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 :2006-7-14
(01):★ 美 军 电 脑 网 络 的 安 全 问 题 日 益 突 出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13/content_4823939.htm
(02):★ 美韩俄政府都没日本激烈/日本竟考虑空袭朝鲜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617&typeid=14
(03):★ 全球幸福指数调查/瓦努阿图人活得最快乐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7/13/content_4823838.htm
(04):★ 台湾军事研究机构“中科院”谋求“军转民”★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7/12/content_4820799.htm
(05):★ 美 国 科 学 家 破 译 欧 盟 伽 利 略 卫 星 密 码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7596
(06):★ 北 大 引 进 的 海 外 人 才 大 部 分 是 假 的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350&typeid=14
(07):★ 环球时报:口惠而实不至,西方正在忽悠印度﹖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422&typeid=14
(08):★ 没 有 美 国 的 世 界 将 是 怎 样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445&typeid=14
(09):★ 印度的中国政策:一厢情愿的想法掩盖了严峻的现实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435&typeid=14
(10):★ 哈 中 输 油 管 线 全 线 开 始 商 业 运 营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500&typeid=14
★ 美韩俄政府都没日本激烈/日本竟考虑空袭朝鲜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617&typeid=14
中国经济网—评论: 美联社7月10日用了“日本考虑空袭朝鲜”的标题,日本近日对朝鲜放出的重话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眼球。7月9日—10日,联合国还没来得及对日本提出的制裁朝鲜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日本几名重量级的政府官员又竞相抛出了“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威胁,甚至指名要袭击朝鲜的导弹基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则几乎同时发表了“不惜一战”的讲话。尽管中美韩等国特使的穿梭斡旋,使人们相信这个地区的局势还没有到非动武不能解决问题的地步,但许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东亚弥漫的火药味是这个地区很久都没有闻到的了。
9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的时事新闻节目中首次宣称,日本有权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以免受到朝鲜“核武器的威胁”。麻生说,朝鲜已经宣称拥有核武器,可以袭击日本,日本“不能坐以待毙”。按照宪法,日本有权“先行袭击”,以确保国民安全。
仅仅过了一天,被公认为小泉接班人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就对麻生的话做出了具体的诠释。他说:“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防卫方法,有一种方法是在宪法赋予的自卫权利范围内,对朝鲜发射导弹的基地进行攻击。对此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此话一出举世皆惊,美联社对此的解读是“日本正在研究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的可行性”。人们记得,早在2003年1月,时任防卫厅长官的日本少壮派国会议员就在国会表示,如果发现敌对国攻击日本的意图,日本就有权采取先发制人的遏止措施,首先摧毁敌方的导弹发射基地。但这一次的表态,显然有更强的针对性。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9日也对媒体发话,称日本应当拥有“最低限度的攻击力量”。目前,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美两国的分工是日本进行防御,美方实施进攻,额贺福志郎呼吁日本应该具备攻击导弹发射基地等敌方基地的手段。
在太平洋另一侧,有一批美国鹰派学者,跟这些日本官员遥相呼应,呼吁美国政府给朝鲜一点颜色看看。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沃夫茨奥尔7月7日就在《华盛顿邮报》电子版上撰文说:“也许用不了几个月,朝鲜的工程师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且再次试射导弹。”他认为,对朝鲜而言,“威慑并不是个坏词”,布什政府应当立即宣布,一旦朝鲜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射导弹,或者向美国的敌对国家输出导弹,就将被视为战争行为,以此来打消朝鲜发展导弹技术的动力。
面对美日等国施加的压力,朝鲜毫不示弱。韩国联合通讯社7月9日说,朝鲜国家电视台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自本国试射导弹以来第一次发表讲话,誓言对美国寸步不让。“(金正日)元帅已宣布,不会对我们的宿敌——帝国主义的美国侵略者,作出即使是微小的让步。”
金正日还警告,如果美国等敌国“报复”,平壤已做好准备打一场“全面的战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以报复回应敌人的报复、以全面战争回应敌人的全面战争,这不是空谈。”电视台还说:“当帝国主义者大放厥词说我们的共和国崩溃,并尝试策划对付我们时,元帅坚定地宣布‘别预期我会改变’,这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此前两天,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韩成烈也表示,朝鲜将把对它实施制裁看成是一种宣战行动。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10日还发表评论,指责正在举行的、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06”联合军演名为反恐,实际是“旨在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预备战争”,呼吁全民族奋起反对这一阴谋,同时要求美国“正视朝鲜的力量和意志,放弃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的阴谋”。▲
★ 美 军 电 脑 网 络 的 安 全 问 题 日 益 突 出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13/content_4823939.htm
—-美国十万军人信息外流 军事网络安全引人关注
