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只谈“中国威胁”不谈“印度威胁”

句 句 是 经 典 的 人 生 感 悟

http://www.ddhw.com/readpost.aspx?topic_id=26&msg_id=4452&level_string=0&page=1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不珍惜宝贵的时间,人生的岁月也会变得短 暂;不总结失败的经验,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你办砸。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 空;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


今 日 看 点 : 20120404▲◆★●■☆

 

清明诗配画《清明·杜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433/201204/1748.html

 

雅虎将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0931

 

朝鲜拒绝由中国代为发射卫星提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0927

 

美国为何只谈“中国威胁”不谈“印度威胁”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0913

 

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三大看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易经》如何道破天机

http://culture.ifeng.com/wenhuadaguanyuan/detail_2012_04/01/13608153_0.shtml

 

内地多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零投诉零异议”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
il_2012_04/05/13656052_0.shtml

 

 

 

清明诗配画《清明·杜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433/201204/1748.html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太阳在黄经15度时,便是清明时分,2012 年的清明是4月4日。与其它节气略有不同,清明不仅是个节气,还是一个节日。

说到清明,就不能不提到寒食,古时寒食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宫廷争斗中失利,逃亡在外。一日,干粮吃光了,重耳又不想吃野菜,于是特别把自己当根葱的长叹:“我饿死了不要紧,老百姓可遭殃了。”

跟重耳一起逃难的大臣中有个介之推,一听,便心领神会地跑出去找吃的,回来递给重耳一块烤肉。重耳吃完了才想起来问:“哪儿来的?还有没有了?”介之推把袍子提将起来:“你要喜欢吃,我从另一条腿上再割一块。”重耳吃了人肉也不嫌恶心,感动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发誓以后要善待介之推。

因史书无记载,介之推腿上割掉一块肉怎么接着逃,是骑马呢,还是坐车呢,还是一瘸一拐的跟着走呢,谁也不知道。大概腿上的伤口没感染,要不他得了败血症死了,以后也就没有寒食节了。

后来重耳终于回国执政,介之推不辞而别,回家种红薯去了。重耳在封赏群臣时,早把那块人肉忘到了脑后勺,直到后来有人鸣不平时才醒过梦来,于是派人去请介之推。不想介之推不来。重耳没办法,只好自己去请。

这故事的情商起点就低,到了这儿那情商便跟尼加拉瓜的瀑布一样飞流直下。君主来请,多大的个台阶儿,介之推就是不下,背着老妈到跑到屋后的山里去了。重耳呢,人家不想做官,你尽了意就算了,可他偏不走,派出御林军搜山。搜了半天没搜着,于是有人出了个绝招:放火烧山,把介之推熏出来。

不知是混君出混臣,还是混臣造混君。这么恶的主意,重耳居然采纳了。然而,介之推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自己烧死不说,还把老妈拉进去垫背。不知他母亲当时是“夫死从子”地毫无怨言呢,还是想出去让介之推给拉住了。总之一场大火,烧死了两个人。

事过之后,重耳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但一个人忏悔又嫌没意思,于是下令,从此晋国的老百姓在他烧死介之推那天不许动烟火,人人吃冷饭。

不过,据《左传》“介之推不言禄”的记载,介之推和母亲“遂隐而死”,放火烧山是《春秋列国传》所创,而《春秋列国传》是小说,有不少艺术夸张。所以情商低的不是重耳和介之推,而是编故事的人。而寒食节的源头,实际上与远古时期人们祭祀火神有关。

随着日月推移,寒食节和清明节慢慢的融合在一起。此时春天已经过完了三分之二,花红了,柳绿了,鸟儿唱了,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于是,人们脱掉穿了一冬的棉袄,带着酒食果品,来到先人的幕前,培土种花,把冬天留下来的枯枝落叶扫干净,焚化纸钱送给冥界的亲人,然后摆上酒食请亡灵享用。礼仪之后,看看花,踢踢球,在如茵的绿草上走走,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即祭祀了祖先,又不辜负了春天的大好时光。

行文至此,正值窗外春雨绵绵,微微细雨在窗上汇成水珠滚落下来。不禁想到了杜牧《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本应与家人一同祭奠祖先,游览春色,然诗人只身一人在路上,风尘仆仆,行色匆匆,衣湿身寒之时,只有找个地方解酒浇愁。联想的自己身在海外,故乡的青山绿水,旧居的红墙灰瓦,均在万里之遥。家中的父老现可安好?儿时的旧友今在何方?思乡之情足以使人断魂。借酒浇愁只能愁上加愁,故码此贴以慰我心。▲◆★●■☆

