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今 日 看 点 : 2011-04–13▲◆★●■☆
温家宝与习近平对台湾的诉求都立即善意回应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4/news-gb2312-1332230.html
日本人救灾与联手美、印制华两不误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4/news-gb2312-1332445.html
金砖国家领导人明三亚会晤 扩容后首次峰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金砖首次变成五国峰会的内中玄机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4/news-gb2312-1332462.html
外国使节对话中纪委官员 问及官员财产申报获答复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412/109673.shtml
句句经典的人生感悟
http://www.ddhw.com/readpost.aspx?topic_id=26&msg_id=4452&level_string=0&page=1
温家宝与习近平对台湾的诉求都立即善意回应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4/news-gb2312-1332230.html
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即将代表台北方面赴海南博鳌论坛与大陆领导人接触。钱复在出发前接受本报系联合报专访时,畅谈前两次与大陆领导人的会晤过程,指温家宝与习近平两人对台湾的诉求都立即善意回应。
第一次是2009年博鳌论坛,出席的是中国大陆总理温家宝。钱复提了几项诉求,一是增加航班。当时每周已有108班,他请温家宝考虑可否加到216班、「加倍」。「温先生很豪爽,一口答应。并且解释,现在不能多加,主要困难在你们。」马英九政府基于国防安全考量,不愿开放「海峡中线」,直航班机须从南北线进来,已趋饱和。
二是大陆观光客赴台。钱提议:「现在每天好像只有1000人,可否加到3000人?」温当场允诺:「没问题。可以,立刻照办。」
温家宝在博鳌演说时提到大陆要「扩大内需」,钱复说,「你有4兆元(人民币)家电要下乡,请优先采购台湾的东西」。温家宝说:「没问题,我们会来。」
当时,台湾面板业很惨,钱复说,「我们至少是兄弟,我们有难,你是不是可以不要向韩国采购面版,到我们台湾来?」温家宝说:「照办,都照办。」
2010年的博鳌论坛,出席的是中国大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习近平给人感觉较为严肃,「钱习会」时,钱复一开口,立刻引来习近平的兴趣。
钱复首先祝贺习近平,到北欧访问成功,双方都很满意。习近平惊讶问道:「你怎么知道?」当时,海内外媒体均未报导。钱复接著说:「大家都以为你第一次去,只有我知道你是第二次去」。
「你也知道我第二次去?」钱说:「你头一次是跟我的好朋友耿志远的爸爸耿飙(大陆前国防部长),你是他的机要秘书时一起去的(1979年)。」
引发习近平关注后,钱复把握机会,「ECFA开始协商了,好像进行得不顺,你们有几个部门抓得非常紧,斤斤计较。」
习近平说,「问题在哪里里?」钱复答:「就是早收清单一直不肯公布。」习近平说:「这个不好」。钱复顺著话说,「那就拜托,ECFA早收清单,你快点公布吧。」
接著,钱复又指著台北的国泰金董事长蔡宏图、富邦金董事长蔡明忠等人说,「你看我带来的这个团,十个台湾金融界的大老板都来了,他们都想讲,但是不好意思说,早收清单里好像金融业始终没有在里面。」
习近平说,「哦,是这样吗?」回头问大陆央行行长周小川,周小川说他没有介入此事。习近平又转头问国台办主任王毅,王毅答「是」。习近平当场就说,「好,我们这个可以考量。」没多久,金融业败部复活、顺利纳入ECFA早收清单。▲◆★●■☆
日本人救灾与联手美、印制华两不误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4/news-gb2312-1332445.html
凤凰网 2011-04-12 被地震、海啸和核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日本政府,在对付中国的外交行动上并未停止。日本媒体日前援引外交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美国、印度三国已达成协议,将于年内建成讨论安全问题等区域局势的新的高官级对话框架。据称,该框架的主要议题则是分析和应对中国的动向。
显然,日本人并未被地震震痛,他们仍把大量精力放在对付中国上。在日美印达成协议后,日本媒体在三国联手“牵制中国”问题上大肆造势。日本《产经新闻》发表文章认为,三国协议旨在在现有的美日、日印、美印安全对话框架上,进一步强化美日印三国间的磋商机制,并强化在连接东亚及中东之间重要通道——印度洋上的共同防卫。
如果将在火中烧得滚烫的玻璃碗突然放入冷水中,玻璃碗就会破碎。同样的道理,日本联手美印对付中国的举动,将使中日关系出现更深的裂痕。日本政府似乎提出了各种理由,解释此次是三国例行的高官会晤以及达成协议。但如果日方担心两国关系会受到影响并为此做出最低程度的努力,即可以做出其他选择,也可以在救灾基本结束后再进行。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已。众所周知,日本与美国是正式的军事同盟,美国已经公开表明日美安保条约覆盖范围包含了钓鱼岛。在去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寄希望于在国际多边舞台上牵制中国。日本舆论此番在日美印达成协议后大肆造势,显然是想给中国在G20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等国际多边舞台上发挥作用制造杂音和障碍。
一直以来,日本一些政要对日美印联手制华十分热心。2009年8月,日本前首相安倍访印时发表演讲,希望印度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一道建立“反华同盟”,印度官方虽没正面回应,但一些官员私下表示“这个想法不错”。 实际上,日本除了加强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外,还与印度、韩国、澳大利亚以及越南等国家加强军事关系,一旦亚洲局势变化,他们建立“亚洲北约”的可能性大增,这对中国是巨大威胁。
而印度也不满足于与美国结盟,也想把日本也拉进来对付中国。2010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对日本访问时,也借此重弹互相联手制衡中国的老调,制约中国的发展似乎已成为两国的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印度近几年先是同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同时,又积极发展同越南的关系并开始向河内提供武器装备和人员培训。
明眼人都能看出,日本、美国、印度都希望在亚洲或全球结成联盟来遏制中国崛起,说好听些,是要迫使或“引导”中国走向他们所希望的方向。中国能否对付和消化日美印联手制衡中国的压力?中国必须回应。从经验来看,中国没必要直接回应。相反,确立自己的崛起战略并持之以恒远较被日本、美国、印度牵着鼻子走有效。
让人不解的是,国内一些人甚至已把日本这种一方面声称要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断公开与美国、印度,甚至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加强军事合作,对围堵中国的“两面下注”做法当成了是一种正常现象。日本政府运用他们与美国同盟关系的话语权和舆论优势,使得中国一些人在面对日本联手美印,对中国的公开围堵时竟然无动于衷,还认为日本的这种做法算不了什么。
在日本急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时候,却与美国、印度联手对付中国的行动偏偏在这个时候抬头了。在日本震后,许多人都希望中日之间好不容易形成的这种氛围能成为一个契机,使两国成为真正的邻居。在新的东北亚秩序下,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对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但是,在日方却不是这样想的,宁愿把地震之事放到一边,也急于要与美国、印度建立高官级对话框架以遏制中国。
日本救灾与联手美国、印度遏制中国两不误,说明大地震并未使中日关系走上正确的轨道,反而使日本国民的民族危机感进一步加剧,而且日本一些人早已失去了安于现状的耐心和淡定,地震震出的、海啸卷起的将是一个内心焦虑、欲火难填的日本部分极端民族主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