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主席强调要着眼于立足现有装备打仗 ★

今日看点: 2006-06-01
(01):★ 胡主席强调要着眼于立足现有装备打仗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59951&typeid=14
(02):★ 鲜 为 人 知 的 中 美 之 间 秘 密 交 易(一)★
http://news.milchina.com/2006/5-29/114520.html
(03):★ 朝核博弈新动态/美国拟向朝鲜低头示软?★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4419235.html
(04):★ 美曾酝酿突袭我核基地/中国”三五”计划积极备战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418906.html
(05):★ 美国紧盯俄对华军售/担心两国搞太空合作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5/31/content_4623516.htm
(06):★ 揭秘台当局开办四十多年神秘“远朋班”★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5/29/content_4614394.htm
(07):★ 利 比 亚 ” 样 板 戏 ” 很 难 演 下 去 ★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5/26/content_4602926.htm
(08):★ 周 恩 来 三 赴 印 度 劝 说 达 赖 回 国 ★
http://news.tom.com/2006-05-31/000T/71028084.html


★ 周 恩 来 三 赴 印 度 劝 说 达 赖 回 国 ★
http://news.tom.com/2006-05-31/000T/71028084.html
http://news.tom.com 2006年05月31日来源:新世纪周刊: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仅有18个,到1965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增加到49个,对此,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功不可没 。本刊记者/张凡 王骞
在外交部刚刚解密的1956—1960年外交档案中,输入“周恩来”三个字,可查出1762个档案,这些档案中保存着周恩来同外宾的谈话纪录、内部报告、文稿和批示等,内容涉及新中国战后重建国际关系中几乎所有重大问题。
通过对这些档案的梳理,不仅可见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政治事件,更可看到这位“人民的好总理 ”知晓适时进退的政治智慧和平衡全局的外交技巧。
同达赖三次谈话:成功劝返
1959年从西藏叛逃前3年,时年21岁的达赖喇嘛曾借出访印度参加佛教会议时,滞留印度一个多月不归。此次解密的外交档案,详细记录了1956年11月到12月末 周恩来3次飞抵印度劝说达赖回国的谈话,并成功将其劝回。
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亲自写信邀请达赖、班禅赴印度参加将在11月举行的释迦牟尼涅2500周年纪念大会。此前,西藏地区在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叛乱,叛乱分子包围解放军,西藏局势复杂动荡。
当时一些藏独势力在印度聚集,有以阿乐群则为首的西藏逃亡叛乱分子,有来自美国的达赖大哥当彩活佛和二哥嘉乐顿珠,有以夏格巴等愿亲国外的西藏官员等。
中央驻藏外事帮办杨公素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1956年夏,印度邀请达赖、班禅参加释迦牟尼涅2500周年纪念大会。这使中央政府陷入两难,如同意,不得不考虑到达赖喇嘛在印度受到藏独势力的影响,如不同意,又势必引起达赖喇嘛和一些宗教人士对中央政府的不满。”
经过讨论,11月2日,周恩来电告达赖、班禅,是否出访由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决定”。
毛泽东在1956年11月15日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分析达赖访印时指出:“要估计到达赖可能不回来,不仅不回来,而且天天骂娘,说‘共产党侵略西藏’等等,甚至在印度宣布西藏独立,他也可能指使上层反动分子来一个号召,大闹起来,要把我们轰走,而他自己却说他不在那里,不负责任,这种可能性,是从坏的方面着想。”
达赖抵达印度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和他的谈话中,强调西藏和中央政府签订的协议,承认西藏属于中国。但是尼赫鲁在谈话中却暗示如果中国超出了协议的范围,西藏有困难时,印度将帮助西藏。
最终,达赖的决定验证了毛泽东的分析
1956年11月29日,在抵达印度访问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完成了3场外事活动后,先后同达赖和班禅长谈4小时,这是两人之间的第一次谈话。贺龙副总理和驻印度大使潘自力陪同。
这次谈话中,达赖提出汉藏干部关系、他同班禅方面的关系、西藏地区的改革和留居国外的藏人等问题。并透露“藏独”势力对他的游说,让他感觉到混乱和紧张。
周恩来承认:“西藏的土改问题没搞好,引起了昌都地区的一些混乱,那里的改革是事先准备不好,搞起来后发生了叛乱。”周恩来许诺:“西藏包括昌都及前后藏3个地区的一切改革,都要得到你们的同意。”
11月30日晚,周恩来总理出席使馆酒会后,又特意在使馆宴请了达赖及其母亲、姐姐、两个哥哥和经师等人,向他们解释中央的方针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
1956年12月29日,周恩来在访问巴基斯坦后,再次飞抵印度,并于第二天和达赖进行了第二次谈话,此时达赖已经留在印度超过一个多月了。
周总理谈到,西藏已有人想利用达赖不在的机会,在那里搞叛乱,使达赖回去后不好处理。虽然此事已被中央发现,没有搞起来,但危险仍然存在。
对于西藏改革的问题,周恩来再次强调:“根据协议,西藏的领导人即达赖不同意是不进行改革的。现在毛主席要我告诉你,可以肯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根本不谈改革。”
