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萨克斯坦为何顶着美国压力给中国送油 ★

今 日 看 点 :2006-8-02
(01):★ 朝 鲜 问 题 :中 国 战 略 的 转 变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991&typeid=14
(02):★美 国 拟 恢 复 经 济 制 裁 朝 鲜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9050&typeid=14
(03):★ 哈萨克斯坦为何顶着美国压力给中国送油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31/13359.html
(04):★ 中国民众关心10大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居首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40116000768/20060801/855695.shtml
(05):★ 美报: 黎以冲突背后是美国伊朗在争夺中东影响力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542&typeid=14
(06):★ 美 国 密 谋 “ 后 卡 斯 特 罗 时 代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794&typeid=14
(07):★ 毛 泽 东 斯 大 林 之 间 的 恩 恩 怨 怨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711&typeid=14
(08):★ 西 藏 布 达 拉 宫 的 建 筑 秘 闻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824&typeid=14
(09):★ 美报:亚洲下一个麻烦的导弹试射是台湾?★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4&kindid=19&docid=100181351
(10):★ 阿 尔 巴 尼 亚 / 不 敢 嫌 东 突 烫 手 ★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5&kindid=110&docid=100180874


★ 朝 鲜 问 题 :中 国 战 略 的 转 变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991&typeid=14
  不久前,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试射导弹,一致通过了一项有限度制裁朝鲜的决议案。
  朝鲜核武问题由来已久,相当复杂。多个大国包括美国、中国和俄国在这一问题上都有重大的利益。这些大国既有共同的目标,但也有重大的分歧。
  例如,各国对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保持东北亚地区的稳定这个目标是相当一致的,但各国对如何说服或者迫使朝鲜放弃核武计划,就存在着相当的分歧。这种目标与手段之间的不一致,使得这些大国很难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有效的决议案。在以往的数年间,尽管开了多次六方会议,但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进展。
  这次安理会能够达成决议,中国是关键。事情一发生,日本方面就提出了类似美国政府在九一一恐怖主义事件以后,针对伊拉克的具有侵略性的战略,包括“先发制人”。   
▲中国有全方位的利益   
  美国方面立刻支持日本的立场,西方主要国家也公开支持或者附和日本,并要联合在联合国提出全面制裁朝鲜的决议案。中国和俄国反对这样的做法。但怎么办?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最大,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寄望于中国。谁都很明白,尽管俄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有重大的利益,但远远不及中国。中国的利益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在战略层面。朝鲜一旦失控,中国要承受严重的后果。
  再者,多年来,朝鲜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非常孤立的国家,只有和中国还维持着相当的政治和经贸关系。美国很多年来一直要求中国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因为美国相信中国有能力这样做。
  日本这次持如此激进的态度,并不见得它真的相信安理会能够通过其提案,其中更有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成分。西方诸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尽管也有其利益面,但更多的是为了显示其对美、日这两个同属西方阵营国家的支持。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一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也来自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在前者,主要是中国和美、日两国的关系。
  冷战后,美国经常把中国看成是潜在的“对手”或者“敌人”,为了防范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联盟越来越整合。朝鲜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中国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权衡是否可以和中国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指标。美国一直指望着中国能够站在美国这一边,和美国一起承担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美国近年来针对中国提出了“中国责任论”,其中朝鲜问题是主要内容之一。尽管中国在促成六方会议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美国觉得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朝鲜的核武计划一直是美、日军事同盟的关注之一。美国不见得乐意看到日本成为核武国家,但如果朝鲜成功发展出核武,那么日本也必然走上此道,韩国也不例外。东北亚整个地区的核化对中国来说是致命的,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四周都是核武国家或地区。  
▲中国开始认同朝鲜是自己的问题    
  就朝中两国关系来说,问题同样复杂。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全方位的利益要求中国全方位来考量,不像其他国家可以侧重于单一的利益即可,如战略利益。
  朝鲜的兴衰对中国来说关系重大。所以在冷战后,在中国发展和韩国的关系的同时,也在继续小心翼翼地保持和发展同朝鲜的关系。正是因为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利益,中国也经常被朝鲜所利用(如果不是“挟持”的话)。朝鲜深知中美两国利害关系和分歧面,认为在解决核武问题上会站在朝鲜一面,而不是美国那一边。
  多年来,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千方百计地软性地做朝鲜的工作,希望得到朝鲜的配合。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使得朝鲜认为其能够继续得到中国的支持。
  安理会能够就朝鲜问题通过决议案,表明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多方面的变化。
  首先,中国较之以往更为主动积极了。以往,中国把这个问题看成主要是美国的问题,而非自己的问题。六方会议主要是为了给美国和朝鲜构造一个互动平台。这次中国立场的变化,表明中国开始认同朝鲜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而非美国的问题。
  其次,中国的变化说明中国开始履行其在这个问题上的大国责任。中国改变以往的立场,并不是说中国已站到美国那一边。相反,中国从一开始就表明反对日、美的强硬立场。但在反对的同时,中国有了自己的动议。日、美所提的激进做法显然并没有出现在安理会通过的这一决议案上。中国的变化是伴随着美国(日本)而妥协的。   
▲中国的转变意义重大   
  决议案也表明,中国是本着解决问题出发的。反对日本的提案并不是一些评论家所认为的和日本竞争政治空间。争取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并且可以为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方法,是一个大国所应当有的责任行为。
