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敦促日本领导人改善中日关系★

(01)★俄罗斯欲开发太空能源十年内建月球基地★
http://news.sohu.com/20060128/n241635343.shtml
(02)★美国防部长否认美军兵力紧张★
http://www.chinamil.com.cn/
(03)★哈马斯崛起震动巴以关系★
http://www.chinamil.com.cn/
(04)★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敦促日本领导人改善中日关系★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1/26/content_4102944.htm
(05)★朝中社报道金正日访华详情★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1/26/content_4102720.htm
(06)★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伊朗怕不怕联合国制裁★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1/26/content_4102738.htm
(07)★日本越来越不在乎中国:台海为生命线蓄意对抗★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173795&typeid=14
(08)★美以三种军事模式打击伊朗,特种战手段是辅助★
http://junshi.chinabbs.com/bbs/00/292164.html


(01)★俄罗斯欲开发太空能源十年内建月球基地★
http://news.sohu.com/20060128/n241635343.shtml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据中国日报报道俄罗斯如今打算在太空领域东山再起。不过,他们的目的是从地球之外的星球开采能源,从而增加该国能源储备。目前,一家大型能源公司提出,他们将在10年之内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准备从那里获得氦—3。
  1月26日,该公司负责人尼古拉•谢瓦斯季扬诺夫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该公司联合多名科学家共同制定的一项大计划。他们准备在2015年之前在月球兴建基地,以便2020年之前在那里收集有“超黄金”之称的氦—3。
  俄罗斯科学家表示,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具备能源材料的优秀“潜质”,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作为火箭和飞船的燃料,支持宇宙航行,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身价是黄金的30余倍。它原本大量存在于太阳风中,太阳风直接落到月球表面,日积月累,在月面的沙粒、岩石中,氦-3的含量越积越多。
  谢瓦斯季扬诺夫在发布会上告诉记者:“目前,人类在地球上勘测到的氦—3总量并不多,照现在的使用量,大约可以供应全球各国使用50年到100年。然而,据国际太空能源研究界估计,月球上有至少1000万吨氦—3。”
(02)★美国防部长否认美军兵力紧张★
http://www.chinamil.com.cn/
 新华社华盛顿1月25日电(记者潘云召 杨晴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5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否认美军兵力因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而显得紧张。
  拉姆斯菲尔德说,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次战争,美国军队不再是一支仅仅驻守在兵营内的和平时期的部队。他说,美现役部队的人数超过140万,若包括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在内,人数约200万,但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军人数只有13.8万。有关美兵力已接近“强度极限”的报告与事实不符。
  美国民主党25日发表一份报告,指责布什政府没有为战后伊拉克制订合适的计划,也没有派遣足够的部队完成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任务。报告称美国的地面部队兵力现已接近“强度极限”,这一状况如果不消除,将会对美军部队产生长期影响。
 一位美军退役军官为五角大楼撰写的一份尚未公开的报告也认为,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次战争,美陆军过度部署,有可能无法保持和征召足够的士兵以最终打败伊拉克的反美武装。
( 来源:新华社稿件 2006-01-26)
(03)★哈马斯崛起震动巴以关系★
http://www.chinamil.com.cn/
去年巴勒斯坦举行首次地方选举,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就受到来自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强力挑战。今年1月25日巴立法委员会选举投票的初步结果显示,哈马斯获得的席位数超过法塔赫,胜出已成定局。