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达赖在谈话中把滞留原因推到了下属身上,他说:“现在主要是随行官员中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达赖表示将向主要随行官员传达周总理的谈话。
达赖在推脱,也在观望,看尼赫鲁会怎么承诺。对达赖的心思,周恩来洞若观火。1956年12月31日除夕夜,周恩来和尼赫鲁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谈话。
周恩来指出,达赖、班禅是印度邀请来的客人,可是他们到达之后,印度方面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赫鲁并不承认这些事,他的态度是两面的:一方面,美国策划“西藏独立”,同印度的想法相吻合;另一方面,他在外交上需要维持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对中国的反应不能无所顾忌。
面对周恩来严肃态度,他表白说,印度政府一向尊重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将注意外国间谍在噶伦堡的活动情况,达赖和班禅将由原路返回西藏。
在尼赫鲁表明态度后,周恩来总理在离开印度前的1957年1月1日,和达赖喇嘛进行了第三次谈话。
周恩来把和尼赫鲁的谈话转告达赖。“尼赫鲁已经明确表示:重申他早在1951年所表明的态度,印度政府承认西藏是属于中国的,印度一向尊重中国对西藏的处置……印度政府对西藏的态度,只是宗教上联系,没有政治企图。”
最后,周恩来问:“你看自治区什么时候可以成立起来?我曾答应过你,自治区成立的时候我去拉萨,成立时我一定去。”达赖表示估计早则在1957年底,迟则在1958年初就能建立起来。
周恩来总理在表明中央立场的时候,更多地鼓励达赖自己作出正确的态度。而达赖也终于被周恩来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坚定了他原本一直在动摇的念头。就在同一天,周总理又分别接见了达赖的两个哥哥和达赖的5位主要随行官员。周总理向他们解释了有关西藏的各项政策,说明西藏地区发生的军事冲突是不得已的,还强调,搞叛乱是不允许的。
在周恩来总理和达赖谈话后,当天晚上,尼赫鲁又会见了达赖和班禅,在这次会见中尼赫鲁也劝说达赖要早点回到西藏去。三次长谈终于劝回了达赖,同年2月,达赖回到了西藏。▲
★ 利 比 亚 ” 样 板 戏 ” 很 难 演 下 去 ★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5/26/content_4602926.htm
新华网 ( 2006-05-26)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张家栋 
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演的“样板戏”,只是美国的一种国际试探,不可能成为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通用模式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日前美国宣布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美国国务卿赖斯还声称利比亚是朝鲜和伊朗等国家的“重要学习榜样”,并希望2006年能够成为朝鲜和伊朗国民命运的转折点。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利比亚的转变”可以说是美国外交上的某种“胜利”,但美国也被迫承认了卡扎菲政权的合法性。这表明曾被布什总统挂在嘴边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事实上已经寿终正寝,至少是暂时让位于美国的现实需求,还反映出美国外交政策从新保守主义向传统现实主义方向调整的趋势。但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演的这出“样板戏”,能够顺利地在其他国家继续下去吗?笔者以为未必。
首先,从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在利美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一直并非核问题,而是如何处理洛克比空难及其两名嫌疑犯。利比亚已经在1999年将这两人引渡到荷兰,并于2001年承诺向洛克比空难的遇难者人均赔偿1000万美元,创有史以来的最高赔偿纪录。与向1989年法联航空难的每名遇难者赔偿100万美元的差别待遇相比,给足了山姆大叔面子。这就为美国调整对利政策提供了条件。但是在美国与伊朗和朝鲜的关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便利门槛。
其次,利比亚虽然宣布放弃核武器研制计划,但事实上利比亚的核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旨在增强其在阿拉伯世界中威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事后证明,利比亚虽然从世界各地重金搜罗了很多核技术材料,但是相当部分都没有拆封。所以,利比亚宣布放弃核武计划这个“空气弹”,既可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好感,又不伤国家根本,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利比亚的国家实力不能与伊朗和朝鲜相比。与伊朗相比,利比亚人口太少,不及十分之一;与朝鲜相比,利比亚与其阿拉伯邻国长期不和,缺少强有力的支持者,很难利用阿拉伯兄弟国家的力量与美国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利比亚影响国际社会的唯一合法的、有效的手段就是石油资源。但利比亚虽然探明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二位,其每日石油产量却只有100万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基本微不足道。
