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话透露“十三五”新改变★★★★

名人名言: 8、生活篇:生活本身也就是艺术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没有什么东西像常识和直率的举动那样使人们感到惊讶。--爱默生
☆经验是可靠的指路明灯。--菲利普斯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
☆抗兵相若,哀者胜。--老子
☆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司马光

今 日 看 点:2015-07-27▲◆★●■☆

习近平讲话透露“十三五”新改变★★★★
http://news.ifeng.com/a/20150726/44253025_0.shtml
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人不想多生了★★★
http://news.sina.com.cn/c/2015-07-25/201132147206.shtml
美国再次搅局南海 解放军密集军演★★★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27/865886.shtml
新闻观察:“全面二孩”还有多远?★★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44156.html
令计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所指为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7/26/4440526.html
如何正视历史:从京都、奈良到北京★★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786422.html
美上将罕见诋毁中国南海岛礁建设★★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7/26/4441704.html

习近平讲话透露“十三五”新改变★★★★
http://news.ifeng.com/a/20150726/44253025_0.shtml

2015年07月26日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提法排序均有变 习近平讲话透露“十三五”哪些重大改变

编者按:5月25日到7月18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就“十三五”规划编制展开不同主题的调研。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就将召开, 随着这一时间点的临近,越来越多相关细节浮出,解读总书记的考察路线,更为我们了解“十三五”规划的框架及重点提供了参考。

三次专题调研 与18省区一把手座谈 重视程度不一般

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浙江考察,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进行指导,与华东7省市主要负责人座谈。这被媒体解读为首个听取“十三五”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开活动。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贵州调研,就做好扶贫开发、谋划“十三五”发展进行调研。与7省区主要负责人座谈。

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吉林调研,听取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建议,与4省区主要负责人座谈。

大公报分析称,类似规格和形式的座谈会屈指可数,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与地方省市负责人或专家学者的座谈交流,多由总理负责。

“十三五”这几个字,总书记最早曾在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到,要求“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 2014年4月,发改委启动了规划编制。

今年几乎月月提。

3月,总书记两会期间谈到“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

3月16日两会结束后,总书记会见欧洲议会议长时提及“十三五”规划,并表示“相信在新的规划中我们会找到中欧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

5月即开始专题调研。

如此重视为哪般?

总书记说:“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总理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

发改委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

媒体说:“十三五”规划是习近平主政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里该如何走得既稳又好,规划将发挥的历史作用至关重要。

专家说,“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直面新常态,是由大国向强国上台阶的关键阶段,一些问题也会集中暴露,我们也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变轨超车。因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和着眼点,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有根本区别。

细节透露“十三五”规划的根本区别所在

定调:

在三次调研中,总书记对当前经济形势做了相似表述,关键点总结为: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对此一定要有信心。”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三次提到“关键要保持战略定力”,提到“改革是制胜法宝”、“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考察浙江时首次描述“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

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

与“十二五”规划中的转方式、新农村、转型升级、服务业大发展、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社会管理、文化大发展、改革攻坚、对外开放、政治文明建设、港澳台合作、国防建设、强化实施共16个方面对比,“十三五”框架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以及更为精简的清晰分类。

在下行压力大、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保增长成为第一要务,这与“十二五”中“转方式”居首有了根本区别。这也是调研首站选浙江、主题是“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所在。参加座谈的7省市负责人绝大多数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分析称,在“十三五”规划中,东部极有可能重新赋予更重要地位,成为引领中西部发展的排头兵。

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分列第二、三、四位,尤其是创新位次的明显提升,可看出本届政府“保增长”措施的重心所在。这从总书记和总理的历次考察出访活动中,随时随处对创新的强调可看一二,也可从4月总理刚刚考察完吉林,7月总书记又将“十三五”调研第三站选在吉林看出其深意。

作为国企云集的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在经济增速垫底、被指“比全国提前十年进入老龄社会”的紧要关口,仍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面前被中央寄予厚望。习近平重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同时提出了“四个大力推进”的新要求。“十三五”框架“协调发展”中也包含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7月,发改委发文支持东北振兴,同时表示,相关支持政策将继续出台。由此可见,“东北再振兴”将是“十三五”时期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

