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生命篇:人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做成了了不起的事情需要了不起的精神,但有了了不起的精神,不一定就能做成了不起的事。没有做出了不起的事而始终保持一种了不起的精神,这就尤其了不起。--陈祖芬
☆个人出路并不困难,可怕的倒是生活压力一去,有了小小出路以后的堕落。--沈从文
☆精神的松懈,常是我们失败的最大原因。--刘墉
☆无论干什么,理由只有两个:一是你乐意干,一是你借此达到其它你所感兴趣的目的。--史铁生
☆兴趣就是热心。--沈钧儒
☆真正的兴趣是一种由衷的和不能抑制的爱好,好像不能扑灭的火焰那样有一种顽强的劲头。--王朝闻
今 日 看 点:2014–03–08▲◆★●■☆
崔永元遭中宣部封杀 其财务亦遭调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9612/201403/6265.html
两会最勇敢建议:党官应由党费俸养,不应用纳税人的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5933
美国担忧日本以核武器实施报复★★★★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5977
乌克兰再次重温300多年前大崩溃教训★★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4_03/07/34544615_0.shtml
乌克兰“革命”将改写地缘政治版图★★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5983
恐怖主义兵临城下 中国成反恐前线★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3/07/3077649.html
美軍司令:中國參加環太軍演是歷史性大事★★★
崔永元遭中宣部封杀 其财务亦遭调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9612/201403/6265.html
(2014-03-08:起因是何祚庥、司马南、方舟子联名向中央几个部门举报,并得到了某中央政治局委员级别官员的批示,崔永元的电视台媒体言论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继续自主发言的空间。
同时,崔永元帮助穷困家庭小朋友的慈善基金亦已有几个部门联合调查。
人民网3月5日电(记者 宋心蕊)今天下午,方舟子在个人微博宣布,实名举报崔永元公益基金涉嫌违法违规。之前,方舟子曾在微博上质疑崔永元赴美拍摄的转基因调查纪录片,并透露自己起诉崔永元名誉侵权一案,崔永元方向法院提出了延期举证申请。
方舟子在举报微博中表示:崔永元公益基金未接受年度检查、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审计结果与其公布的财务报告不符、超范围滥用社会救助资金、执行机构为营利机构、公布的接受捐赠信息自相矛盾、公布的支出不合常理。在微博附加的全文链接中,方舟子提出,崔永元公益基金有1972万支出至今未公布收支明细。截至记者发稿时,崔永元方尚未作出回应。▲◆★●■☆
两会最勇敢建议:党官应由党费俸养,不应用纳税人的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5933
2014-3-7: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两会建议为离任国家领导人制订礼遇条例,令他们退位后待遇有法可依,但不能延及子孙,也不能随意扩大,免枉花纳税人钱。这是首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公开对中共政要退位待遇提出不同意见,引起网民反响,赞是今届两会「最勇敢的建议」。
「我建议制订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67岁的葛剑雄素有「葛大炮」美誉,本届两会间接受财新网记者专访时指,离任国家领导人曾为国家贡献,为体现政府对他们的尊崇和礼遇,表达民众对他们爱戴和尊敬,应制订「离任国家领导人礼遇条例」,明令公布。
关于条例内容,葛认为应明确礼遇的规格、待遇、时效、适用范围和保障措施,以便各级政府遵照执行。葛说:「离任的国家领导人一两百个,他们享受的待遇,不能延及他们的子孙。纳税人的钱不能这么花。即使每年待遇要一个亿(人民币),配备20个警衞,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但不能扩大。」
葛剑雄还主张对普通退休官员也制订待遇规定,「那是对他们在任期间为国家服务和贡献的回报,也是对在任官员的激励」。葛指这可防止某些官退位后利用权势,享受超标准待遇,「如果在任官员被认定贪污贿赂犯罪,就应当取消他们退位后的礼遇。」所谓国家领导人,内地指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国家军委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但中共名册中政治局委员也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故有网民唿吁:「党官应该由党费俸养,不应用纳税人的钱!」来源: 综合新闻 ▲◆★●■☆
美国担忧日本以核武器实施报复★★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5977
2014-3-8:在多次敦促无果后,今年1月底,美国再次敦促日本归还冷战期间用于“核研究”的武器级钚。有分析指出:此举实质上表达了美国对日本以核武器“报复美国”的担忧。