法塔赫影响力的下跌与哈马斯号召力的突起,反映了巴勒斯坦内部局势的变化。自阿拉法特时代起,法塔赫就不断面临腐败指责,内部新老两代人物的执政理念也有很大分歧。2000年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巴控区经济日益恶化,不少巴人简单地将之归结于巴自治政府管理的失败。此外,阿巴斯担任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以色列并未将其视为完全的“谈判伙伴”,巴自治政府在外交上也没能得分。法塔赫目前的处境,极大地削弱了巴勒斯坦人对其引领巴人走向民族解放、建立独立国家的信心,流失了很大一部分选票。
比之于法塔赫,哈马斯近年来高举“改革”旗帜,在社会福利、教育体制、宗教宣传上占据优势,成功树起高效、廉洁的形象,吸引了一批追随者。特别是去年8月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撤离,被看作哈马斯坚持武装斗争的胜利,这为哈马斯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巴勒斯坦人转而支持哈马斯,并非要“消灭”以色列,而是因对法塔赫的失望所作出的另一种政治诉求。
面对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政治舞台上的崛起,以色列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以色列视哈马斯为“恐怖主义组织”,曾反复重申“不与恐怖组织谈判”的立场。但是,哈马斯赢得巴立法委选举胜利后,将获得阿巴斯的授权组建新一届巴自治政府,以色列又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地与之打交道。作为与哈马斯接触的先决条件,以色列会要求哈马斯放弃武装斗争,但哈马斯也会要求以色列首先撤出侵占的巴人领土,停止对巴控区的军事行动。这将是又一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休无止的争论。
哈马斯领导人祖哈尔表示,哈马斯通过这次立法委选举进入政治战场,并不意味着哈马斯将放弃武装抵抗,武装抵抗和政治举措是并行的,都是为了捍卫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有迹象显示,哈马斯准备效仿黎巴嫩真主党,争取在拥有议席的情况下成功保留军事组织,并不断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对中东和平进程施加影响。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哈马斯参与巴勒斯坦政治进程,将进一步增加政治解决巴以冲突的难度。
即使哈马斯放弃了武装斗争,转为完全的政治组织,中东和平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已明确表示抵制此次立法委选举,并宣称不会停止反以武装斗争。一旦巴激进势力继续发动对以袭击,并造成重大伤亡,极有可能引发以色列右翼在今年3月的大选中重新上台,巴以双方将再次陷入以暴易暴的僵局。从这个角度看,中东和平仍然任重而道远。(柳莉)
( 来源:解放军报 2006-01-27)
(04)★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敦促日本领导人改善中日关系★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1/26/content_4102944.htm
新华网 ( 2006-01-26)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佐利克此次访日的主要目的就是与日本政府探讨对华政策,因为有分析指出停滞不前的中日关系已经危及美国的国家利益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孙巍报道 1月23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利用其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外相麻生太郎和官房长官安倍晋三等举行会谈的机会,多次建议由中日美三国历史学家展开真诚对话,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行认真研究,以缓和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紧张的中日关系。
担心中日交恶危及美国利益
佐利克指出,解决中日紧张关系的办法就是启动非政府间对话,因此建议除中日两国以外,美国的学者也参与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时期历史状况的研究中来。佐利克还具体提到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傅高义和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小组。佐利克说,他将敦促中日两国充分利用这样的架构,就历史问题展开“开诚布公的讨论”。关于中日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佐利克超越靖国神社问题,指出“两国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与外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时,佐利克表达了美国希望成为中日关系调解人的愿望,他说:“如果有需要转告中国的讯息,请告知。只要有利与改善中日关系,美国乐于做任何事情。”
日本媒体说,与前任阿米蒂奇相比,佐利克属于美国高官中的“亲华派”。在去年9月美国智囊机构的一次演讲中,佐利克曾首次提出中日美联合研究历史问题的构想,借此次访日之际,佐利克旧案重提,表明了美国对中日关系恶化的强烈担忧。日本媒体认为,佐利克此次访日的主要目的就是与日本政府探讨对华政策,因为有分析指出停滞不前的中日关系已经危及美国的国家利益。如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19日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就表示了此类担忧。
