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力世界第二

中国军力世界第二
核潜艇最能拿得出手

2004-03-22 18:59:26 金羊网-新快报


  
  看一个国家军力大小,要看兵力多少,看武器装备,包括海陆空三军,还要看国土幅员、经济能力、科技力和历史作战的经验教训
  
  特约撰稿马鼎盛(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
  “中国军事排第几”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也是一个国际关心的问题。前两年英国一个非常权威的基金会作出这么一个判断:中国军力全世界第二。这恐怕是从多方面考虑才做出这个排名的。
  首先是看你的兵力有多少,这也不是军事秘密了,中国对外公布的海陆空加上二炮,兵源的数量应该是230万,不过还得减20万,因为去年中央军委已经宣布要裁军20万,如无意外,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兵力是210万。210万这个数字在全世界其实是高居首位,第二名、第三名都是100万左右。我们最熟悉的北方强邻———曾经陈兵百万的苏联,现在已经变成俄罗斯和16个独立的国家。俄罗斯领土1700万平方公里,其军人数量只不过是83万———当年曹操在赤壁让一把火烧掉的士兵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数字。而俄罗斯还要继续裁军到70万。所以从兵源上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第二是看武器装备。中国在世界上最拿得出手的应该是核武器。核武器数量要数美国和俄罗斯高居榜首,因为美国和俄罗斯在冷战时期不顾一切地去充实核武库。据统计,苏联曾经有过8万枚核弹头,美国是6万枚核弹头,经过冷战后多年的裁军,目前两国的核弹头数量大概是1.2万枚左右。不过到最后几千枚就够了。因为核弹头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你做了得用,得保管,得花钱。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头呢?这是最高的国防机密。外界估计是有很大差距的,一般估计是500枚到数千枚。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有不同的情报来源、分析方法和立场。目前除了美、俄两家还保留着1万多枚之外,联合国五强中,英国和法国都是300枚左右。因为这两国有核战略规定,就是“300枚足够了”。
  中国的军力除了兵源和核武器外,海陆空三军的水平到底在什么程度呢?公开资料表明,空军近几年大量引进购买俄罗斯的飞机制造的生产技术和专利。从全世界来讲,各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先进的战斗机也就是三四百架,美国除外。但中国好像有个传统,据说是当年聂荣臻老元帅有个愿望,就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飞机,一架也不要报废。可能聂帅是接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就是说打仗很可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好了,如果你的第一线的四百架、五百架最棒的战斗机被打掉了,可能就来不及生产这么棒的战斗机,那你保存的这些二流三流的战斗机也比没有强。所以数千架战斗机的保存量也是一个威慑力。
  谈到海军,中国的主要的舰只估计是四五十艘,就是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或者再买一两艘俄罗斯的导弹巡航舰。至于水下潜艇,中国好像是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国,数量应该有60-80艘。其中攻击性核潜艇等在世界上公认是比较精锐的舰艇,也是在10艘左右。不要小看这10艘,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的航空母舰逼近台海,据说当时青岛的两艘中国潜艇突然不见了,美国开始提防,把航空母舰后撤了2公里。这说明潜艇特别是核潜艇的战略价值。
  而中国陆军的数量是世界第一。100多万陆军,包含1万多辆坦克,1万多门大口径火炮,1万辆左右的装甲车,包括装甲战车、装甲运兵车等。它说明中国的100多万陆军属于半机械化的水平,就像江泽民军委主席所说的,还没有达到全机械化水平。全机械化水平恐怕是要像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美国这样,一个装甲师或者一个装甲旅,一个机械化旅,连打带跑可以一天推进两三百公里,从坦克到自行火炮,到步兵、战车,形成一条钢铁巨龙。还有一样就是武装直升机,这样才能达到空、地一体战的水平。这方面中国现在还在发展中。
  除了兵力、武器,包括核武器,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排名在前的话,就少不了国土的幅员。如果你像以色列那样,武器再好,但国土太小,一旦中了一颗核弹的话,基本上这个国家就砸了。但中国不同,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起码有几百万平方公里是人烟比较密集、生产力比较高的,一旦有核袭击的话,它的承受力比以色列和日本要强几十倍。所以英国人把中国军力排在全世界第二,就考虑到这些方面,还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能力、科技力和历史作战的经验教训。但这只是英国人的一个判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又称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核威慑和核反击的主要力量。第二炮兵自1957年12月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60年3月成立导弹第1营以来,经过坚艰苦磨砺,目前已发展成为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强大核反击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数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包括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给中华民族,给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重重的忧患和压力。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岁末,中央军委决定创建战略导弹部队,并要求炮兵司令部尽快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57年12月9日,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在北京西南的长辛店成立,来自全军部队及科研单位的600多名干部、战士在这里开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艰苦的创业。1959年6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2个地地导弹发射营。1960年3月18日,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地地导弹第1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
  1960年10月,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出国产第一枚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1963年10月25日,导弹第1营在甘肃双子城基地首次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1号导弹,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建设战略导弹发射阵地,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北国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4年9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来自全军88个单位的数万名官兵,陆续向北国某地大山密林深处秘密汇集。就在这支部队进山不久,一支支担负同样使命的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西方政治家喝着咖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北京宣告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向守志任司令员。从此,第二炮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军种。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了城市,驻进了深山密林、戈壁荒原,为共和国锻造和平之剑。
