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二十八感悟: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
在大的过渡时期,免不了困难重重,荆棘遍地,但做事情之前,需要我们的耐力,需要我们敢闯敢干,不怕失败。
今 日 看 点 : 2010-10–16 ▲◆★●■☆
北京外交回击升级 紧急叫停中挪互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的“韬光养晦”百年战略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3302
日美中关系处于大转折期
http://news.ifeng.com/opinion/world/detail_2010_10/15/2790201_0.shtml
腐败已成中国当前最大问题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00930/2675625.shtml
人类资源需求已超出地球生态承载力50%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15/121521282412.shtml
北京外交回击升级 紧急叫停中挪互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近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者颇具争议性,2009年得主─美国总统奥巴马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当年,奥巴马得悉其获奖时曾表示,他对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感到“意外和惭愧”。
中评社北京 2010年10月16日电/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事,已经影响到中挪两国关系,令多项互访安排被紧急喊停。据外电报道,继中国官员拒绝接见到访的挪威渔业大臣后,中国方面日前又取消了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公安部门的高级官员代表团原定于本周进行的挪威行程,并拒绝了挪威一个高级代表团的访华安排。北京有关人士认为,中国不断升级的外交回击,是由于挪威政府一再无视中国警告,翻云覆雨,干涉中国内政。上述人士还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已沦为部分政治势力的工具。
文汇报引述外电报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上周五(10月8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当天,中国即在北京召会挪威驻华大使,抗议选举结果,并警告刘晓波获奖会给中挪关系带来损害。中国方面指出,刘晓波是因触犯中国法律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其所作所为与诺奖的宗旨背道而驰,其获奖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不满挪威行径 国民自发抗议
随后,中国对挪威的外交回击不断升级。中国官员于本周一拒绝了原定于本周三在华举行与挪威渔业大臣的会谈,而挪威作曲家兼男高音歌唱家斯坦海勒也接获中方通知,取消其原定下月在北京和武汉进行的音乐剧公演。
本周三,挪威外交部又再度对外确认,中方又以“紧急公务”为由推迟了最高人民法院及高级警方官员代表团原定于本周对挪威的访问,并在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取消了一个由官员、记者及专家组成的团体到挪威研究福利制度的行程。此外,挪威一个由17名高级官员组成的访华团也被中方拒绝。
在中国民间方面,不少内地民众近日也强烈谴责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干涉中国内政,一些网民还呼吁抵制挪威货,甚至有人自发提议,向挪威驻华使馆表达抗议。
对于中方取消互访安排的强烈反应,挪威政府批评是不恰当。而事实上,挪威官方对刘晓波获诺奖的态度可谓翻云覆雨。在评选前,挪威政府一直强调无权干涉诺奖评选工作的,但在刘晓波获奖消息宣布后,挪威政府开始与美日等少数国家政要相互呼应,干涉中国内政。据报道,他们不仅表态支持将奖项授予刘晓波,还要求中方放人。与此同时,挪威驻华使馆据称试图探望刘晓波的妻子刘霞。
挪威翻云覆雨 借奖故伎重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晓波获奖消息公布不到两个小时,达赖就发表声明,对刘晓波表示祝贺,并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先生和其他因言获罪的所有良心犯”。达赖此举更为刘晓波获奖涂上政治色彩。有关人士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已沦为被一些政治势力利用的工具。
该人士称,挪威诺委会授奖给刘晓波实际上是故伎重演,早在1989年,该委员会授予达赖诺贝尔和平奖,但就在当年3月,达赖集团还在拉萨制造严重的流血骚乱事件。达赖获奖后,西方一些国家高调支持达赖的分裂主义言行,企图迫使中国政府对“西藏独立”让步,并借2008年奥运会要挟中国,一直到现在,仍在借达赖给中国找麻烦。
诺奖引发争拗 中挪摩擦不断
宣布日期 取消内容
10月11日 中国取消了原定在13日举行的两国渔业大臣会晤。挪威外交部发言人指,两国政治层面的会议已全部取消;
10月11日 挪威作曲家兼男高音歌唱家斯坦海勒下月要在北京和武汉公演的音乐剧被取消;
10月13日 中方以“紧急公务”为由,推迟最高人民法院及武警代表团近日对挪威的访问;
10月13日 中国在未有解释下,取消了一个由官员、记者及专家组成的团体到挪威研究福利制度的行程;
10月13日 挪威一个由17名高级官员组成的访华团被中方取消 ▲◆★●■☆
中国的“韬光养晦”百年战略自欺欺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3302
2010-10-15 文章作者: 石建勋
最近以来,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形势严峻,不少声音质疑“韬光养晦”战略,而少数专家则语出惊人,认为中国应该坚持““韬光养晦”战略100年不变,本人实不敢苟同。这是因为:
● 一个战略思想100年不变,不是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把领袖的话当做神明,一句顶一万句,一个战略思想100年不变,这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在作祟,这样的历史教训毋庸累述。100年的时间,世界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不能总以“韬光养晦”的不变战略,来应对世界和中国不断发生的巨变,这多少有些自欺欺人,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政策,不是实事求是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 “韬光养晦”是权宜之计,不能当做长期的战略思想
“韬光养晦”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那时中国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国际环境空前恶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的思想,并将其作为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方针。由此可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那时起,中国历经20年的发展,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经济、政治地位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国家安全和外交方面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把“韬光养晦”当作权宜之计,而是当作了指导外交工作的长期战略思想,从而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
● “韬光养晦”是内室秘技,示人则失去意义
从历史上看,“韬光养晦”一般是当权者的谋略,属面授机宜的内室秘技,现在韬光养晦这个策略已经人所尽知,失去了隐蔽性,实际上已经不起作用了。如果还是坚持所谓韬光养晦,以此为国策,在国际活动上将越来越被动。
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变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中国不可能继续实行“韬光养晦”战略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中国再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坚持韬光养晦战略已不再可能,中国将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外交政策至今仍受“韬光养晦”战略思想的束缚,缺乏一套完整的大战略来反映中国变化了的利益,更没有全球性的设想和布局安排。在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往往缺乏系统连贯的战略眼光,有时举棋不定,态度模糊,在处理政治、安全和经济政策上缺乏协调,有时甚至传递相互矛盾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