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运动将使中国获得700亿美元红利★★★★

名人名言:青春篇: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罗曼•罗兰
☆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格拉索
☆青年总应当有些血性。-老舍
☆苟老辈有不知苏生,不如蜕化,而犹逆宇宙之进运,投青年于废墟之中者,吾青年有对于揭反抗之旗之权利也。--李大钊
☆青年人切莫听信世间失意人的牢骚话,悲观者的厌世谈,与讽刺家的夸张语。--丰子恺

今 日 看 点:2014-09-26▲◆★●■☆

外国游客为何不愿来中国旅游 ?★★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926/509991.shtml
中国为何向南苏丹派遣战斗部队?★★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4/0926/510452.shtml
文革前奏:1956年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51275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51276
中国对外援助:“不干涉原则”渐行渐远★★★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51239
反腐运动将使中国获得700亿美元红利★★★★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925/508986.shtml
俄中天然气管道刚开工就遇波折★★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russia-china-20140924/2460709.html

外国游客为何不愿来中国旅游 ?★★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926/509991.shtml

2014-09-26 07:59:34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核心提示: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近来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美媒称,在全世界都加紧努力吸引中国游客之际,中国也正试图吸引外国游客,不过收效甚微。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9月24日报道,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数字,2014年上半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200万人次,同比减少2.8%。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这种下降趋势从2011年就开始出现,可能还会继续。

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论坛去年发布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5位,比2011年的排名下降6位。

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近来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使得中国政府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愈发难以实现。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分析师薇拉·王说:“中国的旅游景点和酒店人满为患,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再加上中国与日本等邻国之间的纷争,使得游客不愿前往中国。”她说,人民币的坚挺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无力也是阻碍游客到中国旅游的因素。

她说:“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影响了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统计,去年前往北京和上海的外国游客的数量分别减少了10%和6%。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雾霾被认为是阻碍游客来中国的重要因素。

此外,世界旅游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维·斯考西尔说,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存在着竞争。他说:“中国和韩国及日本在文化旅游方面展开竞争,而像中国海南这样的地方,泰国和越南都能提供类似的旅游产品。”

北京去年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为部分外国过境旅客提供72小时免签证的待遇。从中国媒体的报道来看,中国可能还会推出简化签证流程及退税方面的举措,不过业内观察家一致认为,中国还需要在放松签证管理规定上作出更大的努力。

斯考西尔说:“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对于把中国作为唯一目的地的游客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中国需要向游客进一步敞开大门。”

中国因为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要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中国可能需要学习像巴黎这样的欧洲城市的经验,重塑自己的旅游品牌。

戴斌说:“像凡尔赛宫这样的著名景点位于巴黎市中心以外,但交通便利,巴黎为游客创造了旅游目的地之间无缝衔接的旅行体验。游客去巴黎也是为了时装和美食。中国需要效仿这样的做法。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外国人有必要知道,我们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历史景点。”

不可否认,至少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努力正在收到效果。比如,中国去年推出了一项新规定,矛头对准旅行社在价格虚高的商店和餐馆强制游客购物和计划外停留的做法。

薇拉·王说,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发挥了作用。她说:“从业者如今在旅游行程所包含的内容方面变得更加透明,这是改善游客体验的第一步。▲◆★●■☆

 

 

中国为何向南苏丹派遣战斗部队?★★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4/0926/510452.shtml

2014-09-26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核心提示:传统上,中国喜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无私的乐施好善者的角色,此次“也许是一个表明中国准备以新的方式展示其军事实力的迹象”。

资料图: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官兵。新华社发(时立国 摄)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美媒称,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中国政府已向南苏丹派遣了700人的部队。

美国《一周》网站9月23日刊发题为《中国是否正在走入自己的海外军事泥潭?》的文章称,本月早些时候传出消息说:一个世界大国准备在世界的一个动荡却资源丰富的地区部署军队,以保护其平民和石油设施。不过这次不是美国在伊拉克部署军队,而是中国在东非。

据《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尽管中国军队早就开始执行联合国的任务,但此次部署这些维和部队将在一个正处于激烈内战中的国家专门负责保护中国公民和油田。因为叛乱分子与政府军间的交火已造成数以千计的南苏丹人丧生,上百万人背井离乡。交战双方都有对立的种族派别支持。