美国海军10万官兵的信息资料网上泄密事件,成为了近几日媒体关注的话题。据美国情报机构统计,在各国情报机构获得的情报中有80%左右来源于公开信息,而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来自互联网,军事网络安全再一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被泄内容包含众多机密信息
2006年07月13日/环球时报:据美联社等媒体9日报道,美国海军上周五表示,超过10万名海军官兵及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及机组人员的社会保险号码以及其他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遭泄露。据报道,这10万名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的信息包括士兵的姓名、社会保险号、服役时间、服役部队、一些工作照片等。这些信息于去年12月被公布在海军的安全中心网站(www.safetycenter.navy.mil)上。直到今年6月底,这些泄密信息才被海军有关部门发现,而这些信息已在互联网上暴露了6个月之久,其被浏览和下载的次数已超过上万次。美国军事专家表示,此次泄密事件不仅数量庞大,涵盖了10万名官兵,而且被泄露的内容中很多属于机密信息,比如通过分析士兵服役部队的介绍,可以了解美军的军事部署。
这一事件暴露后,海军安全中心指挥官乔治•迈尔准将立即下令,将这些数据从网站上迅速删除。目前,海军安全中心正在抓紧调查这些数据是如何并发布在网站上的。记者于10日登陆美国海军安全中心网站,发现这些信息已经不存在。虽然网站删除了这些敏感信息,但据报道,已经有1100多张刻录有这些信息的光盘被寄发出去,至于被复制了多少份就谁也不知道了。这一事件并非互联网泄密给美国军事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唯一案例。就在两周前,美军海军2.8万名水手及其家属的姓名、生日和社会安全号码等个人资料出现在一家民用网站上。而且最近几个月来,美国联邦政府6部门的电脑系统出现安全漏洞,数百万名政府雇员的个人资料安全受到威胁。对此,美安全机构已准备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美政府、军方、军工研究机构等部门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检查”,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网络“探秘”手段多样
美国有关部门的紧张反应并非风声鹤唳,而是因为这些看似保密程度不高的信息,却蕴藏着非常机密的情报。美海军情报专家对媒体介绍说,一张士兵的工作照片,有可能从中看出美军一些绝密设备或军事设施的内部情况,而这正是国外谍报机构梦寐以求的。外国情报机构从被泄的10万官兵资料中可能分析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人员编成、编制体制,还可进一步分析出兵力部署、作战实力,相关谍报机构甚至可以依此展开针对性的工作,使用策反、拉拢等手段,发展间谍、获取情报。尽管美国海军发言人10日称,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信息被非法使用,但哪国情报机构会将自己所作工作让别人知道呢。
尽管泄密事件原因究竟是人为故意还是外来黑客或其他原因造成,目前尚未查清,但是各国情报机构早已认识到互联网情报侦察的重要性。英国军事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网络“探秘”手段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信息搜索和过滤技术,这主要运用于在获取公开情报资料;二是信息截获技术,在网络传输链路上通过物理或逻辑的手段,对网上传输的信息进行非法截获与监听,进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密码破译技术,对截获到的密文必须先破译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处理,利用密码破译技术还可通过公共网络渗透与之并联的军用计算机网络,从而获取机密信息;四是智能侦察技术,这是一种针对固定计算机网络目标进行探测的智能计算机网络探测程序,它可以在计算机网络自主漫游,监视、探测目标,并通过隐蔽通信方式自动回传收集到的情报信息。
▲互联网情报争夺将越来越激烈
对情报机构来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国情报机构可采用多种互联网技术对目标对象的网站进行破译和攻击;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自己的秘密信息被泄露到互联网上,特别是防止黑客和他国情报机构对己方网站进行攻击。由于从互联网上获取军事情报信息量大、机密等级高、时效快、成本低等方面的原因,互联网国防力量”的结论。这些学者的结论说明,“如将这些公开材料交给特定的团体加以研究,两三周内即可对美国国防力量的大部分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和国防部长等对此结论大为震惊,赶紧采取措施,限制公开发表材料的范围。现在除了各种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各种论文、书籍等几乎全部上网外,各种军事机构和单位一般也都设有自己的网站,而且许多军事爱好者、军人也经常上网,一些人经常在网上发表一些含有极高情报价值的信息。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海军如此庞大数量的信息泄密以及带来政府、军方、研究机构的一连串反应,无疑是一次“网络地震”。这为各国加强互联网军事信息的保密敲响了警钟。其实美俄等情报大国,早就成立了专门的“网络战部队”,但使用“矛”的同时,如何用好“盾”,避免己方信息外泄,将是各国今后更加重视的问题。(特约记者 李东风)已成为各国情报战的一个重要战场。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做了这样一次实验。把一些公开出版的报刊、研究论文、演讲记录、议会调查记录和政府发表的资料交给大学中一个由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优秀学者团体,委托他们从这些公开资料中得出“俄罗斯如何评价美国 ▲
★ 全球幸福指数调查/瓦努阿图人活得最快乐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7/13/content_4823838.htm
瓦努阿图人活得最快乐 来源:重庆晚报
178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8国集团成员排名50名以外,中国居第31
2006年07月13日/中经网: 就生态环境角度而言,在怎样的国家或地区生活最幸福?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大排名,12日出炉了一份“幸福指数”报告。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一批发达国家反而名落孙山。
结果之所以出人意料,原因在于,评选依据的标准是“获得幸福的投入产出比”,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与其对自然资源开采使用的比值。
▲爱生活也爱地球
“新经济基金”组织总部在英国,与英国“地球之友”组织共同撰写了这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
“新经济基金”组织在其网站上说,报告旨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有效性”。简单而言,就是能否花费最少的资源让人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新经济基金”组织解释说,计算公式概括来说就是,以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数乘以人均寿命,然后除以当地资源消耗指数。