  再次,中国的变化也表明中国开始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以往,中国侧重的是各方对问题的讨论,希望能够达成共识。如果各方能够达成共识,当然是最为理想的。但问题在于,在国际政治上,最后的落脚点必须在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的层面。面对具有约束力的安理会的决议案,朝鲜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压力。
  可以预见,在朝鲜问题上,中国的这一转变意义深远。意义不仅仅是中国本身在这一问题上的变化,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其他一系列变化也会跟着出现。
  从各方的反应来看,中朝关系会变,中韩、中日和中美关系也会因此发生变化。一种新的局面刚刚开始。对中国来说,这种新局面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不管结局如何,这样的情形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得不面对的。 ▲ 作者:郑永年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 美 国 拟 恢 复 经 济 制 裁 朝 鲜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9050&typeid=14
(英国)FT中文网(2006-07-31):美国一位高层官员称,在朝鲜最近试射导弹之后,美国将考虑重新对朝鲜实施双边经济制裁。
  曾经实施的制裁内容包括旅游禁令、广泛的贸易禁令以及对投资和汇款方面的限制等。2000年,在朝鲜政府同意暂停导弹试射之后,美国取消了对朝鲜的这些制裁。
  美国财政部负责反恐及金融情报的副部长斯图尔特.利维(Stuart Levey)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正在考虑,我们应针对导弹试射采取何种措施。”
  他表示,重新引入6年前取消的制裁,是“正在考虑的事情之一”。
  美国去年严厉打击了朝鲜政府涉嫌印制伪钞和洗钱的行为,行动首先针对澳门的汇业银行(Banco Delta Asia)展开。自去年9月以来,朝鲜在该银行已有2400万美元资金被冻结。这一行动导致朝鲜在去年11月份退出关于其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利维负责美国财政部对朝鲜违法资金的调查。他表示,美国认为,朝鲜领导人可能在世界各地的银行隐匿了“大量资金”,美国将“鼓励金融机构审慎评估保有任何朝鲜相关帐户的风险”。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最近冻结了朝鲜在其澳门分行的账户,利维对此表示赞赏。不过,他也表达了对朝鲜及其它实体可能通过澳门赌博业洗钱的担忧。
  有报道称,利维已要求韩国暂停北部的两个重要商业项目——开城(Kaesong)和金刚山(Kumgangsan),利维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他只是敦促韩国政府保持“警惕”,确保这些项目不被用于支持朝鲜政府的非法活动。▲
★ 哈萨克斯坦为何顶着美国压力给中国送油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31/13359.html
全长3000公里,耗资8亿美元的中哈石油管道即将于本月开始输送原油,备受瞩目的“中哈石油管道”终于在美国的压力和百般阻挠下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意味着中国在冲破西方某些国家设置的封锁包围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政治角逐中,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胜利。
就在本月初,有着“石油大亨”之称的美国副总统切尼刚刚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一次“恭维加拉拢”式的访问,切尼盛赞阿斯塔纳在人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华丽辞藻的背后,美国窥视的是哈萨克斯坦和里海的石油。
▲ 中亚石油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枚棋子
遏制中国的海外能源项目是美国的既定方针。长期以来,美国在中哈能源合作问题上一贯采取打压政策。美国不愿看到中国改善能源安全的现状并竭力阻挠中国获得中亚石油。
就美国的霸权野心而言,哈萨克斯坦确实具有现实且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它是美国巩固和发展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的中心和据点,是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软肋”所在;第二,它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在最近中东、非洲和南美一些石油输出国出口政策有变,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重要性尤显凸出。
切尼这次访问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目的是敦促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对输油管道的走向做出“正确选择”。切尼所谓的“正确选择”,无非就是为实现美国的地缘战略,一方面阻止哈与俄在经济、军事和政治诸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压制哈将输向中国的石油转向西方国际市场,切尼明确指路,譬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交易所,以遏制中国崛起的速度。
▲ 中哈能源合作更有比较优势
尽管承受着美国的重重压力,中哈石油管道还是如期完工并投入运营。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能够抵挡得住美国的威胁和利诱最终选择向中国输送石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中哈能源合作更符合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利益。国际贸易的根本因素是利益驱使,其实现的条件是供需要求和价格决定。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达24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达70亿吨。作为内陆国家,寻求出海口和通往国际市场的安全通道成了哈政府的战略任务。目前哈主要通过俄罗斯出口石油,约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70%,哈在石油出口方面完全受制于俄罗斯。为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哈一直在寻求石油出口的多元化。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哈每年可向中国输出2000万吨石油,中国成了哈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从而大大减少对俄的依赖。此外,俄罗斯每年还可通过哈境内向中国出口3000万吨石油,这对哈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2、与中国合作更有地缘政治优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地域上的毗邻为其间的贸易提供了天然的比较优势,再加上还有历史交往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相似性与血缘上的联系,和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地缘政治组织的人为促成力量,这些都是美国所不具备也无法改变的。
3、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不容错过。对于一个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年经济增长率达9.9%,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人民币,对外贸易总量超过14221.1亿美元(2005年数据)的大国来说,其能源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统计,由于用电量和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专家认为,中哈管线的建成将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
▲ 中哈油管是互利双赢的合作