文章称,传统上,中国喜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无私的乐施好善者的角色,所以这条中国干预的消息不禁令人有点惊奇。正如《商业内幕》的阿明·罗森最近指出的,这也许是一个表明中国准备以新的方式展示其军事实力的迹象。

罗森说:“实际上,中国在利用联合国作为军事部署的幌子,而军事部署符合中国的具体利益。”

文章认为,中国长久以来一直很乐于让美国准许它获得中东这样的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美国进口的还多——但对南苏丹和其它东非国家情况就不同了。

动荡的南苏丹2011年从苏丹独立出来,其与苏丹的关系相当紧张,这有充分证据证实。所以,南苏丹当局宁愿另辟蹊径,选择使用其关系疏远的邻国的主要港口来运输石油,这已不是什么秘密。这是中国考虑进入的原因。

文章称,中国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成为非洲最大商业伙伴,中国和非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额在2013年达到了2000亿美元。迄今为止,这种贸易关系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这几类商品上。但中国现在目光盯上了一个可能更大的“肥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迅速增长的消费市场。预计未来几年这一地区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将迅猛增长,有些国家现在处于领先地位,譬如埃塞俄比亚——近几年该国经济一直呈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对中国来说,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块充满商机的真正绿洲。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国家中多属于内陆国家,基础设施很差。正如奥巴马总统对《经济学家》记者所说的:“现在从内罗毕送一船货物到阿姆斯特丹,比送那些货物到非洲许多地方还容易。”

文章说,中国政府的观点恰好与奥巴马总统的看法一致,这也可以解释近几年中国的承包商和国有企业为何一直在非洲大陆各地大力投资港口、铁路和公路项目。仅去年一年,中国就承诺提供50亿美元帮助改造肯尼亚铁路系统。在坦桑尼亚,中国承诺在达累斯萨拉姆援建一个巨大的物流中心。

与这些项目相关联的是在肯尼亚沿海拉穆地区建一个更宏大的合资项目。在拉穆地区,中国通信建设集团已投资建设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港口和运输枢纽,旨在将东非的内陆市场和石油生产国(譬如南苏丹)与该沿海地区联系起来。拉穆港到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运输项目将包括建设一条连接东非石油到肯尼亚的一个新的炼油厂的新管道、超过1500英里的新铁路和公路建设、以及3个新的国际机场,等等。

所有这些项目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很重要——但它们也成为极易受到攻击的目标。

最近拉穆地区局势动荡——可能是由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造成的——已令拉穆港到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运输项目处于搁置状态——而且使中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文章认为,对中国的承包商和投资者来说,肯尼亚尤其存在一些安全挑战。索马里青年党切齿痛恨肯尼亚政府在非盟主导的索马里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因此不止一次针对该国实施恐怖袭击。去年对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实施的致命袭击尤为突出,但这只是肯尼亚和该恐怖组织之间正在进行的冷战中的一次。

肯尼亚政府也在努力争取吸引中国游客。但青年党的旅游手册中对这个问题写得相当清楚:“肯尼亚现在正式成为一个战争地区,如有人想到这个国家游玩,那将陷自己于危险中。”

文章称,中国一直对在非洲进行帝国式过度扩张的指控很敏感,不过,由于东非各地到处都有中国承包商和游客,中国会接受其公民成为恐怖分子和分离主义者袭击的目标吗?其最近在南苏丹的行动表明,答案是不会。(编译/宋彩萍)▲◆★●■☆

 

 
文革前奏:1956年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51275

2014-9-25:近日,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在《红旗文稿》,发表中原标题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评论文章,明目张胆地为阶级斗争招魂的行为引来一片哗然。历史有时惊人相似,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然而,八大决议余温犹在,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以一人之力扭转大会决议。1962年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四年之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开始了。本文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一书,作者曹宏。

1956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一致通过了党的八大决议。几天后,毛主席又有了新的想法。

据刘少奇身边的人回忆说,1956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突然听到旁边的毛泽东说:“国内的主要矛盾还应该是阶级斗争啊!”

刘少奇当时便吃了一惊,马上说:“可是‘八大’决议已经发出去了!”