▲中美洲成绩最好
“新经济基金”组织表示,此次排名中表现最优秀的地区当属中美洲。前十名名单中,中美洲国家占了大多数。
越南以排名第12位成为亚洲成绩最好的国家,而新加坡则以第131位成为亚洲成绩最差的国家。中国排名第31位。泰国、印度、日本、韩国分别排名第32位、第62位、第95位和第102位。
非洲国家平均成绩最不理想,包揽了最后10名中的7位,津巴布韦更成为倒数第一。
▲发达国家成绩差
有意思的是,八国峰会在即,而八国集团成员却无一进入排行榜前50名。英国和美国分别位列第108位和第150位,峰会东道主俄罗斯则排名第172位。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法国分别排在第66位、第81位、第111位和第129位。
发达国家为何成绩差强人意?“新经济基金”组织说,这一结果显示出对资源的高度消耗水平并不能与“幸福”直接划等号。孙浩 来源:重庆晨报
▲警惕“幸福陷阱”,科学对待幸福指数
考察幸福指数,并不是追求幸福指数无限增长,而是力求通过幸福指数来考察人民群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策取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水平也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这可能导致“幸福陷阱”的出现。所谓“幸福陷阱”,是指客观条件改善导致人们需求水平的提高,但在一段较长时间里观察,人们的幸福指数有时并不随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客观指标的加速增长而明显增长,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下降。“幸福陷阱”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确定幸福指数时,一定要注意其相对稳定的特点。在主要指标保持稳定的同时,适时地对部分指标加以调整,增加或排除一些要素;对于保留下来的要素,也要对其在总体幸福感中的权重进行必要的调整。▲
★ 台湾军事研究机构“中科院”谋求“军转民”★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7/12/content_4820799.htm
▲【提要】由于台军武器日趋倾向外购而不重视“自主研发”,有台湾当局最高军事研究机构之称的“中科院”,陷入经费日减、人员流失严重的窘境
新华网 2006-07-12/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胡宇廷报道 作为台湾当局最高军事研究机构与唯一的“国防”高科技研发单位,“中山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一直很神秘。但在6月中旬,该院却大张旗鼓地参加了两年一度的国际大型军事装备展——法国“地面装备与地空防备和安全展”。
其实,“中科院”积极“走出去开眼界”,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台军武器日趋倾向外购而不重视“自主研发”,“中科院”经费日减、研发人员流失颇为严重。
▲【小题】蒋介石亲自下令组建
“中科院”是台湾当局受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刺激而设立的。1965年,蒋介石亲自任命“国防部次长”唐君铂负责筹建“中科院”,拨出经费1.4亿美元,全力进行“台湾核武器及陆海空三军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经过4年的筹备,“中科院”于1969年7月正式成立。
在“中科院”选址过程中,还有一段小插曲。蒋介石原本希望将其设在台北市内,但负责筹建的唐君铂却看中了桃园县龙潭乡,距离台北市西南40多公里,唐认为,此处便于保密,一旦试验失败,也便于人口疏散和封锁消息。在唐的反复劝说之下,蒋最终同意这一方案。
“中科院”分专业机构和幕僚机构两部分。由于蒋介石的重视,“中科院”在设立之初就聚集了岛内大量科技精英。为维持“中科院”的日常运作,台当局从前每年所拨的经费都在100亿元新台币以上(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几十年来,作为台湾“国防”科研龙头,“中科院”为台军研制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属“经国号”战机最为著名。该机是蒋经国在美台“断交”后,亲自指示“中科院”研发的。该机在上世纪80年代正式问世。
原本属于“高度机密”的“雄风-2E”型巡航导弹,近几年也颇引人注目。“中科院”所研制的“雄风”系列导弹,在去年突破关键技术,并正式试射成功,被台湾媒体称为台军首次拥有的“战略型武器”。此外,诸多资料与报道显示,该院还曾牵头研制核武器。
▲【小题】日子越来越难过
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巅峰期”后,台湾的“国防”自主研发与“中科院”开始走下坡路。
据多方评论指出,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台当局越来越依赖于对外军购,对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下降。“中科院”越来越难接到台湾军方的定单。以反导系统为例,台湾军方坚持向美国购买“爱国者3”型导弹,“中科院”的“天弓反导计划”则被束之高阁。
由于对外军购的挤压和经费的减少,“中科院”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不得不调整机构、精简人事。该院员工人数从一度的14000名已缩编到8000名,而且自2005年开始还以每年10%的幅度裁减该院编制,预计到2010年只剩不到5000人。
缩编之下,人心惶惶。台湾媒体报道说,近年来,该院出现严重无效率运作的空转现象,导致重点研发项目迟迟无法获得突破,大量研发人员“主动”流失。
此外,“中科院”在台湾军方的地位明显下降。当年直属“参谋本部”,负责人必须是“上将”,但现在只是“国防部军备局”的下属单位,院长为“中将”。
▲【小题】“走出去”谋活路
日渐失宠于当局并捉襟见肘,“中科院”心有不甘,在无奈叹息的同时,也开始谋求转型。而像法国“地面装备与地空防备和安全展”这样的国际场合中,“中科院”的参与可以用“越来越积极”来形容。
该院副院长金寿丰表示,利用参展时机广泛搜集最新情报,以供后续研发改进参考,从而避免闭门造车,这是“中科院”“走出去开眼界”的目的。
“中科院”重点推介的产品还显示了该院将有的一个转型方向,即军转民。以此次法国参展为例,“中科院”大多是依照展览主题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时之选,尤其选择了可转为民用的产品作为主打,如可协助管理交通路况、提供灾害协助、进入高危险地区摄影并实时通报救灾中心的无人飞行器等。▲(072)#
★ 美 国 科 学 家 破 译 欧 盟 伽 利 略 卫 星 密 码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7596
英国媒体7月11日报道说,美国科学家已破译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实验卫星密码。这意味着“伽利略”计划将来的用户或许可以免费使用卫星导航服务,也可能使欧洲联盟通过商业运作收回“伽利略”计划投资的设想面临化为泡影的危险。
▲拒绝提供密码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首颗实验卫星“GIOVE-A”去年12月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欧盟、欧洲航天局和私人机构投资约40亿美元的“伽利略”计划一部分。
欧盟启动“伽利略”计划前,美国已在太空部署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欧盟和美国2004年达成协议,规定“伽利略”计划卫星部分密码必须公开。但今年1月12日首次传送信号后,“GIOVE-A”卫星的密码再未公开。