与此相比,伊朗却是世界第二大富油国和世界第四大原油出口国。伊朗虽然受到美国的制裁,但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美国外的世界大国均与伊朗有着紧密的能源合作,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动荡。据兰德公司测算:伊朗每天减少供应20万~30万桶原油,国际油价就可能达到每桶80美元;每天减少供应50万桶,则国际油价将突破100美元大关;如因金融封锁完全停产,则国际油价将达到150美元每桶的天价。这种前景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难以承受,也是伊朗对抗美国压力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从伊朗和朝鲜等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核武器计划和石油资源尚是它们可以信赖的筹码。而对于美国来说,与“问题国家”的合作,只不过是一种变通之举。所谓“利比亚模式”,其实只是美国在陷入伊拉克泥潭和伊朗核问题僵局时的一种暂时性措施,是一种国际试探,与美国长期推行的“价值观念和民主化战略”并不吻合,美国不可能将其视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通用模式。即使伊朗和朝鲜两国改变其对美政策,并在核武器问题上有所松动,但是对美国来说,这也仅仅是新一轮“核磨难”的开始,只不过是一种“难言的胜利”而已。 ▲
★ 揭秘台当局开办四十多年神秘“远朋班”★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5/29/content_4614394.htm
新华网 ( 2006-05-29)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陈水扁此前能过境利比亚,与台当局“外交部”开办四十多年的神秘“远朋班”有一定关系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汤耀国报道: 在刚过去不久的“兴扬之旅”中,陈水扁吃了美国一个无情的耳光,却又借过境利比亚等大玩“迷航”把戏,想挽回颜面,显示其“外交”资源与能力。此处且不论其成效何等之微,倒是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背景值得交代,即台当局“外交部”开办四十多年的神秘“远朋班”。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得以过境利比亚,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曾在“远朋班”接受政战训练的“历史情谊”有关。
▲“反共”与“拓交”基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中国人的交友古训。为交“朋友”、拓展“外交”资源,台湾当局“外交部”在1964年设立了“远朋国建班”,具体承办方为将于明年并入台“国防大学”的“政治作战学校”。时任台当局“总政战部”副主任执行官的王升为负责人。上世纪90年代,该班改名为“国家建设班”,但“远朋班”的传统称呼仍保留。
该班成立之初,还有更大的背景,即美苏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格局。由于台湾当局作为当时美国“反共联盟”的重要棋子,因此“远朋班”的任务,就是专门代训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级军官,使他们回国后成为反共中坚。
据台当局军方资料显示,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等47个国家曾派军官到“远朋班”受训。当年越战开始时,“远朋班”还在美国指使下特设“越南政战教官班”。
“远朋班”学员分为两种,来自亚太和非洲的学员大部分上英文班,而占台“邦交国”多数的中南美洲学员多讲西班牙语,于是就有专为他们开设的西班牙文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班牙文班是重点班,一年平均开班三至四期,每期受训的时间在过去为两个月,近几年缩短为四周。
▲“政治作战”课程为核心
“远朋班”的培训由台湾当局“国防部”“国安局”和“外交部”等共同组织,包罗万象。由于“反共”是其重要任务,“远朋班”开设的课程有对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介绍”,还不忘对当时“中华民国政权”加以强调,宣传中国近代“政府迁台”“政权变化”的情况。一般的军事、政治培训也是主体内容。
据“远朋班”的一名老师向台湾媒体透露,教学虽无任何固定的教材,但是不可少的还是“政治作战”方面的课,除了“孙子兵法”或“六大战”之外,还有心理战,如“共党理论批判”,其它像“国家安全防卫”“谋略应用”“政治思潮”等也是“必修课”。
另外,“远朋班”还有重要的“课外活动”,即到台湾各地“参观访问”。除了去台湾当局的“外交”“法务”“国防”等机关外,教师甚至会带学员参观金马岛屿等传统的军事重地。
不过据台湾媒体报道,该班如今已不再强调“军事化”,更无实地的军事训练课。这很可能也与台“邦交国”多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府”转型有关。
至于“远朋班”的师资也堪称“强大”,可见台当局对其的重视。除了军官校将外,台湾当局的高级官员都有机会成为“座上教授”。
调教出多位军政强人
“远朋班”的招生对象都非泛泛之辈,一般是冷战时美国集团成员和台湾各“邦交国”遴选出来重点培养的人士,绝大多数为军方身分,文职官员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军方退下来的。
当年的很多学员回国后“不负重望”,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卡扎菲。无论是今年年初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访台,还是不久前陈水扁过境利比亚,这一历史关系都为绿营所“津津乐道”。
据台湾媒体报道,除卡扎菲外,巴拿马前领导人诺列加也曾在“远朋班”受训。
“远朋班”可称为台整体“军援外交”中的关键一环。据台湾媒体从台军方内部资料获悉,“远朋班”学员返国后,常会向台湾提出支持其执政的要求。军方高层向媒体透露,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曾派出不少军事顾问团,并输出不少装备、武器供中南美洲国家使用。这些国家有的至今仍是台湾“邦交国”,如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及巴拉圭。