“农业现代化”紧随“创新”之后,且由“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篇里的一章变为单独提出,在总书记的3次主题调研中,也3次提到“农业现代化”,重要程度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总书记将贵州扶贫开发作为调研的第二站,在“十三五”框架中将“扶贫”作为十大突破之一单独列出,“协调发展”中除了“区域发展”,还明确含有“城乡一体化”(这也是总书记3次调研3次提到的热词),诸多迹象都可看出中央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到罕见重视程度。正如总书记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意味着,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和攻坚拔寨的冲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人不想多生了★★★
http://news.sina.com.cn/c/2015-07-25/201132147206.shtml

2015年07月25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直以来呼声很高。近来有关国家年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报道以及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的否认,都引发了新一轮争议。

学习大国(XXDAGUO)在此不说政策是否应该放开,只是想从学理角度和历史数据来讨论,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人不想多生了。

田获三狐

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当下,出生率、生育意愿齐齐下行,不少人都有切身的体验。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观点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人均GDP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是中国生育率急剧下降的三大推手。只不过,这三个变量在不同时期对生育率下降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首先,生育政策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边际效果渐趋下降。第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对生育率下降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强。

换句话说,人们要么忙着挣钱,要么忙着上学,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生孩子的事自然就往后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最有效的避孕药。而相对来说,贫穷就是最合格的助产士了。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现在经济繁荣,娱乐至上,世界那么大,孩子是拖累。

按照人口学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总和生育率[注1]在2.1的替代水平下,就意味着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

也就是说,一家两个娃,整个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才能保持平衡,人口结构才可以保持稳定,就不会走入老龄化社会了。但是,现在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是一般的低。

从历史上看,解放后到20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通常处在5-6的水平上。现在呢?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算出,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事实上已经多年低于1.5了。

地方层面,有学者在江苏进行了数年的人口调查,结果发现,在假设不受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平均每对夫妻期望的孩子数大概是1.7个,也就是说显著低于2.1的替代水平。

这意味着,即使将来不再限制生育子女的数量,生育率回归到高水平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了。

到底是谁让中国人不想生了?

数据不撒谎,到底是谁让中国人不想生了?

首先,要明确一下生育政策的适用范围。事实上,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具体计生政策都有区别。

总体上看,农村宽于城市,西部宽于中东部,少数民族宽于汉族。因此根据蔡昉的测算,从全国整体上看,政策规定只能生一孩的人口仅仅为全部人口的36%。

也就是说,即便实行了严格的计生政策,全国还是有六成多人可以多生。

第二,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时间上来看,事实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提倡以“晚、稀、少”(晚婚、生育间隔、少生优育)为目标的自愿性计划生育了。到80年代才形成了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随后逐步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并得到越来越严格的执行。

这里,有一个时间点很关键,就是总和生育率大幅度降低是发生在1970-1980年期间,也就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从5.8下降到2.3,下降了3.5个孩子数。而以2008年总和生育率为1.4作为参照的话,1980年以后总共才下降了0.9个孩子数。

生还是不生,这不单是中国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转变有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口转变的速度非常快。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转变,即从“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向“低死亡率+低出生率”的转变,是以高度压缩的形式完成的。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数据,中国人口期望寿命从40岁上升到70岁,只用了50年左右,比欧美国家少用了一半时间。而英国、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下降到2,用了约75年的时间,而我们花费的时间不到30年。

那么中国的这种现象是独一份吗?不是。

韩国、新加坡、泰国和中国台湾都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和中国大陆一样,生育率从上世纪50年代大致相同的高起点上,到90年代以后都下降到低于2.1的替代水平。印度虽然在时间上有所滞后,但变化轨迹也是如此。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种现象是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或者后进国家的赶超战略,在人口变化上的符合逻辑的反映?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这是我们在总结各个领域的赶超成果时,说的最得意的话。

但是,快,不一定是好事,往往是双刃剑。因此,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到人口变化的客观规律之后,再去考量政策变迁、制度改进,我们的发展才会更理性,更稳健。

[注1]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新闻观察:“全面二孩”还有多远?★★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44156.html

2015-07-21:从2015年1月1日开始为员工提供零利率俗称“超生罚款”的社会抚养费贷款至今,6个多月过去了,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只收到了数个真正的申请。梁建章在企业内部实施的这一民间人口实验,贷款时限最长可达10年,在携程内部受到员工好评不少,但实际的反响则一般,除了数例真正申请的人之外,咨询了解的人有十几名。