▲自行破解密码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日报道说,今年1月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康奈尔大学机械学和航空工程学副教授马克•帕西亚基向世界三大顶尖密码企业之一的美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索要密码被拒。他便萌生一种想法:“我们可以破解这些密码,只要一根天线和多次信号处理。”
此后第一周,帕西亚基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康奈尔大学全球定位系统实验室屋顶安装一套碟形卫星天线,并开发出一套破解密码的运算法则。到3月中旬,研究人员首次破解了密码。
美国研究小组破译了“伽利略”卫星密码
▲用户可拒付费
“伽利略”计划打算发射30颗卫星,其信号覆盖面积是美国GPS系统的两倍,可为更广泛人群提供卫星导航,而且精确度更高。
根据计划,“伽利略”系统将从2008年开始使用。调查结果显示,欧盟每年可通过提供“伽利略”卫星定位服务获利90亿欧元,通过出售各种航空和航海导航终端设备在2008年至2020年间获得150亿欧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各种太空探索、科学试验间接带来的效益以及可观的卫星研制和发射市场。
帕西亚基说,成功破译“伽利略”卫星密码,意味着将来的用户不需向欧盟申请密码就可使用卫星导航服务,而且可拒绝向欧盟付费。
但欧洲委员会10日晚说,康奈尔大学破解的实验卫星密码与正式投入使用后的“伽利略”卫星密码之间没有关联。因为“伽利略”系统最终使用的密码肯定与现在的密码不同。
▲中国拥有“伽利略”全部使用权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计划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非欧盟国家(印度、以色列、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乌克兰)参与。
2004年10月,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投入2亿欧元参与了这项计划。对中国而言,这是目前最大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对“伽利略”计划而言,中国则是第一个加入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中国将拥有这一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重庆晨报
★ 北 大 引 进 的 海 外 人 才 大 部 分 是 假 的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350&typeid=14
—丘成桐:我担保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丘成桐炮轰高校教育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
•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
•要公平,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
•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
丘成桐原籍广东,17岁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这里因缘际会遇到了来访的“华人数学家第一人”——陈省身先生,随后被陈省身带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深造。22岁即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27岁攻克几何学上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因此在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此外他还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终身教授,现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 多年来,丘成桐一直热心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成立了数学研究中心。他往来于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国之间,主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霍金等世界著名科学家来华讲学。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
而他在中国的任职和演讲却不取分文报酬,连机票都是自掏腰包。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
骗的是谁?是老百姓,是研究生
记者:您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终身教授,这个研究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您觉得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这种氛围可能在中国出现吗?
丘成桐:一个研究所的建立并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是里面带头的科学家是谁。普林斯顿研究所一开始就是第一流的学府,因为爱因斯坦去了,很多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聚到那里去。它还得到第一流的资助。有第一流的研究环境,有第一流的年轻学者去学,两者结合起来当然是第一流的学府。
记者:您觉得这种模式能在中国克隆吗?
丘成桐:这取决于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世界第一流的学者。现在的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一个名教授一年需要40万美金,中国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优厚待遇。而且不但是没有这么大的资本,中国的人事关系也太复杂。
记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是基金会私人出资支持的,可是现在中国的科研体制是由国家来牵头,比如说863计划,包括一些国家实验室,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科技部、教育部牵头。您觉得这种体制对中国科技有何影响?
丘成桐:问题是有没有人手来做。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只知道放一大笔钱在一个项目里面,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带领。
记者:您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是能力不够还是体制问题?
丘成桐:都有。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国内(做研究)。比如哈佛大学的教授,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只有三个月可以在外面。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为什么要作假,有钱可捞就有人做。北京大学也好,其他学校也好,给的是全职引进的钱,一年有捞几百万,为什么不捞?