美国早有调解之意
日本《每日新闻》在新年伊始刊登的文章中指出,去年11月16日的日美首脑会谈,美国方面占用大量时间来谈论中国问题。《每日新闻》的评论认为,美国政府去年10月17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来,预感到中日关系的修复几率已经为零,便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政府表示担忧。但是,此后丝毫不见日本方面有任何致力于改善关系的行动,终于导致布什在11月的亚洲之行中就中日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讲话。
该报指出,与布什同行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资深主任迈克•格林有关“处理方法之一就是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的讲话,足以证明美国政府内部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对态度。迈克•格林一直被认为布什身边为数不多的几个“日本通”。
共同社评论指出,日本与中韩关系的恶化在日美同盟之间也落下了阴影。在去年11月的日美首脑会谈上,美国总统布什曾忧心忡忡地询问小泉“如何定位中国的位置”。随后,布什在美韩首脑会谈上还暗示说“希望亚洲地区的主要国家能够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日本将会失去更多
共同社日前报道说,在去年秋天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中,小泉向到访的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即使美国要求他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他也不会放弃。共同社分析认为,小泉的讲话很可能向美方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即对日美两国同样重要的东亚局势,“日本并不像美国那样担忧”。
文章指出,美国虽然也将中国的军力增强视为威胁,“但基本方针却是推动中国的民主化改革和市场开放,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美国期待日本发挥政治作用,通过首脑交流的方式积极构筑双边关系。但小泉在首脑会谈中称“民间领域等各种交流正在迅速发展”,甚至还对布什强调“没有必要担心”。
文章说,小泉的表态与美国政府重视的“东亚稳定”有明显距离。在与佐利克的会谈中,小泉称自己不认为中国是威胁,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个好机会。同时,小泉还老生常谈地表示,尽管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对立和不同,但应从大局出发加强合作。
在佐利克踏上中国领土的第2天,小泉在25日上午召开的参院会议上又一次发表讲话说“在亚洲,除了中国和韩国外没有其他国家批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试图反驳有关参拜靖国神社影响日本拓展亚洲外交的说法。
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正遭受日益广泛的批评。前日本驻美国大使栗山尚一曾指出,“如果日本不能同中韩保持和平的外交关系,那么对美国和东南亚各国而言都会成为外交和安全保障上的负担,届时,日本将会失去更多”。
(05)★朝中社报道金正日访华详情★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1/26/content_4102720.htm
据朝中社报道,此番中国之行,金正日同志往返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数万里,深入了解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中国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情况
国际先驱导报驻平壤记者任力波报道:1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得到消息,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专列将于当地时间晚7点左右抵达平壤,晚8点的朝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将与中国方面同步播出金正日访华的情况。当晚,朝鲜中央台连续四次反复播读朝鲜中央通讯社(简称朝中社)的消息稿,这在平时是不多见的。
守侯消息
在这之前,本报记者对于外电有关金正日访华的消息已有所耳闻。记者曾试图向朝鲜外务省和朝鲜中央通讯社官员确认消息,但毫无斩获,朝鲜媒体也没有相关的报道。
1月18日,金正日访华的消息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证实。朝中社在18晚播发了金正日应邀于1月10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的消息。新华社也于当天播发了金正日访华的相关消息。
参观湖北
对于金正日访华的具体细节,孔泉在1月19日中国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我建议你看一下朝中社昨天发表的金正日总书记对中国访问的消息稿,其中报道了金正日在中国参观项目的详细情况。”
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日同志访问了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并且“首先访问了湖北省武汉市和宜昌市。”