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还曾派出代号为“第三纵队”的部队,前往第三世界国家打击国际共产组织活动,并借军事支援巩固“友邦”,力挺“远朋家族”。
台湾媒体直言,当年包括中南美洲的军事行动、中东的军事技术支持,都是台湾替“远朋家族”的“售后服务”。当年的“远朋班”不仅训练出在各自国内登上权力巅峰的军政强人,更让台湾有参与实战、介入他国内政的机会,甚至在三四十年后,让陈水扁当局在“外交迷航”时还能有歇息之处。
▲ 境况今不如昔
长期以来,“远朋班”由于台当局“外交部”和“国防部”的保密低调处理,台湾民众对此知之甚少。冷战结束后,“远朋班”也丧失了部分存在的理由,如一些反共课程的“重要性”就不如以前那么凸显。但台当局“外交部”仍倚重“远朋班”来拓展“外交空间”,加强与“邦交国”的联系。在绿营媒体对“远朋班”的宣传中,原本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远朋班”课程变为“以介绍台湾政经建设及发展现况为主”,而受训对象则为“友邦的外交系统官员”。
在着眼“拓展外交空间”的考虑下,台当局许多“驻外”单位还频频提出希望“扩大开班”。不过据台湾媒体报道,作为“远朋班”的开办方,台当局“外交部”一直苦于经费有限,所以“远朋班”一度几乎要叫停,“扩大开班”更是难上加难。
关于“远朋班”处境,分析人士指出,最为根本的是,在“台独”分子使得台湾国际空间逼仄的今天,包括“远朋班”在内,无论怎样的“外交”把戏都非正道,注定不可能有多大成果。▲
★ 美国紧盯俄对华军售/担心两国搞太空合作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5/31/content_4623516.htm
  环球时报2006年05月31日: 中国军事方面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万里之外美国人的神经。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一行刚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尽管中俄对此报道都较少,但美国一些媒体仍捕风捉影地报道称,“中国和俄罗斯正酝酿一笔新的军火交易”。对于俄首次安排外国军方高级将领参观俄太空部队基地——“红旗勋章城”,美国更是视为“非同寻常的事件”。“美国之音”称,这预示着“在对华军售问题上,俄军方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不再严格限制将尖端科技和武器装备出售给中国”。近年来,中俄军方高层的每一次互访都会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军方对此更是紧盯不放,美国于23日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专门有一节讲述俄对华军售情况。
▲ 美猜测中俄军事交流
据俄塔社和俄新社报道,5月24日,俄航天兵司令波波夫金上将在“红旗勋章城”指挥控制中心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红旗勋章城”至今属于军事禁区,不允许普通俄百姓特别是外国人接近。“红旗勋章城”集中了俄罗斯太空科技的精华,那里控制着目前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130多颗俄罗斯军用、民用和军民两用卫星,俄间谍卫星每天搜集到的大量情报资料、其他国家卫星在太空轨道上的运行状况等,也都通过这个基地汇总分析,最后传送给俄军总参谋部和俄军情报分析机构。
据俄塔社报道,波波夫金专门向中国客人介绍了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特点、功能、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美国之音”称,梁光烈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到该基地参观访问的外国高级将领。报道还猜测,“中国很可能向俄罗斯采购太空军事科技和相关设备,以建立自己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此之前,中国在最近两三年内可能会使用俄军方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据报道,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同美国GPS以及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类似。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首颗卫星于1984年发射,苏联解体后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直至1998年,俄再度开始对“格洛纳斯”进行更新升级。据俄媒体报道,“格洛纳斯”系统除了民用之外,还可用来探测空中、海上、地面以及太空中的军事目标,定位精度最高将可以达到1米,能让现役武器在不用花大价钱的情况下把威力提高一个等级。比如,俄军“物美廉价”的LGB—1500精确制导炸弹就是在普通炸弹上安装了“格洛纳斯”信号接收器,命中精度不亚于美国用GPS制导的同类型炸弹。
最让美方担心的是,“格洛纳斯”能提高战略导弹的打击精度。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格洛纳斯”系统可不间断地进行路线精确测算和数据修正,将导弹的命中误差大大缩小。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戈尔茨因此把“格洛纳斯”系统称为“除核武器之外,前苏联留给俄罗斯最珍贵的遗产”。
▲“中国购买俄武器对美国是一桩大事”
事实上,美方一直在紧盯俄罗斯对华武器贸易。美国国防部5月23日在向国会提交的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中,再度对中俄军事合作表示严重担心。该报告称,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武器进口花费达130亿美元,其中95%的军事进口都来自俄罗斯。中方向俄罗斯购买的武器包括苏-27、苏-30战机、“基洛”级潜艇,以及各种防空、反舰导弹等。另外,中国在自行研制一些武器系统时一直借助重要的俄制部件,而且还在一些项目上获得了俄武器系统生产许可权。与此同时,中俄还在继续推进军事技术、设计、材料工艺等领域的合作。
