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告诫英国:若想经济获益就勿批人权★★★★

100条常人不知道的养生秘密(11-15)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312/201406/11175.html

11.有沙子或异物进眼睛的时候,立即吐口水,吐多点,然后不停地眨眼睛,百试百灵的。

12.薏米和红豆,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记住千万别放米进去。

13.开车上高速,请尽量远离大货车!目前高速路上的交通事故一半以上是由大货车造成的。

14.加油的时候别加满了,40升的油箱加个35就行了,估计跑的公里数差不多;在航空领域这个现象叫“油耗油”;别白浪费钱,还污染环境。

15.吃了有异味的东西,如大蒜、臭豆腐,吃几颗花生米就好了。

今 日 看 点:2014-06-17▲◆★●■☆

中国告诫英国:若想经济获益就勿批人权★★★★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06/140613_china_uk_rights.shtml
中日应学习老一代政治家智慧★★★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4/0610/398636.shtml
菲机密报告称中国在南海五岛礁填海扩岛★★★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614/400675.shtml
中英秘密外交较劲的筹码★★★★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press_review/2014/06/140612_press_li_keqiang_queen.shtml
美英“高规格”回应一国两制白皮书 香港各界批评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3/40725294_0.shtml
中国为何对莫迪政府“格外下工夫”★★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613/400272.shtml
院士头衔被指可获大量隐形利益★★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4/40732385_0.shtml

 
中国告诫英国:若想经济获益就勿批人权★★★★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06/140613_china_uk_rights.shtml

2014年6月1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2013年访华时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

路透社星期五(13日)报道,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访英前夕,中国驻英大使告诫英国政府,如果想要和中国建立强大的经济关系,就不要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指手划脚。

本周四,英国一家大报披露独家消息说,中国曾威胁卡梅伦政府,如果不安排李克强和女王见面,中方就会取消总理的访英行程。

第二天,星期五,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记者会上否认了这一报道。

刘晓明说,这类威胁不是中国做生意的方式,这只是一个安排方面的误会,中国认为总理与女王会面是正常的做法。

刘晓明在记者会上还说,过去英国政府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关注方式,对中英两国关系造成了损害。

他说,国家和国家之间对一些问题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分歧。

英国外交部今年4月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国人权纪录的报告惹怒了北京,该报告把中国列入“关注国家”名单,并称中国当局在2013年加大了对自由表达和结社集会的压制。

刘晓明认为这份报告对中国有偏见,并没有反映中国的真实全貌,他还说,英国人权方面也有问题,但他认为指手划脚不能解决问题。

虽然刘晓明称赞英国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伦敦也曾是中国投资的首选地,但他说,中国已经不再把英国看作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现在德国、法国已经排在英国之前。

不过他希望中英之间建立起更好的关系,能很快让英国重新恢复在中国人眼中的“欧洲之巅”形象。

据报,这次随李克强一起访英的企业家人数之多前所未有,预期中英两国将签署总额达300多亿美元的商业协议。(编译:嵇伟 责编:尚清)▲◆★●■☆

 

 

中日应学习老一代政治家智慧★★★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4/0610/398636.shtml

2014-06-10:参考消息网 作者:中外关系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 两国首脑作为“家长”考虑的应是宏观关系。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 日本麻生内阁时官房副长官、第一次安倍内阁外务副大臣浅野胜人日前接受共同社专访,就日中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共同社6月9日报道称,浅野披露了日中有关《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主张两国应“学习历史、纠正今天、贡献于未来”,领导人应回到《和平友好条约》精神的原点,无条件地举行首脑会谈,主导宏观的日中关系大方向。以下是浅野讲述的主要内容:

日中两国因历史认识上的分歧而反目,长期以来为此反复争执,在钓鱼岛问题上僵持不下。必须断然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向前迈进。如果不这样做,日中关系的改善和稳定不可能实现。

