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观察:伊朗在美军空袭下能撑多久?★

(01)★揭开美式“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19007&typeid=14
(02)★军情观察:伊朗在美军空袭下能撑多久?★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21603&typeid=14
(03)★美專家:中日衝突危機更甚台海★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21752&typeid=14
(04)★美国国防新闻曝实话:出售潜舰本来就是想”骗台湾” 中国时报★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21769&typeid=14
(05)★美刊社论:美国应告台当局无法出售潜舰的事实★
http://mil1.jschina.com.cn/zjw/2006/2-15/104529.html
(06)★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玩不过中国★
http://mil1.jschina.com.cn/zjw/2006/2-15/104936.html
(07)★台湾人的认同起了哪些变化?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08)★最新曝光:美国攻打伊朗作战方案+占领抢夺油田★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01)★揭开美式“新闻自由”的虚伪性★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19007&typeid=14
作者: 南宫飞雪 06/02/13 来自:阳光岛社区 http://club.hinews.cn
  美国一向标榜自己的是个新闻自由的国家,并以此为招牌,在他们每年一部的世界人权记录报告中,肆意攻击别的国家,说这个没有人权,那个没有言论自由。然而,最近屡屡曝光的有关美国政府干涉“新闻自由”的丑闻揭露了其一向所标榜的美式“新闻自由”充满了虚伪性。
  不可否认,从新闻操作技术层面上说,美国的新闻是自由的、成熟的,记者、编辑的工作空间都很大,也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部门去指责它们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从法律层面说,美国的新闻也是自由的,美国宪法修正案为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新闻理想上说,美国的新闻是自由的,美国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都以新闻自由为天职,而且,这样的意识体现在他们的新闻理念里。尽管如此,美国新闻仍然是不自由的。这既不是说绝对的新闻自由,也不是说相对的新闻自由,而是从美国现实来说。
  从政治上说,美国新闻是不自由的,“政治正确”是美国媒体中的敏感神经。在美国,无论是保守派的媒体,还是自由派的媒体,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政治正确”理念。美国一家反华媒体的高层曾经说过,布什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相比,他们反华的声音之所以比过去少了很多,这既不是媒体自身变得“自律”了,也不是媒体对华的态度有了转变,而是因为白宫让他们“安静一点儿”,所以,他们就安静了一点儿。对于美国的某些反华媒体,他们在反华、批评中国方面有百分百的自由,但是,在报道中国在国际、国内所起的积极作用方面,几乎就没有了“自由”。
  另一事件,也足以证明美国新闻在政治上的不自由,据悉,美国政府喉舌《美国之音》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因为报道不同的声音,而致使高层受到处罚。因而,可以看出,政治需要决定了美国的“新闻自由”。由此看来,自诩信奉“新闻自由”的美国一些高层人士,原来是嘴上一套,行动上又是一套。
  从军事战略上来说,美国的新闻是不自由的。按照美国新闻学的定义,新闻自由必须体现独立、平衡和公正。然而,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的几大媒体连续披露了美国军方通过秘密付钱方式,收买伊拉克主要报纸刊登有关美军的“正面文章”,以粉饰美军在伊拉克的形象。显然,这种通过金钱操纵媒体的做法违背了“独立、平衡和公正”的原则,同时,也重重的掴了一向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政府的一记耳光。而在伊战期间,除了“有偿新闻”的丑闻外,另一遭人诟病的就是五角大楼发明的“嵌入式报道”,把经过严格挑选的记者嵌入到美国军队里,让他们报道他们愿意报道的。这表明了,美国的军事需要媒体为战争服务,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不利于伊拉克和萨达姆的谣言满天飞了。
 