报道说,金正日在武汉受到了“亲切迎接”,“金正日同志表示很高兴访问武汉市,并感谢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领导同志和人民给予的热情款待。”
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日参观了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烽火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还参观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三峡水电站。“金正日同志表示,世界级的三峡水电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造,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才能和力量。”
广东之行
“金正日同志接着访问了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日同志表示,亲眼目睹广东省发生的变化,深受感动,希望广东省更加繁荣。”
朝中社报道说,金正日参观了威创日新电子公司、联众不锈钢公司、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地铁,并在珠江上乘游船了解了广州市建设情况。还参观了广州市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东升农场有限公司、珠海市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格力空调生产公司、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盐田港、华卫技术有限公司、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金正日同志所到之处受到中国人民真挚、热烈的欢迎。”
金正日同志在广东逗留期间,还同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领导干部一起观看了演出。“艺术工作者演出了管弦乐《庆祝序曲》、儿童合唱《茉莉花》、二胡独奏《赛马》、芭蕾舞《歌唱黄河》、民族服装展《东方美丽彩虹》、歌舞《迎接远方朋友》、朝鲜歌曲《士兵生活在将军身边》、《卖花姑娘》、《桔梗谣》等异彩纷呈的节目。金正日同志向演员赠送花篮并祝贺演出成功。”
“金正日同志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往返数万里,深入了解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中国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情况。”朝中社报道说。
北京话别
据报道,在北京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会谈,并为金正日举行欢迎宴会,还陪同金正日参观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金正日。
据新华社报道,“金正日说,通过考察参观,我们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我们亲眼看到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对中国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中国党和政府解放思想、重视人才、立足自主创新、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政策体会更加深刻。金正日说,中国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朝方也十分注意发展经济,愿意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金正日同志对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历史性访问,是为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朝中传统友谊创造新转换契机的又一大事,在朝中友好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朝中社评价说。
(06)★国际先驱导报评论:伊朗怕不怕联合国制裁★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6-01/26/content_4102738.htm
新华网 ( 2006-01-26)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 田文林
伊朗已经做好了迎接制裁,乃至进行反制裁的各种准备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当前,美欧与伊朗围绕核问题的冲突愈演愈烈,在美欧四处游说下,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已经箭在弦上。此次事态的发端是1月10日伊朗“破戒”重启核研究,但反映的问题却是伊朗是否拥有核权利的法理问题,但从更深一层看,则是美欧对伊朗核计划缺乏信任的心理问题。
按照建构主义的说法,敌对的“共有观念”产生敌对的行为。而美以与伊朗关系长期敌对,美国还将伊朗视为“邪恶轴心”。因此美国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说法缺乏信任,十分担心伊朗借机发展核武。而内贾德在核问题不断“破戒”的“急核”政策,以及此前消灭以色列的“狂言”,也产生了一种“剧场效应”,更让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担心伊朗一旦拥有核技术,将会造成怎样的恶果。正是这种担心,促使美欧等国决意“以硬碰硬”,采取强硬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