1978年我见证了日中就签署和平友好条约进行的谈判,当时的首相福田赳夫派外相园田直访问中国,我作为日本广播协会政治记者随行,表面上怎么处理有关霸权的条款是最大难题,而实际上园田直是带着如何处理钓鱼岛问题的任务访华的。双方经过4天的会谈达成了共识,谈判时并没有提到钓鱼岛问题,因为如果提到钓鱼岛的话,谈判本身有可能破裂。会谈结束后,园田直和邓小平近距离交谈时,园田直说“还有一件事,我作为外务大臣如果不提的话就无法回日本”,邓小平回应道,明白、明白,所以我一直在认真听你说话,那个问题就像至今为止那样,20年或者30年先放在一边吧。园田直听了这话,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感激地用力按了下邓小平的肩头,表示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阁下您不用再多说了”——两人都是一流政治家,有些问题不需要明说。因为是谈判结束后的交谈,会议记录里当然没有,这些细节是园田直本人告诉我的。

学习过去就是要学习当时两国政治家的智慧,包括两国首脑都是有着相互理解的,因而成功签署了条约。当时并未公开某些细节,这是极为高明的政治判断。关于“搁置”钓鱼岛问题,现在有人误解为搁置的是“主权”问题,实际上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可能搁置国家“主权”,真正的意思是搁置有关的争论,优先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逐渐建立起各种信赖关系,进行广泛沟通,慢慢摸索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这点上,邓小平和园田直是具体继承了田中角荣和周恩来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路线,这样的历史人们需要学习。

遗憾的是,现今的政治家缺少这样的智慧,把过去的珍贵历史用作争执的材料,结果是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不存在“主权”争议是有违当初的原则的,全世界都知道日中的主张存在分歧,单方面推行自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美国也不会支持。现在情况变得一团糟,再次搁置也很难,所以应当承认存在不同见解,并设置专家会议一起探讨钓鱼岛问题,哪怕研究个10年20年,而在这期间两国之间一定是和平状态。

我认为两国首脑作为“家长”不要拘泥于某个具体问题,考虑的应是宏观的两国关系,无条件地回到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的精神,无条件地举行领导人会谈,主导日中关系的大方向。而钓鱼岛不过是很多具体问题中的一个而已,此外诸如经济问题、知识产权等具体事项应由各领域的专家去探讨。如果因为一个无人小岛发生战争,只能证明参与的各方都很愚蠢,美国也不想卷入此类战争。▲◆★●■☆

 

 

菲机密报告称中国在南海五岛礁填海扩岛★★★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614/400675.shtml

2014-06-14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 报告称,中国主要在远离菲内陆的地区开展填海造田工作。

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 菲律宾媒体称,在中国与菲律宾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中国正在总共五个而不是一个地区填海扩岛。

《菲律宾明星报》网站6月13日报道称,一份来自菲律宾总统府的机密报告详述了中国在五个地区即赤瓜礁、华阳礁、东门礁、南熏礁和安达礁填海扩岛的活动。

该报告指出,中国主要在远离菲律宾内陆的地区开展填海扩岛工作。

在永暑礁、渚碧礁和美济礁等三个中国修建了军营和通信设施的地区,菲律宾并没有监测到同样的活动。

报道称,报告并没有排除中国在首批五个岛礁完成填海扩岛工作后再在这三个地区填海扩岛的可能性。

有猜测说,中国将在赤瓜礁修建一条跑道,一旦该跑道投入使用,北京就可以在这一地区设置防空拦截区。

报道称,显然,中国正在另外四个地区即华阳礁、东门礁、南熏礁和安达礁忙着进行填海扩岛工作。

据报道,菲律宾政府高级官员向电视五台证实了中国的填海活动,指出在这一地区执行任务的侦察机最近确认有挖掘和“物资运输”的船只存在。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已经看到这些今年3月到4月间拍摄的监控照片,据说对中国展开活动的程度感到吃惊。

报道称,中国已经在永暑礁建立了一个难以应付的军营,那里驻扎了约200名士兵,还拥有防空和海上搜索雷达以及卫星数据传输设备。

永暑礁军营还建设了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和一个码头。驻军全副武装,拥有舰炮,被认为是中国建在被菲律宾侵占并实际控制的部分南沙群岛岛礁内的总部。