美国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自1945年起,日本每年8月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国家纪念活动,大张旗鼓地祭奠核爆受难者,不但将他们奉为给日本带来和平的“崇高牺牲者”,而且通过如此持续、高调的纪念活动,逐步把日本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加害者,改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受难者”。
资料图:日本囤积大量武器级核材料引发质疑。图为去年11月东电工作人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和带有宗教性质的纪念活动,在日本已成为美化侵略战争的重要工具。早在1946年,长崎的天主教徒永井隆就出版了一本叫做《长崎的钟声》的畅销书,此书以第二颗原子弹恰好落在了长崎市浦上地区,使一家天主教堂在原子弹爆炸时倒塌为由,宣称乃是上帝要通过长崎天主教徒和日本的“牺牲”,为全人类赎罪,正是长崎天主教徒的“牺牲”,给日本和人类带来了和平。
这种荒唐的逻辑罔顾人类良知,掩盖了起码的事实,也确实欺骗了世界上一些善良的人。这个事实是,如果没有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先,如果没有日本侵略者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反人类的暴行,如果不是日本率先偷袭珍珠港,如果盟军不是在整个亚太战场上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如果不是时任日本首相以及前日本帝国陆海军最高将领号召“一亿人总玉碎”—即以举全国之力的“自杀式攻击”对抗盟军登陆日本本土,美国就不会平白无故地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控诉原子弹的暴力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控诉首先必须建立在日本承认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犯下了一系列反人类罪行的前提下;以上帝的名义谴责战争暴力也是可以的,但是,日本在深刻反省自己的暴行之前,根本没有资格以上帝的名义妄谈人类和平。
资料图: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日本靖国神社
利用宗教颠倒和歪曲历史,是日本的一大发明。在日本,除了位于首都东京九段下的靖国神社之外,在其他城市还有数十个“小靖国神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日本静冈县热海市伊豆山顶上的佛堂“兴亚观音堂”。它是由前日本帝国陆军大将松井石根于1940年建成的,用以祭奠“大东亚圣战战殁者”。观音堂内的小观音像以及露天的观音像所用黏土,均掺入了在上海、南京等战役中沾有日本军人血迹的土壤。1949年5月起,包括松井石根在内,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7人的骨灰被葬于该观音堂内。
这个松井石根,就是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兴亚观音堂”内的碑文详细记录了松井建造该观音堂的缘由,即“让兴亚观音为大东亚圣战保驾护航”。
正如永井隆眼中的“上帝”一样,“兴亚观音堂”的“观音”也绝非普度众生的菩萨,而是早已异化为普度杀戮者的魔鬼的帮凶。
佛法无边,难渡罪孽之鬼,更何况是毫无愧悔之心的魔鬼。
无论是安倍拜鬼,还是松井石根“弄神”,都表明了宗教—神道、佛教和基督教在日本的异化,而这种对宗教的异化,不能不令人想起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必须深入到对异化了的日本宗教的批判。因为,只有这种批判才能使日本人民逐步觉醒,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真正保持清醒。
资料图: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资料图:靖国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 人民网▲◆★●■☆
乌克兰再次重温300多年前大崩溃教训★★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4_03/07/34544615_0.shtml
2014年03月07日 凤凰军事:1657-1686年史称乌克兰“大崩溃时期”,1648年哥萨克大起义形成的乌克兰国家独立成果,20年里历迅速化为乌有。图为1667年俄波和约把乌克兰瓜分两半,从而形成了现在乌克兰东西两部分的划分格局。(资料图)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3月7日
当前,乌克兰局势如同第聂伯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克里米亚已宣布投靠俄罗斯,乌克兰国内各派对立,仍好似一盘散沙,国家经济几乎破产,只能盼欧盟和美国提供大笔援助(然而杯水车薪),让人在短时间看不到任何转机。乌克兰当局天真地寄希望于投靠西方,无条件答应西方所有苛刻条件,出卖国家能源工业,仅仅为获得几十亿欧元的贷款。
近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态说,乌克兰不应只考虑投靠俄罗斯或者投靠西方。他指出,乌克兰要想免于灭亡并保持繁荣,不应成为东西方对抗的棋子,应该作二者间的桥梁。
