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6、爱情篇:爱是嫩美的花,需要小心的培植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何其芳
☆爱情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共同的经验。--卡森•麦卡勒斯
☆爱是火热的友情,沉静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谅。爱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环境影响的忠实。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安恩•拉德斯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白朗宁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它就不会具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之上。--凯洛夫
今 日 看 点:2014-12-31▲◆★●■☆
俄罗斯不需中国的援助,需要中国的支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231.html
中国高铁出口是国家实力的竞争,也是市场营销的比拼★★★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246.html
豫纪委干部回应亿元藏品:拿土鸡蛋换价值上亿字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501.html
解密3.19政变 传令计划带兵围北京警局抢尸★★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054.html
传李源潮涉及新四人帮的朋党活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5903.html
中国正在研制隐身轰炸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8/3904969.html
曾昭科同志去世 习近平送花圈★★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8/3905085.html
俄罗斯不需中国的援助,需要中国的支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231.html
环球时报 2014-12-29: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俄不需中国援助,需要支持
“俄罗斯不要中国的援助,而是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做为一个世界玩家,不是‘二流国家’”“卢布下跌给俄罗斯人带来痛苦,但没有导致社会不满和动荡”。12月2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回答得十分肯定。杰尼索夫不仅用数据说话,还在采访中时而用中文说出“百花齐放”“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甚至讲述中国人近期去俄罗斯采购的细节。杰尼索夫说,俄罗斯经济困境就像是一个人感冒了,会比平时难受一点,但只要好好治疗,感冒早晚会好的。他还坚信保持国家独立主权的俄罗斯,不会让颜色革命成功上演。
俄是世界玩家,不是”二流国家”
环球时报:中国读者很关心,俄罗斯经济正在发生什么?西方在谈论“卢布的崩溃”,甚至“俄罗斯经济的崩溃”,对这些您怎么看?
杰尼索夫:我认为,俄罗斯经济,特别是金融体系正经历很困难的一刻,但这些困难都将过去。如果假定俄经济下滑来自卢布下跌,那么,现在这些问题已不再尖锐,因为卢布的形势已经好转。我们感觉不到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崩溃。2014年前10个月,俄经济增长率虽不到1%,但还是在增长;今年前10个月,俄外贸顺差比较大,达到1500亿美元;俄专家预测,2014年财政预算顺差占GDP的2%。2014年俄罗斯经济发展一大特点是,农业增长较快,今年俄粮食丰收,可以出口3000万吨粮食。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俄罗斯经济面临重大危机,这个危机与市场行情无关,是系统性的危机。首先是经济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俄罗斯无法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主要靠油气输出。尽管俄罗斯对能源依赖性较强,但还不会造成大规模的危机,现在国际油价下降,但俄经济尚可。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都会出现波浪式发展。俄正经历下滑阶段,在地缘政治方面也遭遇挑战。这就像是一个人感冒了,会比平时难受一点,但还能过得去,只要好好治疗,感冒早晚会好的。有两年的时间,俄罗斯经济就能克服现在的困难。
环球时报:普京2011年任总理时曾说过,俄罗斯要在10年内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还有希望吗?
杰尼索夫:世界经济排名是相对的。比如一个月前,俄GDP可处世界第六、第七位,因为最近卢布下跌,俄罗斯的GDP一下子就跌到第15位。现在卢布出现反弹,让俄罗斯经济一下再恢复到第六、第七位有点难,但目前处在第八、第九位没有问题。我认为,无论情况如何变化,俄罗斯有能力和资源保持世界领先经济体的地位。2011年普京任总理时提出的十年经济目标可以完成。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到世纪末实现经济翻两番,当时有人认为不可能,但中国实现了。
环球时报:每当俄经济发展遇到问题,或因西方制裁受到影响时,就有人说俄罗斯只是个“二流国家”。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杰尼索夫:俄罗斯正经历困难时期,面对的国际石油市场、地缘政治等都很复杂,但我可以举出很多这个国家克服困难的时期。而且,21世纪初,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困难阶段。我认为,俄罗斯做为一个世界玩家,不是“二流国家”。在应对西方制裁和施压方面,俄罗斯是一个硬度和强度都很好的国家。俄罗斯被制裁或被压制,是因为俄罗斯有独立的保卫国家主权的对外政策。无论怎么看,俄罗斯都是世界面积最大、欧洲人口最多、市场前景很好的国家。
俄中目前关系就是“坚持正确义利观”
环球时报:最近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关于中国该不该援助俄罗斯的争论?您大概听说了,不知道您怎么看?