记者:那您现在在国内很多学校也做兼职教授,在北京、浙江,跟您本身抨击的这种现象不违背吗?
丘成桐:我在国内的所有机构从来一毛钱不拿,飞机票也是我自己出。这些人拿的都是国家的钱,不但拿薪水,还拿经费。同时拿经费去结交他们的朋友,往往是头等舱机票,五星级酒店这样的待遇。假如他要像我这样一毛钱不拿的话,他绝对不会干这个事。
著名大学引进一个学者,用这个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笔钱。这种人不止一个,有很多。《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
记者:那您觉得这种引进方式对学术上有促进吗?
丘成桐:怎么可能有促进!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学生带着,在北京大学挂了名,还得请别人替他教书,这是骗人。国内知名大学为什么要做这种违反基本方法的事情?因为学校可以拿到好处,引进某个名教授可以拿到很多经费,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何乐而不为?挂个名字,在学校的老师阵容里面又多了几个名教授,挂牌出去,排名也可以得到提升。学校拿了几千万,给你(指引进的教授,记者注)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骗的是谁?是老百姓,是研究生。
哪有用国家的钱来做生意的?
记者:中国学生管导师叫教授,您怎么看?
丘成桐:美国学生也管导师叫教授,但是开玩笑,跟中国的含义不一样。在中国,学生帮你写论文,学生替你打工,一年出几十篇文章。评先进的时候报上去也好看。中国现在的许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这是高校的大毛病。
记者:以前国内教育界有个说法,“教育产业化”,您怎么看?
丘成桐:中国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中国大兴高校办企业、办工厂,成功了没有?没有真正成功的,跟学校完全无关,只不过企业利用学校的资源在外面赚钱。
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国家这样做的。国家投资这么多钱给教育部,是为了做产业还是为了培养人才?我的看法是,培养人才,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目标。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大学体制,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吗?
丘成桐:中国有这么多好的年轻人。为什么培养不了?!现在名教授不教本科。为什么?全部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学生的程度比以前差了很多。
我们哈佛大学的教授一定要跟本科生做接触,否则不能做教授。
北京大学不高兴听我讲“哈佛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文章登在第一流的杂志上,比他们有些院士的文章水平还高”,他们觉得我偏激,可这是事实。美国出名的数学杂志里,中国这十年来能够登在上面的文章加起来也不超过二三十篇。可是我们本科生的文章常常刊登在这些杂志上。
记者:大学的理念里有“教学和科研并重”一说,但中国大学现在往往是重科研,轻教学。
丘成桐:教学是一个学校是否负责的问题,也是一个名教授是否自欺欺人的问题。所有美国名校教授都注意的一个事情是—-—既做科研又做教学。国内有名的教授不做教学,只做科研,但是科研比从前做得好吗?反而是比从前做得更糟糕!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从前还教本科生,那时候本科生还不错。这十年来,不教本科,北京大学本科生程度大降。那这些教授的科研有没有做得好一点?绝对没有,去查论文发表在什么地方就晓得了。
记者:有些国内人士讨论,认为发表的论文数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评选更具有可操作性。
丘成桐:这样的结果是制造出一大批第三流的文章。问题是第三流的文章是中国所需要的吗?这种文章,连美国排名第100的学校都不会认为它是可以证明一个教授的水平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假如中国是要这种水平的文章,中国就永远走在人家后面,跟着美国、南韩、欧洲的一些小国。
院士制度 根本可以废除
记者:在中国,从官员变为院士的现象很常见。
丘成桐: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我坦白地讲,要想做院士,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你去贿赂。让选你的院士得到好处,好处多了以后,他会投你一票。香港就有很多人做这个事,国内也有很多人做这个事。
记者:那美国呢?
丘成桐:美国你想做也做不了。
记者:为什么?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虽然有两三个不见得那么高水平,可是90%以上都是真有学问,中国,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有些学霸在很多的评奖委员会中做主席。他给你一个奖,说让你去选其他的人做院士。谁把持了经费,谁把持了评奖的能力,他就有这个影响力。
记者:那您认为怎么去打破这种局面?
丘成桐:在我看来,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一个群体,假定是最高学术水平的一个群体,结果60%都名不副实,这个团体存在有什么意义?
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
记者:中国现在一些教授、院士的时间会用在搞项目、拉关系上,学校支持他们拿钱来评院士,同时也鼓动他们再拿院士的头衔拉项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丘成桐:教育部要评大学好不好,第一个问题就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院士,而不问学问做得有多好,这是很奇怪的现象。整个评审制度不健全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毛病。
记者:在您看来理想的评审制度是什么样的?
丘成桐:公平。评审制度要是能建成功,什么学术问题都能够解决。找一批第一流的学者,最前沿的,成立一个委员会,共同来讨论,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有结果。哈佛是这么做的,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
记者: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造诣,而且您经常回国,对国内的情况也很了解,可为什么您会用这么直接、不中国的方式来讲话?
丘成桐:我批评过北大,过了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不改变,实在是让很多年轻人受了打击,受了苦。我亲眼看到很多青年学者受到他人打击,我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没有用,你让我怎么办?
记者:为什么揭穿皇帝没穿衣服现实的人往往是香港学者、海外学者?