中哈石油管道对于中哈双方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哈方建设的跨国石油管道,而且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少近5年内,这条管线将可能是中国唯一的跨国石油管道。目前中国主要是从中东等地进口原油,几乎全部是由海路运输的,都要通过隐患不断的马六甲海峡,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从战略安全上看,还很可能受制于人。
这条石油管线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石油产地全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而其人口和工业却以东部为重。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西部开采的石油主要经管道运往俄罗斯的古比雪夫(现萨马拉)加工,而哈东部则从俄罗斯输入成品油,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中哈管线建成后,哈萨克斯坦就可在东部建炼油厂,改变这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专家认为,中哈管线的建成首先将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中哈石油管线的前景十分乐观。其次,中哈石油管道不经第三国,且所经区域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合作风险小;中哈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迅速,政治互信程度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无疑对两国实施大型经济合作项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在哈开拓多年,拥有年产油近500万吨的油田,积累了同哈方合作的大量宝贵经验,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哈油气领域的合作极为有利。
▲ 美插手中哈油管背后:深知左右俄罗斯难度巨大
2005年5月21日,当中油管道局的施工人员完成对中哈管道最后一道焊口的对接处理后,就意味着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将于本月底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进入中国新疆的独山子石化公司,中国由此而获得了又一个稳定的石油供应源;更意味着中国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冲破西方某些国家对其所设置的封锁包围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这一地缘政治角逐中,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胜利。
相对与她的经济总量、人口和幅员而言,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储量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就是能源不足,严重依赖石油进口,且在能源储备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供应配置更显得捉襟见肘,能源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出于战略考虑,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上同主要供油国签署了长期合同,以弥补国内资源的长期、根本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发现大型油田,这一发现引起了中国的关注。而中国的西部邻居们也越来越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看成是一个重要贸易伙伴,并乐意增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中哈双方决定双方共投资8亿美元,于2004年开始铺设一条长988公里的中哈输油管道。并以极快的速度,使该项目于2005年年底完工。其后,中国又在其境内铺设了200多公里的阿拉山口—独山子管道。除了中哈石油合作外,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能源合作方面,经过了长达10年的风风雨雨,今年初俄方也最后敲定在中俄间建立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
能源安全战略考虑的不仅仅是从哪里进口以得到补充能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证进口运输线的安全通达和可靠性。因此,对与之毗邻的中亚国家石油、天然气贸易而言,铺设油、气管道的方式就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个中的原委既有纯粹经济行为的计算,也有从大的地缘政治斗争的角度出发而不可讳言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利益的考量。
迄今为止,中国进口石油的大部分是通过海上途径运输。这在和平时期可能还不至于有大的问题;一旦由于诸如台海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引起中美关系出现紧张,中国的海上石油动脉就极易被在太平洋地区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海军的切断。在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打的是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包括信息、物资在内的后勤保障。一旦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被卡断,不要说后方战争所需物资的生产,即使前方的装甲车大炮等武器,也会因动力不足而自废武功。在目前没有石油战略储备的状况下,假如中美因台独问题发生战事,仅第七舰队的海上封锁,美国就可以赢得战争的一半;不出个把月,美国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图。因此,石油对中国而言,不仅仅是经济物资,而且是战略命脉。
对多元石油进口的战略意义,应该说中国政府早已认识;但真正把它付诸于行动,是从2002年江泽民-朱镕基政府任期的后两年以降。这些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访问俄罗斯,中亚,中东,北非和南美,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石油开发方面的合作与贸易。可以说中国近几年的外交中,石油外交是其主旋律。这是因为,一是由于快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断扩大的对石油的需求,二是日益增强的国力所导致的对大量进口的支付能力,三是出于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贸易平衡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石油对和平崛起的战略意义。
基于此认识,中国在近几年来,不断调整着其石油战略。其中包括:
(1) 国际进口与国内开发的结合;
(2) 进口源的多地域性和进口方式的多样性;
(3) “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头近年来的外向型发展;
(4) 考虑一定量的石油战略储备,并采取国家与企业储备相结合,
如位于浙江镇海和其他三个地方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5) 对原油生产开征“暴利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等等。
毫无讳言,美国企图独霸天下、追求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领导权这一野心,就决定了其不愿看到有第二个强国在地球上的出现。不幸的是,美国把寻找第二潜在强国的目标对准了中国,把目标出现的时间确定在2020—2025年间,把战略放在了围堵以“防患于未然”。然而在睡狮已醒,难能从内部实现“颜色革命的可能”的情势下,美国就把其主要战略之一放在了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从外部切断中国石油进口的油脉,以限制中国日益扩大的石油进口之上。
伊拉克战争使世界第一油库波斯湾掌控于美国手中;中俄远东输油管线建设被日本搅局,10年来反反复复,几近夭折;中国跻身中亚里海黑金开发潮的努力在英美的排挤下折戟沉沙。在国际能源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中亚地区自然成为两个世界强国的石油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主要舞台。