杰尼索夫:俄罗斯经济确实经历困难时期,但我认为,重点不是得到中国援助,而是支持。如在应对西方制裁方面,俄罗斯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包括中国最高领导人都表达了不支持西方制裁俄罗斯的立场。
所以,我们很感谢中国在这些方面给予的支持,并高度重视中国的立场。关于中国是否应援助俄罗斯的话题,我认为,俄罗斯不需要任何紧急援助,但需要的是支持。俄罗斯处于危机状态,但和中国等伙伴讨论的不是援助,而是互惠互利,如贸易交易时以本币结算的规模,这些不是援助,但这样做对中方有利,对俄方有利,对双方都有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初期出现商品危机、食品危机,甚至香烟危机,当时特别需要这些东西,但现在,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相反,最近(因为卢布下跌),中国、乌克兰、波罗的海国家的人都来俄罗斯买东西,而且东西很便宜。
环球时报:中俄关系近年来出现紧密联系的趋势。俄罗斯对华的这种态度是长远的,还是临时的?有俄罗斯精英在提到俄美关系时说,俄与美国对立是很愚蠢的。也有美国精英说,美应联手俄罗斯,对付潜在的对手中国。将来有没有可能发生俄美走近,而俄中关系冷淡的一幕?
杰尼索夫:如果政治学者存在中国常说的“百花齐放”(“百花齐放”一词为大使用中文表述—编者注)”,那么,当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我想说的是,俄罗斯不愿与美国争斗,俄只是应对美国压制。中国也类似。美国在亚太地区很活跃,很多时候让中国觉得不太方便。但中国是以和平发展和互惠共赢的合作态度应对。我觉得中美合作的基础也很坚实。如,中美贸易额已近6000亿美元。
关于俄中关系,凭我个人经历而不是一个政治家的看法来说,1969年我考大学时学中文,当时苏中关系恶化程度最严重,甚至出现边境武装冲突,但我的老师对中国那种根深蒂固的尊重和热爱之情给我做了表率。比如,(他们)当时翻译《唐诗》,讲李白、杜甫等中国诗人。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来华工作时,两国关系仍很复杂,而中美关系已开始积极发展。但从我及我的同事、朋友与中国同行的交往来看,大家的交流没有任何问题,彼此态度都很友好。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尝试与中国建立同盟国关系,但失败了。我觉得,现在俄罗斯和中国也不需要这种同盟关系。我深信,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伙伴、睦邻友好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俄中关系中,有政治层面的利益,也有经济层面的利益,还有民间层面的利益。我的信心来自于此。就是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谈周边外交时说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即“坚持正确义利观”(这句为大使用中文表述—编者注)。
环球时报:能否说上世纪50年代中苏特殊关系失败,六七十年代的“对立”也失败了,这两个阶段都留下教训,而目前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最好的?
杰尼索夫:是的,矫枉过正,现在是最正确的。
坚信颜色革命不会在俄罗斯成功
环球时报:当俄罗斯经济不稳定时,外界还会问,俄会不会因此发生颜色革命?
杰尼索夫:按照邓小平说的“实事求是”来看一些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现状——经济上有很大亏损,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旧有政治体系被拆毁但新的政治体系建立不起来,在民主方面有的进展也不大。我们分析颜色革命时要强调外部因素。在某些西方不喜欢的国家,外来势力以颜色革命为手段推翻他们的政府,如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都是如此。
不能否认,颜色革命的起因也与每个国家的内部因素有关。以阿拉伯国家为例,我15年前在埃及工作,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有“颜色革命”这个词,但当时埃及社会中已经存在不满情绪,特别是青年人觉得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在一些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青年成了颜色革命的动力,这也成为这些国家的前政府容易被推翻的原因之一。总是这样,摧毁容易,建设不易。利比亚、乌克兰的当前情况都是这样。
俄罗斯人不是盲人,我们曾看到国外势力向俄输入颜色革命。但我坚信颜色革命不会在俄成功。我们牢记苏联解体后,俄曾为西方敞开大门,以为西方会欢迎俄罗斯,结果当车臣战争发生时,西方不仅没有欢迎俄罗斯,相反还支持车臣恐怖分子,北约也继续东扩。我们与西方的对话,让我们意识到,保持国家的独立主权十分重要。
环球时报:俄美紧张关系会长期持续下去吗?