据报道,虽然近来事态紧张,但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赵鉴华还是互致了和解声明。双方强调,领土争端并不影响马尼拉和北京之间的友谊。

为庆祝中菲友谊日,阿基诺和赵鉴华在菲华商联总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有信心解决争端。▲◆★●■☆

 
中英秘密外交较劲的筹码★★★★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press_review/2014/06/140612_press_li_keqiang_queen.shtml

2014年6月12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方面一直拖到本周二才宣布李克强将在下周访问英国。

英国《泰晤士报》独家披露,中国总理李克强下周访问英国,英国女王成为一场中英秘密外交较劲的筹码。

报道说,虽然英国外交人员表示中英双方对李克强访问的行程安排“洽谈愉快”,但该报得知谈判过程困难艰辛,中方还一度直接威胁取消访问。

据了解,并非国家元首的李克强在主要是商贸访问的英国行程中,硬是要求与女王见面,甚至扬言见不到面就要取消访问。

该报记者查证英国外交人员是否真有其事?不具名的政府消息来源透露说,“中方很难协商。”

中国的战术似乎奏效,李克强在英国的三天访问中将会与女王见面,也会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见面。

中国官员还要求外交人员查明李克强偕同夫人程虹与卡梅伦夫妇见面时,卡梅伦夫人会穿着何种服装。

《泰晤士报》的记者说,李克强求见女王的威胁显示出中英关系越来越不平衡,同时也将英国不愿失去巨额投资的绝望感表露无遗。

在《泰晤士报》的这篇报道见报之后,英国其他报纸也在网站上发表相关报道,并引述《泰晤士报》为其消息来源。▲◆★●■☆

 

 

中国为何对莫迪政府“格外下工夫”★★★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613/400272.shtml

2014-06-13: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孙鹏

核心提示:北京希望确保印度不会加入美日领导的反华联盟或阵线。

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 外媒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说,由于与东部邻国的领土争端导致紧张关系升级,中国赶在印度新总理莫迪确定外交政策优先重点之前积极讨好他的政府。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6月11日引述分析人士的观点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的身份在8日和9日访问新德里。这是个罕见的主动姿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中印关系专家坎蒂·普拉萨德·巴杰帕伊说:“中国正试图迅速采取行动与莫迪建立良好关系,因为北京希望确保印度不会加入美国或日本领导的反华联盟或阵线。它希望让印度更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

观察家说,中国之所以对莫迪政府格外下工夫,是因为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中国与美国、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的紧张关系都在升级。这种形势是东海和南海上的领土争端不断加剧造成的。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士海说,在政府过渡的初期阶段,莫迪还在酝酿外交政策议程,所以中国急于确保他“了解并知晓中国对所有这些国际问题的看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中印关系分析家胡志勇说,发动这一魅力攻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领导人对莫迪抱有善意,对他的政府有“很高期望”。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6月11日报道称,中国10日对中印关系注入了新热情。其外交部说,北京愿意把本国加快向西开放的行动与印度的“东向政策”结合起来。

报道认为,到目前为止,对印度与越南等环南海国家加强贸易关系的举动,北京大多持怀疑态度。

报道称,而如今,在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新德里后,形势似乎发生了变化。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日说:“中方愿与印方实现发展理念对接,交流借鉴治国理政经验。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将印度东向政策和中国加快向西开放交汇融合。”

华春莹援引王毅的话说,中印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美英“高规格”回应一国两制白皮书 香港各界批评★★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3/40725294_0.shtml

2014年06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美英“高规格”回应一国两制白皮书 香港各界批评

中新网6月13日电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10日发表。综合香港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国务院和英国驻港总领馆分别就白皮书做出“高规格”回应,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12日指出,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的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国干涉或指手画脚。香港各界人士也对美国干涉香港内部事务纷纷表达不满,斥美国无权擅自演绎“一国两制”。

港府官员斥美国无权擅自演绎“一国两制”

