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25-28)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七章 高效率做事
25.智者目标明确,愚者糊涂度日
26.智者善于制订计划,愚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27.智者与人有效合作,愚者喜欢单打独斗
28.智者挖掘自身潜能,愚者只会埋头苦干
今 日 看 点 : 2012–09–01▲◆★●■☆
中国当代名瓷收藏十年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林毅夫三句话 诗意解说当前经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国防部:中国军队密切关注日方动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周鸿祎李彦宏10年恩怨未了:搜索大战一触即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日本已对中国构成口头“武力威胁”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8/31/1953637.html
两岸相视 为何台湾在逐渐远离我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把"粮仓"建到乌克兰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209/t20120901_1788702.html
乌克兰军工技术大量进入中国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209/t20120901_1788702_3.html
俄罗斯担心“失去乌克兰”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209/t20120901_1788702_4.html
中国当代名瓷收藏十年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 2012年8月31日电/大约十年前,拙作“当代名瓷收藏与鉴赏”发表,引起藏界关注。当时有一些藏友刚刚介入当代名瓷收藏,以拙文入门,十年来,身体力行,均已经小有成就。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为各媒体反覆引用。在那篇文章中,我对当代名瓷之收藏体系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前瞻性的预测,大致得到了实践的应验。
首先,我想就过去十年中国当代名瓷收藏的主要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1. 当代名家的收藏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评选,已经非常规范化。具体表现在,评选的标准非常细致,评选的时间也很有规律。而被评选的人数,也在迅速扩大。国家级陶瓷大师的人数,以达数百人。而各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队伍,也在迅速扩大至数千人。数百人都堪称“大师”,实在是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如果我们以平常心看待,泱泱大国,和成千上万的值得收藏的书画家的数量相比,尚不过分。只要我们将这些被评选人仅仅是作为一个值得收藏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还是恰如其分。此外,学院派的迅速崛起,以及著名美术家的参与,一并构成了大家公认的当代名家的收藏体系。
2. 当代名瓷的认可度和流通性,大大提高。十年前,关于当代名瓷的出版物,屈指可数。过去十年间,当代名瓷的画册,专着,展览的举办,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当代名瓷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工艺美术”概念,逐步融入到“大美术”的范畴。中国美术馆,在建国以后,首次举办了当代名瓷的专题展览,以后,又为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举办最高学术规格的展览。当代名瓷,开始进入拍卖市场,逐渐成为了拍卖公司常规的拍卖品种。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均已经设立了规模比较大的当代名瓷专营店。
3. 当代名瓷的价格,已经是今非昔比,迅速腾飞。整体而言,和十年前相比,价格至少上升了十倍。这远远高于房产和股票的投资收益。而在最近二三年中,价格的走势,愈发印证了投资界“恒者恒强”的金科玉律:越是艺术水准高的艺术家或艺术品,价格上升幅度就越高。
在通货膨胀高企的今天,当代名瓷的发展,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以上三种趋势,当会延续;但是,过去十年中,新出现的一些苗头和问题,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警醒。我在和艺术家和收藏家的交流过程中,对以下几个重大的问题,分歧相当之大。如果仅仅是作为所谓的理论上的探讨,似乎还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论;但是具体到每一件作品,藏家的取舍就会体现出来。我们对此,有必要进行梳理:
1. 当代名瓷的艺术性与工艺性。陶瓷主要划分为日用瓷,工艺瓷和艺术瓷。前二者,当然要把其工艺性放在首位。如果工艺有问题,则直接影响使用或直观,或者对特定工艺的收藏。而艺术瓷,粗分为一般的艺术瓷和名人瓷。有了这个限定,讨论起来就方便许多。
我同时也觉得,当下许多对当代陶瓷的评论中,对这个概念不慎了了,将艺术性和工艺性,要么是混为一谈,要么是对立起来,其实都不过是一个伪命题。既然我们把当代名瓷纳入“大美术”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说,陶瓷艺术家首先在心态上,应当把自己视为美术家。如是,陶瓷,就如同宣纸,画布一样,不过是美术家表现自己艺术情感的媒介而已。当然,陶瓷,作为泥与火的艺术,同其他媒介相比,自有其材料上的特殊性,藏家对这种特殊性,当然要仔细认真研究;但充其量,对于艺术家而言,它是手段,是过程,而不是终极评判的结果,更不能被某些产瓷区视为自己创作的专利。在实现美术家的创作意图上,媒介是平等的,具体到一件作品,又是一个取舍的关系。我们的艺术评论,将会在未来把当代陶瓷放到当代艺术或当代美术的范畴来,而不应当是当下将二者独立分列的尴尬境地。这关系到我们的陶瓷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也关系到收藏家未来的价值取向。这二者的相互作用,必然对当代名瓷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既然我们应当把当代名瓷的艺术性放在第一位,从藏家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美术史,当代陶瓷史以及当代工艺史的学习与研究,就十分必要了。历史构成的要素之一,是人物。我们应当认真地研究:在当代艺术家中,有哪些人是真正在陶瓷艺术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比较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新中国成立不过六十余年,是历史的一瞬间。可就是在这短短的六十年,名人瓷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的社会地位,从而使中国当代陶瓷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能够积极投身到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洪流中,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特征的作品的艺术家,将会取得相应的历史地位。可惜的是,历史上的“重官轻民”的思想真的是根深蒂固。表现在创作上,强调体制,强调传乘而否定创新。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某些人打着所谓“创新”的名义,投机取巧。
2. 当代名瓷的价格走势。时至今日,当代名瓷的价格已经是今非昔比。是刚刚开始的所谓“价值发现”,还是已经过热,从而“高处不胜寒”?
谈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当代名瓷的拍卖。拍卖,对当代名瓷价格体系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这毫无疑问。可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当代名瓷的拍卖,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
假货横行。主要集中在民国和建国以来已故艺术家的作品上。但是最近,在世的老艺术家的作品,也频频出现假货。假货的横行,一方面严重地损害了拍卖公司的社会观感,拍卖公司在玩危险的“自残”游戏;另一方面,藏家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当代名瓷的鉴定,不是问题,而少数人利用假货图利,才是问题;
拍卖公司涉及的艺术家集中度过高,成交价过高。随着工艺美术大师队伍的迅速扩大以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参与,本来可以参加拍卖会的艺术家,至少也应当有几百人。这样一来,拍卖会才能形成阶梯式的价格结构:藏家既可以收藏到超一流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比较合适的价格,收藏到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现在的拍卖,完全是“高举高打”,无论艺术成就如何,价格越来越高。拍卖,往往高度集中在那少数几个人,他们作品价格,逐年飞涨,恐怕连拍卖公司都觉得这样做下去,也太缺乏“技术含量”了。
当代名瓷的销售渠道。上拍的作品,仅仅是极少数。大多数作品,是如何成交的呢?过去十年,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基本上是自产自销。因此,定价权,似乎在艺术家自己手上。凡是采用这种模式的艺术家,其销售价格通常都不会很高。近几年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和中介公司或艺术经纪人合作。这将是未来当代陶瓷艺术收藏渠道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