杰尼索夫:从很多事实客观地看,俄罗斯人应做好俄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准备。很明显,乌克兰危机只是借口之一,没有乌克兰问题,(美国)还会有其他借口。与此同时,现在和过去又不一样,俄美之间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冲突。所以,我个人又要表达一种希望,就是俄美关系紧张状态将在不远的将来改变。而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表示,俄罗斯公民没有任何反美情绪。当然,我们猛烈批评美国政府和美国的一些政策是有原因的,也很有必要。从18世纪美国立国后,俄罗斯历来愿意与美国进行务实合作。与中国5000年的历史相比,美国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
事实+俄罗斯为何拒绝中国帮助
中国方面此前曾表示要对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提供支持并给予帮助,但俄罗斯一直对此小心谨慎,并对中国的热心充满猜疑和戒备。
经常被中国媒体引用的《观点报》说,中国愿意帮助俄罗斯走出危机。但这家亲官方媒体同时警告说,俄罗斯应对此仔细考虑,因为中国是个非常实际的国家,中国释放善意,以及同别人友好完全是为了自己能获取好处。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援引前美国国务院官员乔希·科恩(Josh Cohen)的文章表示,虽然俄罗斯与中国两国有很多共同利益、在国际事务上也确实立场相近,但俄罗斯对中国日渐的崛起深表担忧,俄中两国在未来断然不可能成为联盟。▲◆★●■☆
中国高铁出口是国家实力的竞争,也是市场营销的比拼★★★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246.html
中国经济周刊 2014-12-29:2014年12月4日,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与南非Transnet 负责人签署铁路装备合作协议。
是国家实力的竞争,也是市场营销的比拼
尽管高铁出海已成举国共识,我国却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出海”均是自行翻译,无所依从。
12月4日,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化(俗称“高铁出海”)又下一城。
当天,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南非总统祖马共同见证下,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与南非国有运输集团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默勒费在北京签署轨道交通装备合作协议备忘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南非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制造、供应并维护南非和非洲其他地区主要的铁路设备部件。新华社报道,南非正筹建全球最大的铁路项目之一,该协议将有助中国南车在该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2014年,从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个高铁项目—土耳其安伊高铁通车运营,到墨西哥高铁项目的中标与废标事件,再到首次出口世界米轨线路上的最高速动车组,中国高铁已经走向海外。然而,这只是一小步,未来的大发展仍需克服不少障碍。
“高铁出海”靠价格战是一种误解
11月30日,南车株机向马来西亚出口了米轨铁路上以160公里/小时运营的动车组,是我国第一次出口米轨动车组,业界将其形容为米轨上的“高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解释,全球铁路轨道共分为宽轨(1.524m)、标准轨(1.435m)与米轨(1m)等三种制式,中国全部采用标准轨,东南亚地区建有米轨交通网络。从技术上讲,时速160公里是世界米轨线路上的最高运营速度,“有点像人走钢丝,火车轨道越窄,平稳性要求越高,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难度越高。”刘友梅认为,马来西亚米轨动车组项目集中展现了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优势。
其实,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后,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知识产权不再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主要制约。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我国在高铁的核心技术领域,已在国内外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000件,并通过专利许可、交叉许可等方式,打造了产品“走出去”的基础。
