-09-16:日本外务省网站称,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区域总共有16处设施
在新安保法遭遇国内民意强大阻力的背景下,安倍政府最近更加热衷于炒作中国威胁。日本共同社昨天(15日)披露,日本外务省近日又以中国在东海进行油气开发为由,向中方提出抗议。查询发现,日本外务省还在官网发布了中方全部16处设施的照片。
共同社称,日本外务省认为,中国在东海日中中间线附近建造的16处油气田钻井平台中,有4处正在开发,表示“在边界未确定的水域进行资源开发令人遗憾”。
日方此次通过东京与驻华外交渠道提出抗议,并要求根据2008年关于共同开发油气田的日中协议召开工作磋商。
日本外务省在主页上新公开了可以确认中方继续开发油气田的照片,称此次涉及的4处平台都是2013年6月以后新发现的设施。从已公开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疑似用于挖掘油气田的新建设备,以及可能是天然气燃烧生成的火焰。另外12处设施仍处于基建状态。
最近几个月来,安倍政府多次炒作东海油气田问题。日本7月公开了中国东海油气田部分设施的照片,并要求中方停止有关作业,而实际上中国显然未答应日方的要求。
日本时事通信社8月6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当地时间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岸田再次要求中方停止在东海“单方面开采”油气田,并就当前南海局势表示担忧。
中国外交部7月22日已就此作出回应表示,中国东海油气开发活动是在无争议的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是中国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范围内的事情。日方的作法是有意制造对立,对管控东海局势、推动两国关系改善不具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中方重视落实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立场没有变,也愿就东海有关问题继续与日方保持沟通,关键是日方要为落实原则共识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条件。日方炒作东海油气问题,显然不利于中日就东海有关问题开展对话与合作。
根据日方发布的图片,中国开发的东海油气田全部位于中日海上中间线的中国一侧。而且中日中间线为日本单方面主张,中国从未接受过。按照中国主张的大陆架基线,这些设施更是毫无争议的处于中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