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海不应回避正义的战争

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生活经典】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6916&msg_id=284

 

    ★ 所谓的缘分无非只有善恶两种,珍惜善的,也不要绝对排斥恶的,相信擦肩而过也是缘吧,全世界近60亿人口,碰上谁也不容易,所以遇到恶缘,也要试着宽容,给对方一次机会,不可以上来就全盘否定。

 

今 日 看 点 : 2011-0630▲◆★●■☆

 

中国在南海不应回避正义的战争

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10627/16616482.html

 

中国可依法随时武力收回被占岛

http://military.china.com/south/news/11102063/20110630/16622915.html

 

基辛格:中国购买债券对全球金融复苏至关重要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6/news-gb2312-1403475.html

 

中国共产党党庆 南方日报重庆日报不同调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2701

 

庆祝建党的宣传也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改革精神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2665

 

 


中国在南海不应回避正义的战争
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10627/16616482.html

2011-06-27 龙韬 人民网  专家:中国在南海不应回避正义的战争

    作者:龙韬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6月22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刊登吴建民先生一篇文章《南海争端,中国克制是种自信》,笔者以为,“克制”和“自信”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怎么被吴先生画上等号了?

    如果这个等号是成立的,首先被颠覆的就是历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先是朝鲜内战,后是美国干预,但并没有打到中国境内。按照吴先生的逻辑,中国出兵显然是不“克制”,那是不是因为新中国就不“自信”?随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战火也没有烧到中国境内,中国却严正警告美国“不得越过17度线”,这是不是也不克制、不自信呢?同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西沙自卫反击等一系列新中国历史上“不自信”的战例。

    如果这个等号是成立的,现实也无法得到解释。面对利比亚内部骚乱,美国没有“克制”,那美国是不是不自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不顾日本激烈抗议,大摇大摆登上有争议的北方四岛,这是不是“不自信”呢?

    举目四顾,这世界上我们还能再找出几个比美国和俄罗斯更自信的国家吗?尽管吴建民先生认为“战争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下降”,美国照样还是一仗接着一仗打,在国际事务中不仅一点都不克制,而且根本就是一副寻衅的架势。美国不仅没有 “陷入困境”,反而按照自己的全球帝国路线图,在伊斯兰世界、中亚战线和亚太地区,取得整体推进。美国在三大战场进退自如,各个击破,倒是它的对手们在一个个地“陷入困境”。

    吴先生在文章中说,“中国的自信来自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南海问题给我们确立的方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据笔者所知,邓小平同志在这八个字前面还有“主权在我”四个字。而这恰恰是目前南海争端的关键词。

    文章还说,“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所谓大道理是从人类的总体利益、本地区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的”。吴先生没有说“人类的总体利益”是什么,但本地区人民的利益倒是说了,那就是“贸易额”。不能否认这是该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之一,但要说这是各国人民的全部利益,笔者不敢同意。很显然,这世界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而为了贸易和投资那样的“共同利益”,中国就可以置神圣主权于不顾,在领土、领海权益屡次被侵犯的情况下,只能克制,笔者更不敢同意这样的逻辑延伸。而且小平同志的原意也不是如此。现在南海的事实是,对方挟美自重,将中方的善意视为可以利用的机会,屡次挑起事端,甚至可以出尔反尔。

    正如胜利不是靠撤退赢得的军事常识所表明的那样,和平也不能靠单方面的无原则退让来换取。面对无理无据且又无礼的要求和挑衅,任何克制都不能无底线,否则便是抱薪救火。中国是世界上不多见的和平、和善的大国。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诚意是坚定不移的,也是举世皆知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应该绝对回避一切冲突或正义的战争。

    关于南海问题,是打是和,国家自会依据最高利益定夺,不能一概地说打不好和就好,或者打就好和就不好。该克制就克制,该出手就出手,这与自信不自信没有关系,而与有没有必要、有没有把握有关系。▲(作者是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中国可依法随时武力收回被占岛
http://military.china.com/south/news/11102063/20110630/16622915.html

2011-06-30 人民网 学者:中国可依法随时武力收回被占岛

中国海监对越南船只进行执法现场

    近期,南海争议各方剑拔弩张,再度紧张的局势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关国家及人士认识上的误区成为对南海问题推波助澜的重要原因。