毛泽东当时陷入了沉思。显然,他对刚刚结束的中共“八大”报告中的观点又有了不同想法。

就在这一年9月,中共胜利地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的决议指出: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剿匪、肃反、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上建立起来。虽然新中国仍面临着解放台湾和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但是,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新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尤其是经过10年“文革”经济停滞和30年改革开放飞速发展对比的人们,不仅由衷地感到“八大”决议的正确,更为共和国因误入迷途而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感到痛心。

对党的领导集体一致同意的“八大”决议,毛泽东在会上表示了赞同,不过几天后上天安门时便有了新想法,这自然让刘少奇感到震动。党的最高领导层对国内形势的看法不一致,也从此开始。

此后,导致新中国步入误区的,恰恰就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的重新提出,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中共“八大”闭幕后不久,由于此前几个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这两个东欧国家的动乱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感到了某种隐忧。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刘少奇的话,便是这一担忧的反映。

这一担忧,很快与国内“大鸣大放”中少数人的反党言论联系起来,最终导致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严重扩大化。

大量的所谓“右派”被揪出,就更证明了阶级敌人远未消灭。于是,在1957年9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讲话中便提出一个新讲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在这个会上,毛泽东又批评“八大”决议中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是不对的,这就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的论断。

接下来,就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在党内开展了一场错误的阶级斗争。

庐山会议的起因是上一年的“大跃进”。1958年,毛泽东希望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来加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摸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但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这种尝试受到了严重挫折。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这点,并且多次提出纠“左”。1959年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是为纠“左”而召开的。

彭德怀等在会上的批“左”言论,却令毛泽东感到不快。联系到赫鲁晓夫对于“大跃进”的污蔑和攻击,再加上康生、林彪等人从中煽风点火,会议议程转为批判彭德怀等人,并从理论上概括为“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而且第一次把阶级斗争直接引伸到党内。此后,毛泽东对于阶级斗争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党内。

由于庐山会议未能纠“左”,反而反右,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3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李富春等为挽救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而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毛泽东对于刘少奇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实行“包产到户”的主张表示不满,认为在农村刮起的“包产到户”的“单干风”,是从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倒退到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不仅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更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征兆。

1962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讲了阶级、形势和矛盾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在不存在阶级?国内形势是不是一片黑暗?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有些什么矛盾?要求会议进行讨论。之后,毛泽东在中心小组会议上多次发言,阐述自己的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有阶级就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要贯彻到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在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以无比坚定的口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并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

会上,康生诬陷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并将与小说有关联的习仲勋(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打成“反党集团”。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右倾机会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党内有人搞修正主义,再次将阶级斗争引向党内。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讲话,得到了全体与会中央委员的同意,并被写入会议决议。而随着会后会议公报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一整套“左”的理论,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观点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1963年5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更加明确地告诫全国人民,如果党和人民忘记了阶级斗争的话,“那就不要很长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1964年,当上层建筑领域继续革命的运动开始有所成效的时候,毛泽东对青年问题进行了思索和引导。他说,由于苏联发生的变化,帝国主义预言家将“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必须粉碎这些预言家的预言,从中央到基层,必须在所有的地方注意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之后,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开展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随着“四清”运动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揪出了越来越多的“变质分子”,党中央和毛泽东又以这种错误的实践为依据,进行了理论概括,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

1964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坚持在指导“四清”运动的文件(简称《二十三条》)中写上:“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这些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支持这些当权派的,有的在下面,有的在上面。“在上面的,有在社、区、县、地、甚至有在省和中央部门工作的一些反对搞社会主义的人”。这就进一步把“阶级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党内和党的领导机关,为进行“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政策的依据。

据1970年12月毛泽东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时的谈话,在1965年制定《二十三条》时,他已经认定刘少奇便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一场政治运动的序幕即将拉开。

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天安门城楼上表现出的分歧的苗头,在10年后终于以运动的形式激烈爆发。来源: 网讯▲◆★●■☆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51276