刘友梅指出,“从和谐号CRH1型电力动车组直到 CRH6动车组,我们都受到知识产权的制约,不能出口,直到和谐号CRH380A,我们完全的自主创新设计出现,走出去才有了可能。美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家到南车株机来,仔仔细细地审核每一个细节,技术和装备全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已经不存在知识产权上的瑕疵。”
“从1999年下线的我国第一台200千米/小时交流传动高速动车组‘大白鲨’,到后来的‘蓝箭’、‘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在国内外使用的动车组,我们已经掌握了系统集成、交流传动、网络控制、转向架、制动系统等核心技术。”谈到这里,76岁的刘友梅颇有些兴奋。
南车株机分管海外市场的副总经理张旻宇介绍,今年6月,在技术标准最为严苛的欧洲,南车株机也成功竞标马其顿动车组项目。
除核心技术外,快速响应的交货期是中国高铁竞争海外市场的另一大优势。
一列动车组有上万个零部件,研制生产周期长而且工序复杂,因此,除了南车株机自身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周清和也极其看重周边产业的配套建设。
目前,株洲田心高科技工业园已经集聚了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完善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群,南车株机周边3公里范围内就可满足从牵引传动、网络控制到电机、变压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配套。
“项目研制过程中一出现问题,半个小时就能把相关的专家都请过来诊断、开方。”周清和说。
“我们与竞争对手庞巴迪共同中标的一个项目,不论是合同金额还是中标价格,都略高于对方。”张旻宇提高声音说:“在国际市场,价格战一去不复返了。”
国际化认知度是短板
虽然高铁已经走出国门,但国际化认知度仍是其开拓海外市场的短板。
12月10日,中国南车副总裁徐宗祥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高铁的形象虽然已经起来了,但仍需在国际化认知方面努力做好。
“南北车合并后就是全球最大的高铁企业,但是进入发达国家仍然存在障碍,那里是阿尔斯通、庞巴迪、西门子等老牌企业的老家,发达国家更愿意用成熟品牌。”南车株机海外营销中心经理许波称,发达国家对品牌形象的要求更高,标准认证等壁垒也更高。
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国高铁也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
9月10日,南车株机获签印度孟买3亿元地铁车辆及维保服务订单。“这个单很难,”张旻宇感慨道,“印度人有句谚语‘孟买再不努力就被上海赶上了’,这句话代表了印度对中国与中国产品的印象,就算我们的技术更好,性价比更高,印度也更愿意采用别的产品,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许波认为,“轨道交通产业与普通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的客户全是政府,实际上,不光是产品的竞争,背后还有国家实力与国家形象的竞争。能不能中标一个项目,能不能在一个市场站稳脚跟,不完全是一家企业能决定的。”
事实上,“高铁出海”更容易在国家认可度高的区域获得发展,这也是国内企业的选择。周清和表示,南车株机海外业务自2010年快速发展,重点在南亚、非洲、南美、东南亚和土耳其市场,今年签订的合同金额已经超过190亿元,达到了历史新高”。
国际化人才稀缺:语言与文本是胜败细节
其实,“高铁出海” 语言是第一道门槛。
“一个既懂技术,又能用英语顺畅交流的人才就是最大的宝贝。”许波吐槽道,“在国内,我们学的是哑巴英语,中式英语,刚出国的时候,与人交流很困难。而主要竞争对手基本上都是讲英语的发达国家,这是他们的天然优势。”
在许波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海外项目都需要大量且反复的沟通。如果配备翻译,效率会降低一半,而且翻译往往不懂技术,容易造成沟通误解。“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没有别的办法。”