《莫斯科时报》曾以“武装中国让美国神经紧张”为题报道称,“华盛顿对北京的军力扩张以及俄罗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担忧日甚,一直想极力说服俄限制对华军售”。据报道,前美国驻俄罗斯大使不久前在莫斯科附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出售大量武器给中国,经济上的理由可以理解,但这会不会使亚洲更不稳定?如果台海爆发战事,将导致俄东部边界出现严重不稳定的局面。”
美国兰德公司中国问题专家柯瑞杰更直接说出了美国担忧的真正原因:“中国近几年强劲的武器购买能力对美国来说是一桩大事。美国重视中国购买军火的原因不是担心同中国在一场可能的军事冲突中失败,而是担心这将使美国在冲突中付出更高的代价。”
美方最担心的是在太空方面。与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的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把中国大力发展太空技术列为对美构成十大威胁技术的第三位。早在中国参与欧盟“伽利略”计划时,美国就极为警惕。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有人声称,如果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敌对国家,例如中国使用,美国将有可能对该系统进行攻击。
更重要的是,美方将此次俄中加强军事合作视为“俄罗斯放开对华武器出口限制,进行战略武器合作的一个开端”。5月27日,俄联邦航天署称,俄海军用核潜艇成功进行水下发射,将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美国军方认为,一旦俄中在这样的战略力量领域展开合作,美国的威慑力量将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 俄对武器出口仍然很严格
国际上多数军事专家认为,中俄之间武器贸易,主要是中俄政治关系日益成熟的一个表现,但也有俄自身的考虑。《莫斯科时报》评论认为,俄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武器交易来牵制美国,以减轻自身的战略压力。俄军总参科学院院士科列林克也表示,俄目前的国际政治环境十分孤立,这促使俄军方同中国进一步接近。他认为,俄在西方无法同任何国家存在盟友式的关系,很自然需要重新恢复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另一方面,俄罗斯对外出口武器也可以为其军事科研赚取宝贵的外汇。美《商业周刊》曾报道称,目前世界上800多颗各类卫星中,美国有400多颗,俄罗斯只有100多颗,只有苏联时期卫星数量的一半,根本无法满足本国需要。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俄目前的航天资金少得可怜,与印度持平,只相当于美国航天拨款的1/20。因此,俄想重振航天大国雄风可能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美国之音”称,如果中国军方想租用“格洛纳斯”监测台湾海峡的话,中国甚至可能需要自己掏腰包让俄罗斯向台湾海峡上空再发射几颗卫星。
尽管俄罗斯十分热心对外军售,在武器出口对象的选择上似乎没有美国那么严格,在出口的武器方面也包括较为先进的战术和战略武器。但是,俄对外军售并非没有限制。去年10月,普京在俄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各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对外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各项规定,因为“武器买卖不是一般的生意”。
实际上,俄罗斯对各国的军售都有相当的保留。首先,俄军售基本上只限成品不售技术,以避免未来的市场受到“潜在威胁”。其次,俄对外出售的武器在关键性作战系统方面往往被“精简”。如俄在向印度出售“卡卢加”号潜艇前,曾对该潜艇进行过“翻新”,“敏感”或者机密的武器系统都被拆除了。第三,俄出口型的武器装备与自用型的质量有较大差别。以俄售给印度的米格-29为例,在俄飞得非常出色,到了印度却“严重水土不服”,发动机问题尤其大。当时进口的188台备用发动机中有139台质量不合格!另据俄《新消息报》去年5月的一则报道,俄联邦安全局制止了一宗向中国出售废旧“华沙人”型潜艇的交易。显然,这些都是俄武器出口的规定在起作用。
▲ 中国国防建设必须靠自己
虽然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正越来越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军事技术,但多数军事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仍然采用自主研发为主、引进为辅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许多国际军事媒体还注意到,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5日颁布了《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报告称,在未来15年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要实现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完成八项重点任务。美国克莱蒙研究所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林长盛认为,中国从俄罗斯引进军事技术和装备的高潮已过。林长盛说:“在过去50多年里,中国的教训很惨痛,曾受过苏联的武器禁运,也受过美国的制裁。所以中国现在很清楚,一方面尽可能从国际上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现在基本上讲,中国的军事装备是以自己研发为主,以引进为辅。这个情况也基本上符合现在的战略形势。就俄罗斯来讲,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的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基本上已经过了高峰期,能够买的基本上都买了。