正是从这一长远战略出发,美国对中俄、中哈间双边在石油贸易方面达成的协议深感不安。美国深知其左右俄罗斯的难度,因此,就有了美国外交人员开始加强对哈萨克斯坦的强度关注,和美高官开始对哈进行频繁访问等一系列的举措。如,美国国务卿赖斯于2005年10月11日至13日对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进行了闪电式访问;除了反恐和鼓动颜色革命外,对哈?美国副总统切尼再次访哈,他此行主要目的是敦促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对输油管道的走向做出“正确选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切尼所谓的“正确选择”,无非就是为实现美国的地缘战略,一方面阻止哈与俄在经济、军事和政治诸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压制哈将输向中国的石油转向西方国际市场,切尼明确指路,譬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交易所,以遏制中国崛起的速度。
就美国的霸权野心而言,哈萨克斯坦确实具有现实且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它是美国巩固和发展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的中心和据点,是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软肋”所在;第二,它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在最近中东、非洲和南美一些石油输出国出口政策有变,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重要性尤显凸出。
然而,围追堵截的手段是不可能奏效的;就像过去几年来不遗余力的鼓吹“崩溃论”“威胁论”的鸹噪 结果所证明的那样。这是因为:
▲1.贸易的根本因素是利益驱使,其实现的条件是供需要求和价格决定。美国既没有能力,也不会愿意以支付超出市场价格以达到垄断的目的。
▲2.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地域上的毗邻为其间的贸易提供了天然的比较优势,再加上还有历史交往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相似性与血缘上的联系,和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地缘政治组织的人为促成力量,这些都是美国所不具备也无法改变的。
▲3. 对于一个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年经济增长率达9.9%,总产值(GDP)达到2.2257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量超过14000亿美元(2005年数据) 的一个大国(排世界第四位),其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等生产要素数量是巨大的;当国内生产量无法满足其需求时,自然要寻求新的解决出路,而唯一的手段就是通过进口,这是想堵也堵不住的。
▲4.更为关键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从冷战以后,从政治目的出发所给予原苏联所属国家、东欧国家和中东国家的利益承诺,其结果多是以“画饼充饥”般的失望而告结束。而人们学到的是,抓住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以换取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这才是真的。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像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样,对能源需求量的巨大是必然的,也是应该得到理解的。当然,如何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样是能源安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管理体制,更涉及到技术水平,有广阔的探讨和改进空间。就人均消耗量而言,中国的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美国水平。因此,任何对中国目前能源消耗和进口增加的炒做和指责都是自私、无理和霸道的行为。
随经济的发展,中美两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是未来不可避免的现实。其影响既可导致激烈的竞争,也可能在“同病相怜”的处境下,达到在世界能源利用上的某种相互合作和责任共识,譬如在对自由航线和对商船的保护,又譬如在两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达到对石油供应的可靠性和适当价格水平的共识。何去何从,其关键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对和平共存与平等互利的国际观,是否对利益冲突采用对话与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手段,是否能着眼于长远而愿意共同担负起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是否通过合作开发研究其他形式的代替能源和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水平。从美国拒绝签订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和对伊拉克发动非正义战争的行为来看,人们有理由持并不乐观的态度。倘若能从人类共同和长远的利益的角度,来获取对此一问题的大智慧,则能源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 中国民众关心10大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居首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40116000768/20060801/855695.shtml
2006年08月01日: 中共中央将在今年十月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建构和谐社会问题,中宣部辖下刊物《半月谈》藉此之机对八省市的民众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十大问题最受民众关心。
最受民众关心的十大问题依次是:
(01): 收入差距扩大;
(02): 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
(03): 就业难、劳动者维权难;
(04): 社会保障滞后;
(05): 反腐倡廉亟待加大力度;
(06): 道德规范失控;
(07): 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遏制;
(08): 公民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
(09): 社会治安不佳、黄赌毒危害严重;
(10): 打官司难、信访难。
报道称,这次调查总共收到五千份有效答卷,调查的八个省市包括浙江、江苏、上海、河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接受调查者既有工人,也有农民、干部、大学生以及其它新兴社会阶层成员。专家认为这次问卷调查结果具有民情研究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真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以及民众的关注。▲
★ 美报: 黎以冲突背后是美国伊朗在争夺中东影响力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542&typeid=14
  中新网7月31日电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对于美国总统布什来说,黎巴嫩的冲突绝不仅仅是以色列为了保护其公民免受真主党火箭弹的袭击而采取的行动,而是美国的“机会”——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真主党或者邻国叙利亚,而是更远一些的伊朗。
  布什在公开谈论长达18天的冲突时,经常谴责真主党的主要支持者伊朗。其助手称,这与布什总统的私下谈话是一致的: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是美国与伊朗争夺中东地区影响力斗争的一部分。
  “问题不只是黎巴嫩。”28日,布什在与英国首相布莱尔会谈后告诉记者。“问题的根源是存在着有武装的真主党,他们会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我确信伊朗在背后支持和鼓励真主党的行动。”