然而,欧美空有打掉伊朗核计划的决心,但手中可供选择的办法实在有限。军事打击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目前美国的“伊拉克战争综合症”仍未缓解,以色列国内政治一团糟,因此短期看,进行军事打击条件既不成熟,最重要的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最大。在此情况下,促使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便成为布什钟爱的“B计划”了。1月19日,美欧拒绝伊朗提出的恢复谈判,坚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法、英、德国已散发它们起草的决议草案,并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把该决议的副本提交安理会。美欧是铁了心要通过联合国整治伊朗。
伊朗方面看,伊朗已经做好了迎接制裁,乃至进行反制裁的各种准备。一是充分利用石油武器。1月20日,伊朗官员威胁称,伊朗一旦因核问题遭制裁,该国将立刻停止24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伊朗还呼吁“欧佩克”组织从今年4月起每天减产100万桶原油。二是积极进行军事准备。伊朗汲取1981年伊拉克遭袭的前车之鉴,将核活动散布到全国各地300多处地点,而且还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先进导弹,增强军事还击能力。三是“深挖洞,广积粮”。为应对各种制裁,伊朗储备了大量食物、药品和其它物资。
此外,伊朗地缘位置重要,不仅扼守霍尔木兹海峡,而且还对伊拉克、阿富汗政局有很大影响力。因此,即使制裁伊朗的法案在联合国获得通过,制裁结果将是两败俱伤。而且这种制裁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伊朗人的受困心理。内贾德政府一直认为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核歧视”,而自豪感极强的波斯民族也把发展核能视为关系到国家兴衰的象征。因此西方的制裁反而可能促使伊朗坚定核开发的决心。因此通过联合国制裁伊朗,虽然是个办法,但绝不是好办法。
进一步说,如果事情真到了不得不进行制裁的地步,那么伊朗究竟能不能挺住?我们知道,在国际政治实践中,相互依存总是相对而言的,大多数国家间是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依存。美欧与伊朗的相互依存就基本是不对称的。据估计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仅占全球需求量的3%。而据美国能源部称,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出口总收入的90%,政府预算收入的50%。因此如实行石油禁运,西方(尤其是美国)虽然对油价飙升极为敏感,但仍有承受和调整余地,而伊朗则高度依赖石油收入,经济脆弱,变通空间有限。因此就经济制裁和反制裁而言,伊朗得不偿失。
当然,伊朗核问题是个关系到战略格局的大问题,因此一味算经济账的“账房先生式”做法未必适用。历史的演进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依照逻辑行事。伊朗核危机将出现何种结局,除了取决于当前各方的战略意志和国家权力外,还取决于未来形势的发展。一旦美国从伊拉克泥潭彻底脱身,或者伊朗核开发出现突破性进展,伊朗核问题将面临最终摊牌。
(07)★日本越来越不在乎中国:台海为生命线蓄意对抗★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173795&typeid=14
日本《读卖新闻》日前报道称,日本政府正计划修改《周边事态法》,将“台湾有事”视为“日本自己有事”。如果报道属实,这将是日本近年来在台海问题上最具挑衅、最猖狂的一句话。很明显,日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从小心翼翼变得越来越不在乎中国方面的反应。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严重的:一旦台海“有事”,日本真的敢派军事力量公然介入,与中国人民为敌吗?以及它将怎样介入,哪里是这种冒险行动的边界?台海目前相对平静,日本却如此放肆地议论“台海有事”,在中日关系已经相当困难的时刻,这在政治上又意味着什么?
日本介入台海之意越来越露骨
日本很清楚,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根本利益,因此在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方表示“充分理解”中国提出的“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三原则”。
长期以来,日本虽然经常说一套做一套,但一直不敢在台湾问题上走太远。
上世纪末开始,情况悄然出现变化。1997年,日美开始商谈制定“防卫新指针”,其中“日本周边有事的范围是否包含台湾海峡”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日本政界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应说清楚“周边有事”的地理界线,“不应包括台湾”;右翼则认为地理概念愈模糊对日本愈有利。台湾的李登辉私下也表示:“日本不要说清楚较好。”后来,日本政府内部达成共识:“周边有事的判断,不是以地理概念,而是以事态发生的性质。”