—–国内阶级斗争不能熄灭

2014-9-2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民主与专政及其实现形式等重大问题。为了搞清楚这些重大问题,有必要重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一、为什么提出国家与专政问题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走偏、不走样、不变色,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原则。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然而,国家与专政问题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在一些人眼中,一提到国家,总是冠以全民的招牌,把资产阶级国家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超阶级的国家,而把无产阶级国家说成是邪恶的、暴力的、专制的国家;一提到专政,不论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我国《宪法》规定了的人民民主专政,总是都不那么喜欢。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好心人”总是认为民主比专政好,认为“专政”这个字眼,是暴力的象征,不像“民主”那么美妙、招人喜欢;另一种情况则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反对专政的幌子,把一切专政都说成是坏的,根本不提还有资产阶级专政,只讲资产阶级民主,把资产阶级民主粉饰为“至善至美”的反专制、反一党制、超阶级、超历史的普世的民主,其实质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

这些看法如果仅仅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爱好问题,就没必要兴师动众地长篇大论地讨论国家、专政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民主与专政实质上只不过是构成国家本质属性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民主,就须有专政;有专政,就须有民主,二者有机统一于国家。那么,什么是国家,什么是专政,什么是资产阶级专政,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什么又是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以廓清人们的糊涂认识。而要说明这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则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清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而说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观点,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

民主与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问题都涉及怎样认识国家的起源、发展与消亡,涉及国家的本质与作用等基本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恢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本来面貌。

第一,国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人类之初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也就没有国家。当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社会分裂为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对立阶级,出现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裂和对立,统治阶级就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统治被统治阶级,缓和冲突,于是国家就产生了。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才出现了国家。国家不是外部强加给社会的某种力量,也不是像黑格尔所说的什么“伦理理念的现象”,更不像封建统治阶级宣传的那样,是上帝赐给的。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阶级和阶级对立,为了有利于统治阶级不至于在阶级冲突中与被统治阶级同归于尽应运而生的。

国家是阶级分裂、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是从社会冲突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了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科学地讲,国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即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需要的。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又是一个政治的、阶级的范畴,国家是一种政治组织,是统治阶级的权力组织,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的核心是政权。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从来都把国家描绘成至上的、绝对的、不可侵犯的,同时又是超历史、超阶级的力量。譬如,封建君主宣称“朕即是国家”。资产阶级则把国家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超历史、超阶级的全民国家,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工具。这些说法都掩盖或歪曲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既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那么国家就不可能是超历史的、超阶级的、全民的,而是具有阶级性的本质。有奴隶制国家,也有封建制国家,还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而从来就没有什么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抽象民主、抽象的全民的国家。实际上,国家是建立一种社会秩序,使统治阶级的压迫合法化、固定化,而这种秩序的建立不是阶级调和,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对内的主要职能是依靠暴力和强制机关统治被统治阶级,以保证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政治地位和根本利益。对外的主要职能是抵御外来侵略,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剥削阶级国家还担负对外侵略、掠夺的作用。国家除了这些主要职能外,还担负调整国内各阶级阶层关系、维护秩序、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统一道德、保障公平等职能。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主要是就国家的阶级实质、主要特征而言。恩格斯说,国家官吏掌握了社会权力和征税权,就作为社会机关而凌驾于社会之上。剥削阶级的国家之所以对劳动人民进行剥削,是因为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统治被统治阶级的新手段。列宁认为,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的国家都是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压迫统治奴隶的工具,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统治工人阶级的工具。

第三,特殊的军队,还有监狱、法院、警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强力工具。

恩格斯指出,国家同原始社会比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原始氏族组织是按血缘来区分它的居民,而国家则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另一个是氏族组织有自己的自动武装组织,没有军队、警察和官吏等专门从事统治和压迫的社会权力,而国家却设立社会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由于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敌对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建立了专门用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特殊的武装队伍、法庭、监狱、警察等强力工具,且特殊的武装队伍等强力工具随着剥削阶级国家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对外侵略竞争的加剧而日益加强起来。

第四,国家随着阶级的消失而消亡,而国家的最终消亡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过渡。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过程,都有生、有死。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领域的事物,都是如此,国家也不例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地揭示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经济根源,指出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将随着阶级的消失而消失。国家不是永恒的,不是永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消亡,阶级消亡的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并在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国家阶级压迫的职能不需要了,国家才可以消亡。可见,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就是共产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