丘成桐??事实,大陆不愿意接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我不晓得怎么解释。从真正的科学成就来讲话,在数学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能不能找出真正有成就的学问?我找不出,所以中国的科技要进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我在美国科学院一个很重要的委员会里,讨论要在亚洲找海外院士,尤其要在中国找,花了五年工夫,只找到一个。你要问我为什么?我想是中国的学术水平实在比不上人家,可是你坚持要说能比得上,那些实在没办法。
记者:前几年中国搞大学合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您怎么看?
丘成桐:只重量而不重质,无论合并大学也好,招收研究生数也好,产生的论文数量也好,绝对不是培植第一流学问、学者的方法。这种机制没有,中国学问永远做不出去。▲
www.TopChineseNews.com/转自81.china.com
★ 环球时报:口惠而实不至,西方正在忽悠印度﹖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422&typeid=14
这几年,西方国家似乎重新发现了印度。他们不仅与印度建立了各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层互访也越来越频繁,舆论也不断出现“印度热”。一时之间,好像印度对西方国家突然变得无比重要。
这与1947年印度独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段时间,西方国家对印度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美国起初虽对印度这个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充满好感,但此后由于双方在朝鲜战争、“果阿事件”等问题上的分歧,疏远了印度。1954年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援令印度强烈不满。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美国将“企业”号航母开到孟加拉湾耀武扬威,更是被印度许多政治精英一直视为国家的耻辱。印度独立后虽保留英联邦成员的名分,但是发起不结盟运动,且与苏联有着特殊关系,英印关系也不冷不热。印度与法国、葡萄牙等国的关系也因为不同的政治主张以及对待巴基斯坦的态度分歧而疏远。例如,法国同时向印巴出售先进的“幻影”战机,印度表示强烈不满。印葡在1961年因“果阿”主权问题大打出手后,西方一边倒地同情葡萄牙而谴责印度。总之,在上世纪的后半叶,除印度把自己看作是“有声有色的大国”外,西方并没有买这个充满激情而又缺乏实力的南亚大国的账。
▲西方对印度口惠而实不至
为何西方国家现在却重视起印度来了呢?原因有四:一是印度成功的核试验提升了其大国地位;二、印度连续三年8%的经济增长让人刮目相看,甚至给人造成第二个“中国奇迹”的印象;三、印度的大国外交战略和国家公关起了一定作用;四、中国迅速崛起,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开始考虑如何在南亚围堵中国。正因为此,印度也沾沾自喜,全国上下在谈论印度与西方的关系时都会用“伙伴”、“盟友”等字眼。然而,按照常理,这些“盟友”国家应该对印度在国际问题上支持一下,在经济上拉一把,在军售上毫无保留。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西方对印度却是口惠而实不至。
在国际问题上,印度与美国有着“持久伙伴关系”(印度外交秘书萨兰语),无论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还是反恐,都全力支持美国。美国也一再在公开场合大谈美印共同“民主价值观”和“共同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入常”问题上,美国始终没有表态要支持印度。法国和英国也对此问题表态暧昧,致使印度“入常”无疾而终。在印巴争端上,印度也并没有得到“西方盟友”的支持。一方面,“盟友们”以军售的方式继续保持印巴军力的大体均衡;另一方面,鉴于巴基斯坦在穆斯林国家中的巨大号召力和世俗政治的特点,西方更愿意在国际问题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对于印度梦寐以求的大国地位,西方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翻开西方学者的着作,除基辛格在《大外交》里提了一下印度“可能”是21世纪的大国外,极少看到大学者肯定印度世界大国地位。相反,对印度在印度洋上的霸权野心和“东向”政策,西方国家保持着高度的戒备。
在经济领域,西方国家并没有充分利用印度廉价的资源(劳动力、原材料等)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印度的投资和贸易额始终保持在低水平。据美国一家权威机构统计,印度2005—2006年度吸引的外资只有83亿美元,虽比上一年度的55亿美元增长了50%,但其中有51.3亿美元是以股权方式投资,按严格意义来看,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只有不到30亿美元,离印度政府在2000年制定的每年吸引100亿美元直接投资的目标相差甚远,而赶超中国就更难了,近两年,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一直维持在600亿美元以上。奇怪的是,印度吸引的外资近一半来自毛里求斯,而美、英、德作为印度前四大投资国,仅占印度吸引外资的9.1%、9%和7%,绝对数字就更少了。更荒唐的是,今年5月大量外资从印度证券市场撤资,导致了印度证券市场的巨大动荡,上个月,又传来IT巨头苹果公司从印度撤资的消息。在纺织品、农产品贸易上,西方和印度的摩擦也不小,并没有表现出对印度的慷慨之意。
在军售方面,印度一直以来都想获得西方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却发现这些“伙伴”并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武器卖给她。1998年,印度因核试验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9?11”事件后,制裁逐渐取消,印度开始从美、以、德、法等国获得了较为先进的军事技术。但西方推荐给印度的都不是其最先进的技术和武器,如美国向印度推销的是F-16和F-18,而不是其向欧洲盟友推销的F-22战机;法国的则是“幻影-4000”,而非更先进的“阵风”战机。作为“核供应国”重要成员的澳大利亚则仍然坚决反对向印度出口核燃料。更重要的是,美国这几年改善了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仅今年就向印度的这个“宿敌”出口了50亿美元军备。印度只能是发发牢骚,生生闷气。
▲西方国家为何忽悠印度
西方为何说一套做一套,要忽悠印度呢?