在携程,70后员工有1800多人,其中非独人数为650人左右,由于年龄原因,这些人的生育意愿一般,很多符合条件的70后也都放弃了生二胎。

“目前的社会扶养费,很多人都通过各种途径不缴或少缴。在携程,缴款的人大多都做好了生二胎的准备,包括经济和生活方面。而有些人则因为经济和工作原因,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梁建章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他的人口实验才进行了6个多月,全面放开二胎的号角已经越吹越响。

7月10日,国家卫计委通报我国人口和计生工作情况时首次透露,在全面放开二孩方面,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这一表态与过去五次对同一问题的回应不同,被认为是一大突破。

同时身为长期呼吁放开生育政策的人口问题学者,梁建章的期待更加激进。“由于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因此,把全面放开二胎提上日程是有可能的。

“中国的生育率不会超过1.7”

时代周报:你为什么关注中国的生育政策问题?

梁建章:这与我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时的研究方向有关。当时,我从不同途径收集来的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差别很大,而深入研究后发现,中国的生育率水平已经下降到世界上最低国家之列。

比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生育率已降到1.22。当然,对于这个数据会有不同解读。有人觉得会有偏差,可能存在漏报的情况,但就算把漏报的因素考虑进去,以漏报10%-20%的比例计算,中国的生育率也不过是1.4-1.5,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数字了。

时代周报:按照你的研究,如果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新增人口情况可能会如何?
梁建章:近年来,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是1.7-1.8个孩子。例如,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问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8个和1.6个。

在没有任何生育政策的限制下,意愿生育率只有1.7。而实际生育率会远低于1.7,因为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孕或不婚,还有很多人虽然想多要孩子,但经济和事业上不允许。所以,如果没有限制生育的政策,中国的生育率不会超过1.7的意愿生育率。

还有一个有力的论据可以说明,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率也不会大幅上升。在全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20世纪80年代,有四个地区作为试点,没有实行一胎化政策。它们是甘肃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和湖北省恩施。这四地是典型的中国欠发达地区。而经过20多年的观察,这些地区的生育率不超过1.8。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真正的问题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

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5以下。可是,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才完成一半。今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移居城市。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0%上升到20年后的70%。

目前,上海和北京的生育率是低生育率的世界冠军,只有0.7左右。如果上海是中国其他城市的未来,用70%的城市化率来计算,加权平均生育率就是0.7×70%+1.8×30%=1.03(农村姑且假设仍为1.8)。这意味着,中国的生育率会降到接近1.0,这将是灾难性的,因为那时候,每代人都会减半。

时代周报: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发达国家,生育意愿通常高于生育行为,但在发展中国家,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某些地区接近发达国家,有些地区接近发展中国家,所以,生育意愿并不能准确反映生育行为。与此同时,单独二孩政策落实至今不过一年,有些人甚至因为今年是羊年而主动避免,所以,一年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反映单独二孩政策的实际效果。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梁建章:一般来说,生育意愿通常高于生育行为,这是因为,从“心动”到“行动”。只有在缺乏避孕措施的情况下,生育意愿才会低于生育行为。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申请人数是最多的,这是因为存在“生育堆积”。国家卫计委最近也承认,“单独二孩”的全国申请数量,在2014年6-7月是每月15万对左右,目前每月只有8万-9万对。

而“今年是羊年而主动回避”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一份公开的学术研究报告《吉年生吉子·中国生肖偏好的实证研究》显示,从全国来看并不存在生肖偏好,出生人口规模的波动,更多是由于人口惯性的影响。其中1949—2008年间兔年出生的人口最多,达1.15亿人;而鼠年出生的人口最少,仅为9728万人。羊年虽然被冠以“不宜生子”的帽子,但羊年的出生人口总数较鼠、牛和猪年都多。同时,大众热力追捧的2000年(千禧龙宝宝)、2007年(金猪宝宝)和2008年(奥运宝宝),并没导致出生人口总数有重大波动。

中国的人口危机就像温水煮蛙

时代周报:经济学家早几年就开始讨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最近两年,制造业企业感受到了,服务业也能感受到,但普通人不太能体会,中国人平时的直观感受还是“人太多”。中国的“人口危机”什么时候会全面到来?

