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说给听得懂的人听
http://bbs.wenxuecity.com/backhome/489747.htm
19、不要轻易许下承诺,做不到的承诺,比没许下更可恶。
20、不要觉得不了解也会有爱情。在不了解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喜欢,达不到爱情。当彼此的缺点暴露出来以后,很多时候这喜欢也就会结束了
21、说话时可以很直接,人很直爽,总比虚伪好。
22、对自己好一点,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别考虑,去吃自己爱吃的吧。但是别喝酒 !
今 日 看 点 : 2011-11–24▲◆★●■☆
客观剖析中国社会的“痛苦感”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111/t20111124_1671030.html
新华人寿退休总裁 讨要每月9万养老金引热议
http://news.cntv.cn/law/20111124/100291.shtml
大陆如何对待台湾大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什么让中国人平均寿命大幅提高?是中医还是科学?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413
中国大型反潜机问世 或曾从中美撞机获益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11/23/10847606_0.shtml
北京有处理妻妾关系的"夫人学校"
http://ed-china.stnn.cc/Foreigners/201111/t20111123_1670517.html
菲律宾没想到中国竟然是玩真的
http://mil.chinaiiss.com/html/201111/23/a4413c.html
客观剖析中国社会的“痛苦感”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111/t20111124_1671030.html
星岛环球网 2011-11-24《环球时报》日前发表社评,题为《客观剖析中国社会的“痛苦感”》,全文如下:
“痛苦”是当前舆论中的流行词。从中国媒体和互联网反映的情绪看,中国人的痛苦感似乎在上升,幸福感则被拆得七零八落。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社会的“痛苦感”是否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二是可以用来阻止痛苦感上升的工具,有哪些在政府和社会的手里,有哪些在个人的手里?
中国人的平均“痛苦感”在上升,这样的判断相当普遍。原因或许是,这些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而中国人的期望值和参照系都在上升。大量个人的不如意通过互联网被放大,影响了更多人对公共环境的感受。社会以往的许多正面评价被扯碎了,很多负面评价纷至沓来。
但如果说中国人的“痛苦感”很出格,已经处在“无法忍受”的边缘,则是夸张的。皮尤及中国国内调查机构的多项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乐观态度”仍处在世界各国的较高水平上。中国不是个“愤怒的”、“革命前夜的”国家。
中国的庞大既是某个具体痛苦的放大器,也像是各种问题和情绪的缓冲器。很难说中国公众对各种坏消息究竟是越来越不适应,还是越来越适应。要求国家解决个人不幸的媒体呼声经常很高,现实生活中真正放弃个人努力的却很少。勤奋、刻苦的奋斗精神深深扎根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要求社会为个人负责仍远非大众的普遍诉求。
政府确应该承担起减少社会痛苦的公共责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给社会以理想和希望,巩固大众积极向上的心态。中国人应该有几个基本的相信:相信下一代会比自己这一代过得好,相信城乡的未来(包括城乡面貌、交通、生态环境等)会比今天好,相信自己这一辈子会越过越好,而非越过越糟。人们还需相信,这个国家会越来越民主,官员腐败及社会不公平等会逐渐减轻,而非日益严重。
必须指出,在“共产主义”这样的政治目标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民族的理想及公民个人理想最大限度的契合变得至关重要。换句话说,中国人需要相信这个国家终将“崛起”,还要相信这个民族目标对实现个人幸福是有益的。
但国家不可能消除个人痛苦感的全部成因,个人的悟性和豁达永远是重要的。社会夹在政府和个人之间,舆论的态度对个人形成生活感受常常是关键性的。
在中国这样快速成长的国家,舆论应推动并监督政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鼓励每个人承担起对个人幸福应尽的责任。政府对个人理想创造的公共环境常有不足之处,舆论应对环境的缺陷采取严厉,同时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媒体人认为,舆论应永远站在相对弱势的个人一边,并将这个站位摆上了道义的高度。有的媒体不仅是个人与公共利益及公权力冲突的支持者,而且成为鼓动者。
减少社会的“痛苦感”,既应抓问题的“本”,也应触舆论的“面”。既应对解决难题主动有为,也应引导社会对新环境、新矛盾的适应。中国不能任由社会的“痛苦感”蔓延,但我们也决非能把大多数问题全都摆平。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保持社会的前进或许最重要。前进常常是化解、淹没各种问题和痛苦的神奇过程。▲◆★●■☆
新华人寿退休总裁 讨要每月9万养老金引热议
http://news.cntv.cn/law/20111124/100291.shtml
2011年11月24日 通过对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统计分析,记者发现,高管年薪与公司当年业绩明显缺乏关联度的,占到被调查公司总数的一半。有的企业业绩同比上一年增幅为-311%,董事长年薪却涨了10%;有的企业在公司业绩翻番时,老总年薪却降了11万。专家称,目前国企薪酬分配主要是以“行政级别”为标准,与高管创造的价值关联度不大。
史上最贵 退休老总30年能拿3342万元养老金?