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白皮书并无削弱“一国两制”,亦非基本法的“僭建”。香港社会各界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涉性言论,斥美国无权擅自演绎“一国两制”。

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表示,“白皮书实际上是总结了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成功实施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看不到当中存在什么问题。”他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欢迎外国友人关注,但若有关人士是别有用心则要另当别论。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鉴林表示,美国一直对中国指手画脚。他强调,高度自治非完全自治,中央政府一直从政策层面等协助香港发展,维持繁荣稳定,相反,美国政府罔顾事实,其有关言论更是明显不尊重中国主权,他促美国停止对香港内部事务说三道四。

“一国两制”概念非常清晰

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表示,美国国务院不应片面地理解白皮书,亦不应断章取义。他指出,美方的言论反映美国不信服“一国两制”政策,态度并不恰当。王国兴强调,外国政府要尊重国家主权,并且要全面准确认识“一国两制”。

商界立法会议员廖长江表示,邓小平当年提出的是政策性主张,为“一国两制”的实践提供一个方向,而高度自治的规范体现在基本法中。廖长江说,高度自治如何实现,不是看美国人怎么讲,也不是看不同人的演绎,而是要看基本法的规定。他不认为,白皮书与基本法有冲突,事实上,白皮书强调会百分百履行基本法,香港已享有的权力不会改变。

司法独立丝毫无损

香港律政司司长袁国强表示,国务院就“一国两制”发表的白皮书绝对没有任何意图或企图干预香港的司法独立,相反是尊重“一国两制”下,香港是依据基本法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他希望市民不要太敏感,亦不需过分解读一些字眼。而前布政司钟逸杰指出,白皮书是一份有用的文件,他赞扬袁国强及时作出有用解说,并认同香港毫无疑问拥有司法独立。

白皮书平息纷争 消除误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研究员莫纪宏接受专访时指出,白皮书并没有在基本法之外重新创设中央对香港的新的权利,而是对基本法所确立的中央与香港关系性质和内涵的进一步揭示,正面回应对基本法所进行的各种曲解,可以平息纷争,避免不必要的误读。

他指出,白皮书宣示了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有效地贯彻实施基本法的真诚期待,也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治港的任务和要求,明确表述了各自的权限和职责,有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基本法精神,促进香港法治的发展。

美方回应“无的放矢” 误导市民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系主任郑赤琰表示,美方的回应是“无的放矢”,即拿不出任何有关中央撤回“一国两制”的证据,惟有以暧昧字眼误导市民。他提醒,美国可以关注香港事务,但绝对无资格过问,更无权干涉香港内部事务。▲◆★●■☆

 

院士头衔被指可获大量隐形利益★★
http://news.ifeng.com/a/20140614/40732385_0.shtml

—说几句好话就可拿钱

2014年06月14日新京报

6月10日,正在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原标题:中科院院长:院士是称号不存在退休

昨日,为期五天的两院院士大会闭幕。这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首次举行院士大会,两院院士章程大修备受瞩目。

近年来,诸如“院士退休”、“院士隐形利益”等话题一直颇受舆论关注,院士制度改革一直呼声甚高。

迄今为止两院院士章程已历经数次修订,而此次修订被视为修改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从提名途径、遴选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对原章程进行了改进。

昨日,在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闭幕致词时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是一次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

其中一个“成功”是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获得通过,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这次院士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好地优化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

章程做了哪些修订?

两院仅对院士退出机制做了原则上调整,实施细节还将进一步制定

两院院士章程都从提名途径、遴选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对原章程进行了改进。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促使院士选举“去行政化”。

提名途径方面,院士候选人提名途径缩减至两种,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遴选的做法今后不再保留。

遴选机制方面,候选人想当选需要全院院士投票终选,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利于更充分地行使院士民主权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当选院士的认可度,也有利于加强对交叉学科候选人的把关。

退出机制方面,新章程增加了劝退的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这一规定,有利于完善院士退出机制,进一步强化院士的科学道德责任,加强院士队伍建设。据悉,两院此次仅对于院士退出机制做出了原则上的调整,而实施细节还将进一步制定。

白春礼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解释了外界关注的为何新增“劝退”条款时说,之前的章程里有“撤销”条款,但“如果有些行为并没有到撤销称号的程度,所以加了一个劝退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现,退出机制是纯洁院士队伍,保持荣誉称号不被沾染的重要举措。

然而对于此项修订,也有不同声音。教育学家熊丙奇则认为,如果院士涉及学术不端,“劝退”是非常弱的处罚。他认为,如果院士违背科学道德,涉及学术不端,应该取消其称号。

为何没有提退休?

