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究竟为何要拿下李英浩?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26969.html

 

(81)三十七章(道之实)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今 日 看 点 : 20120723▲◆★●■☆

 

金正恩究竟为何要拿下李英浩?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3/92/90/0_1.html

 

我国增持美债是无奈之选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3/84/26/9_1.html

 

《真理标准讨论中的谭震林》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7/22/16207783_0.shtml

 

无湘不成解放军?解读中共建军密码

http://history.stnn.cc/war/201207/t20120719_1764888.html

 

十八大前维稳不是“不出事”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7/t20120720_1765799

 

金正恩欲推动经济改革?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4121

 

在内蒙古的政绩将决定“小胡”是否能担此大任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

msg_id=124125

 

金正恩究竟为何要拿下李英浩?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3/92/90/0_1.html

    2012-07-21:在一个神秘和专制的国家,任何人的命运让外界预测起来都很困难,一个人的升迁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也不完全取消于一个人的忠诚,密室内斗往往充满了血腥、残酷和诡诈,这是极权体制所特有的共性,在这个体制下,任何人都是如履薄冰,企图能够善始善终,而能够善始善终的恰恰又寥寥无几。
 
    有关朝鲜人民军前总参谋长李英浩被突然解除一切职务的原因,国际社会已有多种版本的传闻。金正恩究竟为何在父亲尸骨未寒之时,毅然拿下父亲生前举荐的恩师李英浩?朝鲜是否在金正恩的带领下融入国际社会走向全面开放?国际社会的判断揣测只能当作参考,因为极权体制下根本看不到真相也找不到所谓的真相。
 
    韩国媒体称,金正恩巡视坦克部队时,发现总参谋长李英浩将营养不良的衰弱军人隔离,犯下“欺君之罪”,才导致李英浩下台。另有说法称,李英浩的孙女称“金正恩都听我祖父的”以及李英浩被举报说过“朝鲜的命运在于我”等惹恼了金正恩。
 
    韩国“联合新闻通讯社”引述从朝鲜叛逃韩国的“脱北者”表示,金正恩今年元旦前往“近卫首尔柳京洙第105坦克师团”巡视,偶然发现部队将营养失调体力衰弱的军人隔离,企图隐瞒实情,曾当场痛斥随行的李英浩。金正恩的姑丈、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出身的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崔龙海,已于1月开始就“第105坦克师团事件”,对李英浩展开内查。
 
    香港《明报》不知从何处获悉,李英浩被解职可能与他16岁的孙女一次无心之过有关。李英浩的孙女现在读高中,有一次她对同学说“我的祖父只要一旦下定决心,朝鲜今天就可以开仗”,她还说“我祖父说的话,金正恩大将军都听”。这样的话传到张成泽那里,张成泽非常不高兴,认为他功高盖主,于是就给金正恩写了一个报告。报告中提到李英浩还说“朝鲜的命运在于我”,这让金正恩非常生气。
 
    实际上,早在金正日葬礼开始,有关李英浩未来的命运就引发国际社会诸多揣测,金正恩及其家人权力一旦稳固,就会逐一拿下金正日时代的一批老臣,金正恩“挫军队锐气”的举动也早在预料之中,尽管李英浩为金正日建立世袭体制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金正恩急需建立自己的权威,军中最高实权人物李英浩无疑就成为金正恩的威胁或绊脚石。拿下李英浩不需要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李英浩的下场比他的同僚也好不了多少。
 
    大赦国际今年5月在首尔发表的年度人权报告显示,今年1月朝鲜政权从金正日移交至金正恩的过程中,朝鲜已有200多名高官被拘禁,其中一部份已处决,包括参与韩朝对话的30名朝鲜官员,有些官员是被制造的交通事故致死。
 
    韩国《朝鲜日报》此前报导,金正恩自2009年被定为金正日接班人后,不断发生处决和离奇死亡事件,其中最大离奇死亡事件就是李济刚之死。李济刚曾任朝鲜劳动党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掌控朝鲜人事部门20多年,并被认为是“金正恩监护人”张成泽的竞争对手。
 
    他在张成泽晋升为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前几天,即2010年5月底遭遇“离奇”交通事故死亡。和李济刚一个阵营的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李龙哲也于同年4月因“心脏麻痹”去世。从那时起,金正恩就加紧了对金正日老臣整肃的步伐。
 
    朝鲜经济总指挥劳动党计划财政部部长朴南基和财政相文一峰,分别于2010年4月和6月被枪决。接替朴南基出任计划财政部部长的洪锡亨也于去年6月被免除一切职务,此后也是人间蒸发。
 
    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副部长柳京也于去年初被枪决。仅在2010年金正恩下令“要让全国听到枪声”后,朝鲜的公开处决次数多达60次,是2009年的3倍。▲◆★●■☆

我国增持美债是无奈之选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3/84/26/9_1.html

2012-07-19: 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截至5月底的世界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国国债的状况。5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52亿美元,总计11696亿美元,仍是世界各国及地区中持有美债最高的。美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两月增持美国债,总计增持256亿美元。
 
    没有最优只有次优选择
 
    市场避险情绪和美元升值走势导致投资者选择美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基本上是顺差,所以那些增加的外汇收入中会有相当多一部分变成外汇储备。自3月中下旬开始,美元升值趋势明显,市场参与者自然会把目光投向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数万亿美元,在外汇储备的增量中,增加对美债的投资是可行的。
 