买不到的,要么俄罗斯没有,要么俄罗斯不卖。所以,未来中国还是要把重点放在自主研发上。”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亚太研究室主任姚云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是除了西方国家以外最好的武器生产国。在西方国家普遍对华实行武器禁运的情况下,俄罗斯是在对华军售方面唯一不受美国控制的国家,对中国的武器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姚云竹同时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对抗,而且又是邻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俄罗斯毕竟对中国还怀有一定的戒心。现在,中国一方面从俄罗斯引进武器技术,但从根本上来说,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国防建设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进行。▲
驻美国特约记者 米坚 胡晓平 特约记者 冀孝齐 记者 江雪晴《环球时报》 ( 2006-05-29 第01版 )
★ 美曾酝酿突袭我核基地/中国”三五”计划积极备战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418906.html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俞铮)一部最新出版的中国当代经济研究专著透露,美国在中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前夕曾秘密酝酿突袭中国核基地,这迫使毛泽东等最高领导层紧急调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把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转移到易守难攻的西部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30日在北京发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这部由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主编的当代经济史首次向公众披露了中国第三个五年计划从“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重大转变的重要原因。“三五”计划是指导1966年至1970年国民经济工作的国家计划。
  由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要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提出要重点“解决吃穿用”问题。然而,对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判断使毛泽东改变了“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确认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存在,评估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大约在1961年底接近完工,在1962年提供钚。美国判断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在1964年制定了突然袭击中国核基地的计划。
  根据美方已解密的绝密档案,美国国务院曾建议对中国核基地采用“公开的非核空中打击”。一份由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官员乔治•拉特延斯署名的绝密文件称:“为把中国可裂变物质生产设施摧毁到需要完全重建的程度,就必须采取‘相对沉重’的非核空中打击。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打击水平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1964年9月15日,美国最高决策层形成了最终看法: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有风险。对中国核设施的攻击,应该在“军事敌对”发生时才可进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尽管美国突袭中国核设施最终没有发生,但中共中央已决定要战略转移全国的经济力量。
  60年代初期,中国14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全国14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和20个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心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
  “三五”计划调整后,发展重点放在了西部地区的三线建设。计划确定了今后不在一线,而是转入三线、二线建设的战略方针,部署了一线的重要工厂、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三线建设的选址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
  调整后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中央甚至考虑开工修建对输送战略物资具有重要意义的青藏铁路。
经济学家指出,因国际形势而发生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也产生了积极意义――“三五”计划实际上第一次吹响了开发西部的号角,如果不是当年的三线建设,现在西部发展的基础条件将更为薄弱。 ▲
★ 朝核博弈新动态 美国拟向朝鲜低头示软?★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4419235.html
对 朝 新 方 案:美 国 先 示 软?