2005年,日本外相、防卫厅长官与美国务卿、国防部长共同举行“2+2”会议,将日本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朝冒进方向推了一大步。双方共同声明将台海列入日美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这是日本首次明确其要介入台海的意图,但那次在表述上比较“缓和”,只是称“鼓励以和平方式经由对话解决台湾海峡议题”。
日本称台海为“生命线”
有人认为,由于日台没有外交关系,日本对台海问题并不太在乎,因此,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仅仅是叫嚷一下而已,或者是想用台湾来牵制中国。但实际上,日本对台海看得比美国还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在日本《呼声》月刊上表示: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为一体,那么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周边就完全变为中国海,日本的船舶和飞机就将“被赶出这一海域”。此外,来自中东的石油被视为日本的生命,而这些油轮和运粮船的海上通道几乎都经过台湾周边。如果台湾被中国收回,那么就意味着日本今后必须要看中国的脸色。这也是日本为何不在乎中国的强烈反对而非要介入台海的原因。
原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甚至还公然发表过“中日再战”的言论,声称“假如中国打台独,那将威胁到日本的安全。日本就要以此为理由,派兵干涉台湾问题,与中国交战,把台湾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台当局盼着日本军事介入
对日本的表态,近来屡遭美政府斥责的台湾当局心领神会,立即做出“积极响应”。陈水扁13日在接见日本议员访问团时称:“台湾与日本是最好的价值、军事同盟,尤其是中国军事扩张威胁亚太和平稳定,绝非日本、美国等国乐见。”他还说:“台日虽无正式外交关系,但可透过建立准军事同盟,提升两国实质关系。”
在日本,为更好地应对“台湾海峡等周边事态”,自卫队也正从各个方面提升战斗力。
首先是调整军事部署。在日本人眼中,冲绳是日本介入台海的“桥头堡”。当年日本就是先占据冲绳,再找借口侵犯台湾。为了强化冲绳军力,日本自卫队也将驻守冲绳的第一混合团升格为旅团,人数相应增加1500人至2000人,同时用作战距离远、可进行空中加油的F-15型战斗机全面替代F-4型战斗机。此外,日本还将首次派出约200人的中队到先岛群岛。先岛群岛距离钓鱼岛及台湾都非常近,其中的与那国岛距台湾只有110公里。按美军的评估,日本海上自卫队比美国太平洋舰队增援台军的时间要短60%。
针对中国大陆较强的潜艇作战能力,日本大力加强反潜作战能力。日本的驱逐舰都配备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大部分潜艇也都装备有舷侧阵列声呐等先进反潜设备;日本在空中则有80架P-3C型反潜巡逻机。日本现实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一的扫雷、世界第二的反潜、世界第三的舰艇吨位总量,第三代战机的数量在东亚国家中遥遥领先,对日本周边3000到4000公里范围的高、低空,海上、水下都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预警。
据报道,在军事领域,日台已经有了“实质性接触”。前日本琉球防空司令官佐藤守透露:“我知道,海军应该和台湾有电脑连结”。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中俄联合军演期间,台空军曾秘密派遣惟一一架电子战飞机,飞往驻日本琉球的美军基地。这是台军机首度飞抵日本领土。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日本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台湾周边海域的水文气象资料,这使日本海上自卫队对台湾海峡的作战环境也不陌生,如果参战不会有“客场作战”的困难。
日本会如何介入台海
对于日本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介入台海,军事专家认为,这取决于军事冲突的性质(即台海战争的爆发是否由台当局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以及美方的介入程度。如果台当局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台海危机,且美国的介入也十分有限,日本会倾向于按兵不动,但可能向台提供情报,并与美一起在周边海域进行演习等牵制行动。
当然,不能排除日本将派兵介入的可能,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出动海上护卫队为美台舰艇护航,甚至可能派扫雷艇参与台海周围的扫雷行动。
日本陆上自卫队在伊拉克对美军的协助行动已经为这种行动提供了法律先例。
日本介入台海的第三种可能的方式是以受到威胁或遭到攻击为由直接卷入台海战事。根据日本国会通过的“有事法制三法案”,一旦某国对日本支持美军的行动提出谴责,并在日本领土附近集结军队,日本政府可以据此判断为“有事法制”中的“武力攻击预测事态”,并进而激活自卫队作战机制。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认为,从目前来看,日本宪法规定日本没有集体自卫权,因此一旦台海发生危机,日本将只能为美军提供后勤和情报支持。但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已经提出了新宪法的草案,从媒体透露出的内容看,完全突破了现行的和平宪法。许多人担心,随着日本修宪的进展和日美军事一体化,未来日本真可能会突破不能直接参战的法律约束。
日本故意营造军事对抗气氛
“不过,现在日本还不可能军事介入‘台海’”。刘江永认为,日本战后60年来的和平力量非常强大,和平主义思潮也是深入人心的,如果执政的自民党走得太远了,必然会受到制衡。另外,日本军事介入台海的前提是美国对台海进行军事干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恐怕是绝不会轻易出兵卷入台海的。更重要的是,台海局势本身已经变得越来越缓和。