  从国际政治上看,美国的新闻是不自由的,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这一点,从美国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自由报道阿拉伯世界的新闻和立场一直大为光火,并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进行打压和威胁可以看出来。另一事件,也就是去年美国采取单方面措施禁止伊朗大学生通讯社在美国落地也再次证明了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在很多情况下,美国凡对批评美国的事情都表示不爽,美国很在意别人对其的批评,甚至采取报复措施。这里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这也看出,美国越来越不自信了,害怕媒体揭自己的短处。这与他们维护人权与自由的口号格格不入。
  诚然,美国新闻业界是主张新闻自由的,但是,美国政治、军事、国家安全等等方面都是在用“新闻自由”牟利。美国对内是主张新闻自由的,但是,对外完全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的。在这一点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曾是美国“新闻自由”的受害者。在对外坚持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上,美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如此。
 
  附:美国政府破坏新闻自由的记录
  •1971年,美国政府以“国家机密”为由,要求《纽约时报》等媒体停止刊发同越战有关的“五角大楼文件”,被媒体拒绝。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媒体有权继续刊发“五角大楼文件”。
  •2003年,美国方面在没有详细说明问题的情况下驱逐或扣留了10余名记者。美国媒体也对此事极少提及。
  •2004年,鉴于越南战争中媒体带有裹尸袋画面的报道给反战运动带来的影响,美国政府禁止媒体拍摄美军士兵棺木的画面。
  •2005年,《新闻周刊》报道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后迫于美国政府压力,收回相关报道。事后美军调查报告显示新闻周刊报道属实。
  •2005,由于拒绝向法庭透露消息源身份,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思•米勒女士2005年7月6日被判入狱
  •2005年12月,美国《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大报接连披露美国军方通过秘密付钱方式,收买伊拉克主要报纸刊登有关美军的“正面文章”,以粉饰美军在伊拉克的形象。
•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州,29日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登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自“卡特里娜”飓风登陆以来,媒体迅速报道。然而因反应迟缓、救援行动较慢而广受批评的美国政府却对媒体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千方百计阻挠采访,特别是对摄影记者和电视摄像师的拍摄做出限制,并对一些“越线”记者粗暴对待,引起媒体的强烈不满。▲
(02)★军情观察:伊朗在美军空袭下能撑多久?★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21603&typeid=14
● 2006年02月15日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 施 为
  如果将传统的消耗式战争比喻成让对手流血而死,那么现代战争则是一上来就朝对手的脑袋开一枪,让其来不及流血就成为“植物人”。伊朗与美国军事能力上的差距不在数量上,而在于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与伊拉克8年战争中不分高下的伊朗,似乎还没有读懂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真正含义。
