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人的20个品质之三
http://health.huanqiu.com/huanqiu/headline/2010-01/682783.html
(三)、 实用技巧TOP5
1、听 53%
一个男士愿意放下自己的事情来做女士忠实的听众,这会让女士有安全感。任何时候都很奏效的一句话:我就在这里,把你想说的都告诉我。
2、浪漫 48%
浪漫会吸引到女士逻辑性不强的右半脑。浪漫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在告诉她,你渴望得到她。而且这时你向她展示的是她抵抗不了的柔情。
3、床上技巧 35%
如果一位女士觉得你在床上都很会照顾到她的感受,那么其他时刻就更不用说了。对女士来说,你对她身体的狂热远比你的性能力重要。
4、做家务能力 23%
自给自足意味着你不期待自己的妻子像妈妈一样。抓住了她的胃也同样会抓住她的心哦。
5、工作潜力 21%
1/5的女士认为事业成功的男人更性感。如果你向女士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她当然有信心和你在一起。
今 日 看 点 : 2010-02–03 ▲◆★●■☆
关于两岸签署经济合作与和平协议的若干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不提国共关系 大陆思路正在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开始对中国硬起来 中国反打一巴掌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3906
地震真不能预报?汶川地震有可信预兆的前后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3908
早期世博会上的中日竞赛
http://history.stnn.cc/arts/201001/t20100129_1262832.html
中国高调反击美国对台军售外媒预测中美关系走向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2/02/content_3072502.htm
印媒称奥巴马本月见达赖 专家指中美较量提前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2/708037.html
奥巴马为何担心美国失去世界第一
http://www.zaobao.com/yl/tx100203_001.shtml
美驻华大使:SED后 中美关系将重新抬头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eijing_news/2010/02/03/162332.shtml
关于两岸签署经济合作与和平协议的若干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30 “经济合作协定”须强调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九二共识”
中评社╱题:关于两岸签署经济合作与和平协议的若干思考 作者:黄范章(北京),中国改革开放论坛高级顾问、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自2008年5月国民党在台湾主政以来,在两岸当局以及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关系及人员交流获得巨大进展。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当前,两岸应抓紧这一有利时机,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地推进经贸关系和事务性商谈与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两岸近期和中长期的经济合作签署协议,建立有效机制。我认为,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稳妥而积极地行事,是完全正确的。但也应看到,经济性、事务性的合作也须有一定政治前提,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议等政治议题也将提上日程。如何创造条件确保两岸经贸合作乃至签订和平协议顺利进行,很值得深入讨论。
“经济合作协定”须强调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九二共识”
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问题,两岸学者和权威人士早就有所酝酿、讨论。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所谓“中国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圈”、“海峡两岸经济圈”、“大中华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各种设想。但也还只是学者们的预期和设想。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尽管陈水扁的民进党执政8年间对两岸经贸交流百般阻隔,但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交流已是势不可挡,两岸经济体日趋胶着。其间,台商在大陆投资企业起了十分显著作用。据台湾著名学者、台湾经济建设委员会前副主任叶万安先生最近在文中为以资讯产业为例,“两岸十多年来,分别被国际间称呼:大陆是资讯产业硬体生产国,台湾是资讯硬体重镇,在国际间都有举足轻重的力道。而两地资讯硬体产业能够受到如此称道,最大贡献者则是台商。以 2008年为例,台湾全年海内外生产1103亿美元,其中很多产品产量高居世只第一或第二位,故被国际社会称为资讯硬体重镇,但其中在大陆台商1013亿美元,高占台湾海内外生产的92%。而中国大陆去年生产资讯硬体产值1216亿美元,故被称为生产王国,其中台商生产1013亿美元,高占83%。” (1)所以,叶万安先生有理由认为两岸产业合作已成为密不可分的“连体婴”。虽然叶先生仅以资讯产业为例,却表明两岸经贸交流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与空间。
2005年4月“胡连会”国共两党达成五项共识,其中确立了“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经济合作机制”的目标;台湾前“行政院长”萧万长 2001年提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构想,但在当时民进党政府种种阻挠下,这些都还只能是一种愿景和设想,两岸经贸关系极不正常。只有在去年国民党主政后,这些愿景和设想才可能形成两岸的良性互动,并在操作层面上商讨关于两岸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和机制的确立。两岸经济合作才有可能向制度化、机制化方向发展。