雅虎将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0931

   2012-4-3:据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雅虎将在今天宣布一轮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很可能会裁减最多2000名员工。但消息人士同时称,这项计划也只不过是雅虎未来几个月时间里所将采取措施的“冰山一角”。

  消息人士透露,雅虎目前计划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三早上(北京时间周三晚间)宣布这项裁员措施,大致时间是在股市开盘时。

  此次裁员活动将触及雅虎旗下的各个部门,预计受创最严重的将是产品部门,该部门的负责人是CPO(首席产品官)布莱克·埃文(Blake Irving)。与此同时,雅虎仍在考虑广告技术部门和搜索业务部门的未来,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出售这两个部门,另一种选择则是为这两个均聘用着数千名员工的部门达成一项合资交易。

  雅虎的本地业务也将受到重创,营销和搜索部门也不例外。虽然雅虎媒体部门仍继续蒙受亏损,但该部门所受影响不会那么严重。目前还不清楚雅虎裁减多少总务和行政部门员工。

  未来或继续裁员

  但今天即将宣布的裁员措施并非雅虎削减支出之路的尽头。目前雅虎仍在对现有业务进行评估,很有可能会剥离广告技术和搜索部门,且公司管理层未来仍计划继续削减支出,可能裁减更多员工。业界人士指出,在雅虎漫长的分阶段裁员的历史上,周三将是最令人痛苦的日子之一。雅虎目前员工总数接近1.4万人,加上合同工人的数字则要高得多。

  雅虎新任CEO斯科特·汤普森(Scott Thompson)此前已在备忘录中向员工表示,这家公司将会发生“切实的变化”。在最近召开的多次会议上,汤普森也重申了这一点。

  重组计划

  消息人士称,在今天宣布裁员措施以后,雅虎还将在下周以前宣布一项新的组织结构计划,内容是为这家公司创立几个大型的、包罗万象的部门。消息人士透露,重组后的雅虎最有可能包括的部门是一个全球媒体部门,一个涵盖雅虎消费者业务的部门,以一个及致力于

  全球和地区性销售的部门等。此外,重组后的雅虎可能还将拥有一个规模较小的未来创新部门,其员工人数约为50人。汤普森及其从波士顿顾问集团聘用的顾问已在上周向雅虎高管提供了这项重组计划。

  重组后的媒体部门很可能将由雅虎美洲地区负责人罗斯·莱文索恩(Ross Levinsohn)负责运营,现为搜索和市场业务负责人的萨西·塞斯(Shashi Seth)则将领导消费品部门,该部门将涵盖通信和搜索业务。汤普森一直都在寻找全球销售部门负责人的合适人选,该部门的

  负责人同时也将是雅虎美国、亚洲和欧洲、中东及非洲等销售地区的主管;从公司内部来说,里奇·莱利(Rich Riley)可能是合适的人选之一,他最近的职务是负责运营雅虎旗下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业务。

  目前负责运营雅虎亚洲部门的罗斯·特苏(Rose Tsou)预计将留任现职。雅虎正在寻找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负责人。现任的一些运营高管则很可能会继续担任目前职务,如服务工程和运营工程副总裁大卫·迪伯(David Dibble)、CFO蒂姆·莫斯(Tim Morse)和法务负责人迈克·卡拉汉(Mike Calla
han)等。

  一个较大的问题是CPO埃文将如何适应新的组织结构,原因是大部分的开发工作可能会转到各个分散的新部门中去。此前有报道称,埃文已接到多份工作邀请,但目前还不清楚他是否已作出回应。

  外部问题

  除了内部裁员以后,雅虎还正面临着两个外部问题,其中之一是激进股东Third Point正计划在本周进行“代理权之争”来争夺董事会席位,从而增强了雅虎所面临的公共压力。

  另一个问题则是,Facebook已对雅虎发起专利侵权反诉。来源: 新浪科技▲◆★●■☆


朝鲜拒绝由中国代为发射卫星提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0927

   2012-4-3:美国智库亚斯平学术中心(Aspen Institute)4月1日表示,朝鲜与美国代表团近日在德国柏林进行了为期2天的非正式接触。美国提议由中国代替朝鲜发射卫星,不过朝鲜坚持自主发射卫星的立场,朝美柏林会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据日本《每日新闻》4月2日报道,朝鲜外务省美国局局长李根在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后,由北京直接飞抵柏林,美方代表团则由前副国务卿马克·皮卡拉(Mark Pekala)率领。双方在柏林对因朝鲜宣布发射卫星而造成的局势危机进行谈判。