基辛格的话,一针见血指出了乌克兰当前的问题所在。乌克兰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贪污腐败严重,一些民众就把药方寄托于“加入欧盟”,不惜把政府拉下台。然而,加入欧盟之举无异于打击东部的俄系工业,必然会遭到东部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克里米亚的亲俄势力必然拒绝和欧盟走到一条路上。所有这一切巨变,几乎在事变未发生前就能精确预测,然而这一步乌克兰人还是走了出去,现在很多乌克兰人却不肯接受这种自己造成的混乱结局。
事实上,三百多年前的乌克兰就发生过这一幕。由于反抗波兰的大起义一时挫败,乌克兰人就将投靠沙俄当成法宝,却看不到随后遭到沙俄压迫的结局。投靠沙俄不顺利,一些乌克兰人又转而试图重新投靠波兰,甚至投靠奥斯曼土耳其,先后引发了俄波战争、波土战争、波瑞战争、俄土战争。
外国势力在乌克兰土地上大打出手,乌克兰起义队伍分成几派分别充当波兰、俄国和奥斯曼的马前卒和炮灰,史称乌克兰20年“大崩溃时期”(1657-1686)。最终哥萨克大起义成果全部丧失,乌克兰人口锐减,第聂伯河两岸千里无人烟,国土被俄国和波兰瓜分。
乌克兰三百多年前历史的教训,就是把投靠一个强大势力,盲目当作解决眼下问题的出路,而不考虑长远后果。然而几百年后,乌克兰人却义无反顾地重温历史教训,再次跳进国家内乱的大火坑,国家又成为欧盟和俄罗斯争夺利益的大舞台。(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陶慕剑)▲◆★●■☆
乌克兰“革命”将改写地缘政治版图★★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5983
2014-3-8 作者: 何清涟
在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后,世界为之沸腾,欢呼说这是“人民的胜利”,认为“以革命推翻政权”就能带来一切。但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在极为短暂的革命狂欢之后,发现这场万众欢呼的“革命”终于将他们的国家带入一场前途难测的危机。
一、“革命”之药不解乌克兰之痛
革命并非医治百病之药,更何况,已经具有民主宪政形式的乌克兰面临的问题是以下几方面矛盾的纠结:
1、乌克兰在国际地缘政治的特殊处境;2、与俄罗斯之间长达数百年纠缠不清的历史恩怨;3、对外与俄的矛盾内化为本土一些俄语区俄罗斯人聚集区的矛盾。
乌克兰挣扎于俄罗斯帝国的阴影下长达数百年。苏联解体曾给了它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保障这个机会的筹码是其在苏联解体后所继承的一笔庞大的核遗产:176枚战略导弹和约150个核弹头,其中包括46枚新式的55-24导弹,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核大国。在美俄联手软硬兼施的施压之下,出于理智和现实利益考虑,1994年12月5日,乌克兰与美国、俄罗斯、英国签署了乌克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文件,并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文件规定,乌克兰承诺放弃核武器后,俄、美和英作为担保方,保证乌克兰边界和独立,不干涉乌克兰内政。
但该备忘录并不是正式条约,而是一份外交文件,外交史上也无类似先例,合法性问题非常复杂。专家表示,该条约在国际法规定下建构,但并不代表要强行执行。这次危机后乌克兰向美英求援,就是根据当年《布达佩斯备忘录》中保证乌克兰领土完整的承诺。
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不是成熟的政治家,他们在行动之时不可能想到,所谓革命不仅不可能解决乌克兰的问题,反而会将乌克兰拖入被肢解的局面;他们更不可能去体察,身处东西两大政治势力“板块”夹击中的乌克兰政府,很多时候并无多少主动选择权。
二、乌克兰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位置
乌克兰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位置,从它独立的那一天就如影随形地伴生出来。美苏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以意识形态对抗为特点的冲突模式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度沉寂的地缘政治。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里,基于地缘的战略思考成为国家制定其国际战略的关键。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其它权力中心(欧洲及俄罗斯)的关系决定了它的“安全课题”。作为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国家,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洲其它大国间的重要缓冲国。苏联的解体给了乌克兰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然而地理位置的不可变更性决定了乌克兰的特殊命运:一方面,它对俄罗斯的依赖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军事到政治,得到俄罗斯许多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俄罗斯需要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安全屏障,以对抗北约东扩。当俄罗斯给予乌克兰帮助的同时,需要乌克兰奉上“政治忠诚”,其实就是政治依附。正是这种矛盾状态,直接激发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勃兴,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开始寻求借助外部力量制衡俄罗斯,这就是乌克兰亲西方政治势力产生的背景。