▲•内 容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已经“冷冻”了几个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她的一位高级助手近日共同起草了两份文件,提出了对朝政策的新方案,其中包括与朝鲜商讨签署和平条约,但其前提是朝鲜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前。
据《纽约时报》5月17日报道,布什政府高级官员和亚洲外交官表示,尽管这一新方案引起了政府内部不同派别的激烈辩论,但布什总统很可能会批准这一新方案。而开启和平条约谈判的前提条件就是朝鲜主动回到六方会谈谈判桌前。
朝鲜一直希望能签署类似的和平协议,以取代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成为处理美朝关系的新原则。>>>详细
《纽约时报》预测说,如果布什批准新的对朝政策,这将成为改变解决朝核问题的战术的重要信号。
自从去年11月份以来,六方会谈就一直停滞不前。布什政府起先一直要求朝鲜首先彻底停止其核武器项目,然后再考虑向朝鲜提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优待。
▲•实 质
新政策提出后,路透社即评论说,美国如今软化其一贯强硬立场是因为怕伊朗以朝鲜为榜样,面对国际制裁依然不放弃发展核能。
一名了解布什政府内部对朝鲜问题展开讨论的亚洲高级官员指出,有一种感觉是,美国不能让朝鲜成为伊朗人所希望仿效的一个典型,让一个有核国家可以对外界压力说“不”。
朝鲜在几个月前宣布,除非美国结束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否则将不参加六方会谈。韩国明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李东馥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和朝鲜还不大可能很快开始和平条约谈判。▲
鲜 为 人 知 的 中 美 之 间 秘 密 交 易(一)
http://news.milchina.com/2006/5-29/114520.html
作者: 范正贤
  ▲ 中美内幕交易一:见面礼和出售武器
  中美之间的内幕交易很多,我没有时间一次全部写出。我想还是按时间顺序,分几次写。如果读者有什么可以补充的,非常欢迎。
  1971年当时的大气候是苏联的全球军事扩张,(按中国的意思是苏修美帝争霸全球)。另外一个是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中拖了很多年,每年伤亡达一万五千人,而且没有有任何能结束的迹象。
  美国希望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从而达到:1). 体面地从越南撤军 2).联手对抗苏联。于是基辛格暗中给中国送了见面礼:一个中国原则;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到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没有秘密交易”的话成了那次访问美国政府对外声明和评论的常用词语。但是尼克松的确私下向周恩来保证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美国将限制日本对台湾的影响力;双方向政府关系正常化方向努力。
  然后,双方的秘密谈判就展开了。美国同时希望能开始对中国贸易,当时负责谈判的乔冠华就曾经利用不开放贸易来威胁美国,如果双方不能在对台湾立场的言词能达成协议的话。
  为了做成生意,1975年12月,基辛格提议购买中国的原油(想必那时中国除了原材料外,也没有什么可以出口的),美国向中国出售武器。由于当时美国有法律禁止向共产党国家出售武器,那么如何打开这个缺口呢?
  基辛格先安排由英国Rolls-Royce公司向中国出售价值2亿美元的可以用于战斗机的引擎。尼克松通知英国首相希思,美国准备公开反对英国这样的出口生意(可想而知当时出口武器的阻力有多大),但是你们英国不用理睬,只要继续出口就可以了。
  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访问中国,要中国开个武器采购单。中国一下子列了46项,布热津斯基转手就交给西欧国家,说:“我们不能卖,你们可以卖”。两年一过,美国政府就理直气壮地向国会说:“看看现在西欧都在向中国出售武器,我们自然不能落在后面”。
  ▲ 中美内幕交易二:中美建交和攻打越南
  美国在七十年代末正在考虑同时与中国和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当时中国不同意,理由是中美两国正在共同对付苏联,而越南却是苏联在亚洲的代理人。面对中国的反对,美国也只好将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的议程暂时搁置,谁知一搁竟是17年。
  如果1971年美国为了越南而把台湾作为见面礼给中国的话,后来中国为了越南又在台湾的议题上让步了给美国。
  自尼克松访华以后,中国同美国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在秘密商定如何建交,关键问题僵持在台湾上。美国坚持要继续售台武器,中国则反对,并且不放弃以武力收回台湾。但是在1978年底,由于内外局势所迫,中国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教训”越南,兵力上都作了部署,中国急需要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以免在背后被苏联捅上一刀。美国方面也是害怕久拖的谈判会被泄露,收不了场。所以双方在12月底,匆匆达成妥协,宣布在1979年1月1日建立了外交关系,于是在台湾问题上留下了尾巴
  事隔多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中方有人说不应该在台湾上让那么大的步,而美方也有人指责卡特太过迁就邓小平,因为那时明摆着中国需要美国,以进攻越南。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会谈中,邓要求小规模秘密会谈,美方人员只有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参加。邓描述了中国准备以几星期的时间出兵惩罚越南,谈到苏联可能的几种插手方式,邓需要美国在道义上的支持。卡特当时没有说什么,在第二天告知邓小平,只是希望中国军队在进攻越南时能“克制”,这就是等于给中国的进攻开了绿灯。
在中国进攻越南的期间,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几乎每天到白宫与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会面,美方每天向中国提供苏联军队的部署和调动情报。▲ (未完待续)
★ 胡主席强调要着眼于立足现有装备打仗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59951&typeid=14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着眼于立足现有装备打仗,提高战术技术水平,提高指挥艺术,努力摸索和掌握对付高技术对手的有效方法。这是胡主席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着眼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对我们提出的新任务,为我军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 坚定用现有装备打赢的信念