而语言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许波坦言,“我们的技术文本与商务文本的质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对手拿出来的都是标准文本,质量很高。这恐怕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张旻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案例。2012年底一个北欧项目,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连对方企业CEO都同意了,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比如说,刮雨器被翻译成抹布,这就是典型的中式翻译。”如此黑色幽默让张旻宇哭笑不得,却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这并非南车株机一家企业的困境。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尽管高铁出海已成举国共识,我国却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出海”均是自行翻译,无所依从。
一位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轨道交通产业产品繁多、技术复杂,要形成规范的国际文件,不仅要企业参与,也要学术界的努力,更多的要靠政府的统一组织,才可能拿出准确、完整的标准文本,获得全球的认可。
守住市场最有效的是本地化
12月12日,南车株机与马来西亚交通部签订约4亿元的动车组维保服务合同订单。张旻宇介绍,“这是米轨动车组项目上线运行以来,我们获得该项目的第二个维保(维护保养)合同。”
维保工作主要由马来西亚本地员工承担,南车株机提供培训与技术指导。这既是马来西亚政府对海外投资项目本地化的要求,也符合南车株机深耕市场的策略。
许波认为,“进入一个新市场难,守住一个市场更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本地化,努力融入当地。”
2010年,南车株机首次进入马来西亚,获得近40亿元的城际动车组订单。2013年,南车株机投资4亿元马币(约7亿元人民币)在马来西亚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亲自开动挖掘机为项目奠基。
周清和表示,该基地将实现本地化生产,招收70%的马来西亚本地人员就业,通过技术输出,以及未来对产业群链的培育,马来西亚可以在一定程度逐步掌握轨道交通装备技术。
但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问题仍难以避免。
南车株机马来西亚生产基地负责人王璐科在当地工作已经三年,需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银行、居民、工程承包方、技术合作方等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复杂关系,“冲突总会有,大的原则是透明规范,相互尊重,然后能够利益共享。”王璐科说。
他举例称,为了便于沟通,公司招聘时准备找一个马来西亚人,结果,本地员工反倒说这是民族歧视,他们认为岗位说明书不应该提民族,也不能提宗教信仰。“中国员工不懂海外当地的情况,当地员工又不太理解中国企业的做法,管理和沟通的成本高。”王璐科说。
张旻宇认为,文化融合是个渐进的过程,“比如说,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我们就特意在米轨动车组上设计了祈祷间;还专门留了一节女性车厢,便于伊斯兰教某些更保守的教徒乘坐;就连行李架的设计也参照了伊斯兰教堂的穹顶。从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和细节,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诚意。”▲◆★●■☆
豫纪委干部回应亿元藏品:拿土鸡蛋换价值上亿字画★★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501.html
法制晚报 2014-12-29:原标题:豫纪委干部回应亿元藏品
法制晚报讯(深度记者李明德王南)“谢先生收藏的名人字画中,价值一两百万左右的,已经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作品了。”2014年11月中旬,河南省南阳画院院长曹永刚对《法制晚报》记者说。
曹永刚提到的谢先生,即现任南阳市纪委常委谢先莹,是“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
最近本报接到读者来信,反映谢先莹拥有诸多价值不菲的名人字画,个别字画的市场价值甚至“高达亿元”。举报人称,其收藏书画的价值与其收入明显不符。2014年12月26日,谢先莹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是遭诬陷。
谢先莹本人承认自己拥有近代10大书画名家中的9位的手书真迹。而对于其价值,谢先莹认为:“没有上亿,有个几百万就不错了。”
对于如何收藏到这么多价值不菲的名人字画,谢先莹解释,多是“感情投资所获取”,比如拜访一些大书画家时,拿些小磨香油、土鸡蛋等土特产换得。此外,他还“以画养画”。
另一身份鉴藏理论家、书画家
2014年10月,《法制晚报》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反映现任南阳市纪委常委谢先莹,热衷收藏名人字画,其目前拥有的藏品中不乏李可染、范增等大师价值连城的作品。