但有人曲解恩格斯关于国家消亡的思想,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也可以“自行消亡”。列宁坚决反对这种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粗暴的歪曲,仅仅有利于资产阶级”。列宁认为,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而要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消灭它。因为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的力量”,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决不能靠“自行消亡”来实现。

恩格斯所说的“自行消亡”的国家是指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列宁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析强调指出,由于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工具,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才可以“自行消亡”。国家消亡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一定要把国家消亡同社会经济基础联系起来考察。当社会发展到不再有需要加以镇压的任何阶级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那时“国家”的政治形式是最完全的民主,而最完全的民主也只能自行消亡,这就根本不需要国家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社会主义民主将进一步发展,劳动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经济管理,学会管理社会生产和社会事务,这就逐步为国家消亡创造了条件。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国家学说告诉我们,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最终消灭阶级与国家的历史使命。

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关于国家问题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这些表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无产阶级在历史上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具体表现为,无产阶级要求建立的国家就是“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只有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这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科学总结和分析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著名结论,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必须做的唯一“修改”。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这个基本原则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工人阶级应当打碎、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而不只是简单地夺取这个机器。所谓“现成的国家机器”,就是指资产阶级的“官僚军事国家机器”。用什么来代替被打碎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就是用新型的国家政权来代替之,由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它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无产阶级专政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新型的国家,是由剥削阶级国家到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的必经阶段。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就不可能消灭阶级,乃至最终消灭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过它在阶级性质、历史使命、基本内容上都同以往一切剥削阶级专政根本不同。它是为无产阶级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建条件的主要工具。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之所以是新型的,因为它在根本性质上不同于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是占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反动分子实行专政的国家,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程度民主的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体,即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一切反动阶级、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进组织——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

由于各国情况的差异和历史条件的不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从历史上来看,有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组织形式的最初尝试;有列宁总结俄国革命经验所肯定的俄国无产阶级专政最适宜的形式——苏维埃共和国;有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形式……

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和属性,一是担负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对外抵抗外来侵略的阶级工具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二是具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协调关系、保证公平、繁荣文化、统一道德、提供保障等公共服务职能,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在消灭了阶级对阶级的压迫基础上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的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新型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新型国家的阶级工具职能,其范围和作用会逐步缩小、减少,而公共服务职能会逐步扩大、加重。但这不等于放弃阶级工具的职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个职能有可能加重、加大。比如,当出现大规模的外国军事侵略的情况下,当外部敌对势力与内部敌对力量相互勾结,严重威胁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时,无产阶级专政阶级压迫的作用丝毫不能减轻。

四、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实质和主要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对新中国国家本质及其形式的唯一正确的政治选择。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就要打碎旧中国的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新型的国家机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革命的实际行动分作两步: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革命战争,打碎旧中国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这个新型的国家机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革命的主要同盟是农民阶级,其他同盟还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只有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全民众的力量,才能战胜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地导致不仅仅只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而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广泛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还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它不是单一的无产阶级的专政,而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最广泛同盟者的对少数敌人的专政。

毛泽东科学地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目的和作用。他说,在中国现阶段,人民是什么,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自己的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专政与民主的辩证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当然,人民民主专政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主要基础是工农联盟。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告诉我们,不能把民主与专政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专政是对民主的否定,讲专政就是不要民主,从而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性质和作用。对敌人的专政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坚决地打击敌人的破坏和反抗,才能维护人民民主,才能保卫社会主义民主。当然,也不能认为民主是对专政的否定,讲专政就是否定民主,从而否定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对人民民主是对敌人专政的前提,只有在人民内部充分发挥民主,才能有效镇压敌人。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专政就不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政治手段、阶级工具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的势力,对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第二个任务就是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和平演变”、西化、分化活动和可能的侵略,对企图颠覆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外部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因此,必须强化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全体人民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达到消灭阶级、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人民民主专政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民民主专政的要义为:第一,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第三,坚持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联盟为最主要的基础;第四,以一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最广泛的联盟;第五,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对大多数人民群众实行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第六,通过社会主义法制实施民主与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主线索,这就决定了国际领域内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国内的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人民民主专政是万万不可取消的,必须坚持,必须巩固,必须强大。否则,不足以抵制国外反动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私有化、资本主义化的图谋,不足以压制国内敌对力量里应外合的破坏作用。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设强大的公安政法力量,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保卫和平、保卫人民、保卫社会主义。