新华人寿董事会废止“养老计划”引出诉讼
今年9月,孙兵起诉老东家,要求新华人寿自2010年11月起至他身故,每月支付养老金92848元。孙兵今年50岁出头,照此计算,30年后,他一共可以领取养老金3342万余元。
今年10月12日,法院以“退休后的养老保险不属法院受理范围”为由裁定驳回起诉,现孙兵已经上诉。“养老保障计划”中的养老金与社保养老金并非同一概念,其属于企业中长期薪酬激励的一种。“天价养老金”事件首次被曝出时,网上出现大量质疑声,网民将它命名为“史上最高的国企退休老总的养老金”。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真相浮出水面——孙兵是新华人寿创办人之一,创业之初就担任总裁,率军厮杀多年后使新华人寿成为国内第四大寿险公司,2008年年度保费突破500亿元。
2006年底,孙兵决定加大对管理层的激励,于2009年初决定针对元老级管理人员实施“养老保障计划”——退休后,公司每月提供金额为退休时月薪的32.25%乘以司龄系数和职务系数的补助金。
该计划最终以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的形式执行,受益者包括孙兵等47人。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孙兵2009年的年薪已达750万元,因此退休时能拿到的养老金肯定也是“天价”。
当时新华人寿并非“国企”,是一家私人资本占较大股权比例的股份制保险公司,股东包括苏黎世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公司等。据媒体报道,有股东代表曾在会议上提出异议,孙兵立刻以业绩增长为论据进行反驳,认为“高管薪酬对得起业绩”,会上再无人吭声。2009年11月,国有独资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得到新华人寿38.8%的股权,再加上宝钢持有的17.3%的股权,新华人寿从此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按照财政部规定,金融类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280万元。2010年10月,审计署审计中国人寿时发现“养老保障计划”保单,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新华人寿董事会遂决定废止养老计划,结果引出这场诉讼。
真相大白 网民表示宽容,媒体开始“声援”
涉及企业高薪遭质疑,九成企业是国有性质
记者注意到,随着报道的深入,网民的关注度和宽容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事刚被曝出时,搜狐网新闻网页上的评论达4886条,多数网民认为“这是国企的腐败”,有网民甚至愤怒地表示:“这种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必须立即双开,按贪污罪判处!”