第一,某些西方国家仅想利用印度在南亚和亚洲的影响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比如遏制中国。但对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大国,兴趣并不大。虽然印度也实行民主制度,但印度是先前饱受西方欺凌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很难保证印度在成为大国后,不会改变西方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
第二,在经济层面上,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相对低效的办事效率以及严格的劳工保护制度,导致商业环境相对落后,许多对印度潜在市场感兴趣的国家,望而却步,也致使美印、欧印的贸易额一直没有超过中国与美国、欧洲贸易额的1/5。印度唯一具有优势的是其高素质的软件、金融和医疗人才,但西方国家更愿意把这些服务外包给印度而不是到印度投资。另外,美国将各类服务项目外包给印度却遇到另一个难题,即印度国企强加刁难。很多美国企业抱怨政府对印度企业太仁慈。这些人的抱怨很大地影响了美国商务部的决策,也成了美国外包印度金额不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在军事领域,西方显然不会让印度成为挑战它们的世界军事大国,不会转让其最先进的武器和技术。而继续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系统,其实就是西方制约印度的一招棋。其实,印度的洲际导弹和核武计划已引起了西方的不安,并已经萌生了“印度威胁论”的声音。印度正在开发一种射程达两万公里的苏里雅Ⅲ洲际导弹,使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处于印度的打击范围之内。去年10月,美国权威核杂志《原子科学家公告》披露,在未来5—7年时间里,印度将另拥有300—400件核武器,足以和英法两国抗衡了。而直到目前,印度是仅有的几个没有在《核不扩散协议》上签字的国家。另外,印度不断加强与俄罗斯的军事往来,并扩充海军力量、建设航母舰队也引起西方的警觉。因此,西方各国可以卖一些武器给印度,破坏印度人自主开发武器的努力,防止印度发展自身的武器开发体系。这样,一旦印度与西方发生摩擦,由于西方熟悉其武器系统,印度是不会占便宜的。
▲中国给印度带来的实惠更多
其实,在印度与西方的关系史中,印度历来是“给”多于“得”。这不足为怪。然而,相对不太重要的中印关系,却带给印度更多的实惠。中印双边贸易的增速大大高于西方与印度双边贸易的增速。例如,从2000年到2005年,印中贸易额增长了521%,而同期印美贸易额仅增长了63%,中国在5年的时间里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印度在中印贸易中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顺差地位,印度对华出口的增加甚至拉动了印度经济增长的一个百分点。中国与印度在能源领域竞争胜利后,又同意在全球能源领域里与印度进行合作,和印度共同分享能源收益。另外,中国的许多企业如华为、中兴、海尔、TCL近几年加大了在印度的投资力度,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对于中印合作,印度因历史原因仍有一些顾虑,比如,印度情报部门就认为不应该向中国企业开放所谓的“敏感”领域,即使是几天前刚刚开放的乃堆拉山口,也有人一再持反对意见,致使谈判持续十多年。
对于印度与西方的关系,着名的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一针见血地概括道,“印度作为一个巨大的非西方社会,(在历史上)不仅受到西方武器的进攻和打击,而且为西方武器所蹂躏和彻底地征服……因而,印度与西方相处的经历,比中国或土耳其与西方相处的经历更痛苦、更耻辱,比俄国或日本与西方相处的经历要痛苦、耻辱得多;然而,正因为这一原因,印度与西方的关系也密切得多。……西方的铁很可能更深地进入印度的灵魂。” ▲
(作者是四川大学南亚所学者) (来源:环球时报 06/07/12)
★ 没 有 美 国 的 世 界 将 是 怎 样 ﹖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445&typeid=14
在全世界毫无表情的侧视中,美国度过了230岁生日。
伊拉克、阿富汗的枪声仍在作响,朝鲜的导弹从山洞冲天飞出,伊朗不理睬核谈判最后通牒,就连老朋友欧盟也没有发去生日贺卡。这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设想:假如没有美国,这个世界会是怎样一种景观?