当然,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等法的规范,以及按照法律规定建立起来并贯彻实施的种种法律制度,它的实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执政党、参政党和一切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群众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范内活动,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来源: 《红旗文稿》▲◆★●■☆

 

 

中国对外援助:“不干涉原则”渐行渐远★★★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51239

2014-9-24:今年7月,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在年度峰会上宣布建立备受期待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一多边倡议完全由南部国家发起,并被普遍看作是西方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竞争对手。

新开发银行的启动资金共10亿美元,由五国平均出资。该银行重点解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将建立一个应急储备安排(CRA),为南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紧急流动资金。

银行的建立反映了金砖五国在开发性金融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的作用和金融影响力。银行总部设在上海则彰显了中国的重要地位。中国经历了30年的经济繁荣,从贸易盈余中积累了大量投资资本,现如今与其他金砖国家一道积极寻找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途径。

这一诉求受到实际需求推动的部分影响,发展中国家需要石油、矿产和燃料支撑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中国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不断增长的影响力也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扩张和国际化发展。

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关系在过去十年变得十分密切。双方令人瞩目的地缘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既在政治层面上不断加深——三年一度的中非合作论坛(FOCAC)高官会为双方领导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又在经济层面上得到支持——双方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发援助上的投入高达数十亿。大量的中国工人进入非洲大陆,使当地的中国人口不断增多;而中国媒体平台(如CCTV非洲频道和肯尼亚的中国广播频道)的不断发展表明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对外援助白皮书表明,目前中国对外援助的一半以上资金放在非洲。中国已经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近900亿元人民币的对外援助,主要包括无息贷款、优惠贷款、高负债贫穷国家债务减免、特惠关税和其他援助金等。

与发达国家传统的援助模式相比,中国的开发型合作项目并不强调无私奉献的原则。相反,中国和巴西、印度以及南非将援助订立在“南南合作”的传统框架下;“南南合作”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强调技术合作和知识传递,而不是经济援助;强调互利共赢,而不是无私奉献。

援助金、项目和贷款通常只是中国投资计划中的一个分支。中方通常以采掘设备、公共基础设施(公路、政府大楼、医院等)或其他项目换取自然资源,从而取得回报。这些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又与中国承包商绑定,从而使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受惠。尽管中国的援助违背了经合组织的原则,但是它提出的“双赢”理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赢得了发展合作伙伴的美誉,就是说中国在政治平等的基础上提供帮助,而不像西方国家“援助国-受援助国”式的帮助。

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刺激了非洲的经济发展,提振了非洲的经济信心。一方面,中国在公路、铁道和公共建筑等硬环境上的投资帮助吸引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来非洲投资;另一方面,中国在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等资源丰富的国家采取 “资源换资产”的投资模式,使得这些国家有能力开发此前无法开发的矿藏资源,并从出口这些资源中获利。

而更微妙的是,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改变了发展中国家和西方援助国之间的关系。中国等其他新投资国的出现,无疑改变了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谈判时的权力平衡,使西方国家不得不更加重视非洲。今年8月,奥巴马主持了美非领导人峰会,峰会效仿中非合作论坛高官会的模式,表明美国重新开始重视与非洲的合作。

然而,中国的援助和投资活动在政治上备受争议。对非洲自然资源的开发饱受诟病,指责包括活动不够透明、规划阶段缺乏协商与咨询以及缺乏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等。而指责之声在石油、矿产资源和水力发电领域尤为突出,其中对水力发电的批评主要是因为中国参与了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其他非洲国家骨干坝的建设。

中资企业的用工标准和劳资纠纷在赞比亚等国也引起了争议。在消费需求刺激下出现的非法采伐和偷猎行为,也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