  一切军事活动都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从实际出发是军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军事训练所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掌握武器装备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这个物质基础。在装备建设上,我们通常强调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武器装备,但在军事训练上,则必须强调有什么武器装备打什么仗。部队的职责就是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研练、提高打仗的本领。我军现有武器装备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与高技术对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现阶段甚至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必须立足劣势装备打仗。
  以劣势装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不足,是当前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应大力加强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教育、职能教育、形势战备教育和战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既要看到先进科学技术物化为武器装备给战争带来的深刻影响,又要看到高技术装备的局限性;既要看到技术优势对战争胜负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战争结局的决定作用;既要看到物质力量因素的单一作用,又要看到政治、经济、外交、精神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以辩证的科学思维克服盲目性,增强立足现有武器装备打赢战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化劣为优、以劣胜优的信念,为军事训练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持久热情。
  ▲ 熟练使用手中武器装备
  战斗力的存在形式表现为人与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二者结合得愈好,战斗力水平就愈高。结合来源于实践,提高现有装备打赢能力,归根到底在于一个“练”字。按常理说,同样的武器装备,谁的训练积累多,谁就会在对抗中取胜;从我军的情况看,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就更需要通过加强训练,以弥补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如果武器装备不行,训练再不强,打赢能力从何而来?
  事实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现有武器装备训练仍处在不高的层次。对不少装备的技术性能从理论数据上掌握多,实际操作缺;操场化训练多,战场化训练缺;从技术层面抓人装结合多,从战术层面抓装备运用研练缺。立足现有装备练打赢,一应坚持勤学苦练。“十八般武艺”全靠练。上世纪六十年代群众大练兵运动中涌现的各类训练尖子,哪一个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功的。练好手中武器,就是要做到像“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那样,坚持常练常新、熟自生巧,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二应贴近实战苦练。必须按照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根据作战对象和作战地区的特点,突出使命课题,突出一体化联合作战,构建复杂逼真的战场环境,加大强度难度,多搞对抗性、检验性训练,使训练真正走向实战化;三应重视科学训练。自觉拓宽训练思路,改进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时效。当前,必须坚持以新装备训练为引导,带动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带动新技能、新战法的研练,在新老装备结合训练的实践中寻求战斗力的跃升。要发扬我军练兵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岗位练兵活动,人人参与,比学赶帮,在普及中提高。
  ▲ 着力提高官兵综合素质
  有了高素质的军人,才有可能立足现有装备塑造过硬的打赢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军广大官兵已经具备了很多素质优势,但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明显差距。必须着眼建设学习型军营、争当知识型军人的要求,依据人才战略工程规划,积极探索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广开渠道,广揽人才。必须建立科学的人才素质标准,强化素质教育,完善考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生长。必须以信息化为主导,狠抓科技知识学习,既了解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又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强势弱点、攻防应对之策。高科技知识学习应力求与新装备训练、外军研究等结合起来,既利于加深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又利于把科技知识转化为运用装备的能力、增强战法研究效果。
  ▲ 充分发挥理论牵引作用
提高现有装备的打赢能力,必须注重理论创新,并用创新的理论指导训练实践。部队开展军事理论研究,应坚持以信息化战争为主题,深入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防止脱离战争的时代特征;应坚持以战法研究为核心,根据可能担负的任务,分课题、分系统、分层次地探索组织指挥、作战兵力和武器装备的运用及各种保障,拿出应对之策,防止偏离主题、上下一般粗;应坚持以系统客观研究为准则,全面研究敌情、我情、地形等诸要素情况,具体分析敌我双方人员、武器装备的优劣长短,对敌人的强点不缩小、弱点不放大,对我军的弱点不缩小、强点不放大,防止以偏概全、搞一厢情愿;应坚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在善于从别人的创新成果中吸取营养的同时,敢于独辟蹊径、自主创新,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独到见解,防止照搬照套;应坚持以应用转化为目标,通过训练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防止重理论轻实践、重刊登交流轻实际应用等倾向性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