  英国《国际情报评论》日前在分析了美军调动情况后指出,美军正在为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而进行准备……   
伊朗空军现状堪忧
  伊朗空军目前的情况,与2003年战前的伊拉克空军颇为相似。本国不具备自主研发现代武器的能力,又受到西方武器禁运,战争一旦爆发,伊朗空军的老旧飞机能否升空与美军过招很成问题。
  目前,伊朗防空体系主要由伊朗正规军的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革命卫队的防空力量组成。其中,伊朗空军现有兵力约5万人,拥有各型作战飞机300余架,主要机型有美制F-4“鬼怪”、F-5“虎”、F-14“雄猫”及俄制米格-29等。地面防空部队主要装备美制“霍克”、英国“轻剑”及部分俄制“萨姆”系列地空导弹。
  对于伊朗防空力量的现状,美国军事专家哈罗德•胡奇森、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军事专家赫拉姆奇欣等人分析认为,就目前情况看,伊朗防空能力及防空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漏洞。
  胡奇森认为,就整体实力而言,伊朗空军与美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伊朗装备的大量美制战机由于缺乏零配件和升级维护而无法使用,曾被视为伊朗空军王牌的F-14型战机至今也只有10余架能起飞升空,所挂载的号称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的AIM-54型“不死鸟”导弹的实战可靠性也令人怀疑。
  赫拉姆奇欣则指出,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向伊朗提供的防空导弹系统由于缺少备件而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而从俄罗斯等国得到的其他一些不成体系的防空武器,根本无力对付有着强大电磁对抗能力的美军。
  
东拼西凑影响战斗力
  伊朗政府显然也认识到自己在战争中的命运取决于是否能守得住头顶上的天空,并采取临阵磨枪、东拼西凑,强化其防空体系。
  目前来看,其办法可以归结为两招:首先将重要的核设施极力隐藏起来,加强其抗打击能力。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伊朗已经将纳坦兹核工厂、伊斯法罕铀浓缩中心等核设施的核心部件深藏在了18米深的地下,并加上了2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壳。
  然而美军棋先一招,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就看到了地下掩体在防空袭作战中的效能,并突击研发出各种钻地炸弹。经过10多年有针对性的研究,美军现在已经有了一整套对付地下加固掩体的战法和武器。
  伊朗近来还从俄罗斯大量采购先进的防空武器。自去年年底以来,伊政府与俄罗斯接连达成了采购“伯朝拉”-2A型防空导弹系统及价值7亿美元的29套“道尔”-M1型防空导弹系统。
  然而,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美军的各种空袭兵器都为本国自主研发,而且经过多年实战磨练,已经被磨合成为一套效能可观的战争机器。而伊朗从别国东拼西凑而来的“新式武器”,能否在这么短时间能形成战斗力还是问题。
  
伊朗的差距不仅在武器
  美军1982年出版的《作战纲要》第一次提出“空地一体战”思想,强调凭借空中优势对敌方战略纵深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在开战伊始瘫痪对方的指挥体系,让敌方纵有再强大的常规兵力也只能成为“砧板上的肉”。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乎的并不是对手有多少架飞机,而是自己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射程。
  尽管伊朗政府已经在为可能发生的空袭而进行准备,并开始采取措施加强防空能力,但与伊拉克8年战争中不分高下的伊朗,似乎还没有读懂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真正含义。
  随着美军近年来军事转型工作的进展,美军的空袭行动已经完全不同于越南战争时期的地毯式轰炸,而是依赖各种高新技术兵器、依托当代信息技术的高精度、全纵深的空中打击。面对这样的空袭,伊朗地面防空体系能撑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03)★美專家:中日衝突危機更甚台海★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21752&typeid=14