以上的争议也引起了中国的反思。中国越来越重视自己在非洲的公共形象,并密切注意提升在非洲的软实力。现在,许多开展海外投资的国企面临着比国内更严格的劳动法和环境法;但由于活跃于海外的中国企业数量庞大、性质形态多样,从私企到跨国公司不计其数,给法律法规的管理和施行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无条件援助”和“互不干涉内政”作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并有可能变得越来越难以执行,尤其是对非洲最脆弱的国家。2007年苏丹危机考验了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承诺,这个曾经备受吹捧的原则却在当时引起了大众的强烈抨击。中国在非洲的长期投资使它有必要保证后者高效、稳定的运行;这就是说中国在当地进行各项活动时,需要关心当地政府的管理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另外,中国国内的低碳革新和投资为塑造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资源。

一直以来,中国和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整个发展中国家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有着深刻的政治影响。但随着这些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南南合作的模式逐渐受到限制,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也越来越难以维系。随着中国的援助和发展计划不断成熟,一些项目难保不会和西方的发展模式重合。来源: 网讯▲◆★●■☆

 

 
反腐运动将使中国获得700亿美元红利★★★★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925/508986.shtml

2014-09-25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随着贿赂对商业的拖累不断得到缓解,按美元的现价计算,那可能相当于获得一笔大约高达700亿美元的红利,相当于斯里兰卡的经济规模。

参考消息网9月25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武特克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反腐运动——打击对象从送礼到奢华酒宴无所不包——正在为商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彭博社网站9月23日刊发题为《贿赂的结束意味着习近平的反腐运动可能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的报道称,尽管反垄断调查对准了从微软公司到高通公司等外企,但该国政府的反腐运动正在降低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商的难度。

中国欧盟商会的会员包括空中客车公司和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武特克说:“这(指反腐运动)使压力减小了。你现在不担心有人因找到一瓶品质更高的香槟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拿到订单了。这里还不是新加坡,但这是个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动向。”

彭博社对17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经济学家的中位数预测值是,习近平领导的反腐运动将在2020年使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1至0.5个百分点。随着贿赂对商业的拖累不断得到缓解,按美元的现价计算,那可能相当于获得一笔大约高达700亿美元的红利,相当于斯里兰卡的经济规模。

香港巴克莱资本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常建(音)说:“反腐从长期看对经济是有利的,因为那会降低企业成本。这与企业重组完全一样,短期看会造成些影响,但对未来是有好处的。”

据经合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作为先例,香港和新加坡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展的反腐运动表明,反腐可成为实现产量增加的跳板。报告说,到2011年,反腐运动已让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均收入远超经合组织成员的平均水平。

习近平开展的反腐运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澳门牌桌、香港奢侈品以及中国各个超大城市的高端酒店餐馆的收入受到了重创。9月11日至22日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对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的中位数预测结果是,今明两年,由于反腐运动,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1到0.4个百分点。

从事咨询业务的贝恩公司说,中国奢侈品开支去年增长约2%,至少是2000年以来增速最慢的一年,因为有更多的人都去国外购物了,反腐运动也对奢侈品消费造成了影响。很多企业都称,严打送礼和腐败之风导致销量下滑。

美国银行有限公司的经济学家们在6月的一份便函中说,今年,影响转至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这些经济学家说,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腐运动当前造成了某种“政治瘫痪”,即官员进行投资决策的勇气都受到了打击。

欧洲和美国商会表示,尽管反腐运动从方方面面讲都对在华经商起到了简化作用,但大环境在持续恶化。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高路易说,要让经济从反腐运动中受益,习近平就要推行更多改革,其中包括强化问责制度、加强法治、减少随意决策的空间并进一步放宽金融业。

高路易说:“这场反对腐败和奢华之风的运动旨在与更多系统性改革一同推进。这些系统性改革最终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并改善金融资源的配置。”
▲◆★●■☆

 

 

俄中天然气管道刚开工就遇波折★★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russia-china-20140924/2460709.html

白桦 24.09.2014:俄罗斯通向中国东线天然气管道刚开工就遇到了波折。双方在管道建设预付款或贷款的问题存在分歧。俄罗斯媒体说,中方要求在管道施工中使用中国设备和材料。但利润丰厚的管道建设工程通常承包给同普京关系密切的财阀集团,俄方不让中国公司参与施工,所以两国至今难达成妥协。

