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26969.html
(38)七十三章(人之器)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今 日 看 点 : 2012–06–10▲◆★●■☆
中国养老制须强化“顶层设计”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6/t20120610_1748689.html
第四代领导集体传承了胡耀邦什么作风?
http://www.boxun.com/news/gb/z_special/2012/05/201205131654.shtml
从普京访华看中俄美关系犬牙交错
http://ed-china.stnn.cc/diplomacy/201206/t20120608_1748066.html
中共最大机密都在报纸上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5773&msg_id=1004
〝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
http://finance.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wsj&MsgID=5020
女人常犯的10个洗脸错误
http://fashion.ifeng.com/health/longevity/photo/detail_2012_06/09/15168790_0.shtm
留学与伪善 中共权贵的全球化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6/08/1817930.html
交出指挥权 美国对外战略现重要转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753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太子挟天下!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741
中国养老制须强化“顶层设计”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6/t20120610_1748689.html
星岛环球网 2012-06-10 美国《侨报》7日刊文说,面对未富先老的窘境,笔者以为,中国的养老制度,确实有必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跳脱传统的城乡二元分治思维和部门利益,从更大范围内通盘考量。单纯依靠延迟退休年龄,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减缓养老金不足的压力。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近日在书面答复网民提问时明确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一时间引起舆论关注。
其实,延迟退休算不上新话题,早在2010年10月,上海已经开始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从外界对人社部“弹性政策”的争议看,这项将要推出的新政与许多人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其核心矛盾就是,养老金的巨大窟窿如何填补?
据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养老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基本是由在职人员供养退休人员,在人口红利不断减少且计划生育不能动摇的情况下,加上大量提供就业岗位以及大规模吸引外国人员就业尚有难度,延迟退休成了立竿见影的办法。有学者测算,延迟领取养老金可使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人民币,下同)、减支160亿元,一加一减,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延迟退休并非不可讨论,问题是,即便这样做对巨大的养老金亏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且副作用明显。显然,政府机构、高薪行业的人群是欢迎延退的,而高劳动强度行业的劳动者则巴不得早点退休。一旦实行延退,旧的岗位腾不出,新的岗位又满足不了巨大的就业需求,年轻人待业增多,社会活力和创造力面临下降,可能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面对未富先老的窘境,笔者以为,中国的养老制度,确实有必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跳脱传统的城乡二元分治思维和部门利益,从更大范围内通盘考量。单纯依靠延迟退休年龄,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减缓养老金不足的压力。
鉴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中国当前亟待考虑的不是该不该延迟退休,而是如何将社保的覆盖率普及到全民。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农民工数量达2.5亿人,但参加养老保险的只有4140万人,城镇职工参加社保者为2.8亿人,而全国就业人数约为7.6亿人,以此推算,全国社保参加人数覆盖率不到50%。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这才是当前大陆养老工作的要务。(钟海之)
第四代领导集体传承了胡耀邦什么作风?
http://www.boxun.com/news/gb/z_special/2012/05/201205131654.s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雄风
核心提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顺应时代潮流,以厚德载物的人格力量,传承和发扬光大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典范,体现了总书记、总理的高尚人格魅力。
胡耀邦(资料图)
人民网:第四代领导集体传承了胡耀邦什么作风?
本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雄风,原题:《新领导集体传承了胡耀邦啥作风?》
4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温家宝在文章中深情怀念胡耀邦同志时指出,“当年他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温家宝的文章充满了感情与思念,是4月3日他在调研贵州旱情途中,再次来到1986年春节随胡耀邦考察西南时走访过的兴义,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文章回忆了胡耀邦春节期间探访慰问西南贫困地区群众的行程,特别是在兴义派温家宝不惊动地方,夜访村庄的经过。
温家宝在文中表示,他曾在胡耀邦身边工作近两年,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了胡耀邦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对他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温家宝特别提到胡耀邦要求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他强调,多年来,这几句语经常在他耳旁回响。
虽然胡耀邦辞世已整整2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品质、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至今仍深深铭刻在温家宝的记忆里和人民心中,尤其他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被胡锦涛、温家宝等同志传承和发扬光大了。
曾几何时,我们总能看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忙碌的身影:他们走过大江南北,走过长城内外,走过雪域高原,走过城市农村,走过煤矿油田,走过工厂学校,走进百姓中间,开展调查研究,嘘寒问暖,与群众亲切交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心中;他们亲临抗击“非典”、抗洪抢险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亲临汶川、玉树地震救灾现场,看望慰问医护人员、受灾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再到看望爱滋病孤儿,在中南海亲切接见果农,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人民看到了如此随和、朴实、亲切、感人,甚至不顾个人安危的总书记、总理,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自然会倍加爱戴和拥护这样的人民公仆。
人民之所以怀念毛主席、周总理、胡耀邦等,实质是在怀念那种精神,那种品质。“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顺应时代潮流,以厚德载物的人格力量,传承和发扬光大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典范,体现了总书记、总理的高尚人格魅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本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勃勃生机,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天高的情怀和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新一代领导人亲民、爱民、为民,堪称世人楷模!中南海与人民息息相通!总书记、总理与人民心心相连!
然而,毛主席、胡耀邦等人的优良作风,以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典范,到底又能打动多少官员?究竟又有多少官员能向他们学习?尤其在当前极其复杂的形势下,某些官员仍然我行我素,工作作风漂浮,不深入群众开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