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成国家战略 中共为何?

于丹教授360个让人流泪的句子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6916&msg_id=291

 

3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 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3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 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5、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今 日 看 点 : 2011-1020▲◆★●■☆

 

文化改革成国家战略 中共为何?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110/t20111019_1655317.html

 

面对南海问题中国终于发飙了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7195/c99

 

真正的朋友是打来的 不是巴结来的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6233

 

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10/20/c_122178108.htm

 

中国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 最严管理办法将实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6088&page=2

 

北京将打通完整中轴线 铛铛车有望开到永定门

http://culture.people.com.cn/h/2011/1020/c226948-498248884.html

 

 

文化改革成国家战略 中共为何?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110/t20111019_1655317.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1-10-19

中评社日前发表文章,题为《文化改革成国家战略 中共为何?》,作者为余永胜。摘编如下:
 
  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问题。

  由于中央全会是党内最具代表性的高层会议,与会人员几乎囊括了中共最重要的高级干部,会议的政治意义备受关注。这次会议的议题设置表明,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一如惯例,此次会议的议题在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已经确定。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不仅确定了议题,而且还特别表明了会议的背景,即“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此情况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还要指出的是,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也有助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文化的本来涵义就包括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并不是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反而是明显的滑坡。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直指“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李长春同时透露,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这表明,领导层也是把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的。

 政治局把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这个论断是有时代针对性的。改革开放以来,如潮水般涌进国内的不仅是西方国家“器物”层面的东西,更有制度和和文化层面的内容。诸如好莱坞大片之类的文化产品倍受热捧,这背后绝不仅是娱乐方式的问题,更有对西方社会的崇尚。而当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产品输出到中国时,西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都随之在中国生根发芽。勿庸讳言,在此过程中受到冲击的不仅是中华文化,也包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说中国在普通货物的对外贸易中一直保持巨额顺差的话,那么在文化贸易领域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一种被媒体称之为“文化赤字”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短板。有鉴于此,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时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样的话语既有特别针对性,也预示了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工作的重点。

  事实上,文化不仅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一个社会的构成虽然纷繁芜杂,但无非由三个层面构成:物质、制度和文化。如果说物质层面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度层面虽然外界有不同看法,但“北京模式”在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生产力等方面也独领风骚的话,那么我们在文化层面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今天,我们几乎没有能让世界一致认可的国际一流文化产业。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多所的孔子学院,对于传播中华文化无疑有积极意义,但这说到底打的还是祖宗牌。

  应当说,与发展经济相比,我们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有欠缺的。这方面,日本的转向值得我们借鉴。在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日本的文化产业在客观需求下快速发展,但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重大长厚”型制造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文化产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价值逐步凸显,日本政府才将文化产业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立国”的口号。如今,日本的文化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具体的国情,预计此次中央全会仍将把文化体制改革分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部分。前者由政府主导,后者市场化运作。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文化改革如果完全市场化,将导致发展方向上的错误;而完全由政府包办,也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成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

面对南海问题中国终于发飙了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7195/c99

     2011/10/20 参考消息 : 美国合众国际社10月17日文章, 原题:中国强化对南海问题的立场 中国正在传递信号显示,印度和越南之间商定的在有争议的南海地区进行能源开采的合作项目应该作废。

  问题的核心在于印度与越南两家国有公司之间上周签署的一项协议。其中包括两国之间石油与天然气领域新的投资、开采与供应合作计划。

  印越协议签署的前一天,中国刚刚与越南签署了一项旨在结束两国海洋争端的六点协议。

  中国主张对南海全部拥有主权,而越南则争夺对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部分地区的主权。同时,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也声称对这片水域拥有主权。

  中国媒体援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的话说:“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的立场和相关的主张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他还针对越南与印度签署的协议说:“我们已经注意到有关报道。希望有关各方采取积极行动,确保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通过一家隶属于中国党报的媒体发表的社评,中国在16日加大了施压力度。这篇社评指出,印度正在拿自己的能源安全冒险。

  隶属于《人民日报》的《中国能源报》在社评中写道:“因为海底未知的石油而挑战一个新兴大国的行为不仅仅会导致印度石油公司遭受破坏性挫折,还很可能令印度整体的能源安全受到破坏,并阻断其经济发展。”

  社评还进一步指出,印度公司“必须不得进入南海有争议水域”。

  南海已被证明拥有大约77亿桶石油储备,预计其储量可能达到280亿桶。

  消息人士告诉《印度时报》说,越南在这个问题上面临困难决定。如果越南撤销了与印度的勘探协议,那将可能对越南与其它国家签署的石油协议造成冲击;但是要让河内顶住来自北京——越南的一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压力,这又是非常困难的。

  ● 中国强硬令南海周边国家服软内幕 !

  菲律宾在近期频频挑起南海事端,法新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