*中国预付款悬在空中*

负责俄中天然气项目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星期二表示,俄中两国至今无法针对东线天然气管道合同中预付款达成一致,这个问题目前悬在空中。他说,预付款能对双方带来好处,但中国也会把预付款当成工具压低天然气价格。在实施俄中天然气项目过程中,预付款并非必不可少,所以俄方是否能从中国那里获得预付款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在今年5月东线天然气项目签订合同后几天曾表示,双方已达成一致,中国将支付250亿美元的预付款。这笔资金恰好可用在俄方境内的天然气管道施工上。

莫斯科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部内部 (美国之音白桦拍摄)莫斯科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部内部 (美国之音白桦拍摄)

在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项目中,中国通常提供预付款或是优惠贷款。比如在双方的石油交易合同中,中方最近十多年来多次提供过巨额预付款。

*中方贷款有条件 俄肥水不流外人田*

俄罗斯公报的文章说,天然气预付款会促使中国杀价,因此俄方在谈判中可能要求中方提供大笔贷款。不过,类似的贷款通常都有条件,那就是俄方在管道施工中应采购中国的设备、材料,或是服务。虽然这样做会使管道施工成本大幅度降低,但天然气工业公司不会接受。

因为天然气工业公司的传统商业伙伴和分包商是由两名财阀罗滕贝格和季姆琴科分别控制的公司。这两人的公司将主要承担通向中国的东线管道的施工任务。虽然施工成本将会很高,但为了照顾老客户,天然气工业公司不可能让中国公司参与管道建设。

*遭西方制裁 承包利润丰厚能源工程*

罗滕贝格和季姆琴科两人旗下的公司通常都能承包到其他普通企业无法涉足的许多利润丰厚的能源工程项目。这两人的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国营能源巨头的分包商。两人同普京私人关系非常密切,都是普京小圈子的成员。

两人同样被列入西方制裁黑名单中。意大利几天前冻结了罗滕贝格在当地的数千万欧元的房地产。季姆琴科是俄中商会负责人。他透露,制裁使他开始使用中国的银联卡,放弃使用维萨卡和万事达卡,而他的私人飞机因为制裁也无法使用。

*讨价还价贷款细节*

俄罗斯能源分析师涅斯杰罗夫认为,预付款问题产生的波折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贷款时试图获得最大利益,双方可能围绕贷款细节在讨价还价。

涅斯杰罗夫:“当然谈判的内幕没人能知道。但这里讨论的焦点很可能是贷款的利率,以及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折扣价格。在这些问题上通常都有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关联因素,显然双方可能还无法在这些方面达成妥协。”

*李克强访俄前夕放风耐人寻味*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没有透露有关细节。但由于双方计划在中国总理李克强下个月中上旬访俄时签订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政府间协议,在李克强访俄前夕,俄方向外界放话透露实施天然气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所选择的时机和动机耐人寻味。

东线天然气管道不久前开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副总理张高丽当时都出席了在西伯利亚东部雅库特市的开工仪式,这个项目在普京5月访华时签订了合同,计划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出口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总额能达4000亿美元。

*不影响项目实施*

能源分析师涅斯杰罗夫说,俄罗斯可能在晚些时候获得中方贷款,目前的问题不会影响管道的施工和整个项目的实施。

涅斯杰罗夫:“天然气管道的施工已经开始。为管道施工以及天然气田的开发,天然气工业公司总共需要550亿美元,很显然这笔巨款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花掉。所以,就现阶段来讲,根据我们的评估,天然气工业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来实施这个项目。但公司股东们的红利将大幅缩减,这才是人们今天最关心和最担心的问题。”

*或依靠国内资源铺设管道*

垄断天然气行业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虽未被西方制裁,但俄罗斯企业目前在西方市场融资的渠道几乎都被堵死。但涅斯杰罗夫认为,俄罗斯政府已承诺对天然气工业公司提供支持,而且这家公司仍然能源源不断获得收入。

俄罗斯媒体说,普京政府可能依靠国家财政预算,以及国内市场天然气涨价来筹集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资金,但这对俄罗斯老百姓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普京多考虑政治非经济利益*

通向中国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也被称为“西伯利亚力量”,这个项目在俄罗斯面临众多批评。许多人认为,俄罗斯未必能收回建设和投资成本。普京为了抵制西方制裁,更多考虑了政治,而不是经济利益,匆忙与中国签订了合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