始自去年11月的这一轮政治危机,引爆点就是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拒绝与欧盟签订贸易协议。
三、克里米亚: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脐带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恩怨情仇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恩情”主要表现于乌俄文化的交融,今天俄罗斯国徽上带有拜占庭文化标记的双头鹰,就是从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承继来的。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娶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为妻,宣布基督教为国民教育。以后,历代沙皇都以拜占庭文化的继承人自居。
两国的恨有多深?为了摆脱俄罗斯的统治,乌克兰不断反抗,从未放弃摆脱沙俄帝国的努力。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克·显克微支的名著《火与剑》,就是描述波兰、哥萨克、俄罗斯、土耳其人和鞑靼人(蒙古人)在乌克兰进行的数百年角力。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半岛,就是乌克兰复杂历史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历史、民族构成、地缘政治遗产等都让当地及周边国家的领导人为之焦虑。
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上,俄罗斯族占58%,乌克兰族只有24%。克里米亚与乌克兰的同床异梦,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来。根据乌克兰宪法,乌克兰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但克里米亚政府的工作语言主要是俄语。当地人口普查中提到,77%的克里米亚居民以俄语为母语,11.4%为克里米亚鞑靼语,仅有10.1%为乌克兰语。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防止“发生原苏联很多动乱地区出现的情况”,先后废除克里来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
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的亲俄倾向早就成为俄罗斯制约乌克兰的阿克琉斯之踵。2010年总统大选,亚努科维奇在克里米亚获得重大支持。本次政变发生后,很多克里米亚人认为亚努科维奇是政变的受害者,克里米亚议会内的分离主义者试图推动脱离乌克兰的公民投票,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新总理阿克肖诺夫则向普京求助,请普京帮助维护和平,当地居民多数乐见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
四、乌克兰政变成为普京改写国际规则的借口
自普京陈兵克里米亚之后,乌克兰上空战云密布。因为俄罗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想让安理会形成谴责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的决议,决无可能,只能由欧美共同磋商如何“制裁”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已派兵1.6万,普京在记者会上宣称,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是“最后手段”。与此同时,欧美只能陆续宣布抵制俄罗斯的措施,包括暂停与俄罗斯的经贸谘商及国防合作,等等。北约重要成员国英国首相府官员已经表示,英国不会军事介入乌克兰,但会透过政治及外交方式解决问题。
俄罗斯派兵占领克里米亚事件,是谋定而后动,性质有如二战时希特勒派兵占领捷克苏台德地区。俄罗斯《观点报》3月2日发表“俄罗斯王者归来:普京出兵乌克兰彻底终结后苏联时代和单极世界”,文章称普京决定出兵乌克兰,最终将为后苏联时代和单极世界划上句号,俄罗斯恢复自己作为全球力量中心之一的地位,并认为围绕乌克兰的大规模战争不会爆发。
应该说,这篇文章并非妄言,此时国际形势大异于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签订之时。普京此次出兵之前已经料定,欧盟与美国应对乌克兰危机,其行动将局限于政治及外交手段。原因非常简单:欧盟目前面临经济困局,根本无力支付北约出动军队的昂贵军费;美国经济虽然在缓慢复苏,但因债台高筑,美国人民当中超过一半希望美国政府在国际社会“少管闲事”。乌克兰是东欧国家,是欧盟东扩、扼制俄罗斯势力的“战略要地”,克里米亚被俄军占领,纯属“欧洲内部事务”,该管的欧盟都不愿伸手,远在天边的美国又有什么理由,要将手伸进油锅中去?更何况,美国拟裁军一半,智囊们已经有人开始建议,世界要考虑进入“后美国时代”,即美国不再为维护全球秩序提供庞大的军力。