关于两岸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建议,大陆原提出建立类似CEPA的合作机制;马英九在2008年竞选时提出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 (CECA)。国民党执政后为避免民进党干扰,马政府重新定义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12月31日曾对马英九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的呼吁,作了正面的回应。尽管CECA和ECFA名称有所不同,但实质未变,均属WTO框架下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目标是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FTA)。
马政府表示要尽快促成ECFA的签署,这是他拚经济,争民心的重大举措,关系到台湾民众的当前与长期的经济利益和基本福祉。台湾朝野人士都认为,签署ECFA或CECA,台湾不仅可享有进出口低税或零关税之利,还可获得两岸资源、产业优势互补以及投资便利、人员交流等方面好处。据有关业者估计,可使台湾就业增加10万个岗位,使GDP增加1.5-1.7个百分点。不仅如此,正如叶万安先生文中指出,大陆成功应对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2009 年还能保持8%增长率;而且据全球视讯机构估计,中国大陆2009-2025年17年间进口总额将达70万亿美元,对全球进口增加额的贡献达 1/3(33.5%),高于欧盟(19.4%)、美国(7.7%)和日本(1.7%)。“面对大陆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台湾能不动于衷吗?”(2)更重要的,台湾看到,大陆与东盟签订(1+10)的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落实,台湾目前要直接与周边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委实困难,马英九曾多次强调,台湾若不及时跟大陆签署ECFA,台湾便会在区域内被“边缘化”的危险。借助于ECFA,台湾不仅可间接参与区域合作,获得“借船出海”的方便;而且两岸企业可以合作开发海洋资源以及海外资源与海外投资。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签订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或”框架”,都得写明一个政治前提:必须认同“九二共识”,即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呢?
1992年两岸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开启了两岸良性互动的进程。“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在过去十多年里大陆方面把“九二共识”简称为“一中”原则,台湾方面则侧重“九二共识”的“各表”。民进党主政时期推行“台独”政策,搞“去中国化”,否认“九二共识”,反对 “一中”原则,别有用心地说联合国及各国政府只承认“一中”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接受“一中”原则便中了大陆的“圈套”。其实“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实则是搁置政治岐见、不讨论政治内涵而仅指“同宗同祖、同文同字、同疆同土”的中国,简言之,是指两岸(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所谓“一中”原则实是“一个国家”原则。经过长期沟通,双方认同“九二共识”这一提法,可以免去语文上引起的困扰。“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就是认同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性及统一性,其最大的政治意义在于反对“台独”,决不容许有人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问题是,“九二共识”只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共识”,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则是两岸政治实体之间或它们授权的“海协会”与 “海基会”之间的协议,是有约束力的,应不以政党更迭为转移。不能因为“九二共识”已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共识”,也不能因为目前国民党主政并承诺“九二共识”,就可以在签订ECFA时不必重申“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前提,而只谈商务性、事务性条款
。试想,万一台湾有朝发生政党更迭,主张“台独”的政党主政,否认“九二共识”,推行“去中国化”,那么,这个ECFA还有存在的“基础”吗?ECFA协议对台湾来讲是一份很重要的政治、经济资讯,大陆方面能允许 “台独”政党利用这份资产去助行他的“台独”路线吗?再说,国民党通过近20年努力才达成“九二共识”并落实ECFA,本是给台湾人民挣来的政治、经济资产,岂能让“台独”政党掠去或毁掉?所以,ECFA必须写明以“九二共识”为前提,台湾任何执政党只要否认“九二共识”,就是自行毁弃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而且,为了防止有人一面诡称认同“九二共识”,一面又把“九二共识”的“一中”仅只曲解为“各表”,把两岸协议变成所谓“一边一国”的协议;所以“协议”中还须强调“九二共识”的实质是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认同主权、领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不给“台独”分子或台独政党以可乘之隙。
马英九政府签署的ECFA还须经台立法院审议,台当局为了避免民进党在立法院干扰,可能要求在协议上免写“九二共识”条款,如是,也可采用变通方法,由国共两党发表声明,强调ECFA以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九二共识”为政治前提。
和平协议的核心议题:台湾放弃“台独”大陆放弃武力
两岸全面的或综合的经济合作协议签署后,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以结束战争状态的政治议题便提上日程。只有签订了和平协议,才能给两岸和平发展与经济合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我认为,先得给和平协议定性,明确说明这是什么样的和平协议,明确协议的核心主题以及实施步骤。
首先要明确这个两岸和平协议,是一国之内为结束内战造成的敌对状态而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和平协议,决不是两个交战国之间的和平协议,也将不是一中一台之间的和平协议。还有,这个和平协议不是内战中战胜者与战败者之间的和平协议,而是一国内战双方平等协商的和平协议。这一切都是以“九二共识”为前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中国。