梁建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2012年减少345万,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又减少371万人。一些中国人的直观感受还是“人太多”,那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而中国的农村人口实际上在减少。
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中国的人口危机就像温水煮青蛙,会慢到在一两年的时间跨度里根本感受不到变化。而且,因为经济的自然适应力,特别是中国社会特有的韧性,在人口危机逐渐显现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会不断调整,灾难可能不会突然出现。
但如果从10年、20年、30年这个尺度上来看,那将是一种翻天覆地,触目惊心的变化。
时代周报:人口红利消失会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影响?

梁建章:长期低生育率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首先就是人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数量相对于需要抚养的老人数量迅速减少,这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增加。

低生育率也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创新和创业的活力。随着人口老化,企业中老人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年轻人的上升空间缩小,其创新和创业活力会大幅下降。

时代周报:一些出生率低的地方,会采用输入新移民和外地劳工来缓解。对于这些已经产生的影响,中国有什么实际的解决方法吗?

梁建章: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以通过输入新移民和外地劳工来缓解老龄化问题,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因为,上海户籍人口1400万,外来人口约1000万,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13亿中国人能吸收几亿外国移民吗?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必须主要依靠中国自己解决,其中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现在过低的生育率,以便减缓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

时代周报:如果近阶段全面放开二胎,还合适吗?

梁建章: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至今已有20多年。全面放开生育已经迫在眉睫。

时代周报:其实,影响生育行为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政策、妇女就业,而生育政策只是因素之一。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其他因子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于生育政策?

梁建章:影响生育行为的因素,生育政策的作用比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验表明,生育率的高低其实主要不是由生育政策决定的,而主要是由社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可以比较一下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率:

印度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实行“提倡少生”的政策,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而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在2010年仍达到2.65。

俄罗斯(以及前苏联)长期鼓励多生。然而,从1960-2000年,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生育率总趋势是不断下降:1960年总和生育率为2.52,1970年下降到1.99,1980年下降到1.89,2000年下降到1.21。近年来,俄罗斯生育率有所上升,但仍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提倡少生”的政策,1970年台湾总和生育率为4.0。在1990年代,台湾人口政策开始发生转变,提倡“适龄结婚,适量生育”,近几年更进一步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2012年台湾总和生育率只有1.26。▲◆★●■☆

 

令计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所指为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7/26/4440526.html

2015-07-26:自2014年12月22日至今,在经历长达7个月的调查后,令计划一案终于浮出水面: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大内总管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但一旦令计划获刑,提拔信任他的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怎办?

据海外头条引述东方日报评论员章文的文章说,比较一下令计划和周永康两案通报中的用词,除了惯常的「受贿」、「通奸」等字眼差不多外,以下两项「罪名」存在略微差别:令计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周永康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令计划比周永康多了「政治规矩」;令计划违纪违法获取党和国家大量核心机密,而周永康是泄露党和国家机密。

「政治规矩」是一个令人迷惑的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明白到底所指为何。有些读者在跟帖中干脆称之为「潜规则」:党内不成文的规矩,比正式载之书面的规则还要管用。另外「违纪违法获取党和国家大量核心机密」的表述也令人迷惑,令计划身为中办主任,胡锦涛最为信任的人,肩负上传下达之重任,获取党和国家核心机密当属其分内之事,何来「违纪违法」之说?

评论员文章说,作为个人非常好奇的是,在这长达7个月的调查期间,有关部门有没有找胡锦涛核实过令计划「违纪违法」的细节?而一旦令计划获刑,胡锦涛怎办?他至少是用人不察、监管不力啊! ▲◆★●■☆

 

美国再次搅局南海 解放军密集军演★★★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27/865886.shtml

2015-07-27 中新网

核心提示:这一周来,不仅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继续搞风搞雨,又有日本发布2015年新版防卫白皮书炒作“中国威胁论”,同时,中国军队也在南海、东海、西太平洋等多海域进行军演。

一周军情:美国再次搅局南海 解放军密集军演

这一周来,不仅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继续搞风搞雨,又有日本发布2015年新版防卫白皮书炒作“中国威胁论”,同时,中国军队也在南海、东海、西太平洋等多海域进行军演。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周不容错过的军情。

美国再次搅局南海 其言行用心险恶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上将最近访问菲律宾期间亲自参加了在南中国海上空的监测飞行。