俄中两国早就想改写国际规则,中国在东海、南海海域的频繁动作就是一种尝试,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事件,是俄罗斯以强权国家的形象重回世界的开始,也是俄罗斯与中国联手改写国际规则的第一步。来源: 文摘▲◆★●■☆
恐怖主义兵临城下 中国成反恐前线★★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3/07/3077649.html
多维 2014-03-07:13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次月,美国率领联军进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标志着世界反恐战争的正式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恐怖主义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威胁。而通过近年来屡次发生的由新疆、西藏延烧至北京、昆明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则表明以平民为对象的恐怖主义也已降临并肆虐中国,并隐然有常态化的趋势。
有观察人士指出,在此种影响广泛的现实危机下,整个中国都面临大敌,中国执政者更需肩负起保境安民的历史重任。除了应势而起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国安委”,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亚国事访问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是意图从经济、民生层面切入解决问题的主动而为。当然,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从中国国家战略到基层安保,乃至每个普通人都需要做出更多的转变和准备,同时也需要国际范围内的相互合作,一道将反人类的恐怖主义遏制下去。
恐怖主义兵临城下 中国成反恐前线
虽然恐怖主义已是美苏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之一,在中国也已并不鲜见,但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却是第一次如此客观而清晰地呈现在中国民众眼前。经过训练的多名作案分子在25分钟内连续砍杀无辜民众,致29人死、143人伤,甚至包括孕妇、学生、小孩和老人。这一惨重案情引起中国民众和舆论的强烈关注,也少见地形成了一种悼念伤亡者、声讨恐怖主义的集体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发生至今,基本没有大规模的舆论造谣或媒体封锁,这也使得所有细节能够详尽、客观、真实地展现在民众面前。而随着舆论风向的转轨和讨论的深入,与此次暴恐事件相关的新疆、西藏、疆独、藏独、恐怖主义、民族政策、西部地区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都成为舆论场中的热点话题,并开始了一次集体性的重新审视和检讨。
有观察人士指出,这几乎是中国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和感知恐怖主义的真实情状。其实,在此之前,恐怖主义在中国已经渐呈愈演愈烈之势,而边陲新疆因为种种原因成为重灾区。据2007年官方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三股势力”(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在新疆制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民众、官员和宗教人士等160余人死亡、440余人受伤。而2009年发生的“7·5”事件一次就造成156人无辜丧生,千余人受伤。
另据该自治区公安厅统计,仅2012年当地就发生暴恐案件190余起。进入2013年后,恐怖袭击又出现新情况。当年10月28日,具有重要政治色彩的北京天安门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造成2名游客死亡、40人受伤。肇事车内3人当场死亡。再加上此次发生在西南省份云南的更为惨重的暴恐事件,反映了恐怖主义有向其他地区蔓延和扩大化之势。另外几个不得不关注的特点就是,手无寸铁的无辜民众更多地成为袭击对象,而且实施者更为组织化。
早在2005年9月,“东突”在被中国列为恐怖组织后,通过BBC公开宣称“将开始用一切手段向中国政府发动武装战争”。“藏青会”负责人也曾扬言:“不惜牺牲数百藏人的生命去进行暴力活动。”作为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恐怖主义不可避免地来到发展中的中国,并逐渐蔓延起来。新疆、西藏之外发生了第一起和第二起,很有可能就会发生第三起、第四起,乃至更多,而且发生地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恐怖主义威胁起到了加成的作用。
普遍共识认为,不论如何,恐怖主义行为都是不可原谅和饶恕的罪行,必须被严厉打击、严厉惩处。只有如此才能守护无辜民众的生命,这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应当遵循的底线。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中国执政者是否做好了准备?又将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应对和解决?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国安委备战反恐