  朝美此次会谈没有对外开放,会议结束之后美方代表拒绝透露有关会谈的详细内容。不过,一名参加朝美会谈的消息人士表示,朝鲜坚持自主发射卫星的立场非常坚定,恐怕很难说服朝鲜放弃卫星发射计划。

  据悉,朝方代表反复强调朝鲜拥有发射卫星的权力,美方代表指责朝鲜发射卫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此前有关禁止朝鲜进行远程弹道导弹实验的联合国决议。不过美方建议可以由中国代替朝鲜发射其卫星,朝鲜表示很难接受这个建议。

  上月,朝鲜发表了将于4月中旬发射“光明星3”号的计划。对此,美方谴责称这是为了试验远程弹道导弹技术而进行的发射,其有悖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都呼吁朝鲜放弃发射计划。但从目前看来,朝鲜仍没有放弃发射的迹象。来源: 网讯▲◆★●■☆


美国为何只谈“中国威胁”不谈“印度威胁”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0913

   2012-4-3  作者 : 欧阳筱萌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崛起可谓极其引人注目。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印崛起的态度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崛起屡屡遭受“敌视”,而印度崛起则显得“民心所向”。世界究竟为何只谈“中国威胁”却不提“印度威胁”呢?

  中印整体情况对比

  从经济上看,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印度还是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得中国显然在这方面领先于印度。

  从政治上看,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印度是一个议会制民主国家。但西方总是倾向于将中国归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拥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将印度归为民主制、多党制和法治的国家。西方在制度方面更认同印度,并将其归为民主阵营的一员,而对中国则充满戒心。

  从外交上看,冷战后中国对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重新构建是成功的,同时中国也在越来越积极地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并逐渐成为亚洲地区事务的一个主导国。而冷战后印度的外交政策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逐渐扩大全球关系,除了依靠俄罗斯,还成功地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并将自己定位为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印度开创了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从军事上看,2010年中国军费为5321亿元,合849亿美元。如果质疑中国的官方数据的话,外媒对2010世界军费支出也做了一个分析,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估计,中国 2010年支出军费1190亿美元,排名第二,印度为413亿美元,排名第九。虽然印度名列亚洲第二大军事力量,但西方却只将中国的武装力量视为未来潜在的、最大的、传统的军事威胁,而频频向印度抛出橄榄枝,如法国、德国在2006年就对印度表达过在民用核技术领域展开合作的意愿,而美国更是和印度达成了核协定,使印度享有了特权。

  美国为何只谈“中国威胁”不谈“印度威胁”

  不妨先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威胁论”主要倡导国美国为什么会将中国列为自己的头号潜在对手。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国家都将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作为基本原则,而国与国间的潜在威胁是绝对的,所以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实主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中美间的冲突也就随之增多。而逐渐成为核心大国的中国也将不满足于现状,因而发动战争,以获得更大的利益版图。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的日益强大从本质上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构成了威胁,因此美国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遏制来应对中国崛起,对内增强军事实力,对外建立强大联盟,以保持国际均势并维护其霸主地位。

  依照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一个国家一旦强大就会努力在自己所在区域建立霸权,同时确保没有其他强大势力控制其他地区。每一个强权的最终目标都是使其所占有的世界权力份额最大化,并最终主宰整个体系。因此,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如果未来中国持续发展,则中美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激烈的防务竞争,并可能升级为战争。此外,中国人始终无法忘怀屈辱的过去,一旦有足够实力必将美国驱逐出亚洲,使亚洲成为其后院。米氏还指出,台湾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虽然中国现在对此问题采取温和策略,但不能保证将来中国不会采取强硬措施。所以中国不可能实现和平崛起,而一个不能和平崛起的中国势必会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

  而根据英国学派的理论分析,虽然西方已经不再将中国视为“不文明”的国家或是“反抗西方”的国家,但仍把中国视为“他者”的一员,以有别于西方的“自我”,中国因此被边缘化或描述为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的问题成员或潜在问题国家。一些当代英国学派学者担心崛起的中国并不能完全符合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则“新文明标准”,也习惯于从“中央王国”意识和“百年国耻”心理来分析中国崛起的行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将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那就是:美国认为,当今这个由美国倡导的国际体系有着既定的势力版图划分和标准规则,而中国,作为一个并不能被纳入西方世界的国家,由于其实力的不断增加必将寻求扩大其世界权力份额,这就使得中国必不可免地要挑战甚至打破美国主导的原有格局,从而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

  如果将这个结论套放在印度身上,可以发现大多数条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