18日,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威夫特搭乘美军巡逻飞机在中国南海岛屿上空进行飞行巡逻,历史7小时。此后,据《今日美国报》网站21日报道,斯威夫特表示,尽管中国警告美国飞机远离南中国海争议岛屿上空,但是美国飞机还会继续在这些岛屿上空巡逻。同天,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华盛顿一个智库研讨会上回答中国学者提问时明确表示,认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恪守中立”立场只是“中国的误解”。

点评: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断遭到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的指责与干涉,其欲挑起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争端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无论美国经常散播的针对南海问题出尔反尔的言论,还是在南海钟对中国不断的小动作,都只是想让菲律宾、日本等国觉得美国能在背后撑腰,让这些国家敢于向中国叫板。中国海军发言人25日也表示,某些域外大国不断拉拢其他国家涉足南海问题,甚至派遣舰机对我抵近侦察骚扰,以我为假想敌举行各种演习,对我领土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造成严重威胁,也危害着地区安全稳定和南海航行自由。▲◆★●■☆

 

如何正视历史:从京都、奈良到北京★★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786422.html

2015-07-25 京都、奈良和北京

如今来日本旅游的中国人总要去京都和奈良一睹其古都之风采。古都奈良和京都被尽善尽美地保护下来,殊不知京都和奈良有今天据说多亏了中国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据(中国)史家记载,二战中,梁思成为了保护京都和奈良及其古迹,特意前往重庆的美空军司令部说服美军司令:我痛恨侵略我祖国的日本军,但京都和奈良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日本人,同时是我们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希望阁下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听了梁的这番颇有说服力的话,最终美空军司令决定从轰炸对象中划去京都和奈良。日本《朝日新闻》曾经出专版纪念和感谢梁思成。今天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很少知道这段佳话。

据1985年3月29日《朝日新闻》报道: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在访日时介绍了仅他所知的这段历史(网图)

关于梁思成还有另外一段令人遗憾的回忆。共和国成立后,梁曾经认真建议毛泽东不要改造破坏老北京城,保留城墙城门及牌坊等古建筑。建设社会主义可以在老城外建设一个新城。遗憾的是毛没有听梁的建议(梁本人因“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受到批判)。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北京的城墙,传统的四合院也所剩无几。据毛身边的人回忆,他还一度想要入住紫禁城。

我们小的时候经历的那场文化大革命完全是对几千年来宏伟的中国文化的摧毁。据当时在中南海保卫局工作的军官回忆,有一天红卫兵小将们突然来敲中南海大门要求进去破四旧。卫兵们请示毛:怎么办?毛说:他们要砸就让他们砸吧!幸好当时的卫兵智慧,对小将们说:里面的四旧我们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都砸了,不劳各位小将了。这样红卫兵才罢休。

一个美国军人对敌国的文化尚有敬畏之心,我们自己的领袖和年轻人却总想着破坏,让人心痛。

多年前曾经用写过一篇《故乡的异乡人》的短文:每次回到故乡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象一个异乡人,民国时代留下的街景被破坏的面目全非。孙中山去世时种下的街树法国梧桐也砍了很多。这些积极开发城市的官员看来就是败家子。电视主持人崔永元曾经批评过去30年的城市改造只留下了200多座十分雷同的钢筋混凝土林立的“现代都市”。

历史学家说要灭了一个民族最好的就是毁掉她的历史。而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正在被我们自己毁灭。几年前故乡有一口明代的古井在城建开发中被填埋,而力主这个开发项目的市长现在已经锒铛入狱。无从知道他从这个项目中得到多少好处,但他力主的这个项目毁掉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

部分 政府官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把真正的古迹毁了,再让农民工们重建一些仿古建筑,这里面投下了无数民脂民膏不说,那些古迹再也没有了。台湾的读书人常说:中国人都应该感谢蒋先生,战乱之中带到台湾那么多珍贵文物。对每一位保护珍惜自己文化历史的人我们都应该感谢。

从破坏文化的角度来说,一直感觉中国正在经历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前的27年中国的文化古迹被破坏了很多,但最近的30多年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被破坏的文化古迹应该远远超过那以前的27年。有人讽刺和质疑向西方讨还殖民时代被西方掠夺的文物的意义,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太不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了。

20多年前,在日本留学时,令人吃惊的是日本很多老人能够谱写非常工整的“汉诗“,而今天的中国人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无愧我们的民族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迷应该是伟大领袖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权威为什么如此不珍惜民族文化,说出:他们想砸就让他们砸吧,这样的话。文革时的毛有充分的权威,只要说一句:敢? 我相信没有人敢反对。今天的官员力主建设破坏文物应该说事出有因,第一这些官员只认钱,对历史文化一无所知,第二即使他们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他们心里会想,这又不是我的。而现场亲自施工破坏的农民工们则大多是文盲。北大张维迎教授说:中国的人祸起因于大部分人无知,少部分人无耻。此话有道理,那我想借梁漱溟先生的那句话问各位:明天会更好吗?