从台海局势看,两岸的和平协议应是有两层意义的和平协议,或者说两个不同性质、不同主题的和平协议:一是结束上世纪40年代开始由国共两党主导的内战造成的敌对状态;另一是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孕育的战争火种。
国共两党主导的内战,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后实际已停止了。虽然有一段时期大陆方面还“炮击金门”,只具象征性的,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主要是向国外(特别美国、日本)昭示,内战尚未结束,这纯属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外人不得干预。在此后几十年,台湾人民用自己的艰苦努力把台湾经济铸造成亚洲“四小龙”之一,而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巨轮的推动下蒸蒸日上。两岸炎黄子孙决不愿意也不忍心看到几十年创造的巨大财富再被自己点燃的战火所吞噬。只有和解以造福两岸人民及子孙后代,才是惟一选择。正是这一形势和历史要求,促成了“九二共识”。只有达成两岸“和平协议”,永远结束内战造成的战争状态,才能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保证。这一和平协议的特点是:它不是战胜者和战败者之间的协议,而是两岸平等相待、互尊协商的协议。为了确保“协议”顺利达成和执行,还须建立相关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问题是,仅有这一协议并不能完全消除台海战火的威胁,这个危害台海地区和平与安定的火种,就是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主义”。
国民党马英九胜选,使国共两党启动的两岸和平发展轨道得以再次启动并落实。但有一点十分明白,即使马英九政府与大陆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内战造成的敌对状态,但只要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主义还存在,台海战火的火种就存在,大陆方面不可能也不应该就此承诺放弃武力。所以,这个和平协议只是初步的和平协议,它还不能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可靠的、持久的政治保障。
不妨想想,万一台湾发生政党更迭,“台独“政党再度执政,而且顽固推行“台独”分裂主义路线,两岸中国人决不愿眼睁睁看到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决不能忍受再次丧权失地的事实,而大陆方面忍无可忍,除了执行《反分裂国家法》之外,别无选择。届时,将不是大陆单方面用武力解放台湾,而是两岸爱国军民携手共驱国贼,割去“台独”这个“毒瘤”,合力进行一场“护国战争”。所谓“护国”,就是卫护“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也就是两岸同属的一个国家。这个局面是两岸人民所不愿看到和极力避免的。
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即在签署ECFA甚至初步的和平协议后,两岸的经贸及各方面交流会有一个更好的环境,两岸经济日趋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岸人民日益切身感受到两岸属于同一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要经济繁荣就得有持久和平,要远离战火就得摒弃“台独”。届时,台湾的“台独”政党或团体将可能认同“九二共识”,放弃“台独”纲领条款,台湾通过“立法”宣布“台独”为非法;只有这样,大陆方面才会相应宣布对台放弃使用武力,并通过相应立法,因为大陆的武力绝非针对台湾人民而仅针对“台独”分裂势力。这时签署的以“台湾放弃‘台独’、大陆放弃武力”为主题的“两岸和平协议”,是以和平方式消除“台独”这一战火根源的终极“和平协议”。
如果说,两岸初步的“和平协议”,目的是要结束上世纪国共两党主导的内战状态,这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老账;那么,终极“两岸和平协议”,目的是遏制可能发生的“分裂与反分裂”内战,是要用和平方式消除“台独”这个战火隐患,确保两岸稳定的持久的和平环境。后一任务更为复杂、艰巨,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如果国民党马英九政府在第一任期能签订初步的“两岸和平协议”,并争取在连任期内实现终极的“两岸和平协议”。如此功德,定将载入中华民族复兴的史册。
必须指出,这项持久的和平协议决不是两岸统一协议,甚至连“统一”字样也不提。虽然它将为“统一”铺平道路,但毕竟两岸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分离时间太长,“统一”将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进程,须要循序渐进,须要两岸有足够的毅力与耐心。
两岸和平统一是长期经济融合政治磨合的自然产物
我在2004年曾提出“两岸和平统一路线图”,设想分两大阶段、三步骤用20-30年时间完成统一大业(3)。两个阶段:即:“反独”和“统一”两阶段;三步骤:一是两岸认同“九二共识”原则,二是谈判与签订以“台湾放弃台独
、大陆放弃武力”为核心内容的“和平协议”,三是以经济促政治,实现国家主权、领土的统一。
“九二共识”自然是两岸进行经济、政治谈判的前提,其内容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但其本质是贯彻“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一国”原则。它所针对的就是“台独”的分裂主义。第二步骤就是两岸进行“和平谈判”和签订“和平协议”,但所有“谈判”、“协议”的核心议题应是“台湾放弃台独、大陆放弃武力”。这是用经济促政治的方法,以和平方式割除“台独”这个毒瘤。人们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曾就两岸问题提出了“台湾放弃台独、大陆放弃武力”的所谓“中程协议”,既未提“九二共识”,还想籍此介入两岸问题。两岸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容外人插手,当时理所当然地被中国拒绝。然而,物转星移,两岸关系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而且中美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我们毋需美国介入两岸和谈,但可利用美国的影响来抑制“独”促和。只有签订了以“台湾放弃台独、大陆放弃武力”为主题的“和平协议”,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方可从“反独”阶段进入商谈“统一”的阶段。