    一是误认为中国主张的是整个南海海域的主权,极大误解甚至是恶意曲解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笔者认为,中国的南海权利主张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中国享有九段线内全部岛礁及所属领海的主权。中国1958年《领海声明》、1992年《领海及毗连区法》及有关“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外交声明提供了这一法律依据;2、中国作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九段线内沿陆地领海基线及符合条件的岛屿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及最大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及专属管辖权;3、根据1982年公约及中国1998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有关历史性权利的规定及国际法院的相关判例,中国优先享有九段线内中国专属经济区以外海域的捕鱼、自由航行及海上行政执法等历史性权利。与周边权利主张国相比,中国拥有更充足、更久远、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如1958年越南总理范文同承认南海诸岛归中国所有的照会等就是有力的证据。

    二是误认为中国只能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对南沙争端提出了两个选项:“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基于睦邻友好的和平政策,中国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使用武力收回被占岛礁的权利。对此,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51条及联合国有关决议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法依据,即当一个国家遭受侵略等武力攻击时,受害国有权行使自卫权收回被占领土。据此,中国有权随时使用武力收回被占岛礁,更有权随时占领、管控九段线以内全部的无人岛礁。周边有关国家将中国和平解决争端的政策误读为中国无权或无力使用武力,多年来贻误了中国与域内国家苦心搭建的和平解决争议的平台。

    三是误认为域外大国的介入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帮手。
为了制衡中国,部分国家采取了拉住域外大国对抗中国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激化了矛盾,使自身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拉住域外大国,必然要付出满足这些大胃口国家利益需求的代价;对抗中国,必然会损害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换取的却是彼此间与中国的矛盾激化和域外大国没有切实保障的空头承诺。一旦发生武装冲突,域外大国鼎力介入的可能性甚微,因为他们不会视与中国的更大利益于不顾。

    四是误认为中国倡议的“共同开发”是可有可无的建议。
中国保留主权,搁置争议,倡导共同开发南海资源是务实而有诚意的建议。周边有关国家却置之不顾,持续与域外国家公司合作,单方面开采油气,每年在南海地区开采石油6000万吨,天然气400亿立方米,形
成“我方搁置开发,未打一口井,他方油井林立,竞相单独猛采”的局面。对此,中国民众与职能部门逐渐失去耐性,着手开采南沙资源已成为各界人士共同的呼声。同样是开采,与域外国家合作会激化矛盾,与中国合作会缓解矛盾,如果有关国家执意要激化矛盾,那只能是咎由自取,后果自负。

    奉劝有关国家能多做对地区和平稳定有利的事情,与中国共同努力,切实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作者邢广梅 北京学者。)▲◆★●■☆


基辛格:中国购买债券对全球金融复苏至关重要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6/news-gb2312-1403475.html

文章来源 : 陈建水 于 2011-06-29: 6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基辛格事务所主席、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煞有介事地提出,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一些债务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至关重要。

基辛格博士出此言论,确属别有用心、居心叵测,甚至是剑有所指。

何谓主旨演讲?据《百度百科》介绍,主旨演讲“指会议或论坛的中心人物或主要发言人对中心议题的全面客观权威阐述与理性表征。”既然是主旨演讲,不难推断出基辛格博士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确系重量级人物,其演讲必将紧扣“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这一峰会主题,且具有“全面客观权威阐述与理性表征”。然而,基辛格博士发表的言论却与主旨演讲相距甚远,甚至与峰会议题南辕北辙、各不相干。

基辛格博士在演讲中声称“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想谈一谈历史以及一些结构的问题。”众所周知,亨利·基辛格不仅是“经济学家”,也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其仅为经济学家的身份值得商榷。其二是演讲中所谈论的话题也绝非仅限于“经济”,更不是其所讲的只是“谈一谈历史以及一些结构的问题”。所谓谈论“历史以及一些结构的问题”只是事物的表象,其真正目的则在于“忽悠”中国,“忽悠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忽悠中国”为全球金融危机“埋单”,进而最终完胜中国。