当媒体对此案的审理进行跟踪报道,详细讲述了新华人寿的企业性质变化和“天价养老金”出台的来龙去脉后,搜狐网新闻网页的评论锐减到58条,且口气已经宽容和缓。至该媒体发出“案件一审被驳&rd
quo;的新闻时,搜狐网上的评论已经归零。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新华人寿员工的评述:孙兵的做法有给自己多发钱的意思,但他是创始人,把公司做成现在的规模,功劳很大。公司当时也不是国企,股份制公司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发些钱,算不上什么“罪名”。有的媒体甚至开始发表评论声援孙兵:“天价养老金诞生在国有控股之前,而‘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
日前,记者将历年来被媒体或网民热炒的50起“高管天价薪水”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涉及的企业九成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公众对国企高管高薪的质疑主要有三点:国企高管不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获得高薪;部分垄断性企业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经济效益;高管不是通过市场选拔获得职务。其中以第一点质疑居多,大约占到质疑的60%。
记者调查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润负增长
高管薪酬反增,历史年报屡现高薪低业绩
为什么民营企业高管领高薪能被公众理解,国企高管就不能?
据媒体报道,2010年,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为34万元,地方国企为27.5万元,而民企高管只有21.9万元,央企高管的薪水较民企高出56%。2009年的统计结果也类似,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较民企高出61%。目前,国有性质企业高管的薪酬发放与公司当年业绩相关性如何呢?针对国企高管薪酬发放与公司当年业绩关联性的问题,学界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实证研究。
日前,记者抽取了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其2009年、2010年年度报告分析,对高管年薪和公司业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其中18家企业的高管年薪增减幅度,与公司业绩的增减幅度不成正比例,占到被调查公司总数的45%。
在调查的企业中,9家企业的高管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时,薪酬反增。
其中,大唐电信业绩为-373.7%时,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斌的年薪从62万元增至113万元,增幅82.3%。9家企业的高管在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有很大增幅时,薪酬不增反降。其中,有研硅股总经理张果虎,在公司业绩翻番时,年薪却减少了11万元,减幅为28%。翻看股市2009、2010年度报告,记者发现,本报抽样调查的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公司业绩和高管薪酬不符的例子比比皆是。2001年,巨亏15亿元的ST科龙,其高管的最高年薪达到了750万元,为当年上市公司老总中最高。2008年,国内航空业整体亏损。年报显示,东航净亏损140.46亿元。但记者将2007年、2008年年度报告比较后发现,时任东航副总经理的樊儒,年薪却从67.63万元“微调”到65万元,几乎没变化。南航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29亿元。虽然巨亏,但南航在2008年支付高管薪酬总额同比2007年度增长了49.8%。
专家评析:
国企薪酬分配 缺乏科学依据
国企无统一计酬标准容易被质疑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薪酬专家佟亚丽表示,目前有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利润与高管的薪酬不是同比例增长,甚至有利润下降,薪水还在增长的现象。
尽管国有企业除了经营业绩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比如保障稳定和谐等,因此高管薪酬不完全与利润成正比,但在利润负增长的状态下,高管薪酬仍持续增长,这确实应被质疑。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曾为300多家国内500强或上市公司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该公司合伙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张军表示,国企薪酬制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政级别”为标准,与高管创造的价值关联度不大。
国企薪酬包括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市场工资水平、绩效工资四个倾向。其中,职位工资即级别工资,按照行政职务区别开来,企业高层与普通员工的差距已经明显拉大。
而技能工资在薪酬价值体系中影响不大,市场工资水平在国企也不受重视,招聘稀缺岗位时才借鉴;在绩效工资问题上,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且部分国企垄断地位突出,企业业绩往往被质疑并非由高管创造,而是源自垄断。
曾为联想等近30家企业做过顾问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甚至说,国企薪酬分配缺乏科学依据,看起来不是经济活动,更像是政治活动。