法晚记者查阅河南当地媒体公开的报道和南阳市官网公布的人事变动信息发现,谢先莹此前曾先后在河南省方城县、镇平县担任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等职务,后升任南阳市纪委常委。
法晚记者随后通过网络检索关键词“谢先莹”后发现,除了和南阳纪委有关的信息外,更多的则是与书画鉴藏有关的资料。比如有网站介绍其是“当代鉴藏理论家、书画家……”目前还担任南阳画院名誉院长一职。法晚记者从河南省和南阳市多个渠道证实,上述“书画家”谢先莹,与现任南阳市纪委常委谢先莹确为同一人。
2014年10月至11月间,法晚记者从多位与谢先莹熟悉的当地干部、书画界人士处获悉,上述信息是真实的。
网站介绍收藏投资相当成功
法晚记者在检索有关资料时发现,在书画收藏方面介绍谢先莹的信息,主要来自一个名为“中国书画鉴赏收藏网”的网站。这个网址为“www.xiexianying.com”的网站,和“谢先莹”的拼音一致。
法晚记者注意到,在这个网站中,主要介绍谢先莹对书画作品鉴藏的一些理论,以及自我介绍和名人字画的图片等信息。网站文章在对谢先莹的介绍中提到,“谢先莹成长在书画世家,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书习画,又是美术院校科班出身,不仅长于泼墨丹青,更精于书画鉴藏”。该网站在介绍其收藏和投资的关系时还特别强调:“收藏投资相当成功。”
在网站联系方式一栏,曾留有两部手机号码(现只剩一部)。法晚记者曾拨打目前网站上保留的其中一部手机号码,接听电话者,正是谢先莹本人。而另一部已经被网站删除掉的手机号码,法晚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同样是谢先莹本人的电话。
当地人称他有幅画值近亿元
2014年10月,法晚记者以“咨询购买名家书画”的身份,联系到南阳市多位书画界人士,证实谢先莹平日的确收藏有很多名人字画。南阳画院院长曹永刚介绍,谢先莹的确是南阳市纪委常委,但同时也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
曹院长透露:“谢先莹收藏的字画中,价值一两百万的作品,都是很普通的。别说一两百万了,价值近亿的作品也有……”
南阳画院官网在“画院简介”中提到:“ 为使我们中华艺术瑰宝得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承,南阳画院已特聘南阳市纪委常委谢先莹同志为南阳画院名誉院长。”此外,该网站中还有谢先莹接受南阳画院院长曹永刚颁发证书时的合影。
曹永刚还称,谢先莹收藏的一幅名人画作,曾于数年前在北京某著名艺术品拍卖行拍卖,最终以9000多万元“成交”。
法晚记者注意到,上述人士所提到的名人画作,《中国文物报》等媒体曾有报道称,上述画作2010年曾在北京拍卖,最终拍价是9000多万元。不过,法晚记者检索该拍卖行官网当时的拍卖记录,发现这幅作品却没有显示在成交栏中。
法晚记者随后同样以“咨询购买名家书画”的身份,与谢先莹取得联系,询问这幅价值近亿元的名人画作是否愿意“出手”。谢先莹在电话中的答复只有一句话:“我只收藏,不出手。”
对于“谢先莹的名人字画从何而来”的疑问,上述几位南阳书画界人士称,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只知道谢先莹和一些书画名家确有来往。
本人回应土特产换得名人字画
2014年12月26日,谢先莹在其位于南阳市纪委的办公室内接受了法晚记者采访。
针对举报信,谢先莹首先向法晚记者表示:“说资产上亿那是诬陷,能有个几百万就不错了。”
谢先莹随即向法晚记者介绍,自己平时很少跟河南书画收藏圈子交流,一般都是跟京、沪、杭、穗这些地方的书画名人交往,并且,每周五下班后大多都会去北京,周日下午再返回南阳。他跟记者打比喻说:“这就像打乒乓球,跟高手大家经常切磋交流,自己水平会提高很快。”
谢先莹向法晚记者表示,自己的确喜欢书画收藏,自80年代初期就搞收藏,也的确收藏了不少大家作品。对于当地书画界人士提到的其拥有一幅价值近亿的画作,谢先莹表示此画目前并没在其手,“被河南周口一个企业家收藏”。
不过,其本人同时也承认,中国近代10大书画家其中9位大家作品,他都有真迹在手。
当记者询问收藏这些名人字画需要花多少钱时,谢先莹回应称,当时所得来的名人字画都是“感情投资所获取”。自己有时候去拜访一些大书画家,拿些小磨香油、土鸡蛋、香菇木耳等之类的土特产赠送给他们,他们就给画幅字画。收藏的这些字画大多都是这样获得。
此外,谢先莹表示,还有一部分是以画养画,在收藏爱好圈子里相互交换获得的。
在谈到自己如何兼顾工作和书画收藏时,谢先莹表示:“我是业余时间搞自己的爱好,并没影响到工作。”▲◆★●■☆
解密3.19政变 传令计划带兵围北京警局抢尸★★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7054.html
中国观察 2014-12-29:有海外媒体称,令计划在儿子车祸死亡后,亲自带领中央警卫局和军队包围北京公安局,要把儿子的尸体抢回。(Getty Images)
2012年3月19日晚上,北京传来枪声,当晚,〝北京出大事了!〞、〝军车入城〞等惊人字眼在大陆微博上热传。第二天,北京发生政变的说法,在网路上流传。令计划下台后,3.19政变得到了解密,有海外媒体称,令计划在儿子车祸死亡后,亲自带领中央警卫局和军队包围北京公安局,要把儿子的尸体抢回。