  布什还说:“我相信,伊朗企图在本地区施加更多的影响。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总是希望通过代理来扩大它的影响力……因此,为了长远的稳定,我们必须先在处理这个问题。”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在谈论中东的混乱局势时则更加直接。美国和伊朗正在黎巴嫩进行一场“代理人战争”,他说。以色列在为美国打仗,真主党则在为伊朗打仗。“真主党被打败符合我们的利益。”他说。
  美国政府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观察黎以冲突,因此才没有在危机发生时将主要的外交精力投入到促成立即停火上,而在以色列与其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时,美国往往力促停火。这次,白宫确定的战略目标与以色列的一样——对真主党实施决定性的打击,并通过这样的途径打击伊朗。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希望能够转变整个中东的局势,这次美国也不例外。它希望以色列在黎巴嫩取得胜利,从而大幅度地改变中东的政治平衡局面,对伊朗及其支持的恐怖集团造成重大打击。
  “现在冲突正在升级……但我们的目标是将其转变成一个机遇的时刻,一个改变本地区各国领土边界的机会。”布什周五说。
  “我们的外交政策并不基于努力创造稳定的气氛,而是强调要解决暴力和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他补充说。
  正如本周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充满雄心地描述美国政府的目标时所说:“从某种角度看,现在是新中东诞生前的阵痛。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必须确定我们正在努力促成一个新中动,而不是回到过去的中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以色列需要在战场上赢得胜利——这还没有实现。但美国官员说,他们相信以色列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公开或秘密的帮助下,能够实现其大部分军事目标。
  “我认为以色列不会输。”美国国务院反恐协调官亨利•克鲁普敦说。
  但一些美国官员私下也承认,即使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通过现在的行动推进黎巴嫩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民主进程也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在以色列刚开始采取军事行动时,许多非什叶派黎巴嫩人谴责真主党挑起了一场毫无必要的战争,但随着以色列的袭击不断造成黎巴嫩平民的伤亡,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黎巴嫩各派政党都开始团结一心,至少在口头上支持真主党的反击。
  和伊拉克的情况一样,在黎巴嫩取得长期的胜利需要战后长期重建民主制度,以及防治真主党这样的民兵组织再次崛起。“这只是一场长期复杂的战争的序曲。”克鲁普敦说。
  赖斯和其他被委任进行斡旋以结束冲突的外交官面临无数困难目标:解除真主党的武装,而其游击队坚持与以色列对抗的立场取得了大部分民众的信任;支持黎巴嫩摇摇欲坠的政府和软弱无能的政府军队;召集一支多国维和部队来为黎巴嫩南部遭受重创的村庄提供安全保障,防止恐怖分子穿过以色列北部边境进入以色列。
  布什和他的助手们不仅希望真主党落败,还希望黎巴嫩能够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成立更加强大的民选政府。因此美国要求以色列避免攻击与真主党没有直接联系的目标,从现在的情况看,以色列听从了美国的建议。
  布什和他的亲信们所想的,除了具体外交斡旋的努力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确保真主党及其支持者叙利亚和伊朗在危机结束时实力是被削弱而不是增强。
  “很明显,伊朗的目标是增强真主党的实力,在中东地区获取‘更大的影响力’。”克鲁普敦说。“并且我认为他们将这次冲突视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克鲁普敦还说,“我们迟早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处理这个问题比较好。”
  自“911”袭击以来,美国大部分民众都将注意力集中到布什政府进行的“全球反恐战争”上,其主要目标是“基地”组织,但美国的反恐官员一直在考虑真主党的问题。真主党是一个部分由伊朗组织和资助的什叶派组织,它和“基地”组织一样危险,甚至更危险。
  布什第一个任期内的二号政府官员理查德•阿米蒂奇曾建议说,从组织纪律和专业程度来说,真主党可能是“恐怖分子的第一梯队”,而“基地组织事实上是第二梯队。”克鲁普敦说。
  美国的情报分析员们至少从1983年起就开始将真主党视为一个主要威胁。他们相信真主党组织和实施了针对美国驻贝鲁特的海军陆战队兵营的自杀性爆炸,造成241人死亡。美国官员指控真主党在1983年至1994年间实施了一系列绑架、爆炸事件,以及至少一次劫机事件。真主党否认了这些指控。美国官员还认为,上世纪90年代,奥萨马•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以苏丹为基地时,真主党曾为其提供过训练。
  近年来,真主党将其重心放在了巩固其在黎巴嫩的政治和军事角色上。它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并且在黎巴嫩议会中占有不少席位。但美国官员称,该组织仍有在国外组织恐怖袭击的能力。
  “我不排除他们会打击美国在全球的利益。我也不排除它们会影响美国在这里的利益。”克鲁普敦说。
  长期以来,布什及其助手一直将伊朗的宗教政权视为对美国的威胁,因为伊朗发展核技术,敌视以色列,并且曾支持过恐怖主义。布什曾将伊朗和伊拉克、朝鲜一同列为“邪恶轴心”国家——这些国家对美国不友好,并且美国指控他们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布什及其助手曾说过,他们鼓励伊朗民众改变政府形式,而一些保守派的支持者也要求更加直接的“政体方面的改变”。
  今年早些时候,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将伊朗成为“一个被一小群闭塞的、压迫人民的神权精英所掌控的国家”。
  一些官员说,布什认为伊朗企图创造一个“什叶派新月”——一片受伊朗控制的地域,从波斯湾到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这些国家都有数量可观的什叶派穆斯林,这使得伊朗成为中东地区重要的权力经纪人。(固山) ▲
★ 美 国 密 谋 “ 后 卡 斯 特 罗 时 代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794&typeid=14
    卡斯特罗即将迎来80岁大寿,向“北边小邻居”开玩笑
    “别担心,我不会干到100岁”
“我在新闻界被害的次数要比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企图暗杀我的次数多多了。”
“报纸上关于我死亡的传闻让我觉得很有趣,似乎我天天都会死亡,这让我觉得非常可笑,这些传闻只会让我更加健康。”
        ——卡斯特罗上个月在接受委内瑞拉一家电台采访时说”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下个月即将迎来80岁生日。已经执政47年的卡斯特罗日前开玩笑说,美国政府不要过分担心,因为他不打算在100岁还执掌政权。
    ▲ 让身体“零件”工作到最后一秒
身穿一身橄榄绿军装的卡斯特罗7月26日来到了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以东约730公里的巴亚莫,和10万民众一起参加纪念古巴革命者攻打蒙卡达兵营53周年的活动。
1953年7月26日,律师出身的卡斯特罗发动反对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的起义,攻打蒙卡达兵营。尽管起义失败,卡斯特罗和他的弟弟劳尔被捕入狱,但这次起义标志着古巴革命的开始。
情绪饱满的卡斯特罗站在巴亚莫市中心的祖国广场发表了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他在称赞古巴的卫生计划时说,古巴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位古巴领导人用幽默的语气说:“我不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公民活到100岁,但百岁老人以后会越来越多。不过,我要告诉我们北边的小邻居(美国):别担心,我不打算在那个岁数还执掌政权。”
对于自己的生死大事,卡斯特罗并不避讳。他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战斗下去,做有益的和有用的事情,让我的‘零件’工作到最后一秒……”
    ▲ 传出卡斯特罗死讯?谣言!