但张军同时认为,国企高管薪酬受到公众质疑,也源于公众对国企高管的高薪形成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性不解。目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的制定没有统一标准,相当一部分高管的奖金和业绩中的某些指标挂钩。但有些指标是隐性的,外界不一定能从年报中看到,因此被公众认为其薪酬和业绩关联度不大。
文跃然教授建议,国家应成立专门的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委员会,各个企业提出薪酬方案,提交给委员会进行公开审议。至于国企薪酬改革方向,文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改革预算制度。预算制度应该分两部分,对于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应与绩效指标挂钩,强调激励性。 据法制晚报▲◆★●■☆
大陆如何对待台湾大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台湾对于大陆的两条底线不得不加以深究,无论是国民党或是民进党,甚或是亲民党,都要认清大陆的主张是绝非寄希望于一党或一人的身上。
中评社台北 2011年11月24日电(评论员 刘性仁)许多人都在探讨大陆究竟是如何看待台湾这次大选?是否寄希望于特定候选人或特定政党;然而无论从大陆官方谈话或是媒体所释放的讯息,或是学者提供的意见及主流民意的看法,都清楚地指向中国大陆目前对台政策,是划定一条政策底线,再加上已经划定好的法律底线《反分裂国家法》,这两条底线,应该就是大陆目前坚持的最后防线与核心内容,无论台湾最后大选由何人何党胜选?这两条底线都将是大陆对台的依据及坚持的不变底线;至于其他问题恐怕都非核心议题,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涟漪。
两条底线说,就是法律底线与政治底线。法律底线从2005年出台迄今的《反分裂国家法》,反台独的方向是相当明确;现在外界需要关注的是大陆的政治底线,到底大陆坚持的是什么?恐怕政治底线无非是坚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反公投、反军购等:这两条底线便构成现今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之核心内容。
日前大陆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指出,当前首要确认九二共识是重要政治基础,并表示应坚持九二共识增进政治互信;不久前贾庆林才提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把握四个关键:一是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二是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三是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强大动力;四是要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来国台办主任王毅提出四个不容,那便是九二共识不容否认、两岸关系不容倒退、台海和平发展不容得而复失与两岸民众福祉不容破坏的。这些种种的说法,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大
陆对台策略的明确清晰性,这是继反分裂国家法中的反独之后,再一次清楚的表达大陆的坚持与底线,这是无法退让的坚持,无论台湾当局是蓝或是绿,大陆都划出政策主张底线,不寄任何希望于任何政党或是个人,这一连串的动作,实在值得台方朝野的重视及深究。
首先,大陆的底线归纳后不外乎是反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中的一个中国原则、反公投反军购、确保两岸当局和平发展以及对于政治互信的看重,这完全说明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而不是一个党或是特定人,无论台湾大选结果是国民党连任成功或是民进党胜选,对大陆来说关心的是有没有碰触到底线禁忌,如果没有则可以继续保持交流,至于扩不扩大各项层面恐怕要靠当时的氛围与互信基储的强弱而定。
其次,按照大陆的说法,恐怕有人认为蔡英文当选,两岸经合会、两岸两会甚至ECFA 等诸多活动将不受影响继续推动,这种想法恐怕过于乐观,毕竟倘若大陆所坚持的这些底线完全没有妥协让步的空间,否则大陆如何对内交代?这后续所带来的大陆退让后效应亦非所能承受,因此两岸各项活动能否继续推动,关键还是在于九二共识与台独等这些议题能否达成基本的共识。
再者,或许对大陆来说,两岸经合会、两岸两会、ECFA 等诸多活动这些实的问题对于大陆来说都不是重要的核心根本问题,而大陆所看重的是原则等核心根本问题,两岸经合会、两岸两会、ECFA 等诸多活动即使不推动,对大陆来说亦没有急迫性,一推迟既没有时间表也没有任何阶段表,大陆不急,我们必须思考台湾急不急?时间及利益究竟站在哪一边?这对台湾来说必须要提前规划思考,台湾人民更必须深切思考、理性以对。
再论关于两岸和平协议一事,和平是普世的价值,没有人会反对。
总之,从大陆的谈话,可以看出大陆设定底线的固定性,法律底线及政治底线的划定,这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偏爱某政党或是寄希望于某政党或某些人,大陆在乎的是法律及政策是事情,而非个人及政党,这正好戳破大陆助国民党八套剧本的谎言,显见对于大陆的观察仍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台湾大选民众经过理性的判断后,两岸要如何发展?取决于两岸互信基础及两岸共识的多寡,笔者深信台湾选民会睿智的做出明确的选择,不要损害到台湾及人民的利益才是大家共同应该维护的首要任务。