文章來源: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前高級官員和美國專家十三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日中關係研討會上警告說,亞洲兩個大國所面臨的一場潛在的軍事衝突,有可能會把美國也拖下水。美國專家稱,對東亞地區爆發戰爭的擔心要超過台海地區。對於美方的警告,日本外務省發言人最新表示,處理惡化的日中關係已變得至關重要。
在布希第一任期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在研討會上警告說,日中兩國在軍事上存在著「一個日益增加的軍事錯估和誤解的機會,它可能會把美國捲入其中」。薛瑞福指出,「我的理解是,(兩國的軍隊)正接近一個潛在的更加危險的局勢。」
「法新社」報導說,面對美國專家和前政府高官發出的警告,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千葉明在討論會結束時表示,處理日益惡化的日中關係已變得至關重要。千葉明說,任何錯誤的處理都可能導致非故意的結果。千葉明說,處理目前兩國關係惡化的局勢是極為重要的,不過他同時還表示,他對兩國政府預防局勢進一步惡化持著樂觀態度。千葉明認為東京和北京的關係惡化,主要是中俄加強戰略關係所致。
「法新社」報導說,在中日關係已經跌至歷史最低點之際,中俄關係近來則越走越近。一些專家將中俄關係重歸於好,看成是兩國渴望從美國人手裡奪回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和經濟控制權的一個信號,而日本則在過去半個世紀一直是美國的軍事盟友。
美國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著名亞洲問題專家卜大年(Dan Blumenthal)在討論會上強調,「我對東海地區爆發戰爭的擔心,要超過台海地區。」卜大年說,整個亞洲地區對日本和中國所面臨的一場潛在的軍事衝突都非常擔心。 ▲
(04)★美国国防新闻曝实话:出售潜舰本来就是想”骗台湾” 中国时报★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221769&typeid=14
美国国防新闻(Defense News)周刊2月14日发表社论指出,基于各种理由,美国无法提供8艘柴油潜舰给台湾,美国政府应当诚实地跟台湾讲清楚这一点,而且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个老盟友是很可耻的事情。
东森新闻报导,三项对美军购案一波三折,在野党仍未松口让预算过关外,詹氏防卫周刊日前指出,美国海军故意哄抬潜舰价格,希望台湾打退堂鼓。国防部当时指出,美国出售武器有一套独立成本分析制度,且经法定估算与精算后才出售武器;类似说法并无根据。
美国国防新闻(Defense News)周刊14日发表社论,题为「把潜舰问题讲清楚(Come Clean on Subs)」,社论表示,盟邦关系就跟友谊一样,只有两造互相诚实对待,关系才能够稳固发展。社论指出,基于各种理由,美国无法提供潜舰给台湾;美国政府应当诚实地跟台湾讲清楚这一点,不要再怪罪台湾不愿意适当地保卫自己。
社论认为布什总统于2001年承诺要出售8艘先进的柴油潜舰给台湾,但美国并没有要履行这项承诺的意思,因为华府并不相信可以放心地把美国的潜舰科技交给台湾,而不必担心这项科技会外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手中。
社论说,与其强迫台湾方面去跑一个没有终点线的障碍赛,美国官员应及早将整件事取消。社论表示,美国检察官2月9日起诉台湾籍的军火商慕可舜一事,只会使美国更加担心军事科技外流到中国的问题。曾协助将美国武器卖到台北的慕可舜遭指控,密谋非法出口战斗机引擎、AH-64型阿帕契直升机引擎及巡弋飞弹零件到中国。
社论指出,台湾长久以来一直向美国购买武器,包括F-16战机、攻击直升机、飞弹、战舰等武器系统。但美国向来很密切地保护其潜舰科技。然而面对越来越好战且装备越来越好的中国,台湾方面的官员很想将其老旧的潜舰更新。
社论指出,台湾想要取得潜舰是从1969年开始,台湾起初要求向美国承租四艘潜舰,但遭美方拒绝,不过4年后美国同意出售两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潜舰给台湾。再过10年,荷兰出售两艘较先进的潜舰给台湾。不过此后欧洲国家很想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而不愿意再出售潜舰给台湾。