2001年,卡斯特罗在公众场合晕倒;2004年10月,这位古巴领导人又意外摔伤,导致骨折。此后,卡斯特罗的健康问题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关的谣言和失实报道也是经常出现。
最近一次关于卡斯特罗去世的谣言出现在今年7月初。当时,一家委内瑞拉私人电台报道称:“(西班牙的)埃菲社已经传递了这个(死亡)信息”。最后,这家电台承认报道失实并道歉。
美国中央情报局去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秘密报告说,卡斯特罗患上了帕金森氏症,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但是,领导卡斯特罗医疗团队的欧亨尼奥•塞尔曼-侯赛因断然否认卡斯特罗患有帕金森氏症。他说:“他们美国每天都编造一种新说法。他(卡斯特罗)将活到140岁。”
  ▲•媒体视点•
    弟弟有望接班 / 将领导古巴效仿“中国模式”
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卡斯特罗在80岁生日前的言论表明他开始公开谈论死后的问题,而种种迹象显示,卡斯特罗将选择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作为接班人。
劳尔•卡斯特罗比哥哥小5岁,现任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上个月,古巴隆重庆祝了他的75岁生日。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在古巴共产党改组过程中,劳尔的几名亲信当上了部长,这是劳尔地位获得巩固的重要信号。
在古巴的革命岁月里,劳尔总是站在哥哥的身旁。在西方媒体眼中,兄弟两人性格非常不同,劳尔缺少哥哥的魅力和演说才华,但他的领导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
纵然目前的古巴人每月仍需要靠定量分配的食物生活:0.25升食用油、6个鸡蛋和4千克大米与豆子——这显然是不够的。不过,古巴已处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去年,古巴接待了超过220万名游客。旅游业已经取代制糖业,成为外汇的最重要来源。《每日电讯报》认为,古巴从苏联解体中吸取了经验,而在“后卡斯特罗时代”,劳尔将领导古巴仿效“中国模式”,抓经济改革。据报道,劳尔是北京的常客。同时,古巴还得到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大力支持,廉价的石油源源不断被运往古巴。
    ▲美国密谋“后卡斯特罗时代” / 拟投入巨资“和平演变”古巴
卡斯特罗26日有关生死的一番幽默讲话被媒体津津乐道。30日出版的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卡斯特罗发表的这番讲话和美国政府最近发表一份准备颠覆古巴政权的报告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将卡斯特罗视为“眼中钉”,并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和扶持古巴流亡者颠覆古巴政府,但一直未能得逞。《每日电讯报》说,近半个世纪来,卡斯特罗已经先后和9位美国总统过招。尽管世界风云变幻,但是卡斯特罗仍然屹立不倒。
美国政府下属“支持自由国家委员会”在7月公布了一份93页的报告,建议华盛顿在卡斯特罗去世后投入8000万美元,对古巴进行“和平演变”,实现所谓的“民主化”。
但古巴政府对这份报告嗤之以鼻。本月早些时候,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发言人说,卡斯特罗“拥有特别的优势:异常健康。他过去一直很健康,现在仍然很健康,尽管这很让美国总统布什恼火”。▲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卡斯特罗因胃肠出血紧急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8/4654303.html
2006年08月01日:新华网快讯:据外电报道,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7月31日因胃肠出血紧急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目前他的职权暂由其弟劳尔•卡斯特罗代理。
★ 报道称卡斯特罗接受手术 国家权力暂时移交其弟 ★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8/4653997.html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古巴电视台及路透社消息,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当地时间周一(7月31日)接受肠道手术,他的弟弟,古共中央第二书记、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将代替他暂时履行其权力。▲
  ▲这一消息是古巴电视台通过政府授权宣布的。
卡斯特罗的健康问题一直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8月13日他就要迎来80岁生日。而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只比哥哥小5岁。 ▲
★ 毛 泽 东 斯 大 林 之 间 的 恩 恩 怨 怨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711&typeid=14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形势大好,正准备南下渡江,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前夕,毛泽东准备亲自出访苏联,将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和建立新中国的具体事宜向斯大林汇报。但电询斯大林的意见时,斯大林复电称:中国革命战争正处于决定性关头,毛泽东作为最高统帅,不宜离开战斗岗位。如有重大问题急需研究,他将委派一位政治局委员作为全权代表前来中国听取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采纳了斯大林的建议,没有来苏。
  不久,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到西柏坡,与中共进行了三天的会谈。米高扬指出,鉴于中国目前之形势,斯大林的意见是中共应该“立即停止内战,实行南北分治”。毛泽东气得火冒三丈,当即与米高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老米沮伤地离开中国后,毛泽东一连多日心情压抑,吃不香、睡不好。
  大军横渡长江后,毛泽东又收到一份斯大林的电报,电报对中共南下江南进行了严厉批评。当晚,毛泽东气得浑身发抖,不吃不喝睡在床上,江青怎么劝说也不听,无奈之下只有报告周恩来。周恩来来到毛的住处,看到毛泽东和衣躺在床上,脸色铁青。周上前苦劝几句,毛愤愤地对周说:“过去,他(指斯大林)明里支持我们,其实暗地里并没少帮他们(指国民党)。现在,我们共产党革命事业就要成功了,他还在帮他们……”毛泽东话犹未毕,已经泪水涟涟,一付哭得很伤心的样子。
  1949年5月,新中国即将成立之前,党中央决定派刘少奇率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前去与斯大林再次会谈,并为毛泽东访苏做准备。这一次,斯大林面对现实,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为避免“强加于人”之嫌,方方面面表现很特别谨慎。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之后,仅两小时,苏联就来电承认并致祝贺。望着斯大林及时而友好的电文,毛泽东掀慰地哈哈大笑了。