2012年3月18日,一辆价值500万的法拉利在北京飚车,车内是令计划的公子令谷和两位美女。突如其来的车祸,令谷当场死亡,两位美女受重伤。三人均衣不蔽体几近全裸,〝车震〞一说不胫而走。
令谷当时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化名〝王子云〞,据说爱穿名牌,不住宿舍,住在私人住宅,上课经常迟到或旷课。
海外《明镜》月刊报导指,当晚,令计划为了封锁消息,不让丑闻外传影响自己,利用中办主任的特权调动中央警卫局封锁现场。
3月19日令计划亲自带了3位中央警卫局的副局长和8341部队的人马,包围北京市公安局。因此北京街头出现了震惊一幕:坦克车队军人进入,网民则惊呼有政变发生。
令计划认为自己的儿子死于政治谋杀,要求北京市公安局交出尸体并立即对车祸展开调查。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周永康获知真相后,马上赶到北了京市公安局。两人的〝政治约定〞就此诞生。
报导称,周永康同令计划达成协议∶周永康帮令计划进入常委;作为回报,令计划要保证胡锦涛不再追究周(家)的犯罪,停止中纪委已开始的调查等。
中央警卫局被称为〝中南海禁卫军〞,主要负责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政协领导人和来访重要外宾的安全工作。私下动用〝御林军〞在中共的体系中等于有政变的企图。令计划本身也无权调拨,这一次可谓胆大包天。
3月19日,微博出现〝北京兵变,长安街枪战〞的内容,20日腾讯微博用户〝紫雨风暴〞贴出一辆在马路上行驶99式坦克的图片,配文〝20日凌晨北京传出枪声〞。让人联想这张图片是3月20日北京凌晨街头所拍。
不过,当局指这是造谣,继而大举清查,拘捕传谣者6人,抓捕了上千网民训话,并查封16个网站,多达3100多家网站遭行政处罚。▲◆★●■☆
传李源潮涉及新四人帮的朋党活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9/3905903.html
文章来源: 明镜邮报 2014-12-29 传李源潮涉及新四人帮的朋党活动。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被捲入新四人帮弊桉?海外中文媒体指出李源潮不但为中央政法委前书记周永康、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共中央统战部长令计划的朋党集团安排组织人事工作、处理人事交易,一旦朋党成功夺权,令计划将会安排李源潮出任国务院总理,形成「令李体制」。
形成「令李体制」
《明镜邮报》引述北京政界人士指出,令计划的朋党集团中,现年64岁的李源潮属于第三梯队,排名在令计划、周永康、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等核心人物,及令计划核心干将团队西山会之后,但李源潮却为令计划在党政系统安排大量干部,并进行大量人事交易,其中与周永康有关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即有约200人。
不过报道称李源潮在升任中组部部长之后,即陷入到令计划篡党夺权「新四人帮」朋党活动中,李源潮甚至比徐才厚更多地直接参与了朋党活动。
由于他对人事布局有极大权力,受到令计划的重视,令计划则为李源潮安排「光明前途」,就是要与他搭档,形成「令李体制」,令计划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李源潮担任国务院总理,而现任总理李克强,被他们边缘化,挪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冷板凳上。
报道认为,早前曾经传出李源潮涉及新四人帮的朋党活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要如何处置李源潮,这将是他2015年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明镜邮报》
曾昭科同志去世 习近平送花圈★★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8/3905085.html
多维 2014-12-28:如果说到香港历史上的“第一谍案”,相信非“曾昭科案”莫属。曾经是港英政府中最高级华人警官的曾昭科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揭发是中共间谍,被当局遣送出境,返回内地后官至省部级。这位拥有传奇经历的人物于12月18日走完了他91岁的人生,28日在广州举行高规格追悼会。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等多名现任以及前任高层官员均送上花圈或发来唁电,向这位历史风云人物致敬。