院士是荣誉称号,不存在“退休”一说,除非犯错被撤销和劝退

此次的章程修订并没有涉及到外界持续关注的“院士退休”的问题,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明确要求“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解释,“退休与院士称号没有关系,是本单位的人事制度来规定。”

白春礼也表示,院士是荣誉称号,跟劳模差不多,不存在退休的问题。

中国首位退休院士秦伯益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退休的问题不是两院管的,两院只是给了荣誉称号。“根据国务院规定,这称号是终身荣誉,类似于劳动模范等。”

秦伯益解释,这个称号是不存在“退休”一说的,除非犯错被撤销和劝退了。“退休退的是本职工作,这是本单位给的,两院并没有权限管。”

秦伯益介绍,他在2005年坚持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职务上退休,但保留了院士头衔。

此外,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院士退休”之所以成为一个话题,本质上是因为背后的利益,“如果没有特殊利益,年龄或退休都不是问题。”

院士兼职可否管理?

院士让别人挂名申请课题,帮别人捞钱,自己再收获利益

由“院士”称号带来隐形利益和特权,长久以来都是外界诟病的现象之一。

实际上,两院院士不是一个职务,从2009年1月1日起,两院院士津贴标准才调高至每月1000元,此前是每月200元,但“院士”头衔可以带来大量的隐形利益。

据介绍,院士隐形收入来自课题收入,二是评审、兼职、讲课等方面的收入。秦伯益曾对媒体介绍,一些院士从项目拿钱,或者说几句好话就可以拿钱,此外参加评审会、论文答辩会或者审稿都有酬劳的。拿课题是很多院士热衷的事,一个是为自己课题捞钱,一个是让别人挂你的名申请课题,帮别人捞钱,自己再收获利益。

秦伯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是否能限制院士申请课题的数量,在章程上无法予以规定。他介绍,他曾担任工程院的前两届主席团成员,对这个问题研究过很多次,但是都统一不了意见。

此外,院士兼职过多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刊发于2012年5月《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曾统计:“在78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有5610个兼职,人均兼职7.2个。”

秦伯益认为,兼职过多会导致院士做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他分析,兼职分为实质性和荣誉性的兼职,其中荣誉性的兼职类似去当花瓶,而对于实质性的工作,一些院士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去兼顾。

他介绍,对挂虚名的院士而言,若别人单位出了问题,院士虽然负不了责,但是会影响名誉。而两院领导曾一再强调,实质性的兼职要量力而行。“但是虚职的话,全在自己掌握,院里无法监督到每一个人。”

他介绍,曾经工程院对院士以几个兼职为限有过若干次讨论。但是最终意见不统一,无法达到一致。他认为,“这些事情全靠自觉,因为兼职全都是有报酬的。但院士应该有取舍。”

此外,很多地方和学术机构都给院士超高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表示,院士享受的是副部级的待遇,地方各省给院士配秘书和用车的情况比比皆是。他表示,各地有权力比照副省级的待遇招揽院士。而且越到地方,院士的招待规格就越高。
他介绍,90年代,山东某所大学曾给三个院士盖了别墅。而据媒体报道,济南大学2013年人才招聘启事中提出,如果应聘对象是院士,那么“年工资待遇200万元以上,安家费100万元以上,免费提供住房,配偶调入”。

而因为“院士”头衔在增加学术机构影响力和申请课题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也导致院士“无法退休”局面的产生。

对此,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明确和细化,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院士制度。

改革和完善院士制度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学术导向,减少行政干预,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 本版稿件/新京报记者李丹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