  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从不掩饰自己心绪的人。在他为理想而奋斗时,即有笑声,也有眼泪。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寿辰,毛泽东亲率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祝寿,并就两党之间相互关心的普遍问题交换了意见,商讨和签订相关条约。在毛泽东抵达莫斯科的当日下午,斯大林就率领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会见他。一见面,斯大林不等工作人员介绍,就走上前亲切地握住毛泽东的手,注目端详了好一阵子,激动地说:“想不到你是这样的年轻和健壮,”斯大林非常激动,对毛泽东赞不绝口:“伟大,真是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不愧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我代表全体苏联人民祝愿你健康!”毛泽东激动的眼泪蓦然滚落,但他还是委屈地对斯大林说:“我是长期受打击和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说到这里,毛泽东蓦然哽咽起来。为了打破僵局,斯大林亲切地在毛泽东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一脸肃穆地说:“毛泽东就是毛泽东,胜利者就是胜利者。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全世界的真理!”一席话说得众人哈哈大笑,毛泽东也破涕为笑了。
  这次访问,毛泽东和代表团在苏联逗留了两个月时间,并与斯大林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离开莫斯科回国前,斯大林特别向毛泽东提出,为了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他建议毛泽东把自己写的文章、文件编辑出版。毛泽东说他也有此意,并希望苏联派一位理论经验丰富的同志来华协助完成这项工作。斯大林当即同意尤金来华。后来尤金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的编辑工作。看到毛泽东的译文文本后,斯大林大加赞赏,又指示苏联《布乐什维克》杂志全文发表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当毛泽东拿到《布乐什维克》的发表样本时,激动得哈哈大笑,高兴地对尤金说:“这才是苏联老大哥嘛,这才是世界人民的领袖嘛”。
  当时,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被西文称之不“蜜月”时期。在斯大林的重视下,苏联援助中国143个工业项目,并派了大批顾问和专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培训我国技术干部和接受我国留学生。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斯大林甚至同意与中国开展核武器技术合作,并在西北荒漠帮助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技术试验项目基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在中南海呜呜大哭。他哭得那么伤心,连在身边多年的工作人员都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主席为一个人去世哭得如此悲伤过。 ▲
★ 西 藏 布 达 拉 宫 的 建 筑 秘 闻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98824&typeid=14
▲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
布达拉宫的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我国,以及世界著名的宫堡 式建筑群。宫内拥有无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 布达拉宫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人们走过拉萨河 大桥,高耸山顶上的布达拉宫雄姿就映入眼帘。朱红色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顶。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上,显得格外壮丽。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于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意 为“佛教圣地”。据说,当时吐蕃王朝正处于强盛时期,吐蕃王松赞干 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下令修建这座有999间殿堂的 宫殿,“筑一城以夸后世”。布达拉宫始建时规模没有这么大,以后不断进行重建和扩建,规模逐渐扩大。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又由其总管第巴.桑结嘉错主持扩建重修工程,历时近50年,始具 今日规模。到第十三世达赖,布达拉宫又进行了历时8年的修建。据说,这次修建,仅白银就花费了213万两。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在这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曾在这里施政布教。1988年国家拨出巨款,对这座自17世纪以来没有大修过得宫殿进行维修。
▲ 辉煌壮观的灵塔
布达拉宫主楼13层。宫内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灵塔殿、庭院等。殿堂分红宫、白宫两个部分。红宫是供奉佛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这是 一座修建在大殿里上下贯通3层楼的大金塔,塔形宛如北京北海公园 的白塔,高14.85米,从上到下全部用黄金包镶,外镶无数宝石。仅此一塔就用了黄金11万两。在红宫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如明清 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和精雕细镂的工艺 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等。
▲ 题材丰富的壁画
布达拉宫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几乎都绘有壁画。这些壁画题材丰富,画笔精细,色彩鲜艳。其中有丰富 多彩的神话传说,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一幅是描绘当年兴建 布达拉宫的情况。画面上有成千上万的农奴,他们开山采石,顺水放木,弯腰弓背运石上山。他们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全用人力完成这样一件浩大的工程,实在令人惊叹。壁画还生动地记载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的故事;记载了五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先后到 北京朝见清顺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情景。
▲ 豪华的白宫殿堂
在红宫两侧的殿堂称为白宫,是达赖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这些殿堂建筑和陈设精美谊华,达赖寝宫成为突出,荼几上金壶玉碗 玲珑精,锦缎刺乡的被祷光采夺目。十四世达赖的“日光殿”,现在仍摆着纯金的佛像,玉雕的观音,线装的经卷,古的瓷器,西方的钟表,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珍玩。▲
★ 美报:亚洲下一个麻烦的导弹试射是台湾? ★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4&kindid=19&docid=100181351