  1966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2号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准确实现核爆炸。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1966年12月26日,东风-3号中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威力更强大的热核武器。
  1969年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恼羞成怒的苏联领导层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核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毛泽东向全国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第二炮兵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展示了中国坚决反击的决心,使苏联领导人最终放弃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70年1月30日,东风-4号远程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4月2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太空。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战略导弹东风-5号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中国从此具备了跨洲际核打击能力。
  随着导弹核武器的迅速发展,第二炮兵先后建成一批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和工程建筑部队,并陆续组建了相应的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部队,以及院校、科研单位。第二炮兵羽翼渐丰。
  1984年,第二炮兵正式承担起战备值班的神圣职责。这年的10月1日,中国第二炮兵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当12辆巨型牵引车载着中国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美联社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展示了它的实力,它显示出中国有相当高的制造水平,它的出现,足以防御任何形式的战争。”英国《泰晤士报》也称:“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1985年5月20日,东风-21号中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今天中国有实力来保卫祖国了,一旦受到外国的核袭击,我们能对该国作出核反击。”
  1989年9月,中国提前五年建成了完整的核武器战打击系统,它可以高效率地遂行战略核反击任务。1995年夏,第二炮兵数万名官兵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修建的“长城工程”胜利竣工。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位、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储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99年8月2日,新华社宣布:中国在本国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10月1日,东风-31号洲际战略导弹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公开亮相。和15年前的国庆35周年阅兵相比,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重量和体积变小了,而弹头威力、反映时间、命中精度和机动性能却大大提高了,这标志着二炮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已形成固体与液体并存,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
  第二炮兵主要由发射部队和保障部队组成,按导弹类型编为旅和团。它是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基础,能够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军兵种对敌人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据西方估计,中国目前拥有约2500个核弹头,每年制造约140至150个。中国现时的陆基和海基战略导弹能够打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即使本土先遭受毁灭性核打击,仍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核反击,真正具备核大国的震慑力量。
  作为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军种,第二炮兵多次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战役演习。70年代中期,二炮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演习,演练了走、藏 、打的全过程。这是第二炮兵走出阵地实现“机动作战”的首次尝试,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80年代初,第二炮兵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1994年冬,第二炮兵举行了首次阵地生存演练。即在“遭到”突如其来的“核袭击”区里,先进行紧急的核化污染监测、洗消和战地救护,然后开始实施“核反击”。1996年3月,第二炮兵以四发四中的辉煌战绩,圆满完成了向东海和南海海域发射导弹训练任务,展示了中国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目前,第二炮兵导弹发射成功率达到了100%,精确度比过去大幅度提高。外国媒体说中国导弹具有“点穴”之功。过去导弹静卧深山,机动困难,发射准备时间长;如今不管是在崇山峻岭还是大漠戈壁,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发射车拉起导弹就可以在简易路上跑,到预定发射点位后支起架子就可以打,真正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通过全面实施超前训练,缩时发射训练,导弹旅合成训练,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整旅整团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第二炮兵部队大力开展科技练兵,研究新战法理论,改革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并围绕装备研制、武器性能改进、现代化指挥手段等开展科研攻关,先后研制出战略导弹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导弹控制系统、电子化指挥系统、通用文电处理系统等千余项科研成果,相继运用到训练、发射场。为加速科技人才生成,他们启动了“人才接力计划”和“神剑人才工程”,建立了“导弹专家技术方阵”和三级“技术尖子人才库”;导弹技术专家进入团以上作战部队决策层;大学生士兵群体出现在导弹训练场、发射场。目前,战略导弹部队已拥有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部队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军官占军官总数的70%,所有军事主官都是大学毕业生。
  长剑倚天护神州。系国家安危于双肩的中国第二炮兵已具备了“随时能够打仗,随时能够打胜仗”的全方位、全天候战略反击能力,成为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倚天长剑。

5 thoughts on “中国军力世界第二

  1. 是有差距,但也不能尽说一些丧气的话,不要只看到缺点,而没看到优点,要保持一中平和,积极的心态

  2. 中国军力太弱了,海陆空三军装备落后的不得了。苏-30就几十架,歼十什么的还没造,航空母舰也没有。边上又都是大国,还都他么的有核武器。没的玩了,专家说,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中国海军,日本更厉害,两小时内消灭我们,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军事大国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