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的是,日本的一系列动作都引发外界对日本军事介入台海的联想,对“台独”势力来说尤为如此。这样的盘算就是美日所要的,现阶段不会武力介入是事实,但并不表示永远不会,这就是在维持战略的弹性。刘江永表示,日本炒作“周边事态”背后别有用心。日本目前看不到任何被外部势力侵入的迹象。为了继续保持其高居世界第二的巨额军费开支,为了让日本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增加其成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必须制造威胁。围绕所谓的“中国威胁”,日本政客和右翼势力刻意做出的种种挑衅,反复营造的舆论,都藏着这样的意图。可以说,是日本存心想搅起中日军事对抗的漩涡。 
(08)★美以三种军事模式打击伊朗,特种战手段是辅助★
http://junshi.chinabbs.com/bbs/00/292164.html
  1月16日,英、法、德、美、俄、中6国举行伦敦会谈,依然没能就伊朗核问题拿出“完全统一”的意见。一时间,有关伊朗核问题未来走向的各种猜测纷纷登场,这场持续了数年的“拉锯战”再一次飘出了浓浓的火药味。
  以色列的军事策划者们已经对伊朗发出了更明确的战争威胁。以色列军方情报主管日前在一份声明中杀气腾腾地表示,3月1日将是伊朗核问题外交努力的“最后期限”。这被认为实际上是在对伊朗进行暗示,如果伊朗方面仍一意孤行实施其核计划,以色列将铁定对其核设施实施武力打击行动。
  模式一:“外科手术”式的有限空袭行动
  伦敦6国会谈无果而终后,德国《图片报》发表评论称,“国际制裁”、“加大外交压力”、“美英军队发动地面进攻”和“美以携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是西方应对伊朗核危机的4种方案,其中以“美以携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的可能性最大。
  俄罗斯《独立报》也持有类似看法。该报1月17日在头版刊登文章,预测了美以将对伊朗动武的细节。报道称,根据目前的形势估计,美以两国最有可能采取的进攻方式就是出动战机进行空中打击或者发射远程导弹袭击伊朗核设施、军事基地以及生产导弹的工厂。
  对于这两家媒体的看法,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美以两国中东整体战略的角度来看,在伊朗核问题上,迟滞并迫使伊朗核能力发展进程倒退是美以两国的首要目标。因此通过“外科手术”式的有限空袭行动将发展核武器的能力从伊朗政府身上“切除”,的确将是美以两国军事打击伊朗时的首选模式之一。
  从历史上看,美以两国都不乏对外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先例。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曾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西拉克核设施成功地发动“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使萨达姆政权的核能力遭到沉重打击。1986年3月24日至25日、4月15日,美国两次对利比亚发动典型的“外科手术”式空袭行动,摧毁了利比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防空系统。
  事实上,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分析,尽管伊朗全境有20余处核研发设施,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3处:布什尔轻水反应堆、纳坦兹铀加工设施和阿拉克的钚生产厂,只要摧毁了这3处设施,伊朗核研发能力就将“倒退10至15年”。德国《明镜》周刊、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和美国《洛杉矶时报》等媒体于去年年初曾报道说,早在2003年10月,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已经制定了一套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的绝密行动计划。根据这一大胆的空袭方案,以色列空军将在同一时间内对伊朗境内重要核设施发动空袭,使伊朗象当年的伊拉克那样彻底失去核能研发能力。
  模式二:“科索沃”式的大规模空袭行动
  另一些军事分析人士对美以可能采取的军事打击模式和规模有着不同看法。俄罗斯地缘政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伊瓦绍夫上将、军事专家卡尔诺佐夫等人都认为,如果美国认为有必要对伊朗采取行动,它将很可能仿照1999年科索沃战争那样的模式,借助大规模、高密度的空中打击行动,摧毁伊朗基础设施、工业目标,以此打压伊朗政治领导的意志,引发伊朗社会内部分裂,迫使伊朗政府屈服。
  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前负责人阿拉德在接受《世界网络日报》采访时也表示,如果美国或者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攻击,那么攻击目标将不会只局限于核设施。阿拉德说:“从假设的角度来说,人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攻击目标将只局限于核设施。对伊朗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也将遭到袭击。这些目标包括军事基地、石油设施和某些工业基础设施。