国民党最近内部刊物双周报第1561、1562期载文,认为中国大陆于2002年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今世只金融危机对台湾的冲击要比对大陆冲击大,2008年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总额达996亿美元,高达台湾对美国出口的3倍。该文认为美国迄今对台湾的政治仍具有关键性影响,但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已超过美国,预计两岸“统一”议题将比预期更早地浮上台面。我同意该文认为两岸经济融合会促进“统一”的进程这一基本论点,但不认为“统一”议题会很快浮上两岸和平谈判的台面。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两岸人民主要任务就是共同反对“台独”,现在不宜侈谈“统一”,否则反会被“台独”势力利用,挑动台湾民众中担心“急统”的抵触情绪。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方针,在目前阶段是合适的,只有先解决了“不独”、 “不武”问题,才有可能谈“统一”问题。
就两岸关系讲,“反独”任务固不易,“统一”任务更艰巨,它不仅要两岸经济的融合,更需两岸政治制度的“磨合”。因为两岸的政治定位,既不是内战的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关系,也不是“中央”对“地方”的关系,而是同属一国之内的两个平等、互尊和平发展的政治实体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既需要意愿和智慧,更要耐心和时间。“统一”不宜设时间表。
学者在探讨时曾有过各种设计,什么“联邦制”、“邦联制”等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岸当局目前所提的原则性设想。大陆方面提的原则是:“一国两制”,当然不同于港澳现行的“一国两制”,究竟如何不同可供双方接受,还需要在“和平协议”签署后在实践中探索。台湾当局目前绝口不谈“统一”。我估计,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他们会拒绝“一国两制”,可能会提出两岸“统一”在民主制度下的建议。这须要双方制度“磨合”。台湾的“民主制”的弊病,须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大陆方面将按自身的特点推进政治民主化改革,目前学者中有人主张从基层民主化选举做起,有人主张先从党内扩大民主化做起,但总在探索、不断改进。尽管两岸双方对“民主制”或“民主化”的理念或设想完全不一样,但经过20-30年的经济“融合”和政治“磨合”,两岸的中国人民定有足够的智慧和毅力,摸索到一条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正如宋楚瑜先生最近所说,随着两岸经济融合成为一个“共同体”,现实上“唇齿相依”,感情上“休戚与共”。我想,届时,两岸人民会认同“统一”而觉得这是一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很自然的事。▲
(1)叶万安《后金融海啸时代的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2009年9月26日在纪念李国资政百岁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
(2)同为第18页。
(3)香港《中国评论》2004年第6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1月号,总第145期)
不提国共关系 大陆思路正在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大陆的思路不变,马英九出任主席后对国共关系的思路如何?会不会变?才是观察重点。
中评社香港2010年1月30日电(评论员 锺维平)28日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陆媒体报道说,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会议上介绍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以及今年对台工作的总体思路。通过对王毅讲话全文分析,我们发现,通篇竟然没有一字提及国民党,也没有一字提到国共关系的重要性。难道大陆的思路真的在变?因此,这篇讲话值得深入解读。
王毅讲话大约分四个部分的内容:一,当前两岸形势要点;二,海协会去年的主要工作成绩;三,今年对台工作的总体思路;四,对海协会新一年的主要工作要求。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第三部分了。
王毅说,2010年是两岸关系巩固成果、开创新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对台工作,对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王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思路。
第一,王毅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继续深入领会和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推动两岸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这一段的重点是表明,大陆对台的大的方针政策没有重大改变,依然按照去年的思路,特别是“胡六点”的精神,是大陆各项对台政策的出发点及归依点。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大陆不会动摇,必将以一贯之。这表明,两岸关系今年仍然是大有发展的大好之年。
第二,王毅说,我们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形势,不但要看到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也要看到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挑战。要继续遵循“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尤其要力争逐步深化两岸的政治互信,这样才能使双方更积极地寻求聚同化异,更顺畅地实现互利双赢。
我们认为,这一段最重要的是透露出了大陆对台湾情况复杂多变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台湾政局如何变化,情况如何出人意料,大陆都会做好预案,不会束手无策。一句“要看到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挑战”,什么都说明白了。但是,力求与台湾当局构建互信基础的态度也没有变。
第三,王毅说,我们要十分珍惜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良好局面,继