即便只是“谈一谈历史以及一些结构的问题”,基辛格博士却高超地在“历史事实”与“一些结构问题”之间,巧妙地隐藏、混用了多个三段论逻辑,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了“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一些债务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至关重要”这一剑之所指。

实际上,伴随着这一剑之所指的推论后面还包藏着多种祸心。至少,从基辛格博士的演讲中可以得出N点极具鼓惑性、欺骗性的推论:

一、推卸“全球经济治理”的“共同责任”,尤其是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事及其应负的主体责任和主体应对“避而不谈”,反而将“应对危机”的“责任”推卸给了包括欧洲、中国、俄罗斯、日本、土耳其、印度等在内的正在经历“增长和创新”的国家。“20国集团”也成了美国推脱干系的挡箭牌。

二、由“英法战争时期英镑即将成为全球的主要货币”、“一些成本非常高的社会政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位”的历史,影射推定“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即将成为全球的主要货币”、“中国也应该出台‘一些成本非常高的社会政策’改变经济地位”。一句话,中国应当为“全球经济发展”(摆脱金融危机)作出牺牲,甚至于“全部埋单”。

三、在过去30年中,美国因实施“马歇尔计划”改变了“全球的经济结构”的“重心”,肩负了“美国的责任以及美国的国家利益”,继而“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值此世界金融危机之际,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一些债务”。

四、对于是否能够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责任全在中国。原因就在于“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在于“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就在于中国才能采取措施“防范一些经济下滑的现象”。倘若不“继续购买美国债务以及其他一些债务”,中国就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五、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务,实则是继续“忽悠中国”。美国凭借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及其支配权,为所欲为地转嫁金融危机。截止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11525亿美元。据评论分析,“一旦美国发生债务违约,中国这个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手握的约1.15万亿美元的美债可能面临缩水风险。”可以说,1.15万亿美元的美债已经成为一把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六、夸大事物间的普遍联系,采取言语忽悠、事实忽悠等手法,生拉硬扯地肆意指鹿为马。中国与金融危机以及摆脱危机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绝非必然联系。基辛格博士巧妙地“偷梁换柱”、“偷换概念”,进而对“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一些债务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至关重要”这一结论作出多次论证。对于基辛格博士来说,反复论证得出的一致结论与谎言重复上千普遍的“真理”具有“同等功效”。

七、作为全球鼎级智库基辛格事务所主席,基辛格博士此时从后台跳至前台,竭力叫嚣“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一些债务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至关重要”,不知其意欲为何。基辛格诱设陷阱,至少可以断定:中美之间又将有一场“金融大战”或者其他大战正在紧密锣鼓地“上演”,无论我们是否拭目以待。

八、至于基辛格博士在演讲中呈现出的谎诞逻辑和荒谬言论,不足为奇。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撰写的《1999:不战而胜》中,世界人民就曾经深深地领教过一次。全书基于两个逻辑美国必须战胜苏联,一是苏联的核威慑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必须战胜苏联;二是苏联是共产主义极权国家,美国必须战争苏联。今天,在美国几十年如一日地苦心经营下,其国力的发达早已涵盖了包括逻辑谎诞和言论荒谬在内的“诸多发达”。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在GDP方面可能在10——20年之内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基辛格博士确实深有算计;作为著名的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基辛格博士更是精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作为一名早在中美建交前就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身份与中国打着交道的政治家,基辛格博士忽悠中国更是极具能耐和水准。

基辛格博士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论坛上发表的演讲,堪称“美国忽悠中国的经典之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砖引玉,实则期盼引出更多的中国智库“N
点推论”!