  “伊朗人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因为他们将数个核设施隐藏起来,他们就很安全了。伊朗有许多可供袭击的目标,攻击这些目标将会给伊朗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将使伊朗寻求核武器的努力很不划算。
  从目前中东地区形势和美以军队的部署情况来看,美以对伊朗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将由部署在本土或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战略轰炸机部队首先发起,以尽可能地减少政治上的麻烦。
  部署在巴林的美国第5舰队的1个航母战斗群及其他前来支援的海军战舰将担负掩护和辅助进攻任务,驻伊拉克的美军部队则将更多地承担后勤保障任务并防范伊朗可能的反击行动。在空袭中,美以军队将先后对伊朗防空体系、重要军事目标、政府目标、通信枢纽、广播电视设备以及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础设施实施打击,以摧毁伊朗国家指挥体系,削弱其反击能力和军事潜力,破坏伊朗经济基础和民众正常生活,摧毁民众反抗意志,最终迫使伊朗政府屈服。
  据英国《国际情报评论》等媒体报道,目前美军正在迪戈加西亚岛上兴建B-2隐形战略轰炸机专用机库,调动驻日本和美国本土诺福克等地的多艘配备“战斧”巡航导弹和“宙斯盾”防空系统的战舰支援第5队,整修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基地。《国际情报评论》认为,这些迹象显示,美军已在为发动大规模空袭而着手进行准备。
模式三:“伊拉克”式的全面进攻
  尽管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认为,在伊拉克局势尚不稳定的情况下,美军无力对伊朗发动全面的攻击行动,但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约翰·阿比扎伊德在接受科威特《祖国报》采访时却警告外界不要小看美国的军事力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认为,美国在伊朗的最终战略目的是控制伊朗石油并进一步完善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因此,美国并非不可能对伊朗发动类似伊拉克战争式的全面攻击行动以推翻伊朗现政权。
  2005年年初,美国《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及著名军事情报网站“全球安全信息网”等媒体曾经披露,美国国防部已经拟订了一个作战计划。该计划分为“斩首领导人”、“清除核设施”和“推翻伊政权”3个阶段,兵分5路从伊拉克、波斯湾北部、阿塞拜疆、阿富汗和格鲁吉亚五个方向进入伊朗,在两个星期内推翻伊朗现政权。
  伊朗的反击:“先发制人”还是“边缘化报复”?
  一旦遭到美以的打击,伊朗将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反击呢?伊朗国防部长纳贾尔曾威胁要对驻扎在海湾地区的美军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防止伊朗核设施遭到攻击。
  事实上,伊朗的确拥有多种可以对美军进行报复的手段。伊朗拥有射程为1300公里“流星-3型”地对地导弹,美国建在中东地区的诸多军事设施以及以色列全境都在其导弹射程之内。伊朗是否会采用地对地导弹对美以目标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呢?此外,伊朗不久前举行的“神圣追随者”演习,就是以美军从伊拉克和海上两个方向侵入伊朗为“假想”,演练了伊军队如何进行抵御。
  更令美以两国担心的是,伊朗还有可能动用包括派遣特种部队渗透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破坏、布设水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影响世界能源供应等“边缘化的手段”来实施报复。
  美以两国的战争威胁及伊朗政府毫不退让的强硬立场引发了人们对伊朗未来命运的担忧,世界舆论和一些政治分析家纷纷做出了对局势发展的判断,并对美以可能采取的袭击模式进行了分析。
  就目前情况看,美以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行动将有3种模式可供选择:“外科手术”式的有限空袭行动、“科索沃”式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及“伊拉克”式的全面进攻。至于有些媒体提出的特种作战模式,从伊朗国内社会民情和核设施分布极为分散的现实情况来看,特种战手段很难实现美以的战略目标,将只能通过标定打击目标或确认打击效果等方式,作为以上3种军事打击模式的辅助手段来使用。
  链接:美军在伊朗栽过的大跟头
  虽然,美军高层对军事打击伊朗显得信心满满,但实际上,美军曾经在伊朗栽过一个大跟斗。
  1979年11月,300名伊朗学生冲入美国驻德黑兰使馆,将53名美国人扣押为人质。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决定武力解救人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名叫“饭碗”的策划小组来研究解救方案,最后决定由新组建的“三角洲”部队来实施。
  经过精心准备,解救行动于1980年4月24日半夜开始实施,但参与行动的8架“海上种马”直升机一进入伊朗境内就遇到了恶劣天气,8架直升机只剩下5架直升机完好,现场指挥官不得不请求放弃行动。然而就在部队准备撤离伊朗的时候,一架在空中移位置的直升机与一架停在地面的C-130相撞,引起大火,爆炸又波及到另外3架直升机。最终此次行动以8名美军死亡、5人严重受伤的结果而彻底宣告失败,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后著名的“伊朗门”丑闻事件的发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