俄罗斯供应潜舰给中国,也不愿意出售潜舰给台湾。如此一来只剩下美国有可能提供潜舰给台湾。但国防新闻这篇社论接着指出,美国出售潜舰给台湾一事也不可行。基于几点理由,台湾再也无法取得美国潜舰。
这些理由包括:第一,1959年美国海军决定所有潜舰都采核子动力,此后美国一直未再建造过柴油潜舰。第二,美国潜舰部队的军官私底下很担心,如果美国造船厂开始建造传统动力潜舰,而让美国国会发现柴油潜舰较便宜,美国国会可能会不同意继续建造核子潜舰。因此美国海军很努力想要确保,有关布希承诺的这8艘潜舰的任何交易计画,都会贵到让台北方面负担不起或者无法接受。
社论表示,美国潜舰交易计画中的细节有限,不只台湾方面不清楚细节,美国企业界主管也不清楚细节。但有一点外界是知道的,8艘潜舰的报价可能达到120亿美元,可是8艘欧洲最先进的潜舰卖价大约在50亿美元,而且美国还完全排斥台湾工业界参与建造。然而,美国官员却要求台湾立法院要先行通过造舰的预算。
社论表示,由于台湾方面不愿被敲,并被部份美国官员当成是台北不愿适当进行自我防卫的证据。这种指控是很空洞的,台湾每年花在国防方面的经费至少有80亿美元。
这是一个以大欺小的人(bully)反而怪罪被欺负的人的一个例子,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个老盟友是很可耻的事情。正当美国想要寻求新的盟友来打一场反恐的「长期战争」,且想要形塑中国之类走在战略十字路口国家的选择的时候,美国这种做法也传达出令人困扰的讯号。
中国时报报导,美国媒体再传拒卖潜舰给台湾的消息,朝野立委各有看法。在野党立委希望台湾政治局势稳定,勿因挑□两岸关系,再酿重大军事采购变数;绿营立委则盼尊重专业,快让重大军购案通过。
国民党立委帅化民说,美国传出不卖潜舰给台湾,原因很复杂,主要原因是搞不清楚台湾政府真正动向;尤其是总统陈水扁的两岸主张,究竟是维持现状还是独立建国,都关系美方出售潜舰的意愿。
帅化民分析,美国若拒卖潜舰给台湾,可能原因有包括台湾领导人主张、台美沟通问题、美国核子与柴油潜舰生产考量等。他并认为,美方好不容易同意军售,台湾不应该把三项军购与否,提到公共领域讨论,这跟加税还寻求民众支持一样,会徒增变数。
民进党立委李文忠说,潜舰价格是否合理,必须经过专业评估,美国媒体相关解读有待商榷。台湾团结联盟党籍立委何敏豪说,台湾确有购买潜舰的必要,但向美购买潜舰,期程长达十五年,有点太久,可考虑其他替代方案,希望朝野都能尊重专业,少点政治判断。
不过台湾国防部发言人刘志坚14日指出,协助台湾获得八艘柴油潜舰是美国官方正式的通知与立场,没有任何改变的讯息。刘志坚表示,美国官方的承诺,是提及协助台湾获得八艘柴油潜舰;至于美方是否自行重开生产线研发、生产,是美方内部的决定。▲
(05)★美刊社论:美国应告台当局无法出售潜舰的事实★
http://mil1.jschina.com.cn/zjw/2006/2-15/104529.html
WWW.MILCHINA.COM 2006-2-15: 中国台湾网2月15日消息继《简氏防卫周刊》刊登文章报道,美国开出高价欲迫使台当局放弃购买潜艇的计划之后,美国《国防新闻周刊》14日也发表题为《把潜艇问题讲清楚》的社论指出,由于无法提供8艘柴油潜艇给台湾当局,美国政府应当诚实地跟台湾当局讲清楚这一点。
  社论指出,台湾想要取得潜艇是从1969年开始,台湾起初要求向美国承租四艘潜艇,但遭到拒绝,不过4年后美国同意出售两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潜艇给台湾。10年后,台湾从荷兰手中购得两艘较先进的潜艇。不过此后,就只剩下美国有可能提供潜艇给台湾。
  但社论接着指出,事实说明,美国出售潜艇给台湾一事也是不可行的。基于几点理由,台湾当局再也无法取得美国潜艇。这些理由包括:第一,1959年美国海军决定所有潜艇都采用核动力,此后美国一直未再建造过柴油潜艇;第二,美国潜艇部队的军官私底下很担心,如果美国造船厂开始建造传统动力潜艇,而让美国国会发现柴油潜艇较便宜,美国国会可能会不同意继续建造核潜艇。因此,美国海军很努力想要确保有关这8艘潜艇的任何交易计划,都会贵到让台湾当局负担不起或者无法接受。
  社论最后指出,美国潜艇交易计划中的细节有限,不只台湾当局不清楚细节,美国企业界主管也不清楚细节。但有一点外界是知道的,8艘潜艇的报价可能达到120亿美元,可是8艘欧洲最先进的潜艇卖价大约只在50亿美元左右。而台湾当局显然不愿意被“敲竹杠”。▲
(06)★华盛顿邮报:美国政府玩不过中国★
http://mil1.jschina.com.cn/zjw/2006/2-15/104936.html
WWW.MILCHINA.COM 2006-2-15: 华盛顿邮报今天刊出中国美商商会前会长麦健陆(James McGregor )的文章,指美国政府对中国了解太少,玩不过中国政府,他呼吁美国政党和行政部门内部停止在中国政策上内斗,因为 这只会让中国从中获利。
  他并建议美国不要再向中国鼓吹立即实施民主,对中国科技出口和中国公司购并美国公司等问题采取开放的态度。
