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撕毁停战协议,终于解脱了中国的负担

成功领导者必做的15件事(1–5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3/0301/172506.shtml

 

2013-03-01 参考消息网:核心提示: 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决策高手,也是出色的交流者,他们了解同事的思维方式、能力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参考消息网31日报道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近日刊文称,如果渴望跻身领导层,或已担任领导职务,要成为职场上最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每天做好以下15件事:

 

1、让他人畅所欲言

 

很多时候,由于领导者位高权重,他们一现身就会令同事肃然而立。成功的领导者往往会转移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并鼓励其表达意见。他们善于让他人畅所欲言,且充满自信地分享观点和看法。他们会用管理者身份创造一个平易近人的环境。

 

2、果断决策

 

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决策高手。他们要么坦诚相见,放手让同事做出战略决策,要么自己做决断。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强调“主动出击”,这是勇往直前的决策行动。

 

3、善于沟通与交流

成功的领导者也是出色的交流者,特别是在表达“工作期望”时,更是如此。在沟通时,他们会提醒同事考虑团队的核心价值和使命——确保自己的期望得到正确地传达,行动目标得以正确执行。

 

4、鼓励他人思考

 

最成功的领导者了解同事的思维方式、能力及有待提高的地方。他们根据这种观察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思考,并丰富他们的阅历。此类型的领导者善于让自己的员工全力以赴,从不允许他们贪图安逸,而是让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对他人负责

 

成功的领导者允许同事监督他们。这并不意味着听命于他人,而是担负起一种责任,以确保自己积极响应同事的需求。除了栽培最佳员工,对他人负责可以体现领导者更关注员工的成功而非自己的成功。

 

今 日 看 点:2013-0208 ▲◆★●■☆

 

中国环保10年花4万亿无果,造假是祸根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3/03/201303081420.shtml#.UTmGszda0jQ

 

纽约时报 修法能助北京走出雾霾吗?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303/t20130308_1866385.html

 

中俄用查韦斯之死搞“臭”美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2629

 

俞正声对香港问题强硬表态 香港人心都凉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7/2270828.html

 

美国判断:习近平不想被解放军左右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7/2270835.html

 

习李体制启动 习近平前不久的内部讲话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7/2270654.html

 

鹰派上将刘源罕见呼吁与日本“搁置争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32618

 

朝鲜撕毁停战协议,终于解脱了中国的负担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3/07/2271496.html

 

 

 


中国环保10年花4万亿无果,造假是祸根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3/03/201303081420.shtml#.UTmGszda0jQ

2013年3月08日 来源:中国网    

中国环保10年花4万亿无大改观 造假是祸根
    
    “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予积极回应。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报告时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松环境治理,保守估计最近10年用于环保的总投入应在4万亿元左右,之所以环境问题仍没有大的改观,症结之一是环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症”。他们建议,“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切实提高利用效能。

地方保护主义是祸根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导致我国在环保投入上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些地方、企业在环保问题上手法翻新造假,以及一些地方化政府唯GDP论的旧思维诱发的地方保护主义。
    
    “环保治理效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治理体系系统性不强,头疼医头,各个环节缺乏衔接。”全国人大代表、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董事长郭向东说。另一方面,环境治理中“造假现象”是祸根——许多环保设备“睡大觉”,花的钱“打水漂”。有环保设备,污水却从别的管道偷排;上级检查时,才开启环保设备;采购设备时做手脚,导致环保检测数据失真……
    
    2012年9月,环保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监督组发现,中石化广东湛江东兴公司部分生产废水通过雨水系统直接外排,而另一下属公司湛江新中美公司擅自拆除废水处理装置,污染物可通过阀门切换,直接排入雨水沟。
    
    “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施形同虚设的状况在全国并不少见。”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部分企业唯利是图,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肆意妄为。一些地方政府抓环保是搞花架子和面子工程。    
环保投入须成“硬约束”
    
    “当前治污的关键,就是要把环保投入变成‘硬约束’。我国经济总量大,但环保投入相对小,应提高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未来十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到2%,甚至3%。“当前环保投入仍然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韩长安认为,我国发展这么快,环境污染问题如此迫切,政府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应该更大。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全国人大已经制定了30多部环保法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律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必须严厉打击一些地方包庇不法企业、在环评上弄虚作假、在环测上暗箱操作、在信息公布上秘而不宣的违法行为。必须通过环境执法让地方政府和企业痛知什么是不能触碰的红线,这样才能保证污染永远被挡在外面。”据新华社(北京晨报)▲◆★●■☆


纽约时报 靠修法能助北京走出雾霾吗?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303/t20130308_1866385.html

      星岛环球网 2013-03-08:纽约时报中文网3月6日发表题为“修法能助北京走出雾霾吗?”的评论文章,作者:王强。全文摘编如下:

  2月28日一早,整个北京,华北东南部、黄淮、江淮等地再次被雾霾天气所笼罩。北京等地区的PM2.5严重超标,空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中国各地在最近两年接连出现雾霾天气,令市民们痛苦不堪。

  糟糕的大气污染也令中国政府苦无良策,多年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国模式”遭到越来越的批评。面对公众不断加剧的抱怨,政府除了强制关停一些污染企业之外,希望加速修订法律以缓解严峻的形势。

  由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在周三报道说,在经历两年冬季长时间、大范围的灰霾之后,环保部、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就加速《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达成共识。该报披露,环保部起草的修订建议稿不仅将企业违规排污的罚款上限提升到100万元(此前罚款上限为50万元),并有可能借鉴2008年修订后《水污染防治法》的体例,对大气污染事故取消罚款上限。

  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于1987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做过两次修订, 不断加强技术性防治手段,并将限期治理制度由管理措施改为法律责任,加大制裁力度。2006年起,《大气污染防治法》又开始进行修订。但根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该法修改草案稿已由环保部在2010年1月报国务院法制办,但一直处于“排期”状态,至今未由国务院报送全国人大。

  最近各地的雾霾天气和不断“爆表”的PM2.5显然也逼使国务院法制办加快这一法律的修订进程。这被外界认为是积极的动向。

  但在中国,法律总是令法律至上主义者们失望。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其实在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以及法律责任方面都有细致严格的规定,但并未遏制大气污染程度的加剧。2000年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就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但随着最近两年雾霾天气日渐严重,油品被指责为导致雾霾天气的关键罪魁祸首之一。今年1月底,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昨承认,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

  令法律至上主义者们失望的例证还有5年前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对水污染事故责任者取消了罚款上限,却并未扭转中国日益恶化的水污染局面。最近,关于山东等地企业将污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污染以及“癌症村地图”等信息在网上被广泛传播,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曝光,外界哗然。

  目前地下水污染事件仍然在持续发酵之中,一系列事件很难把原因归结于中国缺失法律建设和不重视法律的修订。中国早在1984年就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期间随着形势的需要也不断修订该法,不断加强惩治力度,但中国的水污染却并未减轻,反而污染程度愈加严重。

  以地下水为例,2000年-2002年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37%的地下水已不能饮用。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

  而根据新华社最近的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