中共新领导层上任尚不足一年半,但却早已背负着镇压恐怖主义、保境安民的使命,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之道。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展开对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国事访问。习近平在与新疆接壤线最长、中亚最大国家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中经济带”的设想。
习近平这一号召,很快在中国舆论场被淹没在薄熙来被公审、反腐整风、天安门金水桥暴恐事件的舆论热论之中。而此次昆明暴恐事件的发生将新疆再次引进舆论场后,有分析人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再现了执政者以民生和发展解决问题的传统路数。根据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伊力哈木·土赫提在其专论《当前新疆民族问题的现状及建议》中所做的剖析,新疆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经济严重滞后,宗教问题和保守主义思潮的回笼,也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习近平之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得以合理实施,或许不失为一种解决新疆频发的恐怖主义问题的治本之法。
但是也要考虑到,该方案是一个长期工程,见效太慢。对于已经兵临城下的恐怖主义形势,更需要能够予以迎头痛击的反制行动。“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已经成为国际反恐的重要力量,也积累了许多反恐经验和制度准备,其中,美国成立国家反恐中心就值得中方借鉴。美方将其归入中央情报局(CIA),从而使后者拥有介入外交、军事、情报、执法和财政事务的广泛和实质性权力。
这一机构设置,其实是一种镇压恐怖主义的必要举措。事实上,早在江泽民主政时期,中共即有意向筹建相关组织部门,但因种种原因被搁置。而习近平等新领导集体上台后,以集权巩固执政并推动改革,而且随着恐怖主义威胁日近,国安委也顺势进入议事日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部分正式提出成立国安委,并强调以此“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从该定义来看,反恐理所应当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在国安委被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之前,全国政协常委陈冀平向外界透露,国安委的运作,将有利于整合力量加强反恐。另外,与此紧密相关的反恐法也亟需跟上。陈冀平还提到另一层问题,他表示,当前尤其要从思想意识上把反恐工作筑牢,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昆明暴恐案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警察在看到有人死亡后还在等上级命令,否则不敢开枪,结果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许多警察也未能幸免。因此,基层治安人员更需进行必要的防恐训练,提高就地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中国普通民众也需做好心理和能力准备,当暴恐事件发生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和他人伤亡或损失,能够有效配合相关部门遏制恐怖主义发生和蔓延。恐怖主义避无可避,只能积极迎战,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
你希望中国走上哪一条路?★★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3/07/3077628.html
大事件 2014-03-07:你希望中国走上哪一条路?曼宁指出,以中国现状来看,第一种“和谐世界”的机率是最低的,理由是盘据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及解放军高层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挡,如彭博社曾报导,2013年全国人大竟有高达83位代表是亿万富翁,显示个人财富与国家密不可分,形成改革最大阻力,因此中国很大程度将朝“混沌不明”和“中等收入陷阱”前进。换个角度看,与其说中国顶层精英自主展开变革,倒不如说一些自底向上触发的事件(如房地产泡沫破裂)逼使领导人必须有所行动,这种中共能撑多久便很有意思了。
中国改革难度之高是让人对国家前景无法乐观的主因之一,但事情再难,只要愿意做,倒也不见得全然徒劳无功,如今更令人担心的是习近平的保守姿态。2013年6月28日,《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记者程翔(Ching Cheong)发文指出,习近平保守的政治改革立场,已导致太子党内部“挺习”或“反习”的分裂,尽管维护中共绝对的执政权是太子党们享有的共同利益,但批评习近平的声音始终没有停过。
其中最直言不讳者,恐怕当属胡耀邦的第三个儿子胡德华。胡耀邦1982年至1987年任中共总书记,最有名的事蹟便是“解放”上千名于文革期间被毛主席清除的资深党员,让他在党内积聚一定的道德权威,1989年更因学生纪念其去世引发震撼全球的“六四”事件,归功于父亲的政治遗产,两个儿子包括胡德华与胡德平都被视为太子党中改革派的象徵人物。2013年4月13日,胡德华参加自由派杂志《炎黄春秋》的聚会,席间批判习近平的一番讲话,程翔认为是习2012年11月就任后少有的严厉。