  麦健陆已在北京待了十五年,曾任华尔街日报驻台北和驻北京记者,后从商担任美国道琼公司中国分公司执行长,期间曾任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几年前自行创业,在北京做生意。最近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十亿顾客:在中国做生意学到的教训」。
  他今天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政府了解美国的程度远超过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了解,因此,中国政府处理美国问题远比美国处理中国问题高明。中国的领导阶层、外交官和官僚体系看待美国有明确的架构,对美国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有重点且很一致。相对的,美国政府看中国没有重点、内部各持不同看法,且通常缺乏充份的信息,白宫、国会、国防部内部对中国都有各种不同看法,加上不妥协的内部政治文化,使美国几乎不可能制定出协调一致的中国政策。
  他表示,自古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以夷制夷,挑动蕃人自相互斗,所以美国国会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会晤中国官员时,不同立场的美国议员当面互相叫骂,让中国人很高兴。
  他表示,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主管对美国既敬畏又觉得可怜。中国人仰慕美国的企业文化、自由市场、司法体系和研发能力,害怕美国的高科技军事机器,但他们相信美国正走向衰败而觉得可怜。
  他表示,中国官员和企业主管心里只想一件事,就是「跟你比我有什幺优势」?因此对于中国购买美国公债支应美国预算赤字的数字越来越高,中国官员觉得很高兴,他们知道中国只要一次不参加美国公债标售会,美国股市就会暴跌;他们也知道如何利用朝鲜情势来促进自己的利益,因为布什政府被伊拉克战争拖住,需要中国协助处理朝鲜问题。
  但他也指出,中国也没自己装出来的那幺强大,甚至还差很远。中国内部有很大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中国除了想要变有钱之外,没有别的意识形态,心灵无所托付。到目前为止因为经济快速成长、生活改善和政治压制,情况还能够控制,但中国领导人知道,需要有不同的办法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功。
  麦健陆表示,他了解美国对中国真的有安全方面的忧虑,但不应将这方面的忧虑扩大到破坏美国经济安全的程度。美国的国内政治问题不应扩散到境外,美国不同政党之间和行政部门不同派系之间在中国政策上的斗争,只会反而使中国从中得利。从美国的观点看来,中国全面性的商业主义似显示,这个国家会想尽办法从美国身上获利,但美国内部在就中国政策恶斗时,忽略掉的是中国和美国的歧异是可以处理的,也忽略掉两国有很多互补之处。如果美国采取聪明且有一致性的中国政策,将可同时协助中国,也帮助美国本身。
  他主张,除非中国要收购的美国公司拥有真正先进的军事科技,否则中国的公司要购并美国的公司就让他们购并,但美国应以此作为筹码,同样美国公司可收购中国公司。例如中海油想要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的问题,美国不应予以排斥,而应利用这种机会要求中国开放加油站投资,并改善外国石油在探勘和开采方面的投资条件。
  他表示,美国应采取可行的科技出口政策。中国想要任何商业科技,几乎都可以从以色列、俄罗斯或欧盟取得。美国对科技出口的管制使美国工具机和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落在后面,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会削弱美国科技业者及其研发能力,进而危及美国本身的国家安全。他也主张美国将重点放在智能财产权的保护上面,长期而言对中国及其贸易伙伴都有利。
  他也建议,不要再向中国鼓吹立即实施民主。美国可协助中国推动政治多元化的地方是,协助中国加强司法体系和法治,并且大量提供签证让中国人可到美国的大学读书和参加公共政策讨论会。▲
(07)★台湾人的认同起了哪些变化?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2006年2月7日《参考消息》:台湾民心是两岸关系演变的极重要项目,在未来益形关键。而相较于大陆年轻人一提起“台独”多半“义愤填膺”、中国民族主义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统独”话题在多数台湾年轻人中间大概只有一个字:“冷”。但这不表示他们对台湾未来与个人前途的关联没有想法。经历了政党轮替以来的政治恶斗加深和两岸经贸依赖升温,台湾人的认同起了哪些变化?