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表示,“现在是建立台美间新策略伙伴关系的最佳时刻,台湾和中国大陆关系的发展速度远超过台美关系,她当选后的首要目标,就是调整这种不平衡发展。她也提到两岸关系的稳定是台美关系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民进党重返执政将致力维持台海和平及两岸关系的稳定,这也是民进党对台湾2300万人民的承诺。”或是表示“对两岸政策的作法,就是建立共识,而不是以党派之见分化台湾,绝不会将两岸议题当作选战工具。在选战中,两党政策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内部议题。虽然,大选期间,民进党和大陆方面的对话受到限缩;胜选之后,从政权转移期间开始,我们即会积极寻求对话,以维持两岸关系稳定。”
这些恐怕都不是重点,毕竟说得再多,不如在关键议题及关键点上的表态,政治互信也将决定一切。
职是之故,台湾对于大陆的两条底线不得不加以深究,无论是国民党或是民进党,甚或是亲民党,都要认清大陆的主张是绝非寄希望于一党或一人的身上,有此认知方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一堆没有必要的政治红帽子之选战策略自可休矣!▲◆★●■☆
什么让中国人平均寿命大幅提高?是中医还是科学?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413
2011-11-23: 任何生命最终都会结束,虽然死亡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归宿,但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在人类历史中始终贯穿了对改善生命质量的努力和对死亡不懈抗争的内容,平均期望寿命(指出生时,以下简称平均寿命)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逐渐提高。平均寿命是由死亡率(指粗死亡率,以下简称死亡率)直接决定的,导致人口死亡的原因主要有自然衰老、疾病、自然灾害、战争、饥荒以及意外事故等。
本文仅就20世纪中国人死亡率及平均寿命的巨变简述科学给予中国人的恩典。
人类平均寿命的变化
据历史资料记载及学者考证,中国人历代平均寿命为,夏商时期不超过18岁、周秦约为20岁、两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中国人平均寿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过高和死亡年龄过低,在自然衰老导致死亡之前,大量的人口因各种原因过早地死亡。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都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早期人类的平均寿命主要是由食物因素决定的。当人们开始从采集食物过渡到生产食物之后,平均寿命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后漫长的历史中,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困扰人类的食物短缺问题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缓解,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善。经过数千年的努力,人类平均寿命从不足20岁达到了35岁左右。虽然不同地区实现这一目标有先有后,但其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欧洲历史表明,自文艺复兴以来疾病成为了决定死亡率的首要因素,社会经济问题退居为次要因素。疾病在人口的死因构成中占有大部分比例,在死因顺位中也居于前列,人类面临更加棘手的问题就是战胜疾病。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降低了人类死亡率并显著延长了平均寿命,如琴纳发明的种牛痘技术使19世纪瑞典等国的平均寿命从20~30岁跃升到40岁,20世纪抗生素的发明与普及使发达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0 岁左右。
20世纪前期,中医庇护下的惨状
据金陵大学1929~1931年的调查资料,部分农村人口死亡率为28‰,婴儿死亡率为156‰,平均寿命为34~35岁。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44~194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201‰,平均寿命为39岁左右。汇总数据后一般认为,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约为20~25‰,婴儿的死亡率高达200‰左右,平均寿命不到40岁,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
有人认为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战争和饥荒,但统计学资料表明疾病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据哈尔滨医科大学赵锦辉查阅的“关东州地区”生命统计资料,该地区1918年因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1938年这一数据也超过80%,婴儿死亡率平均超过150‰,其它地区的统计资料也证明了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便在战争或饥荒爆发的年份,战死或饿死也很少成为人口死因构成的主要因素。
“关东州地区”1938年生命统计资料显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别是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如伤寒、痢疾、天花、鼠疫、霍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产褥热、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