但无论如何,太子党不再一昧挺习已是不可争论的事实,如胡德华这一派的人坚称,没有历经政治改革,中共无法根本解决猖獗腐败和各地骚乱;另一派的人则控诉,政改只会落得跟苏联同样下场,全世界都在等待结果是哪一个,有鑑于中国空前的社会不安,或许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美軍司令:中國參加環太軍演是歷史性大事★★
2014-03-07:洛克利爾稱中國軍費增加正常,但美擔憂中國如何運用軍力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3月6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利爾海軍上將6日在此間指出,中國首次接受邀請,將參加今年的“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RIMPAC)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historic big deal) ,這是中國軍隊加強透明度的重大步驟,受到本地區國家的歡迎和期待。他指出,從長遠看中國軍隊應當融入全球安全架構,以維持和平穩定,而不是走向美中衝突,美中衝突不可避免的看法是短視的。
洛克利爾今天出席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亞太安全討論會,中國軍力增長難免成為最熱話題之一。他評價美中兩軍關係正在“緩慢而穩健地改善中”,雙方有更多的雙邊對話、交流、互訪和在國際論壇見面,合作進行人道救援和軍事醫務演練,這些都是軍事互信措施建設。他認為,從全球而言,美中兩軍目前的關係令人滿意,但就區域而言存在一些困難問題,比如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中國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等,在南海問題上東盟正與中國談行為準則,美國希望中日在東海問題上也能對話。
被問到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如何評估應對與中國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能力時,洛克利爾表示,從長遠看希望中國和中國軍隊能融入維護和平穩定的全球安全架構,目前兩軍交往就是為了走向和平穩定,而不是走向衝突,美中衝突不可避免的看法是短視的。從全球看,美軍結合盟友的軍力,在可見的將來不會受到挑戰;從區域看,太平洋司令部與盟軍處於有利的位置來維持安全。他說:“今天我不擔心,我看的是以後。”今年1月,洛克利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正在輸給中國”,當時引起不小反響。
中國宣布2014年國防預算比上年增加12.2%。洛克利爾5日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對中國軍事透明度和意圖表示擔憂,他說:“中國軍力會否崛起,我認為答案已經很清楚,會崛起。問題是:是否透明,用途為何,是不是與鄰國有更大合作維護安全環境?”他預測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威脅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優勢地位,但最擔心中國提升軍力,似乎是想阻撓美國捍衛亞太盟友。
今天洛克利爾再度談到中國軍費,他認為中國軍費增長並非不正常,因為中國經濟在發展,國家在成長,中國要走出去,勢力範圍在擴大,但令他擔心的是,中國打算如何選擇、宣傳、展示其正在建設的軍力,是否會脅迫鄰國,建大量潛艇是否只為國土安全等。他說:“這些問題不會走開,中國的鄰國不會走開,美國也不會從亞太走開,中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避免誤判。”
洛克利爾稱,以他個人觀察,中國進行大量與軍事有關的活動,一年138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夠不夠,要打上問號,這就涉及透明度的問題。他說,中國要成為區域領導者,就要邁出領導者的一步,不能永遠當“受害者”,有“受害者心態”就難以透明。
洛克利爾稱讚中國近年來在加強軍事透明度方面邁出的步伐,呼籲中國繼續走出來,多對話,多參加多邊演練,不要恐懼被孤立。他以“環太軍演”為例,稱今年中國首次參加,將派出3、4艘船艦與其它20多個國家一起,進入美國主導的架構。他說,這是中國加強透明度相當大的一步,不是小事,是大事,正是地區國家所期待的,受到地區國家的歡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5日回應外界對中國軍費增加對議論時說,解放軍不是只端著紅纓槍的童子軍。國外有些人總希望中國是長不大的童子軍。如果那樣的話,中國就安寧了?地區就穩定了?天下就太平了? 即使是童子軍,個頭也是一年比一年長,腳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你不能讓他總穿著以前的小衣服小鞋吧?
在華府外國記者中心5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當中評社記者問五角大樓副部長幫辦沃穆斯對此表態的評論時,沃穆斯說,美方呼吁中國對軍事項目有更大的透明度,而獲得更大透明度的重要部分是進行持續而有力的兩軍對話与高層交流,美方非常重視,哈格爾防長已經去過亞太好幾次,美軍努力拓展美中軍事關係的深度和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