近年的民调结果显示,民众的台湾认同愈来愈“明白化”,但对“统独”的支持度却似乎愈来愈“模糊化”,这样的现象在年轻族群中尤其突出。美国旅台学者任雪丽指出,目前美国有一种看法,认为台湾年轻人的台湾认同度愈来愈高,这种趋势将对台海情势带来不安的影响,但她针对台湾年轻人进行研究后却有不同见解,亦即年轻人的台湾认同并不等于台独认同。
先从总体趋势来看,在“中研院”每5年一次的“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大型计划中,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相对于“中国人”或“两者皆是”)的比例在2003年为60%,相较于1998年的41%有显著成长。然而在统独问题上,现状派的比例却也从1992年的47%成长到1998年的60%和2003年的85%(但2003年的问法包括“维持现状后统一”、“维持现状后独立”及“永远维持现状”)。
任雪丽对不同世代进行分析后发现,21至29岁世代自认是台湾人的比例,仅次于61至69岁世代;至于20岁世代的“现状派”比例则次于30岁世代。她认为,年轻人的台湾认同没有很高的政治意义,而是成长环境自然产生,与50岁以上世代在历史情结(例如反国民党迫害)下的认同相当不同。也因为年轻世代的认同是“与生俱来”,她认为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但相对的是,台湾年轻世代对中国没有特别的恶感,他们不认为台湾必须做选择,如果够聪明,现状可以永远维持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任雪丽发现,多数年轻人因为工作机会而愿意到对岸发展,但台湾当局对此的负面批评及政策上的阻碍引起了他们强烈反感。因为年轻人认为,最好能在两岸间“劈腿”(工作在中国、生活在台湾),如果台湾当局不能提供自由往来的环境,他们只好被迫选择。
事实上,在“新闻局”所属《光华杂志》2004年的一份民调中,年轻人最关心的是工作及经济问题(52%),政治议题只占7%。有趣的是,在政大选举研究中心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的2005年“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调查中,关于台军有没有足够能力保护台湾的问题,20岁世代显得最没有信心(超过八成回答“没有”)。这或许与他们身处服役年龄有关,也显示年轻人“务实”的一面。
另值得讨论的是,虽然国际现实、中国国力遽增和台湾经济依赖对岸的结果,使台湾追求国际法上独立的可能性似乎愈来愈不被看好,但两岸民间密切交流的结果,也降低民众的统一意愿。前述“中研院”与政大选研中心的两份民调都显示,对若两岸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不多时,民众愿意统一的比例,“中研院”民调从1998年的56%降至2003年的42%,政大民调从2002年的55%降至2005年的44%;反对统一的比例在两份民调中亦都有显著上升趋势(前者由29%升至53%,后者由21%升至38%)。
由此看来,台湾民众的现状派随现实环境的变动而愈来愈多,他们不再追求或期待两岸间一个政治上统或独的终极结果,而是在观望中“偏安”于一种能兼顾经济及自由的生存方式,不统不独不打不斗(内斗),成了现实考量下的最佳方案。▲ 来源:2006年2月7日《参考消息》
(08)★最新曝光:美国攻打伊朗作战方案+占领抢夺油田★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编辑] 2006-02-15:在各国积极磋商如何解决伊朗核问题之际,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月12日竟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拟对伊朗核设施进行“闪电战”》的文章,称美国国防部的专家们制订了一份计划,该计划被认为是阻止伊朗研发核武器的“终极手段”。据称,计划已上报给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如果国际社会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失败后,美国军方很可能动用B-2战略轰炸机及远程弹道导弹,对伊朗核设施发动“闪电战”。舆论认为,美国想对伊朗动武的念头似乎在增强。
各国媒体猜测四种攻伊模式