附: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于2011年6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图为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讲话。 图片来源:中国网

基辛格:中国购买债券对全球金融复苏至关重要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于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基辛格事务所主席、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对金融稳定的承诺,让我们这个市场来保持稳定,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的一些债务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GDP方面可能在10-20年之内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基辛格认为,“在21世纪每一个国家都要在一个国际框架下来确保自己的希望,来避免各种竞争集团的出现,来避免离合游戏”。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李克强副总理、各位嘉宾,我非常荣幸来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见到很多的朋友和同事。在2009年的时候,我有幸在第一次全球智库峰会上发言,当时世界正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曾培炎副总理组织了第一次全球智库峰会,在第一次峰会上大家意识到世界面临的危机,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动摇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根基,给我们很多的经济体带来了挑战。我们在那时候的确需要交流经验。此次我也非常高兴再次来到这里见到老朋友,我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意识到世界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们面临很多复杂的挑战,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想谈一谈历史以及一些结构的问题。

首先我想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在英法战争之后,英国占全球财富的三分之一,英镑即将成为全球的主要货币,但是两次世界战争的爆发,以及一些成本非常高的社会政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位,在1947年的时候,英国的外相指出,当时是美国的责任以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他们必须要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创造一些新的条件,美国因此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以及作出其它的承诺,在接下来的30年当中,逐渐在全球的经济结构当中重心有一些变化,美国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就是给我们一些历史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经验:

作为全球的储备货币,也就意味着一些责任。责任之一就是确保经济政策的稳健性。世界经济体系的过度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刚才我提到第一个英镑到美元之间的转换需要很长的时间。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包含着政治方面的因素,在历史上来说,全球最大的债主也应该在全球经济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危机的复苏是不平衡的,在美国的危机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全国也有一些很多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争论,以及对美国社会政府的作用也有很多的争论,美国人以及我们的伙伴也都面临着很多基本的问题。我们如何进行改革,改革的成本是什么,谁应该来承担这个成本,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几个月之内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欧洲国家面临的挑战,既包括金融的,也包括概念上的挑战,在危机发生的时间,欧洲很多的国家正处在一个过度的阶段,欧洲现在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债务危机,这个危机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紧缩的措施以及一些财政的措施,很多的国家也承诺要救市,把私有的债务危机变成一个主权债务的危机的挑战是巨大的。债务的危机也有很多的因素,所以很多的债主必须和其他的各方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欧洲必须面临经济问题和政治体系和机构之间的关系,必须解决好这个关系,必须解决好各个国家政治的影响问题,这都是一些挑战,会影响全球未来发展走向的挑战。

中国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解决自己面临的金融困难的同时,它也经历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地位的变革过程,中国的增长在2008年阻止了全球经济的下滑,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巨大刺激,和美国、英国以及和欧洲的协调,那么整个世界可能就会面临更加糟糕的经济衰退。

中国对金融稳定的承诺,让我们这个市场来保持稳定,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务,以及其他的一些债务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复苏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GDP方面可能在10-20年之内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所有的这些都促进了非常重要的转变,首先中国的外国伙伴在所有的伙伴当中,他们都非常欣赏中国的观点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考虑。他们越来越注意到中国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在中国过去的几年当中,人民对这个国家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发挥着创新的作用,同时在国际上也有讨论如何使得中国在未来能够防范一些经济下滑的现象,包括如何来找到合适的政策减少中国对出口的依靠。

在美国、欧洲和中国所经历的这些变革实际上表明没有一个地区是一成不变的,俄罗斯也不断的在现代化,日本也经历新一轮的增长和创新。土耳其、印度也经历着增长和创新。所有的这些都反映在20国集团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经济治理的平台,他们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共同应对危机,对所有的国家,无论从北极还是到南极,我们都需要来共同的应对挑战,我在这里想谈到全球化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应对一系列的危机,我们必须克服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些不确定性,他们带来的一些风险。

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振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中美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全球化的一个基础,也是国际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纪,一个新的时代,充满了复杂性。我们如何应对共同的责任,来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来共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调整国际体系,如何调整全球各个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

今天很多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这次峰会,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对正在发展的21世纪是非常重要的,在21世纪每一个国家都要在一个国际框架下来确保自己的希望,来避免各种竞争集团的出现,来避免离合游戏。

最后我们也赞扬所有代表的努力,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共产党党庆 南方日报重庆日报不同调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2701

   2011-6-30: 在6月29日广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不要让鲜花掌声淹没群众意见,不要让成绩数字掩盖存在问题,不要让太平盛世麻痹忧患意识。务必居安思危,高度警醒,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据《南方日报》6月30日报道,汪洋在会上首先充分论述了我们党9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光辉岁月,28年的革命历程波澜壮阔,62年的执政成就壮丽辉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党组织不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