  中评社香港7月31日电/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1日以“下一个麻烦的导弹试射:台湾?”为题,报导当亚洲正忙于处理朝鲜的试射导弹问题时,亚洲地区的另一个引爆点,台湾海峡,也陷入了导弹紧张之中。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引述台湾媒体本月初有关台湾军方即将在九月试射战术导弹的报导指出,虽然相关细节仍然不明朗,也遭到台湾“国防部”的否认,但这项报导让分析师注意到,台湾的鹰派面对中国大陆不断增强军备使台湾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挫折感。
  报导说,这派鹰派的主张是,采购先进拦截导弹和攻击战机并驾齐驱。报导引述民进党立委李文忠的说法表示,“就算我们要买美国制造的爱国者导弹,我们也应该发展自己的攻击导弹”。
  这样的态度让美国陷入两难。报导说,据传美国正敦促台湾取消导弹研发计画。美国在台海的外交政策向来是在吓阻中国大陆进攻台湾,以及限制陈水扁就台湾主权议题多所着墨之间求取平衡。在这样的架构下,台湾自制可以攻击中国大陆的导弹,无异于对中国大陆发出危险信号。
  檀香山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罗伊(Denny Roy)说:“显然一些陈水扁的顾问认为,台湾应该具有对中国的对地攻击能力,这很令人忧虑,因为如果你真的相信这样,就像一些分析师一样,这将会动摇而非稳定局势”。
  台湾自制的导弹计画包括射程1000公里的巡戈导弹,以及可以攻击中国大陆海军基地的反舰导弹。但是分析师也说,除非具有卫星绘测与精准导向系统能力,否则不太可能击中目标。
  台湾“国防”官员拒绝接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访问,而政府前阵子公布的报告中也没有提到攻击导弹,不过却重申了“主动防御”政策,声称会让中国大陆了解,军事解决台湾问题的代价会高出其所想像。
  鉴于中国大陆快速增加部署瞄准台湾的导弹,分析师认为,台湾要部署能够发动第一击的战术导弹无异于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更是一种可能破坏与美国关系的挑衅行为,造成反效果;这是因为,台湾的战争计画奠基在期望美军的介入。美国已经因为台湾无法通过军购案而感到不满,质疑台湾想要在美国安全保护伞下搭顺风车。 ▲
★ 阿 尔 巴 尼 亚 / 不 敢 嫌 东 突 烫 手 ★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5&kindid=110&docid=100180874
  中评社香港7月31日电(评论员 丘峦)阿尔巴尼亚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似乎正渐渐淡出,但是,不久前的一个动作,又重新引起了中国人对阿尔巴尼亚的关注。
  阿尔巴尼亚的动作是什么?其接受了5名中国新疆的东突恐怖分子。这5人是在2004年8月被捕的,可是当时美国军事法庭裁定这5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被美军抓获的中国人不是“敌方战士”,应予释放。从那时起的将近两年时间里,美国一共向20多个国家进行游说,希望它们接纳这5人,但都遭到了拒绝,这其中包括原本被美国寄予厚望的东突势力活动比较猖獗的土耳其和德国。于是乎,5名东突分子成了烫手山芋,无人敢接。
▲莫名其妙,阿尔巴尼亚接过了烫手山芋。
美国军方在5月6日突然宣布,5名一直被拘禁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军监狱内的“东突”恐怖嫌犯已经被转移到阿尔巴尼亚。五角大楼随后发表的书面声明竟然称:“美国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确保这5人能得到人道主义待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能让这5个人在一个新环境中重建他们的未来,而阿尔巴尼亚政府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阿尔巴尼亚要做什么?要做东突分子的庇护所吗?要做恐怖分子的基地吗?要支持分裂中国的实力吗?目前看不出这些迹象。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的关系,近些年来不算最热,但是也不算冷,还是保持得不错的。中阿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共识很多。尤其是阿尔巴尼亚坚持一个中国的态度,深得中国的赞赏。特别是2004年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北京会见阿尔巴尼亚总理纳诺后,中阿各层次交往增多,合作不断扩大,两国关系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所以,从中阿关系中寻找问题,可能是错误的方向。
  中阿关系没有过去年代热烈,但是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阿尔巴尼亚为何又做出如此伤害两国关系的动作来呢?理由并不复杂,因为阿尔巴尼亚把美国摆在了中国的前面。阿尔巴尼亚为何要把美国摆在前面呢?
▲一,阿尔巴尼亚当前的国策是以美国为先、以美国为中心。
跟随美国、服从美国,以换取美国的安全保护,是阿的最重要的战略。阿尔巴尼亚几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存在反美情绪的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这一次地拉那“拥抱”东突分子虽然不符合任何国际惯例和道义准则,但却符合阿尔巴尼亚以美国为中心的外交路线。
▲二,阿尔巴尼亚需要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支持。
美国除了表态支持阿尔巴尼亚于2008年加入北约外,还每年为地拉那提供价值不菲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正所谓拿人家的手软。今次阿尔巴尼亚乖乖地听话,接受东突分子,未必不做向美国要经济回报的打算。特别是美国挥舞着北约胡萝卜,阿尔巴尼亚只能垂涎,只能听话。
▲三,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支持阿尔巴尼亚族,对塞尔维亚族进行打击,利用民族矛盾促使阿尔巴尼亚与美国走得更近。
如媒体介绍,上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其东南欧战略,打击不肯向西方低头的塞尔维亚时,就选择了在历史和文化上与塞存在分歧的邻国阿尔巴尼亚作为最坚定的盟友。科索沃战争后阿美关系迅速升温,阿尔巴尼亚在尝到了美国的甜头后,再次成为美国“新欧洲”盟友中最为坚定的一个。200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敦促美国放弃建立反导防御系统的计画时,只有3个国家附和美国的立场,阿尔巴尼亚就是其中一个。目前,阿尔巴尼亚已成为美国的头马,在接受东突分子的问题上已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立场,只能按照美国规定的跑道猛冲。
  于是,我们知道,山芋不是不烫手,是阿尔巴尼亚不敢嫌烫手!
  专家分析,尽管如此,鉴于中阿两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而且彼此之间不存在突出的政治性问题,两国的外交气候条件对妥善处理东突分子引渡问题并不是相抵触的。现在一方面要看中国政府与阿尔巴尼亚方面的交涉,一方面要看美国在背后对引渡问题上给阿尔巴尼亚施加多大的压力。对此分析,我们深以为然。
  关于阿尔巴尼亚给予5名中国维吾尔族人庇护身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中方尚未得到阿尔巴尼亚政府的正式通报。阿方接收的5名关塔那摩在押人员均系东突恐怖嫌犯,是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成员,该组织已被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列入制裁清单。上述中国籍恐怖嫌犯理应被遣返中国,而不应获得难民地位。中国已正式向阿尔巴尼亚表明态度。
  中国期待阿尔巴尼亚能够做出理性的明智的选择。阿尔巴尼亚会作深思吗?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