对于美军可能对伊朗发动的军事行动的模式,各国军事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各国媒体上列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密集空袭模式:2月12日的《星期日电讯报》称,一旦美国决定对伊朗动武,美军很可能先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美国中央司令部及战略司令部的计划制订者正忙着确定轰炸目标,计算所需的武器弹药数量,同时准备作战时的军事后勤保障等。
2月8日,美国著名军事情报网站全球安全信息网也报道称,美国前空军上校加迪纳认为,由于伊朗具有一定的防御和反击能力,美军的典型作战模式将是密集空袭,行动规模预计可与伊拉克战争时的空中行动规模相当,不会大量使用地面部队,以色列空军将提供协助。行动开始后,先集中火力在一周时间内实施大规模空袭,摧毁伊朗所有核设施,然后扩大打击目标范围,重点攻击指挥所、导弹发射装置、机场、潜艇、化工厂等125个战略目标,彻底摧毁伊军攻防能力。
俄军有专家赞同这种分析,俄《独立军事评论》周刊2月10日指出,前防空军无线电技术兵司令认为,美军一旦攻打伊朗,将会采取南斯拉夫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空中行动模式,对伊朗重要战略目标进行密集空袭,把伊朗变成美军新型武器和军事装备的试验场。俄罗斯科学院美加研究所副所长认为,在美国看来,战争可能是制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唯一有效手段。美国在其核战略中把全球精确打击分为动力性(常规武器与核武器)和非动力性(电磁脉冲、信息战等)两种,由于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线作战,兵力吃紧,因此,不大可能发动第三场局部战争,打击伊朗将会采取密集空袭方式。事实上,美国现在已开始了对抗行动的信息战阶段,抛出准备对伊朗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信息,制造舆论攻势,为实战阶段做准备。
精确打击和地面特种作战相结合的模式:英国《卫报》2月6日称,美国中央司令部中东问题专家指出,美军有足够实力攻打伊朗,届时将主要依靠海空军空中力量和特种部队,采用精确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配合地面特种行动,彻底摧毁伊朗战略核设施。
俄罗斯也有专家对此有同感。俄《独立报》1月17日报道说,俄情报机构专家指出,五角大楼每年制订约70份作战行动计划,其中有单独或与以色列联合攻打伊朗的行动计划,其基础是美国为保卫以色列而制订的“概念性计划4305”的作战纲要。俄罗斯政治与军事分析所信息分析室主任指出,美军攻伊可能采取精确打击和地面特种行动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轰炸伊朗核设施(公开目标14处),然后攻击伊朗导弹和空军基地(60多处)、军工企业,同时有可能动用部署在周边地区的美军基地,派出机动部队渗透到伊朗境内发起特种行动,大规模地面行动将不会发生。
有限核战争模式:俄罗斯新闻网2月7日报道称,德国一位前情报官员认为,美军发动对伊朗的战争时,以色列空军将会打头阵,攻击伊朗核设施、军事指挥所、“流星”导弹发射装置等重要目标。如果伊朗试图反击,封锁波斯湾,发射导弹攻击美国海军及部署在伊拉克的美英军队,美军会立即进行密集空袭,全面压制伊军。如果伊朗导弹装配生化弹头,美国将立即使用战术核武器,彻底摧毁伊朗军事和工业基础设施。美以空袭行动将持续约两周时间,为美军发起地面行动占领伊朗重要油气产地做准备。报道称,伊朗大规模动员伊拉克反美武装牵制美军的计划不会成功,美英军队可动用武力迅速镇压。对伊朗的战争将与伊拉克战争完全不同,预计与越南战争类似,美国将不会允许记者和红十字会人员随军报道和救助。
全面战争模式: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报道称,美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已制订了攻打伊朗的全面战争计划,拟分三个阶段实施,先密集空袭伊朗革命卫队基地,然后对所有核设施、战略设施进行空中打击,最后从伊拉克、波斯湾北部、阿塞拜疆、阿富汗和格鲁吉亚五个方向发起地面进攻,两周内结束地面行动,全面占领伊朗。
军事专家认为,一旦美国对伊朗动武,前两种模式可能性最大,而最后一种模式,至少在现在看来还不太可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