不仅是对古建筑对文艺影视、对大众娱乐也是同样。

▲◆★●■☆

 

美上将罕见诋毁中国南海岛礁建设★★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7/26/4441704.html

环球网 2015-07-26:新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说三道四,暴露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意图。哈里斯断言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在本质上是为了军事目的”,放言“美军有能力很容易在战时把这些岛礁变成目标”。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小哈利·哈里斯5月底说,他面临的大挑战之一是“中国在南海荒谬的领土要求和填海造地”。图为美新任海军司令哈里斯。

近来,美国围绕南海问题的炒作进一步加码。7月24日,在美国阿斯彭学会举办的安全论坛就南海问题作专题发言时,新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说三道四,暴露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意图。哈里斯手执讲稿,其发言显系有备而来,并非心血来潮或者即兴发挥。

哈里斯断言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在本质上是为了军事目的”,放言“美军有能力很容易在战时把这些岛礁变成目标”。哈里斯把中国描绘成挑衅者,指责中国通过“咄咄逼人的胁迫性岛礁建设”来改变南海现状,而不是“通过有意义的外交努力来解决争端或实现仲裁”,中国的行动不仅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毁坏”,而且“威胁到本地区几十年来赖以保持安全繁荣的共同原则”。

哈里斯并非第一次妄议南海,也不是第一个在南海问题上非议中国的美军高级官员。他卸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前后,就多次公开指责中国南海行为导致南海局势紧张、让邻国不安,还鼓动日本、印度等域外国家到南海显示“存在”。但像这次长篇大论地在南海问题上诋毁中国、颠倒是非、口出狂言,如此露骨,倒是少见。

资料图:哈里斯上将现年58岁,1956年出生于日本横须贺,父亲是美国海军军士长,母亲是一名普通日本人。他们一家人后来回到美国,1978年哈里斯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随后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海军飞行员,飞行时间达到4400小时。

哈里斯声称,维持现状与改变现状之争是南海问题的核心。最近美方高官谈论南海问题时都十分喜欢用“现状”一词,还曾推出维护南海“现状”的倡议,似乎中国是“现状”的挑战者、改变者、破坏者,而美国则是“现状”的维护者。但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美方“所谓”的“现状”实质上是放任南海一些周边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岛礁、挑衅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而南海“真正”的“现状”,却被美方刻意规避甚至否认——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

美国加大炒作和介入南海问题,并非是为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而是为了维持美国的海洋霸权和地区霸权。美国加紧干预南海局势,其言行并非其冠冕堂皇所称维护“国际规则”、“航行自由”这般正义,而是一种霸权行为。美方的一系列说辞只不过是对追求霸权的一种包装。哈里斯声称,是中国咄咄逼人的行动把东南亚国家赶到美国一边,寻求美国帮助,这听起来好像美国是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好汉。实际上,美国惯常按照制造问题、抹黑对手、主导议题的套路来维持国际问题的主导权。南海问题只不过是美国故伎重演的一个新例证而已,意在把南海问题作为抓手,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抹黑中国形象、牵制中国影响,以此服务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说到底,中美南海博弈的实质是主权与霸权之争。围绕南海问题,中国维护的是主权,美国追求的是霸权。中国维护南海主权之举主观上并非要挑战美国的战略利益,客观上也没有挑战美国的霸权,但却刺痛了美国的霸权神经。相反,美国追求霸权之举则直接挑战中国南海主权,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子上说,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错误言行,是出于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总担心中国崛起将削弱美国的霸权。美国没有真正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才导致中美之间的种种问题。

在处理中国维护主权与美国追求霸权这个根本性矛盾上,美国不要指望会以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退让作为结局。南海主权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挑战中国南海主权终将徒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