1961年,时任香港警队助理警司、警察训练学校副校长的曾昭科,被揭发是替北京搜集情报的间谍,1962年被递解出境,返回内地。他后来定居广州,官至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官方传媒报道,他“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18日逝世。28日上午10时许,曾昭科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门口横幅写着“曾昭科同志告别仪式”。灵堂内摆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广东省长朱小丹等以个人名义送上的花圈,以及包括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以及东莞、中山等各地方政府、地方人大等60个中央及地方机构的花圈。
尽管致哀规格颇高,但却未有中央及地方官员致辞,连死者生平也未有回顾。仅由一名司仪宣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央组织部长赵乐际等发来的唁电,哀悼曾昭科去世,并慰问其亲属。其后约200名参与追悼人员全体肃立,默哀3分钟,并行三鞠躬礼、向遗体告别并瞻仰仪容。
为曾昭科的家属约10人,包括遗孀及子女,都神情哀伤,一名女亲属在瞻仰遗容时,不禁哭泣。另有一名男亲属在检视花圈赠送情况时,轻轻地说“都齐了”。告别仪式进行时,要求在场人士停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仅亲属有权作摄影记录。
追悼会现场展示的图文资料显示,至1986年,曾昭科已“从事教学工作25载”,显示曾昭科自返回内地后,就开始教职生涯。曾昭科多年来定居广州,于1978年复办的暨南大学担任外语系教授、系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1984年获增选为广东省人大副主任,至2001年离任。官至副省部级的曾昭科,年初还获胡春华、朱小丹登门探望慰问。
关于曾昭科是否涉及间谍行为,至今未有官方记录。在2006年广东省档案馆解密的档案中,有两份档案是有关曾昭科的,编号为“215-1-161-040”是他在暨南大学任职的档案;而另一份编号为“216-1-315-6”则记录他当选为省人大副主任,有报道称,有关他的资料,至今大部分仍未被解密。▲◆★●■☆
中国正在研制隐身轰炸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8/3904969.html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12/28/3904969.html0
环球网 2014-12-28:据美国Breitbart网站12月28日文章称,数十年来,中国军方的核武政策一直是防御性的“不首先使用”,这表明中国只在遭到敌人的核攻击后才使用核武器,特别是美国。但是,最近可携带核武器的“WU-14”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表明,中国目前正在关注抢先使用攻击性的核打击能力,而不是纯粹的防御性回应。
“WU-14”导弹是中国军事能力的重大进展。常规洲际弹道导弹的弧高可打到大气层以外,然后再降落击中目标。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被认为可以探测并拦截此类攻击。
而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工作是不同的。虽然它们仍由弹道导弹发射,但在大气层中就得以释放,通过几近水平滑翔的方式以每小时8000英里的速度攻击目标。因为这款导弹的飞行速度极快,因此被认为可以穿透美国目前的导弹防御系统。“WU-14”武器系统在精准度、速度、射程、机动性以及多目标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中国会发动同步导弹攻击,结合常规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从低空发起攻击。“这会给防御系统带来严重问题。”一位分析人士称。
高超音速导弹可携带常规弹头,也能携带核弹头。有人认为中国拥有500至1000枚核武器,存储在巨大的隧道网络之中,这种隧道网络常常被称作中国的“地下长城”。隧道总长约3000英里,深处山区地下数百米,太空间谍卫星难以探测。明显是出于安全的原因,这种隧道的细节从未被公开过,但据称它们分布在中国各地,而且相互之间并不连通,其被设计成可抵御核攻击和常规武器攻击。导弹、相关设备及人员由铁路和卡车运送至隧道内,所有发射前的必要准备工作都可以在隧道内完成。
虽然中国从未宣布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还是有一些迹象。目前,中国的官方国防文件并未提及“不首先使用”。“WU-14”既可携带常规武器,也可携带核武器,由同一拨人负责这两方面的工作。这种系统的先发制人的性质却一直在讨论。
这虽然不能证明中国已经放弃“不首先使用”政策,但是,中国近几年来一直在快速建设各种武器和导弹系统,其目的不外乎抢先攻击美国的航母、军事基地和城市等,可以预测出中国正在准备对美国发动先发制人式攻击。显而易见,一旦这种大规模军事能力的开发者相信具备了显著的军事优势,就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器进行抢先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