▲多一些和平少一些战争
画面也许会更悦目一些。没有美国,可能挤压不出太多的极端主义分子,也就没有撼动全球的九一一事件,当然也不会爆发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
没有美国,巴勒斯坦的民兵可能不会挖地道抓人质,以色列的坦克群也不会一夜之间冲进卡萨地带猛发炮弹,中东和平虽然曲折但也不至于像现在一样毫无希望。
没有美国,世界援助非洲让非洲脱贫的速度可能加快。那里的贪官可能仍然不少,战事也不会突然消逝,但外部世界的援助也不会附加更多的政治条件,让挨饿受穷的人更快地吃上口饭,人道意味更加纯真。
没有美国,地球的脸会更加干净一些。纵然石油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能量之源,环境污染程度依然严重,但至少人们会想方设法降温让地球不要发烧,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硬性规范思谋绿色发展,人类少了几场为石油开战的案例。
▲缺乏活力科技减速
是的,没有美国的世界会更和平一些,更安宁一些,更少一些火药味。自二战以来,美国人为了政治和经济打了50多场大大小小的战争,胜多败少。但没有美国,世界也更缺少活力,缺乏效率。
没有美国,人类认识月球的水平可能仍停留在嫦娥吴刚阶段,浩淼的宇宙只能让人产生想象而产不出功效,对自己家园的认识可能超不过伽利略。
没有美国,世界贸易可能不像现在一样全球一体,运送商品的货船可能在海上要经过无数个收费路卡,更不要说世界贸易组织和相关国际法的产生。尽管美国想在全世界发财的心有点野,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称号是名副其实。全球40%的研发资金是美国提供的,信息技术、军事、航天和医药四大领域的发明和创新无国敢比。
▲没有美国的世界无法想象
没有美国,人们不可能坐在任何一个角落就能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同步交流,不能即时观看姚明在NBA现场的精彩表演,很多男人也因少了“伟哥”而缺了很多快乐。我们的视界中会少了企业家盖茨,慈善家巴菲特,歌唱家麦当娜以及那个收不住魅力的总统克林顿。
没有美国,富国援助穷国的路程可能缩短,少一些麻烦,但能力一定下降许多。美国给联合国提供22%的运作经费,其中包括世界食品项目,给81个国家的近1亿难民提供粮食。布什政府去年提供28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资金,比世界二富日本多一倍,占发达国家外援总额的26%。美国给世界货币基金提供了17%的资金来源,给世界银行输入13%的钱,来应付全球无法预期的金融危机,支持利人利己的发展项目。
是的,美国是一个让人恨爱交织、欲说还休的国家,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给你大棒有时也来点胡萝卜,霸蛮气和创造力都是一流。我们只能在承认他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上,尽量劝着他改邪归正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来源: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陈冰 06/07/12)
★ 印度的中国政策:一厢情愿的想法掩盖了严峻的现实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435&typeid=14
来自亚洲论坛的消息:亚洲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印中两个大国!这是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不久前访问北京期间向中方传达的信息。这一生动鲜明的表述既被视为旨在消除中国对印美关系升温的担忧,也被看作印度因重获大国雄心而向中国发出的安抚信号。
然而,这一举动不仅凸显印度国防部不高明的外交手腕,也暴露了其对更广阔的亚洲现实的无知。印度不是一个能挑战中国在亚洲主导地位的国家。北京面临的挑战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当然还有美国。
所以,认为亚洲足以容纳印中两个大国的看法,让人觉得印度对亚洲的实力结构不够了解。或者,一些人会把印度将自身与中国并列的态度视为傲慢自大。印度无意留给外界上述印象,因而,这种错误信息只会使印度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自1962年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南亚政策的支点。中国与伊斯兰堡牢固的政治和军事联系,使北京得以对新德里保持巨大优势。近来,中国超过印度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达卡已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另一个亲密盟友。印度对缅甸恢复兴趣则是后者与中国接触日渐频繁的结果。
如果这些双边关系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再来看看中国于去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观察员这件事。据认为,这一事件表明,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尼泊尔的斗智中败北。这些国家将中国视为制衡印度的潜在力量。
不论喜欢与否,来自中国的首肯是印度实现诸多外交抱负的先决条件。印度想加入多个地区性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愿望莫不有赖于中国的认可。而且,不应忘记的是,中国的否决能使印度人争取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的雄心化为乌有。
所以,为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和保持经济增长,印度必须寻求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与此同时,印度对中国施加影响,使其为印度的利益和需求作出调整的筹码少之又少。坦率地说,印度现在无力促使中国为了适应印度的需要而调整自己,即使中国对事关印度利害的事项不予理睬印度也没有能力对其施以惩罚。(摘自7 月4日泰国《亚洲论坛报》,原题:印度的中国政策——一厢情愿的想法掩盖了严峻的现实。▲(作者P•R•古玛拉斯瓦米,汪析译)
★ 哈 中 输 油 管 线 全 线 开 始 商 业 运 营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29500&typeid=14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2日电(李晓玲、魏宁)7月11日18时39分,身着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开始不停地摇动手柄,位于哈中输油管线阿拉山口计量站内的调节阀被缓缓开启。
11日18时45分,通过我国第一条大型跨国长输管线输送的我国进口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开始注入位于阿拉山口口岸的哈中输油管线阿拉山口至独山子线首站的计量储罐,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以管道输送方式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
据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朱敏杰介绍,由于管道投产初期采取原油干冲清管,原油中所含杂质较多,不能直接通过设在阿拉山口计量站的设备进行计量,需采用阿拉山口输油站的两座5万立方米立式金属外浮顶罐进行临时计量。
由于哈中管线哈萨克斯坦境内9号阀站出现故障,正在紧急抢修,目前采用临时小流量泵进行旁路维持输送,流量仅为每小时120立方米左右,按目前流量计算,原油注满一座储罐大约需要15天时间。
原油注入计量储罐还意味着哈中输油管道全线开始商业运营。注入阿拉山口口岸计量储罐的原油还将通过长度为252公里的阿独线也就是哈中输油管线的中国境内段,输往哈中管输原油的终点站——新疆独山子石化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