    对于中国此次增持美债的原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李若愚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欧洲爆发了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形势也不乐观,相比之下美国国债因其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等特点成为我们的无奈之选。美国虽然也发生了金融危机,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它调整的快,反应也快。我们没有最优选择,只有次优选择。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日前表示,奥巴马总统和美国国会已经制定了保证美国财政信用的政策,美国国债仍是安全资产。
 
    买美债为何不买黄金
 
    对于美国国债未来的走势,李若愚表示:“由于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欧债危机、美联储EQ(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不好预判。”
 
    梅新育认为,国家外汇管理局这次增持美债是踩上了美元升值的点,而且踩准了。“从外汇管理角度来看,外汇储备管理部门选择时间点的水平有所提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于黄金储备向来不太积极,有经济学家认为应当增加黄金储备。中国已连续两个月增持美国国债,可是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仅1.6%。据世界黄金协会在本月9日发布的最新世界各国/地区黄金储备排行榜,中国储量为1054.1吨,排名第六;黄金储备占外储比例在前20名中最低。对此,梅新育表示,总体上赞成增加黄金储备的数量,但并不赞成大量增持黄金储备。他认为:“增加黄金储备数量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底部而非价格高的时候购买。”
 
    李若愚认为,增持黄金有好的一方面,可以优化资产配置,可以升值,但也有弊端:“大量的购买黄金会推高黄金的价格,而且也没有地方可以售出如此之多的黄金。黄金不同于铜、铝等金属,不能直接用于工业化
生产,它承担的是一种货币职能。”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梅新育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财政问题还不能很好解决。因为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很大,在国际市场投资自然要面临一些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从去年开始多次强调,考虑到美债巨大的存量规模,为避免美元走势不明朗触发外汇贬值造成过大的损失,应该多元化外汇储备投资,分散美债持有头寸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李若愚表示:“就如同股市,美国国债同样也存在着波动,这是正常的情况。”如何降低持有美债所带来的风险?李若愚建议:“除了购买美债,我们也可以购买一些欧债、日债进行存量资产调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同时,我们控制外汇储备增长,调整相应的外汇政策,达到国际收支平衡。把外汇资产变为实物,关键是看落实。”
 
    由于债权投资的收益普遍低于股权投资,业内人士普遍建议,未来不但应减低美债在外汇储备投资中的比例,而且要降低债权投资在整个外汇投资中的比例。
 
    专家表示,尽管持有美国国债有一定的风险,但在全球经济剧烈波动、欧元区困难重重之时,选择美债在所有不理想的投资品中差不多仍然是安全性与收益性结合得最好的产品。
▲◆★●■☆

 

《真理标准讨论中的谭震林》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7/22/16207783_0.shtml

2012年07月22日 来源:检察风云  作者:何立波

核心提示:对真理标准的讨论,全国各省市都表了态,只有台湾省和湖南省没有表态;全国各报刊都表了态,唯独《红旗》没有表态。在当时,《红旗》杂志的处境十分孤立和被动。
 
本文摘自:《检察风云》2008年23期,作者:何立波,原题:《真理标准讨论中的谭震林》

谭震林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革命家,建国后曾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大上,谭震林当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2月,在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谭震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愉快而认真地做好自己所分担的工作。在1977年11到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敢于直言的谭震林一鸣惊人,在发言中大胆地提出,进行工作重点转移,先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天安门事件”、“二月逆流”、“百万雄师”等问题。

在粹碎“四人帮”之后的头两年,由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党的工作呈现出徘徊的局面。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他针对“两个凡是”,向党中央致信,果断地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他还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天,新华社作了转发。12日,全国各大报多数加以刊载。文章说出了许多人想说而不能说、不敢说的话,引起强烈的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对于邓小平的讲话和《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谭震林非常赞赏。他叫来秘书,帮他把各大报大刊上刊登的有关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都找给他。他认真地钻研,一字一句地推敲,为敢于冲破思想“禁区”的这些文章叫好。

5月17日,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在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上点名批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说它“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政治上是砍旗帜的”。他责问:“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要查一查,接受教训,统一认识,下不为例。”“《人民日报》要有党性,中宣部要把好关。”

5月18日,汪东兴在人民大会堂找熊复谈话,传达中央决定,让熊复出任《红旗》杂志总编辑。同时告诉他:《红旗》杂志不要介入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并强调要把它作为宣传工作的一条纪律来遵守。熊复上任后,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所发文章一律不涉及真理标准的讨论。作为党中央理论刊物的《红旗》杂志,对思想理论战线上如此重大的讨论竟然不表态,引起了社内外群众的议论和不满。有人说:对真理标准的讨论,全国各省市都表了态,只有台湾省和湖南省没有表态;全国各报刊都表了态,唯独《红旗》没有表态。在当时,《红旗》杂志的处境十分孤立和被动。▲◆★●■☆

无湘不成解放军?解读中共建军密码
http://history.stnn.cc/war/201207/t20120719_1764888.html

星岛环球网 2012-07-20: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流传“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这一说法源自曾国藩建立的湘军。但是,纵观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史不难发现,我军高级将领中湘籍将领颇多,例如,在新中国首次举行的授衔中,名列共和国将帅榜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籍的、十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籍的,这两项共20名高级军衔中湖南人竟有9位,几占半数,正可谓“无湘不成解放军”。这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地域文化现象。那么,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历史渊源:晚清历史上就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说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摈除清代八旗、绿营的旧制陋习,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乡民,编练成一支新型地方武装。至1854年初,已编练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人,人称“湘勇”或“湘军”。这种书生加山农的独特体制,兵随将转,兵为将有,一改自北宋以来“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军事准则,形成了地方武装势力。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经过不断扩充,至1859年湘军集团兵力约有十四万人,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以后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称“中兴四大名臣”,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